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课件 81页

  • 351.01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科课件

  • 8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创新实效科学备考河北衡水中学李军燕\n交流内容第一部分:高考试题分析第二部分:二轮复习策略第三部分:齐心协力发展\n一高考试题分析\n题序题干材料与教材关系选项与教材关系考查知识(语境)24新材料,教材有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西周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促进了秦汉的统一25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秦汉到)南北朝长江流域一直使用铜币说明该地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6新材料,教材有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黄宗羲的言论反映了天下为公的思想27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原则的言论(一)考题特点1.创设新情境新视角(全国卷)\n28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巴黎公社发布文告希望得到农民的支持29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政权,太平天国由反孔到尊孔30概括教材描述教材涉及到因民族觉醒和群众基础不同导致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差别甚大31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东南互保导致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n32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资本流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33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涉及到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34新材料,教材没对应描述教材没涉及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的比率,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35概括教材描述教材涉及到近代科学的共同之处是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n(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1.创设新情境新视角\n1.创设新情境新视角(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n(2010•山东文综•27)第(1)问: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创设新情境新视角(2010•江苏•22)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n(2011•新课标全国•41)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多角度试题情境创设\n(2010•全国•40)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n考核目标考核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Ⅰ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Ⅱ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Ⅲ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Ⅰ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Ⅱ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Ⅲ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Ⅰ客观叙述历史事物Ⅱ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Ⅲ认识历史事务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论证和探讨问题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Ⅱ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Ⅲ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2.考查学科基本能力\n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之一:运用判断、归纳、比较和推论等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或评价历史观点。判断(2010•山东文综•27)归纳(2010•江苏•22)比较(2010•全国•40)2.考查学科基本能力\n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之二:通过分析和综合等认知过程论证历史问题。分析包括区分、组织和归属三个认知过程。区分组织归属2.考查学科基本能力(2010•全国卷•40)最后一问: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n2.考查学科基本能力论点:只有在历史前提具备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正式形成。论证:英国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海外市场的需求,进而极大地刺激了纺织业的发展。原有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从而催生了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和的农民贫困导致的购买力低、重农抑商政策对国内市场的限制,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导致海外市场萎缩,从而使中国失去了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结论:当市场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时,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n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之三: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堆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2011•新课标全国•41)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考查学科基本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之四:是用准确的语言和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论证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n(2011新,全国,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注重理解概念内涵\n(2011新,全国,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隧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总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3.注重理解概念内涵\n4.突出阶段特征(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n4.突出阶段特征(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3)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n5.关注学术热点(2011新,全国,41)材料包含的观点:一、西方崛起比亚非拉早,且取决于本土发生的事情;二、西方崛起是晚近突然发生的,且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设问: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选自《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n序号评论对象观点1观点21西方崛起的时间由希腊罗马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到现代世界霸权的建立是长期的历程16世纪后加速赶超19世纪超过亚洲是突然崛起的2西方崛起的表现民主制度、君主制、骑士制、思想文化、开拓精神贸易科技航海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全球影响力3西方崛起的动因内部积淀:欧洲自身文明成果的逐步积累外部给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成就4西方崛起的世界历史地位(与亚洲比较)一直处以世界领先改变了亚非拉的封闭落后状态16世纪之前亚洲引领世界19世纪之前欧洲一直落后\n(三)考生体会:难1.试题数量多材料种类多(文字、图表)阅读量过大2.评述分析类设问多、耗时大、难度高3.选项的分辨度小,辨析不易\n4.部分试题超出考生的认知范围(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三)考生体会:难\n(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4.部分试题超出考生的认知范围(三)考生体会:难\n(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4.部分试题超出考生的认知范围(三)考生体会:难\n(四)教学启示知识能力学术贯通\n二二轮复习基本策略\n(一)时间安排一轮:2011.04——2012.02,以专题知识为主,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二轮:2012.02——2012.04,以单元知识为线索,精讲精练,突出重点三轮:2012.05,高度重视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和查漏补缺,强化规范,提升信心自主:错题再回首,反思沉淀\n1.破除知识本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2.破除教师本位,树立学生是知识建构者的意识。3.破除教材本位,树立教材只是促进学生发展“范例”的意识。(二)指导思想\n(三)实施细则:七步法第一步:突出阶段特征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第三步:落实课前延伸第四步:高效突破重点第五步:引入学术热点第六步:古今中外贯通第七步:强化习题训练\n阶段单元设置中国古代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2.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3.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4.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中国近现代5.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6.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7.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8.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9.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步:突出阶段特征\n阶段单元设置世界史10.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11.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12.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13.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摸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变化14.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第一步:突出阶段特征\n单元内部阶段细化:如: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细化为三部分:1.19世纪晚期: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2.20世纪初期: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3.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之争、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步:突出阶段特征\n单元内部阶段细化:如:第八单元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重视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1949、1953、1954、19561958、1960、1971、1973、1975第一步:突出阶段特征\n历史高考的基本目标:1.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素质;2.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彰显课改精神并表征课改成果;3.基于教学实际又适度超越教学实际的能力立意与素养立意;4.将水平成就与选拔喜悦完美结合起来的难度与区分度。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示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首先,品读考纲(见下表)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考纲中所涉及本专题内容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中国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考纲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9.戊戌变法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其次,品读课标(如下)1.列举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概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5.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6.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7.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8.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9.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影响。10.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11.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再次:分解内容标准:示例:新文化运动1.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3.以中国近现代报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5.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最后:把握深广度:示例:新文化运动【知道与了解】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理解与认识】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对新文化运动的双重;以《新青年》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内的继续角度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第二步:品读考纲课标\n第三步:落实课前延伸1.学案的设计:宏观引领,梳理点拨,突出重点和主干。2.学案的使用:学生进行主干知识点的整理、记忆和理解。3.学案预期效果:构建立体知识网络。一要注意时序性,二要注意整体性。\n注重精讲,大胆取舍第四步:追求教学立意突出主干,讲透讲新\n“排孔”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吗?材料一:“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陈独秀材料二:“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李大钊示例一:新文化运动\n材料三:“作者每不失时机地彰显古代哲学中近似民主的观念和个人主义。如肯定墨子非命中的自由意志,揭示杨朱‘为我’的合理性因素,称扬‘孟子的政治哲学很带有尊重民权的政治意味’等等”,还有“赞许孔子进取的人生态度,尤其对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精神特别予以张扬”。——《中国哲学史大纲》\n材料四:“‘五四新人物’所予以激烈批判(抨击、清算、否定、抛弃)的‘旧思想“旧文化’,其实主要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落后反动,流毒也最为深广,尤其是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仍然产生恶劣作用与消极影响的东西,所以,整体上不存在‘偏激’问题。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客观出现过的某些‘偏激’情况,需作具体的分析。而有的‘偏激’问题,又正是首先由‘五四新人物’阵营自身引起警觉,并且主动、自觉、公开地提出问题和着手解决问题(即‘自我纠偏’)的,尤其是胡适所做的‘纠偏’工作(‘整理国故’)更是很好地规划并且切实地引导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朱文华\n材料五:“打倒孔家店,不仅冲击了维系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且冲击了传统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从戊戌变法的‘托古改制’到‘五四’的‘打倒孔家店’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在那时的中国,不排孔,不打倒孔子这个精神偶像,历史就无法前进。”——陈旭麓材料六:“‘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并没有错。……孔家店的首要问题,也不是‘店’里的‘货’都不好,也有‘好货’。坏就坏在‘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应该依据《反垄断法》进行处理。只要允许墨家、道家、法家等等都开店,我看孔家店也可以开,只不过我们得‘识货’才行。自己‘不识货’,就怪不得孔夫子。他老人家,哪里顾得了身后那么多事”。——易中天\n材料七新文化运动通过引进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性地批判,但它本身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在一个小农经济汪洋大海的国度里,简单地去套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反对集中代表小农经济社会的孔子学说,不能讲没有成效,但不可能最后成功,风潮一过,就会反弹回来。五四运动后的孔子思想学说仍然弥漫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新文化运动中的“排孔”是有缺陷的,但它对传统文化的实际否定效果也很有限。孔子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留给后人。\n1.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柳宗元《封建论》示例二:郡县制\n2.清人袁枚认为,封建是“道可行而势不可行”,他说:“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乱。无先王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谓徒政。”可见,“公天下之心”就是袁枚意识中的封建之“道”。他认为,封建虽然不可行于今日,但封建之“道”,亦即先王的“公天下之心”,仍然是可行于今日的。强调“封建,非势,圣人之意”。袁枚指出:封建制下,“亲亲也,尊贤也,兴绝国也,举废祀也,欲百姓之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也”。郡县制下,“宠爱子也,牢笼功臣也,求防卫也,其视百姓之休戚,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也”。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正是儒法两家政治理念的不同。袁枚强调,实行封建制,如果天子不仁,“千八百国中,苟有一贤君,则民望未绝。”示例二:郡县制\n3.颜元主张“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之罪上通于天矣!”在颜元看来,郡县制是君主自私天下的器具,实行的结果则是生民社稷受祸。从君主“自私”的动机来否定郡县制的合法性,实际上亦是用儒家的内圣道德准则,来凸现对专制君主的批判。示例二:郡县制\n4.刘绍玢说,“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封建制下,“其国则势分,势分则力小,力小则易制,且私其土,子其民。夫孰不尽心者,非甚不肖,断不敢自暴其所有”。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数岁而一迁,或半岁而一易,所到之处,卒难洞悉风土人情于旦夕。”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这一主张与顾炎武等相呼应,寄寓了分权于地方的政治意图。示例二:郡县制\n示例三:闻“礼”识“理”“理”是自然世界和人伦社会的内在规律,“礼”是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外在标准。“礼”不仅是典章制度,还应该是道德理念,其核心是“三纲五常”。\n1.考察朱熹教化民心的实践,了解“礼”的内涵。材料一1180年,朱熹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共有学舍二十余间,先招收生员二十名。他还亲自制定了书院学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束景南《朱熹研究》材料二在知南康军时朱熹就请父老乡邻教诫子弟使“修其孝悌忠之行,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敦厚亲族,和睦乡邻,有无相通,患难相恤,庶几风俗之美不愧古人”,并说:若“我老老幼幼,他亦老老幼幼,互相推及,天下岂有不治——周茶仙《朱熹乡村治理思想述论》\n2.解读朱熹的思想原典,认识“礼”与“理”的关系。材料三“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掺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朱子语类》卷1材料四“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集》卷五十九“人之所以有善有不善,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朱子语类》卷4\n3.思辨朱熹“礼”学的影响,认识探求理学意义的方法。材料五贞节观念虽经程朱底奖劝而加重,当时社会,影响尚小。社会风俗,总是旧势力的原子战胜,所以实际上宋代的离婚再嫁,尚觉容易。程子家有再嫁的妇人,何况其他。——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材料六据《福建通志》记载:就闽南十二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节等,明代有三百另七人,清代六百三十二人。其中受朱熹影响最深的同安、晋江、尤溪三县,在明代占二百另一人,清代占四百五十八人。晋江城廓的旌表贞节牌坊,触目皆是,有的两牌坊间仅距三尺。——张立文《朱熹评传》\n第五步:引入学术热点关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关于革命与改良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n第六步:古今中外贯通小切口深层次——美国政府对农业的“哺育”\n第六步:古今中外贯通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n1.补贴:粮食生产不再是农民个人的事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theAgriculturalAdjustmentAct),目的是通过削减农产品产量、提高粮食价格,使农民恢复到一战之前的高水平购买力。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3年农业调整法》材料二:1935年4月罗斯福总统建立了重新安置局,后并入农田保障局,向贫穷农民、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及技术支持,该计划使12000万户无土地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其中也包括黑人农民.\n1.补贴:粮食生产不再是农民个人的事材料三: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无权管理各州的农业,认为只有地方政府才能管理各自辖区的农业生产。但这部法案确立了一个全新的理念,那就是政府有责任对农民的损失给予补偿,粮食的种植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这在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n2.环保:哺育农业的环境材料四:限制公共牧场的使用。这一法案终结了西部地区长期无限制滥用自然资源的时代,农民要使用公共土地必须申请许可证,并缴纳一定费用。——《泰勒牧场法案》,1934年材料五: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拨专款支付租金。……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强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强地力的”(如豆科作物和牧草)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1936年\n3.机械化:以工业哺育农业材料六:缺乏电力使美国分为两种民族:城里人和乡下人……农民无电动机械之利,在19世纪式的世界里辛苦劳动;农妇们怀着羡慕的心情,看着《星期六晚邮报》上城市妇女有洗衣机、电冰箱、真空除尘器的图像,却像前工业时代的农妇一般干她们那腰酸背痛的家务劳动。——威廉•洛克滕堡\n3.机械化:以工业哺育农业材料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不但实施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电力。到40年代初期,田纳西河流域每人每年耗电量达1180度。而全国平均每人每年耗电量,却只有850度。到6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的耗电量已3倍于全国平均数。“最后,这个伟大的时代就要到来:在大雾山的山坡上,在上密歇根半岛的田野里,在大陆分水岭落基山脉的斜坡上,农民们和他们的妻子儿女夜里聚在一起,把电机开关一打开,就看到他们的家宅、仓房、学校、教堂在耀眼的灯光下突然显现……到1941年,美国的农场每10家已4家有电;到1950年,10家就有9家有电。”电力在农村的普及使美国农业迎来了电气化时代。\n4.保障:社会救济、常平仓、农业保险材料八: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建立农产品常平仓……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建立联邦农产品保险公司,为农作物不可抵御的灾害,如干旱、洪涝、歉收和虫灾,对产量遭受损失50%-70%的范围内进行保险……联邦政府预付给农场主的土壤保护补贴,使农场主能够参与农作物保险并支付保险金——《新农业调整法》1938年\n4.保障:社会救济、常平仓、农业保险材料九:“我接任农业部长后,在最快的时间内敦促国会通过立法,把中国古代农业政治家的实践——“常平仓”引入美国农业立法中。“常平仓”的名称,我是从陈焕章的“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一书中得来的。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自古就有稳定农业生产的思想。汉朝时,大臣耿寿昌提出在全国建立常平仓制度,这个办法在中国延续实行达2000余年。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期,政府对人民的贷款制度以青苗法形式出现”——华莱士\n4.保障:社会救济、常平仓、农业保险材料十:授权农产品信贷公司为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无追索权的贷款,使农场主在需要的时候取得资金,其活动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农场信贷法》建立了联邦农产品保险公司,为农作物不可抵御的灾害,如干旱、洪涝、歉收和虫灾,对产量遭受损失50%-70%的范围内进行保险。联邦政府预付给农场主的土壤保护补贴,使农场主能够参与农作物保险并支付保险金。”——《农业调整法》\n第六步:古今中外贯通纵向看,往前拉伸着美国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政策之间的斗争,反映了政府与市场在农业领域的斗争,往后则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提供了样本,甚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一些依据;横向看,新政的“常平仓”可与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相连接,对解决今后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同样有借鉴作用。\n1.习题自主化避免习题资料重复使用; 避免习题牵着正课跑; 有利于提高训练针对性; 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 有利于教学资源连续性; 有利于减轻教学负担; 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方向; 有利于提高命题能力。成果第七步:强化习题训练\n2.作业高仿真3.训练高考化4.批改明学情5.讲评击要害\n三齐心协力共发展\n(一)、学科组管理1.分工合作,一包到底2.课前教研,突出重点3.浮动管理,抓住临界4.数据分析,系列竞争5.实干巧干,创新负责\n(二)、文综组管理研究、实干、和谐、共赢\n研究:2011高考反思会2012一轮总结会2012二轮策略研讨会\n实干:其一:文综启动仪式其二:文综运行安排其三:文综课代表培训其四:文综调查问卷其五:文综成绩分析其六:文综测试总结\n团结:指导思想: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谋、行动上同力、成果上同享。文综口号:不做懒汉,人人真奉献,不吃救济,人人要尊严,不落埋怨,人人勇争先,不留遗憾,人人讲实干。\n做一个智慧型教师眼中有人——突出主体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脑中有标——把握考试命题导向清晰课标意见取舍有度——高屋建瓴有效取舍复习教学内容手中有法——科学设计优化方法探索高效课堂脚下有行——明确方向科学调度并且持之以恒\n说明: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单项突破而能奏效。以上几点仅是有感而发、并非系统操作。课堂教学仍是根本!预祝2012年高考再传捷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