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2022-08-18 发布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二、小麦对养分的要求三、小麦对水分的要求第三节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10/3/20211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和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一般认为,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50%以上,有机质含量1%以上,pH6.8~7左右,氮磷钾营养完全而丰富、有效供肥能力强的土壤,有利于小麦高产。10/3/20212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二、小麦对养分的要求(一)小麦植株含有的元素(二)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三)各时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10/3/20213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一)小麦植株含有的元素小麦一生积累的干物质中,大量营养元素碳、氧、氢共占95%左右;氮和钾各有1%以上;钙、镁、磷、硫各有0.1%以上。微量元素中氯、硼、锰、锌、铜等均在6mg/kg以上。其中,碳、氧、氢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他元素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是经常亏缺的三要素,其他元素因需要量较少,除特殊土壤外一般不缺。但是,由于三要素施用量增加和产量提高,现在部分土壤缺锌,其次是缺硼和锰。10/3/20214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二)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每生产100kg籽粒及其秸秆,约吸收N3kgP2O51~1.5kgK2O2~4kgN:P2O5:K2O约为3:1:3或2:1:2随产量提高,N、P、K吸收量相应增加。但在高产水平下,N的相对吸收量减少,P和K的相对吸收量增加。10/3/20215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三)各时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全生育期中对氮的吸收为均衡型,磷为后重型,钾为中重型(表2-5)。氮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在拔节至孕穗期,磷在拔节至孕穗期及成熟前的15天,钾在拔节至抽穗期(表2-5)。可见,拔节至孕穗期对各元素的吸收量都最大,应保证这一阶段的养分供应。10/3/20216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表2-5各生育时期已吸收的N、P2O5、K2O占全生育期的%10/3/20217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受肥料种类、配比、施用方法、时期、数量及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30%~50%,并随施肥期后延而提高。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10%~20%,高者可达25%~30%。并随与根系接触面增大而提高。钾肥的利用率多为40%~70%。有机肥的利用率因肥料种类和腐熟程度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为20%~25%。10/3/20218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随生产水平和施肥量提高,土壤的基础养分也相应提高。但是,由于磷素循环属于矿质循环,自然循环周期长,因此土壤中基本磷素的含量,随大量施用的氮素肥效的相应消耗而减少,使土壤原有基础氮磷钾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原来认为不缺磷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也发生磷素亏缺。因此,在中低产条件下,增施磷肥,氮磷配合,成为重要的增产措施。另研究发现,在N:P2O5为1:0.5~1的范围内,越是低产情况下磷的比例应越高。10/3/20219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另据我们在全省范围内8个县的研究,在砂性土壤和高产条件下,施钾也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施用锌肥对我省多数土壤也有增产效果。因此,我省小麦近年一般采用“稳氮、增磷、补钾、配微”的施肥原则。10/3/202110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三、小麦对水分的要求(一)小麦的耗水量(二)小麦的需水规律(三)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水分10/3/202111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一)小麦的耗水量小麦总耗水量大致为390~600mm,合3900~6000m3/hm2。耗水量主要用于植株叶面蒸腾(约占总耗水量的60%~70%)和棵间土壤蒸发(约占总耗水量的30%~40%)。10/3/202112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一)小麦的耗水量由于耗水量多是通过叶面蒸腾,因此随产量水平提高和叶面积增大,耗水量也相应增加,但耗水系数却相应降低耗水系数=耗水量/产量,即生产单位籽粒的耗水量(k值,无量纲)可见,通过提高产量实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10/3/202113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二)小麦的需水规律1各生育阶段需水的相对量(模系数)2各生育阶段蒸腾与蒸发的比例10/3/202114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1各生育阶段需水的相对量(模系数)研究结果差别很大。一般来说,播种到分蘖,约占5%;分蘖到拔节,28%;拔节到抽穗,35%;抽穗到成熟,32%。即以拔节和抽穗为界把全生育期分为3段,则每段吸收的水分约各全生育期的1/3左右。10/3/202115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2各生育阶段蒸腾与蒸发的比例冬小麦出苗至越冬,苗小,地面无覆盖,大部分为蒸发耗水。应减少灌水,注意保墒。越冬至返青,水分只消耗于蒸发。返青至拔节,随气温提高,蒸发增加。同时叶面积增大,生理活动增强,蒸腾水量也增加。但前期以蒸发多于蒸腾。10/3/202116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2各生育阶段蒸腾与蒸发的比例拔节至抽穗,叶面积迅速增加,行间郁蔽,蒸发减少,主要是蒸腾需水。抽穗至成熟,叶渐衰,蒸腾少,蒸发增。但总耗水量仍很大,抽穗至开花每公顷日耗水量为45m3,灌浆成熟期为39m3。10/3/202117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三)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水分以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计,各阶段的适宜土壤水分均为70%~80%,低于60%应考虑灌溉。灌浆后期水分应逐渐下降。播种到出苗,60%~80%。如播种前低于60%应灌底墒水。出苗后经分蘖期和越冬期直到返青期,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越冬前如低于80%,为保证冬季蒸发,不致于造成旱害和冻害,应灌冻水。10/3/202118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n(三)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水分返青期到拔节期,70%~80%,低于60%会导致分蘖成穗率下降,降低产量。拔节期到抽穗期,80%~90%,低于60%会导致穗粒数下降,降低产量。开花至成熟期,以保持土壤水分不低于70%,并逐渐下降,以利于灌浆和提高粒重。10/3/202119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