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微观经济学习题选集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A,2、A,3、C,4、D,5、B,6、C,7、A,8、B,9、B,10、A二、名词解释1、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购买的这种商品的数量。2、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市场中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3、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出售达的这种商品的数量。4、当价格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保持相对稳定时,这样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三、简单题1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2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四、计算题解:(1)由Q=a-bP,得Dq/Dp=-b,于是Ed=-Dq/DpP/Q=-(-b)P/Q=Bp/A-Bp当P=P1时,Q1=A-BP1,于是Ed(p1)=bP1/a-bP1(2)当a=3,b=1.5,和Ed=1.5时,有 Ed=bP1/a-bP1=1.5P/3-1.5P=1.5解得P=1.2此时市场需求为Q=a-bP=3-1.5*1.2=1.2第二章一、选择题1、A,2、A,3、B,4、C,5、B,6、D,7、C,8、D,9、D,10、A11、B,12、A。二、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就是用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2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是衡量一种商品胡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的概念。3 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4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所谓均衡是由相反力量的平衡而带来胡相对静止状态。当价格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保持相对稳定时,这样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equilibriumprice)。三、简答题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n。四、计算题无答案第三章一、选择题1、B,2、B,3、B,4、C,5、C,6、A,7、B,8、A,9、B,10、A,11、C,12、B,13、C,14、B,15、C。二、名词解释1、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还认为,不仅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货币收入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被认为反映胃人类消费过程的普遍特点,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基数效用是指用基数1、2、3……等具体数量衡量的效用。持基数效用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是可以用基数来计算和比较的。3、序数效用是指用序数即第一、第二、第三……等次序表示的效用。持序数效用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消费者感觉到的满足,它的单位是无法确定的因而它不可计量。但是,由于满足有程度的不同,所以它可以用序数来表示。4、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表示在偏好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这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满足是一样的。5、预算线(budgetline)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的商品组合。6、在劳动供给曲线中,曲线向后弯曲是由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的变化造成的。在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存在着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使每小时的劳动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也就是使每小时的闲暇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存在着用较高收入所能购买的商品替代闲暇的倾向。这就是替代效应。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与他对某种或某组商品的支出之间的关系。8、劳动供给曲线中,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存在着收入效应。当工资的提高是劳动者感到自己较为富裕,因而希望能够享受更多的闲暇,这就是收入效应。三、简答题1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二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即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大小来表示,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高低,而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示在无差异曲线中。②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预算约束条件来分析效用最大化条件。而序数效用论则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为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所以,二者所表述的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不一样的。其中前者表述为MUx/Px=λ,后者表述为MRSxy=Px/Py。以上分析方法上的区别,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规律。除此以外,二者有又许多相同之处:①它们都是从市场的需求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来说明需求说明曲线是怎样表达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规律的。②它们都是在假定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一定的基础上来分析效用最大化过程。③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二者分析问题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边际效用大小决定的,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二者在反映需求特征上是完全一样。\n2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消费者保持相同的效用是,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与所能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其一般表达式为:MRSxy=Δy/Δx=MUx/Muy,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其原因是:随着x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MUx在递减;同时,随着y商品消费数量的减少,Muy在递增。而MRSxy=MUx/Muy,所以MRSxy必然是递减的。3答:消费者剩余是由以下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商品是用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增加,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会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总是存在着一种现实的价格,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一般反应了他对所拥有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估价。因此,除了消费者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外,消费者从以前购买的商品所获得的满足都超过他为之付出的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换句话说,他先前购买的每单位商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都高于他从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超出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4、答:牛肉价格的下降回增加人们对它的需求量,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因为当牛肉的价格下降而其他商品(如猪肉)的价格不变时,人们在一定限度内就会少买些猪肉,而把原来用于购买猪肉的钱转而购买牛肉。也就是说,牛肉价格下降会促使人们用牛肉去替代猪肉等其他商品,从而引起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这就是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是以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的,而人们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而牛肉的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同样的货币收入在不减少其他商品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购买更多的牛肉。因为牛肉的价格下降实际上表示人们实际收入提高了。这就是收入效应。因此,当作为正常品的牛肉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比价格变化前增加。四、论述题答: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从需求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由于世界上水资源数量很大,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非常低。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水资源数量很大,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相反,钻石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价格就相应地昂贵。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理论,关于水和钻石的“价格悖论”也就不难理解了。五、计算题2、⑴因为MUx=y,MUy=x,由MUx/MUy=y/x=Px/Py,PxX+PyY=120则有Y/x=2/32x=3y=120解得X=30,y=20⑵货币的边际效用Mum=MUx/Px=y/Px=10货币的总效用TUm=MUmM=1200⑶由MUx/MUy=y/x=Px/Pyxy=60,解得x=25,y=24所以M1=2.88=3y=144M1-M=24六、分析题1、答:可用提高自来水使用价格的方法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因为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刺激厂商增加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其结果将使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或消除。\n⑴自来水使用价格提高后,用户实际支付的货币数额增加,反映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总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之间差额的消费剩余将会减少。⑵对生产资源培植的有利影响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⑶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因自来水价格提高所引起支出的增加必然会降低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方法,可选择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给予价格补贴。2⑴“x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其替代效应可大于收入效应,也可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⑵“x是劣质商品”,正确。因为非吉芬商品的劣质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⑶“x不是吉芬商品”,不正确。因为商品x不是吉芬商品,可能是正常商品,也可能是劣质商品。如果是正常商品,当价格下降时,其替代效应可能会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⑷“y是正常商品”,不正确。因为商品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与商品y是否是正常商品无关。⑸“y是劣质商品”,不正确。因为商品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与商品y是否是劣质商品无关。第四章一、选择题1、A,2、D,3、D,4、B,5、A,6、C,7、B,8、C,9、D,10、A,11、D,12、D。二、名词解释1、经济成本(economiccost)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时应该支付的代价。它包括明显成本(explicitcost)、隐含成本(implicitcost)和正常利润(normalprofit)。三、简答题1答:⑴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⑵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⑶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⑷二者都是供求论的基石。2答:一种可变因素的生产三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TP、平均产量曲线AP和边际产量曲线MP的形状及相互关系划分的。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零增加到平均产量的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曲线AP和曲线MP的交点。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仍大于零,所以总产量仍是递增,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曲线AP和MP的交点到曲线MP与横轴的交点。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也递减。这一阶段是曲线MP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n那么理性的厂商应怎样选择呢?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生产,因为这一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仍然可以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未发挥到最大作用,厂商没有充分获得可以获得的好处。因此,厂商只在第二阶段生产。因为在第二阶段,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在下降,但总产量还是不断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在变慢,直到停止增加为止。五、论述题答:(1)如果考察的是单一可变要素的情况,其合理投入量应选择在第二阶段,即在该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厂商不会把要素的投入停留在这一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厂商也不会把要素投入增加到这一阶段。至于在第二阶段中的哪一点为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点,取决与投入的该单位要素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该单位要素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为其付出的边际成本(该要素的价格)时,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就需要增加或减少该要素的数量。(2)如果考察的是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成本),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各要素的价格。当边际技术替代率=Pl/Pk时,所确定的两种要素的数量即为最优组合。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两者相切之点所对应的两种要素的数量。当要素价格或成本变动时,等产量和等成本线会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的轨迹构成生产的扩张线。至于理性的厂商应选择生产扩张线上的哪一点,则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报酬情况。(3)当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时,生产规模的确定要视收益情况而定。如果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扩大,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将增加;如果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将减少,直到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关于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涉及到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视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但厂商选择适度规模时,其基本原则MR=MC不变。第五章一、选择题1、C,2、B,3、A,4、B,5、B,6、C,7、C,8、C,9、C,10、D,11、D,12、A,13、C,14、B,15、B,16、B,17、B,18、D,19、C,20、A,21、C,22、D,23、D,24、B,25、B,26、C,27、C,28、D,29、B,30、A,31、C,32、C,33、D,34、C,35、C,36、A。二、名词解释1、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一家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2、垄断竞争市场是只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而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3、寡头垄断是少数几家大厂商控制着整个行业或行业的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4、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三、简答题1答:完全竞争意味着:①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生产者和购买者;②生产者的产品是同质的;③购买者和生产者掌握完全的信息;④\n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即只有生产者和购买者双方都实现了完全竞争时,该市场才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存在,但这并不削弱完全竞争模型的重要意义。他是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点和评价各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参照。2答: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线,意味着该厂商可以按照现行价格销售的任何数量。那么,单个厂商按不变价格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其边际收益与其价格相等。所以MR=MC=P。3答:垄断是指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由一个厂商控制的市场结构,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①资源控制导致的垄断。当一个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时,该厂商就可有效排斥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垄断市场结构。②技术专利导致的垄断。由于厂商具有独家生产某种产品的专利权和技术,可以保证该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该产品。③政府的特许经营。政府的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一般说来,这类行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即最优生产规模非常巨大,需要相当规模的前期投资。所以,该行业由一家厂商提供产品相对于由多家厂商提供来讲是资源使用的最优的,如铁路运输部门、电力部门等。该类行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垄断行业。④由策略性壁垒导致大垄断。厂商总是采取各种措施对其垄断地位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厂商既无技术优势,又无法律保护时,厂商往往采取其他手段如巨额广告费等来加大进入成本的办法,从而有效阻止其他厂商进入。4、答: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相比,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AR.>MR。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AR=MR。因此,垄断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则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5答: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一般要受价格、产品质量和销售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此相适应,垄断竞争厂商除采取价格竞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的品质以及调整产品推销方法等非价格竞争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6答: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行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分额,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都其他竞争对手产生影响。因此,寡头垄断市场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寡头厂商之间存在着彼此认识到的相互依存性;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广告竞争和产品质量竞争);寡头市场厂商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四、论述题1答: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相应的是所有厂商的供给总和,而对行业产品的需求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总体来决定。厂商的需求曲线只反映他自己的一种假设,即它能按照某种现行的市场价格销售他所希望销售的全部产品。如果所有的厂商都增加其产出,那么只有在价格水平下降时。才能实现其全部销售。2、答:设垄断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为P=a-Bq,则总收益曲线TR=PQ=Aq-bQ²,平均收益曲线AR=PQ/Q=P=a-bQ,MR=dTR/Dq=a-2b;所以当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直线时,其边际收益曲线总是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面,且斜率是后者的二倍。从几何上看,MR曲线平分平均收益曲线与纵轴垂直线段的中点。3\n答: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垄断竞争行业也包括有大量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入该行业。这些情况都很像完全竞争行业。但是,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各厂商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差别。尽管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使每个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他竞争者的垄断力量。因此,垄断竞争行业每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不是需求弹性为无穷大的直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唯一差别。垄断竞争行业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虽然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DD与LAC曲线相切之点的价格和产量,但由于这一切点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那样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而是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价格,但厂商并未因此赚得更多利润,因为较少的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此外,垄断竞争厂商之间的广告竞争也导致更高的平均成本。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同完全竞争相较垄断竞争行业各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这样的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大于该设备所能实现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实现最优利用,说明垄断竞争厂商长期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这对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造成了浪费。然而,由于垄断竞争情况下造成这种浪费的原因是产品差别性,产品的差别又能满足人们本来就存在的多种多样的需求。产品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这对消费者也有利。因此,垄断竞争情况下产品价格较高,可看作是消费者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而付出的代价。六、计算题无答案第六章一、选择题1、B,2、C,3、C,4、A,5、A,6、B,7、D,8、D,9、A,10、B,11、B.二、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表示商品的产出量和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2、本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柯布(C.W.Cobb)和道格拉斯(P.H.Douglas)根据美国1899-1922年制造业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这个期间劳动和资本两大类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得到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KLaC1-a在等式中,Q表示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C表示资本投入量,K是正的常数,a是小于1的正数。3、等产量曲线(isoguants)表示用曲线上的点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组合可以生产出同样的产量。4、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数,就叫做边际替代率。5、生产者双方通过生产要素交换得到最大产量的条件叫做生产的最优条件。6、经济成本(economiccost)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时应该支付的代价。它包括明显成本(explicitcost)、隐含成本(implicitcost)和正常利润(normalprofit)。7、边际成本(MC)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导致的总成本的变化。如果以∆Q表示产量的增量,以∆TC表示总成本的增量,那么MC=∆TC/∆Q。8、最大利润原则是指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由于平均收益(价格)和边际收益是一致的,最大利润原则也可以表述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三、计算题1解:由Q=LK,解得MPl=K,MPk=L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将Q=10,Pl=4和Pk=5代入MPl/MPk=Pl/Pk,可得K=4L和10=KL,所以L=1.6,K=6.4。(2)最小成本C=4*1.6+1*6.4=12.82解:(1)由Q=6750-50P,则P=135-1/50Q,Л=TR-TC=PQ-TC=(135-1/50Q)Q-12000-0.0025Q²当利润最大化时Л1135-1/25Q+0.05Q=0,解得Q=1500,P=105(2)最大利润Л=TR-TC=PQ-TC=89250\n宏观经济学习题选集答案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1-5.DCCBB6-10ACBAB11-15EBCCA16-20CCBDA21-27BABDABD二、填空题1.GDP2.资本折旧3.居民厂商政府国际市场4.用物品和劳务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5.投资6.储存不是用于目前消费的收入的行为7.更新投资净投资8.增加值10.支出法收入法三、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两种答案:1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学科。2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的大小等于期末存货额减去期初存货额的差额。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为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支书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5.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四、问答题1.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数量关系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费)+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有哪些缺陷?答: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工具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只反映一定时期的产出情况,它们是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但并不最完美的标准,因为社会福利水平还包括人们享受的闲暇、优美的环境、人口寿命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指标的高低,而所有这些非经济性的因素是无法在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中反映出来的。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何重要作用?答:根据一整套核算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有: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国际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4.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n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两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恒等式中的投资既包括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或计划的投资,也包括企业不想要的非合意存货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五、计算题P438第4题的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故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的增加值为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的增加值=40-10=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即按增加值法GDP为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的GDP=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P438第5题的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P439第6题的解答:根据题意(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2)用最终产品价值法计算GDP:A厂商最终产品价值=5000-200-2000=2800美元,B厂商最终产品价值=500,C厂商最终产品价值=6000-3000=3000美元;故全部最终产品价值GDP=2800+500+3000=6300美元。(3)国民收入=6300-500=5800美元P439第7题的解答:根据题意:(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DP=C+I+G+NX可知净出口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n(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DP-T=(GDP-折旧)-净税收=(4800-5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P439第8题的解答:根据题意:(1)S为储蓄,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元。(2)I代表投资,由四部门投资与储蓄恒等式I=S+(T-G)+(M-X),由题意政府储蓄(T-G)=-200(即预算赤字200),进口减出口(M-X)=100(即贸易赤字100),知I=300+(-200)+100=200亿元。(3)由GDP=C+I+G+(X-M)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1-5.CBDAD6-10DADBA11-15CBAAC16-17DB二、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2越大,右上方3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4边际消费倾向5储蓄,可支配收入6越多,右上方7平均储蓄倾向8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9越大10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同量的支出和税收三、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存在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2消费函数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谓的消费函数,是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3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4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支出增加量与收入增加量之比。5投资乘数指收入增量与引起收入增加的投资增量之比。四、问答题1.不是。因为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投资都是计划的投资,存货投资包括计划的存货投资和非计划的或非合意的存货投资。所以,投资包括计划的投资(固定投资和计划的存货投资之和)和非计划的或非合意存货投资。在均衡产出时只是非合意存货投资为零(这是总产出与总支出均衡的条件),且计划的投资i=s计划的储蓄,故计划的投资不必然为零。2.否。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且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的,故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是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之比,当期收入很低不够当期必要的生活消费所需时,人们借钱或花费以前的储蓄也要消费,故当期消费会大于当期收入,此时平均消费倾向会大于1。3.乘数也叫倍数。宏观经济学中所运用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函数中由于某个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投资之所以具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n发挥投资乘数作用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为即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的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地发挥出来。第二、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被利用。第二、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4.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较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反之则相反。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五、计算题P473第10题的解答:根据题意知,a=100,b=0.8,i=50.(1)均衡收入y=(a+i)/(1-b)=(100+50)/(1-0.8)=750(单位:10亿美元,下同)消费c=a+by=100+0.8×750=700储蓄s=y–c=750–700=50。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s=-a+(1-b)y=-100+0.2×750=50。(2)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UI=s-i当实际收入y=800时,s=-a+(1-b)y=-100+(1-0.8)800=60,而投资仍为50即i=50,故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UI=s-i=60-50=10。(3)若投资增至100即Di=50,收入增量Dy=kiDi,投资乘数ki=1/(1–0.8)=5,则收入增量Dy=kiDi=5*50=250(4)消费函数变化后的均衡收入y=(100+50)/(1–0.9)=1500,储蓄s=-a+(1-b)y=-100+(1–0.9)×1500=50,投资乘数ki=1/(1–0.9)=10,故若投资增至100即Di=50,收入增量Dy=kiDi=10*50=500。(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变为10。P473第11题的解答:根据题意:(1)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y=(a+i+g+btr-bt)/(1-b)=(100+50+200+0.8*62.5-0.8*250)/(1-0.8)=1000(2)由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投资乘数ki=1/(1-b)=1/(1–0.8)=5政府购买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b/(1-b)=-0.8/(1–0.8)=-4转移支付乘数ktr=b/(1-b)=0.8/(1–0.8)=4平衡预算乘数kb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kb=kg+kt=5+(-4)=1(3)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Dy=200。均衡收入要达到1200,按前面计算的各种乘数,分别需增加:(a)增加政府购买Dg=Dy/kg=200/5=40(b)增减税收Dt=200/kt=200/(-4)=-50(即减少税收50可增加200收入)(c)因平均预算乘数kb=1,则意味着同时增加200单位政府购买和税收,就能增加均衡收入200,达到充分就业。\n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1-5.ACABA6-10ABAAC11-15AADCA16-17BCBCB20-23ACD二、填空题1.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2.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蓄延期支付的手段3.把货币留在手中的偏好4.交易预防投机交易余额预防余额投机余额5.国民收入利息率6.纸币硬币7.货币需求货币供给8.货币需求量利率右下方9.垂直10.利率11.向右下降12.投资支出利率右下方13.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14.投资的利息弹性15.货币数量的增加已不能降低利息率三、名词解释1.投资需求函数说明投资需求与利率之间反向关系的函数。凯恩斯理论认为,投资取决于预期利润率与货款利率的比较,当预期一定时,投资需求取决于利率,因此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2.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3.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流动性偏好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4.LM曲线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说来,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5.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或流动性陷阱,指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的情况。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当利率低于某一点的时候,人们就不肯储蓄,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即使增发货币利率也不会再降低。四、问答与简述题1.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量减少?答:\n有许多货币的组成部分并不支付利息,例如,通货和活期存款。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没有支付利息,但放弃了用于其他金融资产时所能得到的利息收入。当利息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就增加了,因此人们就要减少自己的货币持有量,并用货币去购买其它金融资产,以便获得更高的利率。2.简述IS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答:⑴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S=I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轨迹。⑵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相反,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不敏感,IS曲线越陡峭。⑶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产品市场短缺型的失衡。因为,在同一利息率的水平上,这些点所代表的产出水平低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产出水平;相反的道理,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过剩型的失衡。⑷自主性支出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自主性支出增加,如消费增加、投资增加或政府支出增加等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表示在同等利息率水平上收入增加了。相反,自主性支出的减少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表示在同等利息率水平上收入减少了。3.简述LM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答:⑴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y)与利息率(r)的组合轨迹。LM曲线中的L是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L(y,r),M是货币供给量。⑵LM曲线向右上方延伸,表明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息率呈同方向变动。其原因是:在货币供给不变时,收入增加要求交易货币需求量增加,这样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息率提高。⑶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⑷LM曲线的形成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投资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因此,LM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取决于这三因素的变化。在货币需求较稳定的情况下,LM曲线的移动主要由货币供给变动引起。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向左平行移动。h和k的变动则会使LM曲线斜率变动。4.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答: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在IS曲线左下方,有I>S,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IS曲线的右上方,有S>I,即存在对产品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点在LM曲线左上方,有M>L,即存在货币超额供给;在LM曲线右下方,有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态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S时,国民收入会减少;L>M时,利息率会下降上升;L<M时,调整结果会十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5.运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与变动。答:依据IS-LM模型,在IS曲线和LM曲线既定条件下,IS,LM共同决定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如果IS与LM曲线移动了,则均衡国民收入肯利息率就会发生响应变化。IS曲线的移动主要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引起,LM曲线的移动主要由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和需求函数的变动等因素引起。IS与LM曲线新的交点将随IS,LM曲线变动的方向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五、计算题第5题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则当r=4时,i=100–5×4=80亿美元:r=5时,i=100-5×5=75亿美元;r=6时,i=100–5×6=70亿美元;r=7时,i=100–5×7=65亿美元.\n(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根据均衡条件i=s,即有100–5r=-40+0.25y,解得y=560–20r,根据(1)的答案计算y,当r=4时,y=480亿美元;r=5时,y=460亿美元;yr87654321400440480520560(480,4)(440,6)ISr=6时,y=440亿美元;r=7时,y=420亿美元。(3)由(1)和(2)知:IS曲线方程y=560-20r其图如右。第6题解答:1)由(1)已知c=50+0.8y,i=100-5r,由IS曲线方程y=(a+e-dr)/(1-b),有:y=(50+100-5r)/(1-0.8),简化整理得:(1)的IS曲线y=750–25r;同理可得(2)的IS曲线为y=750–50r;(3)的IS曲线为y=600–40r相应的三条IS曲线如下图:yr87654321400500600700800(450,6)(600,6)IS1y=750–25rIS2y=750–50rIS3y=750-40r(400,5)\n2)由上图比较(1)之IS1和(2)之IS2曲线并由IS曲线斜率(1-b)/d知,投资对利率更敏感即d值更大时,IS曲线斜率更小,IS曲线更平坦。3)比较(2)和(3)的IS曲线知,边际消费倾向(b)变小时,IS曲线斜率变大,IS曲线越陡峭(上图中,IS3比IS2陡峭)。第8题解答:(1)由于货币需求为L=0.2y-5r,所以当y=800,利率分别为r=10,8和6时,货币需求Ly=800依次为110,120和130亿美元。同理:当y=900,r=10,8和6时,货币需求Ly=900为130,140和150亿美元;相应的有三条货币需求曲线如左图mr864210100110130150170Ly=800120140160Ly=900Ly=1000当y=1000,r=10,8和6时,货币需求Ly=1000为150,160和170亿美元。(2)由题意知M=150,P=1。因此m=M/P=150/1=150。再由L=0.2y-5r知,货币供给与需求相均衡(即m=L)时收入与利率的关系为:mr864210100110130150170Ly=800120140160Ly=900Ly=1000m=150150=0.2y-5r,整理得:y=750+25r\n由上图知,收入y=800时,均衡利率r=2;收入y=900时,均衡利率r=6;收入y=1000时,均衡利率r=10。(3)根据(2)的结果,y=750+25r时的LM曲线如下:yr864210800900100011001200LMM=150LM’M=200●A(1100,10)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称为LM曲线.也就是说在LM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4)M=200,其它条件不变时m=200,LM方程200=0.2y-5r,整理得:y=1000+25r.其LM’曲线图如上图所示,与(3)中得到的LM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250个单位。(5)对于(4)中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如上图中A点),则货币需求L=0.2y-5r=0.2×1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利率下降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增加,利率下降也导致投资支出增加进而收入增加并导致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最终会使用货币需求增加直到等于货币供给实现均衡衡。反映在图中,A点会向右向下方移动最后会稳定在LM’曲线上。第9题解答:(1)由L=m(=M/P),假定P=1,因此,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hr=M即r=(-M/h)+ky/h其斜率代数表达式为k/h(2)当k=0.20,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当k=0.20,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当k=0.10,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n(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4)若k=0.2,h=0,则LM曲线为0.2y=m,即y=5m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第10题解答:(1)先求IS曲线,由题意知:a=100,b=0.8,e=150,d=6,代入IS公式y=(a+e-dr)/(1-b),有y=(100+150-6r)/(1-0.8)整理得IS曲线方程:y=1250-30r①再求LM曲线,由题意知: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L=m均衡时有:150=0.2y–4r整理得LM曲线方程:y=750+20r②(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联立方程:y=1250–30r①y=750+20r②而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选择题1-5.CCADC6-10BAADC二、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4凯恩斯主义极端IS曲线为垂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此时货币政策失效、财政政策十分有效。5古典主义极端IS为水平线而LM为垂线的情况,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四、计算题第2题解答:(1)由IS曲线y=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25r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950–50r得均衡收入为y=950–50×6=650,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10×6=8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由IS和LM方程联立求解:500+25r=8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800–25r=800–25×6=650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n–5r=110–5×6=80(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1)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这种情况;由y=c+i+g,IS曲线将为y=40+0.8(y-t)+140–10r+80=40+0.8(y-50)+140–10r+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1100–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y=1100–50ry=500+25r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y=c+i+g=40+0.8(y-50)+110–5r+80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950–25r,与LM曲线y=500+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第3题解答:(1)由c=90+0.8yd,t=50,g=50和i=140-5r,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240+0.8y–5r化简整理得:y=1200–25r①{或:将已知有关参数,代入三部门经济IS曲线方程y=(a+e-dr+g+btr-bt)/(1-b)有:y=(90+140-5r+50-0.8*50)/(1-0.8),化简整理得:y=1200–25r}由L=0.20y,ms=200和L=ms知LM曲线为0.2y=200,即有:y=1000②解联立方程组①和②:有均衡收入y=1000,均衡利率r=8,投资i=140–5r=140–5×8=100(2)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达到g=70,则新的IS曲线方程为:y=(90+140-5r+70-0.8*50)/(1-0.8),化简整理得:y=1300–25r与LM曲线y=1000联立得:均衡收入仍然为y=1000,均衡利率变为r=12,投资i=140–5×12=80(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分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4)上述情况的草图如下:yr8121000LMy=1000IS2y=1300–25rIS1y=1200–25r\n第4题解答:(1)由c=60+0.8yd,t=100,i=150,g=10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c+i+g=60+0.8yd+150100=60+0.8(y-t)+150+100=60+0.8(y-100)+150+100=230+0.8y化简整理得:y=1150由L=0.20y–10r,ms=200和L=ms得LM曲线为:0.20y–10r=200即y=1000+50r(2)由(1)式.(2)式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起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c+i+g=60+0.8yd+150+120=60+0.8(y-100)+150+120化简得,y=1250,与LM曲线y=1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的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5)上述情况可以用如下草图表示:yr351150LMy=1000+50rIS2y=1250IS1y=11501250\n第5题解答:(1)LM曲线为y=750亿美元+20r,当IS曲线为y=1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750+20r=1100–15r解得r=10,y=950;LM曲线为y=750亿美元+20r,当IS曲线为1100亿美元–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得到:750+20r=1100–15r,解得:r=10,y=950.yr810950LMy=750+20rIS1y=1250-30r1010LM’y=850+20ryr7.110950LMy=750+20rIS2y=1100-15r992.9LM’y=850+20r图(a)图(b)(2)若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0.20y–4r,货币供给为170亿美元,可得0.20y–4r=170,即LM曲线为y=850+20r。当IS曲线为y=1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50+20r=1250–30r,解得r=8,y=1010。当IS曲线为y=1100亿美元–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50+20r=1100–15r得到,解得r=7.1,y=992.9所得的曲线如图所示。(3)图形(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a)和(b)两图中的IS曲线的斜率不同,(a)图形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斜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b)图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则大一些。第6题解答:(1)由题意知,LM曲线方程为150=0.20y–4r,整理得y=750+20r.再与IS方程:y=1250–30r联立,求解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解得r=10,y=950亿美元。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时,LM’方程为150=0.25y–8.75r,即y=600+35r,与IS方程:y=1250–30r联立,解得均衡收入y=950,利率r=10。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yr810950LMy=750+20rISy=1250-30r1010LM2y=850+20ryr8.810950LM’y=600+35rISy=1250-30r987LM’2y=680+35r图A图A\n(2)当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m=170时,图(a)中,LM方程将变为y=850+20r,和IS联立求解得r=8,y=1010。图(b)中,LM’方程将变为y=680+35r.和IS联立求解得r=8.77,y=987可见,(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a)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中的利率系数(4<8.75),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美元,(a)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第7题解答:(1)先求IS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得IS均衡方程:–100+0.2y=140–5r,整理得:y=1200–25r再求LM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得LM均衡方程200=0.20y,即y=1000.yr881000LMy=1000ISy=1200–25rLM’y=11001100解IS和LM联立方程得:均衡收入y=1000亿美元,均衡利率r=8。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如下:(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LM曲线将向右平移100个单位即LM曲线方程为y=1100亿美元.此时均衡收入y=1100亿美元,均衡利率r=4;消费c=100+0.8×1100=980,投资i=140–5×4=120(3)由于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直于横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n第8题解答:(1)根据已知条件,得IS曲线方程:–100+0.2y=150,整理得:y=1250.同样由已知条件,得LM曲线方程:200=0.20y–4r,整理得:y=1000+20r.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如下yr7.512.51250LMy=1000+20rISy=1250LM’y=1100+20r(2)解IS和LM联立方程得:均衡收入y=1250亿美元,均衡利率r=12.5;消费c=100+0.8*1250=1100,投资i=150.(3)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则LM方程为:220=0.20y–4r即y=1100+20r,表现在图形上LM曲线向右移动100亿美元。此时,均衡收入y不变,依然为1250,均衡利率r=7.5,投资i不变,依然为150,消费c也不变,仍然为1100.(4)由于投资i始终等于150亿美元,与利率无关,这在图形上表现为IS曲线垂直于横轴,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依然为1250,而利率下降(从12.5下降到7.5).三、问答题第9题及解答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减少消费,这使IS曲线左移;这样投资需求增加、消费需求减少,从而总需求不变。如图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移至LM’,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左移至IS’,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yrr2r1y0。LMISy'LM’r3IS’\n第10题。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yrr0y0。LMISy1LM’r1IS’EE2E1y2解答:(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从而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处LM’,从而利率仍旧为ro,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的交点。(2)若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则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与IS’的交点E1。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的增至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为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1(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