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考察报告 7页

  • 56.00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专业考察报告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学专业考察报告班级:11历史班姓名:刘金娟学号:1103015136考察时间:2014年4月20日——2014年4月25日考察地点:四川省成都考察对象: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宽窄巷子、春熙路、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博物馆、青羊宫、四川博物馆考察方式:参观各个景点,通过导游的讲解和网上查阅资料而积累的,了解每个景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考察报告:2014年4月20日下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11历史班全体学生在余林老师、王孟懿老师和董桂花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省外考察活动。先后参观了蜀汉英雄纪念地---武侯祠(汉昭烈庙)、锦里民俗区---锦里、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杜甫草堂、清朝古街道遗留---宽窄巷子、热闹繁华的春熙路、旅游胜地---都江堰、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的青城山、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功能于一体的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博物馆、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这是一次收获很大、意义非凡而且值得珍惜的教学实习和实地考察活动。说收获很大,不仅体现在同学们参观考察了该地区几乎所有著名的历史文化,深化了自己几年来从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重要的是同学们身临其境,极大地增强了历史感,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说值得珍惜,主要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学的本科生教学实习都没有进行。但这次是我校历史学专业的第一次考察,所以校领导和院领导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次考察的目的是让我们不再局限于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通过外出实际实践来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现有的历史遗存(文物与古迹)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这次考察虽然有劳顿奔波之苦,但我们都被这些充满文化气息、历史气息的地方深深吸引和震撼。虽然这次的考察活动同学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这次的考察是专业考察,但体现的专业性不强。尽管考察目的地历史气息浓厚,但同学们大都是带着旅游、游玩的态度。这就使得实习的主要功效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不管这次的教学实习有什么样的缺陷,但实习的主要收获和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一、“三国圣地”-----武侯祠4月21日上午,刚下火车,我们就乘着导游的车来到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三国遗迹博物馆及武侯祠(汉昭烈庙),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武侯祠是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的。在这条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西侧及为刘备陵园。我们也是沿着这条中轴线来一一进行考察的。一进武侯祠,导游就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武侯祠,但大门上挂的却是“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n。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这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导游告诉我们说: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到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虽然这里挂着刘备的招牌,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而将这里称为武侯祠了。随后导游又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大门内东侧碑廊内的一通石碑,原来是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因为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做了重要的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还特别褒奖了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除了“三绝碑”,导游还介绍了明碑,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在明碑的下面有一个整石雕成的动物。他就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第六个儿子赑屃。它形似乌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关于他,还有一个传说: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后,大禹又担心霸下会到处干坏事,于是就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的治水功绩,叫霸下驮着,由于石碑太重,霸下一驮上它便再也不能随便行走了。沿着中轴线便来到了二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面挂着的一块匾联:上联:是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下联:历齐楚幽燕吴越秦蜀艰难留祀庙;横批:上下一堂共千秋。上联指出了武侯祠里面祭祀的人。“祖孙”指的是刘备和他的孙子刘谌;“父子”指的是诸葛亮和他的儿子诸葛瞻以及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关兴等人;“兄弟”指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兄弟;而“君臣”指的当然就是刘备和他的满朝文臣武将了。下联说的是刘备在汉末黄巾起义后起兵,从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北京、江苏、浙江、陕西、打到了四川,最后在成都建立了政权。立国是非常艰难的,后人修了祠庙,让他们上下一堂千秋传颂。在二门上还有一块让人印象深刻的,写着“明良千古”的牌匾。“明”指的是明君,“良”指的是良臣。刚让我疑惑的是“明良千古”中的“明”字的左边写成“目”字。原来它本是一个错别字,但这个错别字也有它深刻的含义。这里的“明”用“目”作偏旁,是作者清人吴英想要与“明朝”的明区分,以免文字狱;此外,这句“明良千古”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只有用德与贤才能使人心悦诚服。而刘备就是以三顾茅庐显示出他的德和贤,从而求得诸葛亮安邦定国的天下大计的。刘备与诸葛亮情同鱼水,君臣均为典范,昭示后世,上下一堂享受人们的祭祀。在刘备殿里,殿中供奉的是刘备,两侧的偏殿供奉的便是关羽、张飞等人。这里同样有一块牌匾值得我们研究。这块牌匾上写着“业绍高光”四个大字。“业”指汉室的统一大业;要特别注意的是“绍”,它指的是继承;“高”当然指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光”指的便是东汉第一个皇帝光武帝。这两个皇帝都是汉朝最有代表性的帝王。“业绍高光”便用来称赞刘备继承了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的帝业,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蜀汉是汉朝的延续和一个新的阶段。这里强调了刘备为汉室后裔,蜀汉为三国正统的观点。同样,在诸葛亮殿的门楣的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简称为“攻心联”。这幅对联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上联说的是,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七擒孟获,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n;下联说的是要对当时形势作一个正确的考察判断,否则不论制定的政策是宽是严都会有偏差,收不到好的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要从中吸取教训。整副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做出了客观评价,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赏罚分明。二、传说中“离浪漫最近的地方——锦里”离开了武侯祠,我们便跟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与武侯祠相连的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锦里民俗一条街。导游并没有给我们讲解有关锦里的一系列历史文化,而是让我们自由观赏。因此我只能用我自己原先对锦里的了解来审视锦里。据我对锦里的了解,“锦里”二字应该是某位英雄的称号。那为什么他要叫“锦里”?有人说:所谓“锦里”,就是“锦上添花,里有乾坤”之意。但我在锦里的一块石碑上得到了正确的答案。锦里及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在锦里街上走过,我发现了它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这条街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等,人们都是冲着它的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橡皮泥人,转个糖画,玩个皮影,买张剪纸,都是锦里充满乐趣的事情。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 以上就是我参观完锦里后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了。三、杜甫草堂吃完午饭,顾不得一夜火车上的劳累,就直接奔赴我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草堂了。它是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在朋友的帮助下而修建的一个草堂。现在的杜甫草堂还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一靠近草堂正门,就可以看到正门匾额上的“草堂”二字,据导游介绍,这两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再往里面靠近,就看见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原来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导游还向我们介绍了浣花溪这个名字的由来。原来它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这个游方僧人脱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却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闻名。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史诗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正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不难看出他那饱经沧桑的脸、浓郁的眉毛和忧伤的眼,表现出了\n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堂内东、西两侧,分别置放有民间艺人所塑的杜甫和李白泥像,表达了他们的友谊。在铜像的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柴门是杜甫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它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应该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这次所看到的样子。尽管如此,但可以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在草堂正中的堂屋里有一张小桌子,上面还放着杜甫当年看书的蜡烛,堂屋的左边就是杜甫的房间,房间里摆放着一张矮小的梳妆桌,一张宽大的床和衣柜使房间显得更加的窄小和昏暗,只有那张临窗而放的古旧木桌,透过木栅栏式的窗子,满眼的翠竹芭蕉,逗引诗情。现在的草堂并不能让我亲眼目睹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那座茅屋。据说现在的杜甫草堂在修建过程中还曾、受到成都文物局的批评,就是因为它没有呈现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那种破烂之感,相反的是屋顶修的很厚实。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四川的人民对杜甫的崇拜和热爱而舍不得让他遭罪。四、宽窄巷子宽窄巷子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成都人对于休闲生活的理解和表达的地方,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有规模的清朝古街道。它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平行的巷子组成。此外,宽窄巷子也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宽巷子是三条巷子里面最繁华,商铺最多,也是唯一一个还保留了一点昔日宽窄巷子风情的巷子。它体现的是老成都的“闲生活”。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是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井巷子定位的是成都人的新生活,是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场、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五、都江堰睡眼朦胧中就被同伴叫醒,说今天的目的地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收拾完一切琐碎后就跟着导游来到了我一直向往的都江堰了。在从成都前往都江堰的路上,我们看到沿途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渠,河水奔腾着流淌进附近的田地,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都江堰的主要枢纽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的。鱼嘴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看都江堰的鸟瞰可能会觉得它看起来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它的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和它的设计与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来到二王庙,自然就会疑惑二王是谁?\n原来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历史专业的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李冰是没有儿子的,那二王中的其中一王来自哪里?原来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在封建时代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所以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由二王庙就可以看出当地的人们对李冰是多么的尊重和热爱了,也可以看出李冰当时为四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都江堰的别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看出成都人民对李冰是充满感激和热爱的。如:用来唱戏给李冰看的戏楼、用来烧纸钱的“字库”等等。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它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像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不管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会把它阻挡在“口”外,从而稳定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都江堰的分水工程“鱼嘴”,因它的形状像鱼嘴而得名。它把汹涌的岷江分成了内外两江,西边的是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这次我看到的鱼嘴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但根据导游的介绍,古代的鱼嘴是用竹笼装卵石垒砌而成。移开视线,看向另一个方向就看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飞沙堰了,它看上去十分平凡,但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是李冰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而修建的。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曾经为捍卫祖国的疆土做出了贡献,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则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老妈妈,只知贡献……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参观完都江堰后,我便深深地被她的默默无闻震撼了,一种豁然开朗和自豪、振奋之感油然而生,不禁地佩服李冰的聪明才智。更难怪成都人民如此敬爱他了。六、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带着对李冰的崇拜之情和对都江堰的震撼之感离开,转而来到青城山脚下。青城山对于我们班的人来说应该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借助任何上山工具,仅仅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和双脚爬上山顶的。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边拍照边感受青城山沿途的道家文化。登山途中,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如果有哪位同学累了或走不动想放弃了,大家就一起鼓励劝说,最终大家都登上了山顶,在山顶欢呼。在回程的车上大家虽然身体上累,但都为自己今天的勇气感到自豪。登山途中虽然没有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与讲解,但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还是使我们还是感受到了青城山那浓厚的道家文化。首先,山上保存的一块唐碑诏书全文向我们道出了青城山的得名。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n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其次,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三清殿了,它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檐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 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 上清宫是我们登上山顶的唯一见证了。上清官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它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封井。两井—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七、青羊宫这次我们参观的另一处道教宫观就是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了。它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混元殿、唐王殿等。三清殿是青羊宫的主殿,它的外檐柱上雕刻着六合童儿、双狮戏球等艺术木雕,还有一副贴金对联“福地卧青牛石室烟霞万古,洞天翔百合蓬壶岁月千秋”。殿前的左侧还放着一个钟,叫“幽冥钟”,是明朝是铸造,重约三千多公斤。右侧还配有一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庆大典就击鼓鸣钟,晨钟暮鼓,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在三清殿中的两只铜质青羊是青羊宫的象征,其中左侧的独角铜羊十分奇特,引人注目。他拥有十二属相的特征,有羊胡、牛身、鸡眼、鼠耳、龙角、猴头、兔背、蛇尾、 猪臀、狗肚、虎爪、马嘴。俗传摸青羊可求福祛灾,而且触摸青羊也有一定的规定,即自己的生肖是什么就触摸哪个部位。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师”,老君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将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着世界的本原还处于混沌状态,而老君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殿供奉的是“慈航真人”,佛教称“观音大士”。她本是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传说中的“慈航道人”是一位男仙,后因见世界苦难重重,女子却没有出家修行之路,于是便转世为女身,修奉道法,为女子开了不二法门,从此才有女子出家修行之路。真人端坐莲台,容貌秀丽慈祥,遍洒甘露普渡众生,故道教和佛教都供奉这位慈爱的“女神”。\n在青羊宫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走八卦图,如何拜里面的道家人,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所不知或容易忽视的。除了以上的几处景点外,我们还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含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三星堆遗址揭示的是过去根本没有文字记载的古蜀文明,同时也表明了中华名族发展的多元性。向我们展示了辉煌的三星堆文明。四川省博物馆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现有馆藏文物30万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等。共有10个展馆,分别是万佛寺、陶瓷馆、书画馆、名族文物、四川馆、张大千、藏传佛教文物馆、汉代陶石艺术馆、工艺美术、青铜馆。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考察的所有行程,六天行程,十处景观,我一步一景,却也移步移境。历史向我展示了它的神奇的同时也告诉了我它的痛苦和磨难。考察虽然结束了,但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回味的。虽然以前在网络、电视、书本上也了解过这些历史遗址和名胜,但亲眼看过后才发现身临其境的美妙,才有身临其境的震撼之感。作为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的人,要从其中知道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并不是我在上面所写的那些就能记录完的,有一些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或许这就是实地考察的真谛所在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