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81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目标、类型及其方法上杭一中傅国兴\n一、历史学业评价的理论发展二、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目标三、高中历史学业评价中考试的类型和方法四、历史学业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n一、历史学业评价的理论发展及其评价原则1.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被认为有价值的。”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后来加德纳又提出第八种智能即认识自然的智能。\n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业设计(昆明十中周永珍老师)(1)编排历史剧《皖南事变》、《西安事变》(语言智能为主,兼顾身体—运动智能)(2)抗日战争三阶段中日实力对比研究及国、共、日战争对策分析(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观察的智能)(3)感动我心的抗日英雄(人际关系智能和语言智能)(4)敌后抗日根据地研究(空间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主)(5)抗战音乐研究(音乐智能)(6)“靖国神社”揭秘(空间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主)(7)日本右翼势力研究(存在智能)(8)中日外交的历史和现状(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为主)\n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设计历史开放型作业,周老师还有以下思考:(1)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多元智能教学下的教师不是十项全能,其职责在于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劣势,为学生智能结构的优化创造条件。(2)作业设计切忌脱离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而急于求成。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熟悉自己学生的智能优势,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人手,并结合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多元化智能推进历史学科的教学。(3)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成功意识的激励和持续练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n多元智能理论对历史学业评价的启示:不能仅侧重于对学生语言智能的评价,应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合适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n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观意识,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而全面。\n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归纳:(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n高三历史复习的问题探究设计《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社会巨变是从嘉道时期的晚清开始的,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这一变化的基本趋势和结果。(2)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哪些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又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危害?(屈辱)(3)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使命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在这场的长期的斗争中,开明地主、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阶层、无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救亡图存的主张,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实践?斗争结果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抗争和探索)(4)近代中国人民的另一个使命是走向现代化。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历程?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5)近代中国学西方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各阶段学西方的内容有何变化?结果如何?(6)结合近代中国各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变化历程,说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不断进步和最终找到了救国真理的。\n建构主义理论对历史学业评价的启示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的学习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n3.历史学业评价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第一,要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第二,不仅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历史知识和能力,解决学科内的问题,还应该检测出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能力第三,学业评价还应注重学生历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n(2)多元化原则第一,评定主体的多元。第二,评价方式的多元。第三,评价标准的多元。\n(3)发展性原则突出历史学习的发展性功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n(4)反思性原则指评价主体依据评价原理,对照课程改革目标和评价标准主动对自身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对正在实施的课程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和质量做出判断。\n以上四个原则的特点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的状况,强化评价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方面的功能。改变只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和忽视以至放弃对教学和学习的“质”进行评价的做法,强调对学习和教学的“质”进行评价。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或认知能力的评价的做法,全面评价学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进步。改变过去过多地倚重定量评价方法,甚至以书面笔试为唯一方式的做法,采用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在内的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改变过去将被评价者放在消极的被动地位的做法,提倡尊重被评价者的人格,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动性,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各方面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改变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只注意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共存,重在评价的过程,重在形成性评价的做法。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恰如其分地解释和利用评价的结果。\n二、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及其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历史知识分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历史能力分类:计算能力、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评价能力。\n例:高中历史课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n例:依据上述“课标”内容的学业评价试题: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n(2)过程与方法目标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请你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或小组合作,搜集和整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经历的相关历史资料,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具体要求:记录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撰写研究报告。\n(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你怎么看待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救亡图存所作出的努力?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历史启示?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国际、国内环境,发表你对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例题2古语有话:“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朝两任皇帝__、__的统治是这个道理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例题3凭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在以下哪一领域爱迪生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就A.石油的开发和利用B.交通运输C.电的使用D.电讯事业\n2.发展性及其目标发展性评价是高中历史学业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这是基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确立的。高中历史学业的发展性评价突出了历史学习的发展性功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发展性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1)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的设计北京教科院的张静老师设计了一个评价体系表:\n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水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运用已有知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并加深对已有旧知识的理解4321运用多学科方法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整合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对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质疑和反思合理评价社会现象和历史,提出自己见解社会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观察、调查方式获得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了解对所探究问题收集和整理材料并提出观点运用恰当方式呈现研究成果交流与合作清晰而有目的地与听众交流并理解对方思想对所探究问题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并提出自己观点运用恰当方式呈现研究成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自尊、自信,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热爱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和祖国具有开放的世界意识具有正确的历史意识\n(2)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历史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评价的形式,可分为客观题测验和复杂表现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的用途,可以分为安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分为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评价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类型。再看作为学习评价的工具、评价方法,也多种多样。从评价主体的参与上,有教师评学生,家长评、互评、自评,小组评等多种;从活动的方式上,又有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n3.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及其目标(1)为了实现评价过程的有效性,需明确评价的有效性目标(2)为了实现评价过程的有效性,需要遵循的原则与策略:(3)为了实现评价过程的有效性,以下做法值得借鉴:\na.用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提出成长期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b.记录反映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优势和不足,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c.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行为给予鼓励,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突出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促进各方的沟通与交流。e.淡化分数与评比,考试改革突出诊断性、发展性功能。\n三、高中历史学业评价中考试的类型和方法(1)反馈学习过程的诊断性测试诊断性测试的目的诊断性测试的手段诊断性测试的意义\n例:《开辟新航路》的课堂练习1.下列哪些因素与新航路开辟的发生有关?()①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科学技术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2.人类曾经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15、16世纪以后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交通技术的进步B.资本主义的出现C.地理知识的积累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3.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n例:《开辟新航路》的课后练习1.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加玛、哥伦布、麦哲伦远航的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2.穿越时空隧道,假如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自己是中国的郑和,还是西方远航者呢?为什么?对于你的选择,你有何打算?预期会给人类世界带来什么影响或作用?3.新航路的开辟被看作是世界一体化的开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n(2)以学科模块为内容的终结性测试终结性测试的内容对象终结性测试的基本原则终结性测试的学科意义\n例:一次期末考试改革的尝试----改革期末考试的形式(厦门市杏南中学林婷老师)上学期期末考试,在形式上做了改革,内容具体做法是: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历史知识竞赛。我在考试前两周宣布了考试规则和考试内容:a.每个小组派四位代表参加竞赛,所得成绩为全组同学成绩。b.四位参赛选手中,两位由小组推荐和个人报名的方式产生,另两位由教师当场抽签决定,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自觉复习。c考试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大类,其中又分为个人必答和小组必答、选手抢答和观众抢答,规定赋分和扣分的规则。d考试内容以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主,适当画出重点和范围,必答题在此范围,抢答题在范围外。f规定了考试过程中纪律和其它程序性的规则。本次考试,同学们踊跃报名,自觉复习;考试过程紧张、有序、活泼,大家都取得了良好成绩,还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新学期开始,我再次用竞赛题提问,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迅速准确回答,可见通过主动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n(3)学业基础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的目的意义高中会考的命题原则(导向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高中历史会考的形式特点\n例:福建省高中会考历史试题1.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n3.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诸方面。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自《权利法案》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指出《十二铜表法》在古罗马的历史地位。(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何种政治体制?(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名称。(4)概括上述三部法律文献的主要共性。\n(4)高校选拔性测试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高考历史命题的特征基础性综合性思想性注重能力立意倡导开放性\n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n设问:(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n该题的特点1.考查历史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学科性特征显著。2.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方式建构试题的题干,符合考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体验,而其设问则具有这一学习结果的后续要求特征。3.信息的取材来自于考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拓宽了试题命制的取材视野,也激活了命题形式和考核手段的新思路。4.几乎涵盖了各类考查目标,较全面体现考纲要求。\n四、历史学业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1.质性评定与量化评定相结合2.评定的功能从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3.强调试题内容的真实性、情境性4.评定不仅重视结论,也重视结论得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