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策略 23页

  • 197.50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习策略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学科学习对策\n一、历史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n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n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n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n二、历史学科复习策略1.加强对增加的选修内容的训练,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必修内容中,使知识更加系统。\n2.针对非选择题所考查内容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的特点,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复习中加强同类知识的联系,根据一些小的“主题”构建知识体系。二是认真研究全国和部分省市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历史试题,尤其要注意这些试题中的“主题型”试题的特点,及时反思。\n3.模块整合。《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的编排方式,不是按《课程标准》的模块形式进行编排,而是按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顺序进行编排,并把原来独立列出的选修内容融合到必修内容中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按通史的形式把所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做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n4.关注广东地方史。近代的广东开放较早,面对列强的入侵,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历史名人,如洪秀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现代的广东,又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考在这一部分命题较多,如2008年考查了对康有为的评价、顺德县自然经济的瓦解,2009年考查了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责任内阁制等。\n5.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做选择题时,由于分值提高,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的思想。首先要注意审题,看准试题限定的时间、空间范围,设问的角度和题目结构,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注意题干当中有没有否定条件和特殊要求;然后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选择,如排除法、优选法、比较法、逆推法等。\n做非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注意材料的出处,找出材料的关键词,理解材料的真正意思,挖掘材料隐含的内容;然后根据设问思考是否运用了材料中的合理论据,解释是否合情合理等。作答时要注意详略得当,用词准确,按照要点来回答,并尽可能多回答几点,提高保险系数。\n怎样提高历史材料题的解题能力及矫正解答材料题的习惯性弊端第一、提高概括能力。第二、矫正解答材料题的习惯性弊端。\n一、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含义案例: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对策:①确定时间区间;②确定主体;③确定原因;④确定本质特点。案例分析:“1840---1919”(时间),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主体)以推翻封建统治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原因)的革命。(本质特点)\n二、概括历史事件或现象的阶段特征案例:概括美国的独立战争、1848年欧洲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的主要特征。对策:(1)从纵向或横向的角度去比较得出结论。(2)准确把握一定历史阶段在量变或质变方面的程度。(3)准确把握特殊的历史现象及其特殊方面。\n案例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1848年欧洲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摆脱民族压迫、继续铲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要求为主要目标;中国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n三、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对策:(1)构建原因分析模型,按图索骥。(2)紧紧抓住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直接提取。模型举例:模型(一)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模型。①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是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n②政治因素: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或知识公子队伍壮大,要求掌握或分享政治权力。③思想因素: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里展开反封建统治及精神支柱的斗争,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④群众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活动一般是同情、支持甚至主动参与到革命活动中,为革命的进行乃至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n四、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影响(评价)和启示。案例:分析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对策:第一:从当时的角度分析影响程度,立足于“当时当地”。第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程度,立足于“发展”。案例分析:(1)当时或当地角度:为即将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n(2)历史发展角度: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启蒙思想仅仅只是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4)当代和将来的角度:其“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主张,对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n五、概括历史材料的具体内容、论点。对策:(1)属性归类法:把同类属性相同的材料及其观点分门别类地列出。(2)单段材料概括法:把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其论点概括出来。(3)按试题要求提取法:把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提取出来。\n矫正解答材料题的习惯性弊端弊端一:先看材料,后看问题。矫正:先看问题,弄清题目要求,然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案。\n弊端二:抛开教材,就题答题。矫正:解材料解析题,一般都要适时联系课本知识。读完问题后,想一下能否用课本知识回答,如果是“课本型”,就可用课本知识作答,省去了细细解读材料的时间。同时有些题目要求回答的是隐性信息,一般仅根据材料是很少能分析出来的,因此,要联系课本知识综合分析,要将材料提供的显性信息与课本知识相联系,进而挖掘出深层次的信息。\n弊端三: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题目、提示语。矫正:第一步:先读材料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目(多为图片材料)、提示语(多为表格、图表材料)。此举有两大好处:一是帮助考生大致了解材料正文内容。二是可以粗读或流览材料正文,直接作答。第二步:读材料正文,读懂显性信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