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本科教材推荐 28页

  • 73.50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本科教材推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学本科教材推荐本文由pythagoras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重庆师范大学本科课程简介历史与文博1.课程代码0201121001课程代码学院历史专业师范本科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7学时119无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国古代史》讲述了自原始社会开始,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中国历史。时间跨度从200万年巫山人的发现到1840年前的清朝社会。该课程以历史中的朝代顺序为纲,以具体每一个朝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为目;以华夏族的形成、多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为主,详细地讲解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变迁的过程,讲解中华民族与周边民族、国家文化、经济交流的互动关系,宏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民族精神,阐述中国历史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全方位地介绍中国历史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各个事件产生出的不同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总结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兴衰更替经验,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教材:教材:《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中国古代史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中国古代史》,詹子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中国古代史》,赵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6、《中国通史》,戴逸主编,海燕出版社,2002年版。\n2、课程代码020112100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4学时72无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开课时间第三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时间跨度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外国侵略的加深;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势。这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苦难史、抗争史、探索史,可以划分为反帝、反封建和近代化三条主要线索。教材:《中国近代史》,李侃、李时岳、李德征等主编,中华书局,教材:2004年版。参考书目:《中国近代史纲》(第二版),龚书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参考书目:1、社,2002年版。2、《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3、《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龚书铎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4、《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1——5章,(美)费正清编,中国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3、课程代码02011210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4学时72无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开课时间第四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国成立前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性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在38年间,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纷争混战,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决定战后中国前途的大决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依据中国现代社会变化和政权更替,把中国现代史分为北洋军阀政权时期和国民党统\n治时期两大段。北洋军阀政权时期包括:中华民国成立,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与演变,国民革命兴起与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三小段。国民党统治时期包括: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新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两个命运的决战,国民党大陆政权的崩溃三小段。教材:《中国现代史》,魏宏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教材:参考书目:1、,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参考书目:《中国现代史略》张玉法主编,2001年版。2、《中国现代史》,陈廷湘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中国现代史专题述论》,黄振平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版。4、《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5、《中国现代史》,梁仲福、徐世华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6、《中华民国史纲》,张宪文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7、《中华民国史》(第一至第三编),李新主编,中华书局,2000年版。8、《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9、《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稿》,唐志宏、谭继主编,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11、《中国国民党史纲》,彦奇、张同新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2、《国民党派系斗争史》,郭绪印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3、《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4、《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罗志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15、《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4年版。16、《中国民主党派史》,邱钱牧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7、《中国近现代技术史》,吴熙敬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李新、陈铁健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9、《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杨策、彭武麟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余英时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课程代码020112100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3学时54无\n课程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课时间第五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新中国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逐步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而展开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其主线是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史,涉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国防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新中国五十多年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和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逐步完善,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也都有较快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步得到体现。毋庸讳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了曲折的历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二十余年间,由于党和国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指导思想上并不十分清楚,甚至走入误区,致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经坎坷,遭受过严重挫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实事求是地评价新中国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得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今天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鉴戒,也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中国建设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认识。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教材:参考书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吕连仁等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2002年版。2、《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杨先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廖盖隆等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庞松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五十年国事纪要》,郑惠等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n《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8年版。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86、1988年版。9、《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年版。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人民出版社,2000、2001年版。1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3、《毛泽东文集》第5~8卷,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1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15、《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16、《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17、《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8、《陈云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9、《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薄一波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993年版。20、《毛泽东的艰辛开拓》,石仲泉著,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21、《曲折发展的岁月》,丛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2、《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3、《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陈雪薇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25、《新中国四十年研究》,陈明显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6、《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马立诚等,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27、《1976年以来的中国》,汤应武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28、《中共党史研究》杂志(1988~今),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1988—2006年版。29、《党的文献》杂志(1988~今),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2006年版。5、课程代码02011210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4\n学时78无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开课时间第一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该课程是大学历史系本科生一年级必修的主干基础课,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世界历史的上古时代和中古时代即十七世纪之前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历程,涵盖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囊括亚非欧美大陆的诸多地区。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教材:《世界上古史》,刘家和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教材:参考书目:《古代社会》(上、下册),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1977年参考书目:1、版。2、《原始社会史》,林耀华主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3、《世界史资料丛刊》(上古部分),林志纯主编,商务印书馆,1989年12月版。4、《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著,商务印书馆,1960年4月版。5、《古代希腊罗马美术》,邵大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6、《罗马史》(上、下卷),阿匹安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7、《查理大帝传》,艾因哈德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8、《十字军东征》,GeorgesTate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11月版。9、《历史上的阿拉伯人》,伯纳·路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10、《阿拉伯通史》,希堤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1、\n《西方哲学史》上册,第二编第四、六篇,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2、《基督教史纲》第六章,杨真著,三联书店,1979年版。6、课程代码020112100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4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学时72无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开课时间第二学期世界近代史课程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主要讲述1500年至19世纪末的世界历史。它起源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结束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该时期主要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形成、发展,也是工业文明出现的历史。本课程是世界市场形成、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历史。它涉及到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殖民地各国人民反侵略、反殖民地压迫的历史。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弊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从而导致新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其中,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与工人阶级的活动在世界近代历史时期是非常明显。教材:世界近代史》《世界教材:世界近代史,刘宗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所谓原始积累》,见《马恩选集》第二卷,马克思著。2、《共产党宣言》,单行本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3、《亚洲的觉醒》(1913年),见〈列宁选集〉第2卷,列宁著,人民出版社。4、《EuropeinthesixthcenturyLongman》,H.G.KoenigsbergerandGeorgelcmosse著,1968年版。5、TheWorldsince1500—AGlobalHistory》Prentice-Hall《,L.S.Stavrianos,1971年版。6、《FromColumbustoCromwellGillandMacmillan》,JamesHalpin著,1978年版。7、《DependencyandDevelopmentinlatinAmeric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Cardoso,E.H.andFaletto.E著,1979年版。8、RiseoftheTradingStateBasicBooks》《,RichardRosecrance著,1986年版。9、《Thecity—state1500—1700Macmilan》,RichardMackenney著,1989年版。10、ClassPartyandthe\nPolitcalSysteminBritainBasil《Blackwell》,JohnBelchem著,1990年版。11、APeopleandaNation—AHistoryoftheUnitdeStates《HoughtonMifflinCompany》,MaryBethNorton著,1998年版。12、《InternationalPoliticsonworldstageMcGraw-Hill/Dushkin》,JohnT.Rourke著,2001年版。13、CivlizationintheWestAddison-WesleyEducationalInc》《,MarkKishlanskyandPatrickGeary著,2001年版。14、《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林承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5、《非洲通史简编》(从远古到1919年)杨人鞭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6、〈俄国通史简编〉,孙成木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7、《非洲人》,戴维·拉姆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18、《剑桥拉丁美洲史》莱斯利·,贝瑟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19、《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林树德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0、《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洪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21、工业社会的崛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孙娴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2、《帝国斜阳》布赖恩·拉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3、《美洲史论》,罗荣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7、课程代码0201121007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4学时72无课程名称世界现代史开课时间第三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世界现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学习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洞察力,为进一步向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打下坚实的基础。世界现代史作为世界通史的一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研究人类社会纵\n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宏观史学。它要阐明世界历史总的运动过程和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把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在掌握必要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握世界现代历史总体运动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课程主要内容有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一战以后帝国主义世界新秩序,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相对稳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两大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世界现代史》,李红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世界现代史》,卢文璞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世界现代史》,王斯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8、课程代码0201121008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3学时54无课程名称史学概论开课时间第四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史学概论”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重要的史学理论课程,是历史研究的反思科学。本课程力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广泛地吸收了中外有关著作的研究成果,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体现史论结合,重点突出,条理分明,通俗易懂,详略适中,以便使学生和读者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包括传统史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及新史学流派三个层次;分析历史研究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反思、总结、概括史学发展的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还要学习重要学术论著、研究者和最新学术动态;学习搜集、鉴定、整理、分析与综合史料的能力与方法;学习编写史学论著的方法;培养专业意识。教材:《史学概论》,贾东海,郭卿友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教材:年版。参考书目:《史学概论》,白寿彝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参考书目:1、2、《史学概论》,\n吴泽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3、《历史科学概论》,葛懋春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4、《历史学概论》,田昌五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5、《历史学概论》,杜经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6、《历史学概论》,赵吉惠著,三秦出版社,1986年版。7、《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李振宏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9、课程代码0201121009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2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学时36无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开课时间第四学期本课程是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变化的线索进行系统地讲授,使学生对邓小平、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有深入的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并通过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发展中国家实施现代化的成败,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和矛盾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改革事业树立充分的信心,确立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本课程针对历史专业学生课程调整的情况,在进行正确的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的同时,大量补充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的资料。既注重科学性也注重知识性,使学生充分掌握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现实问题的脉络以及发展趋势,并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国际事务重大问题的演变,使本课程同专业学习能较好地衔接起来。教材:《,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吴勇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考书目:《世界经济概论》,钱俊瑞著,世界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参考书目:1、2、《国际政治》,李之明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3、《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5、《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n10、10、课程代码020112101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3学时54无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开课时间第四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中国历史地理中气候、森林植被、陆地山川、江河湖海等各方面演变状况为线索,进一步阐述中国人类历史因地理生存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历代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此揭示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即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本课程打破中国历史地理的传统模式,突出了人地结合、以人为本的主题。并着力于介绍国内外对中国历史地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本课程采取课堂教学,综合利用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及科研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用详实的史料,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讲解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诸问题。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本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清晰掌握中国历史地理中气候、森林植被、陆地山川、江河湖海等各方面发展演变状况过程;全面了解历代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此知晓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及民族精神的成因,并进一步宏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民族精神,为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也使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掌握更为深入透彻。教材:、,蓝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教材:《中国历史地理学》参考书目:1、《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李孝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史念海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1、11、课程代码0201121001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1学时18无\n课程名称史学论文写作方法开课时间第五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历史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史学理论,史学史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讲述:修身、读书与治学的关系;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方法;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及其观点的形成;选择研究方法并拟定写作提纲;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规范;高水平学术论著的判断标准等。教材:,王旭东:合肥:安微大学出版社1998。教材《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历史学方法论》,赵吉惠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治史三书》,严耕望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编,2004年8月版。4、《学术规范读本》,杨玉圣、张保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中国学术史》,张国刚、乔治忠著,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6、《历史哲学教程》,剪伯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7、《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朱政惠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8、《历史的观念》,[英]科林伍德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9、《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美]海登·[,怀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2、12、课程代码0201121001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3学时54无课程名称中国史学史开课时间第五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国史学史是研究中国史学的发展规律并展示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中国史学是中国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记录了中国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历史和特点,促进了中华民族间的历史共识、增强了中华民族间的凝聚力。因此史学史是历史教育的需要组成部分。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先秦史学的\n童年、秦汉史学的成长、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史学的发展、宋元史学的鼎盛、明清时期史学的波浪式变化以及史学的近代化等阶段。中国史学天论在历史著作、历史编篡学,还是在史学评论、史家的修养、历史观念、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目录的整理等方面都形成自身的史学传统特色。教材:《中国史学史》,白寿彝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教材:参考书目:《中国史学史纲》,宋衍申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书目:1、年版。2、《中国史学史》,金毓散著,商务图书馆,1999年版。3、《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多卷本),吴怀祺主编,黄山书社,2002年版。4、《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陈其泰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5、《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瞿林东著,中华书局,2000年版。6、《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7、《唐代史学论稿》,瞿林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3年版。8、《史籍举要》,柴德赓著,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9、《清代史学与史家》,杜维著,中华书局,1988年版。10、《近代中国史学博十讲》,罗志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中国近代史学求史》,张岂之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2《儒家论理与中国史学》,许凌云著,齐鲁书社,2004年版。13、13、课程代码0201121001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3学时54无课程名称外国史学史开课时间第五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外国史学史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从古代希腊至二十一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的历史编纂与写作的历史,侧重于追溯西方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史学研究的对象、编纂范围和体例的变迁,突出阐明历史学在西方的发展线索,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古代史学,然后经历中世纪史学的发展过程,最后讲述当代西方的史学流派。二十世纪西方史学的新发展,特别是“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及理论”是\n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除兰克学派外,还有年鉴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比较史学等都是重要的内容。本课程以张广智所著的《西方史学史》为基本教材,并辅以其它的资料和参考书。教材:《西方史学史》,郭小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教材:参考书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参考书目:1、月版。2、《西方史学史概要》,郭圣铭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西方史学史纲》,宋瑞芝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5、《历史著作史》,汤普森著,商务印书馆,1992年5月版。6、《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史学理论丛书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版。7、《欧洲史学新方向》,伊格斯(Iggers,G.G.)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3月版。8、《现代西方史学》,张广勇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9、《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著,陈启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0、《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田汝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1、《西方历史哲学》,严建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2、《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13、《西方哲学史》上册,第二编第四、六篇,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4、《基督教史纲》,第六章,杨真著,三联书店,1979年版。14、课程代码0201121001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4学时80无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献选读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简介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文选阅读为基本内容,同时择要介绍相关文献典籍及古汉语知识,具有语言,历史,文献,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特点。文选内容包括经,史,子,集等各类典籍代表作中的名篇,课堂讲授选文18篇,即能代表不同文献的类型特征,具有较高语言,史学价值,又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文献要籍介评主要针对部份有代表性的重要史籍,内容包括作者\n生平,著述体例,史学价值等方面,古汉语知识侧重归纳介绍选文中涉及的语法,词汇,古代文代常识,古书古注体例等相关知识,力求帮助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基本方法的掌握,能独立进行文籍古籍的阅读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程之教学目的。教材:《新编中国历史文选教程》,徐流等编,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教材:参考书目:1、参考书目:《古代汉语》(修订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1991年版。2、《中国历史要籍概论》,张志哲主编,江苏古籍出版,1988年版。15、15、课程代码020112100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考古学通论开课时间第三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考古学通论》是历史教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通过古代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与历史文献尤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这门课特点之一是学习这门课强调对遗物的理解与掌握。在有条件的时候,还要参证历史文献。这门课的另一特点是强调实践,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学习这门课时很强调实践活动,强调对遗迹遗物的实际考察。本课的讲授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概论,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考古学的方法论,考古学的分期,考古学简史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二是通论,按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三个时段,介绍其遗迹、遗物、建筑、墓葬,以及典章制度的考古学体现。教材:《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教材:版。参考书目:1、,宋百川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参考书目:《考古学通论》蔡凤书、年12月版。2、《中国考古》,安金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3、《中国考古学》,张忠培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4、《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陈淳学著,林出版社,2000年3月版。5、《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严文明著,三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n16、16、课程代码020112200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开课时间第二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传播学、管理学、经营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新兴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学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工商企业以及各种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它帮助组织适应复杂的公众环境,并运用各种传播沟通的媒介和方法去影响公众环境,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的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公众环境。学习公共关系学,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公共关系学》,居延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教材:参考书目:《公共关系学教程》,方宪干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参考书目:1、版。2、《公共关系学》,廖为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实用公共关系学》,汪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4、《公共关系学》,熊源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实用公共关系学》,肖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现代公共关系学》,王爱英著,九州图书出版社,2000年版。7、《公共关系学概论》,李占才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05年版。8、《公共关系学》,李兴国著,中国人大出版社,2004年版。9、《公共关系学-形象设计,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史有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公共关系学》,吴勤堂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7、17、课程代码020112200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n开课时间第二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该课程以介绍社会心理学为主要内容,首先介绍社会心理学性质、地位及作用,阐述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重点研究社会心理的现象及其规律,其中主要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心态、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微观群体心理的社会心态、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及系统化社会心理思想。它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和心理学。要求学生在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社会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教材:《社会心理学》,周晓红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教材:参考书目:《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张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参考书目:1、版社,1995年版。2、《社会心理学原理与运用》,申荷永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金盛华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应用心理学》,石俊杰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年版。5、《学生品德形成新探》,章志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8、《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9、《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0、《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8、18、课程代码02011220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公文写作学开课时间第二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公文是实用文体的一个主要类别,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用来传递信息,处理各种事务,规范人们的行为,是现代社会实施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公\n务员制度的逐步实施,应用文文种的增加和格式的规范,应用写作更成为当今社会成员必具的一种能力,一个学习和运用应用文的热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正是在此背景下,《公文写作学》课程从传统的写作学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科,成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尤其是文科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本课程作为写作学的一分支学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公务文书写作为核心内容,着重阐明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相关知识和文体写作的基本技能方法及写作要求,注重以理论为指导,以文体写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写作应用文的能力。针对应用写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要在讲清基本理论、写作方法技巧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写作训练。在学习应用写作基础理论阶段,注意抓调查能力、材料收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学习应用文体写作的阶段要“以点带面”抓好主要文种写作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转化为能力,切实提高应用写作水平。教材:《新编应用写作》,张家恕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教材:参考书目:《应用写作教程》,林心治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参考书目:1、版。2、《新编机关公文写作》,程明亮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9、19、课程代码020112200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文化学概论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文化学是研究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综合性基础学科,西方开始建立于20世纪之初,已形成古典进化论、新进化论、文化传播学派、法国社会学派、美国历史文化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文化结构学派、文化符号学派、文化解释学派、文化象征论等理论。但文化学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学不是研究文化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而是综合地研究文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从整体上把握文化系统的性质、特征、结构、功能、传播、类型和变迁,从而掌握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学的理论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共时态与历时态两大部分。从文化系统整体的共时态来\n看,文化学要研究文化的本质、属性、结构、功能、类型、模式等问题。从文化系统整体的历时态来看,文化学研究文化的起源、积累、传播、变迁和发展的一般动因和规律。文化学通过对文化整体的把握,以帮助人们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承转关系,加快自身现代化,确立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建设方针和文化管理秩序,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文化。教材:《文化学概论》,陈华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教材: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文化哲学十五讲年10月版。2、《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夏建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03、月版。4、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傅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版。5、《科学的文化理论》,马林诺斯基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衣俊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20、课程代码02011220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学时36无课程名称宗教概论开课时间第三学期宗教概论首先从理论上阐述宗教的定义、分类、特征及我国的宗教政策。然后介绍基督教的产生、经典、教义、教派,以及基督教艺术;介绍伊斯兰教的创立、基本信仰、功课、教派、及伊斯兰教寺院和教职;介绍佛教的产生、演进、消亡,以及佛教的经典教义、神灵、殿堂配置、丛林执事制度、佛教胜迹等;介绍道教简史及教派、经书、教理教义、道教的神与仙、清规戒律、宫观的丛林组织与管理体制、殿堂配置规式及名山名观等。教材:《宗教古今谈》,张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教材: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世界三大宗教及其流派》,于可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2、《世界七大宗教》,陈麟书等主编,重庆出版社,1986年8月版。3、《世界十大宗教》,黄心川等主编,东方出版社,1988年9月版。4、《中国宗教与文化》,牟仲鉴主编,巴蜀书社,1989年9月版。\n21、21、课程代码020112200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词欣赏开课时间第三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炳彪千秋,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炳彪千秋,》、《楚辞》、唐诗本课程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人。本课程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进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课程的教学,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词格律的基本常识,主要以唐诗、宋词的名家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词格律的基本常识,主要以唐诗、名作为讲授对象,分析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名作为讲授对象,分析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结合作品,介绍中国诗词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流派。的地位。结合作品,介绍中国诗词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流派。教材:徐季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册),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教材:年版。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2、《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3、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2、22、课程代码0201122007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专业英语开课时间第三、四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选取关于西方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英文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主要内容为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中世纪的教会制度\n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以及近代以来的英国和法国革命。通过讲解这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词汇,提高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翻译方面的技巧,提高英译汉的水平,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和利用国外的最新成果奠定基础。教材:《欧洲文化入门》,王佐良等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教材:参考书目:《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沙露茵、马紫梅编,北京大学出版参考书目:1、社,2005年8月版。23、23、课程代码0201122008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45无课程名称古代汉语开课时间第三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文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历史,博物馆专业的必修课程。“古代汉语”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本课程就是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其内容由古汉语知识、文选、常用词三部份组成。三者有机结合,系统讲授文字、词汇、语法、文化常识及古书的注释、标点和翻译,古书体例、工具书的使用等等。文选部份侧重学习先秦两汉的史传、诸子等散文名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典籍、理解文言作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古文字学、古代文献学、考古学等课程打下基础。教材:《古代汉语》(修订本),郭锡良等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教材:参考书目:《训沽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参考书目:1、2、《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4、24、课程代码0201122009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瓷器,对世界许多民族和\n国家的文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中国古代瓷器的研究,是美术史和考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以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和新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追寻中国古代瓷器发生、发展、繁荣的轨迹,系统讲述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史、各个时期陶瓷的成就与特点。教材:《中国古陶瓷鉴赏》,陈文平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7月教材:第1版。参考书目:1、《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参考书目第1版。2、《邛窑古陶瓷研究》,耿宝昌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4、《古代陶瓷研究》,陈丽琼著,重庆出版社,2001年2月版。25、25、课程代码020112201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学时36无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化遗址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本课程通过诸多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影像资料和图像资料,介绍了学术界和公众关心的诸如人类起源,文明起源、都城与王陵等国内外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有关探索和研究的突破与进展。在探索人类起源方面,详细介绍了北京猿人遗址与巫山猿人遗址;在探索文明起源方面,详细介绍了姜寨遗址、陶寺遗址、良渚文化祭坛和二里头遗址;在探索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与发展方面,详细介绍了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周原和丰镐遗址、汉长安城与未央宫、邺城遗址以及隋唐两京的城郭;在探索中国古代王陵的起源和发展方面,详细介绍了秦始皇陵,对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前蜀王建墓和明定陵也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教材:《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古研究所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文物教材:出版社,1984年。参考书目:《中国考古》,安金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参考书目:1、2、《城市发展史》,刘易斯·芒福德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3、《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许宏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26、26、课程代码020112201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n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史学分2学时36无开课时间第三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史作为讲述主线,主要内容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由来、郡县制的变化、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组织层级的增减,同时对行政管理制度变化原因进行文化层面探讨。本课程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国行政管理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行政管理方面对其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既可深化对本专业的掌握,也可以对相关专业触类旁通地加以了解。教材:《中国行政管理史》,李坚、王本浩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教材:12月。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周振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半。2、《中国制度史》,吕思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3、《正史中的地理志》、职官志。4、《通志》,郑樵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5、《通典》,杜佑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27、27、课程代码020112201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开课时间第四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这门课程主要讲述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文本,并且将政治文本的创作、政治思想家的理论与思想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以期了解这些思想家面对其时代出现的特殊政治问题而提出的应对之法。同时熟悉他们就一些普遍性问题所做出的论述,这些问题包括:正义、民主、政治体制、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国家的适当关系等,毫无疑问,这\n些问题依然受到探究,而他们的探讨无意贡献颇多。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政治理论、政治制度以及哲学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批判观点。这些思想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洛克、卢梭、黑格尔、尼采等。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教材:参考书目:《理想国》,柏拉图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参考书目:1、2、《西方政治思想史》,约翰·麦克里兰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3、《西方政治思想史》,唐士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4、《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下册),昆廷·斯金纳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版。28、28、课程代码020112201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开课时间第四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国文化史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创造文化的历史,学习中国文化史课程的目的就是从宏观角度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及其演进的历程、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互关系。本课程在中国文化的四个层面中更注重观念层面及其物化形态的叙述:以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依托,以“小文化”为主线,采用文化生态论、特质论等相关理论,阐述中国文化从远古时期的发生,发展到高潮,以及衰落的历史过程,加强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归纳,彰显各历史阶段的文化主题,凸显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通过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教材:《,冯天瑜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版。教材:中国文化史》参考书目:1《,冯天瑜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参考书目1、中华文化史》8月《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阴法鲁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2、月版。3、文化史学:理论与方法》《,石田一良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4、中国文化通史》\n《(十卷)郑师渠总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中国文化新论》《(多卷),刘岱总主编,三联书店,1991年版。29、29、课程代码020112201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开课时间第四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与通史《中国近代史》相较,从微观角度细致入微地择要讲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以弥补通史粗线条勾勒的不足。主要内容包括:巨变前的中外格局;条约制度的形成;近代化的起步;城乡社会的演变;变革时期的哲学;庚子与辛丑;民变与革命;新文化运动。本课程采用的资料另辟蹊径,以独特的视角,感性与理性并重,深层次地发掘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本课程通过诸多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影像资料和图像资料,介绍了学术界和公众关心的诸如人类起源,文明起源、都城与王陵等国内外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有关探索和研究的突破与进展。在探索人类起源方面,详细介绍了北京猿人遗址与巫山猿人遗址;在探索文明起源方面,详细介绍了姜寨遗址、陶寺遗址、良渚文化祭坛和二里头遗址;在探索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与发展方面,详细介绍了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周原和丰镐遗址、汉长安城与未央宫、邺城遗址以及隋唐两京的城郭;在探索中国古代王陵的起源和发展方面,详细介绍了秦始皇陵,对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前蜀王建墓和明定陵也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教材:《资治通鉴》,司马光著。教材:参考书目:《郎潜纪闻》,陈康祺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参考书目:1、2、《中西交通史》,方豪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3、《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编,中国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4、《海国图志》,魏源。5、《义和团史料》(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6、《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0、30、课程代码02011220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n学分4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学时72无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开课时间第四、五学期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史上,历来强调文史不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利于加深了解灿烂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本课程较详细深入地介绍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风格、作家及作品,结合专业特点,在注重文学史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尤其重视作家作品的分析讲解,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教材: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林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参考书目:(四册),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文学史》(三册),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二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31、31、课程代码020112201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开课时间第五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程简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社会学的范围、研究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等知识。该课程存在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征,具有自身严密的理论体系,对研究生的科研学习与工作实践可以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富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教材:《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杨小微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教材:年10月版。参考书目:参考书目:《现代教育科研》,王坦、张志勇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32、课程代码02011220173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n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学术文化开课时间第五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国近代史是从传统社会走向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变的时代。在这向现代性、现代化转型的时代,历史风云变幻,学界旧学失衡,新知培养,上下求索。为此,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龚自珍、魏源到孙中山、章炳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渐的西学为武库,对主客体世界的观念总和、价值评判做了一系列艰辛探索,其目的,都是为了奔向新时代的理性,以寻求强国富民之路。学术史的逻辑深层底蕴,是政治风云和历史兴衰。本课程以人契史,以史带论,以论明理,阐述了近三十名著名学者的学术思想。本课程大量讲论具体的历史知识,也不乏抽象理念的概括;既是对象史的演绎,又是理年结构的显现。教材:《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教材:梁启超:参考书目:《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8参考书目:1、月新1版。2、《魏源集》,魏源著,中华书局,2000年8月版。3、《近代经学与政治》,汤志钧著,占卦书局,2000年8月第一版。4、《经学通论》,皮锡瑞著,中华书局,1954年10月第一版。5、《中国哲学史》任继愈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第一版。6、《天演论》(英)赫胥黎著,严复译,科学出版社,1971年3月第一版。,33、课程代码0201122019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开课时间第五学期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力求从整体上梳理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全面展现中国历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历代哲学发展情况。以历史发展的\n先后顺序为序,介绍从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到宋元明清至近现代历史时期中国哲学发展的丰富内容。教材:《中国哲学史》,.团结出版社,1985年版、教材:胡适:参考书目:《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中华书局,1984年版。参考书目:1、2、《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刘文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3、《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4、《春秋繁露》,董仲舒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5、《诸子集成》,中华书局出版,1954年版。34、课程代码020112202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学时36无开课时间第五学期课程名称古代希腊文化研究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该课程以介绍古代希腊文明为主要内容,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渊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曾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其丰硕的成就得到了导师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本课程主要通过对该文明的诸方面介绍,展示并讨论分析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其宗教、社会、家庭、价值观念、哲学、艺术、竞技、史学等诸方面的成就。教材:《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教材:参考书目:《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参考书目:1、年版。2、《西方艺术史》,[法]雅克·德比奇著,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3、《世界艺术史》,[法]艾黎·福尔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4、《艺术史》,[法]热尔曼·巴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艺术和思想》,[美]威廉·弗莱明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6、[《人类的艺术》,美]房龙住,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7、《欧洲美术史》,王崎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8、《新的冲击》,[澳]罗伯特·休斯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35、课程代码020112202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2预修课程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