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北宋前期的词 100页

  • 4.83 M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北宋前期的词

  • 10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北宋词\n概说一、代表人物: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宋祁等为代表。主要生活在仁宗、真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地位都比较显达。\n二、北宋前期词沿雅、俗两条路同时发展:1、一方面晏殊、欧阳修等人承晚唐五代词之余绪,遵奉“词为艳科”的传统,逐步将士大夫特有的生活感受融入词中。表现方式上逐步去掉花间词的浅俗浮艳,追求清丽深婉,使词在雅化、文人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n2、另一方面是以柳永为代表,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带入词中,丰富了词的内容题材,多用慢词长调,表现手法不断创新。其词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渗透着市民情趣,大大推动词向市井化、通俗化方向发展。总之,北宋前期词既有继承,又有新变。\n第一节、晏殊欧阳修创作一、非专力作词词人。(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继承性大于创作性。题材(相思恋情、悲欢离合、人生哲思)词体方面(以小令为主)贡献: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n二、晏殊词:北宋士大夫倚声家初祖1、晏殊生平概述:太平宰相富贵悠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词集《珠玉词》一百三四十首政治地位高,但缺乏政治才干,无所建树。主要贡献:汲引人才: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以其为中心形成北宋初期小令词创作的第一个高潮。\n二、晏殊词:北宋士大夫倚声家初祖B晏殊词:艳情(男女恋爱相思离别等)闲情(富贵生活中安逸闲暇时的享受)C新变(特点):对传统庸滥题材做了典雅化、含蓄化和“以理节情”“情中有思”的审美处理。即:开创了以雅笔写艳情的新风人物形象的新变:自然清新气息的采桑女\n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悼惜春残,感伤年华流逝。\n\n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n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宴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n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n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n结语晏殊词与李煜词:李煜:纯情之词人的代表晏殊:理性之词人的代表李煜词的好处正在于其不以理性节制节制,所以才能写得纯真而且放任;晏殊词的好处则在其能以理性节制,所以才写得澄明而其且温润。\n传统题材:相思离别《玉楼春》《踏莎行》抒情为主,雅洁清丽的语言、含蓄蕴籍的方式来表现温柔敦厚的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情5.欧阳修词风近于晏殊,言情而深情婉约、格调清丽,承继承晚唐五代词风而有创新。感。晏殊:舒缓雍容欧阳修:深婉沉挚。三、欧阳修词作\n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行人旅途思家,思妇怅望念远,深情委婉,早春迷人,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比喻精妙,语言自然清雅。\n5、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n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n1.张先生活风流疏放,故其词也多写艳情。善将抽象的感情转移到外在物象之中,尤以用“影”字著称。因其得意于“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而自呼为“张三影”,世称“三影郎中”。第二节张先、范仲淹、王安石词\n2.范仲淹范仲淹传词不多,但质量颇高,如其《渔家傲》。用词作为抒怀言志的手段、描写边塞景物和军旅生活是对词题材内容的开拓;苍凉悲壮的格调为词坛带来新风,并成为宋豪放词之先声。\n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n\n第三节  柳永\n一、柳永(987?~1053?)的生平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早年生活放浪,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落榜后,浪迹天涯,奔走投谒。景佑元年(1034)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乐章集》存词213首。\n《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n二、柳词内容题材的开拓1、写都市之奢丽、市井之繁华。\n《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n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n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n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n\n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n\n\n\n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n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n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n2、羁旅行役词反映了他求仕路途中内心的矛盾、苦闷、懊悔、悲哀、凄凉等复杂情愫,将高远悲凉之意象与旖旎艳冶之柔情融入宦游题材。\n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n3、艳情词柳永以平等之态度写歌妓内心感情,富有同情之感,有些女子是真实人物。风格热辣活泼,但也有露骨、轻薄之作。如《昼夜乐》等。\n三、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扩大了词的题材,把词从小庭深院引入市井都会、山程水驿;\n2、发展了词体:丰富了词调;大力创作慢词。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柳永213首词,共用了133个词调,其中大部分是首创的。有是改自唐宋大曲或民间歌曲,有的则是自创。在当时极为流行。\n3、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高超的铺叙和白描手法,对后来词人创作影响深远。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n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将民间词和文人词二个系统结合起来,因而雅俗共赏。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因其协律故能雅致。多用口语如“恁”、“怎”、“伊”、“阿谁”等。如早年写的《定风波》。\n《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n南宋后期词两大词派辛派词人风雅词人(骚雅词人)\n一、辛派词人1、和辛弃疾同时或稍晚的一些词人,其中较重要的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深受辛弃疾的影响,走上与辛弃疾大致相同的创作道路,其词作的思想倾向、风格和情调都与辛词相近,从而形成南宋中、晚期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2、慷慨激昂,把词推向抚时感事、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n二、风雅词派南宋后期与“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代表作家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n1、姜夔⑴字尧章,号白石终生不做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⑵其词格律精密,词风清俊峭拔清空骚雅清空:表面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无穷,富有深远的意趣;骚雅:有格调\n⑶词作:多为纪游和咏物纪游:《扬州慢》咏物:《疏影》《暗香》恋情:《鹧鸪天》\n《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n《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n作品评析:上片写景,着重写经历战乱后扬州的萧条、空阔、冷清、荒芜的面貌;下片抒情,用杜牧重来扬州的假想,追怀战乱,感慨今昔,感情怆楚\n“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n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n2、吴文英号梦窗,《梦窗词》作词讲究音律,能自度曲。词风纷丽典雅,雕琢堆砌。词家有吴文英,如诗家有李商隐\n3、宋末四大家⑴王沂孙,号碧山,《碧山词》工于咏物⑵张炎,⑶周密,⑷蒋捷,\n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n赏析: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词作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层次清楚,脉络分明。\n北宋诗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一、北宋初期诗人白体诗(学习白居易)晚唐体(学习贾岛姚合)西昆体(学习李商隐)特点:唐风笼罩时期,学习和模仿,没有自己特色\n北宋诗歌二、北宋中期诗歌1、苏舜钦、梅尧臣(苏梅)2、欧阳修和王安石3、特点:宋诗形成自己的特色\n北宋诗歌三、北宋后期诗坛1、黄庭坚和江西诗派\n第二节: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一、王安石简介:(1021-1086)1、字介甫,晚号半山,王荆公,王文公等2、王安石变法3、王安石的文学主张:文贯乎道,而有补于世“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n2、王安石的诗歌《后山诗话》:“荆公之诗,暮年方妙。”叶梦得《石林诗话》:“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如‘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若经檃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许印芳《律髓辑要》:“荆公诗炼字、句、意、格,皆以杜为宗。”\n早年诗歌: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感时:《河北民》咏史怀古而:《明妃曲》晚年诗歌:半山体(王荆公体、半山绝句)清丽精绝的绝句重炼意又重修辞(用事、造语、炼字)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n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n\n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n\n\n王荆公体(半山体):主要指王安石后期诗歌中的那些写景抒情的绝句。这些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n第三节北宋后期的诗歌黄庭坚和江西诗派\n黄庭坚的诗歌一、黄庭坚的生平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洪州分宁人。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n二、黄庭坚的思想与诗歌理论1、政治思想上受苏轼影响较大,并屡次与苏轼一同被贬。但没有苏轼那种敢怒敢骂的勇气,因此其诗也缺乏苏轼的战斗锋芒。2、诗论“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答洪驹父书》)“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诤于庭,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n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又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n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引自慧洪《冷斋夜话》卷一)\n作诗的基础: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作诗的要求:力主创新强调脱俗作诗的技法: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句法上用拗律、押险韵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n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前者着眼于语言,后者立足于诗意,侧重点虽各有不同,而基本精神和核心实质却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在学习借鉴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行超越前人的艺术创造。\n所谓夺胎,即采用前人的诗意和造句格式而加以发展,使之更深刻化,造成自己的意境。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睡鸭》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鸳鸯赋》\n所谓换骨,则是采用前人的诗意而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即异同而语异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公有胸中五色线,平生补衮用功深。遥望洞庭湖翠水,白银盘里一青螺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草石是亲情小山作朋友,香草当姬妾\n拗句所谓“拗句”,主要在格律诗体中把一句或一联的平仄加以改变,与此同时,也把诗句的语序组织加以改变,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这样就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屈折的线条,给人的奇峭倔强的感觉。\n举例“故人相见自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次韵裴仲谋同年》\n1、浓郁的人文意象。2、感时抒怀的作品《登快阁》《寄黄几复》二、黄庭坚的诗歌创作\n\n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n典故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n典故: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n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n典故:我居”二句:《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春秋时齐国处于北方近渤海之地,故称“北海”;楚国处于南方近南海之地,故称“南海”。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旧属齐地。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在广东南部。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n北宋后期黄庭坚的诗歌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其主要的艺术个性为: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n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其中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n南宋诗歌南宋前期诗歌:江西诗派的笼罩之下陈与义曾几南宋中期诗歌:突破江西诗派藩篱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南宋后期诗歌:唐诗的回归四灵诗派、江湖诗派\n第一节陆游一、时代的见证人1、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陆游(1125-1210)童年时即立下抗金雪耻、恢复中原的壮志,青少年时以诗名。29考中进士,后因支持张浚北伐而被罢官。\n2、丈夫五十功未立,拔刀独立顾八荒46岁入蜀,来到抗金前线,激发出旺盛诗情,形成豪放悲壮诗风。后发觉恢复无望,以颓放自任。\n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6岁,退居山阴,写了大量田园诗。85岁抱恨辞世。\n二、以人格铸诗魂:广阔的诗歌空间1、抗金爱国的永恒主题。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感情。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n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n2.田园诗:《游山西村》是反映田园生活的代表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散,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n3.爱情诗:《沈园》二首体现了诗人对前妻唐婉的深情,也是对家长粗暴干涉子女婚姻所造成的悲剧的的控诉。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