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 M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张宇简历张宇,男,1964年生,陕西省榆林人,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1988-1993年在国家物价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4月调入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任教,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7月被评为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评论》主编,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政治经济学学科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过渡经济学等。主要著作有:《过渡之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市场社会主义反思》(北京出版社,1999)、《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高级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曾主持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课题“64\n制度变迁: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研究”以及教育部重大课题“经济转型后期中国的改革模式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联系方式:laoaozhang@yahoo.com.cn64\n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介绍一、个人简历李义平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上西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考上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3年作为北京大学首位经济学博士后,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出站后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工作至今。二、科研成果:出版的个人学术专著有:1、《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体制选择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中国的经济过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经济学随笔集《和着时代节拍的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5、《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6、《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三联书店2007年版)。7、《经济学百年修订本》(三联书店2007年版)。64\n在《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学术月刊》《学术研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等大型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奖,以及《蒋一苇改革与发展基金奖》。三、研究领域:1、经济理论及其发展。2、中国的改革和发展。3、中国民营经济问题。4、区域经济。5、中国宏观经济问题。6、经济与文化。四、开设课程:1、博士生前沿课: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研究。2、当代中国经济时评。3、经济学百年。联系方式:010—82500217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邱海平介绍主要研究成果:著作:中小企业的政治经济学(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第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资本论》的范畴和原理(第三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论文:64\n马克思恩格斯论不发达国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当代经济研究》,1997。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中小企业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历史影响,教学与研究,1999。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二重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江汉论坛,200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全文转载,并获湖北省委宣传部2001—2002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关于新一轮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河南社会科学,2002。重新认识大生产和小生产及其重大意义,当代经济研究,2001。生产社会化的二重发展与企业规模的变化,教学与研究,2001。2002年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经济评论,2003。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与分工的二元发展,社会科学研究,2004。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变化,河南社会科学,2001。马克思的企业规模理论研究,当代经济学研究,200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分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基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理论,教学与研究,2006。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教学与研究,2007。研究领域:《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资本论》专题研究个人简历:1981-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本科1985-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硕士研究生1988-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肋教1990-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1995-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0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4-联系方式:haipingqiu@sohu.com办公电话:82500215手机电话:1380117040064\n64\n主要著作和译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译著,曼德尔著,与李民骐合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与张宇、卢荻共同主编)主要论文:“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6期。“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关于市场价值的若干概念问题:一个补论”,《海派经济学》第8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ProductInnovationandMarxistTheoryofCapitalAccumulation’,Kor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2,2004.(“产品创新与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韩国政治经济学杂志》,第2卷,2004年。)“技术创新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辑。“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一个再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中的生产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通往奴役之路?”,《读书》,2000年第9期。“从再生产图式看剩余价值实现危机——兼论解释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几种范式”,《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古典经济学与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李嘉图体系的构造与前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冬季卷。“重农主义与《国富论》体系的本体论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年夏季卷。“《国富论》内在体系中的交换价值理论”,《经济学家》,1993年第5期。“古典经验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4辑。办公电话:8250022564\n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徐茂魁介绍徐茂魁,祖籍江苏,1947年生于北京。文革期间,曾在清华附中读高中,后到京西木城涧煤矿当矿工。1978年春,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录取的大学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读书。毕业后留校当教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讲授“当代中国经济”、“邓小平经济理论专题”、“现代公司制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现代公司制度与证券投资等方面的研究。其撰写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公司制度概论》、《国有经济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疑难解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等。同时,撰写论文五十余篇,包括《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认识》、《“二元结构”的中国股市如何涅槃》、《虚拟经济与符号经济辨析》等。电话:82500220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博士导师吴易风介绍一、主要成果(一)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1993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6篇,内有2篇同时发表于英文版SOCIALSCIENCEinCHINA。(二)专著独著和合著的专著和论文集共9部。其中独著5部,合著4部。独著:《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经济理论》、《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合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作者)、《凯恩斯学派》(第一作者)、《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第一作者)、《经济体制改革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第二作者)。(三)主编、合作主编论文集主编论文集1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三卷本,即出)。合作主编论文集6部:《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第二主编)、《外国经济学的新进展》(第一主编)、《西方经济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主编)、《开放下的宏观经济与企业理论研究》(第一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第一主编)、《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第一主编)。(四)合作编撰、主编和合作主编教材64\n合作编撰、主编和合作主编教材6部。其中合作编撰2部:《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编撰者)、《西方经济学》(第一编撰者);主编2部:《当代西方经济学》、《当代经济学流派和思潮》;合作主编2部:《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主编)、《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主编)。(五)翻译、主译和校译翻译(英)艾伦《数理经济学》,主译《美国经济学辞典》(暂定名,5卷本,即出),校译《经济学原理》、《经济学》。二、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比较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三、开设课程曾开设本科生经济思想史、本科生西方经济学、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研究生西方数理经济学、博士生经济学前沿专题。四、个人简历时间所在单位从事工作1947.9.—1949.4.江苏省界首乡村师范学校学生1949.5.—1950.5.苏北区扬州师范学校学生1950.5.—1952.2.中共苏北区党委机关学校教师1952.2.—1955.8.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教师1955.9.—1959.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生1959.9.—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学科指导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等。五、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工作单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住宅:北京世纪城蓝靛厂时雨园5号楼17E100097电话:010—82500240(办)010—88875561(宅)手机:13671340429传真:010—88875561电邮:wyf1932@163.com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方福前64\n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一.主要成果:主要著作:1.《福利经济学》2.《从〈货币论〉到〈通论〉:凯恩斯经济思想发展过程研究》。3.《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译著)4.《如何认识和使用欧元》5.《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6.《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译著)6.《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7.《西方经济学新进展》(主编兼主要撰稿人)近3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根据“硬核”和“保护带”来划分经济学流派2.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3.政府与市场秩序的形成4.论研究奥运经济影响的思路与方法5.有针对性地讲好西方经济学课6.IS-LM模型的新发展7.通货膨胀的政治经济学8.“投资重消费轻”的格局应当调整64\n9.信贷市场及其机构的演化10.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1.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效应分析12.20世纪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13.新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如何“中国化”14.围绕“凯恩斯革命”的最新争论15.欧元:从现在看未来16.从社会福利函数的演进看我国的公平问题二.研究领域:研究兴趣:西方经济学(重点是宏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经济问题,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欧元)当前研究:西方经济学新发展,新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化”,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与对策三.开设课程: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四.个人简历:1954年11月27日出生于64\n安徽省庐江县,1978年2月考入安徽大学经济系,分别于1985年和1994年获得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至今。1996年6月晋升为教授,次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和2006年分别在丹麦Aalborg大学和美国Stanford大学作访问研究。五.社会兼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民政部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六.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编100872Email:fangfq@gmail.com电话:0086-10-82500237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导64\n吴汉洪简历基本情况姓名吴汉洪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年4月民族壮族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籍贯广西文化程度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技术职称教授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邮政编码100872联系电话13621040483,82500243电子邮箱wuhanhong@126.com教育背景199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在湖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竞争政策,微观经济学所教课程本科生: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产业组织理论,西方经济学社会职务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秘书长出国经历2000年比利时鲁汶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美国乔治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64\n所获奖励及称号2003年所讲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2003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参与编写的国家级教材《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于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于2003年被北京市评为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的教材及专著(选列)《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管理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西方经济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翻译或主持翻译的译著(选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美]鲍莫尔:《经济指标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萨金特等《递规宏观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亚当斯等主编:《美国产业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英]肖恩:《动态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斯考森、泰勒:《经济学的困惑悖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发表的论文(选列)“卡特尔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和竞争政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4\n“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解析及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企业并购需要反垄断法加以规制----一个经济学分析的视角”,《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6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兼并理论及对反垄断政策的影响”,《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竞争规则:构建和谐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经济中国》2006年第1期。“次优理论述评”,《学术论坛》,2002年第2期。“美国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6期。“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国际经济合作》,2002年第9期。“西方产业组织关于市场结构与创新关系的争论”,《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1期。“贸易、技术与经济增长”,《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0期。“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形状及实现途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次优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9期。“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第2期。“效率工资理论对管理激励的意义”,《中国人力资源》,2000年第3期。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导刘凤良个人简历1、基本情况1963年10月生于河北黄骅,1984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1989年获经济学博士硕士学位,2001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留校任教,2001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2、研究领域(1)经济增长理论(2)行为宏观经济学3、开设课程(1)西方经济学64\n(2)高级微观经济学(3)高级宏观经济学(4)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联系方式:82500227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周业安简历一主要成果:1、《金融市场的制度与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2、《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2、《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4、《奥尔多投资评论》第3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5、《工资决定的行为与制度分析》,《学术月刊》,2006年第12期。6、《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测度、市场化过程和经济增长》,《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7、《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战略互动与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8、《政策制定过程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管理世界》,2005年第1期。9、《认知、学习和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0、《行为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1、《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12、《地方政府竞争和市场秩序的重构》,《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13、《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14、《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15、《人力资本、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治理》,《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0期。16、《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17、《税费改革与乡镇民主建设》,《管理世界》,2001年第5期。18、《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19、《县乡级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对策》,《管理世界》,2000年第5期。20、《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21、《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22、《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经济研究》,1998年第9期。23、《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24、《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管理世界》,1998年第1期。25、《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二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专业,行为和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方向64\n三开设课程:本科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本科中级微观经济学、本科公共经济学、本科公司财务、本科博弈论、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研究生高级公司金融四个人简历:安徽绩溪人,1968年出生,男,中共党员。1986-1989年,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专科;1989-1993年,在安徽屯溪高压阀门厂工作,任会计员和综合管理员;1993-1996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留校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任教,2001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博士生导师,2005年晋升教授。现兼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理事,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教学与研究》特约编审,《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人。曾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济学一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五联系方式:电话:82500199(O),电邮:zhouyean@sohu.com。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导师姚开建教授介绍姚开建:1953年4月15日出生。1978-1982年在东北师大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年以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任教,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1997年任经济学系副主任,1997-1998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从1984年开始,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64\n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近代西方经济学专题”、“西方经济学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选读”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著有:《经济学说史》、《西方农业经济思想》(合著)(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市场与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合著)、《新经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合著)、《改变中国—中国的十个“五年计划”》(主编)、《中外经济学名人大辞典》(副主编)、《西方经济学名著精览》(主编)、《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主编)、《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主编)、《经济全书》(百卷本)(副主编)、《世界市场全书》(百卷本)(主编)、《经济学原理》(凯斯、费尔)(合译)、《经济学》(斯蒂格利茨)(合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电话:82500246(办公室)、email:kaijian415@sohu.com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导师贾根良教授介绍1962年1月出生于河北蠡县,1995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4月-2005年8月,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产业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9月调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1.《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2.《演化经济学:经济学革命的策源地》3.《东亚模式的新格局——创新、制度多样性与东亚经济的演化》(合著)64\n4.《发展经济学》(主编)5.《新比较经济学》(合著)6.《亚洲金融危机启示录》(合著)7.《公司理财》(合著)8.《拉丁美洲市场经济体制》(主编)9.《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研究》(合著)主要论文1.《理解演化经济学》2.《自主创新与国家体系:对拉美教训的理论分析》3.《论生产性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重大调整》4.《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5.《演化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经济政策观》6.《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与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发展》7.《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8.《经济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9.《复杂性科学革命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10.《进化经济学:开创新的研究程序》11.《自组织创新网络与科技管理的变革》12.《创新体系与东亚模式的精髓》13.《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与地方化生产体系》14.《科学经济学的兴起与最新发展》15.《创新全球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政策的挑战》16.《网络组织:超越市场与企业两分法》17.《产业变迁的制度解说》18.《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19.《报酬递增经济学:回顾与展望(I)(II)》20.《中国经济学革命论》21.《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22.《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23.《当代西方经济学界异端与主流的分裂及其发展趋势》24.《西方异端经济学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激烈转向》25.《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纲领》26.《重新理解东亚模式:演化经济学的新框架》27.《鞍钢宪法的历史教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思考》28.《制度主义与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29.《经济学怎样变成了一门数学科学:经济思想史的一种简要考察》30.《法国调节学派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综述》31.《奥地利学派的演进:传统与突变》32.《重新认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价值》33.《女性主义经济学评述》34.《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35.《奥地利经济学的解释学转向与演化经济学的综合》64\n36.《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译著:1.《演化经济学译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007年)2.《经济学的危机——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最初600天》3.《演化经济学:纲领与范围》4.《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现代文选——关键性概念》5.《演化经济学前沿——竞争、自组织与创新政策》6.《穷国的国富论:演化发展经济学论文选》(上下卷)7.《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8.《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演化科学?》研究领域1.演化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制度经济学2.经济思想史(新经济思想史)3.中国经济4、演化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创新体制开设课程1.新经济思想史专题(研究生必修)2.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研究生必修)3.经济学说史(本科生)4.比较经济学(研究生选修)联系方式:010-82500221JIAGL87@yahoo.com.cn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卢荻教授1963年2月24日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学士,1991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1994年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1年9月至1994年8月英国利兹大学经济系副研究员,1994年9月至2002年8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讲师,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高级讲师,2005年4月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企业体制改革和业绩,后进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比较研究。64\n开设课程经济学原理,当代中国经济研究。联系方式010-82500196;diclo999@sohu.com主要著作2006.《高级政治经济学》(与张宇、孟捷合编),第2版(第1版,2002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变革性经济增长¾中国经济的制度与结构分析》,2001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市场和体制调节,1978-94》(英文),BasingstokeandLondon,Macmillan;NewYork,St.Martin’s.1997,pp.236+xii.主要发表论文2004.‘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英文)(与RussellSmyth合著),《剑桥经济学学报》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28(6),pp.791-808.2004.‘全球化与比较政治经济学¾¾论效率、效率体制和后进发展’,《政治经济学评论》,第7辑55-72页。2003.‘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和产业分析证据’,《经济研究》第9期40-48页。2002.‘解释中国工业企业的财务业绩表现——超越所谓竞争-所有制争论’(英文)(与郑毓盛合著),《中国季刊》TheChinaQuarterly,2002,no.170:pp.413-440.2002.‘东亚发展主义之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辑88-97页。2002.‘关于后进工业化的技术、增长和体制理论’,《经济学家》,第1期47-52页。2001.‘东亚发展主义之后的中国’,(英文),《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Materialism,2001,8,pp.251-262.2000.‘企业理论与各种分工原则的关系’(英文)(与RussellSmyth合著),《政治经济学评论》ReviewofPoliticalEconomy,2000,12(3):pp.333-349.2000.‘中国工业企业财务业绩恶化趋向的现实和理论解释’(与郑毓盛合著),《经济研究》,第7期39-47页。1999.‘中国国有工业企业业绩表现的再评价,1980-96’(英文),《剑桥经济学学报》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23(6):pp.693-718.1999.‘东亚现象¾¾共识、异端、以及当前危机的意义’(英文),《资本与阶级》CapitalandClass,67:pp.1-23.1999.‘从东亚经验看中国的经济变革’,《经济学家》,第5期17-25页。1998.‘机械电子工业与中国的外贸-经济增长纽带’(英文)(与陈文鸿合著),《国际发展学报》Journal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10(6):pp.733-749.64\n1995.‘技术-经济范式与市场¾¾论近期的后进工业化理论’(英文),《经济与社会》EconomyandSociety,24(3):pp.443-470.1993.‘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市场和非市场调节’,《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99-103页。办公室电话:82500196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杜厚文介绍杜厚文1938。07已毕业博士10人硕士35人正在指导博士9人五年内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4部,目前承担项目4项,省部级3项,三年科研经费20万元,年均7万元。一.近3年完成的教学任务:1.欧洲经济:授课对象:97、98、99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世界经济问题研究:对象:97、98、99、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生。3.邓小平经济理论专题:对象:97、98、99、全校硕士生政治课其中一讲。4.欧洲经济:对象:97、98、99、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专业课。5.世界经济问题研究:对象:97、98、99、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专业课。6.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对象:97、98、全校博士生前沿课其中一讲。二.近3年承担科研项目:1.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中欧教育合作项目98—991。5万欧元主持人2.中国如何走出通货紧缩教育部国家重点社会科学基地项目99—2000、与黄泰岩主持15万人民币3.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重大课题99—200110万人民币与贺耀敏主持4.我国十五计划草案国家计委项目2000—20015万人民币与许光建主持二.近3年获奖情况:1.面向21世纪的百余种新教材建设获奖时间:1997年10月24日证书号:1997—2—023—4奖励名称:北京市教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完成顺序人名次:1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类通开课程的建设与完善获奖时间:1997年10月24日证书号:1997—2—018—3获奖名称:北京市教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完成顺序人名次:1三.社会兼职情况:1.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2.中国欧洲外事学会副会长3.中国投资学会理事长4.教育部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64\n一.代表性著作:1.《现代市场经济》(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72.《面向21世纪的中关村经济》(专著)北京市委、市级项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出版3.欧元的运行状况及前景展望(论文)《教育与研究》2000。第1期1.对美国“新经济”的若干思考(论文)《宏观经济研究》2000。第7期杜厚文近年来科研成果:(1997—今)1.甄别新经济,关注全球化香港商报2000年6月6日第1版2.欧元的运行状况及前景展望《教学与研究》2000。013.金融全球化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1999。034.通货紧缩与金融动荡《光明日报》1998。10。303版5.欧洲单一货币前景及其过渡期存在的问题《世界经济》1998。046.试论金融风险的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02与樊会文合作7.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的对策《世界经济》1999。028.欧元启动与世界经济《开放导报》1998。129.通货紧缩逼近,游戏规则要改《世界知识》1998。2010.中国如何面对欧元《经济参考报》1998。12。25头版头条11.警惕世界性的通货紧缩《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412.欧洲单一货币如期启动大局已定〈〈世界经济〉〉1998。0113.关于“亚洲世纪”的若干思考〈〈国有资产研究〉〉1997。0414.世界经济面临短期性的通货紧缩〈〈东亚经贸新闻〉〉19984。2315.全球经济会步入大萧条吗?〈〈中国改革报〉〉1999。2。1证券专刊头版16.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论坛〉〉1998。1期17.西欧经济〈〈2000年经济分析与展望〉〉(2000年经济全传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18.西欧经济〈〈1999年经济分析与展望〉〉(1999年经济全传书)同上1999年3月版19.对美国“新经济”的若干思考〈〈宏观经济研究〉〉2000。7期20.WTO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论坛〉〉2000。17期著作:1.《面向21世纪的中关村经济》北京市政府项目,已结项,其成果于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为项目主持人。2.欧洲经济货币同盟中欧高校合作项目,已结项,其成果即将出版3.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研究——关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特例分析(专著)(与夏庆杰合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4.现代化市场经济(与姚开建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月出版5.世贸组织规则与中国战略全书(上、中、下、3卷)(主编)新华出版社1999年11月6.转型时期中的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报告(我、胡乃武主持)(我校重大科技项目)中国人民大学1995年出版7.市场化推进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报告(胡乃武、杨瑞龙、我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二.对本学科建设的设想遵照把人大办成“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的大学”64\n的宗旨,把握世界学科的前沿的脉搏,发展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增加参与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的速度,提高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能力。联系方式82500231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导师黄卫平介绍黄卫平,男,经济学博士,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1978年入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学习,1985年赴欧留学,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经作为富布赖特高级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研究,并在欧美大学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贸易方向博士生导师,国内外数家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员会(国际部)成员,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美国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欧盟经济研究会的理事,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PECC国际顾问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为北京市顾问团成员、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院亚太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亚洲开发银行项目顾问。代表作为《GATT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1994年,主编)、《亚洲经济中的龙》(1998年,合著)、《走向全球化》(2000年,合著)、《国际经济学教程》(2004年,合著)等,主持或承担过国家、部委若干科研项目,教学、科研、教材成果曾多次获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贸与商务、经济发展等电话:82500232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关雪凌介绍一、主要成果(一)著作1.《俄罗斯经济转型》(第13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2.《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3.《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及其历史教训》,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4.《艰难的历程—俄罗斯经济转轨八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5.《叶利钦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9月。6.《双头鹰飞向何方-国际舞台上的俄罗斯》,时事出版社,1995年10月。(二)论文1.《斯洛文尼亚率先加入欧元区的原因及影响》,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内部刊物《欧亚社会发展动态》2007年第13期。2.《斯洛文尼亚率先加入欧元区的进程、原因与影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3.《我国银行业商业贿赂及其治理的制度分析》,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13期。64\n4.《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载《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6年年刊(总第12期)5.《欧盟东扩进程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F8)2005年第3期。6.《面临需求约束的俄罗斯经济》,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4期,。7.《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定位的困境》,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4期。8.《商业银行评级制度的比较分析》,载《中国金融》2005年第13期。9.《俄罗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1期,。10.《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与影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6期。1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视角》,载《问题与思路》2004年第16期。12.《规范中俄贸易安排势在必行》,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4期《“灰色清关”到底还能走多久》。13.《进一步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条件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0期。14.《DormantEconomicCooperation》,载《BeijingReview》,2004年第39期(2004年9月30日)15.《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与中俄经贸关系》,载《第二届俄中高级经济论坛会议论文集》16.《论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政治因素》,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2期。17.《俄罗斯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3期。18.《浅析9.11后美国的中亚战略》,载《俄罗斯研究》2002年第2期。19.《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20.《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载《欧洲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21.《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载《世界经济导刊》2001年第2期。22.《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载《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23.《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教训与前景》,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5期。24.《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俄罗斯小企业》,载《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0年刊。(三)主要课题1.2006年:《国际经济组织政策倾向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校级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2.2005年:《新入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第二项目负责人。3.2004年:《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4.2003年:《关于后过渡时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商务部委托),子课题负责人。5.2003年:《关于“非典”疫情滞后及远期经济影响的对策研究》(商务部委托),子课题负责人6.2001年:《俄罗斯社会转型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参加者。7.2001年:《苏联演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项目负责人。64\n8.2000年:《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政策》,(第3批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二、研究领域1.国际经济关系2.转轨国家经济3.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三、开设课程1.世界经济学2.跨国公司经济学3.世界经济专题研究4.转轨经济学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四、个人简历关雪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经济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问题研究所,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其间曾于1986年在国家经济委员会综合司协助工作,1989—1992年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协助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高级研究员、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五、联系方式1.电话:010—82500228(办公),139110531032.E-mail:guanxueling@vip.sina.com3.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编:100872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雷达简历雷达,男,1962年5月4日生,江苏苏州人,1980年毕业于苏州师范附属高中,后经过苏州第十中学高复班复读,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学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学术代表作:《市场、国家、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论》64\n《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新古典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形成”、载《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思考”、载《世界经济》“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体系”、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金融自由化的经济学思考”、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霸权不稳定的经济学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载《世界经济》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陈建简历一、学术成果近年主要著作及论文有:《政府与市场—美、英、法、徳、日市场经济模式研究》、《太平洋的呼唤》、《21世纪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全球化与跨国公司》(日文)、《日本、索尼、AKM》、《世界经济当中的日本》、《日元国际化—进程和展望》、《企业危机预警》、《论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问题》、《论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数字APEC战略的发展前景》、《论国际反倾销与中国的对策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CEPA》、《国际经济合作教程》、《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政策》、《中日经贸关系:以合作促共赢》、《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路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发展战略》、《东亚国际生产网络迅速兴起》等。二、研究领域世界经济亚太经济国际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64\n三、开设课程本科:“国际经济合作”硕士研究生:“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博士生:“开放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四、个人简历陈建,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太平洋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等。曾多次赴欧、美、日、东南亚等国从事学术交流,并主持多项国内外重大课题及项目研究。曾先后为马来西亚槟城贸易发展局、国内外多家上市公司及跨国企业进行过顾问咨询与员工培训。一.学历简历:1.1974——1977年在广东省中山大学经济系学生本科毕业2.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硕士毕业3.1998——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博士毕业二.职称简历:1.1984年被人民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聘为讲师。2.1989年被人民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聘为副教授3.1996年被人民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聘为教授4.2002年被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5.2004年被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聘为责任教授五、联系方式e-mail:chenjian@ruc.edu.cn电话:010-82500236(O)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导彭刚个人介绍彭刚经济学博士,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北京市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财政部研究生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兼职教授,教育部特聘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等。主要经历:197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国家选派赴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ISVE)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学成归国。1993年—1994年作为福特基金项目访问学者,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CEERC)邀请,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SUNYatBUFFALO)进行访问研究和学术交流。1998年作为欧盟访问学者赴英国伯明翰大学(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访问研究。2000年参加中国高教代表团赴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工作访问与合作研究。2007年—2008年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F.KENNEDYSCHOOLOFGOVERNMENT,HARVARD64\nUNIVERSITY)聘为专职研究员进行合作研究并多次赴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希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主要业绩:担任国家教委统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主编,担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展经济学教程》主编。担任《国际经济学教程》和《国际经济学》第二撰稿人;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贫困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致力于探索建立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又具有借鉴意义的经济发展理论,并在这一主旨下不断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经济发展思想。多年来独自与合作完成专著、译著、教材10余部,公开发表各类论文百余篇,完成科研成果200余万字。曾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出版和发表的主要论著论文有:《发展经济学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国际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国际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西方公司理财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国际营销渠道策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丰裕中的贫困》,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6期;《发展中国家的定义、构成与分类》,载《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9期;《俄罗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1期;《悲歌反倾销》,载《时代经贸》2003年第2期;《大陆亟需开拓商品新市场》,载《投资中国》(台湾),2002年第9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5期;《发展的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发展经济学思考》,载《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等。主持商务部研究项目《欧盟经济研究》,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项目《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新入盟国家经济关系整合研究》,2005年;欧洲联盟研究项目《新入盟国家与欧洲联盟的经济整合》,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对华经贸制度框架研究》,2001年;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亚合作中经济合作的框架构建研究》,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跨世纪经济发展》,1996年等。长期以来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开设各类课程10余门,主要讲授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贫困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概论、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项目管理等课程。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曾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哲盟、海南省白沙县、宁波市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寄语新世纪:教书育人,痴心不悔雕刻民族脊骨;发展兴国,死而后己托起世纪朝阳。通讯方式: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2联系电话:(010)82500219(O)(010)88509963(H)移动电话:13301112551(国内)13701103694(境外)E-mail:gangpeng@vip.sina.com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导师韩玉军介绍一、个人简历(一)个人基本信息64\n姓名:韩玉军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年2月籍贯:山东省沂南县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职称:教授职务: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最后学历:国内:1997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国外:1988年5月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贸易硕士学位地址与邮编: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E-mail:yj_han@sina.com;hanyujun@ruc.edu.cn(二)学习与工作经历1978年2月—1982年2月石油大学炼制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1986年9月河北承德石油高等技术专科学校任教1986年10月—1988年5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获国际贸易硕士学位1988年6月—1990年1月河北承德石油高等技术专科学校任教1990年2月—1993年5月青岛科技大学(原青岛化工学院)经贸系讲师1993年6月—1994年8月青岛科技大学经贸系副教授,工业外贸教研室主任1994年9月—1997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1997年7月—2001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副教授2001年5月—2001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教授2002年1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二、主要研究成果(一)主要著作1.《突破极限——与2049年的中国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2.《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3.《该接轨时就接轨》,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4.《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中国加入WTO要言释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6.《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8.《国际贸易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二)发表论文1.“外资并购对国内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影响与对策”2.“试析自愿出口限制的成因及经济后果”3.“中国电子商务悬而未决的问题”4.“入世与中国的旅游业”5.“中国加入WTO的有利影响与付出的代价”6.“合业经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7.“欧美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8.“略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9. “创立服务劳动价值论势在必行”10.“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11.“从坎昆会议看WTO多边贸易体系存在的缺陷及改革”64\n12.“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对发展”13.“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趋势_兼评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国家的影响”14.“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福利效应分析”15.“论服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16.“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三、研究领域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国际服务贸易3.国际贸易实务四、开设课程1.国际经济学2.国际经济法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4.国际贸易实务5.世界贸易制度与格局五、社会兼职与联系方式1.社会兼职中国市场学会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联系方式010-82500216(O)6251110264\nENGLISHRESUME1.PersonalparticularsName:HanYujunSexual:maleBirthdate:Feb.1958Birthplace:Yinancounty,ShandongprovincePoliticalfeatures:CommunistPartymemberProfessionalpost:professorDuties:directorof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InternationalTrade,SchoolofEconomicsAcademicdegree:Domestic:Doctordegreeofeconomics,RUC.,1997Abroad:MasterDegreeofinternationaltrade,USC.,USA,1988AddressandPostcode:No.59,ZhongguancunStreet,Beijing,P.R.China100872E-mail:yj_han@sina.comhanyujun@ruc.edu.cn2.EducationBackgroundandWorkExperienceFeb.1978-Feb.1982:BacholerofEngineering,DepartmentofOilRefining,PetroleumInstituteofChinaMar.1982-Sep.1986:TeacheratChengdePetroleumInstituteofHigherTechnologyOct.1986-May1988:MasterDegreeofinternationaltrade,USC(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USAJun.1988-Jan.1990:TeacheratChengdePetroleumInstituteofHigherTechnologyFeb.1990-May1993:LectureratDepartmentofEconomicsandTrade,Qingdao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formerQingdao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Jun.1993-Aug.1994:AssociateProfessor,Directorof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IndustrialTrade,DepartmentofEconomicsandTrade,Qingdao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ep.1994-Jun.1997:PhDstudentat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Economics,RUCJul.1997-Apr.2001:AssociateProfessorat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RUC64\nMay2001-Jul.2002:Professor,Directorof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InternationalTradeatSchoolofEconomics,RUCAug.2002-present:Professor,TutororSupervisorofPh.D.student,ViceDirectorof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SchoolofEconomics,RUC3.TeachingandResearchCoursesTaught:TheoriesandPolicyofInternationalTrade;PracticesofInternationalTrade;InternationalEconomics;LawofInternationalEconomy;SettlementandCreditofInternationalTrade;WorldEconomicsFieldofResearch:TheoriesandPolicyofInternationalTrade;InternationalTradeinServicesWTOandLawofInternationalEconomy;PracticesofInternationalTradeAmericanEconomyandWorldEconomy4.ResearchWorksandPublications(1)Theses:"AnalysisoftheCausesandConsequencesofVERs."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Research,No.4,1993."LiberalizationofInternationalTradeinServicesandChina'sCountermeasures."ChinaCommercialDaily,Feb.2,1994."GATSandChina'sServiceIndustry."EconomicTheoryandBusinessManagement,No.6,1995."ClintonAdministration'sEconomicPolicyandAmericanEconomicDevelopment."Asian-PacificEconomicReview,No.1,1996."ClintonAdministration'sNewEconomicPolicy."(Abstract)TheJournalofWorldEconomy,NO.3,1996."StudyonServiceLaborCreatingValue."ReformationandStrategy,No.1,1997."AnOutstandingQuestionaboutE-CommerceinChina."OutlookWeekly,Jan.31,2000."MixOperations:DirectiontoReformforChina'sFinacialSystem."TeachingandResearch,No.12,2001."WTOEntryandtheChineseTourismIndustry."JournalofInternationalTrade,No.3,2002."StudyonEnvironmentandSouth-NorthRelationshipinInternationalTrade."TeachingandResearch,No.6,2002."M&AbyForeignCapital:It'sImpactsontheRestructuresofListedDomesticCompaniesandSomeCounterpartMeasures."InvestmentResearch,No.4,2003."FoundtheLawofServiceLaborCreatingValueisImperative."Economist,No,1,2004."OnProblemsandReformofWTOMulti-TradeSystem."InternationalEconomics64\nandTraderesearch,No.2,2004."TheDrawbacksandReformationofWTOMulti-TradeSystemafterCancunMinisterialConference."ContemporaryFinance&Economics,No.9,2004."DevelopmentofWorldServiceIndustryandTradeandIt'sImpactonLDCs."ReviewofOpenEconomy,Vol.1,2004."The8pillarsforChina'sforeigntradetooverfulfilonethousendbilliondollars."ChinaWTOTribune,No.12,2004."WhatisexportbroughtChinawith:adifferentviewonexports."ChinaCustoms,No.9,2005."AnalysisofWelfareinInternationalTradeandEnvironment."ReviewofOpenEconomy,Vol.1,2005.“AnalysisontheTradeofWorldServiceIndustry&ServiceTrade.”Intertrade,No.10,2006.“Researchon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ServiceIndustry.”EconomicTheoryandBusinessManagement,No.12,2006.Morethan60papershavebeenpublishedsince1993.(2)WorksInternationalMarketing.Qingdao:ChinaOceanUniversityPress,1994.IntroductiontoInternationalFinance.Qingdao:ChinaOceanUniversityPress,1994.BreakThroughtheLimits:ADialoguetoChinain2049.Beijing:ChinaEconomyPress,1998.InternationalTradeinServices:TheoreticalStudyandEmpiricalTesting.Qingdao:ChinaOceanUniversityPress,1999.ChinaandWTOKnowledgeReadings.Beijing:RenminUniversityofChinaPress,2000.DoneWhenOughttoComeintoContactwith.UnionofChina'sIndustryandCommercePress,2000.SettlementandCreditofInternationalTrade.Beijing:RenminUniversityofChinaPress,2001.CentralIssueExplanationonChina'sWTOEntry.Beijing:ChinaEconomyPress,2002.SettlementandCreditofInternationalTrade.Beijing:RenminUniversityofChinaPress,2004.SecondEdition.StudyonInternationalTradeandEnvironment.Beijing:ModernEducationPress,2007.PracticesofInternationalTrade.Beijing:RenminUniversityofChinaPress,2007.6independentworks,5coauthorworksand9editteachingmaterialshavebeenpublishedsince1994.(3)ResearchItemsStudyonReformationofQiluPetrochemicalCompanytoStockCompany(mainmember).Horizontalitemofproduction,learningandresearch,1994.InvestigatingreportonenlargetoutilizeforeigncapitalinShenzhencity.64\nEntrustitemofForeignCapitalBureauofShenzhencity,1999.StudyoncountermeasurestoscienceandtechnologyindustryofChineseherbalmedicineafterWTOentry.SubsidizingitemfromBureauofChineseherbalmedicineofChina,2001.ReformationofpedagogytoApplicationsofInternationalTradeTheories.ReformationofpedagogyforBachelorprograms,RUC,2001.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inservicesandtheorderofliberalizationfortradeinservicesinChina.Firstmainitems(Ph.D.program)from"10thfive"projectsofMinistryofEducation.2001-2005.(4)AwardsNo.3prizeformodernizationofbusinessmanagementfromMinistryofChemicalIndustryin1995toStudyonReformationofQiluPetrochemicalCompanytoStockCompany(mainmember).Horizontalitemofproduction,learningandresearch,1994.AwardedtoExcellentTeacherinChargeofaClassbyRUCin1998.Encourageprizeof"10Teachingparades".RUC,2001.No.2prizeofexcellentthesisfor"AcademicresearchannualmeetingofChinaWTOentryin2002"toM&AbyForeignCapital:It'sImpactsontheRestructuresofListedDomesticCompaniesandSomeCounterpartMeasuresafterChinaWTOEntry.Awardedtoexcellentthesisfor"Itisneccessarytocreatethetheoryofvalueofservicelabor"(inEconomist,No.1,2004),RUC,2006.经济学院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导师关权介绍1955年9月26日出生(沈阳市)、满族学历:1977年1月-1978年12月:沈阳市机电学校电工班,技校学生1979年9月-1983年7月:大连外语学院日语系,本科生1986年9月-1988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9年4月-1991年3月: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硕士研究生1991年4月-1996年3月: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工作经历:1973年1月-1976年12月:沈阳市东陵区浑河站公社前进大队,插队1979年1月-1979年8月:沈阳市冲压模具厂,电工1983年8月-1986年8月:沈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教师1996年4月-1999年3月: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部,助教1999年4月-2002年3月:日本一桥大学商学部:副教授64\n2002年4月-200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04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999年12月取得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和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日本经济讲授课程: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实证分析主要科研成果:专著:《近代日本的技术创新:专利与经济发展》(日本)风行社,2003年3月译著:《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本,南亮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日本的经济发展(第二版)》(日本,南亮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校译:《中国经济入门(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联系方式:gq0926@263.net,82500210(O)经济学院学网络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韩小明介绍男,1953年2月生,北京市人,汉族。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现任职务及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电信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经济与管理学科组成员等。个人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研究、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网络经济与网络型产业研究。主要学术成就与代表性研究成果:《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制度》,陕西人民出版社《产权与企业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载“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64\n《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主报告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研究》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管理模式研究》信息产业部委托研究项目:《电信资费问题研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我国发行体制改革研究》北京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北京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产业政策及实施机制研究》北京社科“十五”规划重大项目:《北京市政府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获奖情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约束与目标选择》一文获全国“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市场经济新体制》等被评为“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并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制度》一书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研究》,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4\n《北京市政府经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被确定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优秀成果1997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电话:82500213经济学院网络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国际交流项目主任于同申介绍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86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并留校担任经济学系任教,其后并取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福特访问学者1996年在法国奥弗涅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年在荷兰梯尔堡大学访问教授2000年评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1、《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北京第一版2、《国际货币区域化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3、《现代财政理论制度通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北京4、《企业家金融》,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年北京5、《发展经济学》,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北京6、《各国银行制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北京7、《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北京8、《当代中国经济》,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北京主要论文:1、“‘创造性毁灭’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新华文摘》2、“解读新经济”,《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1期3、“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复兴及其理论误区”,《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4、“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六期。5、“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分析----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四期6、“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巨大创新(上)”,《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十一期7、“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巨大创新(下)”,《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十二期64\n1、“欧元高开低走,好事多磨”,新华通讯社《世界通讯》,2000年第三期2、“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权”,新华通讯社《世界通讯》,1999年第十期3、“新经济能走多远?----新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与网络经济”,《北京青年报》2000年4月13日4、“中关村开发区发展的制度保证”,《北京青年报》2000年5月11日5、“China'sTariffReform:StrugglingontheBalanceofRevenueraisingandEfficiencyPromotion”,法国奥弗涅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IDREC)论文,1997年4月。6、“IsDollarizationaSolutionforDevelopingCountriestoPreventandResolvetheCurrencyCrises?”,第四届转型经济学国际会议,1999年7月,中国北京,(原文是英文,并在大会上宣读)7、“TheOpeningUpandDualEconomyinChina”,法国第二次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1998年10月,法国克莱蒙-费朗,(原文是英文,并首批在大会上宣读)8、美元化,货币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3期研究领域:1、发展经济学2、网络经济学3、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安全开设课程: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专题研究网络经济学网络产业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社会兼职: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非常勤教授联系方式:Tel:82500223Email:tsyu@ruc.edu.cn经济学院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刘瑞介绍一主要成果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实践、案例》,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社会发展中的宏观管理》,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4\n1.《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国民经济管理学》,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干课教材”,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版),2006(第二版)3.《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独著,新华出版社,1998二研究领域政府经济管理、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等。三开设课程1.国民经济管理原理,本科生课程2.政府管理行为分析,硕士研究生课程3.社会发展与政策,硕士研究生课程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博士研究生课程5.东北亚经济政府干预经验与教训,博士研究生课程四个人简历1960年1月出生,1978年以前在四川省成都市完成小学、初中及高中学业。1978年秋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硕士学位(1991)和博士学位(1996)。1982年起留校任教,担任助教工作;1987-91年任讲师;1992-98年任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2000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1年8月-2002年8月在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从事有关东北亚经济政府干预经验与教训的博士后项目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者交流项目)。1999-2003年任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2004年至今任会长;1999年起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市城郊经济研究会理事,2000年起聘任为山东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05年为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五联系方式固定电话:010-82500718(O);电子邮箱:liuruiruc@yahoo.com.cn64\n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郑超愚博导介绍一、个人简历郑超愚,男,1967年11月生,山西繁峙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5年9月至1995年3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和经济学研究所,获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4月至1997年4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2001年6月晋升经济学教授职称。二、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三、代表性研究成果《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经济研究》系列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四、开设课程宏观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五、主要奖励第7届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奖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培养计划2004-2004年福布莱特访问研究学者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6届、第8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4届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六、联系方式Tel:010-62511102,8250024264\nE-mail:zhengchaoyu@ruc.edu.cn,zhengchaoyu@sina.com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璋介绍主要著作有:《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中国工农业经济预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经济学方法论通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副主编),《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副主编),《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投入产出分析》(教材,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主要学术论文有:“经济研究的实证方法”《经济研究》1986年第4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模型评介”《经济学动态》1988年2期。“论非均衡结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1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与社会》1991年3期。“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哲学思想评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5期。“经济学中数学意义的若干思考”《经济学动态》2000年1期,“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统计研究》1999年5期,“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与假设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3期,“威廉·鲍莫尔经济理论思想评价”(合作)《经济学动态》1998年2期。“宏观经济波动实证分析的一种思路”《预测期刊》1999年2期。“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及金融思想”《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10期。“乔治·索罗斯证券分析思想及操纵模式研究”《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3期。“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谈经济理论的数学化问题”(合作)《经济学动态》1992年11期。“网络经济的“虚”与“实”及纳斯达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5期。“阿瑟·戈德伯格计量经济学思想评介”(合作)《经济学动态》2002年4期。“克莱夫·格兰杰计量经济学及其研究思想评介”(合作)《经济学动态》2003年1期。“直面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经济日报》2003年1月5日。“克莱夫·格兰杰学术思想及生涯评介”(合作)《经济学动态》2003年12期。“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4期。“投入产出分析若干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合作)《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9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2月10日。“透视当代金融大师的智慧”《当代金融家》2006年3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学方法论的途径和困难”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8月18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特征的方法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最新发展趋势简评”,《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5期。主要科研课题:国家计委委托课题(1990年):“国民经济动态分析及预警系统”,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课题(2001年):“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报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4年):“中国生产力多元化结构及市场机制基本特征与“64\n五统筹”经济关系、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实证研究”。北京市崇文区委托课题(2005年):“崇文区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6年,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经济增长”国家发改委课题(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论研究”获奖情况:论文“经济研究的实证方法”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1年)课题“国民经济动态分析及预警系统”(主要成员)获国家计委重大成果奖(1991年),教材“现代经济计划方法与模型”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撰稿人之一、1992年),专著《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4年),论文“论非均衡结构——试确立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条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4年),论文“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与假设条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年)。论文““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年)。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宏观经济分析、数量经济分析、等。主要开设课程: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研究、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等。个人简历:1981年毕业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获经济学硕士, 并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理事长,云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联系方式:Chzh8@vip.sina.com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导师顾海兵介绍顾海兵,男,1959年11月生,江苏盐城市响水县人。1976年毕业于响水县中学,后下乡到响水县六套乡务农。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首届大学生,1982年1月获黑龙江商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5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与199464\n年分别破格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200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2006年任国家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秘书长,现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国际投入产出学会会员,北京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陆续担任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淮海工学院兼职教授,还担任《中国税务报》专家指导,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中国茅台股份公司顾问,中山市发展战略顾问,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政府经济顾问,山东广饶县政府顾问,国家发改委价格顾问。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1991年获国家计委部级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和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部级优秀个人奖;1990年获得全国优秀数量经济学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获第四届全国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奖;1994年获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家提名奖;199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第2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2001年获国家计委十五计划建议一等奖,2001年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主讲,2002年主持完成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奥运经济)的专题研究。64\n已出版独著、合著、译著30余部,发表论文等300余篇。独著有《简明实用经济数学》、《宏观经济预警》、《实用经济预测方法》、《经济系统分析》、《非主流经济学研究》、《新范式宏观经济学》等。专长:宏观经济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与创新设计。主讲课程:面向本科的“实用经济预测方法”,面向硕士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面向博士的“新范式宏观经济学”。2005年12月曾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学,课程为“创新思维与大陆若干经济社会问题”。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叶卫平博导简介一、简况叶卫平,男,博士,经济学院教授。1996年被评为区域经济学专业教授,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跨世纪优秀人才,2001年作为学科带头人申办了我国地方高校第一个国防经济专业硕士点。现为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国防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国民经济学博士招生方向为: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安全研究;国防经济研究。国防经济硕士招生方向为中外军工产业研究。二、主要研究领域:1、中外经济安全的理论与政策研究;2、中外国防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研究;3、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三、讲授的主要课程:1、博士生课程:《经济安全的区域与产业分析》;《经济安全与国防经济专题研究》;《“入世”过渡期后的中国经济安全研究》。2、硕士生课程:《国防经济安全研究》;《中外国防工业体制比较》;《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四、已经出版的主要独著著作:1、《环印度洋经济圈与中国企业》;2、《独联体经济圈与中国企业》;3、《东亚经济圈与中国企业》;4、《大西洋经济圈与中国企业》;64\n5、《“入世”与多元化国际市场》;6、《中国“入世”冲刺与避险求强对策》;7、《“入世”过渡期后的北京经济安全研究》。五、已经出版的主要主编著作:1、《中国进入世界主要经济圈软科学丛书》;2、《“入世”对策丛书》;3、《避险求强:中国军工“入世”对策》;4、《世界高技术武器市场透视》;5、《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概论》;6、《应对与安全》。六、已经发表的主要独著论文:1、《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2、《亚洲论坛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3、《推进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4、《“入世”视野下的中国军工产业研究》;5、《论“入世”后国防工业布局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6、《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前景与对策研究》; 7、《中国航空工业21世纪的安全战略研究》;8、《中国民用飞机工业“入世”竞争力分析》;9、《在“入世”视野下看中国国防配套工业》;10、《论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矛盾》; 11、《境外军事工业寓军于民的主要模式研究》;12、《论我国国防产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对策》;13、《美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经验与问题》;14、《非战时状态下的民转军研究》;15、《论树立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16、《论中央军工企业寓军于民的空间形式》;17、《论建立应对战争性和非战争型突发事件的共同平台》;18、《健全军民互动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克服的障碍》;19、《论健全军民互动合作协调机制的定位与内涵》;20、《军民两用产业与军转民、民转军的异同》;21、《京津冀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22、《北京城市化安全的结构与布局调整对策》。七、主持过的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与我们的对策》;《国防科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创新机制研究》。2、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与我国对外市场多元化战略》;《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对我国面向21世纪的政治经济地缘状况的影响》;《“入世”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创新研究》。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加入WTO与北京经济安全研究》。64\n4、国防科工委研究项目一项:《建立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新体制问题研究》。5、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研究项目一项:《企业国防动员权利义务问题研究》。6、欧盟研究项目一项:《欧盟未来一体化进程研究》。八、主要社会兼职:2000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被教育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聘为兼职研究员,被山东省东营地级市聘为市长经济顾问,被北京市政府境外投融资管理中心聘为战略发展顾问;2001年、2005年两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为经济顾问;2001年被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聘为军外常务理事,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聘为兼职教授,被第二届全球化国际论坛邀请为演说嘉宾,同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筹备会议和成立大会;2002年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聘为“中国加入WTO专题宣讲团”成员;2003年被中国和平利用军工协会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被信息产业部聘为军工电子课题评审专家;2004年被国防科工委聘为机关刊物《国防科技工业》和政府网站专家撰稿人;2005年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聘为“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被《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聘为评审专家,被第二届泛珠三角省会市长论坛邀请为演说嘉宾;2006年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聘为“十一五”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九、联系方式:电话:010-62513334;010-82500719电子邮件:yewp@ruc.edu.cn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少俊简介。一、主要研究领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与实践。二、主要科研成果:64\n出版的著作:《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国家发展计划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实践,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等等;论文:《房地产调控——政府的责任与政策的导向》(2007),《房地产——一个亟待规范的产业》(2004),《我国住宅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建议》(2001),《住宅产业:经济增长点,还是支柱产业》(2000年);《农民增收重中之重》(2000),《“民工潮”与城市化》(2001年9期),《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制度性思考》(2001);《适时调整外资政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2005),《2003-2004年宏观调控:地方与中央的博奕》(2004),《适当控制GDP增长速度,努力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04),《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剖析》(2002),等等;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若干项:《住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2000),《中长期规划指标体系研究》(2000),《三峡移民投资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2003),《“十五”时期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评价》(2005)。三、开设课程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宏观经济管理。四、个人简历1948年生,河北省平山县人。1967年中学毕业。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本科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同一专业学习,师从钟契夫教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6月聘为教授。五、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邮政编码:100872电子邮箱:wusj@ruc.edu.cn电话:82500716(办公室)88862433(家)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方竹兰教授简历姓名:方竹兰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份:1954年64\n籍贯:上海市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职称:教授邮编100872电子邮件:fangzhulan66@hotmail.com主要成果专著《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论》,上海三联书店,1997《人力资本与中国创新之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市场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民众经济权利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学术论文:1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完善民众经济权利方竹兰学术月刊2007/042论朗咸平药方不能治愈国有资产流失症方竹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大学管理应为提升国家创新力服务方竹兰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114关于教育制度理念创新的思考方竹兰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035单纯以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的片面性方竹兰科学决策2006/106论单纯以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的片面性方竹兰学术月刊2006/067论民众经济权利的回归——探究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实质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38用人力资本产权确立劳动者对企业的所有权方竹兰成人高教学刊2006/029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方竹兰理论与现代化2005/0610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变方竹兰先锋队2005/1411论中国国防制度理念的创新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2005/0212论诺思方法与马克思方法的互补性——思考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分析方法方竹兰学术月刊2005/0313SARS疫情与中国群体人力资本的制度反思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2004/0414网上评政府是个好开头方竹兰中国信息界2003/1615论中国转轨阶段的不可交易成本方竹兰学术月刊2003/1016论个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地位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2003/0417五缘文化与民众的自主创新方竹兰成人高教学刊2003/0318潜心求真激情著文——方竹兰教授访谈方竹兰学术月刊2003/0264\n19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方竹兰学术月刊2003/0220论确立国有制经济改革的新思路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2002/0421WTO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竹兰探索与争鸣2002/0422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积累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0523论人力资本及其制度分析价值——与魏杰教授商榷方竹兰学术月刊2002/1024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制经济改革新思路方竹兰学术月刊2002/0225人力资本与文化制度创新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2001/0226人力资本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0627我国市场经济主体间权利配置分析方竹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0828中国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塑造人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2000/0329从美日两国的竞争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方竹兰企业标准化2000/0530能力本位:为劳动者个人张本方竹兰中国人才2000/0631论劳动者个人发展与公有制发展的关系方竹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32再论人力资本产权──并与杨瑞龙、周业安、陆维杰等同志商榷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1999/0333从人力资本产权看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制度创新方竹兰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34劳动者个人发展与公有制发展的关系方竹兰教学与研究1999/1135人力资本产权论方竹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0136论人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1998/0137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产权——中关村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方竹兰经济学动态1998/1238马恩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实践意义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1997/0239关于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的几个问题方竹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7/0140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方竹兰经济研究1997/0641关于国有制经济改革逻辑的反思方竹兰经济与管理研究1997/0142确立劳动者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方竹兰经济研究参考1996/ZE43对马克思研究劳动力商品的方法的研究方竹兰经济研究参考1996/H844论马恩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的研究方法方竹兰孝感学院学报1996/0345关于国有制经济改革逻辑的反思方竹兰东方论坛1996/044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个人发展之关系方竹兰求是学刊1996/0647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联合体理论的实践意义方竹兰经济学动态1996/0964\n48关于公有制经济认识中的两个误区方竹兰经济研究参考1995/0949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方竹兰东方论坛1995/0150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与规范方竹兰发展论坛1995/0251恩格斯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方竹兰高校理论战线1995/0752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民权利方竹兰东方论坛1994/0153论我国产权制度创新的主旋律──发展民有联合制经济方竹兰求是学刊1994/0654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双刃剑”行为的思考方竹兰甘肃理论学刊1993/03其中《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历史趋势》发表于《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该文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在全国期刊论文转载率中居第八名;《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获中国科学院第二届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优秀论文奖;《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亟需回归民众的六大权利》获中国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优秀论文奖;《马恩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实践意义》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提名奖。研究领域中国人力资本制度建设,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创新进程,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本与产权理论,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开设课程l制度经济学,创新经济学,转轨阶段的制度分析方法等个人简历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6年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出访英国。64\n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兼职博导魏礼群简介姓名:魏礼群职务: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成果:专著有《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等;主持编写著作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国外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研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研究》等30多部;在《红旗》、《求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政策性文章310余万字。个人简介:64\n1944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睢宁县。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1968年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68年至1977年在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管理局工作。1978年至1993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历任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主任,体制改革和法规司司长,国家计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兼党组成员。1994年8月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1998年3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2001年2月至今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评为研究员。1992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并于1995年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软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应用经济组组长。联系方式:010-63097671(办公室)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兼职博导马庆泉介绍姓名马庆泉,中共党员,教授研究成果专著类1)《新短缺经济学》,个人专著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个人专著3)《什么是社会主义》,与卫兴华教授合著4)《新资本论纲要》,个人专著5)《中国证券史》,个人编著论文类1)关于中国资本市场论文多篇2)各类报刊杂志访谈多篇研究领域1)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64\n2)证券市场理论与实践个人经历于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先后获得副教授、教授职称,先后任研究室主任、校委秘书等职。1991年至1992年10月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做访问学者。于1993年初挂职到广东,先后任广发证券公司常务副总裁、总裁、副董事长,1999年出任嘉实基金公司董事长。1999年底调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先后任协会秘书长、副理事长,2002年改任副会长。2005年调任广发基金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基金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至今。因在证券市场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获得国务院颁发“享受国务院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社会兼职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专业韦伟兼职博导介绍》一、个人简介韦伟男195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安徽省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2002年6月——至今安徽省社科院工作1997年11月——2002年6月安徽大学副校长64\n1995年2月——1998年7月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其中1997年11月——1998年7月兼任)1992年9月——199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二、研究领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学、企业经济学三、研究成果美元化的定义、形成机制及成本和收益:一个文献综述《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第1期与省长谈安徽发展(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前沿(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现代企业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专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与省长谈安徽发展Ⅱ(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江淮论坛》2004年第5期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流动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论劳动对效用的关系《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日本城市化进程及支持系统《经济纵横》2005年第3期城乡二元就业体制转换的制度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05年第3期四、联系方式64\n电话:(0551)3438388(办)(0551)5107896(宅)手机13505515915通讯地址:安徽省美菱大道131号安徽省社科院办公室电子信箱:wwei@ahu.edu.cn《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专业辜胜阻博导兼职介绍》一、近年主要研究成果《民营经济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高技术产业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改革发展中的金融创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的战略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出版《新经济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武汉出版社2000年出版《新世纪的战略选择——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武汉出版社2000年出版《政府与风险投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出版《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的战略思考》,《经济管理》2007年第7期《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求是》2007年第5期《推进“大学—产业”互动,重构创新文化价值体系》,《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2期《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期《区域创业文化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区域经济文化对创新模式影响的比较分析》,《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4期《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1期《基于农民工特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人口研究》2006年第5期《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64\n《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人民日报》2006年9月1日《大力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日报》2006年2月20日《六大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光明日报》2006年7月6日《农村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化解对策》,《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新型工业化与高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期《城镇化效应与生育性别偏好》,《中国人口科学》2005第3期《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经济日报》2005年9月23日《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经济日报》2005年7月18日《充分发挥商会的“调节器”作用》,《光明日报》2004年1月15日《我国风险投资制约因素及其战略选择》,《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1期《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素质与制度创新》,《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人口逆淘汰与城镇化制度安排》,《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5期《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迁移与城镇化》,《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1期一、研究领域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经济民营经济与企业战略宏观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二、个人简介辜胜阻,男,1956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历任武汉市副市长、湖北省副省长。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日本国日本大学等知名学府做访问教授。曾获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等二十多项奖励,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入选“跨世纪人才工程”。曾主持10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三、联系方式64\n通信地址:北京北河沿大街全国工商联(100006)联系电话:010-82254047电子邮箱:yang5050@126.com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王健兼职博导介绍 科研成果。由商务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专著《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景气政策和中国经济繁荣》、《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WTO规则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如何应对浮动汇率》等专著和论著10余本。在《经济学动态》、《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中心的《理论经济》、《金融与保险》等资料上全文转载。科研项目。2003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特基金会等课题5项。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政府规制经济学。现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电话:68929071,13910778295,6892025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邮编:100089E-mail:wangjian@nsa.gov.cn或nsa_wangjian@yahoo.com.cn 64\n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兼职博导高铁生介绍一、个人简历1959—1963年任哈尔滨市第八中学团委书记1963—1968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学生1968—1970年在辽宁省抚顺县接受再教育后进入宣传组工作1970—1978年国营5143厂宣传科工作1978—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系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1—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任编辑1983—198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学位,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1999年任国家物价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获评高级经济师职称1991—1998年国家计委市场司副司长、司长1998—2000年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党组书记2000—2001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002—退休后,任中国市场学会常务副会长、理事长、中64\n国商业经济研究会顾问、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浙江工商大学兼职教授。接受国家会计学院独董培训正式结业,现任上海石油交易所独立董事二、研究领域1、80-90年代,侧重研究世界经济(主要是苏联经济)2、90年代,流通理论(侧重重要商品储备与流通)3、2001年以来,研究市场体系建设,粮食流通三、研究成果在政府工作期间,参与主持制订全国粮食、棉花、化肥、成品油等改革方案。从事《九五中国市场体系发展》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并获奖。近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文字。《经济日报》:《流通现代化理论的可贵探索》、《流通现代化步伐亟待加快》、《着力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中国流通经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政策选择》、《推进流通革命营建和谐社会》、《发挥经济上的互补作用64\n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关于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和流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经济与管理研究》:《发展大流通建设新农村》。所做的课题:《中国化肥市场改革与发展报告》、《中国粮食安全中长期政策建议》。其他报刊文章:20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博士导师运筹学与数量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魏权龄教授介绍1939年出生于沈阳市,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运筹学专业);1963–1980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0年底,调到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教授,2006年调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领域:1.最优化及其在经济中的应用2.数据包络分析(DEA)3.最优化与数据挖掘64\n开设课程:硕士生:1.数理分析方法2.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博士生:1.经济中的优化方法2.数据包络分析主要著作: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科学出版社,2004.2.魏权龄,阎洪,《广义最优化理论与模型》,科学出版社,2003.3.应玫茜,魏权龄,《非线性规划及其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魏权龄,胡显佑,严颖,《运筹学通论》(修訂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魏权龄,刘起运,胡显佑,《数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7.魏权龄,王日爽,徐兵,《数学规划引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8.卢向华,候定丕,魏权龄,《运筹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魏权龄,胡显佑,黄志民,《运筹学简明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0.王日爽,徐兵,魏权龄,《应用动态规划》,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11.魏权龄,王日爽,徐兵,《数学规划与优化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12.马仲蕃,魏权龄,赖炎连,《数学规划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发表论文:(2000-2007年英文文章)1.WeiQ.L.,J.Z.ZhangandX.S.Zhang,AnInverseDEAModelforInput/OutputEstimate,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21(2000),151-163.(SCI).2.H.YanandWeiQ.L.,AMethodofTransferringConesofIntersection-formtoConesofSum-formandItsApplicationsinDEAModels,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Science,31(2000)5,629-638.(SCI).3.G.,Hao,WeiQ.L.andH.Yan,TheGeneralizedDEAModelandtheConvexConeConstrainedGame,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26(2000),515-525.(SCI).4.G.,Hao,WeiQ.L.andH.Yan,AGameTheoreticalModelofDEAEfficiency,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51(2000),1-11(SCI).5.WeiQ.L.,H.Yan,andJ.Ma,ACompromiseWeightforMulti-CriteriaGroupMakingwithIndividualPreference,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51(2000),625-634.(SCI).6.WeiQ.L.,J.MaandZ.Fan,AParameterAnalysisMethodfortheWeight-SettoSatisfyPreferenceOrdersofAlternativesinAdditiveMulti-CriteriaValueModels,JournalofMulti-CriteriaDecisionAnalysis,9(2000),181-190.64\n1.WeiQ.L.andH.Yan,AMethodofTransferringPolyhedronBetweentheIntersection-FormandtheSum-Form,ComputersandMathematicswithApplications,41(2001),1327-1342.(SCI)2.MaJ.,Z.FanandWeiQ.LExistenceandConstructionofWeight-SetforSatisfyingPreferenceOrdersofAlternativesBasedonAdditiveMulti-CriteriaValueModels,IEEETransactionsonSystems,ManagementandCybernatics,31(2001)1,66-72.(SCI)3.WeiQ.L.,DataEnvelopmentAnalysis,ChineseScienceBulletin,46(2001),1321-1332.(SCI)4.YanH.,WeiQ.LandG.Hao,DEAModelsforResourceReallocationandProductionInput/OutputEstimation,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36(2002),19-31.(SCI)5.WeiQ.L.andH.Yan,AnAlgebra-BasedApproachforLinearlyConstrainedConcaveMinimization,ComputersandMathematicswithApplications,43(2002),965-974.(SCI)6.YanH.andWeiQ.LDeterminingCompromiseWeightsforGroupDecisionMaking,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53(2002),680-687.(SCI)7.WeiQ.L.,G.YuandJ.Lu,ANecessaryandSufficientConditionsforReturntoScalePropertiesinGeneralizedDataEnvelopmentModels,ChineseScience,45(2002),503-517.(SCI)8.WeiQ.L.andH.Yan,EfficiencyConjestion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inG.Y.Chen,T.C.EdwinChengandJ.F.gu(ed),SystemsScienceandSystemsEngineering(ICSSSE’03),Global-LinkPublisher,HongKong,London,Tokyo.3003,631-637.(SCI)9.WeiQ.L.andH.Yan,CongestionandReturntoScale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53(2004),641-660.(SCI)10.WeiQ.L.,H.YanandJunWang,TheUniquenessofOptimalSolutionforLinearProgrammingProblem,JournalofSystemsScienceandInformation,2(2004)2,345-351.11.YanHong,WeiQ.LandWangJ.,ConstructingEfficientSolutionsStructureofLinearMulti-objectiveProgramming,JournalofMathematicalAnalysisandApplications,307(2005),504-523.(SCI).12.WeiQ.L.andYanH.,AMethodforEnumeratingAllExtremePointandExtremeRaysonUnboundedPolyhedron,JournalofSystemsScienceandInformation,3(2005)3,603-610.13.WeiQ.L.andYanH.,DataEnvelopmentAnalysisAssessmentMachines,inS.Tsumoto,C.W.Clifton,ets.(des.),Six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ataMining–Workshops(ICDMW’06),Dec.2006.HongKong.(SCI).14.WeiQ.L.YanH.andG.Hao,CharacteristicsandStructuresofWeakEfficientSurfacesofProductionPossibilitySets,JournalofJournalofMathematicalAnalysisandApplications,327(2007),1055-1074(SCI).社会兼职:64\n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学会,常务理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常务编委;《经济数学》编委;《管理科学学报》编委.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赵国庆介绍一主要成果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SCI&SSCI),JapaneseEconomicReview(SSCI),JournalofEconomicResearch,统计研究等国内外著名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负责和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国家“211”工程等多个项目。二研究领域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三开设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数量经济学四个人简历199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非平稳时间序列计量分析五联系方式邮件:zhaogq@ruc.edu.cn注:其余博导介绍请到经济学院网页上查询,网址:se.ruc.edu.cn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