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81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9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一、汇率与对外贸易1、汇率及其标价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例,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这种货币之间的呼唤关系被称为名义汇率。汇率的标价的方法有两种:(1)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2)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n2、汇率制度(1)固定汇率制度: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2)浮动汇率制度: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度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n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因此,经济发展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n3、经济增长理论(1)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当资本—产出已经确定时,可以通过调节储蓄率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储蓄率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利润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也改变着收入分配,如果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不变,那么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主要取决于投资率。而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密切相关,因此,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利润收入者。\n(2)新增长理论扬的经济思想运用动态分析方法,重新解释了规模收益递增,分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收益递增提出另外一种解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即破坏性创新过程,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被现代增长理论所借用的,由于创新的出现使得单个厂商因具有垄断优势而处于规模收益递增,同时不断的创新又使得这种收益递增得以维持;从而使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创新的五种情况:引进新商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采用新的原材料和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本身的新组合。且创新不同于科学发明创新理论的最大贡献: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且把创新的功能落实到“企业家”身上,把生产力的发展人格化,使经济发展的历史更加翔实。\n(3)新增长理论:知识经济A、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B、在诸多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决定因素。C、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并使得经济实现持续增长。D、技术进步是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的结果,因而是经济系统中内生决定的。E、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都具有外部效应,从而使得经济在处于均衡增长状态时,不能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因此,影响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行为的政策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n(4)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理论)指以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为代表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讨论了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以及储蓄倾向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劳动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一致且保持不变,要使人均收入不变,就必须保持人均资本量不变。这也就是说,在人口增长条件下,维持人均收入不下降,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便达到了经济的稳定状态。(5)经济增长理论的哈罗德—多玛\n二、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1、史前时期(中古代)公元四世纪至公元15世纪(1)只有经济思想,没有经济学理论体系(2)零星的经济思想依附于其他科学,几乎无独立的经济(学)文献2、近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C——19C60年代)(1)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市场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得到迅猛发展。—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农业的商业化—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经济学最初的形态出现:重商主义\n(3)近现代经济学体系形成:第一次革命——17世纪下半叶,古典革命,建立了古典经济学——革命结果:古典经济学产生——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各国有所不同,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结束,法国从布阿贝尔开始到西斯门第结束。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斯密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马尔萨斯萨伊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各分支的综合: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古典经济学的衰落:自身的缺陷:重视从供给方面研究经济问题,造成需求研究的缺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冲击,边际主义的冲击。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19C70年代——20C30年代)\n19C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1)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代表人物:奥地利的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杰文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法国的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这一理论经过维塞尔、庞巴维克、帕累托、马歇尔和克拉克等边际主义者阐发,形成了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2)革命后果: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微观经济学)4、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1930——1990)(1)凯恩斯革命:第三次革命代表作:《货币、利息和就业通论》意义: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心跳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n(2)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第一阶段:凯恩斯主义的全盛时期(50年代——70年代)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形成(1948)经济社会背景:战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增加表现:凯恩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德日的“经济奇迹”西方“福利国家”的形成第二阶段: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理论背景:193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调整和发展经济社会背景:20世纪发达国家第二次大危机——滞涨表现形式:经济自由化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度干预造成的“政府失灵”主要流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第三阶段:国家干预重新抬头(90年代以后)\n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第三部分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第四部分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第五部分黏性工资和价格存在的理由\n第一部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被公认为是货币主义的创始者和领袖。一、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是解释价格水平涨落的基本因素。(1)货币数量论欧文·费希尔的“交易方程”:Py=MV式中P为价格总水平;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y为一国的实际收入;V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其定义为名义DNP除以货币总量。\n庇古的“剑桥方程”庇古的“剑桥方程”:M=kY=kPy式中P为价格总水平;Y为名义DNP;y为实际DNP;k为经常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总量和名义GNP的比例,k显然为货币收入流通速度的倒数。\n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方程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n(2)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中,M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rb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e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为名义收入;u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n2、自然率假说自然率主要系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n二、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1、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n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有害。(2)鉴于经济政策的滞后性,反对“斟酌使用”(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力主单一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n第二部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一、新古典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相反,而大体与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的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相一致,从而使西方经济学回复到传统的被认为是“古典学派”的状态,所以理性预期学派也被辰为新古典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卢卡斯、巴罗等。\n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四个基本假定1、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宏观经济理论要符合最大化的基本假定条件。2、理性预期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3、市场出清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4、自然率的假说\n第三部分新古典学派的观点一、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新古典学派认为由于理性预期,一切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要想使政策有效,必须使政策具有欺骗性,即使人们得不到有关政策的真实的信息。然而,这一点在事实上做不到。\n二、适应性预期错误论适应性预期系指人们仅仅根据过去而预测未来。新古典学者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说法,因为,人们预测未来时,不仅以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因此,适应性预期不符和现实。\n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人们在作预期时,既考虑过去,还要考虑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根据所得结果来改变他们的行为。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是难以衡量的,从而无法决定政策的力度的大小以及效果的多少。因此,“斟酌使用”或“微调”的政策靠不住。\n第四部分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新凯恩斯主义派别的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利茨、蔓昆、泰勒等人\n一、对新古典学派观点的肯定与吸收1、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尽量收集信息,是预测能够趋于正确。2、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也强调,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n二、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观点的坚持1、工资和价格的黏性2、市场的“非出清”或“不出清”状态3、卢卡斯批判不适用于“斟酌使用”的政策4、对“李嘉图等价论”的非难提出辩解5、“挤出效应”的影响受到条件的限制6、经济萧条对自然率具有永久性作用\n第五部分黏性工资和价格存在的理由一、工资黏性存在的理由1、主要理由合同的长期性和合同分批到期的性质2、次要理由效率工资论和就业与失业职工的差别\n二、价格黏性存在的理由1、市场的不完全性2、工资的黏性3、菜单成本4、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