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6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高三历史学习素材:经济史中国史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经济史考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知识点】中国古代农业【高考经典回顾】〖例1〗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2000年上海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选项A、C是均田制出现的背景,不是直接原因。选项D与当时的事实不符。B项虽在教材中没有叙述,但当时的宗主(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这与教材中“为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相一致,所以正确选项为B。〖例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1997年全国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以及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材料中反映的这种用水力激轮转动的提水灌溉工具是唐朝的筒车,注意区别于曹魏时的人力灌溉工具翻车。正确选项为C。〖例3〗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2001年全国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最重要的客观作用”,尤其是“客观”,根据这个可以排除选项A、B、D。正确选项为C。【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西周以来的“井田”之所以被称为“公田”,是因为A.土地乃国家所有-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受田者只有使用权B.土地归周王和诸侯臣下共同所有C.是相对于奴隶主手中拥有的私田而言的2、春秋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A.井田制度的促进作用B.税亩制度的促进作用C.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D.兼并战争对物质的需求3、北魏和唐朝实行均田制的首要条件是A.租庸调制的实行B.土地兼并中止C.政府财政收入增多D.政府掌握一定土地4、明初规定农民开垦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清初规定明朝藩王的土地归耕种者所有,其相同的实质意义是A.稳定刚刚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B.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C.局部调整封建生产关系D.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5、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的征收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①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②封建剥削不断加重③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④封建专制不断得到加强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485年,北魏推行一种“均田制”,原则上规定所有的成年劳力均可平均分得土地。其中有一小部分土地为世业桑田,不必还官。其余在死后或超过规定年限后必须还给政府。“均田制”虽未规定剥夺豪门贵族的所有土地,……但它有助于防止土地和农民流入私人手中,同时也有助于中央政府财政基础的稳定。材料二、推行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首先必须进行全国范围内严格的人口普查和土地登记。这种土地测量制度被后世奉为楷模,它所反映的是,每块土地均按其等级类别直接分配给纳税者个人。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曾经)几乎到处可见,它……有效地支持中华帝国材料三、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永业田:均田制中不必归还给政府的那部分土地)。与此同时,后汉(引者注:东汉)似的皇帝封赐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给纳税农民的土地总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叶,整个均田制度明显地陷于崩溃。以上材料选自《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第101页,102页,103页回答:①从性质、地位、实行时间、内容规定及实施前提条件等角度概括指出均田制的基本特点。 ②分析说明均田制的历史作用和崩溃的具体原因。 -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知识点】中国古代手工业【高考经典回顾】〖例1〗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2001年全国题)〖解题思路〗冶铁业兴起于春秋后期;制瓷业兴起于唐朝;造纸业兴起于西汉;印刷业兴起于唐朝。本题考查了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正确答案为A。〖例2〗隋唐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B.麻C.棉D.毛(1998年上海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历史问题的能力。四个选项中,只有B、C两项符合题目所要求的布的原料问题,而选项C棉的出现,是在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朝时,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因此正确选项应为B。〖例3〗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盛产棉花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C.出现了机器纺织业D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转向纺织业生产(2000年全国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明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的栽种已经遍及南北各地。据此,可识别正确答案为选项A。【举一反三】一、选择题7、下列我国手工业部门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制瓷业②丝织业③造纸业④冶铁业⑤青铜铸造业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③④②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①④③8、清朝是地主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B.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C.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D.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9、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下列有关冶铁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②淬火技术③水力鼓风冶铁④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二、非选择题10、概括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对我国的封建经济造成的影响。【知识点】中国古代商业【高考经典回顾】〖例1〗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行“一条鞭法”C.海外贸易的发展D.出现雇佣关系(1999年广州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明朝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正确的选项为A。【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1、《史记》载:“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这是称誉A.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发达B.齐都临淄的繁华C.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1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3、把明清的商品经济同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相比较,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农业手工业都有了发展B.著名的商业城市不是政治中心C.出现了具有特色的手工业城市D.城市商业繁荣,商品种类多14、明朝中后期,我国商品经济较前代有了新发展,它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A.少数地区的少数部门中,劳动力成为商品B.海外贸易十分发达C.城市里的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二、非选择题15、以下是古代关于农工商关系的一些观点或言论。材料一: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阅后回答:①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②结合时代背景评述黄宗羲的观点。同是明清之际,雍正帝和黄宗羲为何在同一问题上有正好相反的看法?③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的关系?16、概述我国战国时期与明朝中晚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说明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知识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高考经典回顾】〖例1〗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2002北京春季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历史发展阶段本质特征的能力。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了“机户出工,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正确选项为D。〖例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造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97年上海题)〖解题思路〗-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明朝时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在此基础上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也必将会遭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本题要求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来分析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因为本题第二问“原因”,在教材中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在于只要理清封建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关系即可。答案:条件、过程:①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粮食、棉花等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②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带,手工业者分化为机户和机工;机户出资,开设“机房”剥削机工,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出现了。缓慢原因:①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②封建地租很重,地主、商人用剥削的钱财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③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控制外贸;国内关卡林立,对商品征收重税。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7、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条件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水平提高C.商品经济的繁荣D.手工工场的出现18、明朝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机房”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是因为A.机房生产规模大B.机房中分工细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D.商品投入市场19、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地主统治D腐朽的封建制度2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D.都体现了当时的经济要求21、“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二、非选择题22、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什么?清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考点一答案】一、选择题-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B2、C3、D4、C5、B7、C8、B9、A11、B12、D13、C14、B17、C18、C19、D20、D21、D一、非选择题6、①性质地位: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形式之一。时间:从北魏开始延续到唐朝中叶(8世纪晚期)内容:政府把地主以外的土地,按一定数量分配给成年男子,其中一部分归私人所有,另一部分在户主死后归还政府。受田农民必须租调服役。该制度不触动贵族的利益。条件:国家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土地和人口,土地必须在分配。②作用:防止土地和农民成为土地主私有,有利于稳定中央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原因:人口过快增长造成人多地少,土地不够分配,大量土地日益成为永业田归私人所有,加上皇帝赏赐土地增多,使得政府可供分配的土地总量减少。10、基本特点:①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关系密切,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制约。②官营手工业、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三者相结合,但官营手工业出于支配地位。③汉唐到明清,城市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规模扩大,技术更先进,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④古代手工业发展有着总体的落后性,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影响:①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趋势促进了明清农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②导致了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在一些行业和部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经济内部开始出现了裂痕。15、①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果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②明清之际,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手工业领域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清统治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黄宗羲的观点正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他批评了把农工商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解除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是一个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进步观点。作为封建帝王,雍正帝从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立场出发强调重农抑商;作为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从反封建的立场出发,主张农工商皆本。③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16、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①各地物产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②一些诸侯国的城市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聚集了很多人口,商业繁荣,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①许多农业和手工业商品大量投入市场,成为交换的商品。②全国出现了30多座比较大的城市。多为经济贸易中心市场。③广州、宁波、泉州和福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①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逐渐成为占有大量土地的新兴地主;商业繁荣的新兴城市,成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中心;各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②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2、含义:它是清朝政府实行的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主要原因:①内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封建统治日益腐朽。②外因:倭寇和西方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影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乃至挨打,对外开放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考点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经典回顾】〖例1〗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后走向衰落。据此回答:1.衰落的原因是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A.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2.衰落的后果是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2000年全国文综题)〖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系列选择题,出得好!一是设置了新情境,二是把古代史中的重点知识与近代史中的教学重点通过设置新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至晚期前,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质优价廉的洋纱、洋布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必然会挤垮依赖家庭手工作坊的封建手工棉纺业,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就再所难免了。正确答案1、B2、A。〖例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回答问题: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C.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2002年北京春季文综题)〖解题思路〗第一道题是要求考生把表述补充完整的题目。其主旨在于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的理解。解题时可用排除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民的破产,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与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相比,在行业分布上也大不相同了,民族资本家经营范围除了面粉、纺织之外,也经营其他行业;由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后,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所以他始终没能从根本上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故本题选C。第二道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考察考生对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理解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教材中提及的有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而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即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进行竞争,则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题选B。【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A.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市场D.以农为本禁止经商2、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C.松太地区棉纺织业水平下降D.中国手工业棉纺织价格下降3、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有⑴封建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⑵外资企业出现 ⑶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⑷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A、⑴⑵⑶              B、⑵⑶⑷C、⑵⑷               D、⑴⑵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①外商企业的刺激②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③洋务企业的诱导④封建政府的大力扶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5、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事工业6、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B.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7、洋务派举办近代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A.采用西方先进技术B.私人投资兴办C.经营管理上封建性极浓D.为了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而兴办8、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④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决定的B.中国封建势力强大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阻碍D.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1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C.中国半封建社会阻碍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或20。5%,入超由每年2亿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两。————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关闭炉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摘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现象。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③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④材料二和材料三相比,可得出怎样的结论?1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探索活动?【考点二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C5、B6、C7、A8、B9、B10、D11、A二、非选择题12、①一战期间,中国的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大大改善。②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对华的侵略和控制有所减弱;国内需求几出口的需要也是刺激因素之一。③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兴旺现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赢得国家的独立,民族工业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13、变化:①探索者的阶级属性起了新变化:由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和农民阶级的代表转到民族资产阶级。②探索的内容有了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前,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味提倡学习西方的科技以富国强兵;农民阶级提出了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后,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政治上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主张立宪制,进而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要求,在反封建斗争中开始运用西方的政治学说。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能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拯救民族危机,并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评价: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些活动在当时是进步的,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也是爱国的。②他们的活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部分,为后来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③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行不通,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④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经典回顾】〖例1〗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1999年全国题)〖解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理论认识和阐释能力。解题要注意必须从改革的内容来分析改革的主要目的,必须是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两个方面兼有。A项只涉及人事问题,B项只涉及民主改革,D项只涉及生产改革。只有C项包容两方面改革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恢复发展生产的目的。正确选项为C。〖例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00年广东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再认再现阶段特征和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我国过渡时期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正确选项为C。〖例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01广东、河南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区别农村改革的步骤和发展方向,改革生产关系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结合。正确选项为C。〖例3〗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含义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1999年全国题)〖解题思路〗-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题关键是认识改革的涵义,把握改革的根本目的。正确选项为A。【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B.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2、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A.经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3、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C.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中国历史的倒退5、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多种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稳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二、非选择题8、1965—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上有哪些成功和失误?从中可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体系,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上述材料均为邓小平讲话①材料一、二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②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其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③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考点三答案】一、选择题1、B2、C3、D4、C5、B6、C7、D二、非选择题8、成功之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在经济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失误之处:随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在经济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稳,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经验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一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n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9、①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②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和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③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绕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w.w.w.k.s.5.u.c.o.mwww.ks5u.com-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