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7 KB
  • 2022-08-18 发布

历史学专业学年论文范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学专业学年论文范文题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科学执政的实践一一以精兵简政为例摘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光辉实践。边区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精简原则和裁减人员安置办法,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宣传教育,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精兵简政,边区建立了廉价的政权机构和精干的军事编制,基本上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已经具有尊重规律,执政为民,政治协商的科学执政理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无疑对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科学执政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倡实施的“精兵简政”的政策,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克服了财政经济困难、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而且对争取抗战胜利和增强中共执政能力,以及后来的政府机构改革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界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n简政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尤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学术论文较多。张扬从精兵简政的提出、具体执行过程、主要成绩、主要措施及经验四个方面做了详尽的论述,他认为,“精兵简政,不仅紧缩了机构,精简了冗员,节约了支出,克服了根据地出现的'鱼大水小'的矛盾;而且对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克服行政部门的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为发展生产,培养民力,巩固革命根据地,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熊宇良也从上面四个方面进行了简略的论述,认为“精兵简政政策的制定和正确贯彻执行,充分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巨大优越性。”叶健君在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认为精兵简政的“疏通民意,顺畅民心,实事求是,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仍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进入九十年代后,冯延巧认为,“精兵简政虽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它在我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我国政权建设创造积累了宝贵经验。”李红梅探讨了陕甘宁边区简政的目的,认为“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于反对官僚主义”这五个方面的目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每个方面有其独特的内涵。臧运祜认为精兵简政不仅体现在简政,而且也在于精兵,“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精兵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精兵简政'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n进入新世纪,随着陕甘宁边区政治史研究的深入,精兵简政的研究也表现出新的高涨。其中周浩集的硕士论文专门研究了精兵简政政策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虽然以整个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实施为对象,但陕甘宁边区也是重点,并且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张光华等分析了精兵简政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认为精兵简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和行政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这次实践带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显著的特殊性,但寓于其中的一般规律性经验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虽然学术界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精兵简政的提出、实施、对其成绩和经验的总结,都未将精兵简政的政策作为中共科学执政的探索来加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重述精兵简政的历史过程,总结成绩及其经验,认为中共在精兵简政的贯彻和执行中坚持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推动了精简的顺利进行,并试图说明它是中共科学执政的伟大实践和政府机构改革大胆尝试。当抗日战争进行到1941年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正是由于中共果断实行了“精兵简政”的政策,使政权机构得到了裁并,行政人员得以减缩,减少了财政支出,从节流上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同时也为发展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开展大生产运动奠定了\n基础,从开源上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中共中央能够稳定的领导抗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确立了中共一元化的领导体制,克服了政权机构的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率;充实了基层,加强了乡政权,对于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精兵简政”的提出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方针,国民党也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地反动政策。到1941年和1942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政策的变化。:L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各根据地进入了极端困苦的境地。一是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实行严酷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停发八路军军饷,甚至在日本诱降政策下,国民党的大批部队充当伪军,配合日军进攻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造\n成了根据地财政经济上的极度困难。二是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半数以上的侵华兵力,对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的大扫荡,并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根据地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根据地人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陕甘宁边区生产力低下与财政需求的矛盾,决定无法维持庞大的政权系统。边区位置在陕北、陇东、宁夏东南,故曰:陕甘宁。它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保留下来的唯一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毛泽东同志曾说:“我说陕甘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其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的总后方。边区“北起长城之陕北府谷而跨宁夏之盐池,南迄宜川而富县,东接黄河,西临宁夏之豫旺,甘肃之固原。面积自北至南约九百里,自东至西约八百里。”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辖26县,“边区总面积原为一二九•六零八方公里,人口二百万”。但由于国民党不断挑起战争,侵吞边区土地。从1937年到1943年底止,被国民党军队先后占去“淳化、旬邑、正宁、宁县、镇原、豫旺六个县及村镇数千处,共计面积约三零,六四零方公\n里,占边区总面积百分之廿四,人口约五十万,占边区总人口四分之一”。边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凉干燥,干旱少雨,无霜期短,冷暖变化剧烈,春季多风,夏季多冰雹,秋季霜降早。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全年无霜期五个月,三边一带无霜期更短,生长期长的作物,不易种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有十年九灾之说。边区政权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影响干群关系。抗战初期,为恢复边区经济,党中央釆取“争取外援,休养民力”的正确政策,而边区所需的物资和经费,绝大部分来之于外地。毛泽东曾描述当时的困难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当时人口仅150万左右的陕甘宁边区,其部队、机关、学校就有10余万人,军队的吃饭成为最大的问题。根据地各级党政军组织机构庞大,冗费充塞,加重财政困难和人民负担。群众的负担过重,1940年到1941年边区农民所交公粮急剧增加,“一九四o年九万担,一九四一年的二十万担,一九四二年的十六万\n担。”出现了边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矛盾有可能激化的危险,能否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为抗民主政权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大问题,也关涉到抗日战争能否坚持的全局性问题。为了克服苦难,坚持抗战,中共中央采取了“十大政策”,而“精兵简政”便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精兵简政”提案,是解决问题的“对症药"o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在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下,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一系列的提案。“精兵简政”的提案,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由边区开明绅士李鼎铭等11人提出的。提案指出:“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案。”其理由是'‘军事政治之建设,必须以经济力量为基础,在今日人民之困苦,资源薄弱之状况下,欲求不因经济枯竭而限制军政发展,亦不因经济发展而伤害经济命脉,唯有政府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量入为出,制定预算,以求得相依相助,平衡发展之效果。”提案还提出了五项具体实施办法:“一、政府应根据客观物质条件及主观经济需要而提出计划经济,以求全面提高生产力,改善经济条件,加强经济基础;二、在现有经济基础上,政府应有量入为出的统一经济计划;三、在财政经济力量范围内和不妨碍抗战力量条件下,对于军事\n实行精兵主义,加强战斗力,以兵皆能战,战必能胜为原则,避免老弱残疾滥竽充数现象。对于政府应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人少事精,胜任职责为原则,避免机关庞大,冗员充塞,浪费人力、财力等现象四、规定供给条例,避免不必要的供给与消耗;五、提倡节约、廉洁作风,避免不应有的浪费现象。”11月18日李鼎铭先生的提案在大会上以165票的多数,通过了“交政府速办”的审查意见。大会在11月21日通过的《闭幕宣言》中指出:“责成政府实行精兵简政,本开节流原则,加强生产发展经济,厉行节约避免浪费。”该提案一经提出,在参议会上立刻一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认为“这个方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941年11月27日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务会议,重点讨论贯彻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的“精兵简政”提案问题。12月4日,边区政府就精兵简政问题向各专署、县府发出指示信。12月上旬,边区政府举行第二次政务会议,重点讨论研究精简方案,要求边区政府各机关制定整编方案。12月17H,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为进行长期斗争,准备将来反攻,必须普遍的实行'精兵简政';'精兵简政节省民力,是目前的迫切的重要任务。”从此,精兵简政不仅在陕甘宁边区,而且在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都开展起\n来To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