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2-08-19 发布

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 “空间”和创新扩散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论文题目:”空间”和创新扩散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n [摘要]空间和创新扩散的关系虽然早已开始研究,但在创新扩散的研究文献中,空间的作用仍然被忽视,没有新的重大进展。本文在综合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空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影响,为理解、分析空间和创新扩散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关键词]空间创新扩散    一、前言    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要研究创新和技术进步就离不开对创新扩散的研究,因为直到创新充分地扩散后,一个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对经济的影响。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从创新的特性、创新采纳者的特性、扩散的途径、创新提供者或代理人的角度考察创新的扩散,很少考虑空间和创新扩散的关系,尽管黑格斯特兰德(Hgerstrand)早在1953年就已经对创新空间扩散规律和内在机制作了详尽的研究,提出了两个重要规律:“邻近效应”和“等级效应”。前者是指创新从创新源逐渐向周围地区扩散,后者是指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创新总是按照城市的等级来扩散。\n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梯度转移理论也考察了空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最优生产区位,当产品从创新期到成熟期最后到完全标准化时期,产品的生产就从美国逐渐转移到以西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最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理论认为,提出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梯度转移规律:创新大都首先发源于高梯度地区——通常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创新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  我们认为,要全面地分析空间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既要考虑到纯粹的空间距离,还应注意到依附于特定空间的自然资源、经济活动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总是与一定的空间相结合共同对创新扩散施加影响。相对于浩如烟海的创新扩散的研究文献,空间的作用仍然受到忽视,而且散见于众多学科中,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归纳、总结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研究空间和创新扩散的关系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    空间对创新扩散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上,其中又首先表现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创新采纳的制约。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和地貌等,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活动,所以也会影响到企业对创新的采纳。比如我国长城以北的地区,土壤积温低,不能种植冬小麦,而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土壤积温高,可以种植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农作物。简森等(Jansenetal.,1990)在研究了现代粗杂粮在印度的扩散后指出,印度农民之所以不采纳这种高利润的现代粗杂粮的原因就在于印度常常会发生洪灾,而这种作物抗洪涝的性能差。自然资源也对企业采纳创新施加影响,比如钢铁厂在生产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水资源,如果钢铁厂在远离水源的地区布局,必然会积极地寻找、引进一些节水的技术措施,而布局在水源附近的企业对节水技术的需求相对而言就并不强烈。\n  另外,地理空间上的障碍物,比如高山、河流也会影响创新的扩散。关于创新扩散的理论都承认关于创新的信息对于采纳创新的重要性,毕竟只有事先获得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是否采纳的决策。空间上的障碍物总是或多或少地阻碍潜在采纳者之间的交流,使潜在采纳者很难观察到其他人的行为,很难从已采纳者那里获得有用的信息。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山区和远离城市的地区无一例外都是经济上最落后的地区,这种空间上的障碍无疑是影响知识、信息、创新扩散以及创新扩散的结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空间聚集的影响    在现实世界里,由于各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不同,各地经济活动的强度也不同,所以人类经济活动并不是在空间上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某些点上,这些点就是城市。而且即使在不同的“点”上,经济活动的强度也不同。这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也对创新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n  如果许多企业聚集在一个地点,意味着不同企业的雇员会经常发生各种接触。既有正式的接触,比如各种商业会议、行业会议等,也会有一些非正式的接触,比如通过同学聚会、舞会、晚会、俱乐部等。这些场合中,雇员间会进行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大家相互交换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动态等与该行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在一个地区聚集的企业越多,参与这种正式和非正式活动的人员就越多,交换的信息就越多。而影响创新采纳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关于创新的信息。由于空间聚集使得企业、人员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充分,创新信息扩散的就越快,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创新扩散的速度就越快。有的创新知识容易学习,容易传播,比如设备的原理和操作的程序等,但有的知识属于默示的知识(tacitknowledge),比如使用创新的技巧和诀窍,而这些默示的知识往往难以学习。这两种知识的传播渠道也不同,大众媒体是前一种知识有效的传播介质,而默示的知识更多地是通过个人的接触和交流来传播,仅仅通过观察他人对创新的使用无法有效地获得这些知识。因此,空间聚集对于技术特性复杂的创新、包含较多默示知识的创新扩散更有意义。    四、空间距离的影响    空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还表现在空间距离上。杜能的“孤立国”模型(1986)是最早分析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影响的模型。杜能假定存在一个孤立国,孤立国周围的土地是均质的,所有的产品都要运到孤立国这个唯一的中心去销售。杜能证明了离中心距离的远近不仅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品种,还决定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集约型还是粗放型。如(图1)示,集约型技术由于单位面积的产量大、运费高,所以利润曲线陡峭,相反,粗放型技术单位面积产量低、运费少,利润曲线平缓。这时,距离中心A公里以外的地区,即使得到了关于集约型技术的全部知识,也不会采纳这项技术,因为利润明显小于粗放型的生产技术。杜能模\n型的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分析创新扩散仍具有相当的意义。如果两个同质企业离中心市场的远近不同,它们不会采纳相同的技术。离中心市场近的企业可以采纳集约型的生产技术,而离中心市场远的企业其最佳的选择却是粗放型的生产技术,即使它获得了关于集约型技术的信息,即使它具备使用集约型技术的资金、技术条件,它仍然不会选择集约型技术,因为只有使用粗放型的生产技术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可见,创新的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空间距离,难以扩散到离中心地区或城市较远的地区。    五、基础设施的影响    各地区拥有不同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到创新的扩散。我们知道越靠近公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生产和运输成本越低。如果潜在采纳者是同质的,在城市腹地是均匀分布的,则潜在采纳者对创新的评价不仅取决于创新本身的成本,还依赖于使用该创新所发生的各种成本(Brown,1981)。这样,同质的企业由于距离基础设施远近不同,其采纳创新的总成本也不尽相同。显然,离基础设施越远,企业采纳创新的总成本就越高,这必然会影响到这些企业对待创新的态度。如果对创新的需求是创新成本的线性函数,采纳创新的情况就会像图2描绘的那样。    六、经济结构的影响  \n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结构,也必然会影响该地区的创新扩散。梯度转移理论已经指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于创新扩散的影响。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是科研信息、市场信息集中和传播的中心,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到市场的动态、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它们对新产品的需求变化,又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而且大城市地区的商业服务,如金融、保险等行业也相当发达。所以,尽管与其他地区相比,大城市地租高、水电费高、原料和燃料价格高,但创新扩散的初期主要在大城市进行,然后逐步由大城市地区向周边地区或其他中、小城市扩散。 梯度理论可以解释绝大多数创新扩散的现象,但有时现实世界中存在反梯度现象,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反而会先采纳创新,然后向高梯度地区扩散。尽管梯度转移理论承认反梯度现象的存在,却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是空间竞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反梯度现象的产生。处于不同技术梯度地区的厂商,在采纳创新时有两种相反的倾向。处于高技术梯度地区的厂商,由于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高,采纳创新后产品的销售收入得到保证,所以会倾向于先采纳创新;但另一方面,因为已经采用了比低梯度地区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已经占有优势,所以并不急迫地需要更新技术,会倾向于略晚采纳创新。而处于低技术梯度地区的厂商,则刚好相反,一方面需要利用新技术来改变自己在竞争中的不利位置,倾向于早采纳创新,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采纳创新后市场容量的增加不足以弥补采纳的成本,会倾向于晚采纳创新。是发生梯度还是反梯度现象,就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强弱。\n  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结构也会影响创新扩散的速度。市场结构越接近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大,一旦某个企业引入创新并取得成功,其他企业很快就会模仿。因为竞争越充分,各个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别越小,一旦被竞争对手领先,企业必须迅速行动,才能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否则会遭受重大损失。这就意味着要么行动,要么亏损或退出。因此,竞争越激烈,创新扩散的速度就越快。但是也存在另一种趋势,竞争越充分,价格竞争就越常见。国内家电行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尽管各个企业不断地推出新一代的产品,价格大战却常常爆发,并且是最有效的一种竞争方式。价格竞争越激烈,各个企业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就越少,就难以保证足够的研发投入进行创新或模仿。所以,尽管创新以及创新扩散的速度可能很快,但很少是开创性的、彻底的创新,更多时候只是简单地增加某一项功能,改变产品的外观等技术含量较少的创新。    七、制度的影响    制度可以分为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前者包括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公共政策,后者则包括道德准则、行为惯例等文化传统和规范。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制度,特别是非正式的制度。制度为经济社会确定了秩序,必然会影响企业采纳创新的决策和行为。  正式制度对创新扩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国家颁布的《专利法》和《技术合同法》就为创新的扩散提供了法律保障。关于创新的信息或技术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专利法》保证了创新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的专有权,《技术合同法》从法律上规范了创新提供者和购买者的行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搭便车的行为,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激励了创新以及创新的扩散。  非正式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新的扩散。学者们很早就注意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的影响。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1992)一书中就指出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极大地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缪尔达尔指出,种姓制度限制了大多数人的社会流动,高种姓阶层的人不必去工作,而低种姓阶层的人即使付出了努力,也没有机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种印度文化未能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反而鼓励了没有生产率的行为。  赫尔比希和帕伦博(Herbigand\nPalumbo,1994)分析了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不同之处,认为两国的文化差异影响了两国企业对待创新的态度,同一个创新在两国呈现出不同的扩散过程。日本文化强调个人要服从集体的目标,强调个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强凋个人对所在组织的忠诚。相反在美国,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都鼓励个人自由,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敢冒风险的人被认为是英雄,被社会崇拜和模仿。所以美国人一接触新颖的事物,采纳的时滞会比较短,但是,由于崇尚个人主义,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对较少,整个采纳过程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相反,日本人一般而言,不愿意冒险,所以采纳的时滞会比较长,但是日本文化更强调个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所以一旦开始采纳,采纳的速度会很快,最终的采纳率会较高。比如,在工业机器人的采纳上,尽管美国要早于日本引入工业机器人,但在绝对数量上美国公司内的机器人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平均每个工人拥有机器人的数量不到日本的六分之一。    八、结论    正如空间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重要的,创新扩散也离不开空间的作用,因为创新不仅在企业间扩散,更表现为在企业所依附的空间上扩散。除了创新自身、创新采纳者、扩散途径、创新提供者或代理人的作用,空间也对创新扩散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空间上的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影响,也通过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结构、制度等“软”环境施加影响,而且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和纯粹的空间距离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