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毛邓三论文 3页

  • 74.04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毛邓三论文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村信贷调查状况前沿在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期,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也事关全局发展。在“三农”问题中,农村金融已成为最为迫切的一个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核心作用,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帮助农民致富,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融资需求矛盾,是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金融部门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三农”渴望金融服务,农村信贷市场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加强农村信贷以成为农村金融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2010年2月2—7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本人深入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对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个别村民采取了一对一访谈形式。(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书面问卷的形式,以家庭为单位,采取入户问卷调查为主,街头单面访谈为辅,其中,深入农户家庭30,随机访谈10人,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30份问卷,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30。根据问卷显示的我村村民的贷款情况,随机访谈10人,其中3人访谈无效,7人提供的信息对问卷所设置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村民信贷需求强烈,在贷款额度需求中,二十万以上的占,十万到二十万的占,一到十万的占,一万以下的占,这是我村与其他村的明显不同,国内很多农村的贷款属于小额贷款,而我村与之相比,多是巨额贷款。97%的村民选择向亲戚朋友借,83%的村民用钱时会通过民间私人利息借款,即民间借款,只有6.6%的村民采用农村信用社贷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也发生着一些变化,农户非农收入的比重的增加使得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替代,通过借贷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挫,经过调查研究显示,村民贷款来的钱用于出国费用占80%,这与我村的出国热有很大的关系,我村是典型的华侨村,16.6%贷款的钱用于农业生产,3.3%的用于购买房子和其他费用。在访谈过程中,我了解到有些村民对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甚为陌生,更愿意投向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例如民间标会,私人利息借款等融资形式。(二)调查结果分析一.民间贷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大受农民的青睐,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业务制度等影响制约着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发展。\n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农村逐渐多元化的经济需求,经过调查,我村金融组织体系主要有农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金融机构,但是在农村,这些银行业务范围变得狭窄,很多都只是简单的存贷款业务,产品相对匮乏。在农村,只有农村信用社活跃在信贷市场上,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但是,由于农民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繁杂的贷款手续制约着农民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农村生活水平,经济落后的现实,使得农民没有可以用来做担保和抵押,民间借贷发展活跃,由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不能满足我村村民巨大需求,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使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及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必然的趋势。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只有6.6%的村民采用农村信用社贷款,97%的村民选择向亲戚朋友借,83%的村民用钱时会通过即民间借款渠道,比如标会,私人利息借款等。民间借贷一般发生在亲戚、熟人朋友之间,无需抵押、担保手续,只需要中间人(认识两方的人)做牵线工作,这相对于银行复杂的借款手续来说,显得简便、快捷,备受无法提供抵押物以及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的青睐。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等实际情况,让农民对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望而却步。在与农民访谈过程中,提到银行贷款,部分农民就表现出比登天还难的感觉,没有资产和适合的担保人,成为了多数农民想贷款却无法跨过的门槛,我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担保体系尚未建立,造成贷款担保更艰难,政府缺少统一的组织,引导及协调。况且农民缺乏信贷知识,借款主体缺乏对金融知识、金融货币政策、借款程序等必要的信贷知识的了解,靠“找熟人贷款”,如果在银行找不到熟人,就不敢问津。个别借款主体诚信观念淡薄,给借贷诚信造成不良影响。三.银行,农村信用社借贷业务宣传力度不足,制约着农民的贷款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农民表示对银行等贷款业务甚为陌生,数据显示83.3%的人根本不懂得正规金融借贷业务。宣传是企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重点,银行借贷业务在农村的宣传要为农民量身定做,通俗易懂却又要不失心意。与银行贷款相比,民间贷款区域性的发展潜力大,农民茶余间的侃谈,口对口的信息传递,就是无意间的最好的宣传。(三)政策建议(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多元化支持“三农”的金融体系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要重新定位,真正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在确保储备贷款、粮食收购贷款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发行的功能,控制社会资金流出农村,承担起国家政策支农的作用,农村信用社应主要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此外,其他商业银行在定位服务于大中城市、大中项目时,应尽力减少乡镇级的经营网点,让位于农村信用社,从而保证多渠道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n由于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只存不贷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要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机制业务创新,尽快最其进行制度创新,突出信贷支农投向,根据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从机制上保证使其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保持其面向广大农民服务的特色。其次是考虑到农村经济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应放宽信贷条件,根据农村的生产特征和农民的自身条件,积极探索适应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方式,使农村信贷的惠及面更广。再者是针对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信贷需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要顺应时代,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入要及时适应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明确信贷投向重点:即在继续支持传统农业的同时,重点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新的收入增长点;在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创造条件。(二)对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地引导和管理非正式金融目前对农村发展提供了最大部分的信贷支持。在封闭的农村地区,农村内外人员流动性较低,非正式金融在人缘、地缘、血缘关系基础上运作,充分利用社会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排斥的非正式制裁机制,其发展空间非常可观。金融管理局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对非正式金融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不能强迫他们简单禁止或者完全正式化,而应该引导其在保持活力的同时降低风险。比如,利率高于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民间借贷,才应成为被打击的“高利贷”,利率低于“高利贷”利率的民间借贷,原则上可以用民法加以保护,尤其是在发生贷款违约纠纷的情况下。(三)加大农村信贷宣传,鼓励农民获得信贷进行生产活动。由于农村信贷投入增长存在一定的惯性,说明农民有了信贷经验后,体会到了信贷的好处,会持续获取信贷支持。所以应加大农村信贷宣传,使更多农民获得信贷信息和信贷机会。为有效利用信贷,可对信贷对象进行必要的扶持,使信贷的流向趋于合理化。(四)解决农村诚信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长远的信用环境治理专门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评定等级,建立征信系统,向有关部门提供靠的诚信信息服务,对农村信用环境实行标本兼治,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切实推进农村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的改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