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稿-微观 64页

  • 459.41 KB
  • 2022-08-19 发布

经济学讲稿-微观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微观》框架研究对象:消费者市场厂商(生产者)1、消费者偏好产1、完全竞争1、生产理论效用、消费者品2、完全垄断生产函数、生产可能性均衡、消费者剩余市3、垄断竞争边界,边际收益递减,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2、分析方法4、寡头垄断际产量、等产量曲线、无差异曲线、预等成本线、边际替代率、算线、收入(价格)生产者均衡、生产扩展消费曲线、边际替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线要代率、替代(收入)效应、(正常品,素劳动力——工资2、成本理论市低劣品,吉芬)土地(广义)——地租机会成本、短期成本场(STC、SAC、SMC),3、弹性资本——利息长期成本(LTC、LAC、需求价格(收入、企业家才能——利润LMC),交叉)、影响需求3、供给价格弹性价格弹性的经济因素6种情况及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经济因素\n政府1、经济体的一般均衡各个市场都实现均衡称为一般均衡2、经济福利3、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市场失灵、公共商品、柯斯定理以上是《微观》的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与《宏观》不同,一般来说,微观观的是宏基础,象边际、生产函数、弹性、市场均衡等概念都是理解宏观的基础,充分掌握消费者和生产者范畴的知识是为了理解4大市场,其实本《微观》重点内容就是研究4大类型的产品市场,同时这也是每年考试的重点,4大市场的图形一定要非常熟悉,掌握了图形分析起来就比较清晰了,并且容易记忆了。\n学习《微观经济学》就要从最简单的需求和供给开始需求是消费者的需求(这里先只考虑产品市场,不考虑要素市场),因此研究需求就要研究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特征明确几个概念:效用:它本质上是主观感受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微观》P41、效用曲线、效用函数、消费者均衡(《微观》P51、《原理》P60)、消费者剩余(《原理》P62)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微观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分析工具,几乎贯穿始终《微观》P56注意无差异曲线的四大性质,《原理》P64)、边际替代率MRS(《原理》P69),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xy消费者预算线(《原理》P71),收入消费曲线(《原理》P75,恩格尔定律《原理》P76),价格消费曲线《原理》P77\n无差异曲线的应用--三种消费补贴分析(1)无限制实物补贴(2)现金补贴(3)限制性实物补贴《微观》P68-72书中叙述地十分详细,不属于考试重点\n需求:个人需求+市场需求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需求可能涉及到两条或以上的需求曲线,而需求量通常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价格变动对需求量两个方面的影响——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常考点)三种商品:正常商品、劣质商品、吉芬商品详见《微观》P87-91,《原理》P80E1→E2是替代效应E2→E3是收入效应,注意E1E2E3之间的位置关系正常品:EEE321一般劣等品:EEE231吉芬品:EEE213结论:E3是不断向右移动的\n几个基础概念需求价格弹性E,影响E的因素《微观》P101《原理》P35、42dd需求收入弹性E,恩格尔法则,恩格尔系数《微观》P107M需求交叉弹性E,《原理》P46AB供给——是厂商供给的,所以有必要研究厂商行为,生产函数(生产三要素《原理》P91),产量曲线,(记住《微观》P126图5-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理》P95)生产要素报酬递减法则《微观》P129等产量曲线(两种极端形态:完全替代+完全无替代P158)、经济区、脊线、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KL熟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微观》P141供给价格弹性及影响因素《原理》P48、52\n等成本线(《原理》P116),生产者均衡(对应于消费者均衡),生产扩展线(《原理》P121,短期和长期的区别)\n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学上全部成本概念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均指的是机会成本,它指的是将其要素投入其他领域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反映在帐面上的是会计成本,是不考虑风险、时间等因素的成本。几个公式《微观》P154,《原理》P125私人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外露成本)+内隐成本内隐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业主投入自有资源的可能收入+其他\n经济利润一般,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但是与不同成本概念(象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相对应有不同的利润概念。经济利润=收益-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由于一般情况,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所以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一般理论上的利润指的是经济利润,如果收益在扣除机会成本后仍有剩余,说明企业存在超额利润,即是超过帐面所反映的会计利润之后的剩余。(就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这个市场,这就是微观经济种调节市场的机制,后面将详细介绍)\n三种技术进步——由于要素价格提高了,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开发新技术,《微观》P167(1)劳动价格提高较多情况下的技术进步:节约劳动——采用新技术后,劳动与资本边际产量都提高了,但是劳动边际产量提高更快一些,两种要素投入都变少了,但是对劳动的节约更为显著。(2)资本价格提高较多情况下的技术进步:节约资本——采用新技术后,劳动与资本边际产量都提高了,但是资本边际产量提高更快一些,两种要素投入都变少了,但是对资本的节约更为显著。(3)资本、劳动价格比相同比例提高情况下的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资本劳动价格提高且比例相同,但是由于采用了技术进步,因此原来的等成本曲线左平移,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于新的均衡点,相同比例的节约了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n熟练画出图形《微观》P177P185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区别(短期和长期的区别)短期:短期成本:生产规模不变,固定成本不变,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这是短期成本最显著的特征。短期总成本TC(或STC),总变动成本TVC,总固定成本TFC,边际成本MC和平均成本AC熟悉他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及图像表达,见《微观》P185长期成本:就是考虑到生产规模的变动的情况LAC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实际上就是考虑到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各产量对应的最低短期平均成本SAC的连线,即包络线。长期总成本LTC,长期边际成本LMC,\n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市场,包括买者(消费者)和卖者(厂商),具体的说,就是4大市场,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它们主要是按照厂商能否自由进入/退出该行业或者说自由的程度来划分的。不同的市场类型,消费者和厂商会采取不同的购买和销售策略,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行业行为,所以,有必要讨论各自市场的特点。完全竞争市场是经济学家设想的一种理想市场状态,所有的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信息完全充分共享。详见《微观》P195-207重点看《微观》P203厂商短期盈亏厂商行为,特别是《微观》P204的图7-5,要理解厂商盈利、盈亏平衡、亏损的含义,理解价格P,边际成本MC,平均成本AC,平均变动成本AVC之间的关系。对于厂商来说,看盈利主要看在P=MC的产量水平上P-AC的差值。\n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详见《微观》P206图7-6停止营业点:就是MC与AVC交点,只要价格P>AVC,厂商就会生产,因为至少能收回固定成本,比不生产要少损失,(若不生产,会连固定成本都收不回)。供给价格弹性以及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P211-214同样,与“需求与需求量”的联系与区别相似也要注意区分“供给”与“供给量”,涉及到几条供给曲线的问题。\n完全竞争(要点概括)注意厂商和市场是两个概念四个假设:无数买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出入自由市场期: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关心的是以何种价格售出,有交换,无生产,不关心产量关系的是如何“市场出清”,并非指确切的时间,而是指一组条件,它的长短取决于物品保鲜的时期。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静态):市场均衡与厂商均衡同时达到,一方面厂商在市场确定的价格下调节,确定产量进行生产,达到其短期均衡,另一方面,市场供给状态可能发生变动。PS若P=P,则SD,卖者竞争,推动价格下降至PPE1DQQQQ1E2\n完全竞争下厂商的短期利润或亏损,见《原理》P157,图7-6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高于平均变动成本的边际成本曲线,详见《原理》P160,\n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长期:(1)厂商变动一切生产要素(2)厂商数量变动(进入和退出)厂商的长期均衡和市场的长期均衡,见《微观》P224图8-4和8-5分析:初,SAC1,SMC1,利润未达MAX,扩大规模至SAC2在SAC2,P=LMC=SMC2SAC2=LAC利润达到MAX同时因为存在经济利润,吸引新厂商进入,S增加,P下降在PE点,P=LMC=SMC=LAC=SAC经济利润为0,无厂商进入和退出,均衡(LAC与SAC相切于最低点)在长期,厂商对产量的调整过程与整个行业产量的变动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的均衡也是相互依存并同时达到的,一方面,整个行业即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P,厂商根据P调整产量,同时,部分厂商由于亏EE损或盈利退出或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新厂商进入和老厂商的退出又影响整个行业的供给,原有均衡态被打破,只有当产品供给=需求,且在PE下各厂商LAC时,厂商达到长期均衡,不再有企业进入和退出,厂min商的长期均衡也表现为行业的长期均衡,经济利润消失,各厂商仅得到正常利润。\n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Σ,左偏移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考虑到要素价格变动)3种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微观》P227-231,《原理》P162-165成本不变行业——LS呈水平状解释:行业产量是由新企业提供的,供给适应需求增加而增加,或者说,需求和供给同幅度增加,因此,新的均衡价格不变,LAC不变,回到初始水平。成本递增行业——LS呈向右上倾斜状解释:若市场需求增加,由于有经济利润存在,故吸引新厂商进入,由于成本递增,因此MC上移,AC也上移,所以S有左移趋势(因为同样产量下会要求更高的价格),直到新的SAC=LAC=min时达到均衡。\n成本递减行业——LS曲线向右下倾斜解释:市场需求增加,由于有经济利润存在,吸引新厂商进入,S右移,同时由于MC、AC下移,S继续右移,知道再LACmin达到新的均衡。连接两个均衡点LS上倾的原因:(1)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对象的行业(2)要素价格上升,成本上升LS下倾的原因:(1)新兴行业(2)某些行业成长初期判断一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静态)主要看:(1)厂商是否最节约地使用稀缺资源(2)产品让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P最低)\n从长期均衡条件出发,(以P=MR=SMC=LMC=SAC=LAC为例)间接使用上述标准:(1)长期均衡时LAC的高低LAC:单位产量要素购买支出(2)长期均衡价格下,消费者剩余的大小蛛网模型:对静态及比较静态均衡分析的重要补充,引入了时间变量t,而不是象静态那样各种变量变动不存在时滞。详见《原理》P166三个基本前提:1、生产周期较长且不连续,St=f(Pt-1),供给量变动存在时滞2、需求量变动不存在时滞,即,Dt=f(Pt)3、不考虑市场存储,价格总能调节到使市场全部供给量为买者吸收\n三个类型:1、esed(发散)图形详见P236-239,收敛型的特点:动态均衡过程中,逐年的成交价格围绕其均衡价格忽上忽下波动,产销量也相应交替偏离均衡量,但偏离的幅度逐渐减弱,最终达到均衡,收敛原因:esed,蛛网呈发散情况更令人担忧。\n完全垄断(要点概括)完全垄断的假设条件:1、市场上只有一个售卖者2、该厂商所售商品没有非常类似的替代品3、新厂商不能进入该市场产生垄断的原因:1、对生产要素的控制2、专利权3、规模报酬递增(自然垄断《微观》P2494、政府特许\n其中规模报酬递增在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表现为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下倾,一个企业的产量若能满足全部市场需求,其LAC处于下降阶段且这时的P有利可图,那么率先经营这个行业的厂商便可通过增加产量,降低平均成本和售价的有力竞争手段击败潜在对手或准备进入者。即使行业里初始时有两个或以上的厂商,它们的平均成本必然高于单一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企业间扩大产销量,降低成本和售价的竞争结局似乎只能在行业中保留下单一胜利者,况且,规模报酬递增行业需要花费巨额资本才能开始经营,这就为一般的潜在进入者设置了天然屏障,这种行业的垄断被称为天然垄断或自然垄断,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使一个大厂商大规模的经营比多个厂商较小规模的经营更为经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点,《原理》P141,“内在经济”、“规模生产效益”,\nPD:P=a-bQMR:P=a-2bQDMR=P(1-1/e)e>0MR1/2QQQTRe>1MR>0TR↑e=1MR=0TR=MAXe<1MR<0TR↓Q\n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MR=MC最大利润点)假定垄断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者(三种情况)见,《微观》P256-257图9-4,9-5,《原理》P179与完全竞争按照既定P调整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同,垄断厂商调整产量进而调整价格来达到目的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以净利润存在为特征详见《微观》P259图9-6虽然短期内均衡时,有价格D>AC的位置,但从长期看并未达到利润MAX,因为SAC均衡时,LMC完全垄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完全竞争中,厂商在SACmin及LACmin生产,而在完全垄断中,企业在长期中虽然在其选择的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处生产,但该规模本身并未使LAC达到min,如果继续增加产量,LAC还会下降,在LACmin处生产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此意义上,完全竞争的经济效率就优于完全垄断。2、产量: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价格:完全竞争<完全垄断,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D曲线是水平的,P=MR,而完全垄断D曲线高于MR曲线,所以当厂商根据MR=MC生产时,P>MC\n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1、一级定价:每个产品以不同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又称完全的价格差别),实质是:厂商向每个消费者索取他愿出的最高价格,前提是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及对一定量商品的总效用评价及对一定量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消费者剩余为02、二级定价:厂商将其产品分批定价销售,以获得最大利润。一级与二级的差别:(1)二级定价面对所有消费者,一级面对不同消费者(2)二级分批出售,一级逐个定价,逐个销售3、三级定价: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价格销售,条件市场被分开&每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不同\n(1)既定产量下分配及价格确定MRA=MRBMR=P(1-1/e)(2)产量决定及不同市场分配MC=MRA+B确定产量再根据MR=MR确定分配AB(3)一般划分依据:地理差别、产品用途、时间、收入水平、性别年龄价格差别的作用(1)一方面,使厂商占有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剩余而获得更多收益(2)另一方面,使得向特定市场和消费者提供商品和劳务成为可能,甚至使整个行业的存在成为可能(富人穷人看病)垄断对社会主义的借鉴意义:行政垄断、市场垄断\n结论:垄断厂商不存在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在每种价格下厂商或行业愿意并能够提供的产量,在完全竞争中,P由市场定,厂商在P下调节产量生产,根据P=MC的原则,故厂商供给曲线即为高于AVC的MC曲线,在完全垄断中,MR≠P,MR=MC与P无直接联系,故表示边际成本和产量的MC曲线不能表示供给曲线,故垄断厂商不存在供给曲线。\n政府对完全垄断的管制1、价格管制政府直接规定“最高限价”或“最低限价”,政府直接把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转移给消费者,可定在自由价和垄断价格之间。2、征收定额税,政府可以在不改变垄断厂商生产量和价格的情况下,将该厂商的垄断利润完全吸收。MR、MC均不变。3、征收定率税,AC、MC均上移注意对比分析上述三个管制的方法,图中的哪些曲线是否变动,如何变动,如何影响产量,价格,对消费者的影响。\n垄断竞争(要点概括)定义:许多厂商在市场上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张伯伦对垄断竞争模型的四点假设1、诧异产品由大量企业生产出来,同类产品没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非常多,所占比例都很小,所以每个企业可以忽视其他企业的行为对自己的收益所产生的影响3、同行业中所有企业都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4、在长期内,新的企业容易进入这种行业\n由于产品存在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由于产品差异,无法建立行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且行业中各种有差异的产品的价格并不一致,因此对垄断竞争市场的分析限制在某个典型企业而非整个行业,垄断竞争厂商自以为可以象完全垄断厂商那样行事。P主观客观Q\n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详见《微观》P280图10-2《原理》P199均衡的过程(略)详见书本,达到短期均衡是否有PMC净利润要看D与AC。由于兼有垄断和竞争的特点,在某个价格下,实际P0销售量并不是个别厂商自d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整个D行业各个厂商共同作用的MR结果,价格竞争是垄断竞Q0Q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n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LMC=MR确定产量,再找使产量成本最小的规模)短期内d变动,D不变,而在长期,二者都变动(因为长期内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断调整d与D,直到d与LAC切于MR=LMC的点上方,此时无净利润无厂商的进入和退出,达到长期均衡,该均衡同样适合于非价格竞争的均衡如果不切的话,P>LAC,还有净利润,还会有新厂商进入。见《微观》P284图10-4,《原理》P202,\n理想产量:厂商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时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产量。超额能力:垄断竞争厂商均衡时的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原理》P203图9-4,\n非价格竞争1、产品变异:在产品本身做文章,改变式样外观等2、广告与服务影响企业利润的三因素1、产品价格2、产品特性3、广告或销售开支企业并用三者最终(长期内)均得不到经济利润(但短期内有净利润)\n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比较《微观》P289图10-7理想产量、超额能力(《原理》P202)垄断竞争:价格高,产量低,以存在超额生产能力为重要特点,由于d下倾,故SAC必与LAC相切于LAC下降处,除该点之外任何SAC均>P,由于SAC2规模ESMR3、假设其他企业不作对抗性是错误的\n寡头垄断(要点概括)定义:一种产品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生活或经销,而这几家厂商中任何一家在该行业的总产量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因而每一厂商的行动都会影响其他几家的生产数量和利润。相关决策:将其他企业的决策作为本企业决策的依据之一的决策称为相关决策由于寡头市场中,不同厂商彼此制约性很大,普遍认为不存在确定的、合乎逻辑的均衡态,即不存在一般的寡头价格理论,只有许多模型。假定条件:1、在一个寡头市场中,各厂商的产品是同质无差别的2、各寡头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以完全竞争的买者身份出现,简化对其成本分析\n形成寡头垄断的原因:1、规模经济2、进入的障碍3、某些自然资源难得几个重要的寡头模型1、古尔诺(双头垄断)ΣQ=nQ/n+1Q:整个行业产量,假i00定对方维持原有产量2、张伯伦模型:在古尔诺基础上,认为双方会认识到只有共同在1/2Q处生产,各自生产1/4Q达成默契使利润最大00\n3、斯威齐模型(变折需求曲线)(寡头市场价格不易变动)《微观》P300《原理》P217从需求方面:1、若P>PE面临D1,ED1较大,提价,销量巨减,收益下降P2、若PMC1,Q>QE,则MCMC2>MR2所以厂商倾向于在E点生产。2MRD22缺陷:没有说明PE是如何确定的,只是QQE解释了在PE下P不轻易变动\n4、价格领导模型《原理》P224图10-8A:大厂商价格领导(大厂商生产小厂商剩下的市场)ΣMC:全部小厂商即是全部小厂商供给曲线,接受大厂商定价,类似完全竞争。详减《微观》P303,总需求曲线是HNMGDB:低成本价格领导(以低成本厂商的最大利润点的均衡价格来销售)详见《微观》P305图11-5,假设A、B各生产市场的一半。为防止低价格厂商利用低价占领市场,价格高的厂商要降价。\n5、卡特尔模型(达成正式协议)——增加利润,减少了不确定性,阻碍新企业进入。(1)利润分配卡特尔以P0为统一价,在各厂商P间分配QT,按MR总=MCiΣMC原则分配QT,若按各厂商P0MCi=MRi必然会增加成本D各成员若坚持在各自利润MR最大点生产,会形成竞争,QTQ卡特尔破裂。详见《微观》P307图11-6\n(2)市场分配卡特尔(瓜分销售市场)假定A、B两企业是完全相同(MC相同)P详见《微观》P309图11-7MCP0DmrdQQ02Q04Q0卡特尔不稳定性:(D富有弹性)稍稍降价,收益会迅速增加,见《微观》P311实际定价方法:成本加价定价法(AC、需求弹性)\n6、贝特兰模型(《原理》P213)了解认为双方会在价格上展开竞争,不存在双方默契的情况MC=AC=P=07、埃奇沃思模型《原理》P214了解在贝特兰假设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新假设:(1)每个厂商面临相同的市场需求曲线(2)每个厂商产量有限,无法供应整个市场结论:在寡头垄断下的均衡价格是不稳定的,即价格会在完全垄断的均衡价格和每个厂商的最大产量点的价格之间上下波动。见《原理》P215图10-2\n寡头模型和完全竞争模型的比较:价格、产量、厂商利润四种类型市场的对比《原理》P228类型厂商数规模价格产品性质市场信息进入难度超额利润完全短期有很多小厂商市场决定同质充分了解容易竞争长期无市场决定垄断短期有较多但厂商略稍有差别尚为了解较易竞争长期无有影响寡头或同质或可以不一少数几家有控制不易通常有垄断有差别定了解有(公用完全一家很强控制无法替代充分了解无法进入事业可能垄断无)\n要素市场的均衡要素和商品的最大区别是需求方是厂商,供给方是消费者,厂商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要素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后成为商品。同样,要素在要素市场上也是商品,要素的价格也是由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要素价格的定义见《原理》P229由于对要素的需求是对产品的“派生”的(或称引致的需求)和“联合”的需求,因此研究要素市场就不能离开产品市场的分析。\n对要素需求的分析(1)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完全竞争行业对这种要素的需求非完全竞争行业(2)多种要素可以变动情况完全竞争行业对一种要素的需求非完全竞争行业\n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几个概念:VMP:边际产品价值,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所以VMP=P۰MPMFC:边际要素成本,指的是可变要素每增加一单位总成本的增量。当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MFC=P要素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也同样适用于要素,所以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有MFC=VMP(详见《微观》P334)\n完全竞争行业中个别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企业所使用的其他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时,企业对这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象前面所学过的,对一种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该要素所带来的价值,因此,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总是选择MFC=VMP时的产量进行生产,因此,对要素的需求取决于VMP,形如《微观》P336图12-2,但是要低于平均产值曲线,见《原理》P232图11-2完全竞争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不能将所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简单相加,因为,由于VMP=P۰MP不仅受MP影响而且还要受P影响,在虽然个别厂商无法改变市场上产品的价格P,但是若所有厂商共同的供给量的变动会影响P,也就是说VMP与P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会发生偏转现象,详见《微观》P337图12-3\n非全完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与完全竞争市场最大的不同是——价格,在完全竞争中价格给定不变,在非完全竞争中,P=P(Q)几个重要概念:边际收益产品:MRP=MR۰MP,指的是最后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其含义和VMP其实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在完全竞争中MR=P,所以有VMP=P۰MP)同样,利润最大化也要遵守MR=MC的原则,MRP=MFC=P(要素价f格)是非完全竞争下实现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与前面类似,在该市场中,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由MRP曲线来表示,详见《微观》P341图12-4\nVMP与MRP曲线的位置关系,见《微观》P343图12-5MRP=MR۰MPVMP=P۰MP显然在非完全竞争下,MR比P下降得更快,因此MRP曲线比VMP曲线下降得更快一些。这是因为在两种情况下,厂商面临得需求曲线不同。厂商在有多种可变要素情况下的要素需求由于存在多种要素,因此对一种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要素本身价格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可替代要素价格的影响。分析前提:要素市场还是完全竞争的,即Pf不变,(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在多种要素情况下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假定A、B)\n三种效应:详见《微观》P3441)替代效应(A替代B)——向左移动趋势2)产出效应(P下降,A、B投入量都增加,产量增加)A右移趋势3)要素投入量和总成本增加(2)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在多种要素情况下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与(1)相同的分析思路,只不过用MRP来代替VMP进行分析。见《微观》P347(3)多种生产要素可以变动时厂商对各种要素的最佳需求MR=MCMFC/MP=MFC/MP=…..=MR1122\n对要素供给的分析——重点看《微观》P353-356(1)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类似,市场面对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直线,个别厂商面对的是弹性无限大的水平的供给曲线。(2)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本书完全以垄断为特例入手分析的,以工资为例因为MFC和AFC是分离的,且有MFC>AFC详见《微观》P356图12-9\n4种要素及对应的价格(典型的西方理论)1、劳动力——工资2、土地(广义)——地租3、资本——利息4、企业家才能——利润1、工资——劳动力价格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表现在弯折的供给曲线图上P360图13-1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率的决定——劳动的供给与需求解释不同国家同质劳动者为什么工资差别较大——因为SL与DL的位置不同,而影响DL的还有该国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水平。\n工资理论的详细介绍,见《原理》P237买方垄断的工资率见《原理》P242图11-8卖方垄断的工资率见《原理》P244图11-9MFC在卖方垄断的市场上,对厂商来说,正WS(AFC)斜率的劳动供给曲线其实是劳动的平均成本曲线,因为随着工资提高,劳动供给增加,而付给全部工人的工资水平是b相同的,因此,边际成本曲线(即多增Wa2加一单位劳动力总成本的增加量)要高于平均成本曲线(工资水平),D(MP)W1c为获得最大利润,卖方垄断性厂商按照MR=MC来确定劳动量,由MFC=VMP知,此时厂商应该雇佣L1的劳动量,L支付的工资率为W1,而a点是竞争性LL12劳动市场的工资水平(即S-D均衡点),两者相比可以看出,在卖方垄断情况下,工资水平低于竞争性情况下的工资水平,这也是符合“短边规则”的。\n卖方垄断的工资率(也叫集体议价的工资率):西方国家的工会势力比较大,工会可以代表劳动者与雇主谈判,一般来说,议价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率,但是这是以失业为代价的。工资补偿、现实的劳动市场、工会的力量\n2、利息——资本的价格(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本的净生产率资本的需求、资本的供给(家庭、企业政府储蓄、央行)在《宏观》中已经介绍过。利息的作用P3763、地租——土地的价格土地(广义)的特点——数量固定。即供给曲线固定级差地租(土地额外的报酬)、边际土地——收入仅够成本,无法交地租。经济租(生产者剩余)准地租:短期内除使用土地以外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的报酬。\n地租的生产P地租:土地应当得到的报酬E地租PF1劳动单位的边际收益率工资与利息AOX1X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位置不同,交通便利程度不同,因此产生了级差地租。边际土地:生产所获收入仅够成本,不能支付地租若生产所获收入除支付成本外,尚有剩余,形成地租。注意《原理》P253图11-12\n4、利润——企业家才能价格正常利润(内隐成本)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纯利润”或“经济利润”)其中熊彼特的“创新论”1、引进新产品2、采用新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新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利润的作用《原理》P259\n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瓦尔拉斯模型(4组供求方程)埃齐沃斯盒式图:2个领域、2个要素、2个消费者、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等产量曲线效率曲线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KL要素市场:无差异曲线契约曲线MRS边际提到率XY产品消费市场:MRT边际转换率(两种产品资源边际耗费量XY之比)详见P406图14-6若MRTMRS,则要减少X产量,增加Y以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XYXY直到MRT=MRS\n一般均衡的条件(1)产品市场MRSA=MRSBA、B两个消费者XYXY(2)要素市场MRTSX=MRTSYX、Y两种产品KLKL(3)产品要素市场MRT=MRSA=MRSBXYXYXY\n在各市场实现均衡的机制(1)消费领域(前提:完全竞争产品市场)A:最佳消费量MRSA=MUX/MUY=(PX/PY)XYAB:最佳消费量MRSB=MUX/MUY=(PX/PY)XYB因为(PX/PY)=(PX/PY),所以MRSA=MRSBABXYXY(2)生产领域(前提:要素市场完全竞争)X:MRTSX=MPK/MPL=(PK/PL)KLXY:MRTSY=MPK/MPL=(PK/PL)KLY由于是完全要素市场,因此(PK/PL)X=(PK/PL)Y所以MRTSX=MRTSYKLKL\n(3)全社会一般均衡对于任一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种,遵守MR=MC总是力求P۰əw/əX=PP۰əw/əY=Pw:要素wXwY所以P/P=MRTXYXY由以上(1)(2)(3)可得;MRS=MRTXYXYMRSXY:消费者对XY的边际替代率MRT厂商对XY的边际转换率XY:桥梁——价格(P/P)XY\n一般均衡的启发:1、最优计划存在2、实现一般均衡的机制——价格制度3、均衡的稳定性(趋势而非“不动”)局限性:1、现实中原子式的竞争并不十分普遍2、现实中信息是不完全的3、不能解释现实中失业的持续存在4、本质式物物交换经济,均衡的实现没有时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