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17页

  • 736.50 KB
  • 2022-08-18 发布

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目录摘要......................................................II关键词IIAbstractIIIKeywordsIII前言11材料与设备21.1调查地点与时间...........................................21.2供试田块21.3仪器设备22研究方法与步骤32.1灯诱调查32.2田间赶蛾调查32.3世代划分标准33结果与分析43.1发生世代及虫源性质43.2迁飞规律43.3蛾峰期及高峰日54讨论94.1田间发生规律94.2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04.3预测预报104.4防治11参考文献13致谢14\n2009年惠水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研究摘要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是惠水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摸清其发生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本研究从2009年6月-8月通过田间赶蛾方法对惠水县早栽、中栽、晚栽田稻纵卷叶螟进行了定时、定点的系统观察,以及田间灯诱调查,掌握此时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蛾量(成虫为主)、蛾峰期及高峰日(主要为第四代、第五代),为进一步摸清惠水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打下基础,为今后惠水县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6月下旬至8月,受当地高温,高湿气候以及水稻种植结构、栽培条件的影响,惠水县主要受第四、第五代稻纵卷叶螟危害,田间蛾量有3个高峰期,第一个是迁入高峰期是5月中旬,第二个迁入高峰期是6月下旬末,第三个灯下高峰期是8月上旬。高峰日在7月30日出现,每亩平均蛾量在1100头,分析了其发生规律及与栽培因素、水稻种植结构、人为因素、气候因素的关系,并明确了“狠治第3代,挑治四至五代”的策略,以减轻其灾害程度。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惠水县\nOccurrenceofRiceLeaffolderinHuishuiin2009AbstractLeafroller(Cnaphalocrocismedinalis)isHuishuiCounty,smajorpestofrice,Eachyear,causingvaryingdegreesofloss.Tofurtherclearofitsoccurrence,toimprovetheaccuracyofforecasting,effectivecontrolofitshazards.Inthisstudy,inJune2009-8catchmothsonthefieldwaythroughthewateronthebenefitsthecountyasearlyplanting,theplanting,lateplantingfieldleafrollerwastiming,locationofsystematicobservation,Andthefieldlighttrapsurveyofthefieldtograspthericeleafrollermothperiodvolume(mainlyadults),mothsandthepeakdaypeak(mainlyfourth-generation,fifthgeneration),TofurtherascertaintheoccurrenceofriceleafrollerHuishuiCountylawlaythegroundworkforfutur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riceleafrollerHuishuiCountytoprovideareliabletheoreticalbasis.TheresultsshowthatFromlateJunetoAugust,bythelocalhightemperature,highhumidityclimateandstructureofricecultivation,Benefitsofwatermainbythecountyfourthandfifthgenerationofriceleafrollerdamage,fieldmothsvolumethreepeak.ThefirstisthepeakperiodofMaytomoveintothemiddleofthesecondpeakisinJunemovedtotheendoftheendofthethirdlampearlypeakisinAugust.PeakdayoccurredintheJuly30,theaveragepermuinthe1100volumemoth,Analyzesthefactorsoftheoccurrenceandwiththeplanting,riceplantingstructure,humanfactors,therelationshipbetweenclimaticfactors,Andclearlythe"ruthlessrule3onbehalfofthepickfourandFiverule"strategytoreducetheextentoftheirdisaster.Keywords:riceleaffolder,Occurrence,Huishui\n前言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及澳洲等地。国内几乎遍布整个稻区,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台湾到西藏,都有其分布[1-2]。全国自北而南—年发生1-11代。由于其抗寒力较弱,在我国北纬30°以北不能越冬。每年夏季,成虫随季风自南方远距离迁飞而来,随气流下沉降落,成为初始虫源,秋季又可随季风回迁至南方繁殖。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喜欢在生长繁茂嫩绿荫蔽的稻田里群集。也可在草丛及其他旱作田栖息,一遇惊动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有趋光性,对白炽灯光趋性较强。产卵有趋嫩绿习性,喜欢在生长嫩绿、叶宽软披的叶片正反面产卵。稻纵卷叶螟主要以幼虫危害水稻叶片,其主要以幼虫纵卷稻叶取食叶肉,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特别在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受害后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使千粒重下降,瘪壳增多,造成减产。成虫随风雨迁入落地后.白天一般隐藏在生长茂密荫蔽、湿度较大的稻田里.或栖息在山坡、沟边、小山上的杂草、灌木丛中.晚上飞至稻田产卵。由于成虫喜食花蜜及蚜虫分泌的蜜露.产卵有明显的趋嫩绿性,因而附近蜜源越多、越是生长嫩绿繁茂的稻田,虫量越大,危害也越重[11]。目前贵州的发生区域遍布全省各个市(州),受贵州高温多雨天气、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变更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农药的大量施用,以及气候的影响导致农田生态系统朝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展的方向变化,发生数量显著上升,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特别是随着外地虫源陆续迁入,危害形势严峻,防治任务艰巨[16]。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5、6月份受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影响,有利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迁入降落,导致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该地区,对水稻造成大面积减产。本次研究结合惠水县水稻生产实际,对惠水县具有代表性的稻田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调查和灯诱调查,为了解惠水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消长动态具有重要的意义。\n1材料与设备1.1调查地点与时间地点:惠水县,惠水位于贵州中南部,地处北纬25°40′26″—26°17′45″;东经106°23′20″—107°05′1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贵州稻纵卷叶螟主要的迁入地和迁出地。时间:从2009年6月21日开始,到8月31号结束,共82天。1.2供试田块在惠水县和平镇选取两处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一处用于灯诱调查﹙系统田Ⅰ﹚,一处用于田间赶蛾调查﹙系统田Ⅱ﹚,系统田Ⅱ由2块早栽田、中栽田、晚栽田共6个小田块组成,早栽、中栽、晚栽的播种间期为一周。系统田Ⅰ和系统田Ⅱ相隔较远,对灯诱调查和田间调查的数据影响较小。1.3仪器设备佳多牌虫情测报灯,以200瓦白炽灯为标准光源。虫情测报灯在田间的安装严格按照安装要求进行,机器安装固定在高600㎜、宽1100㎜的基台上,安装位置处于成片稻田中央,远离其他光源。2米长竹竿、镊子、记录本。\n2研究方法及步骤2.1灯诱调查在所选系统田Ⅰ安装佳多牌虫情测报灯,每天清晨将诱获的成虫取回并计数。结果记入表1。表1稻纵卷叶螟蛾量调查记载表调查时间世代类型田类型田所占%生育时期赶蛾面积(㎡)蛾量(头)每667㎡蛾量(头)备注2.2田间赶蛾调查清晨到所选田块Ⅱ,手持2米长的竹竿沿田埂逆风缓慢拨动秧苗,目测起飞的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数量,每种类型的田块﹙早、中、晚栽田﹚调查面积不得少于67㎡,赶蛾在上午露水未干前进行,每2天调查一次[14]。检查结果记入下表2。表2稻纵卷叶螟灯诱逐日记载表诱测日期雌(头)雄(头)合计(头)天气状况备注2.3世代划分标准世代划分从成虫开始,经卵、低龄幼虫到高龄幼虫为一个世代。第一代4月15日以前;第二代4月16日至5月20日;第三代5月21日至6月20日;第四代6月21日至7月20日;第五代7月21日至8月20日;第六代8月21日至9月20日;第七代9月21日至10月31日;第八代11月1日至12月10日。\n三结果与分析3.1发生世代及虫源性质根据王德其[10]老师对黔南州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研究得知,稻纵卷叶螟在惠水县发生6代,以第三代和第五代为主害代,幼虫发生3至4代,成虫始见期一般在5月上旬,终见期为10中旬,全年可见成虫180天左右。惠水县4月中下旬开始种植水稻,稻纵卷叶螟在该地区并不能越冬,即在该地区并无初次虫源,初次虫源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受暖湿气流的影响开始迁入该地区,但多为零星断续见虫,为无害虫源,随着气温的升高,雨季的来临,西南气流活动的加强,稻纵卷叶螟的迁入量逐渐增多,这时期主要以第一、二、三代为主;第四、第五代以迁入本地的虫源本地繁殖为主,也有部分迁入虫源;第六代为南迁及回迁过境虫源。具体如表一所示:3.2迁飞规律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规律与食料、气象等有密切的关系[13]。3.2.1迁入 惠水县常年3-5月是冷暖气流交汇季节,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地面冷锋过境和静止锋造成阴冷多雨,稻纵卷叶螟开始在该地区零星断续出现。4月下旬-5月中旬随着西南气流逐步加强,稻纵卷叶螟在该地区的迁入量逐步增加。在5月上、中旬-6月中旬春夏之交,副热带高压加强北移,西南气流强盛,常产生两高切变线,降雨频繁,南方稻纵卷叶螟随西南气流大量迁入该地区,并出现全年迁入高峰期,期峰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构成惠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主要虫源。6月下旬-7月中旬受东南气流、偏南气流和西南气流的影响,惠水北部地区及高海拔地区有补充虫源的迁入该地区。同时,6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正处在分蘖至孕穗期,氮肥多,稻叶嫩绿,生长旺盛,食料条件充足,郁蔽度大,田块灌水深,特别适合稻纵卷叶螟迁入危害。\n3.2.2迁出 7-8月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移西伸,贵州省常处于副高边缘,高温多旱,多有上升气流。7月下旬,惠水大部分地区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叶片老硬,食料条件较差,加之高温干旱诱发其生殖滞育,一旦遇到上升气流,大部分蛾子北迁,田间常出现蛾多卵少的情况,只有少部分稻纵卷叶螟转移至生长嫩绿的田块继续繁殖危害,故出现第五代危害重的现象。9-10月为南北气流交换季节,大陆冷高压影响我省,秋季光照短,本地繁殖的第六、七代蛾南迁,同时北方回迁过境蛾因天气影响降落本省,野外杂草上常见大量成虫,天气适宜后继续南迁,形成过境蛾峰,回迁盛期常出现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3.3蛾峰期及高峰日第4代成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每亩蛾量保持在300头左右。高峰期在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初出现[5],早栽田高峰日出现在6月26日,每亩蛾量400-500头;中栽田高峰日出现在7月8日,每亩蛾量300头;晚栽田高峰日出现在7月4日,每亩蛾量50头左右。且早栽田较中栽田和晚栽田较早7天左右出现。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在7.11中旬.此时水稻正进入分蘖末期至拔节期,叶片嫩绿、浓密,雌蛾有趋嫩绿选择产卵的特性,主要危害中、晚栽水稻。\n第5代成虫于7月下旬末至8月上中旬发生[6],田间蛾量较第四代有明显的增多,每亩蛾量保持在700-800头。高峰期在7月25日至8月10日,早栽田高峰日出现在7月30日,每亩蛾量在1000-1100头;中栽田高峰日出现在8月6日,每亩蛾量在1000-1100头;晚栽田高峰日出现在8月1日,每亩蛾量在600-700头。此时水稻已接近成熟.食料条件不适宜其生存加上日照等因子的影响,羽化蛾大量向外迁出,仅少量蛾在施肥较多、贪青晚熟的稻田繁殖危害。第六代成虫与8月下旬出现,田间蛾量特别少,有的田块甚至没有[3],主要原因是\n此时水稻已接近成熟.食料条件不适宜其生存加上日照等因子的影响,羽化蛾大量向外迁出,仅少量蛾在施肥较多、贪青晚熟的稻田繁殖危害。每亩蛾量在5-10头,无明显的高峰期和高峰日。从上图可以看出,2009年惠水县稻纵卷叶螟成虫在灯下共有3个高峰。第一个是迁入高峰期是5月中旬,第二个迁入高峰期是6月下旬末。第三个灯下高峰期是8月上旬,此时水稻已经进入成熟期,大部分是本地虫源。高峰日出现在8月3日,灯下数量为184头。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成虫田间动态和灯下发生动态虽然很少,但此时正是水稻正处在分蘖期,叶片嫩绿、浓密,有利于雌虫产卵危害,为幼虫危害盛期。从上图可以看出,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动态分布基本上和灯下动态分布一致,只是在数量上比灯下数量多,最高亩蛾量在8月初达到800头。\n结合表二、表三、表四、表五、表六分析稻纵卷叶螟在惠水县主要以第三代和第四代为主害代,6月上旬至7月下旬除了有一个高峰期外,其余田间蛾量特别的少,此时水稻正处在分蘖至拔节期,当地早、中、晚栽的种植结构为稻纵卷叶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加上在此期间多以阴雨天气为主,利于成虫在田间大量产卵,幼虫危害特别严重。从7月23日开始,幼虫大量羽化致使当地成虫虫量呈上升趋势,在8月3日左右进入了另一个高峰期,每亩蛾量达到了1100头左右,在8月中旬受当地上升气流的影响,大部分成虫开始慢慢迁出当地,成虫蛾量也开始下降,但仍有少部分为迁出,转移至生长嫩绿的田块继续繁殖危害,8月下旬,受气流及气候影响,大部分成虫已大量南迁,所以此时危害特别小。\n四讨论4.1田间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是惠水地区水稻上重要的害虫,全年可发生六代,其中以第三代和第四代为主害代。第三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迁入[21],这时水稻陆续进入栽插盛期,适生稻田面积大,在迁入后能很快向田间扩散。迁入蛾白天栖息于山边杂草、灌木丛、菜地、麦田和未栽秧田,夜间再到大田产卵,所以大田常出现蛾少卵多的现象[20]。6月上中旬早栽田已进入分孽盛期,迁入蛾可直接进入大田,同时此时温度较高,雨水较多,有利产卵和卵的孵化,加上夭敌数量尚未上升,幼虫孵化率、成活率都很高。随后中栽田和晚栽田也相继进入分蘖盛期,更有利于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的栖息产卵,幼虫危害特别严重,所以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虽然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不多,但幼虫危害特别严重,也为该地区第四代稻纵卷叶螟提供了大量的虫源。从6月下旬到7月下旬第四代危害时期,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在惠水县呈现出迁入早(约一周左右),迁入时间长,世代重叠严重的特点,在6月下旬末出现第二个迁入高峰期。此时无论是早栽田,还是晚栽田恰逢分蘖盛期,水稻正处于分孽盛期,叶片宽大幼嫩、浓绿、密厚,更利于幼虫卷叶和取食[20],进入幼虫危害盛期,特别是该地区早栽、中栽、晚栽的种植结构,为幼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成虫栖息产卵条件。据系统田调查,进入7月份该地区雨水频繁,较利于稻纵卷叶螟的繁殖,成虫田间最高蛾量1630头/亩,平均200头/亩,7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田间幼虫量很高,特别是生长嫩绿的田块受害较重,在田间仍然仍呈蛾少卵多的现象。其发蛾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10],幼虫危害盛期在7月中、上旬,主要危害处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的中晚栽田,并且发生危害重于第三代。从7月底至8月中旬为第五代稻纵卷叶螟危害期,在8月上旬出现了灯下高峰期,成虫数量达184头,在田间成虫数量最高达800头以上。这时水稻普遍处于扬花至灌浆期,加上高温干早,适生条件差[15],成虫多向外迁出,在8月中旬末常出现田间出现蛾多卵少的情况。幼虫发生为害期在8月中下旬,为害轻,一般不用防治,部分稻田处于齐穗阶段有所发生,一般危害不重,但此时惠水地区以阴雨天气为主,大大影响成虫迁出,在部分田块中仍能发生危害。8月下旬至9月初为第六代成虫发生期,此时水稻进入成熟期,田间成虫较少,呈零星断续出现态势,主要是回迁过境[4]。\n4.2发生与环境的关系4.2.1气侯条件:从6月至9月惠水地区多以多云、阴雨天气为主,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及有益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据李大庆等[16]研究得知,在22-28℃,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活动最为活跃,有利于卵巢发育、交尾产卵,生殖潜力大,产卵量高,也有利于卵粒孵化和幼虫成活。虽然此地区雨量不大,降雨强度弱,但多是以以造成高湿的毛毛细雨天气为主,阴雨多湿对产卵繁殖及初孵幼虫成活有利[18],所以有利于它的发生。4.2.2天敌:稻纵卷叶螟天敌主要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2大类,目前已超过100种[17]。研究表明,在惠水地区捕食性天敌中蜘蛛为最优势种群,占80%以上,其次为黑肩绿盲蝽、步甲、青蛙等,在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稻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4.2.3耕作制度及生长状况:在惠水地区大多采用早、中、晚栽搭配种植,播种间隔为一周,给稻纵卷叶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资源和栖息条件,这种水稻种植结构明显朝着有利稻纵卷叶螟本地繁殖以及危害的方向发展;在水稻的分蘖至孕穗期[20],稻叶嫩绿,叶片宽软披搭,郁蔽度大,食料条件丰富,都会诱集大量产卵,有利于幼虫结苞危害,加上大多数田块灌水深,湿度较大,非常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4.2.4人为因素:这是稻纵卷叶螟在当地大发生一个很重要原因[8],具体表现为:①稻田都由农民自主经营,随意性很大,习惯于7天1次的规律性用药或见虫打药,没有提前防治的意识,容易错过技术部门要求的卵孵高峰期或束叶前用药的防治适期;②当地农民不懂农业科技,加上农民购药自主性大,用药不当的现象很严重,造成防效甚微,甚至产生药害;③农药用量不足,质量不高,农民用药时,亩和公顷之间的概念模糊,往往是按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用于习惯亩,导致药量不足,水量不够,有些农民甚至用粗雾喷治或早晨带露水用药及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导致抗性增加,防效不高。4.3预测预报4.3.1发生趋势估计:早栽稻稻纵卷叶螟的虫源有本地越冬虫源(西南部)和迁入虫源,主害第四代的发生量多少与本地虫源的繁殖和迁入量的多少有密切相关。4月至5月的气候条件影响着成虫的迁入,如果在4月至5月\n西南气流活动频繁,雨量、雨日多,则迁入多,否则相反。结合本地虫源基数,历史资料综合分析,晚栽稻虫源性质比较复杂,有本地虫源、回迁虫源、台风环流影响迁入虫源。常年以本地虫源作为预测依据,晚栽稻前期转移到本田的蛾,卵密度是晚栽稻发生轻重的基础,影响前期虫源基数变动主要是生育期和天气,若7月份气温偏低,雨量、雨日多,水稻生育期迟,则有利于成虫定居、繁殖积累虫源,因此发生量多,否则相反。台风环流影响迁入有时年份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主要虫源。结合植期、天气预报、历史资料综合分析[19]。4.3.2为害程度趋势预测:发生为害程度等级: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依据亩虫量、为害率和该级占这一类水稻面积百分率,共分五级: 稻纵卷叶虫发生程度分级级别12345程度轻中偏轻中等中偏重大发生虫量(头/亩)<0.60.6-22.1-44.1-6>6该级面积占总面积(%)>90%>10%>20%>20%>20%根据发生蛾量、卵量、虫源性质,结合当时气象条件,水稻生长情况及天敌多少,进行综合分析,如果田间蛾量多,3级以上的雌蛾比例大、卵量大,寄生率和干瘪率低,在盛蛾期间气温适宜(24-28℃),雨日多,相对湿度大(90%以上),水稻生育期处于分蘖至抽穗前,则将大发生,否则相反[16]。4.4防治惠水县主害代为3,4代,3代主要以迁入虫源为主,4,5代则以本地繁殖虫源为主。在防治策略上“狠治第3代,挑治四至五代”以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在防治方法上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大力开展综合防治[10]。4.4.1农业措施:选用抗(耐)虫的良种,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应选择叶片厚硬、主脉紧实的品种类型,使低龄幼虫卷叶困难,成活率低,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铲除田间杂草,起到冬灭越冬虫,春绝虫食的作用;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使水稻生长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迟熟;结合稻田管理,适时晒田或在化蛹盛期灌水,均可减轻受害程度。4.4.2化学防治:用药适期多\n为二龄高峰期(稻叶初卷期)。高效农药则可适当推迟到2-3龄,药效长的农药可提早在1-2龄间施药。一般分蘖期每百蔸有幼虫30头,孕穗期20头以上时,须用药防治,施药时间以下午四时后及次日上午九时前为好,施药时,田内应有浅水1.5寸左右。盛发期长虫口密度大的在第一次施药后5-6天,再施一次。提倡早上8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效果提高30%以上,提倡在稻田灌水1寸左右,被药击倒的卷叶虫,掉入水中淹死也可提高防效,常用农药有氰氟虫腙、锐劲特、吡虫啉等。4.4.3生物防治:保护自然天敌,在调查的基础上,协调药剂防治时间、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如按常规时间用药,对天敌杀伤大时,应提早或推迟施药,如虫量虽已达到防治指标,但天敌寄生率很高,也可不用药防治;释放赤眼蜂,从发蛾始盛期开始到蛾量自高峰下降后为止,每隔2-3天释放一次,连放3-5次;以菌治虫:施用生物农药杀螟杆菌、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HD-1菌剂等,若再加入少量化学农药(约为农药常用量的5%),则可提高防治效果[12]。\n参考文献:[1]欧宾.稻纵卷叶螟的国内外研究简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03):329.[2]申效诚,张桂芬,赵白鸽,薛俊杰.稻纵卷叶螟研究的国内外概况[J].中国植保导刊,1988,(03):34-35.[3]肖川珠,潘礼梅,杨晓娈.施秉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研究[J].植物医生,2005,(05):6-7.[4]张清朝,唐云田,稻纵卷叶螟越冬规律的研究[J].昆虫知识,1984,(03):14-17.[5]郭世平.余庆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J].贵州农业科学,1994,(03):1-4.[6]陈仕荣,邓奇英.思南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05,(11):25.[7]杨洵.黔东南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1,(05):31-33.[8]韦伟,谢发红,姚为广.稻纵卷叶螟演变规律和控害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5,(01):54-55.[9]王志敏,何大愚.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1983,(01):7-13.[10]王德其.黔南州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1994,(01):45-47.[11]钟承茂.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症状与发生规律[J].贵州农业科学,2008,(01):40,60.[12]蒋章富.“四看四定”防治稻纵卷叶螟[J.湖南农业,2005,(06):15.[13]陈婉如,郭玉彦.稻纵卷叶螟迁飞现象的观察[J].海南大学学报,,1996,(03):38-41.[14]胡晓斌,张斗亮.稻纵卷叶螟测报工作中“赶蛾”方法的改进[J].植物保护,1993,(02):42.[15]袁昌洪,鞠红霞,赵蓓等.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06):2601-2603.[16]李大庆,杨再学,李大群.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7,(01):44-47.[17]郭世平,杨再学.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J].植物保护,1995,(05):21-23.[18]MichaelSchuld,RichardSchmuck,EffectsofThiacloprid,aNewChloronicotinylInsecticide,OntheEggParasitoidTrichogrammacacaoeciae[J].Ecotoxicology,2000,9(3):51~192.[19]许瑞秋,曾成香,黄岩彬等.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量与降雨关系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1999,(03):5.[20]唐敏慧,唐洪.浅谈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06):1-2.[21]卢兆成,赵海英,朱庆松等.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87,811.[22]濮德惠,肖成川.贵州省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测报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1984,(04):24-27.\n致谢本论文从选题、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讨论到论文撰写都得到导师杨洪教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论文的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他们的大量心血和汗水。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李泽勋同学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惠水县农业局植保站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本论文无法完成,特此感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