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摘要农学专业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通过调整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等,能够使其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得到持续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农学专业;持续发展;策略农学专业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它为我国农业战线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农业人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新专业、热门专业的不断出现,农学专业在农业高职院校中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使传统农学专业持续发展是目前农业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1调整专业方向,培养实用型人才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村级组织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的加快,不仅对传统农业领域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科技人才。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传统农学专业为基础的“多方向”专业。①围绕农作物、园艺植物等植物的生产而设置的植物生产技术专业;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改造整合传\n统农学专业而设置的植物生物技术专业;③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从而优化传统农学专业的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④根据农业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介绍保护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的措施,以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方法,从而使农业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护专业。的附加值和商品品质等方介绍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产品2拓宽专业培养目标从服务的范围看,面向大农业。为了适应农学专业科技人员的岗位需求,农学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懂得大田作物栽培技术,而且还要懂得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艺植物栽培、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保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实践证明,通过多技能的培养能够使传统农学专业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提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服务的对象看,面向大市场。高职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要能够既适应国内,又面向国际农业人才需要;既适应国有部门,又适应私有经济部门的人才需要;既适应农村基层一线,又适应各级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从服务的层次看,面向两个农业。即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综合需要。从服务的重心看,面向基层农业、农村。高职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要能够进入村行政组织,带领组织广大农民,做农村致富领头人;进入农村小城镇,做农村社区城镇化、现代化的建设者;自身创业,直接成为专业大户,做私营企业的不范者。\n3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也称课程结构,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种比例关系上,即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隐蔽课程和显性课程。这些比例关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根据目前农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改变了过去必修课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偏大、学生选修课程的自主性有限、实验课普遍偏低的现象,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学体系三体系相对独立、有机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重组课程体系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是面向农村基层,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是“多面手”人才。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懂得农作物的种植、培育等传统知识,而且还必须懂得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物工程、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打通基础课,淡化专业课的界限,拓宽选修课重组课程体系。所谓打通基础课,就是将农学类专业的基础课打通,设置基本相同的基础课。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又能服务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所谓淡化\n专业课的界限,就是将有关专业课内容相同的部分整合为综合化课程,如将作物栽培总论部分与园艺植物栽培总论部分整合为植物生产技术原理课程;另外,将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课作为其他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并在学时和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如蔬菜栽培课程是艺专业的主干课,而农学专业则作为专业限选课。所谓拓宽选修课,就是除了选修本专业相关的前沿课程外,还可选修人文素质类、理学类和工程技术类等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宽口径就业、多次性就业的需要,从而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完整性、知识技能的超前性、智力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学科的发展进程及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和系统的结构原理,将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顺序化、系统化,科学安排开课时间和教学进程,并根据课程知识点的多少与课程类别的权重安排教学时数,同时,较大幅度地增加选修课的学时比例,体现课程体系、满足岗位需求的办学方针,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受社会的欢迎。以市场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使农学专业的学生成为既掌握植物种植、动物养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掌握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销\n售等方面技术的生产经营型人才,我院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对于较传统的、陈旧的课程取消或对繁琐、陈旧的内容删除,开设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无公害食品生产、食用菌栽培、畜牧概论等课程。实践证明,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能够提高学生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发展能力。根据生产需要,开设实用课程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一线、农村基层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历型农业技术人才,而且要大力培养非学历型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近年来,通过邀请农场私营业主、乡镇农技站、农产品流通行业、市农业局、农业科研部门、高等农业院校等相关行业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等,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这些意见,我们对农学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删除一些不适用的课程,选用生产上必需的、实用的课程,并在课程中补充新技术、新成果。如增设WTO与中国农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净菜加工技术等课程,从而使所开设的课程既符合生产的需要,又符合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4改革教学内容以生产实践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我院农学专业根据植物生产的直观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合理安排专业\n课教学,使教学进程与植物生长的季节保持同步。这样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有利于现场讲解与现场操作相结合,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另外,课程教学内容除了教材上的知识外,还及时增加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成果,从而加强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根据农业行业的工作实践体系,组织编写适合于本地农业生产的乡土教材。编写时,根据植物生长进程和农学专业能力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技能特点,注重理论对实践操作的具体指导,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高教学的实用性。5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我们釆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专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在课堂上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及讲课的趣味性,辅助以幻灯片、标本、挂图及新鲜材料等,进行形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引导其解决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培养并提髙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教学时,采用本校教师主讲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助讲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既有传统的理论知识,又有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成果、新技术。\n6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特色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校内实习基地是实施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让他们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在实践中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使学生们在校内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生产实习锻炼。由于农村生产体制的变化,安排学生毕业生产实习已经不象以前那么容易,因此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则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学校关于在校外建立教学实习基地论文联盟的要求,建立了农学专业学生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对保证学生的正常实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之,高职院校农学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岗位技能要求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