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历史学考纲要 12页

  • 415.78 KB
  • 2022-08-18 发布

2015年历史学考纲要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济南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Ⅰ.命题指导思想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济南市教育局颁布的《济南市2015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济教基字〔2015〕3号)。二、命题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结合济南市的实际情况,确定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的联系运用历史知识和有关信息,解决问题运用历史学科的相关原理,分析、说明问题3.描述和阐释事物1\n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概念、历史发展基本线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归纳、比较、概括等方法探讨历史问题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独立思考历史问题、历史观点,得出结论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夏、商、西周三代更替(2)西周分封制(3)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的统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2)陈胜吴广起义(3)汉武帝的大一统(4)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鼎立(2)江南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改革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2)隋唐科举制(3)唐与吐蕃的交往(4)遣唐使、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6.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2\n(1)宋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宋、辽、西夏、金的并立(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其统治、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3)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4)“闭关锁国”8.科学技术(1)青铜工艺的成就(2)数学、医学成就(3)《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4)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5)四大发明9.思想文化(1)汉字的演变与古代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成就(2)孔子、百家争鸣(3)佛教和道教(4)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5)《史记》、《资治通鉴》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左宗棠收复新疆(4)甲午中日战争(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3\n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3)中共探索革命道路(4)红军长征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4)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2)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6.近代的经济、科技与思想文化(1)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魏源、严复、詹天佑(3)科举制的废除与京师大学堂的开办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2)巩固政权的斗争8.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一届人大(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3)“文革”十年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3)邓小平理论10.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外交成就(1)民族区域自治(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3)新中国的外交成就4\n11.科技、教育与文化(1)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2)“科教兴国”战略第三部分世界史1.上古人类文明(1)伯里克利与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共和国兴衰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3.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3)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4.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一次世界大战5.近代科学与思想(1)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2)启蒙运动6.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的胜利(2)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3)美、德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8.第二次世界大战(1)绥靖政策(2)二战的爆发、扩大(3)二战的转折、胜利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5\n(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3)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5)第三次科技革命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采用思想品德、历史同场合卷,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1.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2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思想品德、历史总分约为9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思想品德、历史总分约为110分。2.组卷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按历史在前、思想品德在后的顺序排列,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Ⅳ.题型示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参考答案】B2.从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到顾炎武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能够直接反映出科举制度哪一方面的变化A.考试的内容B.考试的形式C.考试的目的D.考试的影响【参考答案】D3.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6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nA.抗击外来侵略B.民族关系发展C.中外友好往来D.君主专制强化【参考答案】A4.“北京天安门,曾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其中,中国人民“觉醒”的见证指的是A.五四运动B.平津战役C.开国大典D.四五运动【参考答案】A5.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下列与抗日战争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参考答案】D6.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美国,两国元首共同规划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蓝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其意义在于A.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标志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考答案】C7.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7\nA.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欧美扩展到亚洲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C.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参考答案】A8.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亚洲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战”后,为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秩序,美国倡议召开了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参考答案】B9.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ABCD【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10.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曲阜时,指出研究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代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春秋孔子①战国孟子②秦朝秦始皇③8\n汉朝汉武帝④(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3)李大钊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参考答案】(1)①“仁”;“为政以德”。②仁政;民贵君轻。③焚书坑儒。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影响范围广;内涵博大精深,价值高。(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1.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n图一: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图二: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约场景(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材料二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予以说明。10\n【参考答案】(1)图一:邓世昌。图二:《马关条约》。(2)清败:封建制度落后,政治腐败,不知变革;科举取士,人才不实用。日胜: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增强。(3)政治:康梁等掀起了维新变法,孙中山开始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经济:张謇等开始了实业救国运动。12.14至18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康乾盛世)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摘编自《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1)材料一中“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11\n——摘编自《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归纳“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由此拉开了大幕”的标志性事件。【参考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影响:人类从此改变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出现雏形。(2)政治:美法革命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使欧美社会步入近代;人类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经济: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鸦片战争。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