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0 KB
  • 2022-08-19 发布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芒果】(1)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水平测试必修1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单元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考点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殷商旧族2.诸侯国对周王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3.作用:扩大巩固周的疆土/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统治的等级序列.局限:诸候在封国内有较大独立性,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宗法制: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2.特点:血缘与政治相结合3作用:凝宗族,防纷争,强王权。4、分封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是分封的法则,分封是宗法的政治表现。考点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权利高度集中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较分封制更利于防止分裂)。3、作用: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考点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熟的标志: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唐: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起草诏令)尚书(执行)门下(封驳审议)作用: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分相权强皇权。考点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1、两个矛盾:地方与中央皇权与相权2、一个趋势:中央集权、皇权不断加强3、中央与地方:A.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七国之乱(地方势力;汉实行郡国并行制)2.措施:推恩令、设刺史、设内朝.3.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B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唐末的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膨大—节度使)2、措施:收精兵、削实权、置钱谷3.作用:积极:改变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局限:造成了三冗两积局面。C元代:中央实行一省制(中书省)地方实行:行中书省制(行省制)行省制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相权与皇权:A明:1、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废丞相、撤中书、明成祖:设内阁(内阁只有票拟权无法定地位)2、作用:专制皇权达到新高度B清:1、清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雍正帝设军机处2、作用: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考点5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积极:维统一,利民族融合;利经济,文化发展;沿用两千多年,是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前期)局限:专制,易腐化;阻商品经济与资萌芽发展;思想专制,文化落后(明清后期)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根源。考点6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制度的变化中央:西周:宗法制-----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西汉:设内朝(内外朝制)----东汉:设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省制-------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地方: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推恩令、设刺史;隋唐:道府(州)县;宋:路府(州)县、设文臣、通判、设转运使;元:设行省制(行中书省)明: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承明制(行省制,撤三司)。特点: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2、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考点7:监察与谏议制度变化1、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汉:中央:御史府(西汉)、御史台(东汉)地方:十三州刺史;唐:中央:御史台;宋:中央:御史台地方:设通判;元:中央:设御史台;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厂卫(东西厂、锦衣卫)制度地方: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发展变化:唐:门下省(对皇帝);宋:谏院(对大臣);明清:消失皇权达到顶峰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及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线索:1,:列强侵略线及影响2:中国人民的反抗:(民众、官兵、)农民、资产、无产阶级的反抗。考点1: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及影响1、战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天津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加深甲午(马关条约)割台湾、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帝国主义侵略商品输出变资本输出(大大加深)八国(辛丑条约、半殖半封确立)2、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倾销地,原料来源地。考点2:中国军民反抗列强史实:虎门销烟、反割台斗争、丁汝昌黄海海战(甲午)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2\n作用:中国未完全沦为殖民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考点3:1、农民阶级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两个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公有制,反映农民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愿望,但绝对平均主义(圣库制)是空想;后期《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有反帝爱国的一面,但盲目排外)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影响: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中国未完全沦为殖民地,帝国主义改变策略扶持代理人,以华制华。考点4:资产阶级的革命:1.辛亥革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孙中山);1905年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2.辛亥革命的纲领:内容:三民主义(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目的)评价:第一部资产阶级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反应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与经济上的要求,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民族主义未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未充分发动群众,民生主义未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所以纲领不彻底。3、中华民国成立:1912孙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辛亥革命影响:积极: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成果被袁世凯篡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未变。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认识:失败原因:根本:民资具有软弱性,客观: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强大。认识: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民资有软弱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考点5:无产阶级反抗:新民主主义革命A、开端:五四:(1919)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高潮:6月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取得初步成果;意义与精神:爱国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新民革开端、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B、中共诞生:标志:中共一大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将马思与中国情相结合。C、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标志: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大革命的对象:吴佩孚、孙传方张作霖失败标志:4、12政变;7、15反革命政变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经验:要武装斗争、教训:夺革命领导权D、第一次内战:1、三次起义:第一次;南昌起义(接受大革命教训):第一枪、第一支军队、一个节日2、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革命新道路:农包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4、长征:原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本:王明的左倾思想;转折点:遵义会议.胜利:1936年10月3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影响:革命转危为安、保留了革命的精华、途中宣传了革命思想。E、1、抗日战争:日侵华全面开始:七、七事变–全民抗战开始。2、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形成:37年9月国民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3、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正面;国民党四次会战:凇沪、(日三月灭中国计划破产)太原、(平型关大捷首捷)徐州、(台儿庄大捷最大胜利)武汉南京会战(抗日进入相持阶段)。4、胜利意义:对中:1945年8月中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台湾回归,为新民革胜利打下基础;增强了中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5、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E、围绕建国的政治和军事斗争:1、政治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946年政协会议2、军事斗争:解放战争:标志(开始):1946年蒋介石攻打中原解放区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胜利标志:渡江战役攻下南京,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3、新民革胜利的意义:国内①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结束。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国际: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新民革胜利的原因:马思指导、中共领导、统一战线、军队中坚、群众支持。专题三: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单元线索:一线: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二线:祖国的统一大业考点1、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确立,同年颁布1954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中共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共同纲领》规定;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考点2、新中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1、1978年后平凡冤假错案(首要环节)2、政治体制改革3、加快法制建设:1999年十五大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1999年颁布《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告官有了依据4、加强基层民主选举:89年〈居民委员会选举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加强扩大基层民主。考点3祖国的统一大业1、方针:一国两制12\n2、提出:针对台湾问题提出3、首先成功实践:香港4、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事关祖国的根本利益、尊严,繁荣和统一的最后完成。可挫败敌人的阴谋5、两岸关系的新发展:79年解冻发布《告台湾同胞书》80年代三通(通商、通航、通邮)1992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95汪辜会谈八项主张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6、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7、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岛内的分裂势力,国际的反华势力(美)专题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单元线索: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点1、50----80年代后的外交成就:1、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2、50年代的外交成就:政策:一边倒成就:第一年和苏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首先在中印关系上先提出的,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准则)。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交流)。3、70年代的外交成就:政策:一大片成就:1971年26届联大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邦交正常化(打破了美遏止中国的计划,开辟外交新局面、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建交高潮,打破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僵局,外交新局面。4、80年代以后的外交成就:政策:反霸权,维护世界和平。成就: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欧盟大国建伙伴关系国的关系;2002年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亚5国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和欧美近代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线索:1线: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古罗马的法律2线:欧美近代代议制民主制度考点1:雅典的民主制1、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各自独立2、古希腊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3、古希腊形成民主制的重要原因:山多地少,三面环海有利于航海和工商业的发展,易民主制的形成(非决定因素)中国形成中央集权制的重要原因:大河冲击平原,农耕业发达,已形成中央集权制(非决定因素)4、雅典民主制确立的历程:引向:梭伦改革;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完善:伯里克利改革5、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6、组织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7、雅典民主制的评价:积极:创立新型民主集体管理制度,利民众监督,对后世影响深远,促进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限:少数人的民主(公民)、直接民主,易忽视,参政者的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产生集体暴政(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考点2、古罗马的法律1、罗马法形成标志:《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反对贵族的胜利。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四部分)罗马法的作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欧洲大陆法系的立法基础,是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基础。2、罗马法在后世的遗存: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原则、一审再审的审级制度考点3、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制度1、四国政治制度总结国名政体标志方式认识英君主立宪制1689《权利法案》资产阶级革命积极1、人治转法治,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2、都是三权分立(前三国民主化程度高、德国低,因前三国是通过资革命方式走上资道路的)3、确立都历尽艰辛4、都是代议制民主局限:1、维护资的利益2、妇女无选举权、存在种族歧视美联邦制总统共和制1787《1787年宪法》独立战争法议会共和制1875《1875年宪法》资产阶级革命德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2、英国君主立宪制A、确立发展历程:确立:1689《权利法案》(国王权利受法律制约,法大于王);发展:责任内阁制(核心);完善:两党制(两党现今英国保守党和工党)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入议会。B、根本:英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英资产阶级革命历史:《大宪章》早期限王传统,和议会传统直接:光荣革命推翻英专制王权统治C、英国三权分立:议会(立法权);首相内阁:(行政权)法院:司法权D、责任内阁制:特点:首相和阁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内阁下台或议会解散重新选举E、英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首相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权利中心在议会。F、作用:人治转法治,英国社会的进步,使英政治稳定,经济发展3、美国总统共和制:A、背景:邦联软弱无力;防专制保民主遇到难题(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防帝制)。B、美总统共和制确立、发展完善的过程: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巩固:南北战争完善:两党制:(驴:民主党;象:共和党12\n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B、1787年宪法的内容:三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核心、特点);民主制原则C、美的权利分配:总统(内阁):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权利中心:总统三权的关系:分权制衡D、美民主制的作用:使美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E、英国和美国政体的异同:相同点:三权分立、代议制民主、国王、元首都受法律限制不同点:项目美国英国政府首脑总统首相国家权利中心总统议会政府如何产生总统任命议会产生议会和政府的关系分权制衡政府对议会负责专题六: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线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到三次重要实践考点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思)A、马思诞生的原因:1、经济(根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深入2、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壮大3、诞生的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B、马思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C、作用:标志马思的诞生;成为无产阶级锐利思想武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考点2马思指导下的三大实践1、首次实践:1871巴黎公社原因: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爆发具有偶然性)失败的原因: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没有彻底铲除资的实力。主观:无产阶级不成熟。客观:资政府与普鲁士绞杀。意义: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革命的首创精神和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2、第一次成功实践:十月革命A、背景:客观:俄资帝国链条中最薄弱、落后的帝国,社会矛盾复杂;一战激化主观:俄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最强、有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工农联盟B、历程:1、二月革命:性质:资革命;意义:推翻罗曼若夫王朝,建立资临时政府革命后两个政权的并立: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2、十月革命:纲领:<四月提纲>未革命指明方向资革转社革;时间:1917年3月;结果: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意义: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社会主义道路;给无阶、半殖地人民展示解放的新道路;成功原因:(主观)布尔什维克党、列宁的坚强领导;工农群众的支持;(客观)资临政府的软弱;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俄是资帝国最薄弱的一环。3、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且获胜(马思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影响、并开辟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农包城,武装夺取政权)(见第二页中国史部分)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线索:当今世界格局:两极----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考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历程、表现、影响A、两极格局形成原因:(冷战)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B、两极格局形成历程:开始标志:(政治上)1947年美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美:马歇尔计划苏:经互会;军事上:美:北约苏: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两级格局的具体表现: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D、两极格局的影响:积极:半个多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局限: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安全,威胁世界和平。考点2、造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力量:欧洲的联合(欧共体1967—欧盟1993)、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考点3、跨世纪多极化趋势加强A、造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苏联解体;多种力量崛起(美霸权、欧盟、日本、印度、俄罗斯等)B、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C、现在世界形势:缓和与动荡并存,总体趋于缓和。1、缓和的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大国军事对抗减弱;部分地区的冲突得以解决;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2、动荡的原因:两极瓦解原有力量均衡被打破;民族、领土纠纷等暴露;美国的单边主义;恐怖主义。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历史必修2经济史专题八: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线索:1线: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1、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A、中国古代经济特点:农耕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精耕细作;小农经济B、中国主要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C、中国主要经营模式(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特点:家庭经营,男耕女织;评价:积极:易足性(勉强维持温饱,生活较为稳定)局限:落后性、脆弱性D、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表面土地国有)(商周)(春秋开始瓦解,其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制: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明清时在农村占主导经济形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E、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城市的主要成就:(参看课本4、5课12\n)明中叶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并萌发资萌芽:雇佣关系);唐以前城市实行坊市制(市定时开启);宋:坊市制被打破(清明上河图反映,出现瓦舍)明清:出现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A、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重农抑商:出现:战国;评价:前期有稳定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后期:明清,阻碍资萌芽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B、中国的对外政策:海禁:原因:根本:小农经济占主导,;直接原因:防止东南抗清势力;目的:维护清统治影响:使中国失去发展的最好机会,落后于西方C、中国近代前夜危机:资萌芽发展慢,中近代落后于西方,西方开始侵略中国。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专制统治强化,实行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的打压。归根结底:封建制度、社会落后。考点2、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变动A、中国农耕经济内部的新经济因素:明中后期,在沿海地区出现了资萌芽----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记工受值)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标志: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近代经济因素出现:洋务企业、民资、外资。原因:主要: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影响:积极: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灾难。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小农经济;洋务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派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外资、民资并存。其中后三种经济对小农经济有瓦解作用。考点3、中国民资的产生、曲折发展历程A、历程:产生:时间:19世纪6、7十年代;地区:东南沿海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械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厂;原因: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洋务运动的诱导。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争后;原因:主要: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快速发展:1、短暂繁荣(黄金期):时间:民国初年(1912---1919)原因:民国建立,民资提高了地位;民国实行有利于民资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面粉业短暂的原因: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2、国民政府前期(27---37)原因:全国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实施有利民资发展的措施。萎缩期:(抗日战争)原因:三座大山:外资欺压(日本掠夺);本国的官僚主义;本国的封建主义。新发展:新中国B、民资概况:性质:半殖半封;分布:沿海,沿江;工业部门:轻工业;企业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生生存:艰难(原因:三座大山)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软弱性和革命性C、民资的评价:经济上:新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民资发展,发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上:为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提供条件。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线索:新中国50年代------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考点1、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目的: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内容:一化(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三改方式:逐步过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B、1956---66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正确思想(发展):A、中共八大:主要矛盾: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需求和落后生产力间的矛盾;落后农业国与工业国间的矛盾)B、1960年八字方针:针对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左倾错误;影响:62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曲折:表现:1、1958总路线,人民公社化、大跃进2、文化大革命:曲折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建设遭损失。1956---76年建设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须从国情出发,不可照搬别国模式;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考点3、1978年以后的建设实践:A、十一届三中全会(78年):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改革开放。影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目标: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公有制为基础,扩大农民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特点:包产到户;率先实行的省份:四川、安徽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深化:十四大深化:提出建现代企业制度影响:增强企业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C、对外开放新格局: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格局新格局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影响:推动经济发展、适应全球化趋势。D、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启示)改革促进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推动改革深入E、60年的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启示)1、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实事求是,结合国情3、符合经济发展规律4、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专题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线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交通、影视等)考点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A、变化:1、服饰:长袍马褂变西服革履;并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旗袍、中山装12\n2、习俗:长发,缠足变断发、不缠足具有政治色彩的革命;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自由恋爱3、葬礼:厚葬变文明、简洁葬礼称呼:大人,老爷变先生4、报刊电影:报刊:十九世纪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民众有了新闻概念。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的先河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电影: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13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5、交通、通讯工具……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铁路建设的里程碑:京张铁路(詹天佑)近代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近代邮政:中自办电报的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6、变化的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近代先进中国人向先进学习3、政府的支持7、生活、交通近代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专题十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单元线索: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历程及影响考点1、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过程:开始:(16—18C)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18C中--19C)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形成:(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途径:国际贸易、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武力威逼、欺诈和掠夺影响:对亚:除日本外,都沦为欧美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对非洲:被瓜分完毕,是灾难;对拉美:经济受制于列强对欧美:积极:全世界范围获得所需原料和初级产品,且进行倾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局限:欧美命运相关,经济危机相互波及。考点2、新航路开辟(记住P33页图)A、原因:社会:对黄金、香料的渴求根本(经济):资的萌芽与发展直接:商业危机;传播基督教客观: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B、新航路时间航海家支持者航线1487迪亚士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1492哥伦布西班牙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达伽马葡萄牙绕好望角到达印度(东西方最短航线)1512麦哲伦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美非、非是灾难;促进亚洲经济发展。考点3早期殖民扩张17世纪上半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扩张手段:组建商业公司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日不落帝国(最大殖民帝国)英国的手段:海外贸易、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海外掠夺英荷早期殖民的影响: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对非是掠夺;对美是掠夺与发展(世界市场形成的早期途径:商贸、殖民扩张掠夺)考点4、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最重大的技术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意义: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的交通方式:火车、轮船的出现;近代城市兴起;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发电机、内燃机、合成化工为标志最重大的技术革新:电力的广泛应用。意义:人类进入电力时代新交通工具诞生:汽车、飞机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一工:机器工业代替手工工厂;工厂制度确立;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不分二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垄断企业、出现跨国公司专题十二: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苏联三大经济政策和三大经济改革单元线索:1、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运营机制调节2、苏联的经济建设探索---三大经济政策与三大改革考点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标志:美国证券交易所股市崩盘原因:根本: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扩大产销矛盾突出;股票投机活特点:长、广、大影响:经济危机转为政治危机;国际关系恶化;资本主义制度遥遥欲坠;法西斯主义盛行考点2、罗斯福新政:原因:自由放任政策,没有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当选美总统改革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生产;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特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需矛盾)影响:使美度过危机,生产力得以恢复;资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为资发展开辟新道路。理论:凯恩斯主义;考点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措施: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人民资本(股份公司);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考点4、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三大经济政策和三大改革)A、三大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1918):背景:战时、物资匮乏;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工业化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国家统一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影响:积极:最大限度集中人力物力,保证战争胜利;局限:超出战时需要,引发农民不满2、新经济政策(1921---20年代末)背景:战争破坏经济;对战时共产主义不满,引发农民暴动。内容: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12\n工业: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影响:找到使落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商品关系(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斯大林模式(30年代开始1936年确立)特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评价:积极:使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局限:根本: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具体:轻重工业失衡,农业、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行政手段管理经济。B、苏联三大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重农业)背景:纠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农业: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利;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斯模的束缚;局限:对斯模的小修小补;目标脱离苏联的实际2、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的混乱(根本:纠正斯模弊端)内容: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和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评价:积极:有一定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局限:对斯模的小修小补,后期趋于保守3、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模弊端,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两次改革失败内容:根本触动经济体制:打破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加速发展战略---重重工业评价:积极: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打破单一公有制。局限:加速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更失调;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配套措施;给企业自主权未真正实行C、三次改革异同点:同:失败根本原因相同:未从根本上改斯模弊端;实质相同:都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指导思想:没脱离左倾思想工业结构:重重工业,轻轻工业和农业;异:赫改重农业;勃改重工业;戈改改变所有制形式D、苏联三大经济政策,三大改革的经验教(启示):1、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事实求是,从国情出发3、遵循经济发展规律4、重、轻、农业要均衡发展5、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E、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本:斯模弊端未得到根本纠正;直接: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客观:西方的和平演变专题十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线索: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集团化-----全球化发展)考点1、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1、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A美倡导布雷顿布雷顿森林的目的:为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经济霸主地位B、标志:1944年在美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C、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积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反映世界经济全球趋势。消极:确立美经济霸主地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A、标志: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内容: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C、标志以美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3、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一个中心:美两大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中心三大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记图标10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4、二战后建立以美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意义:顺应全球化趋势;反映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列表总结四大区域集团:建立时间199319941989成员国差异发达国发达+发展中发达+发展中合作领域政治、经济、军事经济经济有无超越国家的权利机构有无无3、欧盟:(记图标108页)历程:1967欧共体:(经济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93年欧盟(经济、政治同盟体)(成立重要条约: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背景:必要性:谋求欧独立地位、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可能性:欧各国经济、政体、文化遗产类似,有心理认同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欧洲一体化的内容:经济上:68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95年统一大市场、统一货币(欧元:2002年启用,意义:是欧一体化的里程碑;有利于欧经济发展;使欧一体化成为自下而上的民众推动过程)政治上:建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司法与内政事务合作。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符合欧整体和各国利益,提高欧在国际的地位,冲击两机格局。4、北美自由贸易区:(记图标112页)标志:1912\n94年正式成立(92美、墨、加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性质:区域性的经济组织背景:顺应世界潮流;加、墨面对全球化影响:积极:经济交流增强且互补,推动美洲其他国家建区域经济组织。局限: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冲击1、亚太经合组织:(记图标113页)标志:89亚太地区12国外长会议(APEC)(91年台北、香港加入)背景:亚太地区各国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区域化推动。性质:论坛性的经济组织原则: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原则,单个行动、集体行动结合,不具有强制性采取此方式的原则:成员国间差异明显;经济结构互补影响:亚洲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国际地位提高;开创区域经济合作新路。考点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全球化:A、历程:开始:新航路开辟形成:工业革命加速:20世纪90年代B、加速原因:(根本)科技推动;新型交通、通讯工具;两极格局瓦解;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C、表现: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多;生活日趋方便;D、全球化中的问题和展望:问题:贫富差距增大(发达国家占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经济危机传染性、破坏性增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认识(展望):全球化是柄双刃剑;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建立合理公正的经济、政治新秩序才能达到世界共同繁荣。E、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经营方式;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改革金融体制,符合国际规则;科教兴国F、全球化的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前身:关贸总协定成立:95年总部:日内瓦性质: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创始国之一-------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经历15年龙永图、石广生)加入世贸的影响: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吸收先进技术,融入世界市场挑战:对外竞争更激烈,对民族企业的压力增大。考点4、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区域集团化反映全球化,是全球化的阶段性表现;全球化是集团化的最终方向历史必修三文化史重要考点精要专题十四: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儒学的演变单元线索: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和主要阶段的代表思想家的主张考点1、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1、中国古代思想发展趋势: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儒思历程:(1)源头:春秋孔子创立;(2)发展:战国孟子发展为仁政;(3)主流地位确立: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为新儒学;(4)新发展:宋:理学宋明:心学;(5)批判反省: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批判考点2、儒思地位变化及原因:1、春秋战国不受重视(原因:儒思不适应战乱变革时代,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秦焚书坑儒,禁儒用法(儒思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统治(主流)地位(董仲舒改造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统一局面;黄老之学不适应时代);宋:理学受统治者重视;明: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清:理学仍为统治思想(宋、明、清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2、儒思成为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1、仁、礼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际关系2、中庸,守旧又维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3、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优秀人格4、与时俱进,5、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考点3、儒家思想各个阶段的代表人、主张、影响:1、春秋孔子:核心:仁、礼;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影响: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2、战国:孟子:将孔子仁学发展为仁政;政治:仁政(民贵君轻重民思想)、性善论、义利观(养浩然之气)、荀子:(唯物主义)天命观:天命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重民思想)3、汉:董仲舒(新儒学)基础:天人感应;内容: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谴论-实行仁政;三纲五常;影响:确定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4、宋明:(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主张:天地万物之源:天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宇宙便吾心、吾心便宇宙)、发明本心;王守仁:良知就是本心(理)、致良知宋明理学的影响:局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人性;积极:理学塑造中国人的优良人格:重主观意志、重气节、自我节制、发愤图强、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有重大作用5、明清之际:明末:李贽异端思想: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传统理学束缚主张:鞭打程朱理学;否定孔孟之道是万事之论;抨击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明末清初:王夫之:(唯物)批判宋明理学;理在气中;承认私欲的合理性;认识事物要考察。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著作:<原君>);限制君主权利、工商界皆本;顾炎武:学风: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12\n影响:开据清代考证学之风;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提供思想源泉。明清思想批判的影响: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对后世民众有启蒙作用。考点4、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的主张和现今意义:1、各派主张:道家:老子:天地本源:道;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人要顺应自然;墨家:兼爱、非攻、节用、节葬;法家: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严刑峻法:2、战国最流行派别(老百姓赞成的):儒家、墨家(符合战乱时老百姓渴望安定愿望);最符合时代潮流(统治者赞成的):法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儒家等诸家主张的现今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儒家:仁、仁政、为政以德墨家:兼爱、非攻道家:无为而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道德文明建设(尊老爱幼、邻里和睦)4、中国古代历史上构建和谐社会例子:汉:文景之治(黄老之学(道家)唐:贞观之治(儒家)考点5、百家争鸣原因和影响:1、原因: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文化:学术环境宽松,私学兴起;士阶层兴起)2、意义:儒学:构成传统文化中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道家:构成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传统思想中变革精神的理论基础,三者共同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专题十五:近代早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单元线索:近代早期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影响考点1、早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19C40—90年代:地主阶级和资早维、康梁维)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著作:《海国图志》(器物(学西方科技)---理论层面)洋务派:代表人:奕、李鸿章、曾国藩等;主张:中体西用(自强求富)实践:创办近代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等)影响:积极: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未触动封建制度(器物(学西方科技)-----实践层面)2、资产阶级:A、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后期: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制度(学西方制度))B、康梁维新派:代表人:康有为(托古改制《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君主立宪、变科举制度《变法通议》;)谭嗣同----维新勇士(批封建君主专制、封建礼教、男女平等《仁学》;严复:(用进化论阐述变法合理性《天演论》)实践:维新变法(制度-----学西方制度)C、革命派:代表人:孙中山;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资民共和国;实践:辛亥革命(制度---学西方制度)D、激进派: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核心旗帜);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实践: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学西方的思想文化)考点2、早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过程考点3、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维新变法: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兴民权、倡西学;影响: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次:辛亥革命(革命思潮)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资民主共和国影响: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第三次:新文化运动:背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民资发展迅速;西学广泛传播;激进民主主义者倡导阵地:《新青年》中心:背景大学;思想来源:接受西方民权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内容: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核心旗帜);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思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推动马思传播,五四运动做思想准备。考点3、近代三次思想论战:第一次:封建顽固势力与洋务派;第二次:封建势力(包括洋务派)与资维新派;第三次:资维新派与资革命派专题十六20世纪以来的五大理论成果单元线索:孙三民、毛思、邓论、江代表、胡科学五大理论成果的历程、影响考点1、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第一个资民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第二次:毛泽东: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社会主义制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第三次:邓小平: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考点2、五大理论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内容:新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目的);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点:新三民加反帝;新三民增加普遍民权;新三民增加节制资本、扶助农工;新三民: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三民主义影响:资民主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反帝、反封、救亡图存);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民族色彩;颁布《中华民国临时宪法》是资第一部宪法,代表时代前进方向2、毛泽东思想---核心解决新民革问题---农包城武装斗争:A、历程:1、萌芽(24--27):大革命时期;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用:大革命时期的正确思想;2、产生:(27--37)土地革命时期:主张:结合国情创造性的开辟----农村包围城市12\n,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影响:标志毛思的产生;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37---45):主张:提出新民族主义革命论;著作:《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影响:标志毛思成熟,指导抗日战争胜利;并于中共七大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4、新发展:(45---66)分三个时期;a、解放战争时期:主张: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论;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影响:创建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b、过渡时期:(53--56)主张: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著作:《过渡时期总路线》;影响: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十年建设:(56-66)主张:社会主义的矛盾说(落后农业国和先进工业国之间的矛盾);著作:《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影响:对社会主义建设起指导作用;B、毛思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毛思特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中共集体智慧结晶、实事求是。D、毛思影响:夺取新民革胜利的理论武器;社会主义建国的思想基础;邓论理论渊源、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马思的中国化;3、邓小平理论---核心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A、历程:酝酿:文革后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解放了思想;产生:十二大:首次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逐步发展: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熟形成体系:南方讲话: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怎样建社会主义;十四大:提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十五大: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B、邓论的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体智慧结晶;马思的中国化C、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马思的中国化4、江泽民三个代表---核心解决新时期党的建设;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理论武器;是新世纪共产党和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马思的中国化;十六大: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被确立为指导思想5、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十七大: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影响:对邓论、江代表的继承发展,对中现代化建设起重要指导意义。考点3、五大理论的共同点(启示):实事求是,结合国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马思的中国化;专题十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单元线索:西方人文主义产生、发展历程考点1、西方人文主义产生、发展历程:源头:古希腊先哲的人文觉醒产生: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升华:启蒙运动考点2、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古希腊先哲的人文觉醒1、泰勒斯(公元前7C):主张:万物皆生于水(神转自然界)影响:标志西方人文精神的觉醒、2、智者学派(公元前5C):代表:普罗塔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积极: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局限: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自然界转人类社会)3、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影响: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4、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最高哲学成就:《逻辑学》影响: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考点3、西方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文艺复兴:(14—17C)核心:人文主义(提人性反神性);反对对象:封建神学(天主教会);性质:资反封建思想解放潮流;原因:根本:资萌芽的产生;重要:封建神学的束缚;直接:意大利的黑死病内容: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欧洲小说之父,揭露教会的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但丁《神曲》人文主义先驱:对教会的丑陋现象表达憎恶;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市民英雄制造者;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画圣;外传: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欧文艺复兴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影响:解放思想----把人们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扫清思想障碍;推动宗教改革;为新航路开辟做思想准备2、宗教改革:核心:信仰得救;反对对象:封建天主教会;性质:资反封的社会、思想解放潮流;原因:资萌芽的发展;直接:德皇兜售赎罪券;标志:《关于赎罪券的功能》代表:1、马丁。路德---欧宗改第一人:主张:因信称义;意义:拉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挑战教皇权威;是一场反对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产生新教(欧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2、加尔文----欧宗教改革第二人:主张:先定论;信仰得救;影响:否定教皇权威;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做辩护;产生新教;为资革命提供意识形态依据;3、宗教改革的总影响:挑战教皇权威,解放思想;产生新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启蒙运动(17—18C)A、核心:理性主义;B、反对对象:反对封建天主教会;王权(专制);性质:资反对封君主专制思想解放潮流;C、原因: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人们思想。D、代表人:1、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著作:《论法的精神》;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美总统共和制);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伏尔泰: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封建教会;开明君主制;影响:更尖锐批判现实制度,对18世纪欧洲产生巨大影响;3、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著作:《社会契约论》;影响: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4、康德:主张:人非工具;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影响: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E、启蒙运动的影响:1、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212\n、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3、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准备,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F、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文艺复兴:对象:由反神学----反天主教会、反封建专制;思想核心: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构想:启蒙运动提出构建资本主义制度蓝图;范围:有文学,艺术----扩展至社会、思想、政治多领域专题十八:中国古代、现代的文艺、科技成就及西方近、现代文艺、科技发展成就考点1、中国古代、现代的文艺、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西汉;改进:东汉蔡伦(蔡侯纸);印刷术:发明:唐,雕版印刷《金刚经》改进:北宋毕昇活字印刷;火药:发明:唐代;改进: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宋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火器;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指南车);改进:北宋发明人工磁铁---指南针;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对欧洲资战胜封起重要作用)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传播发展、印刷术推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行;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重要作用;指南针对新航路开辟起重要作用。2、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及影响:60---70年代(国防):两弹一星: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64年原子弹、66年导弹、70年东方红---1号)、---提高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安全;农业: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3年“南优2号”;超级杂交稻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中国与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80年以后(信息)83年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97年银河三号计算机----此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空间技术:2003神州5号返回(杨利伟)---第三个载人技术国家,(俄罗斯、美国、中国)中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中带来巨大经济效益。3、中国古代的汉字、书法、绘画、戏剧发展历程(成就):A、汉字发展历程:最早成熟文字: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钟鼎文);秦:(汉字统一)(统一的原因:春秋字体混乱、秦的政治统一)小篆;汉:隶书;唐:楷书?B、书法:历程:1、发展为自觉艺术:魏晋南北朝(王羲之:《兰亭序》行书)--虚悬灵动;隋唐:张旭、怀素的草书、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的楷书-----重个性,重法度;宋代:苏、黄、米、蔡书法---有意无法;明代:书法平民化,世俗化;明中叶:篆刻发展为与书法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汉字发展为书法原因:1、单体字、字形、数量庞大;2、魏晋士人将其作为抒情达意的手段3、笔墨纸张文具的改进C、绘画:起源: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初步发展:战国、秦汉;进一步发展:魏晋--文人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宋代:一派:文人山水画兴起;另一派:民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清:分文人画和民俗画两大类:民俗画:出现版画、年画、布贴画等;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1、分两派:一派:文人画:重写意;二派:民俗画、宫廷画:重写实;2、讲神似、意境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D、文学:历程:1、诗歌-----源头:春秋:《诗经》四言体,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战国:《楚辞》“骚体”浪漫主义;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唐诗:初唐:边塞诗—王昌龄《从军行》;盛唐:李白(诗仙)《蜀道难》;田园诗派---王维:《鸟鸣涧》;中晚唐:杜甫—诗圣《春望》;白居易《长恨歌》现实主义特点;宋词: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寻寻觅觅》;元曲:关汉卿《窦娥冤》;2、小说:明清: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封建专制加强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代表: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清:批判现实力作:曹雪芹《红楼梦》---百科全书式巨著;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开山之作;特点:商人首次被写入赞颂对象;出现批现力作。E、戏剧:历程:起源:傩戏;形成:宋—南戏;成熟:元---杂剧;顶峰:清---京剧:京剧:原因:皇室、市民需要;徽班兼容并蓄;历程:形成标志: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第一个繁荣期:同治、光绪年间;特点:有固定程式;融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吸收其他剧种优点----被称为国粹-虚实结合,形神兼备。4、新中国的教育、文艺、科研成就:A、教育:扫盲教育:50年代提出宗旨----82年写入宪法---2001年1月1日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B、义务教育: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95年代提出科教兴国----2001年1月1日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C、高等教育:建国初:学苏联---58年教育大革命---61年根据八字方针调整,稳步发展---66年文革遭破坏---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后迅速发展----9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高等教育曲折原因:左倾错误;80年代后快速发展原因: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深刻含义: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为科技提供物质基础;教育是科技、经济发展基础;尤其是知识时代,经济建设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所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文艺科研:方针:双百(百花齐放---文艺;百家争鸣—科研);提出:20C50年代;影响:符合文艺与学术发展客观规律;促成文艺与科学界的繁荣;曲折(具体状况参见课本123):57反右扩大化;文革(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具体成就参见课本125)50年代提出;80年代后(原因:坚持双百方针);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符合文艺、科学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双百促进文艺繁荣、科技兴旺;历史证明坚持双百百花齐放,否则百花凋零考点2、西方近、现代的科技成就:一、、西方近代科技成就:112\n、开端:天文学:代表:哥白尼:日心说---根本动摇欧中世纪宗教神学理论基础;伽利略:发现木星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证据;开创以实验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奠定基础。2、产生: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解释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海王星、冥王星发现);意义:(1)标志近代科学的产生;是天文学、经典物理学、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2)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3)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3、深入:生物学: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物种起源》1871《人类的起源》----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引发教会恐慌;二次动力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1765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重大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解决工业革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工具改进: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重要发明家:爱迪生;一、二工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文明进步;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优势;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变革。二、西方现代科技:现代科技(物理学)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论;1、相对论和量子论产生背景:物理学上的新发现;经典物理学(牛顿经典力学)危机(光、电传播载体以太不存在;热学黑体研究中出现与能量均分定律相矛盾现象);2、影响:解决经典物理学危机(相对论:能解释高速运动物体;量子论:解释微观物体);改变人类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思维);启示:不要被日常经验所蒙蔽;对新事物的认识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新事物要有包容心态;要有多元化思维方式;3、世界现代科技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电脑网络;生物技术:核心:基因(遗传)工程(克隆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空间技术:开端:57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登上太空的:196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阿姆斯特朗(名言:这不过是小小一步,对人类是巨大一跃)81美航天飞机;C、评价:双刃剑:积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传播交流迅速,信息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基因技术:人类认识自我迈出一大步;空间技术:开辟人类生存新天地;)局限:双刃剑:(垃圾信息网络犯罪对社会影响逐渐增大;克隆技术引发伦理道德之争;空间技术巨大投入未带来足够回报);科技与社会、思想之间关系与启示:关系:相互促进,推动:社会推动科技:一工;科技推动社会:二工;思想推动科技:文艺复兴;科技推动思想:启蒙运动;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重视科技;科教兴国考点3、世界(西方)近现代文艺成就:一、文学成就:历程:1、浪漫主义(18C中—19C初):代表:雪莱《西风颂》---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原因:对现实不满;特点:注重心理描写2、批判现实主义(19C初):背景:对现实冷静深刻审视;代表: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特点:重细节描写;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现代主义(20C):背景:二战;经济危机人们迷茫;代表:荒诞派:贝克特《等待戈多》:启示:文学作品内容、特色反映时代特征二、美术和音乐:1、音乐历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音乐---现代音乐;浪漫主义:代表:贝多芬:作品:《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地位:古典音乐顶峰,浪漫主义先河(古典与浪漫的桥梁);印象派音乐:代表:法国: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现代音乐:表现主义;具体音乐等2、美术:历程: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现代派;印象派:代表:莫奈《日出印象》《干草堆》;背景:19C科学技术(光学)发展;一些画家追求个人感受;特点:注重光与色的变化;新印象、后印象:代表:塞尚—现代美术绘画之父《埃斯泰克的海湾》;梵高《向日葵》;现代派:代表:西班牙毕加索《自画像》《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启示:(认识)艺术作品内容、特点反映时代特征三、影视艺术:1、电影:无声电影1927前:发明:卢米埃尔兄弟;技术重大改革:美: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默片大师:卓别林---电影艺术绝无仅有的天才;代表作----《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2、电视:发明:贝尔德;功能:最重要---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优秀艺术品;3、影视艺术影响:丰富了人类精神生活;改变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推进现代社会发展考点4、李约瑟难题: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与启示传统科技的晚霞是指: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近代科技晨光是指:近代西方的现代科技原因:1、中国小农经济的阻碍(西方商品经济)2、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3、重人伦、轻自然传统文化阻碍;4、闭关锁国政策5、重农抑商政策打压启示:1、发展近代科技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即社会)条件;2、政府要重视科技战友们祝你们考试顺利!湖南湘西学考交流流群群号142095886版权归大芒果所有。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