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92 KB
  • 2022-08-18 发布

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讲稿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植物病理学(PlantPathology)专#总#时’勿7曇时理论</%曇时实验裸:®修时田间实习,,0,5周俚裸老师;淇永聪一、推荐使用教材:《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农学专业用)。范怀忠、王焕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年。\n二、主要参考书廿:《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一版)》(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陈利锋、徐敬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植物病原真菌学》。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o《植物病害诊断》。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植病研究方法》。方小达主编。小国农业出版社。1998。三、考试考核:课程成绩由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试卷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20%)、填空题(15%)、判断对错(10%)、简答题(25%)和论述题(30%)等。试题从植物病理学试题库中抽取。\n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24学时)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2学时〕1、名词解释:植物病害、寄生物和病原物、寄主、病害三角、症状、病状和病征、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2、生物病原物的种类主要有哪些?3、病状和病征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如何正确诊断一种植物病害的症状?教学要点:绪论为开场白,开宗明义。概念要交待清楚,事例典型生动,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决心学好植病。一、为什么要学习植物病理学(一)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21世纪的四人难题:人口、环境、资源、粮食一一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解决途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高产、保稳产一一防灾害——病、虫、草害。世界上农作物每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约30%,其屮病害为10-20%,估计每年损失700-900亿美元。不仅如此,植物病害历史上曾造成人饥荒和死亡,女n:1845-1846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人发生,饿死儿十万人,150万人逃荒往美洲;1942-1943印度的孟加拉暴发水稻胡麻斑病,200多万人被饿死。解决人[□作物病害的防治问题,有一半要靠农学专业的人员去完成。为什么?1、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防治大田作物病害的主耍措就。世界上80%以上的作物病害是靠抗病品种来解决。如80年代以前,稻瘟病,珍珠矮(感病品种),60-70年代严重发生,80年代中期推广78130。60年Z前,小麦秆锈病严重流行,70年代起推广晋麦2148oU•薯根腐病,胜利百号~徐薯18。2、在耕作栽培技术中只有贯穿防病措施才能实现高产稳产。有些病害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播,实行大111作物伦作是重要的防病措施。如花生青枯病,采用水旱轮作。3、学习农业栢物病理学是参与市场经济,增强竞争能力的手段Z-o所以要学好植物病理学。(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植物病理学(PlantPathology)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1、研究内容: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发生的过程:植物病害的流行和测报;梢•物病害的综合防治。2、性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乂极具实践性。3、分支学科:植物病原生物学、生理植物病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免疫学、植物病理生态学、作物病害学、植物化学保护。(三)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1、对植物病害的感知(远古至17世纪,背景一一科学水平限制):发现植物病害现象,记载始于公元前1700多年(我国夏朝),如罗马时代就有向锈神祈祷的记载。対爆发性植物病害归诸鬼神作盅。认为是植物发病是植物本身主出的毛病。2、植物病理学形成时代(18世纪至19世纪中,背景一一显微镜的发现、植物解剖学的研究和描述、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发现):1755年,Tillet试验证明小麦腥黑穗病的传染性,但传染物的本质没有弄清。1807年,Provcst研究证实小麦腥黑穗病是真菌侵染所致,但“自生论”还占主导地位。1860年,Pasteur证明了微生物不是基质H生的,彻底推翻“白牛论”,促进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病原学说被广泛接受。1853年,DeBary经过对黑粉菌、锈菌、马铃薯晩疫病菌的研究,确立植物病害的病原学说。3、植物病\n理学发展时代(19世纪屮至20世纪,背景一一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仪器和方法学的发展,微牛•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渗透、交义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数千种植物病害被描述和病原物被鉴定;发现了植物病原物的新种类、完善了植物病原学、发展了病害的控制措施、创立病害的遗传学、生理学、病害流行学、分了植物病理学。(1)病原学方面:1895年E.F.Smith确认梨火疫病由细菌引起;1886年Mayer报道烟草花叶病到1936年Bawden证实病毒的结晶制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1913年后Cobb对植物病原线虫的系统研究,克定了植物线虫学;1967年土居养二在电镜卞确认桑萎缩病的病原是类菌原体;1971年Diener发现引起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的类病毒;1972年Davis发现螺原体和玉米矮化病有关;1972年Windon和Black在三叶草棒叶病病株的韧皮部屮发现了类立克次氏体细菌。(2)病理学方面:1885年Millardet发明波尔多液开创植物病害化学防治;1905年Biffen对小麦抗锈病遗传的研究;1909年Orton进行抗镰刀菌萎蔦病棉花、西瓜、莊豆的筛选;1911年Barrus和1914年Stakman对病原菌种内的致病性分化的系统研究;1933年田屮确认毒素在植物病害屮的作用;1946年Flor提出“基因对基因的关系S1946年Gauman出版“植物侵染性病害原理”对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起着重人的推动作用;1961年Gregory发表了大气微生物学对植物病害流行学作出贡献;1961年Mullertg出,Cruickshankl963年所肯定和发展的植物代谢产物的抗菌作用;1963年Vanderplank提出关于病害流行和作物抗病性类型的有关理论;1977年Chilton对冠瘗病原细菌分子牛物学的研究等。二、植物病害的概念(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其牛态系统中的种种受害现象,是植物牛态系统中包括植物在内的各种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因子的变化超出植物所能忍受的范围或对植物有害的微生物所造成植物的受害现彖叫做作物生病,也就是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牛物因素的刺激,导致生理功能的连续性失调,在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品质和产量下降的现彖。包括四个因素:1、病原——诱发植物牛•病的因素。引起病害的牛:物因索称为牛物病原物(biolicpathogen)或简称病原物;引起病害的非生物因素称为非生物病原物(abioticpathogen)。植物病害的产生必须要有病原,可与植物木身遗传因素引起的植物异常现象相区分。2、病程一一经过一系列生理或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过程才表现出受害现象。3、症状一一植物生病后在形态上表现出特征性的病变。如黄化、矮缩、枯萎。4、经济一一植物病害不仅使植物体本身受害,还必须导致人类的经济利益受害。既作物产量和品质受损。(二)非侵染性病害由某些不良的环境因索引起的植物病害。此类病害的特点:由非生物因索引起的;不会传染,不能在植物个体之间相互传染,无明显的发病中心。其发病条件是:1、存在一些不良的坏境因索和生理因索:如温度不适,如高温灼伤、低温冻害等;水分失调,如干旱、长期积水等;光照不足,如过度密植、连日阴雨等;氧供应不足,如土壤通气不良等;营养条件不适宜,\n如缺氮、磷、钾等;环境污染,如酸雨(S02)等;盐害,如盐碱土等;劳害,农药施用不当引起的药害。2、植物对某些不良环境因素的敏感反应。(三)侵染性病害由生物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特点:由生物因索致病引起的;会传染,可以在植物个体之间,山少到多传播蔓延;川间往往出现明显的发病中心。侵染性病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寄主植物:被病原物所寄牛:的牛:物,称为寄主。它的特点是能供给病原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2、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菌原体、韧皮部杆菌、病毒、亚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3、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是植物病害形成的两个革木因索。然而当二者在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过程中,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既可以影响病原物的侵入、繁殖和传播,也会影响寄主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性。总之,侵染性病害的形成是由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三个因素所决定,也称为病害三角关系。另外,人类的活动与病害发生、流行有密切关系。因此,还要加上“人类T扰”的社会因素。病原物(pathogen)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和诊断(一)症状(symptom)症状可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内部症状如病毒病的内含体,萎焉病的侵填体和脐质体。大多数症状指外部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1、病状:植物患病后在外部表现岀可见的界常(不正常)状态。名称定义病因表现形式变色(discoloration)植物局部或全株色泽均匀或不均匀的变化叶绿索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变紫、变红、黄化、花叶(明脉、条纹、条斑、条点)、斑驳、碎色坏死(necrosis)植物局部细胞或组织受破坏而死亡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斑点、环斑、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立枯腐烂(rot)植物组织较大血积的受破坏和分解病原物产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坏植物组织干腐、湿腐、软腐、流胶萎驚(wilt)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病原物毒素引起植物根部坏死或茎维管束分泌堵塞物•造成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青枯、枯萎、黄萎畸形(malformation)植物金株或局部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表现异常形态病原物分泌激素物质或干扰寄主激素代谢矮化和矮缩、丛枝、皱缩和卷叶、瘤肿(根癌、冠瘻、根结、耳突入花变叶2、病征(sign):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体特征。注意各种病征的出现部位、形状、质地、颜色等(有时也可用于病害的命名)。(1)霉状物:在病部形成各种颜色的绒毛状霉层,如绵毛状物、霜霉状物、青绿霉状物、黑霉状物、赤霉状物等。(2)粉状物:在病部形成白粉状物和黑粉状物。(3)锈状物:在病部形成很小的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4)点状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红褐色的点状物(了囊果或分生抱了果)。(5)颗粒状物:在病部形成灰黑色表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物(菌核)。\n(6)索状物:在植物根部或块根表血产生紫色的索状物(菌索)。(7)脓状物:在潮湿条件卜•植株病部产生密黄色、粘胶状的脓状物,即菌脓,这是细菌病害的特征。(二)植物病害症状的诊断1、症状的诊断原则:(1)症状的发展:病害症状木身是发展的,如白粉病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是叶面上的白色粉状物,后来变粉红色、褐色,最后出现黑色小粒点。而花叶病毒病害,往往随植株各器官牛理年龄的不同而出现严重度不同的症状,在老叶片上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成熟的叶片上出现斑驳和花叶,而在顶端幼嫩叶片上出现畸形。(2)病状和病征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可以依据特征性的病状和病征进行识别,指导主产防治;对于非常见病则由于症状的多变特点,需要分析、对照文献资料或者结合病原检查进行诊断;而对于新病害,则要结合病原鉴定和侵染性测定进行诊断。2、症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异病同症、同病异症、潜伏侵染、症状潜隐、并发症等几个方面。(1)异病同症:不同的病原物侵染可以引起相似的症状,如叶斑病状町以由分类关系上很远的病原物引起,如病毒、细菌、真菌侵染都可出现这类病状。人类病害的识别相对容易一些,对于不同的真菌病害,则需要借助病原形态的显微观察。(2)同病界症: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它有种种的变化。多数情况下,一种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一种病害以后就出现一种症状,称为典型症状。如斑点、腐烂、萎着或癌肿等。但大多数病害的症状并非固定不变或只冇一种症状,可以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岀现不同类型的症状。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多种植物表现为典型的花叶症状,但它在心叶烟或觅色藜上却表现为枯斑;交链也属真菌侵染不同花色的菊花品种,在花朵上产牛不同颜色的病斑。(3)潜伏侵染和症状潜隐:冇些病原物在其寄主植物上只引起很轻微的症状,冇的甚至是侵染后不表现明显症状的潜伏仪染。农现潜伏仪染的病株,病原物在它的体内还是正常地繁殖和蔓延,病株的牛理活动也冇所改变,但是外面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冇些病害的症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消失,特别是许多病毒病的症状往往因高温而消失,这种现象称作症状潜隐。(4)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称为并发症,与综合症是不同的。当两种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两种各自的症状而互不影响;有时这两种症状在同一部位或同一器官上出现,就町能出现彼此干扰发生颉顾现彖,即只出现一种症状或症状减轻;也可能出现互相促进加重症状的协牛•现象,其至出现完全不同于原有各白症状的第三种类型的症状。因此颉顽现彖和协生现象都是指两种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发生吋出现症状变化的现象。3、植物病害的诊断程序:对病植物进行诊断的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点,如有无病征?是否人面积同时发牛?等等。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杏,自然界里变化万千,典型症状并不真是典型,例外的事是常有的。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⑴症状的识別为描述;⑵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检为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n第二章植物病原学门0学时)1、名词解释:共生现象和寄生现象、腐生物和寄生物、专性寄生物和兼性寄生物、专性腐生物和兼性腐生物、死体营养生物和活体营养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吸器、菌核、厚壁鞄子、子实体、真菌的生活史、鞄子多型性、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2、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鞄子和有性鞄子分别有哪些常见类型?它们的产鞄结构分别是什么?3、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分别起着什么作用?绪论一、植物病原学的概念:植物病原学是研究病原物形态、生理和分类学以及各类病原的致病性和防治特点的一门科学。1、研究对象:主要为侵染性病原物(两类):生物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菌原体、韧皮部杆菌、线虫和奇牛性种子植物;病毒、亚病毒和质粒类。2、研究内容:研究病原物形态、生理、分类学以及各类病原的致病性和防治特点。二、生物间的生存关系——共生现象:共生现象(Symbiosis):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生存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一定的关系,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牛,有的彼此没有利害关系;有的对双方有利,有的对一方有得但对另一方无害,有的对一方有害或对双方都有害。共分为四种情况:1、互惠性共生(mutualism):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彼此有利。如地衣(真菌和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2、共栖生或偏利性共生(commensalism):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彼此没有利害关系。如植物与根I韦I、叶围的非病原微牛物;地衣、苔薛与树皮。3、颉硕性共生(antagonism)或致病性共生(pathosism):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有颉顽作用,对一方或对双方都冇害。如绿霉菌(分离自土壤)与丝核菌(病原菌,土壤中越冬)。4、奇牛.现象(parasitism):—种牛•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即病原物与寄主植物Z间的寄生现彖。如稻瘟病菌与水稻。>从以上儿种共生关系中可以推断:(1)奇牛现象是共生现象中的-•种现象;(2)寄生不一定是冇害的,也就是寄生物不一定是病原物,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3)不是所有的生物病原物都是寄牛物,如植物根围的一些致病菌。(4)寄主与感病体的区别:当病原物为寄生物时,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当病原物不是寄生物时被诱发致病的植物称感病体。三、寄生性和致病性:(一)寄生物(parasite)和腐生物(saprophyte)寄生物:从活的生物获取养分的界养生物。腐牛物:从死的生物或无生命的物质(有机物)屮获取养分的异养牛物。>记忆点:(1)绝大多数病原物是寄生物;(2)有的牛物既能寄牛乂能腐牛:兼性寄牛物或兼性腐牛物。(3)寄生物与腐生物间无明显界限,其含义容易混淆。(二)活体营养生物(biotroph)和死体营养生物(necrotroph)在植物病原物中,冇的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而冇的既可以地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也能在死的病残体上腐生。根据不同病原具有不同的寄生和腐生能力,可分为两类:1、活体营养生物(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中只能从寄主的活组织中获取营养的生物,一旦寄主死亡,\n病原物也随Z停止发育或死亡,如真菌中霜霉菌、白粉菌、锈菌、黑粉菌等,以及维管束寄生难培养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2、死体营养生物(兼性腐生物或兼性寄生物):既可以在活的寄主上寄生,也可以在死的寄主组织或病残体上腐生。根据寄生能力强弱,乂可分为:(1)先寄生后腐生(兼性腐生物):以寄生为主,腐生为辅。这类病原物侵染活的寄主细胞或组织,当寄主组织死亡后,它仍然能在病残体中继续生长、繁殖,如稻瘟病菌。(2)先杀生后腐生(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寄生为辅。这害病原物在侵入寄主Z前,先分泌酶或毒素,杀死寄主组织,然后侵入在其中腐生,也称为杀生寄生菌(perthophyte)。如菌核菌、丝核菌、欧氏杆菌等。(三)寄生性和致病性(pathogenicity)寄生性:是指异养生物(寄生物)从其他生物获取营养的能力。致病性:是指界养生物(病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记忆点:(1)寄生性和致病性这两个概念既冇联系乂冇区别。前者强调从寄主中获取养分的能力,后者强调破坏植物引起发病的能力。(2)更能深刻理解:寄牛物不-•定是病原物,能寄牛的不一定能致病;病原物不一定是寄生物,能致病的不一定是寄生物。(3)致病原因是复杂的:病原物和寄主的关系,不仅是食物关系。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如毒素、溶胞酚)对寄主的干扰和破坏,其危害性远超过被病原物吸取的一些水分和养分。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一、真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1、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多种,1万多属。2、真菌人部分是腐生的,少数是寄生的。3、弓I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冇3万多种。4、80%以上的作物病害由真菌引起的5、几乎每种作物都有几种到几十种的真菌病害。因此,植物病理学中植物病原真菌是I•分重要的。二、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学:(一)真菌(Fungi)的概念:真菌:具有真正细胞核,能产生砲子,无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有机体,它们一般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体,其细胞壁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或两者兼具的有机体。>记忆点:(1)真核生物;细菌(原核生物),病毒(非细胞形态)(2)营养方式一一吸收界养;植物(光合白养),动物(摄食异养)(3)细胞壁成份一一儿丁质或纤维素(低等真菌);植物(纤维素),昆虫外壳(儿丁质)(4)营养体一一丝状分枝的菌丝体;(5)繁殖一一有性或无性,产生各种类型孑包子。(二)植物病原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是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用來吸收水分和养料,进行营养增殖的菌体。共冇五种类型:原牛质团、单细胞、假菌丝、两型菌丝、菌丝体(mycelium)。主要类型为菌丝体,呈丝状或管状,自由分枝,有隔或无隔。各种真菌菌丝粗细差别很大,多数为5-6屮m菌丝体有固定的细胞壁,人都是无色\n透明的,冇些真菌的细胞质中冇各种色素,尤其是老龄菌丝体常呈现各种色泽,如黄色、褐色、棕色、黑色、紫色及红色等。>注意点:(1)菌丝一般是由砲子萌发产生芽管,芽悸在基物上继续生长,最后形成丝状体。(2)菌丝的繁殖能力强:每一菌丝细胞都有潜在的牛•长能力,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3)菌丝体是从一点向各个方向生长和延伸。因此真菌在培养基上一般都是形成関形的菌落。叶片上的病斑(如不受叶脉等限制)多半形成圆形的病斑。1、菌丝的变态:真菌的营养菌丝发生多种变态,以摄取养料,满足生长发冇的需要。菌丝的变态通常是指菌套、菌网、吸器、假根和附着枝、附着胞。吸器(haustorium):活体营养真菌菌丝在细胞间隙牛长,从菌丝上形成小突起,穿过寄主的细胞壁,在寄主细胞内发育成特殊的吸收营养物质的机构,这就是吸器。寄生在植物表而的真菌(如口粉菌),往往也在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器的形状冇指状(如锈菌)、小球状(如白锈菌)、掌状(如白粉菌)或分枝状(如霜霉菌)等。2、菌丝的组织体:菌丝体能组成两种组织,一种是组成比较疏松的组织,但还能看到典型的菌丝体的长轴细胞,大致相互平行排列,这种组织称为疏丝组织;另一种是比较紧密的组织,菌丝失去独立性一般不易识别,菌丝变成大致等径的近関形、卵形或多角形的薄壁细胞,排列紧密与高等植物薄壁组织类似,故称拟薄壁组织。菌丝常相互交织组成一定的组织体。常见的组织体有菌核、菌索、子座和子实体。(1)菌核(sclerotium):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纽织形成的一种坚硬的休眠体。形状人小不一,小的如菜籽状、鼠粪状、角状,如水稻秆腐病的小球菌核、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大的如拳头状,如茯苓可达60kgo菌核屮贮藏有较低丰富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T•燥的抵抗性较强。因此菌核既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器官,又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合时,菌核萌发产生了实体、菌丝和分牛殖子等。子囊菌和高等担子菌常形成菌核。菌核可分为三种类型:真菌核(完全rfl菌丝构成);假菌核(由菌丝和寄主组织组成);小菌核(由不分层的菌丝组成)。(2)子座(stroma):是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或由菌丝体与部分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一•种垫状营养结构。子座一般紧密附在基物上,子实体常形成于其上或其中。子座与子实体是连续形成的,实际上子座可称为繁殖体的一部分。因此,了座既能产生繁殖体又冇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3)子实体(sporophora):子实体是真菌的产抱结构,形态多样,从简单到复杂,小型到巨型,除产抱组织外,还包括有各种对葩子形成、保护、传播有作用的组织,拟组织和辅助结构。不同类型真菌的了实体冇其具体的名称。了囊菌的了实体又称了囊果。担了菌的了实体称担了果。半知菌的子实体称分牛泡子果。(三)植物病原真菌的繁殖体:1、无性生殖:(asexualreproduction):指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产生新个体。无性繁殖产生的抱子称无性孑包子。(1)无性住殖方式:无性繁殖以营养繁殖为特征,通常有四种方式,即断裂、裂殖、芽殖、割裂。A、断裂:形式很多。>形式一: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时期,细胞与细胞互相脱离,形成许多长形、单细胞的小段,每个小段可以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形式二:菌丝体上形成更多的隔膜,将原来长形的细胞分为比较短的长方形细胞,细胞相互脱离而形成成串的节他了。如粉他属。>形式三:菌丝体中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增厚而形成厚垣泡子。如镰刀菌。B、裂殖:营养体生长到一定时期,分裂成两个菌体繁殖。如单细胞的酵母菌。C、芽殖:单细胞的营养体或菌丝体以芽生的方式形成芽他了繁殖。如稻梨抱。D、割裂:砲子囊内的原牛质,到一定时期分割成许多小块,每一小块变成一个泡子。抱子形成之后孑包子囊内无剩余的原住质。如根霉、疫霉。(2)无性抱子类型:常见的无性砲子冇游动砲子、砲囊他了、分生砲子及厚垣抱了。\nA、游动砲子(zoospore):鞭毛菌的无性砲子。它形成于游动砲子囊内(孑包子囊是由菌丝或砲囊梗顶端膨人而形成的囊状物,少数在菌丝屮间),开始它为无胞壁具一或二根鞭毛的内生游动抱了。鞭毛有茸鞭型(冇一个长的主轴,主轴两侧冇毛状延仲体,朝前)和尾鞭型(朝后)。从游动抱了囊内释放到水中游动一段时间之后,鞭毛收缩产生细胞壁进行休止,然后萌发形成新个体。他囊他了(sporangiospore):接合菌的无性他了。它形成于他了囊内(彳包了囊由菌丝分化成抱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它有细胞壁,没有鞭毛。成熟后孑包子囊破裂,泡囊泡子散出。孑包子囊含大型和小型两种。人型砲子囊内含有较多的砲囊砲子,小型砲子囊内仅含一至几个砲囊砲子。C、分生砲子(conidium):子囊菌的担子菌的无性砲子,是真菌中最常见的砲子。分牛:胞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多种多样。>分生抱子的产抱结构:a、分生他了梗:由菌丝分化而成的,分生他了顶生、侧生或串生等,成熟后从泡了梗上脱落。b、葩梗束:c、分生抱了座:垫状或瘤状。d、分生砲子器(pycnidium):球状或扁球状。e、分生泡了盘(acervulus):盘状或热状。>分生孑包子的形态:球状、卵形、长形、圆柱形、线形、螺旋形和星形等。数目:单胞、双胞、多胞和砖格状(兼有纵横隔膜)。颜色:有色(褐色)和无色(淡色)。>分生抱子的形成方式:体生式和芽牛式。D、厚坦•抱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形成。它是由菌丝体或孑包子的某些细胞膨大,原纶质浓缩和细胞壁变厚而形成的。它的寿命很长,可用于渡过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2^冇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是通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彳亍生殖的一种方式。冇性生殖产主的抱子称有性抱子。(1)冇性生殖的三个阶段:质配(N+N)[双核期(N+N)]核配(2N)减数分裂(N)N:单倍体细胞核;N+N单倍体双核期;2N:双倍体细胞核A、质配(plasmogamy):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融合,两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结合在同一个细胞中。这吋染色体数仍是单倍(N+N)。真菌的性细胞称作配子,性器官称作配子囊。B、核配(karyogamy):是指质配后成对的双核结合成一个二倍休的细胞核,染色体的数11加倍,有两套N个染色体,一般用2N表示。有些真菌的有性牛:殖,质配后随即进行核配,没有明显的双核阶段。但是有些真菌在质配以后要以过一段时间才进行核配,所以就有一定的双核阶段(dicaryophase)。有些真菌双核阶段很长,英至要它们的生活史中占主要的位置,如担子菌,这一点在英他生物中是很少见的。C、减数分裂(meiosis):是两次连续的细胞核和相应的细胞分裂,形成四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使经过核配形成的二倍体(2N)细胞核乂恢复到原來的单倍体(N)。同时,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交换,遗传性状重新组合,四个了细胞的遗传性状就可发不同。因此,真菌经过有性牛殖就可能发生变异。真菌在核配以后一般随即进行减数分裂,没有明显的二倍体阶段,只有少数真菌形成二倍体的营养体。(2)有性胞子的类型:常见的有性砲子有休眠砲子、卵砲子、接合砲子、子囊砲子和担砲子。A、休眠泡了(囊)(restingsporangium):由两个同形大小相等或不等而在生理上冇区别的游动配了相结合,形成细胞核具双倍体的合子,再山合子发育成休眠砲子(囊)。如低等鞭毛菌中壶菌的休眠砲子囊。B、卵抱子(Oospore):由两个异形的配子囊相结合,小型的配子囊称雄器,人型的配子囊称藏卵器,交配时两者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的细胞核工业配合,取后由受精的卵球住出厚壁,发育形成细胞核为双倍体的厚壁的卵他子。如鞭毛菌屮卵菌的卵他子。C、接合抱子(zygospore):由菌丝上生出两个同形或形状上略冇不同但性别不同的配了囊相结合,接触处配子囊之间的细胞壁溶解,在公共细胞内进行质配和核配,发育成细胞核为双倍体、厚壁的接合\n抱了囊,内生接合抱了。如接合菌中根霉菌的接合也了。D、了囊砲了(ascospore):由两个异形配了囊,即雄器和产曩体(造囊器)相结合,在产囊体上长出许多丝状分枝的产囊线,产囊线顶端细胞伸长和弯曲形成钩状体,而后形成子囊母细胞,发育成子囊。了囊内的两性细胞结合后分裂,一般形成8个或4个、2个内生的细胞核为单倍体的了囊他了。>子囊通常着牛在山菌丝构成的包被的子囊果内,常见的子囊果有四种类型:a^闭囊壳(cleistothecium):呈球状、无孔口,球壳外侑各种形状的附属丝,球壳内有若干了囊。每个子囊内有2个、4个或8个的子囊砲子。闭囊壳成熟时吸水膨胀开裂,释放岀子囊砲子。如白粉菌的闭囊壳。b、子囊壳(perithecium):呈瓶状或球状,有壳壁和孔口。囊壳内有若干子囊,每个子囊一般有8个子囊砲了,多数冇侧丝。如赤霉菌的了囊壳。c、子囊腔(locule):在子座里形成的,无真正売壁的,球状或瓶状,有孔口或无孔口。许多子囊成束或成排着生在腔内。如球腔菌的子囊腔。d、子囊盘(apothecium):呈盘状或杯状,一其上着牛:有子囊和侧丝(由菌丝分化而來的),如核盘菌的子囊盘。>常见的子囊有三大类:a、原壁子囊:仅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囊壁易消解;b、单壁子囊:囊壁单层,通过顶端的小孔,狭缝或囊盖释放葩子;c、双壁子囊:囊壁双层,释放孑包子时内壁冲出外壁伸长2-3倍,泡子从内壁顶孔中释放岀来。>子囊抱子的形态:圆形、长圆形或棍棒形。了囊他了的数冃:单胞、双胞、多胞和砖格状。E、担殖子(basidiospore):通常两性器官追化或没有明显的分化。由性别不同的两条菌丝相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膨大形成棍棒状的担了,或由双核菌丝形成的冬砲了曲发形成圆筒状的担子。在担子里的双核经过核配的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顶生或侧生的四个小梗上着生四个担抱子。担子一般为单胞、无色。三、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一)基本概念:1、真菌的生活史:是真菌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过程。是指从一种砲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授后又产生同一种他了的过程。它是由进行生长发育的营养阶段和进行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相交替而构成的。2、砲子多型性:有的真菌砲子不止产生一种,如锈菌产生五种砲子(性孑包子、锈砲子、夏砲子、冬孑包了、担砲子)。3、单主寄生:有些真菌其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就可完成。转主寄生:冇的真菌要在亲缘关系不同的两种以上寄主才能完成生活史。(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的主要作用:1、无性牛殖在植物病害发生屮的作用:多数病原真菌的无性主殖发牛在作物的牛长季节,无性殖子繁殖快、数量大、扩散广,其作用是扩大生存领域和繁衍后代。大量的砲了在自然间传播蔓延,对农作物造成巨人的危害。2、有性牛殖在植物病害发生屮的作用:有性生殖多发主在作物的生长后期或腐牛阶段,所产生的有性砲了其作用除繁衍后代外,还用于渡过不良环境,待环境条件适宜时,又转入营养阶段进行无性生殖,继续为害。因此往往是病害的初侵染來源。1、根据安思沃斯〔1973年〕的分类系统,真菌可分为哪几个亚门?叙述这几个亚门的主要特征?2、简要叙述鞭毛菌亚门中绵霉菌、腐霉菌、霜霉菌、疫霉菌的形态特征与致病特点?3、简要叙述接合菌亚门中根霉菌的形态特征与致病特点?4、根据子囊果的形态,可以把子囊菌亚门分为哪几类?并简要叙述白粉菌、赤霉菌、长喙壳菌和核盘菌的形态特征与致病特点?5、简要叙述担子菌亚门中黑粉菌和锈菌的形态特征与致病特点?并简要描述小麦秆锈菌的生活史?6、根据分生鞄子果的有无及分生匏子梗和分生鞄子的形态,可将半知菌亚门分为哪几类?并简要叙述梨匏菌、长蠕匏菌、镰刀菌、轮枝菌、炭疽菌、壳球鞄菌、丝核菌的形态特征与致病特点?\n7、如何正确鉴定植物真菌性病害?四、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一)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与命名:1、真菌的分类进展:(1)两界系统(上世纪末至本世纪50年代):植物界和动物界。三纲一类的真菌分类系统:植物界、藻菌植物门、真菌亚门,下分为藻状菌纲(很杂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2)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x原生牛.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菌物界(Fungi)动物界(Animalia)。女思沃斯(Ainswor(h)的分类系统:菌物界,卜分粘菌门(Myxomyco(a)和真菌门(Eumycota)o真菌门以下又分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iiui)、半知菌亚门(Dcutemycotina)。2、真菌的分类依据:真菌的分类系统,同其他生物的分类一样,应该反映系统发冇的关系。真菌的鉴定通常屮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主要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于是逐渐形成了许多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系统。随着新的仪器和先进的研究手段(如电了显微镜技术、分了生物学技术等)应用于真菌分类研究,使真菌的分类系统随认识的提高而改变,如G+C%mol,16SrRNA序列等。3、真菌的主要分类单元:界(Kingdom)^fl(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o种卜分类单元:专化型(Formaspecialis),简写为f.sp.和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race).门的字尾是mycota,亚门的字尾是mycotina,目的字尾是ales,科的字尾是aceae,属和种没有标准的字尾。4、真菌的命名法——双名法(属名+种名):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始终是大写的,而种名的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为希腊文或拉丁文。书写学名吋应该在下而加横线,印刷吋应该用斜体字。第一个描述这个种的科学家的名称或名字的缩写也应放在学名之后;如学名后面有两个名字,第一个名字放在括弧内,在括弧内的人名是笫一次描述这个种,但由他建立的学名已不被使用,在括呱后面的人名是负责建立现在这个学名的学者的姓名。如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o(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菌:亚门的分类依据:营养体类型、有性生殖的有无、有性砲子和无性砲子类型。>五个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致病特点及其代表菌:\n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营养体类型原生质团、无隔菌丝体无隔菌丝体冇隔菌丝体双核菌丝(冬泡子)有隔菌丝体营养方式死体营养为主(除霜霉、疫零菌等)死体营养死体背养为主(除口粉菌)活体背养(除锈菌、黑粉菌)死体营养无性生殖产他结构游动他子囊抱子囊(同半知菌)大多数缺无性生殖,锈菌产生夏砲子分生抱子梗、分生泡了座、分生孑包了器、分生砲子盘无性砲子游动抱子抱囊抱子分生抱子有性生殖产砲结构雄器、藏卵器不同性别的同型配子囊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担子如发现,主要为子囊果有性抱子卵砲子接合鞄子子囊砲子担抱子如发现,主要为子囊抱子生态特性大多水生或土生,少数陆生(霜蛊菌)大多陆生陆纶陆纶陆⑴致病特点根腐、猝倒、叶斑,湿度大时病部常出现白色毛状物或宙状物腐生或弱寄生。花腐、果腐、块根和块茎腐烂,病部出现灯笼状小黑点疮痂、溃疡、皱缩、器官腐烂,植株萎蔦,发病部位形成小粒点锈病、黑粉病,受害部位产牛•黑粉状冬抱子堆,锈状夏抱子堆、冬他子堆等叶斑、果腐、萎蔦、根腐、炭疽、疮痂,后期病斑上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代表菌绵W菌、腐霉菌、疫霉菌和霜密菌匐枝根宛白粉菌、赤孫菌、长喙壳菌、核盘菌锈菌、黑粉菌梨抱菌.长蠕抱.镰刀菌、轮枝菌、炭疽菌、壳针他菌.壳球抱菌.丝核菌1、鞭毛菌亚门的代表菌及其致病特点:无性形态有性形态致病特点绵霉菌(Achlya)棍棒状游动抱子囊,具侧出现象,泡子释放时聚集在孔口休止藏卵器内多卵球,雄器基生或侧生大多腐生,少数弱寄生菌,且多数水生。有些种可引起水稻烂秧。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绵毛状物腐霉菌(Pythium)姜片状游动砲子囊,萌发产生排他管,顶端膨大形成球状泡囊,其内形成游动抱子藏卵器内单卵球,雄器侧生寄生性稍强。代表种瓜果腐孫。寄生于各种瓜类、蔬菜、烟草等,引起幼苗猝倒病和茎腐病。潮湿时病部出现口色绵毛状物疫盍菌(Phytophthora)抱囊梗分化不明显,无限生长,少分枝,有节状突起;砲子皴梨形,有乳头状突起藏卵器内单卵球,雄器围生或侧生专化性较强的寄生菌。寄主范围广,引起多种作物疫病,如马铃薯、番茄、烟草等。潮湿时病部出现口色雷状物霜霉菌(Peronospora)砲麥梗有明显的分枝(分属依据)。他子囊卵圆形,萌发时产牛游动他子或直接产生芽管藏卵器内单卵球,雄器侧生。卵抱子表面光滑或有饰纹专性寄生(活体营养生物),引起十字花科与瓜类霜霉病。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霜霉状物2、接合菌亚门的代表菌及英致病特点:匍枝根S(Rhizopusstolonifer):菌丝发达,有分枝,无分隔,分布在基物表而的基物内,有匍匍丝与假根。他囊梗2-5根丛生,在假根相反的方向从菌丝上产生,一-般不分枝,顶端产住砲子囊。沦子囊球形,产生人最砲囊砲子,囊轴锣槌形。砲囊砲子球形、多角形或棱形,表面冇饰纹。异宗配合。两个不同交配型菌株[+、・]相遇,从菌丝上产生原配了囊分枝,两者接触,各自产生一个隔膜,将原配了囊分成两个细胞。接合抱子表而瘤状突起,配囊柄不弯曲,无附属丝。为害甘薯、梨、苹果等多种植物的果实,引起软腐。在贮藏条件不良时,常引起窖藏甘薯软腐病,腐烂病部表面产生灰黑霉层。一般从薯块伤口侵入为害。分泌果胶酶,破坏中胶层,使细胞离析,并侵入细胞内破坏细胞,引起组织腐烂。3、子囊菌亚门的代表菌及其致病特点:\n无性态子囊果特征寄生为害情况白粉菌(Erysiphe)分生砲子串生,椭圆形,无色,粉抱属(Oidium)封闭的闭囊壳,其上冇特殊形态的附属丝。子囊恻形,单层壁,内生8个子囊抱子寄生性很强,引起多种作物的白粉病。菌丝体表生。叶片正面呈现白色霉层和褪绿斑。后期病部产生小黑点赤霉菌(Gibbcrclla)镰丿J菌(Fusarium),大小两型分生抱子。大型镰刀形,多胞,无色;小型卵圆形,单胞,无色子廉瘤状,其上着生子囊壳,蓝紫色,有孔口:子囊棍棒形。子囊饱子纺纟垂形,2・3个隔膜,无色为害麦类、玉米,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以子囊抱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为害水稻引起恶苗病(徒长),分泌赤霉素。病部常可见粉红色粘质物,后期长岀黑色小点长喙壳菌(Ceratocystis)内生分生砲子,常形成厚垣他子子囊壳基部球状,有长喙,孔口须状开裂;子囊壁早期消解。子囊砲子单胞、无色为害甘薯引起黑斑病;为害廿蔗引起风梨病。病部长出黑色畜层及黑色刺毛状物。病组织或土壤内越冬核盘菌(Sclerotinai)无性阶段不常见子囊盘盘状,有柄;子皴和侧丝平行排列其上。子囊棍棒状。子囊他子单胞,椭圆形,排成一列寄主范围广,侵害十字花科茎、叶及种荚,引起菌核病。初呈水渍状,湿度人时软腐,表而生出片色菌丝,合成黑色、鼠粪状菌核。土壤或种子内越冬4、担子菌亚门的代表菌及其致病特点:主要菌类生活史寄生为害情况柄锈菌属(Puccinia)单主寄生或转主寄生,人多寄生在禾本科植物(大、小麦、太米、甘蔗等)上,引起叶锈病或秆锈病。黑粉菌属(Ustialgo)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引起黑粉病。系统侵染。冬抱子从花器侵入,以双核菌丝在种子内越冬,发病部位在穗部,一年仅侵染一次叶黑粉菌属(Entyloma)为害水稻叶片、叶鞘,引起黑粉病。局部侵染。以冬孑包子在病叶组织中越冬,以担砲子反复在叶片上再侵染,发病部位在叶片上。5、半知菌亚门的代表菌及其致病特点:\n主要菌类产抱结构分生抱子形态、数目、颜色寄生为害情况梨他菌(Pyricularia)分生彳包子梗单生或从生,淡褐色,细长而不分枝,顶端屈膝状单生,梨形或倒棍棒状,无色或淡橄色,多数2个隔膜主要为害禾木科植物,形成典型的青灰色有褐色边缘的梭形病斑,如稻瘟病。潮湿时病部产生麗绿色霉状物。病菌在病种及病残体上越冬。平脐蠕抱(Bipolaris)分生他子梗散生或从生,不分枝,褐色,顶端屈膝状,有施子脱落痕单生,梭形,直或弯曲,基细胞邻近脐点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斑点病,如水稻胡麻色斑病,玉米小斑病、小麦根腐病等。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镰刀菌(Fusarium)分生砲子梗无色,可形成分生抱子座。顶端为瓶状产抱细胞,内壁芽生式大、小两型;大型椭圆形或镰刀形,无色,多胞;小型卵圆形,无色,单胞,单生或串生。常见厚垣抱子幅生、弱寄生或强寄生,能侵害禾谷类、棉麻、薯类、豆类、瓜类、各种蔬菜,破坏寄主的维管束组织,引起萎蔦、根腐、茎腐及果腐等。潮湿时病部出现粉红色宙状物。其厚垣砲子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轮枝菌(Verticillium)分主抱子梗直立,有隔膜,第一次分枝轮生、对生或互生,末端为瓶状产抱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或梭形,单胞,无色或淡褐色,常聚集成抱子球侵染多种植物,如棉花、红麻、花生、马铃薯等的维管束组织,引起黄萎病。病菌在土壤.病残体、粪肥、种子内越冬。链格抱菌(Alternaria)分生他子梗淡褐色,短或长,顶端屈膝状,泡痕明显呈链状或单生,褐色,形态不一,倒棍棒形,冇纵横隔膜,顶端常具喙状细胞腐生或寄生,引起叶斑和组织腐烂,病菌在病组织上越冬。可为害水稻.花生、小麦.十字花科.甘薯、柑桔、茶等。尾他菌(Ccrcospora)常形成子朋,分生他子梗粗大菌丝型,褐色,不分枝,他痕明显单生,基部冇疤痕,淡色,线状或蠕虫状,直或略弯,具多个隔膜寄生多种作物,如水稻、马铃霁、M薯、棉花、烟草、花生、黄麻、瓜类等,引起叶斑病。潮湿时病部出现灰黑色霉层。壳针鞄菌(Septoria)分生抱子器球形,埋生,壁薄,褐色,孔口圆形,有时有乳突,分生砲子梗缺,产砲细胞瓶状线状、无色、多个隔膜寄生为害小麦、玉米、甘薯、梨等的叶片,引起叶斑,有的也可为害茎秆。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壳球抱菌(Macrophomina)分生砲子器球形,深褐色、埋生,壁厚,孔口具乳突。分生他子梗短,桶状产鞄细胞。圆柱形至梭形,无色,单胞,有或无油球为害甘料、棉花、黄麻、花生、大豆、梨引起干枯病或茎腐病。病部通布形成黃褐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炭疽菌(Collctotrichum)分生抱子盘垫状。刚毛褐色有隔膜。分生砲子樓短,无色。圆柱形至新月形,无色,单胞,冇油球寄生为害植物,如棉麻、豆类、蔬菜、瓜类、香蕉等的茎、叶、果,引起炭疽病。潮湿时病部出现粉红色粘质物,后期出现红色或黑色小点。丝核菌(Rhizoctonia)不产他。菌核褐色或黑色,形态各不相同,表面粗糙,内外层颜色一致,纽•织较疏松,着生在菌丝中,彼此以菌丝相连。菌丝褐色,近分枝处形成隔膜,呈缢缩状,菌丝多为直角分枝寄生为害多种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马铃萼、黄麻等的根和其他地下部色,冇时亦能为害地上部分,引起多种植物的立枯病、纹枯病及紫纹羽病。病部常可见菌核。五、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一)田间诊断:观察病征(二)显微镜检查:1、浮载剂:水、乳酚油。2、切片方法:挑取或撕取法、粘贴法、组织透明法、徒手切片法。3、保湿:用湿纱布或保湿器保湿24小时,霉状物等就可以长出來,然后再作检查和鉴定。(三)分离和培养:1、组织分离法2、稀释分离法(四)致病性测定(五)作出结论\n1、名词解释:革兰氏染色、鞭毛、质粒、W质粒、粧題初荚猱植原体和螺原体。2、简述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传播途径、初侵染来源及防治要点?3、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并简要叙述棒状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土壤杆菌属、欧氏杆菌属的基本特征及致病特点?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原核生物与植物病害的关系:1、植物细菌病害的种类很多(我国约100种),分布很广,无论是栽培作物还是野牛植物人川作物或果蔬花卉,都有一种或几种细菌病害;i种病原细菌可侵害-•种或多种植物。农作物重要的细菌病害有水稻口叶枯病、棉花角斑病、花牛、烟草等的青枯病、甘薯瘟、马铃薯黑胫病和环腐病等。2、从1967年日木的土居养二发现菌原体(mycoplasma)可以引起植物病害从来,已经报道由菌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有300种以上,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病害,如水稻黄萎病、小麦蓝矮病、片蔗丛枝病、花生丛枝病、玉米矮缩病、柑枯僵化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二、原核生物的概念:原核生物是指菌体具有细胞壁或没有细胞壁,无固定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它的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DNA)内和质粒。包括细菌、菌原体(植原体、螺原体)、链霉菌、放线菌等。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一)形态与结构:1、植物病原细菌:多数菌体为杆状,称杆菌。一般菌体长1・3屮m宽0,5-lpmo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组成,胞壁外有从多糖为主形成的粘质层,胞壁内是半透性的细胞质膜。多数病原细菌有鞭毛,它是从胞膜下粒状鞭毛基体上产生的,穿过胞壁和粘质层延伸到体外。着生在菌体的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为极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鞭毛称为周鞭,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在属的分类上冇重要的意义。细胞的核物质集中细胞质的中央,形成一个椭闘形的核区。冇些细菌在核质外冇环状结构的遗传因了,称为质粒,它控制着细菌的抗药性和致病性等形状。革兰氏染色具有重要的鉴别作用,细菌多数呈阴性,少数阳性。>荚膜:菌体外比较厚而固定的粘质层。>芽胞:在菌体内形成一种内生抱了,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如破伤风杆菌,芽抱杆菌的芽抱。2、菌原体:无胞壁,菌体外缘有三层结构的单位膜,约8-10纳米MoIII于没有坚固的细胞壁,菌体易变形(可穿过比它小的细菌滤器)。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二类。植原体形态表现多型性,如圆形、哑铃形,梨形等。胞内有颗粒状的核糖体和丝状的核酸物质。螺原体菌体呈线条状,生活史的主要阶段呈螺旋形,—•般长2-4微米,直径100-200纳米。3、链霉菌:气生菌丝细长多核无隔,成熟时形成3个以上的多个砲子链,砲子链常弯1111。革兰氏染色阳性。(二)繁殖、遗传和变异:细菌从裂殖方式进行繁殖。如果条件适宜,繁殖速度快,每20分钟1次。一个细菌的生长菌数在24小时内可达5X10'\植原体除裂殖外,还可以芽殖。细菌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核区内的DNA,有些细菌还有质粒。核质和质粒共同构成基因组。在细胞分裂过程,基因组同步分裂,均匀分配到二个了细胞中,保证亲代的各种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了代。细菌会经常发生变异。包括形态、生理和致病性等,表现型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通常有2种不同性质变异。突变,突变率IOS但繁殖快,数量大,增加变异可能性。(三)生理特性:病原细菌均为死体营养牛•物,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要求的营养物质是氮源和碳源,有的还要求微生素。从中性偏碱的培养基为宜,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多数为白色,灰白色或黄色。多数细菌为好氧菌,生长适温为26〜30。0但另一类寄牛在植物维管束中的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难以培养,如木质杆菌属(xylella)或不能培养,如韧皮杆菌属(Liberobacter)称为维管束难培养菌,属于活体营养牛一物。另外,菌原体均为活体营养生物。\n四、侵入途径与症状类型:(一)侵入途径:病原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自然孔口包扌舌气孔、水孔、皮孔和蜜腺。寄生性强的细菌是从口然孔口侵入,也能从伤口侵入;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从伤口侵入,侵入后先在寄主细胞I'可隙中繁殖,然后进一步在组织中蔓延。(二)表现的主要症状类型:1、叶斑:从气孔侵入,先在寄主薄壁组织细胞部隙蔓延,细胞受伤或死亡后再进入细胞内,表现为局部性坏死叶斑症状,发病初期病部往往呈水渍状,如大豆细菌性叶斑病、黄麻细菌性斑点病、桃细菌性穿孔病等。2、腐烂:从伤口侵入,先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繁殖,分泌酶,分解中胶层和寄主细胞壁中的果胶物质,使细胞离析,胞内可溶性物质外渗,引起腐烂症状。如软腐欧氏菌引起的人白菜软腐病。3、萎需:从伤口侵入,在寄主植物维管朿木质部中繁殖,从而堵塞导管,产生毒素,毒害导管及周用的薄壁细胞组织,从而彩响水份和营养正常运转,表现凋萎症状,如花生青枯病。4、瘤肿:从伤口侵入,在寄主表皮细胞间扩展,有的细菌产生激素类物质,便寄主某一部位细胞转为癌细胞,导致过度分裂、增生,形成肿瘤。如桃、李根癌病、衙萄根肿病。以上四种症状有以下特点:(1)受害组织常表现为水渍状或油渍状;;(2)潮湿条件下有些细菌性病害可见到黄褐色或乳白色、水珠状的菌脓。5、从枝:从虫伤口侵入,菌体寄生在维管束韧皮部中,表现为从枝、黃化、小叶等症状。如口薯丛枝病。五、传播途径与侵染来源:病原物只有传播到植物上,才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一)传播途径:1、雨水:是病原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植物表面的细菌很难随气流传播,要通过雨水露珠的冲刷、飞溅才能传播较远距离。而且要有水滴细菌才能侵入。风雨造成的伤口是更好的传播途径(尤其是暴风雨)。有些细菌可以随灌溉水传播。2、昆虫:昆虫可造成机械伤口,或携带病原菌。如菜青虫可以传播I•字花科黑腐病和软腐病。又如菌原体一般是通过介体昆虫传播。(二)侵染来源:1、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原细菌可以潜伏在种子、种薯等部位越冬、越夏。随着调运或销售,而传播到其它地区。如水稻白叶枯和细条病菌可种带;薯块可带甘薯瘟病菌、马铃薯环腐病菌等。2、土壤:青枯菌和冠瘗土壤杆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源。3、病株残体:细菌可以在病原残体屮长期存活。在温度较低、环境干燥的残体纟R织上不容易分解腐烂,细菌存活期也较长。4、杂草:冇些病原细菌的越冬越夏的寄主是杂草,如水稻白叶枯病口J在田边杂草李氏禾上越冬。5、昆虫:许多原核牛物,如菌原体能在介体昆虫体内存活越冬,并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乂如柑桔黄龙病菌(韧皮部杆菌)可在柑桔木肌上存活越冬。>原核牛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防治要点:(1)采用无病种了、种苗或进行种了消毒。(2)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尽量减少初侵染来源。(3)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选育抗病品种。(4)对某些种传的细菌病害要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病区继续扩人。(5)对某些流行性强的细菌病害还应搞好测报工作,适当进行化学防治。介体传播的细菌病害,还可进行治虫防病。\n六、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菌:分类系统: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Bergey'smanualofDeterminationBacteriology,9theditionJ994)o按一定的亲缘关系和若干性状不同,将它们区分成三个门14个属。主要的分类依据:(1)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菌体形状和大小,鞭毛的有无和着生位置,荚膜,芽胞,菌落形态、色索产生等。(2)生理生化性状:鞭毛染色反应,胞壁结构的组分,对C源和N源的利用,生长条件等。(3)遗传性状:DNA中G(鸟嚓吟)和C(胞n密喘)含量——G+Cmol%;DNA-rRNA杂交的同源性;16SrRNA的保守序列等。(-)软壁菌门:菌体无胞壁,无肽聚糊。由原生质膜(单位膜)包用菌体,营养要求苛刻,难以人工培养,属于活体营养生物,对四坏素做感,对青霉素不嫩感。柔膜菌纲一一菌原体(螺原体和植原体)。植原体属(Phytoplasma)(MLO):通常菌体呈圆形,在寄主韧皮部中或穿过胞间连丝时可变形,如丝状、杆状、哑吟状等。常见病害:甘薯丛枝病、花生丛枝病,由叶蝉传毒。主要症状:丛枝、黄化、小叶、叶状花、花瓣变绿,在田1、可自然条件下,病原主要通过土壤进行传播,主要介体是叶蝉。(二)薄壁菌门:细胞壁薄,厚7-8nm,壁中肽聚糖占8-10%,革兰氏阴性。暗细菌纲: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该属细菌都是土壤习居菌,菌体中除核质外,还有一种遗传物质,即人分子的质粒,它能控制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药性。代表性病原菌:根癌土壤杆菌(A.hiniefaciens)引起桃、李、奈根癌病。病菌在寄主皮层的肿瘤内越冬,或肿瘤破裂示进入十•壤屮越冬,可存活一年以上。用水、灌溉水是主要传播媒介。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病菌通过嫁接或伤口侵入寄主。病菌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环状的Ti质粒。当病菌侵入寄主时,Ti质粒也随Z进入寄主细胞,并整合到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十扰寄主细胞止常转录和翻译过程。刺激细胞分裂素的产生,引起细胞异常分裂,形成瘤肿。2、欧文氏菌属(Erwinia):该属菌体短杆状,鞭毛周生4-8根。该属分为三个组群。其中软腐组群为重要病原物,引起十字花科软腐病(E.Carotovora)和马铃薯软腐病。3、劳尔氏菌属(Ralstonia):菌体短杆状,极生鞭毛1・4根,革兰氏阴性,好氧菌。它是从假单胞杆菌属中分出來,独立一个新属,代表性病菌:茄科劳尔氏菌(R.Solanacearum)。4、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菌体短杆状,极牛.单鞭毛,革兰氏阴性。重要病原物:tT蓝黑腐病菌(X.campestris),水稻白叶枯和细条病菌(X.oryzae)。5、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RLO):菌体多型性,多为梭形或短杆状,胞壁比植原体(MLO)的单位膜要厚得多,无鞭毛,呈革兰氏阴性。对以环素和青霉素都敏感,尚未人工培养。代表菌:柑桔黄龙病菌。(三)厚壁菌门:胞壁肽聚糖50-80%,壁M10-15nm,革兰氏阳性。1棒状杆菌属(Clavibacter):菌体短杆状,无鞭毛,革兰氏阳性。代表菌:马铃薯环腐病菌。病菌在种薯中越冬,通过种薯伤口传播。病株牛长缓慢,植株矮化,萎蔦枯死。纵剖薯块维管束呈黑褐色,川手挤压有乳口色菌脓。发病最适土温I8-22°C。冷凉干燥气候有利于发病。2、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放射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紧密、灰白色,菌体丝状,无隔,呈辐射状向外扩展,可形成内生菌丝和外生菌丝。气牛菌丝(产殖菌丝)顶端产牛链球状的也子。代表菌:马铃鶉疮痂病。病菌能在土壤中腐生,也能在种薯中越冬。菌丝体和他了能从块茎的气孔、皮孔和伤口侵入。茎块形成初牛形成层,后期块茎表细胞木栓化后,病菌难于侵入。主要为害蒋块及种薯,在薯块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疮痂病斑。品质变劣,不耐贮藏。\n植原体屈(Phytoplasma)MLO±壤杆菌屈(Agobacterium)欧氏杆菌屈(Erwinia)劳尔氏1莉属(Ralstonia)黄单胞杆菌屈(Xanlhomonas)韧皮部杆菌屈(Liberobacter)RLO捧状杆菌属(Clavibacter)链寄谓屈(Streptomyces)菌体形态无细胞壁,形态多样。短杆状,单生或成対。直杆状,多双生或成链状。直杆或略弯,单生直杆,单生多型性,胞壁波纹状凹凸不平棍棒状•常弯曲成V形气生繭丝丝状无隔多核繁殖方式二均分裂,少数芽殖。裂殖气生菌丝顶端产生链球状的抱子。革兰氏染色G鞭毛数目及着生位置无鞭毛周鞭1-6根周鞭4-8根极縦2-4根极鞭1根无鞭毛培养特性(菌落〉尚未人工培养圆形、灰白色、略陟起、光滑、有粘性圆形、灰白色.略隆起、光滑.有粘性圆形.口色、略隆起.光滑圆形、蜜黄色.略隆起、光滑、有粘性尚未人工培养圆形.黄白色.有粘性紧密、灰白色,茸毛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四环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敬感対四环索和青霉素都敬感生长适温尚不清楚25・28°C27-30°C35°C26-27°C尚不清楚20-29°C25-35QC好氧性好氧兼性好氧好氧严格好氧好氧严格好氧G+Cmol%234157-6350-5866.5-6863-7167-7869-73致病特点主要引起黄化.从枝.畸形等症状。可嫁接伟毒、昆虫介休传毒弓1起多种果树根癌病(Ti质粒)。土壤习居菌腐烂(分解寄主细胞果胶层,使细胞解离)引起茄科.花生等青枯病。维管束变褐,挤压有乳口色菌脓坏死、溃疡等症状黄化.畸形等症状植株矮化,萎焉枯死。维管束变黑褐色.挤压有乳白色菌脓引起薯块删状疮痂代表菌水稻黄萎病、花生丛枝病冠痿土壤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茄科劳尔氏菌油菜黄单胞柑桔黄龙病菌马铃将环腐密执安棒形杆菌疮痂病链霉菌\n1、名词解释: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和拟病毒、病毒的基因组、多分体病毒、致死温度、稀释终点、体外保毒期、卫星病毒和辅助病毒、株系、隐症现象。2、植物病毒粒体的主要形态有哪些?3、病毒在植物体内如何进行复制与转运?4、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哪些?5、简要叙述花叶类病毒病和黄化类病毒病的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第三节植物病原病毒一、植物病原病毒的为害性:1、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口身缺乏代谢能力,但具有遗传,变界和传染性等现彖的最原始的生命体,它是一种细胞内分了寄生物,也是活体营养生物(专性寄生物)。近数年来较一致地将病毒上升为病毒界。病毒是通过口己的核酸基因组插入或整合到寄主细胞的核酸:基因组中,引导寄主的核酸基因组去复制出大量病毒组成的核酸分子的蛋白质亚基,再利用寄主细胞的酶系统将英核酸与蛋白亚基组装成病毒粒体,因此病毒对寄主的危害并不是病毒能与寄主争夺养分或产生我素,而是通过干扰寄主细胞的代谢过程,促使细胞产生一些有害于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所造成的。2、植物病原病毒的重要性:只有侵染植物而引起有明显症状的病毒,才是植物病原病毒,它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约80()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和禾木科等作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黄矮病,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等近儿年来有所发展,在某些地区严重威胁生产。3、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1)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花叶、黄化、矮缩、丛枝等,少数为坏死斑点。(2)绝大多数植物病毒都是系统侵染,在皿间一般是心叶首先表现症状,然麻再扩展到植株的其它部分。(3)病毒的寄主范围有的很窄,只能侵染1种寄主;有的很宽,可以侵染多种寄主,甚至可以侵染不同界的生物,如水稻矮缩病毒不仅可在不稻体内寄生繁殖,也能侵染黑尾叶蝉,在昆虫体内增殖与危害。(4)一种寄主又可以受到多种病毒的侵染,表现出多种病毒病的症状。如CMV>PVY对番茄的复合侵染,加重了番茄花叶病的症状。(5)在高温下,植物病毒病常发生隐症现象。(6)植物病毒在田间主要是通过介体昆虫等进行传播。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及分布,往往与传毒虫媒为密切关系。在干旱的年份冇利于虫媒的繁殖和活动,会加剧病毒病的为害。4、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要点:由于病毒潜伏地寄主细胞内部,一般的化学药物很难对病毒粒体有肓接的杀伤作川,又因为病毒是非细胞状态的核酸分了结构,没冇细胞器的结构。因此一般的杀菌剂对病毒无效。有关病毒的防治,比较有效的是提髙寄主的免疫能力或抗病能力,减轻危害。除选育抗病品种夕卜,通过控制传毒介体来防治病毒侵染危害也是冇效的。病真病毒:它的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毒亚类病毒:它的粒体只有核酸,没有蛋口质衣壳。如环状质粒。病界毒航病毒:它的粒体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如疯牛病病毒。二、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一)植物病原病毒的形态、结构、组分:1、病毒形态:一个完整的病毒,称为粒体。病毒粒体都很小,都要经负染或投影后在电了显微镜下放大2万倍以上才看清,有的病毒粒体要经过特殊处理后才能看清。主要形态:(1)球状病毒:也称为多面体病毒。粒体近似于20面体,各个面体是面积相等的等边三九形,直径多为20-35nmo如黄瓜花叶病毒(CMV),卫星病毒和番茄斑萎病毒等。(2)杆状病毒:粒体刚直,不易弯曲,多为20-80nmxl00-250nmo如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马铃薯Y病毒(PVY)等。\n(3)线状病毒:可弯曲,多为ll-13nmx750nmo通常不分枝,如甜菜黄化病毒。有的可分枝,如7K稻条纹叶枯病毒。(4)弹状病毒:一端平截,另一端钝圆。如马铃薯黄矮病毒和水稻暂黄病毒。(5)单链环状RNA:类病毒。如马铃黑纺纟垂块茎类病毒。2、病毒的结构与组分:病毒粒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一般核酸占5-45%,蛋白质占55-95%o冇些病毒外层还冇类脂膜。杆状和线状病毒粒体的中间是螺旋状的核酸链。外面是由许多蛋口质组成的衣壳,蛋口质亚基也排列成螺旋状。核酸链就嵌在亚基的凹痕处。因此粒体是中空的。病毒核酸是病毒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冇侵染性并且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核酸外面形成的蛋白衣壳対核酸起保护作用。类病毒的核酸是单链环状的RNA,在天然状态下呈高度碱基配对的杆状结构存在,由一系列短的双链区和不配对的单链区相间排列而成,没有三级结构。病毒核衣壳衣壳:蛋白亚基,55-95%(对核酸起保护作用)核酸:RNA或DNA,占5-45%(具冇侵染性并fl•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单链或双链粒体包膜(类脂)病毒的核酸有RNA和DNA两种,并有单链和双链Z分,绝大多数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o3、多分体病毒:多数病:寿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一条核酸链,包被在一种粒体1110TMVo但有些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单独一个粒体不能侵染,只有一组几种粒体同时存在,相互配合的时候,才能进行侵染和复制,并表现这种病的全部性状。如CMVo4、卫星病毒:有些RNA病毒伴随着低分子量的小粒体病毒,这种小粒体病毒称为卫星病毒,其依赖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两者的RNA并没有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辅助病毒的核酸才能仪染和增殖,但能抑制辅助病毒的复制,影响其浓度和致病力。(-)植物病原病毒的复制与增殖:病毒是一种分了寄生物,它是寄主的细胞内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两组装成了代粒体,这种特殊的繁殖方法称为复制增殖。寄主提供病毒复制的场所、原料和能量,病毒提供模板核酸和专化的聚合酶(复制酶)。通常植物病毒是从被动方式通过微伤口(介体昆虫)进入寄主活细胞,在某些酶的作用下,脱壳并释放出核酸,脱壳后的核酸直接作为mRNA,利川寄主提供的核糖体,游离IRNA、氨基酸等物质翻译成RNA聚合酚。在聚合酚的作用下,从止链RNA为模板,复制出负链RNA,再从负链RNA为模板复制出一些亚基因核酸,同时复制出大量的正链RNA,亚基因组RNA3,翻译出蛋口衣壳。新合成的核酸(+RNA)与衣壳蛋白组装成完整的子代粒体。了代粒体可不断增殖,并通过胞间连丝进行扩散转移。o\nrrt核糖体ORZA聚合鮒衣売蛋门~一核糖核酸(1)脱壳;(2)复制;(3)翻译;(4)组装;(5)禅放并转移。衣壳核酸RNA聚合嗨(三)植物病原病毒的传播方式:病离的传播方式是完全被动,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介体传播与非介体传播。1、非介体传播:(1)机械传播:指的是病株汁液与健株表面的各种机械伤口辭擦接触、传播。对分为口然接触:病健株Z间通过风吹雨打,叶片和互磨擦:人为接触:农事操作。这类病离存在于寄主表皮细胞,浓度高、稳定性强。通常引起花叶型症状的病毒较易机械传播,而黄化型症状的病毒则难于机械传毒。(2)无性繁殖材料:多数病毒都具有系统侵染的特点,以发病母株的块根、块茎、球茎和接穗等作为繁殖材料,就会引起病毒的传播。嫁接可以传播任何种类的病毒和菌原体。而且无性繁殖材料是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3)种子传播:主要特点母株早期受侵染,病毒扩展及花器,进入种胚产生带毒种子。播种后成为初侵染來源,在III间形成发病屮心。如果与非持久性传毒的妨虫结合,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而fl.带毒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种传病毒的寄主以豆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为多。如大豆花叶病毒侵染的菜豆、虹豆和大豆的种了可以带毒。2、介体传播:能传播病毒的牛•物称为介体。病毒是附在具它牛物体上借助于它们的活动而进行传播。主要介体是昆虫、嫡类和线虫等。以昆虫最重要,特别是蛛虫、叶蝉和E虱。目前已知昆虫介体400多种。据介体昆虫传播病毒特性,植物病毒町分为三类:(1)口针型(非持久性病毒):昆虫从病株的表皮取食,病毒就存留在口针的前端,取食几分钟后立即可以传毒。但在健株上连续传毒2-3个植株后,口针里的病毒全部排完了,就不再起传毒作用。此类病毒引起的病害症状多数表现为叶片花叶,即叶片上表现为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称为花叶型病毒病。传毒介体主要是酚虫,将近200多个种的酚虫可以传毒。一燉通过汁液机械磨擦也可以传染。病毒主要存在于寄主的薄壁细胞组织。(2)循冋型(半持久性病毒和持久性病毒):昆虫从病株表皮下的薄壁组织或韧皮部下取食(口针达到较深的植株组织)。取食后病毒要在虫体内经过儿十个小吋的循回期(即从口针经过胃、肠、血、\n淋巴、唾液腺)才开始传毒,传毒期较长,但一•般不超过4天。(3)增殖型(持久性病毒):病毒在虫体内转移过程能够在虫体的脂肪层中增殖,授后病毒随着唾液注入到寄主体内引起发病。获毒昆虫可终身传毒,甚至经卵传毒儿代。如黑尾叶蝉与不稻矮缩病毒。>循冋和增殖型病毒引起的病毒症状主要表现为黄化,其次是矮缩、丛生、卷叶等,称为黄化型病毒病症状。传毒介体主要是叶蝉和飞虱及fef虫等。130种叶蝉可传毒,一般不能通过汁液接触传染。病毒主要存在于寄主的维管束。(四)病毒对外界条件反应的稳定性:不同病毒对外界条件反应的稳定性不同,这种特性可作为鉴定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1、稀释限点:病毒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人稀释度。如烟草TMV:1()6传,心不传。2、致死温度:病株汁液加热处理1()分钟,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处理温度。如烟草TMV90-93°C1()分钟。3、体外保毒期:病毒汁液在室温20-22°C下保持其侵染力的最长时间。如TMV在20-22°C下保持1年以上。三、植物病原病毒的分类:(一)植物病原病毒的分类和命名:、於i物病毒分类的依据:(1)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或RNA;(2)核酸是单链或双链;(3)病痔粒体是否存在脂蛋口包膜;(4)病毒粒体形态;(5)核酸多分体现象。据上述特征,将植物病毒分为9个科,47个病毒属,729个病毒种;•其中RNA病毒8个科,42个属,624个种,占病毒总数的85.6%,其屮ssRNA占绝人多数。2、植物病毒种的命名:寄主植物+症状+virus(英文),如: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T)mosaic(M)virus(V),缩写成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C)mosaic(M)virus(V),缩写成CMV。(二)植物病原病毒的重要属及其典型种:1、烟草花叶病毒属及TMV:有13个种和2个可能种。典型种TMVo病毒粒体肓杆状,核酸为单链RNA,衣壳蛋白为一条多肽。烟草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广,引起烟草、帝茄等作物花叶病,主要通过病毒汁液传播。2、马铃薯Y病毒属及PVY:冇75个种和93个可能种。典型种PVY。病毒粒体为线状,核酸为单链RNAo该病毒寄主范围广,主要为害茄科如马铃薯、帑茄、烟草等,引起花叶、小叶、卷叶等症状,主要通过蜗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3、黄瓜花叶病毒属及CMV:冇3个成员(近似种)。典型种CMVo病毒粒体为球状,是一种三分体病毒。分子量:1.3X10&、1.1x106、0.8x106o在CMV中有卫星RNA的存在。该病毒寄主范围广,寄生67科,470种植物,称为“流感性病毒”,主要通过[fef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也口打十液接触机械传播。4、马铃黑纺纟垂块茎病毒:类病毒。粒体比病毒要小得多,只有核酸而没有蛋口质衣壳。它的粒体是环形、闭合、单链。引起马铃蒋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坏死。种蒋带壽,通过汁液传播。切刀通过蒋块时,携带病毒汁液传播。\n属名典型种病毒粒体形态致病特点传播方式烟草花叶病毒属有13个种和2个可能种。典型种TMV。玄杆状。核酸为单链RNA,衣壳蛋白为一条多肽。寄主范围广,引起烟草、番茄等作物花叶病。主要通过病毒汁液接触传播马铃驟Y病毒属有75个种和93个可能种。典熨种PVY。线状。核酸为单链RNAo寄主范围广,主要为害茄科如马铃薯、番茄、烟草等,引起花叶、小叶、卷叶等症状。主要通过蛛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屈有3个成员(近似种)。典型种CMVo球状。是一种三分体病每。分子量:1.3X10&、I.lxlO6.0.8X106.有卫星RNA的存在。寄主范围广,寄生67科,47()种植物,引起花叶病,称为“流感性病毒”。主要通过驸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也可汁液接触传播。马铃善纺纟垂块茎病毒是一种类病毒。粒体比病毒要小得多,只有核酸而没有蛋白质衣壳。它的粒体是环形、闭合、单链。引起马铃薯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坏死。种薯带毒。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n1、名词解释:植物病原线虫的外寄生和内寄生,半寄生种子植物和全寄生种子植物。2、简要叙述植物病原线虫的虫体结构?3、影响植物病原线虫活动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素?4、简要叙述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特点?5、举出几种我国农作物上重要的线虫病害?6、简要叙述菟丝子的病害循环和防治措施?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为害性:1、线虫是一种软体多细胞动物,它是借助于肌肉的伸缩阳蠕动,所以叫蠕虫。属于线虫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在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居动物界第二位。2、线虫多数是腐生,少数寄生于人畜和植物。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就叫做植物寄生性线虫。约有数百种,每-•种绿色植物都可以被寄生,都有一至儿种线虫,并都发生为害。近年來,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小麦、水稻、大豆、LT蔗等每年因线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平均为10.7%o3、我国农作物重耍的线虫病有小麦粒线虫病、水稻潜根线虫病和根结线虫病、花纶根结线虫病、大豆他囊线虫病、粟线虫病、烟草和黄麻根结线虫病。4、由于线虫引起病害的隐蔽性,因此线虫造成的危害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木和东南亚国家由于施用杀虫剂后,使作物产量成倍捉高,人们才开始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如水稻潜根线虫,施药后水稻平均增产15-27%o5、线虫个体小,繁殖量大。如小麦粒线虫每条雌虫町产卵2000-2500粒;U•薯茎线虫每个薯块线虫可达30・50万条。每条雌虫可产卵2000多万条,每天产卵20万粒。如不进行防治,为数不多的线虫,可在短时间内繁殖出人最的线虫。二、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1、虫体形态:虫体细小,长度0.2-12毫米,半透明,一般肉眼看不到,要借助于镜检。多数线虫为雌雄同形,虫体细氏,长纺纟垂形,两端尖细。少数线虫雌雄异形,雄:纺锤形,雌:梨形或球形。习惯是将虫体分为:(1)头部(2)颈部(3)腹部(4)尾部从口〜口针基部球;从口针基部球〜肠的询端;从肠的前端〜肛门;从肚门〜尾尖。2、虫体结构:虫体可分为体壁和体腔两部分。体壁由角质层、下皮层和肌肉层组成,具有保持体形和体腔、调节呼吸、收缩运动的作用。体腔内充满体液,供线虫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体腔内有消化、生殖、神经和排泄系统。消化系统从口孔、口腔,经食道、肠、直肠终至肚门。食道末端冇分泌唾液或消化液的唾液腺。不同线虫食道的结构有所差异,食道的不同类型是线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口腔中有一根骨化的针刺状的口针,用于穿刺植物组织,先将虫体内的分泌物(唾液含消化酶),通过口针注入到栢物组织,消化寄主细胞物质,起了体外消化作川;然后再将汁液吸吃到食道。生殖系统很发达,占体腔的很人部分。雌虫:卵巢、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雄虫:精巢、输精管、牛殖孔、交合刺。\n凶阴道后阴子宫豪ISJ口针暫杆八•:•基部球背食道號口食道腔•丿.体环带姣纹■AftCA侧器孔头Hi毛,一D口孔前庭针傩口什肌肉头乳克口孔u乳突構片—放射状骨片WKtt缩处部诱昱环境部U5•神煙环半月体幷泄孔■曲侍一背食道廉枝4^•MWUlflWR交舍JH—头状体一引带半刖*1"1贲门尾部神蛭一假体脱——角质農侧排泄孔侧线亚腹食道腺一■-丼径一植物线虫虫体解剖—A・虫体头部和食道部B・雌虫后部C・堆虫后部D・头部顶面观Ob*—肛门泄痕腔背线背食道总体肌神轻食道腔一下皮层履线E.食道横切面\n三、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个体发育):线虫一生经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吋期,幼虫一般有4个龄期。线虫是在土壤和植物组织中产卵,在卵売内发育成1龄幼虫,从卵芫屮孵化岀来的的是2龄幼虫。通常2龄幼虫对不良坏境具有较强抗性,因此常是越冬和侵入寄主的虫态,所以叫侵寄性线虫。一般从2龄幼虫开始侵入为害寄主植物。幼虫脱丿支4次变为成虫。成虫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虫开始产卵。线虫从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后发育成成虫,然后成虫产卵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世代。各种线虫生活史长短不一,一般完成一代需要3—4周,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町发生好几代,但也有的线虫一年只有1代(如小麦粒线虫)。线虫主耍是借助于种子利无性繁殖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植物病原线虫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只能在活的植物上取食和繁殖,但在它的生活史屮,物别是卵和侵入寄主Z前的2龄幼虫,都要生活或存活在土壤中。此时,它是依靠口己体内贮藏的养分生活。四、影响线虫活动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素:1、土壤:线虫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从土表0〜20cm深的耕作层中,线虫在土壤中活动性不大,整个作物生长期中,线虫在土壤中活动扩展范围不超过30—100cm。线虫蠕动没有一定的方向,只有当遇到寄主时才作定向移动。线虫在植物根群周围的土壤屮密度最人。这是由于根分泌物会引诱线虫,土壤环境对线虫的住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并有助于卵的孵化。线虫生活最适的土温为20〜30°C,不耐高温,如超过40°C,就可能被热死。土壤温湿度高,线虫活动性强,消耗养份快,存活期较短。反之,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存活期较长。线虫需要空气,一般通气好的沙壤土地,存活期较长,发生较重。也有的线虫在淹水条件下可以牛长和繁殖,所以在粘稠土壤中也会严重发生,如水稻潜根线虫。线虫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如未孵化的卵(特别是在卵囊和胞囊中的卵)在土壤屮能存活较长的时间。2、寄主:大多线虫都生活在感病的寄植物上,如果寄主的营养条件好,线虫的性比率高。在一个作为生长季节中线虫的数量是不断在变化的,植物的发根期也是线虫的侵染期,因为新根的分泌物对线虫有很强的吸引力。一年生作物根多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线虫数量最多的时期。五、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方式和寄主范围:(一)寄生方式:1、外奇生:线虫的虫体留在寄主植物体外,仅以口针穿刺寄主组织吸收养份,収食后就离开寄主,没有固定的位置。此类线虫多数生活在土壤中,寄生植物的地下部(如根系、块根、块茎等)。如剑线虫,为害植物的根系。2、内寄生:线虫的虫体进入植物体内吸食,有的固定在寄主的某一部位上寄生。如为害地卞部形成根结。但多数在寄生过程中是在植物体内移动的。此类线虫多数为害植物的地上部,如茎、叶、芽、穗部等。它的虫体是在植物维管束导管或薄壁细胞组织中移动的。如小麦粒线虫,为害麦粒。(二)寄主范围:每一种线虫都有-一定的寄主范I韦I,而且往往与植物分类学有关。如果一种植物受-•种线虫侵染,那么与这种植物同属的其它植物也町能成为这种线虫的寄主,如根结线虫为害豆科(大豆、花生、蚕豆等)。但也有的线虫还有生物型的分化。就是在同一个种的线虫群体屮,对某种植物的某些品种,冇的个体可以寄生繁殖,另一些个体就不能寄生繁殖,如K326对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抗,红花品种感病。六、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特点与症状表现线虫侵入寄主时先用口针与根摩擦,感觉是否好吃,然后从根部伤口或从生长点附近较嫩的表皮细胞侵入,线虫口针穿刺寄主,造成损伤,吸食养分,而且所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各种酶和毒素,从而引起寄主产生各种病变。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植物病害(尤其是病毒病)的症状相似,故称为线虫病。常见症状类型: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黄化,部分茎叶干枯,扭曲或畸形;地下部:须根增多,形成瘤状根结,严重时造成根部坏死或腐烂。此外,还与其它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有一定的关系,如烟草根结线虫危害多,会加剧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又如烟草土壤中剑线虫为害后会引起环斑病毒病的发生流行。七、植物病原线虫的代表性类群: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寄主范|节|广,为害16科8()多种作物,如花生、烟草、芝麻、人豆等,引起根结线虫病。(1)症状:主要为害植物根部。线虫从幼嫩的根尖侵入,形成瘤状的根结。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缘枯焦。\n(2)形态特征:雄虫:长圆筒形、灰白色;雌虫:梨形、乳白色,卵产在胶质的卵囊屮,各个卵囊内有100-300粒卵。(3)病害循坏:以卵和幼虫(2龄)在土壤和病残体的虫痿内越冬。翌年春天土温达12°C时,卵开始孵化;12〜15°C时,1龄幼虫脱皮成2龄幼虫,破壳而出从寄主根尖侵入,分泌唾液刺激寄主组织形成巨细胞,使细胞过度分裂而增生,形成瘤状根结。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卵于卵囊内,不久死亡。在适宜温、湿度下乂进行再侵染。在山东一年发主3代。(4)主要传播途径:农事操作、田间流水和灌溉水、病残体的粪便。述能通过果荚进行远距离传播。>豆科根瘤菌:分布在主根或侧根的2侧,根瘤大小均一,内淡红色或紫红色,充满细胞;根结线虫形成的虫瘗:分布在根尖的末端,大小不一,空砒粒,剖开可见乳白色针头状颗粒(雌虫)。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为害性:1、寄生性种子植物大多数是双子叶植物,共有12个科,170()多种,为害较大的主要为菟丝子和列当。2、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两类:(1)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白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如果树上和林木上寄生的桑寄生和懈寄生等。(2)全寄生种了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或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此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人部分养分和水分。如菟丝子和列当。此类与农作物病害发生有关。3、全寄生和人多数半寄生的寄生性种了植物,都属于严格的专性寄生物,它有一定的寄主范I韦I。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_)菟丝子属(Cuscutaspp.):菟丝子科(原属旋花科)。全世界约有100个种,我国已发现约10个种。代表种:屮国菟丝了(C.chinensis)。1、形态特征:没有根。叶退化成鳞片状。茎为黄色细丝,呈旋卷状,用以缠绕寄主,从与寄主接触处长出吸盘,侵入寄主组织。秋季开花,花很小,淡黄色,聚成头状花序。果为茹果,扁圆形,有种子2-4枚。种了很小,卵圆形,稍扁,表面粗糙,黄褐色至黑褐色。2、为害症状:菟丝子寄牛于植物的茎部,被害植物发育不良,甚至变黄枯萎。如东北和山东某些大豆产区,菟丝子为害严重,常造成植株成片枯萎而减产。3、侵染循环:菟丝了成熟后,种了散落在土中或随同收获物混杂在种了内,经过一个休眠期后,菟丝子种子在土中萌发吋,种胚形成一根浅黄色线状体,其顶端能向四周旋转,如遇寄主植物,即紧密地与英茎缠绕,在英相接触处生出吸盘穿入寄主的茎内吸取养料。吸盘是以维管束鞘突出而形成的,穿入寄主后,即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并和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结合,建立寄生关系。菟丝子下部的茎便逐渐凋萎死亡。菟丝子在寄主的茎上,凡与茎紧密相接的位置,都可产牛吸盘侵入建立寄牛关系,如将其茎切断,亦能继续生长。植物被菟丝了寄生后,由于养料被吸取,致使寄主植物生长不良并逐渐衰弱。4、防治措施:(1)汰除混杂在寄主种了中的菟丝了种子;(2)进行深翻将菟丝子种子深埋入土;(3)播种前在土中施用拉索或五氯酚钠杀死菟丝了;(4)与禾本科作物伦作;(5)出间发现菟丝了后,立即铲除。(二)列当属(Orobanchespp.):列当科,主要分布于新赠、廿肃、内蒙古及河北等地。主要冇4个种。代表种为埃及列当(0.aegyptica),乂称瓜类列当,主要分布在新疆,寄主范围多达9科20多种植物。如寄生在瓜类、豆害、番茄、烟草、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等一年生草木植物上,造成严重损失。1、形态特征:没有叶绿素和真正的根,黄色或紫褐色,越近地面颜色越深,一般高30-40cmo花茎肉质,分枝较多,生冇细毛。叶退化为鳞片状,小而无柄,互生,螺旋排列在花茎上。根退化形成吸盘。\n花两性,穰状花序,长16-37cm,花冠筒状,蓝紫色。箭果球状,通常两裂,间冇3裂或4裂。果内含多数小而轻的种子,椭圆形,表面有网状花纹。2、侵染循环:大量的列当种了落在土壤里可借风、流水、人、畜、农具等传播,也可以混在寄主的种子里传播。散落在土壤里的列当种子,经过休眠后在适宜温、湿度下胡发,形成吸盘,侵入寄主根部,茎在根外发育膨大并向上长出花茎,向下氏出大虽附着吸盘,借此吸收作物根系的养分。随着吸根的增加,尤其是有分枝的列当的花茎数也和应地增加。奇主植物因养分被列当所吸收,牛长不良,产量人减。3、防治措施:(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病区扩大;(2)与甜菜、大豆、葱等非寄主植物轮作;(3)在严重发生地区,当列当还没冇抽出花茎时即进行铲除深埋。植物病原鉴定病原物的鉴定必须遵循柯赫法则(Koch'spostulate)所定的步骤进行。柯赫是徳国细菌学家,柏林大学教授,发明固体培养基,对细菌进行纯培养。柯赫法则曾证实了众多的寄主和病原物的关系,起了很人的作用。柯赫法则的步骤如下:1、病害症状必然少某种致病的病原物相联系。2、病原物从感病的寄主组织上移入在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纯培养的病原物。3、纯培养病原物接种到健康的原寄主上,表现出与原來相同的症状。4、再分离获得纯培养的同种病原物。根据柯赫法则來确定病原物,在过去和将來都是有用的,但也有片血性。柯赫的儿种偏见:1、柯赫法则是建立在微生物学的基础上的。如果病原物是非生物因素或是由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相结合而引起的病害,柯赫法则将不能证实。如在甘薯的贮藏期无伤的甘薯在遭受冻害后才发牛:软腐病,如果单纯分离软腐菌和用软腐菌接种,而不预先将甘薯经低温处理,将不能证实冻害与软腐病发生的关系。2、柯赫只注意到了一种病害是由一种病原物引起的,而忽视了病原物Z间的协同作用。冇不少病害是由多种病原物结合起作用而诱发的。协同作用冇2种:(1)相继侵入: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发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例如烟草根部被根结线虫侵染,以后被木霉和弯他霉侵染,引起严重的根腐。没冇线虫先侵入,木霉是不能进入的。后者的进入,引起更严重的症状。如单独用线虫或木霉测试,都不能得到原来的症状,也就不能证实真正的病原。(2)相伴侵入: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如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同时或先后侵入一个植株,造成严重的皴缩花叶病。如果只分离一种病毒来测试,就不能产生复合症状。3、在寄主体外致病的牛物也是不能运用柯赫氏法则來验证的。因此,诱发病害形成的因秦是复杂的,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根据柯赫氏法则来鉴定病原。第三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4学时)1、名词解释:致病性、毒性和侵袭力、致病力分化、专化型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生物型和生物群型.异核现象、突变、表现型适应和遗传型适应.抗病性、免疫.抗病和感病、耐病和避病、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专化抗性和一般抗性、持久抗性、慢锈性、细胞质抗性2、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的主要途径有哪些?3、影响植物抗病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一节病原物的致病性一、致病性概念:◊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破坏寄主而诱发病害的能力。病原物的致病性是一个种或一个属的病原物的属性,是较为固定的特性,如有的产生叶斑,有的产生枯萎,有的产生畸形等等。\n(一)毒性(virulence):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就是说同一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対同一奇主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可以大不相同。致病力强的称强毒力;致病力弱的称弱毒力;不致病的称无毒力。(二)侵袭力(aggresiveness):在病原物对寄主具有强毒力的前提下,两个生理小种对同一寄主所引致的发病程度可以和同,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诱发病害的过程等方血可能不同。如潜育期的长短,侵入和产抱速度,产抱蜃的多少以及抱了的萌发速度等。二、致病性分化与致病性变异:(-)致病性分化:同种病原物屮不同分离物对同一寄主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弟异的现象称为生理分化或致病性分化。此现彖在寄生性较强的病原物中较为常见,如稻瘟病菌;而在腐生性较强的病原物屮则很少有此种现象,如立枯丝核菌、赤霉菌等。1、种(Species):植物病原物的种是按形态学划分的一个白然分类单位,由形态上基本相同,但在致病性上存在很大差别的病原物组成一个种。如禾柄锈菌(Pucciniagraminis)就是-一个种,对小麦、大麦、或燕麦等致病,夏抱了单胞、长椭圆形;冬抱了双胞,有柄。2、变种(Variety,简称Var.):是种内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同变种Z间在生理特性上冇差异,但主要依据对不同科或不同属植物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病原细菌的分类屮常用变种。如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ciinfestemsVai*,parasitea)就是烟性黑胫病菌屮的一个变种。3、专化型(formespccialis,简称f.sp.):也是种内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同专化型Z间形态上差异很小,但主要依据对•不同属寄主植物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如:Pcciniagraminisf.sp.tritici(小麦),f.sp.avenae(燕麦),f.sp.secalis(黑麦)。4、牛:理小种(Physiologicalrace):病原物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形态相同,但对同种作物中不同站种的致病力存在明显茅异的致病类群,称为生理小种。◊一种病原物往往是由许多个小种组成的群体,占群体中数量最多的生理小种,称为优势小种;占群体内数量极少的生理小种,称为稀少小种。用一套可以区分病原物群体中不同小种之间致病力差界的寄主品种,称为鉴别寄主(或鉴别品种)。查清某一种病害在某一个区域小有多少个小种,哪个是优势小种,就町以明确当地抗病育种的主攻冃标,以及利用不同基因抗病品种进行轮栽防病。◊毒力频率(virulencefrequence):是种病原物群体屮的对一定抗病品种(抗病基因)有毒力的菌株(毒性基因)出现的频率。毒力频率的公式为:毒力频率(%)二冇毒力菌株数xlOO%/总菌株数。◊在不同病原物中,通常细菌的牛:理小种称为菌系或致病型,病毒的牛理小种称为株系。5、生物型(Biotype):生理小种内更小的生物学单位,是遗传上一致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由几个遗传上不同的牛物型组成的群体,称为生物型群。如锈菌单个复抱子繁殖的后代,每个个体在遗传上一•致。乂如小麦腥黑穗病冬沦子萌发时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其后代他子含有儿个牛物型。(二)致病性变异:绝人多数病原物是微牛物,体形小、繁殖快、周期短、可逆性人,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比寄主植物更容易发纶变界。这种变界是病原物本身在遗传基础上发牛•的变化,是可遗传的。植物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有毒性变异(引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侵袭力变异和致病谱\n的改变等三个方面。植物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的途径:1、有性杂交:许多真菌在有性阶段,两个性细胞结合过程屮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基因重新组仑、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其示代的致病性与原来的亲木可能不同。真菌不同的小种之间,专化型之间,其至属间都可以进行杂交。如:小麦秆锈菌X黑麦秆锈菌,后代产生能对大麦致病的大麦秆锈病菌。2、无性重组:真菌的不同菌丝之间或不同砲子萌发后产生的芽管之间可以进行联结(融合),形成片核体,这种现彖称为异核现彖。在异核体中含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核。因些,其致病性町能与原來的亲本不同。如镰刀菌(Fusarium)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的变异与界核现象有关。3、突变:在自然界屮病原物遗传性状发生突然变化。突变是基因内不同位点的改变,从而改变其致病性。这些突变体的致病性可能减弱,也可能增强。如小麦秆锈菌的夏砲子堆通常为红褐色,变界后为灰褐色或桔黄色。4、适应:病物因外界环境发牛变化,而相应调节占己,发牛某种性状上的变化,使它能够适应某种新的环境,而具冇更好的生存能力,这种变界称为适应性变界。然而当环境恢复到原來状态时,它也随Z表现原來的性状,这种变界不涉及遗传纽成的改变,物质组成上的改变,其结果是可遗传而不可逆的,三、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一)机械穿透作用:有些真菌肓接侵入寄主时,物的角质层和细胞壁。通常植物表皮越厚、越硬,是可逆的,称为表现型适应。如果病原物涉及到遗传称为遗传型适应。借助木身生长力或渗透压产生的强人机械力最穿入植就越难被病原物所穿透。(二)掠夺营养和水分:病原物从侵入并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就不断地从寄主体内获取养分和水分,以保证病原物的生长、繁殖和扩展。同时也抑制了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三)化学致病作用: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掠夺养分和水分的同时,产生对寄主代谢功能有害的物质。其种类有:1、胞外酶:许多真菌和细菌侵入寄主植物时能向胞外分泌各种降解酶(如角质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酚、蛋白酶、淀粉腮、磷脂陆等),降解植物表皮的角质层和细胞壁或降解寄主细胞内蛋口质、淀粉和脂类物质,在病原物摄取营养和消解植物抗侵染机械屏障屮起作用。2、毒素(toxin):由病原物产生的,少量就能对寄主细胞有毒害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如胞外多糖、糖昔、糖肽等。毒素可以在植物体内转移并与病害症状的产生有关系。根据毒素対不同寄主植物选择性划分为寄主专化性毒素(HST),如HV-毒素、T・毒素、AK毒素等,以及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如丁香毒素、镰刀菌萎蔦毒素等。3、生长调节物质:许多病原真菌和细菌能在寄主体内产牛•一些対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或生长调节物质,如呵味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等。结果是造成寄主植物体内激素失调,病组织细胞过度增牛:,出现一•些畸形症状。第二节植物的抗病性◊抗病性:寄主植物能够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或能减轻所造成损害的能力。一、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1、免疫:植物儿乎完全抵抗病原物的侵染能力,表现完全不发病或不表现症状。如某个小麦詁种,対杆锈菌的某些小种表现绝对抗病。(病原物与寄主之间不亲和)2、抗病:寄主梢物受病原物侵染后表现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发病较轻的称为抗病;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3、感病: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较重。根据其感病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高感、感病和中感。4、耐病:植物忍受病害的能力。如杂交稻和常规稻对纹枯病同样发病,但杂交稻的产量受影响较轻而常规稻的产量受影响较重。5、避病: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机会较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轻的现彖。某些作物品种,由于某种原因,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有的可能是植物感病牛育期避过最适发病季节,有的可能没有受到足够数量病原物的侵染。如小麦早熟品种在正月初一,进入抽花灌浆期,叶片逐渐转黄,初十进入雨季,而小麦口粉病的发病适宜的天气为低温干燥。\n二、垂直抗性与水平抗性:1963年VanderPlank出版《PlantDiasaseEpidemiceandcontrol))书中提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概念。这些观点虽然有些争议,但在抗病育种、病害流行和防治上仍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1、小种专化抗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Z间具有特界性的相互作用,即寄主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一个或少数小种能够抵抗,而对其它小种则不能抵抗。这种抗性表现为对小种的特异或专化,称为小种专化抗性,也称为特界抗性或专化抗性。在遗传学上,这种抗性往往是由主效基本因或寡基因控制,属于质的遗传(质量性状)。杂交后代F1或F2抗性分离,往往不是抗就是感,容易被鉴定。在生产上往往表现为高抗,防治效果好。然而这种抗性品种推广几年以后,由于病原物小种组成发生变化,出现了对它能致病的小种,就丧失抗性。因此,这种抗病性往往不稳定和不持久。2、非小种专化抗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没有特界的相互作用,即某一个胡种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或多数小种反应是一致的或差不多。这种抗性不存在小种专化性,也称为非小种专化抗性或一般抗性。这种抗性通常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属于数量遗传。这种抗性一般表现为中度抗性(或中度感病),防治效果不那么显著,但在病害流行进程屮能减缓病害的发展速度,在田间比感病品种发展较慢,受害较轻。在这种情况下抗性表现较为稳定和持久。三、抗病性变异:(一)寄主本身的变异:1、繁殖器官的界质性:站种群体内山于每粒种子着仝部位不同,形成条件有差界,种子必然会出现界质性分化,它们的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等都不同。例如,稻穗的上、屮、下各部位种子以着生在屮部的籽粒为最好。2、自然杂交:自然杂交很容易引起品种群体内抗病性分化,尤其机械混杂严重时,其异交率就可提高,其后代可能产生抗病植株,也可能产生感病植株。因些,对高产抗病品种在选留种子时应当进行去杂去劣和不断提纯复壮。(二)病原物毒性的改变:同一病原物群体屮小种的纽•成发生变化,出现新的生理小种,或优势小种的种类发生更替,这是引起品种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三)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植物抗病性有明显的变化。1、气候:(1)温度:影响抗病性的重要因素:在低温下大多数幼苗病害发牛较重,如水稻烂秧、黄麻立枯病等;反之有些作物品种在高温下会丧失抗性,如烟草猝倒病、烟草炭疽病等。(2)湿度:在多雨高湿的条件卜,多数植物对真菌性病害的抗性较弱。2、栽培:(1)丿施吧:对植物抗病性彩响很人。多施、偏施氮肥,植株体内可溶性N增加,组织柔软,抗病性明显下降。(2)水:对植物抗病性也有较大影响。在淹水或积水吋,寄主根系发育不良,抗病性明显下降。四、抗病机制:◊被动抗性:固有抗性或先天抗性;主动抗性:诱发抗性或后获得抗性。(一)形态结构抗性:1、抗侵入(先天抗性):病原物侵入寄主时,由于受到寄主在形态结构上的障碍,从而阻止或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如角质层或蜡质层的厚薄,细胞壁硅质化和木栓化的程度,气孔的人小、数最和开闭时间等。2、抗扩展(后天抗性):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受到寄主体内组织结构的障碍,使病原物扩展受到限制。在抗病品种中受某些真菌和细菌侵染后,侵染点周围的细胞壁很快木栓化,阻止了病原物的无限扩展。有些植物在病原物侵入后,其维管束屮会形成一-种多糖物质(病原物诱发下产牛的),称为侵填体,从而阻止病原物在维悖束中蔓延。(-)生理生化抗性:1、原有化学抗性(先天抗性):在病原物侵入寄主Z前,植物体内或体外分泌物就存在某些对病原物的侵染和牛长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的水稻品种,稻株体内葡萄糖含量高,就表现较抗口叶枯病。\n2、诱发化学抗性(后天诱发抗性):有些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体内会产牛植物抗毒素(如类茹、开黄酮等次生多糖物质),抑制病原物的增殖和扩展。\n1、名词解释:基因对基因学说、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2、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第三节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一、基因对基因学说:(―•)基因对基因学说的概念:帶落尔(Flower,1942・1954)是第一个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体系中两者关系的遗传学家,他既研究卅i物抗病性的遗传,也研究病原物致病性的遗传。他通过亚麻品种对亚麻锈菌小种Z间的两者遗传关系试验发现亚麻品种有25对抗性基因,而锈菌小种也有25对致病基因,而提出基因对基因学说。当亚麻品种具有一对抗性基因与锈菌(无毒)小种相结合阳表现为抗病时,锈菌小种间杂交F2代就会出现一对基因的分离比例,即3:1。如果亚麻品种具有2对或3对■抗性基因与锈菌小种相结合而表现为抗病吋,锈菌小种间杂交F2代就会出现2对或3对基因的分离比例,即15:UII63:k如此反复试验结果得出:亚麻品种中有25対抗性基因,而相应的亚麻锈菌小种也有25対致病基因。山此导出:1、在寄主与病原物长期相互作用过程屮,寄主上存在的每一个抗性基因,病原物上就会或早或迟岀现一个与它相应相克的致病基因。2、寄主抗性基因与病原物致病基因的互作是专化的。如果病原物的无毒基因与寄主的抗性基因相对应时,植物就表现为抗病;反Z,病原物的毒性基因与寄主的感病基因相对应时,植物就表现为感病。3、寄主抗性基因与病原物致病革因,只冇两者相互作用而表现为侵染型(症状)时才能被检验出来。专性寄生物中如锈菌、黑粉菌、病毒和线虫等及非专性寄生物屮如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寄主一—病原物体系中存在着基因对基因关系。(二)基因对基因学说在实践中的作用:可以预测寄主的抗病基因和病原物新的生理小种。1、预测寄主的抗病基因。2、建立单基因鉴别寄主:建立一套各含有一个不同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这种鉴别寄主对病菌小种具有最强的分析能力,能鉴别出小种毒性基因,有助于预测小种的变异。3、预测病原物新的生理小种:用儿个抗性基因的单基因鉴别寄主能测出理论上的小种数(才)。二、定向选择和稳定选择:Vanderplank(1963,1965年)在寄主——病原物群体遗传的研究中提出定向选择和稳定选择的概念。1、定向选择:寄主抗病品种冇利于病原物相应的毒性基因的选择作用,称为定向选择。具冇小种专化抗性的品种推广后,病原物就会通过突变,山无毒基因变为毒性基因,使自己能够适应新的抗病寄主,或者通过增加病原物群体中对它能致病的稀少小种的频率,使相应的小种迅速繁殖发展。结果由于毒性小种的流行而导致该站种的抗病性丧失。2、稳定选择:由于病原物群体中某一个(或某些)毒性小种的人量发展。寄主为了保存白己而调整群体的组成。专化抗病品种减少,中抗晶种栽培血积增加时,病原物也相应自动调节,即减少毒性小种的频率,增加无毒小种的比例,以保持病原群体内不同小种的牛态平衡,结呆使病原物群体的组成趋于稳定。\n第四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4学时)1、名词解释:病害循环、侵染过程〔病程〕・侵入前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局部侵染与系统侵染、潜伏侵染、症状隐蔽〔隐症现象〕、初侵染与再侵染。2、比较不同病原物的侵入方式?简述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3、简述不同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是如何扩展的?影响潜育期长短的因素有哪些?4、病原物有哪些越冬越夏方式?其越冬越夏场所〔初侵染来源〕主要有哪些类型?5、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主要类型?第一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程: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到开始发病这一阶段,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人为将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一)侵入前期:也称接触期,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到达可受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I韦I或叶围后,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些侵入机构的一段时间。包括病原物与寄主的接触前期和接触后期。1、接触前期:病原物接触寄主通常是以休眠体或繁殖体借助于气流、雨水、虫媒和农事操作等被动到达寄主或感病部位而实现。土壤屮病原线虫和真菌的游动抱了可以主动向寄主的感病部位移动。病原物接触寄主前,植物根的分泌物,能促进病原体眠体的萌发,吸引土壤中病原线虫、真菌泡子和细菌向寄主根部移动聚集。病原物接触寄主后,在寄主植物表而或根围往往有一段生长活动期。如真菌沦子萌生产生芽管,细菌分裂繁殖,线虫脱皮生长等。2、接触后期:病原物打寄主的识别一一物理学识別(寄主体表结构、水、电荷)、生化识別(寄主外渗物正、负影响)、特界性识别(彼此间分子水平)。◊影响因素:根围、叶围微生物扌吉抗、竞争;温度(胡发适合温度);湿度(水滴要求、适合的土壤湿度)等等。(二)侵入期: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奇生关系的一段时间。I.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表面保护层(如角质层)侵入。2、白然孔口侵入:病原物常从寄主组织的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柱头、蜜腺等部位侵入寄主,-其中以气孔最为普通和垂要。3、伤口侵入:包括介体昆虫产生的微伤口和嫁接造成的伤口。II.不同病原物的侵入方式:1、病原真菌:寄生性强的真菌以直接穿透侵入(如稻瘟菌)或自然孔口侵入(如黑粉菌)为主。寄生性弱的真菌主要从伤口或衰亡(老)组织侵入,如炭疽菌。◊直接侵入机制:在寄主表面真菌砲子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端膨人产住附着胞,分泌粘液、固定芽管,接曹附著胞产生侵入丝,侵入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进入到细胞内。在这个过程中,侵入丝是依靠机械压力和分泌酶而起作用。◊自然孔口侵入的机制:一为途径,再者利用自然孔口中含冇较多的养份和水份,提高其生活力,再侵入寄主组织。2、病原细菌:主要从白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如水稻口叶枯病菌。寄牛性弱的只能从伤口侵入,如欧氏杆菌。◊伤口侵入的机制:途径并利用伤口外渗物为营养;在伤口死细胞营腐生,提高其寄生能力,再侵入临近健康细胞或组织。3、病原病毒:植物病毒和类病毒只能从微伤口侵入,包括机械摩擦造成的微伤口(如TMV)和昆虫口器取食造成的微伤口(如CMV)O\n◊微伤口侵入的机制:寄主表面某些细胞(如表皮毛细胞)轻微受伤而又尚未死亡,这时会冇少虽原生质排出而乂立即吸回,并将病毒带进胞内。4、寄生在维管束的难培养细菌和菌原体:只能从介体(昆虫)和嫁接造成的伤口侵入。5、病原线虫:主要是以口针直接穿刺寄主组织侵入,冇时也可以从自然孔口侵入。I.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1、湿度:对真菌和细菌來说,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最主要的环境条件是湿度。多数真菌都要在高湿条件下,甚至需要水滴和水膜的保护下,抱子才会萌发和侵入。湿度越高,侵入率也就越大。低等真菌的游动砲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游动和萌发。但也有少数真菌砲子不一•定要在水滴中萌发,只要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就可以萌发,所以雨水偏少的年份,也町能发病校重,如白粉菌。细菌的侵入需要水滴和水膜存在。但病毒和类菌原体的侵入方式较特殊,与湿度关系较小。2、温度:主要影响病原的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各种病原物侵入寄主都有一个最低、最适和最高的温度范围。在适温范围内,病菌抱子前发率高,侵入速度快,侵染数量大。3、病原物数量:病原物只有在一定的菌体数量下,才能完成一定的侵入量,和表现一定的病害症状。成功侵入所需的病原物最低个体数罐;因病原物种类、寄主种类或品种抗性、侵入部位不同而异。如:锈菌单抱子侵入,小麦赤霉菌需1000/mK水稻白叶枯病菌需108/mlo侵入量人发病就快、病原物繁殖快。4、奇主植物的结构抗性,如自然孔口数量、分布、活动规律;表皮结构(厚度)、木栓细胞的分布;木质素、Ca沉积一一增加细胞壁厚度;侵入点细胞局部结构变化(壁内层形成乳突)等等。(三)潜育期: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的一段时期。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蔓延以及寄主抵抗病原物扩展的阶段。病原物侵入成功不表示已建立寄生关系,即使已建立寄生关系,能否进一步发展而致病需一定的条件。I.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情况:1、病原真菌:极少数真菌只是以菌丝体在寄主表面蔓延,以伸入到胞内的吸器吸收养份。但多数真菌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扩展:(1)在细胞组织扩展,形成胞间菌丝,穿过胞壁形成胞内菌丝。如斑点病。(2)进入到维管束组织,沿导管蔓延,引起植株萎蔦。如瓜类枯萎病。(3)进入幼苗生长点,随生长点蔓延。如麦类黑穗病。2、病原细菌:侵入寄主示,先在细胞间隙繁殖扩展。破坏胞壁,然示进入胞内,如黄麻细菌性斑点病。也有的进入维管束导管,沿导管蔓延,堵塞导管,引起植株萎蔦,如马铃薯青枯病。3、病原病毒:侵入奇主胞内,增殖后通过胞间联丝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并可以进入到韧皮部,沿筛管蔓延,引起全株性感染。韧皮部难养菌、菌原休也是如此。II.局部侵染与系统侵染:1、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麻,仅限制在侵染点附近的细胞和组织屮蔓延,称为局部侵染。所形成的病害称为局部性病害。多数病害属于此类,如各种斑点病。2、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染点扩展到寄主的其它部分或全株,所引起的病害称系统性病害。许多真菌和细菌性萎焉病(如瓜类枯萎病、马铃轉青枯病),多数病毒病(如黄瓜花叶病CMV)、韧皮部难养菌和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如花生丛枝病)等属此类。III.潜伏侵染和隐症现象:1、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长期处于潜伏状态,由于寄主具冇高度的耐病力,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受限制,暂时或始终不表现症状。而成带菌或带毒植株,它可以引起后代发病。如马铃薯病毒病,种薯带毒,种植后可表现症状。2、隐症现象:冇些病害在已发病的植株上,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时症状暂时隐蔽起来,如果环境条件转为适宜时乂会表现症状。如廿蒋花叶病3—5月份,苗期及人III初期出现明显的花叶症状,7-8M份高温季节,LI均温26°C以上时长出來叶片是正常(症状消失了),10刀份降温到20°C时又出现花叶症状。◊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害种类不同而界。如稻瘟4-5天,甘薯瘟10天,柑桔黄龙病3-10个月,小麦散黑穗病1\n年,甲肝15天,爱滋病5—7年,狂犬病长达15年。同一种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一般来说,在一温度范围内潜育期总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範。(四)发病期:经过潜育期后,寄主植物开始岀现症状而发病。如真菌性叶斑病,初期出现小斑点,进而逐渐扩人成典型病斑,最示在病部可见繁殖体病征(如各种霉状物、粉状物等)。真菌在受害部位产生孑包子,称为产孑包期。条件对症状表现和繁殖体产纶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湿度,多数真菌在潮湿条件下可产生大最砲子,干旱时就不产砲或很少产砲。◊影响发病期的因索:温度,真菌繁殖体产牛有一定的温度耍求;湿度,与抱子的形成和有性繁殖体的产生有关;寄主的抗性,限制病斑扩展、抑制繁殖体产生量、延长孑包子产生所需吋间和加强自身代谢补偿。二、病害循环◊病害循坏:病害从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次延续发病的过程,称为病害循环。传播初侵染再侵染越冬越夏传播◊研究目的:弄清在一定区域内植物群体屮某种植物病害的发展过程和发生规律。(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I.越冬方式:寄生、腐生和休眠。1、活体营养生物:在受侵染的植物组织内寄生,如小麦秆锈病;潜伏在无性材料、种子或昆虫体内休眠,如病毒、菌原体;以休眠结构方式在土壤中越冬,如霜霉菌的卵泡了。2、死体营养牛:物: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腐生,如白菜软腐菌;真菌以菌丝体状态潜伏在病组织、嫩枝和嫩芽内体眠越冬。11・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和初侵染来源:1、种苗和无性繁殖材料:在作物生长示期,有些病原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侵染种了和无性繁殖材料或由病株体内进一步蔓延到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因此,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往往成为下一个季节病害发生的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方式:以休眠体方式混杂在种子内,如线虫的虫瘗、菌核等;以繁殖体方式附着在种了表面,如大麦坚黑穗病的厚垣抱了(冬抱了);真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苗和无性材料内部,如麦类黑穗病菌。2、皿间寄主植物间的转移寄生:许多活体营养病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上寄生才能存活,因此在不同季节中需要转移寄生才能渡过不良的环境。如小麦杆锈病,冬季在温暖的东南麦区的冬麦上为害越冬,夏季在冷凉西北髙原的春麦上为害越夏。乂如黄瓜花叶病毒(CMV),夏秋季在葫芦科、茄科蔬菜上为害越冬,冬春在烟草上为害越夏。3、川间的病株残体:多数真菌和细菌可在病株残体上腐牛或休眠,越冬后可产牛砲子或释放细菌,而成为下一个季节病害发生的初侵染來源。病原物在病株残体上存活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病残休的分解腐烂的快慢与程度。如瓜类枯萎病菌和马铃幕青枯病菌等。4、土壤:是许多死体营养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主要场所。病原真菌和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方式有2类:(1)土壤寄居菌:病原物只能在土壤屮的病株残体上腐生或休眠。当病残体分解腐烂后就不能在土壤屮存活。如柑桔溃疡病菌可在落叶上腐生。(2)土壤习居菌:有些病原物当土壤小的病残体分解腐烂后,仍然可在土壤小存活并能繁殖。如西瓜枯萎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5-15年。其存活期的长短主要受土壤条件和拮抗微生物的影响。5、粪肥:将病株残体作为牲畜饲料或作肥料堆积,病原物随肥料而施入山间。如麦类黑穗病菌。6、昆虫:许多病毒和菌质体可在昆虫体内增殖并越冬。\n(二)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从越冬和越夏场所上或病株上转移到寄主的感病部位的过程,称为传播。传播的方式: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主动传播是指有些病原物靠自身活动而传播。如细菌和某些真菌胞了靠鞭毛可在水屮游动,真菌了实体可自行将抱了弹射到空屮,线虫在土壤屮蠕动等。但此类传播距离不远,效率不高。因此,绝大多病原物是借助于外界动力,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而被动传播。病原真菌以气流传播为主,用水传播也较重要;病原细菌以南水传播为主:植物病毒主要由昆虫介体传播。不同传播途径如下:1、气流传播:是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许多病原真菌在越冬后能产生大量砲了,砲了小而轻,容易被气流散布到空气中,随气流进行远距离或近距离的传播(当然,部分抱子在传播途屮死亡)。如锈菌的夏他了可随气流上升到4-5T米高空,降落到1000「米远的地方。2、雨水传播:病原细菌和真菌中产生分生他子盘和分生他子器的病原物,主耍靠雨水和露滴传播。因为细菌之间和抱了之间产生粘胶状物质,彼此相互粘结,一旦吸水膨胀后,靠Fkj水冲刷,才能把病原物釋放出去。而且雨滴的飞溅和地面流水,均可传播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3、昆虫传播:酚虫、叶蝉和飞虱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有些越冬的昆虫不仅能携带病毒传播病毒,还能造成微伤口,为病毒侵入寄主开辟途径。如黑尾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4、人为传播:许多病原物能附在种子、苗木、块根和块茎上越冬。通过人为的种苗调运,可以将病害传播到最远的距离,儿个省甚至儿个国家。如马铃薯的种薯可带环斑病菌。(三)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1、初侵染:是指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后,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2、再侵染:病原物经初侵染后在寄主植物病部产生的繁殖体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对健康的植物进行再侵染。3、单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用牛长季节中病原物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为单循环病害。此类病害多为系统性病害,一般潜育期长,如小麦散黑穗病、人麦坚黑穗病等。只要消火初侵染来源,就可以达到防治H的。4、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牛:长季节中,病原物经初侵染后对寄主植物进行反复多次再侵染。此类病害多为局部性病害,潜育期一般较短,初侵染的数虽冇限,只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再侵染,才能加重发病程度,扩大发病范围,引起病害流行。在防治上一般要通过种植抗病詁种,改进栽培技术,实行药剂保护等综合措施,降低病害发展速度,避免病害流行。\n1、名词解释:病害流行、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2、影响病害流行因素主要有哪些?3、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一、植物病害的流行◊病害流行:指病害大面积发牛与发展,造成较人损失的过程和现象。◊在i定时间和空间内,病害由少到多、由点到血的发展,短期内病害普遍而严重发生,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一)病害流行类型:1、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有多次再侵染。只要条件适宜,病害就可以由少到多,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如稻瘟病、纹枯病、花生疮痂病等。此类病害一般具有寄主感病期长、潜冇期短,病原物繁殖快、数量人、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多为气流、用水传播。病害能否流行决定流行速度。2、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病原物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病害从少量发生起。病原物数量要经过多年积累后,才能达到流行程度。此类病害多为全株系统性病害,具有口然传播距离近、寄主感病期短、潜育期长、越冬越夏效率高等特点,主要山种子或土壤传播,病害发牛:轻重与初侵染数量有关。(二)病害流行因素:病害流行是病原物群体与寄主群体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两者互作屮有利于病害在寄主群体屮发生发展的结果。导致病害流行三因素:病原物致病性强、繁殖数罐人;连年人血积种植感病的寄主植物;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和栽培等因索利于病原物的牛•长、繁殖、传播和越冬。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病害流行的强度与广度。流行因素分析:植物病害能否流行和流行程度取决于寄主病原和环境三个因素的相互配合和配合程度。I.寄主植物:1、寄主植物的感病性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内因,起主导作用):病原物在感病奇主上侵染力强、潜冇期短、繁殖量人、再侵染次数多。如果感病品种人面积单一化种植,那么流行的范I韦I也就越广,造成的损失也就越重。如1970年美国玉米种植站种70%是T型雄性不育的胞质杂交种,髙感小斑病菌T小种,结果造成当年玉米小斑病大流行,减产165亿千克,,损失约10亿美元。2、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也是病害大流行的重要原因:抗病品种人面积、单一化连年种植后,对病原物施加了选择压力,造成定向选择,使毒性小种大量繁殖、发展,引起站种抗性丧失,造成病害暴发成灾。80年代四川推广优势小种ZG群的汕优2号,一度控制稻瘟病,随之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感染汕优2号的ZB群迅速上升。1986年气候适宜,稻瘟病在四川大流行,造成严重损失。3、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1991年莆田忠门大而积推广金平14,引起褐色叶枯病大发牛,在缺钾缺磷的沙壤土上发病较重,一般损失10-20%o11・病原物:1、病原物致病性差界:A、冇的病原物存在致病力强弱的差异。如棉花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轮枝菌,其生物型1号致病力强(落叶空菌株)侵染后棉株叶片大量脱落,剩卞光杆;其生物型2号致病力弱(黄斑型菌株)侵染后棉株叶片出现黄斑,但不脱落。B、冇的病原物群体组成发生变化,其致病力也随Z发生变化:病原物群体中冇许多小种,起决定作用的是优势小种,如果占比例人的优势小种对人面积栽培品种具有壽性时,乂遇适宜环境,就可人量繁殖,造成病害大流行。2、病原物的数量:单年流行病害与初侵染菌量关系较小,其决定条件为甜种感病和气候适宜;积年流行病害与初侵染菌量关系密切,如上年人麦坚黑穗病发病1%,下一年可达10%。III・环境条件:在病原物强致病性和寄主感病性的条件下,病害能否流行和流行轻重取决于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和耕作栽培。\n1、气候因素:最主要的气候因素是温度、湿度和光照,它既影响病原物的侵入、繁殖和传播,也影响寄主对病原物的抵抗性。A、温度:不同病原物的牛长发育都有一个最高、最低和最适的温度范围。在适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原物的生长、繁殖、积累和危害。一般气温回升越早越快,流行程度越广越重。B、湿度:相对湿度、雨日、雨量、雾、露等因素,特别是雨水。在多雨的年份,常引起许多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流行,因为多雨、高湿有利于真菌沦子的释放、萌发、侵入和细菌的繁殖、传播。而且阴天、多用,光照不足,寄主植物生长柔弱,抗病性降低。反之,在干旱少雨的年份,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即有利于虫媒的取食、繁殖和迁飞,所以病毒病、菌原体易于流行。如1991年干旱,莆III忠门甘薯从枝病发病达70-80%,叶蝉传病。2、耕作、栽培因素:能够改变农田生态环境(小气候),从而改变病害的发生、为害状况。(三)病害流行的过程:◊病害流行时间动态:病害从始发,随时间推移,寄主群体屮发病率和严重度不断增加玄至衰退。◊病害流行空间动态:病害发生后,病原物不断繁殖、传播,发病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直至病害停止发展。◊积年流行病害以年为单位,病害呈逐年增长;单年流行病害以天为单位,病害呈季节流行动态。I.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的消长变化过程。1、单循环病害:此类病害只有初侵染或再侵染不重要,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没有多大的变化。初见多少病株,后期也就多少病株,病害没有随时间推移而有明显的增减变化。2、多循环病害:此类病害有多次的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变化很大。一•般有始发、盛发和衰退三个阶段。(1)始发期:只是零星发生,病情发展缓慢。病情绝对数量增长较小。(2)盛发期:病情发展很快,几乎呈肓线上升,病情绝对数呆增长很人,使人有明显盛发的感觉。(3)衰退期:作物近成熟时,病情发展缓慢,以至停止发展。上述三个阶段呈近似S型曲线。-•般始发期时间较长,是病原微生物数量积累的关键时间,也是预测预报和组织防治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病情轻微,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11・病害传播的空间动态:1、中心式传播:指病原物早期侵染的植株在III间形成明显的发病中心,病害在田间呈聚集分布,然后由发病屮心向外传播扩展的一种传播方式。如烟草箱霉病菌从发病屮心每周以15-20英哩的速度波浪式向四周传播扩展,孑包子囊通过气流传播可达75-130千米远的地主。中心式传播的早期,病害往往成梯级分布,即发病屮心处病害数最最大,随着离发病屮心的距离增人,病害逐渐递减。在田间传播过程分零星发生期、普遍发生期和严重发生期。2、弥散式传播:指病原物在初侵染吋就引起全川普遍发病,病害在HI间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或某些气传病害在大出初侵染菌量大时,就会出现发病中心不明显。如小麦赤霉病(稻桩)、水稻纹枯病(菌核)、廿薯蔓割病(厚垣抱了)等。二、植物病害的预测:(一)长期预测:主要针对种传和土传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西瓜枯萎病、廿鶉蔓割病等。主要依据有:1、当年发病严重程度,病原物是否安全越冬。如大麦坚黑穗病,当年病株率1%,明年可达15-20%o2、种植晶种是否感病。如西瓜的新红宝甜种感病。3、未來气候是否有利于发病。如西瓜移苗15-20天内感病,4月下旬到5有下旬如遇连续阴雨,则枯萎病发病垂。据病害流行中三者的相互关系,预测下一•个生长季节或下一个年份的病害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指导种植计划和品种布局,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二)短期预测:主要针对受气候彩响较大的一些气传、雨水传病害,如稻瘟病、白叶枯病、锈病、赤霉病等。在病害发生之前不久,对病害是否流行以及流行程度进行预测。主要依据有:\n1、未来几天的气候条件是否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繁殖和传播。2、植物品种是否感病,以及进入感病的生育期。3、栽培条件,尤其肥水管理是否有利于发病。4、田间病害发生现状。依据上述因素是否相互配合及其配合程度,推测病害在今后-•段时间内的发纶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丿施,用于指导药剂防治及实行栽培防病措施。\n第五章植物病害防治(4学时)1、名词解释:植物病害防治〔病害管理〕、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1PQ、植物检疫、过敏性反应、栽培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重寄生现象、颉顾现象、交互保护作用。2、植物病害防治提倡以什么为方针?简要叙述主要的防治方法?3、简述植物检疫的意义和任务,并指出如何确定植物检疫对象?4、选育抗病品种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如何合理地利用抗病品种?5、栽培防病主要可采用哪些措施?>植物病害防治概念:就是应用各种有效措施来预防或控制病害发生发展,使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即用最小投资获得最人的经济效益,以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我国的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r危险性危害:严格预防其传入可传出,如烟性霜霉病(建立引种场)。预防J单循环病害:病原物侵染植物Z前预防,如黑粉病(种子处理)。L多循环病害:允许发生,不让其流行。「防治対象:对一•病、多病,甚至兼有多种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综合防治防治技术:采用几种措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允L许的水平之下,获得最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第一节植物检疫一、植检的意义与任务:(一)意义:有些危险性病害的分布是冇区域性,而且是通过种子、苗木或农产品的交易进行传播的。一旦被传入原來无病的国家或地区,就会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相当大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有的在短期内就表现出来,有的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廿鶉黑斑病菌,1937年由LI本传入我国华北,持续流行10年,至今仍在部分地方流行为害。>水物细条病,70年代南繁制种传入我省,至今已达100多万亩/年发病。>烟草霜霉病,196()年在屮欧流行,1979年在美国、加拿人流行,198()年在古巴人流行,使90%雪茄烟绝收,古巴政府解雇工人2600,关闭烟厂。(二)检疫的任务:山国家制定和颁布法规法令,対种子、苗木及英农产品的交易和运输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以杜绝危险性病虫草的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主要任务有:1、禁止危险性病害通过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料及其农产站等,山国内输出或由国外输入。如1978年,从英国进口三叶草种子10万箱,发现三叶草胞囊线虫。2、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害封锁起來,不让它传播到没有发生的地区。如1913年美国发现柑桔溃疡病传入,烧毁儿百万株柑桔树,1985年在弗罗里达州乂发现此病,烧毁676万株,耗资1亿美丿Lj03、一旦危险性病害传入新区。就要采取紧急捲施,就地彻底消灭。如美国柑枯溃疡病一旦发现,烧毁果园;97年,法国在牛群中一旦发现疯牛病,全群屠杀。(三)检疫对象:并非所冇重要病害都要检疫,而是要确定检疫对彖。条件是:危险性病害;局部地区发生的病害;由人为传播的病害。二、进出境检疫(对外检疫,简称外检):在对外开放的口岸,设立动植物检疫机构,依法实施检疫。>我国公布进境植物危险性病害名录小规定36种:水细茎线虫、焰草霜霉病、小麦矮腥黑穗病、大豆疫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等。>确定检疫对象依据:国内尚未发现或分布不广,主要寄主植物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一旦传入可造成重人经济损失;靠人为传播,且存活率高,繁殖力强,适应性广,扩散速度快;抗逆力强,一旦传入难于防治。\n三、境内检疫(内检):主要任务为:1、掌握当地危险性病害的发牛危害及分布情况。2、全面普査病情,划分疫区与非疫区。3、凡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的运进运出,均需经检疫。4、从国外引进的种苗,需经隔离试种、观察,证明确定不带危险性病菌。>主要对彖:水稻细条病、大豆疫病、马铃薯病肿病、柑桔黃龙病等。第二节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就是通过耕作和栽培管理,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Z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冇,而不利于病原物兹生蔓延的生态条件,以减少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和降低病害的发展速率。一、建立合理耕作与轮作制度:耕作制度的变化会引起农田生态条件和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控制或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为害,也可能加重某些病害的发生为害。>轮作:在同一块或一片地上,长期连作同一种作物,特别有利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为害。山于寄牛•植物的长期存在,就为病原物的不断繁殖积累提供充分的养分和场所,从而增加了病原物群体数量,使病害逐年加重。同时也不利于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因为降低了植物抗病性。每一种作物都有相应寄生在该植物上的儿种重要病原物。在同一片地上不同作物轮换种植,就可以使病原物得不到适宜的寄主而逐渐死亡。而且还能调节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使有利于植物生长发冇,增强抗病性,并促进十•壤屮根部微生物活动,增强对病原物的拮抗作用,压抑病原物。应如何伦作才能达到防治目的,即轮作的依据:弄清病原物的寄主范围,确定轮栽作物的种类;弄清病原物在十壤中的存活期,确定轮作年限:大面积成片地实行不同作物轮栽,尤其是水旱轮栽。二、使用无病种苗:(一)建立无病留种田:许多病原物是在种苗上越冬越夏,并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同时带病种也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防治上,播种前种苗要进行消毒处理,但冇些种苗是无法处理,所以要建立无病苗种山,怎么办?具体的措施有:1、超种田与一般生产田隔离开来;2、留种III应选择地势简、通风透光良好、灌溉方便的地段;3、一旦病害发生,及时用药防治,保证留种川无病。(二)种子处理:对于种了、内外带菌的种了,通过热力或药剂处理。(三)组培脱毒:许多病毒是通过无性繁殖器官进行传播,通常植物茎尖生长点的分纶组织是不带毒的。利用茎尖脱毒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切除茎尖,进行组培,获行无毒的组培苗后,种植于大棚架内扩大繁殖。三、保持田园卫生:作物收获示,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可减少越冬或越夏菌源,对多年生果树植物是很重要的措施。如秋冬季、清除枯树落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摘除個果、剥除病斑等。第三节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经济而冇效的洁施,世界上许多重要作物病害的防治,都是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而収得显著效果。一、选育抗病品种:(一)选育途径:1、引种:直接从其它国家或地区引进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能适应本地种植的品种。引种的三步骤:试种,示范,推广。如80年代引进美国烟草K326抗青枯病。2、系统选育:从抗病材料中选择农艺性好的变异单株;从感病材料中选择农艺性好的变界单株。3、杂交育种:是抗病育种的主要途径,而选择亲木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既要选用抗性材料作亲木,乂要考虑后代的农艺性状优良,从而为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重组提供机遇与选择。如果人们要选育出抗病性强的站种,在杂交组合亲本选配中,双亲中至少有一个亲本应当具有抗病能力(当作母本),其杂种后代屮可以获得较多的抗病株系。4、人工诱变:如采用钻60辐射处理,促使良种性状产纶抗性突变,或使抗性的材料的农艺性状获得改良。\n5、牛物技术育种: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性。如将植物病毒的衣売蛋口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屮,能获得有效抑制病毒侵入与复制的转基因植株,目前已育用抗病毒病的烟草与马铃薯甜种。(二)品种抗性鉴定:1、人工接种鉴定:(1)从病区采集标本,分离纯化病原物。(2)据不同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气传、土传、虫传)采用不同方法接种。气传:植株喷雾接种;土传:根基伤口浸菌液接种;虫传:虫媒饲食接种。(3)观察发病数量,确定抗性强弱。2、自然诱发鉴定:(1)在重病地上设置病I甫I,必要时采集菌源辅助接种。(2)观察了解整个主育期抗性,从苗期〜成株期。二、利用抗病品种:当人为选育出一个抗病高产品时,在病区种植往往很受欢迎,于是就在生产上大而积推广利用,结果形成了栽培晶种单一化,遗传物质的一•致性,抗性脆弱,病原物就会出现一个与该品种相应相克的致病小种,并迅速繁殖占居优势,从而导致该品种大面积严重发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利用抗病品种时,尽可能使品种抗性保持多样化,增加遗传上的界质性。(一)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基因部署):在一定的区域内,合理搭配种植儿个不同抗性基因型站种,造成寄主群体遗传上的异质性,减缓对病原物的选择压力,从而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为什么?原因有:1、如果自然界屮出现某一个流行的优势小种,虽然某个品种感病较重,但其它品种则是抗病或发病很轻,就总体看产量还是较稳定。2、山于詁种的抗性基因型不同,就对某些小种的传播的流行造成阻碍,使它不能畅通无阻地蔓延为害,从而减缓病害流行速度,推迟病害流行的时间。(二)抗病品种轮换种植(基因轮换):在一定的区域内,采用儿个不同抗性基因型的品种,依据某一个品种的可利用年限,在不同年份中轮流当家种植。为什么?原因是:一个专化抗性品种经过若干年种植Z后,对该品种具冇致病的小种繁殖起來,此时,如果及时更换抗病品种,那么,即将形成的优势小种,就会因为得不到相应的寄主营养,无法继续繁殖而逐渐衰亡。因此,更换品种可以控制病原物优势小种的形成,就是利用不同抗性基因品种与小种出现时间上的不一致性来控制优势小种的形成。(三)利用聚合品种(基因累集):在抗病育种上通过棊因累加效应,把多种抗性基因集中到一个品种上,不仅能抵抗同一病原物的多数小种,还可兼抗儿种病害或儿种虫害。如IR28抗口叶枯病、稻瘟病,兼抗飞虱、叶蝉。某一个品种能抗儿种病害兼抗某种虫害的能力,这样的品种称为多抗性品种。(四)利用多系品种:将儿个含有单一抗性基因的品系,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一个多系品种,使群体中抗性基因多样化,以控制优势小种的形成。如优质稻与抗病品种(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较为接近,抽穗成熟期一致)按1:1混栽,结果抗性提高、产量增加。>1979.10.25世界卫生组织宣布79.10.25《人类天花病毒绝迹口》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发现,牛奶场女工很少患天花,女工答:牛也会患天花,长1个个脓泡斑,去挤患病牛奶时,人也会受感染,但症状很轻,患者身上长出小脓泡,好了以后就不再患天花病了。)(五)利用耐病品种:特别是防治病毒病,在耐病品种上,症状表现不明显,甚至有隐症现彖。第四节生物防治>牛物防治:利用对植物无害(或有益)的微牛物來影响或抑制病原物的牛存和活动,从而降低了病\n害的发生程度或发展速率。一、利用拮抗微生物(指的是能稳定分泌抗生素的微生物):一种牛•物通过代谢产物抑制或影响另一种牛物的生长发育或生存的现象称为拮抗一一其分泌的代谢产物称抗主索。1929年弗来明发现青霉素,至今已有2,000多种抗菌素。在农业上利用十•壤屮的放线菌产生的代谢物质来防治植物病害,最成功是算是井岗霉素,是一种葡萄巷类的抗生素。上海农药研究所1973年从江西井冈山土壤屮分离到一种吸水链霉菌井岗变种,它的作用是使纹枯病菌菌丝产生异常分枝,从而失去或降低它的侵染能力。利用弱毒菌系>交叉保护作用:在植物病毒病害屮,植物感染一个弱毒株体系后,就可以保护植物免受同一病毒强毒株系的感染,达到减轻发病程度的作川。如烟草TMV侵染茄科作物,英国从焰草花叶病毒病屮筛选到一个弱毒株,感染植物示几乎不表现症状,烟草感染弱毒株后就不再发生花叶病。此外,在植物真菌和细菌病害中也发现交叉保护作用。第五节物理防治(略)愈伤处理:u•薯、马铃薯等。1、名词解释:化学防治、毒力和药效、抗药性。2、杀菌剂的剂型主要有哪些?3、简述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4、如何正确对待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5、比较传统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的作用特点,并各举2-3例说明其剂型、使用浓度及防治谱?第六节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用化学药剂來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防治对象主要是真菌、细菌和线虫。通常把对真菌和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称为杀菌剂。从一种杀菌剂的使用范围看,有些杀菌剂有很强特异性(或称专化性),只能对一种或少数儿种病原物有效一一称窄谱性;然而,有些杀菌剂对许多种真菌或细菌都有较好的效果一一称广谱性。在植物病毒病屮很少能使用药剂防治,其原因是病毒是胞内寄生物,在寄主植物的细胞中十分活跃,当人们用一•种药剂杀死病毒的吋候,也往往会使寄主细胞遭受到破坏,同归于尽。一、杀菌剂对病原物的作用方式与类型:(一)保护作用:在病原物侵入寄主Z前,施药用以杀死或抑制病原物,使植物免受其侵染的化学药剂称为保护剂。此类农药分为两类:1、表而保护:一般是在植物发病而丿施药,使植物表而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使附着或降落在植物表而的真菌不能萌发或萌发后芽管不能继续生长,从而对植物表面的病原物起了预防保护作用。2、内吸治疗:施药后能被植物吸引到体内,并通过输导组织运转到植物的其它部位,抑制或杀死寄主体内的病原物。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称为内吸杀菌剂。此类农药,一般在植物发病初期施药,对刚侵入寄主体内的病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同吋在植物表而上施药,也能起预防保护作用。(二)治疗作用:植物发病后对植株丿施药,有的对病菌毒杀和抑制作用:有的改变寄主的代谢、提高其抗病力;有的钝化病原物产牛•的毒素,影响病原物的致病过程,从而还能减轻或消除病害的目的。化学治疗分三种:局部治疗——将药剂施于植物发病部位,以铲除病菌,减轻病害;表而治疗——用药剂喷洒植物表面,杀灭表面生t的病原物;免疫作用一一施药可诱导寄主植物细胞内原冇抗性基因的表达,产牛对病菌高水平的抗性。二、杀菌剂毒力、药效及病原物的抗药性:(一)毒力:杀菌剂对病原物貝有抑制或致死的能力,能杀死病原物群体中50%个体的剂量,称为致死I|I最(LD50)O>毒性:农药对非防治对象生物(人、畜、鱼)的毒杀能力。(二)药效:山间杀菌剂在各种环境因素下,对病原物综合作用的效果。评价施药询后病情数量变化,\n危害程度及作物产量。(三)病原物对杀菌剂的抗药性:>抗药性:长期使用单-•杀菌剂后,病原物通过遗传变界,获得对该药剂的适应性,使药效显箸下降,其至完全失效。易产生抗药性的菌剂是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等。三、杀菌剂的主要类型:(一)保护性杀菌剂:此类杀菌剂的特点是,施药后只是沉积在植物表面,不被植物内吸,所以只能起表面杀菌和保护作用,对药物没冇覆盖到的植物表面或施药后新生反的部分,就不起保护作用。沉积在植物表面的药物会受风雨冲刷的影响。因此要使植物获得较长时间的保护作用,就必须要连续多次地重复丿施药。1、无机杀菌剂:(1)波尔多液:是世界上发现和应用最早的杀菌剂(1885)。常用配比:1%等量波尔多液。按硫酸铜1斤+生石灰1斤+水100斤,配制而成。主要成份是碱性硫酸铜Cu(OH)3CuSO4,它能释放岀Cu*离了,使病菌细胞中的蛋口质凝固(中毒)。它是一•种胶状悬液,喷到植物后粘着性强,不易被雨水冲刷,持效期15〜20天,是一种良好的保护剂。最好在发病Z前適药,杀菌谱广,主要用于果树上真菌和细菌性病害,如柑桔溃疡病和疮痂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等。此外,微虽的铜能促进植物叶绿索的形成,防早衰、延长生长期,并有促进提高产量作用。(2)氢氧化铜(可杀得):是一种保护性广谱杀菌剂,将药液喷洒在植物表面,解放Cu"离子,防止真菌他子的侵入而起保护作用。常用剂型:77%可湿性粉剂,5()0〜750倍。>防治番茄早晚病、马铃蒋晚疫病:用61.4%悬乳剂150g加水100斤,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10天,连续施药3次。>防治柑桔溃疡病:发病初期、幼果期就药,每隔7・1()天,连续施药3次。(3)石硫合剂:以牛碳:硫磺:水按1:2:20比例煮制而成,主要成份是多硫化钙(CaS・Sx),以5硫化钙为主。喷洒到植物表面,经一系列化学变化,最后释放出S离子,起杀菌作用。常用浓度:波美0.3〜0.5度。杀菌谱广,主要防治果树(如柑桔、葡萄、桃、李等)上的一些真菌性病害。冬季清园整枝修剪,结合喷洒石硫合剂,或春季萌芽前喷药,消灭越冬菌源,并可兼治蝇类和介壳虫等。2、有机杀菌剂:(1)代森镒锌:是一种有机硫杀菌剂,杀菌谱广。常用剂型: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500〜700倍。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上的真菌性叶斑病,如霜霉病、炭疽病、疮痂病及尾抱属引起的叶斑病。可与内吸杀菌剂混配使用。(2)克菌丹:是一种有机硫杀菌剂,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付霉菌有特效。用于防治果树、瓜类、花卉等作物的根腐病、猝倒病、主枯病等。常用剂型5()%克菌丹可湿粉40()〜5()()倍。(3)退菌特:是一种有机神、有机硫混合杀菌剂。常用剂型50%退菌特可湿粉(福美甲肿12.5福美锌12.5福美双25.0),常用浓度500〜800倍液。是一种广谱的保护剂,喷洒到植物表面,释放出碑离子对病菌产生中每作用。防治对彖:对炭疽菌属、痂圆他属等真菌性斑点病有R好的疗效,如烟草炭疽病、柑桔疮痂病。对葡萄黑痘病,从幼果期起每隔10天,连续打药6次,可获得良好防治效果,对■果蔬病害应在苗期或幼果期使用安全,收获前20-30天应停止使用。(4)菌核净(纹枯利):是-•种杀菌谱广的保护剂。常用剂型:40%菌核净可湿粉,使用浓度1000倍。防治对象:链格孑包属,小菌核属。如对则草赤星病,番茄、马铃薯早疫病,水稻纹枯病等具有良好效果。(二)内吸杀菌剂:此类杀菌剂的特点是药物能渗透到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对已侵入到寄主体内的病菌貝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或影响植物的代谢作用,提高其抗病性。同时,施药后対新生长的植物部分如分藥、枝条、叶片等也具有保护作用。由于药物能被植物吸收,施药方法可以多样,而且受风雨冲散的影响也较少。因此,施药次数可以减少。但杀菌的专化性较强,一般防病谱较窄,氏期单一使用,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其药效可能逐渐下降。所以应当不同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1、冇机磷杀菌剂——乙磷铝:主要成份为三乙基磷酸铝。具冇保护和治疗作用,内吸性能好,被植物吸收后在体内流动性大,具有同顶(上)和向基(下)的双向传导作用,药效期可达1〜4个月。对鞭毛菌屮的霜霉菌和疫霜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十字花科霜霉病、白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烟草黑胫病、黄瓜疫病、茄了绵疫病,荔枝甫霉病等。常用剂型一一80%乙磷铝粉剂200〜300倍。\n>商WMikal:50%乙磷铝+25%灭菌丹复配,专用葡萄霜霉病,增效、保持叶片和果实鲜嫩,采果前15天停用。>商品Phodax:44%乙磷铝+26%代森镒锌复配,用于蔬菜病害如甜椒疫病,瓜类霜霉病、疫病,帝茄晚疫病,空心菜白锈病等。2、苯并咪喘类:此类杀菌剂都含有苯并咪卩坐环的活性部分。应用范围最广的内吸杀菌剂(号称“万金油”),具有明显向上输导性能。其防病谱广,主要対象半知菌中的镰刀菌、尾砲菌、丝核菌及子囊菌中的核盘菌等。(1)甲基托布津:在植物体内降解为多菌灵,发挥药效作用。防治谱与多菌灵相同。常用剂型:70%T基托布津可湿粉800〜1000倍。主要用于果树、蔬菜上的多种真菌性叶斑病、梨黑星病、廿鶉黑斑病、香蕉炭疽病、小麦赤霉病等。>70%甲托1000倍液浸柑桔5分创防治青霉菌和绿霉菌,保鲜防腐。(2)多菌灵:具冇治疗和保护作用,低毒、内吸性较强、药效较快、防病谱较广,影响病菌细胞冇丝分裂过程。常用剂型:50%多菌灵可湿性粉1000倍。防治对象:镰刀菌(廿轉蔓割病、西瓜枯萎病、麦类赤霉病),核盘菌(油菜菌核病),尾砲菌(花牛黑斑、褐斑病),丝核菌(纹枯病、菌核病),青霉、绿霉菌(柑桔青、绿霉病),炭疽菌(香蕉炭疽病、枇杷炭疽病)。(3)就保克、丿施保功:广谱性杀菌剂,具有良好內吸和传导性能,兼具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常用剂型:25%施保克乳汕500-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粉1000-2000倍液。防治对象:对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柑桔青、绿霉病:采果后药液中浸1分钟,捞出晾干,对延长柑桔贮藏期。>防治芒果炭疽病:抑制炭疽为害,防腐保鲜,延长贮藏期。>防治蘑菇褐腐病、白腐病:每平方米床土lg+1斤喷淋。3、三町酮类:此类杀菌剂有较强的向顶性传导能力;杀菌谱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都有一定效果;药效期长,一般3・6星期。(1)粉锈宁:西徳拜耳公司(1863年创建)1974年开发,我国1976年试制。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被植物各部分吸收后,能地体内传导,从而抑制或干扰真菌砲子萌发后附着孑包或吸器的形成,以及在寄主体内菌丝体的生长和抱了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锈病、片粉病和黑穗病,但对有些双子叶植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植株矮小。常用剂型:25%粉锈宁町湿性粉剂10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锈病:麦类、花生、人豆、甘蔗、花菜、韭菜、葱等。>白粉病:烟草、麦类、豌豆、草霉等。>黑粉病:大小麦,拌种,种子量重的0.1-0.2%o(2)百科:对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病防效极好。常用剂型:30%百科乳油1()00倍液。(3)睛菌哩:常用剂型——25%膳菌畔乳油,每亩10g(ml)加水100斤。防治对象——片粉病、锈病、黑穗病,如草霉白粉病、灰霉病等。4、烯醴醇(特普醴):貝有较高的内吸性和杀菌活性,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常用剂型一一12.5%烯昵醇可湿性粉剂,每亩50g加水100斤。防治对象:口粉病、锈病、黑穗病。如小麦口粉病、锈病、黑穗病,梨黑星病,草霉白粉病。5、乙酰基丙氨酸类:(1)瑞毒霉(甲霜灵):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1977年研制。A、机制:内吸性强,具双向传导,施药后30分钟内能被植物吸收,不怕雨水冲洗,残效期较长。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发病前施药通过根、茎、叶吸收到植物体内,并输导到各个部位,保护植物免受病菌的侵染。但发病后施费也能阻止病菌传播蔓延表现一定的治疗作用。B、常用剂型:25%瑞毒霉可湿粉500倍液,用法多样一一喷雾、拌种、灌根等。C、防治对象:对鞭毛菌卵菌纲屮的霜孫菌、疫霉菌、白锈菌、腐孫菌等所致的病害具有特效。>霜霉病:葫芦科(如黄瓜)、I•字花科(如大白菜、花椰菜)、大豆、葡萄、荔枝等。>疫霉病:烟草、马铃薯、甜椒、黄瓜、芋头等。>白锈菌:十字花科,如空心菜、油菜等。\n(2)58%瑞猛锌(10%瑞毒霉+46%代森镒锌):用于叶丛喷雾,可延缓抗药性产生,降低价格。6、氨基甲酸酯类:(1)乙霉威(百霉灵):杀菌谱广,具良好渗透性和内吸性,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常用剂型——50%多霉灵可湿粉(多菌灵25%+乙霉威25%混配)。防治对象:灰衙萄砲属、尾胞属,对帝茄、辣椒、韭菜等蔬菜上的灰霉病具有特效作用。(2)普力克:常用剂型——66.5%普力克水剂500-1000倍液。防治对象:腐霉菌、疫霉菌和霜霉菌。>防治茄科、瓜类苗期猝倒病:播种前或移栽前,苗床土壤喷淋1500ml/m2o7、二叩酰亚胺类杀菌剂:速克灵:渗透性强,主要起保护作用,也有一定的疗效。常用剂型——50%速克灵乳油1000倍液。防治对象:对核盘菌属、丝核菌和葡萄砲属等病害冇特效。8、三环叫对稻瘟病具特异性的预防效果,冇很强的内吸传导能力,被吸收后能迅速转移到稻株的各个部位,产生植物保护素,从而强烈地抑制病菌砲子的侵入和病组织中饱子的产牛,同时还有某种肥效作用。具抗南水冲刷能力,施药后1小时后降用不彩响药效,残效期7・1()周。用法可多样,喷雾、毒土、浸种均可。防治穗颈瘟药效优于克瘟散。常用剂型一一20%三环卩坐可湿粉500倍液。9、叶青双: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柑桔溃疡病冇较好的防效。常用剂型: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10、抗菌素:(1)井岗霉素:上海农药所1977年从江西井岗山十壤屮分离出来。药效的机制使水稻纹枯病菌产生异常分枝。常用剂型——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ml加水75・150T克,喷雾。持效期15・20天。对丝核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多氧霉索:常用剂型——10%多氧霉素可湿粉800倍液。对链格砲属所致病害冇特效作用,如烟草赤星病,番茄、马铃薯早疫病等。(3)链霉索:2000单位。川于防治茄科、花主、甘薯等青枯病。四、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一)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要确保种子安全,不影响其出苗率;并杀死种子所帶的病原物,以及杀死种苗周围土壤中可能侵染的病原物。方法:1、浸种:按规定的药液浓度和时间浸种。2、拌种:一•定药量与干燥种子均匀混拌。所用药量一般是种子量的020.5%。如25%粉锈宁50g+种子50千克。3、种衣:使种子涂上一层药浆,种子萌发时药剂能进入植物体内。(二)土壤施药:常用方法:1、播种之前15・20天,将药液浇灌或穴施到土壤中。如漠甲烷(杀线虫剂)用于土壤熏蒸消毒。2、植物生长期将药液浇灌于根部周围土壤。如链霉素2000单位50ml/亩用于防治烟草黑胫病、西瓜枯萎病等。(三)植株喷药:以喷雾法应用最多。多数杀菌剂主要起预防保护作用。故要在病菌侵入前喷药。一般在雨前或雨后立即喷药。力求雾点细,均匀周到,药量适当。>药害问题: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生长发冇阶段,对药物的敏感性反应不一致。一般在幼苗期与孕穗、抽穗期、开花期易发生药害。>农药混用:注意农药化学性质、酸碱度。多数农药是微酸性,在多病、虫病并发时,可以混用,但要避免与碱性农药混用。>抗药性:不同类型农药交义替换使用,使病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如乙磷铝与瑞毒霉;粉锈宁与特普哇等。\n名称类型主要有效成份剂型与使用浓度防治谱波尔多液无机杀菌剂碱性硫酸铜Cu(OH)2*CuSO41%等量式波尔多液(CuSO4:生石灰:水=1:1:100)果树多种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石硫合剂多硫化钙CaS・Sx生碳:硫磺:水=1:2:20煮制而成,波美度0.3-0.5度果树多种其菌性病害(结合修剪),可兼治媾类和介壳虫代森锌冇机硫杀菌剂乙撑・1,2■双硫代規基甲酸锌60%、65%及8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果树、蔬菜上多种真菌性病害,如疮痂病、藉得病、炭疽病.疫病、黑斑病等代森钱乙撑双硫代氨基甲酸钱45%水剂,1000倍液代森猛锌乙撑双硫代氨基甲酸猛(锌)7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福美双四甲基二硫代双甲硫琰酰胺50%可湿性粉剂,500-80()倍液福美肿三-氮•二甲基二硫代氨棊屮酸肿4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乙麟铝■疫每灵有机磷杀菌剂三乙基磷酸铝90%原粉,600-1000倍液;4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内吸双向传导,对霜霉病、疫病、白锈病有特效甲霜灵•瑞毒霉•雷多米尔取代苯类杀菌剂D-L-N(2,6二屮基苯基)・N・(2-屮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2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强内吸双向传导,对霜畫病、疫病、白锈病有特效百菌清2,4,5,6-四氯-I,3苯二甲睛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果树、蔬菜上多种真菌性病害,如疮痂病、藉得病.炭疽病、疫病、轮纹病、褐斑病、黑斑病等屮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1,2-双(3-屮氧離某-2硫酰麻)50%、7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多菌灵苯并咪陞类杀菌剂N-(2•苯并咪啤基)■氨基卬酸甲酯25%、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苯來特1-(正丁氨基甲酰・2■苯并咪哇氨基甲酸甲酣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三哇酮■粉锈宇杂环类杀菌剂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2,3-三氮啤亠基)・2■丁酮15%、25%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对白粉病、锈病有特效烯哇醇•特普坠速保利(E)-1-(2,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2,4•三哇・1基)-1戊烯-3-醇12.5%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内吸治疗作用,对黑星病、白粉病、锈病等有特效链霉素抗菌素类杀菌剂硫酸盐或盐酸盐100-200单位(|ig/g)强内吸治疗作用,用于防治各种细菌性病害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肽嗨碇核昔类)1.5%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用于防治黑斑病、灰霉病等抗霉菌索120喘呢核昔类2%、4%水剂,200-400倍液抗多种真菌(如白粉病、炭疽病),还可刺激作用生长\n第二部分农作物的主要病害(12学时)第六章水稻病害〔8学时)1、浅淡福建省稻瘟病抗病性丧失的主要原因?2、稻瘟病的发病有何特点?制定出此病的综合防治措施?3、比较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特点,并且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4、根据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