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2-08-18 发布

浅谈农学类适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农学类适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屮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123-01摘要:农学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重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思维。用科学人才学理论指导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对提高我国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冇重耍意义。关键词:农学专业适用型人才培养一、充分认识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就是人才需求的潜力所在。但近些年来,农学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等各种原因,不愿到基层工作,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高校农学专业的招生也因此受到影响,大部分考生由高考成绩所限而不得不报考农学院。然而,这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往往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农学专业逐渐成为“冷门”专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要改变以上现状,必须改变我国农学人才现状,提升农学人才资源。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则在于高素质的农学人才。因此,要充分认识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因农业行业各种不乐观现状而轻视和放弃农学专业人才培养。\n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是识人才、育人才和用人才的科学观念。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耍的人才。高校农学专业的培养工作中,树立“人人都对以成才”理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才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农学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侍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科学、现代管理等新兴学科专业较为薄弱,师生对该专业学生成长的信心可能带冇一定的消极情绪。高校师牛应认识到,人才是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与行业无关。“人人都可以成才”有助于科学地理解人才评价标准,也体现了人才的平等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农学专业的培养工作中,要克服对人才认识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并引导学生止确理解成才的概念,激发学生个人的成才愿望。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行为很多时候取决于其个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校针对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要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多样性与个性差异的关系,对每位独特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措施。因此,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教学要求适合学牛个性特征,设计和实施教学应有一定的弹性。耍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耍和能力,以之作为教学起点,釆用适当方法,提出适当要求,使学生有兴趣并得到相应发展,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此外,学校还要因材施教,培养\n学生的优良个性,使其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改革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休系和结构学生个人优缺点和学习动机不同,社会农业专业人才需求也呈多样化。由此,高校要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改革农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个人需要和适应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农学专业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须拓宽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拓宽基础,建立适应多样性目标口有柔性结构的专业培养计划。如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在保证专业主干课程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增加选修课,特别是要增开一些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如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观光旅游农业、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从而建立构建农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三)优化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校农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牛综合技能的主要途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个人优缺点和学习动机不相同,社会农业专业人才需求也多样化。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因人而异。对于今后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将其实践工作安排在导师实验室或科研所。经过这一阶段实习,可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今后愿意从事企业管理的学生,则应推荐他们到农业推广站、农产品贸易公司等企业实习,结合专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实践工作。对于今后愿意到基层做村官和技术员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对于热爱口主创业的\n学生,学校应为其开设创业理论课程,为其提供与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接触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高校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是知识的化身,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耍为更新知识、创新知识起带头作用。高等学校的老师肩负创新知识的社会和历史使命,眉负创新型人才培养使命,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不辱使命。高校要抓好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创造机会。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健全高校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机构。教师培训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应长抓不懈。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在培训经费上要予以保障。培训管理机制要完善也要创新,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导向,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培训环境,激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应该从体现人木化、个性化岀发,尽可能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此外,还要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高质量农学专业人才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加上农学专业课程涉及面广,因此,还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n和实践,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科技适用人才。参考文献:[1]吕小艳,文衍宣•科学人才观与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J]・成才之路,2013,(20).[2]陈宏涛,吴锡冬•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