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3.01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林丽琼\n第六章 国际金融基础知识一、国际收支(thebalanceofpayment):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另一国居民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及《实施细则》中规定,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和。这里的全部收入和支出不仅仅指货币的收入和支出,而是包含了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总和。\n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及《实施细则》中规定,凡是中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都应向国家外汇管理机构进行申报,这里说的中国居民是指:居民自然人包括:(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连续居留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国际组织驻华办事机构的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n(2)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3)在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已取得境外居留权的人员除外)(4)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常驻国际组织使团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居民法人包括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部队;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但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组织视为居民法人;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视为居民法人。\n二、国际收支平衡表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计账原理复式计账法权责发生制按市场价格记录所有记账单位需要折合成同一种货币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国际储备)\n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复式计帐法例1:本国外汇储备40万$和70万$药品对外国援助例2:本国企业将其在国外投资获得的200万$进行再投资\n一、经常账户借方(-)贷方(+)1、商品50100+602、服务303、收入1504、经常转移100二、资本与金融账户1、资本账户2、金融账户(1)直接投资75(2)证券投资(3)其他投资10030(4)储备资产2540三、错误与遗漏账户\n4、国际收支平衡的判断标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国际收支最后总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是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但在实际当中,国际收支经常存在不平衡,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顺差或逆差,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ium)的含义。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个人或经济实体为了经济上的某种目的而自主进行的交易。一国在一个长时期里自主性交易平衡,无须再依靠调节性交易来调节与维持,就可以说该国国际收支达到了实质性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倡用综合差额作为衡量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n5、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的经济原因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测度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综合差额2、不平衡的宏观因素经济周期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变化币值高低\n6、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n(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2.持续顺差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短期内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3.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n7、国际收支失衡调节A、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黄金外流→物价下跌→出口增加→黄金流入→顺差→物价上涨→出口下降→黄金流出→逆差B、政策调节:具体包括外汇缓冲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n三、外汇(foreignexchange):动态外汇和静态外汇(广义和狭义)四、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又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者说是两国货币间的比价。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是以五位数字来显示的,如:欧元EUR0.9705、日元JPY119.95英镑GBP1.5237、瑞郎CHF1.5003\n(1)汇率的标价法(exchangeratequotation)直接标价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加元等均为直接标价法,如日元119.05即1美元兑119.05日元。间接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0.9705即一欧元兑0.9705美元。美元标价法:\n(2)汇率种类A、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有:买入汇率:(buyingrate)(bidrate)又称银行出价或出口汇率,即银行从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用汇率。卖出汇率:(sellingrate)(askrate):又称银行要价或进口汇率。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用汇率中间价和钞价\n例如,某日巴黎外汇市场和伦敦外汇市场的报价如下:巴黎USD1=FRF5.7505~5.7615伦敦GBP1=USD1.8870~1.8890\n外汇市场上的报价一般为双向报价,即由报价方同时报出自己的买入价和卖出价,由客户自行决定买卖方向。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价差越小,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成本越小。银行间交易的报价点差正常为2-3点,银行(或交易商)向客户的报价点差依各家情况差别较大,目前国外保证金交易的报价点差基本在3-5点,香港在6-8点,国内银行实盘交易在10-40点不等。\nB、根据交割期限:即期汇率(spotrate)(spotrate):即期外汇交易中所使用的汇率远期汇率(forwardrate)远期外汇交易中所使用的汇率。C、根据制定的方法不同有:基本汇率(BasicRate):选择一种与本国对外往来关系最为紧密的货币,即关键货币(KeyCurrency),制订或报出汇率。\n套算汇率(CrossRate),又称交叉汇率。两种含义:(1)各国在制定出基本汇率后,再参考主要外汇市场行情,推算出的本国货币与非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例如:我国某日制定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基本汇率是:USD1=CNY8.2270当时伦敦外汇市场英镑对美元汇率为:GBP1=USD1.7816这样可以套算出人民币与英镑间的汇率为:GBP1=CNY(1.7816×8.2270)=CNY14.6572\n(2)由于西方外汇银行报价时采用美元标价法,为换算出各种货币间的汇率,必须通过各种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如香港某外汇银行的外汇买卖报价是:USD1=DEM1.7720USD1=CHF1.5182据此可套算出马克和瑞士法郎之间的汇率:DEM1=CHF(1.5182/1.7720)=CHF0.8568\nD、按经济分析的角度:实际汇率(realrate)和名义汇率(nominalrate)名义汇率(NominalExchangeRate)就是现实中的货币兑换比率,它可能由市场决定,也可能由官方制定。实际汇率(RealExchangeRate)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n名义汇率R与实际汇率e之间的关系是:其中,Pf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有关价格指数,R和e都是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n例:1980年—1994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从100上升为200,美国从160上升为280,USD/CNY=5.7成为8.7,你认为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贬值率为多少?\n思考题: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计算。(1)如果某客户向外汇银行询问英镑对美元的汇价,外汇银行报出:“1.6125/55”。该客户欲购入10万英镑支付货款,请问该客户应向银行支付多少美元?(2)某瑞士公司欲在美国投资,外汇市场美元对瑞郎的报价为:“USD1=CHF1.3843/73”。该公司欲投资100万瑞郎,请问该客户应从银行得到多少美元?\n(3)汇率制度(ExchangeRateRegimeorExchangeRateSystem),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Rate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汇率制度制约着汇率水平的变动。(1)固定汇率制度:金本位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货币联盟、美元化、货币局制度。(2)浮动汇率制度:自由浮动、管理浮动、弹性浮动、钉住浮动\n主要国家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国家数代表国家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41欧元区、西非、中非、东加勒比货币联盟货币局制度7波黑、文莱、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吉布提、香港其他传统的固定盯住41中国、马来西亚、沙特水平范围内盯住4丹麦、塞浦路斯、匈牙利、汤加爬行盯住5突尼斯、玻利维亚爬行区间内的汇率5波兰、乌拉圭不事先公布汇率路径的管理浮动50阿根廷、泰国、埃及、新加坡单独浮动34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n第七章 汇率决定理论(theoriesofforeignexchangerate)一、国际借贷说(1861年英国学者葛逊提出)基本内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求则取决于该国对外流动借贷的状况。一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收支,构成该国对外流动债权与债务。当一国对外债权大于对外债务时,外汇供给大于需求,该国货币汇率上涨,相反,该国的货币汇率下跌。\n二、铸币平价理论(thetheoryofmintparity)基本内容:实际交易汇率是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是这种波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以黄金输送点作为其波动界限,这样就使金本位制下的汇率自发维持在一个较固定的水平。\n三、购买力平价理论(thetheorypurchasingpowerparity)瑞典学者卡塞尔1922年提出基本思想:一个国家的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该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该国具有购买力主要观点把汇率定义为现金价格水平的比率由于两国货币购买力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汇率按相对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直至达到均衡汇率。该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n(一)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R=p/p*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以“一价定律”为其理论基础\n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如果这个价格不一样,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价格,人们就会不断地进行商品套购活动,即把商品从价格低的国家拿到价格高的国家出售,直到各国之间的价格一致。绝对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的关系\n举例:2006年美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为3.5%,同期中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为6.2%,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均衡汇率是多少?\n(二)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R1/R0=(P1/P0)/(p1*/p0*)它表明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两国货币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的物价指数或两国的通胀率之差\n举例:如果A国的通胀率为10%,B国的通胀率为5%,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A国货币相对B国货币将贬值多少?\n原理:当本国物价上升幅度高于外国物价上升幅度时,本币国内购买力相对于外币的购买力下降,本币汇率贬值;当国内物价上升幅度小于国外物价上升幅度时,本国货币购买力相对外国货币购买力上升,本币汇率升值。\n需要注意的问题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一般假设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货币发行数量决定的,货币购买力的倒数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越多,物价水平越高,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名义汇率在剔除货币因素后所得的实际汇率是始终不变的\n(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1、其理论基础仍是货币数量论,购买力与货币数量有关,开辟了从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之先河。2、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作为决定汇率的基础有其合理性3、揭示了汇率变动的长期的、根本性的原因4、假定所有商品是贸易品忽视了非贸易品的存在,由此导致根据不同商品计算的购买力平价。5、忽略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因此套购活动难以成立,一价定律难以成立。\n6、过分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作用,而忽视了汇率对物价的影响。7、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尤其是短期内实际汇率会偏离购买力平价。8、各国的物价指数不同,基期不同,样本不同,使之难以进行比较。\n四、利率平价理论二战后爱因齐格提出无抛补利率平价的主要思想:在国际资本流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两国货币汇率的升水或贴水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无抛补与抛补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将资金由利率较低的货币调往利率较高的货币时并不做反方向的操作,也就是对末来收益不进行保值,\n举例某年某月某日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上联邦基金年利率为5.25%,同期,英国伦敦同业拆借市场LIBOR为3.45%,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分别计算无抛补和抛补情况下的汇率变化率?\n原理: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是: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n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1)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决定的基础(2)必须满足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价定律”,而“一价定律”又必须满足以下假定:国家间资本能够完全自由流动,没有任何资本限制;存在有效的外汇市场;没有交易成本;本国与外国的金融资产可以根据到期的时间和风险完全替代(3)没有说明利率决定汇率还是汇率决定利率(4)忽视了利率结构问题\n五、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FLEXIBLE—PRICEMONETARYAPPROACH)1、基本前提假设(1)购买力平价持续有效(2)货币需求方程稳定,即货币需求与经济变量间存在稳定的关系2、理论公式3、结论: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币贬值本国货币供应量下降,本币升值\n六、粘性价格的货币模型(STICKY—PRICEMONETARYAPPROACH)多恩布什1976年提出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作用1、基本思想: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差异,使短期的购买力平价不能成立长期看,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由于商品价格的粘性,使汇率超调(THEEXCHANGERATEOVERSHOOTING)2、汇率超调的解释:由于商品价格具有粘性,汇率对外部冲击作出了过度调整,即资产市场的迅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3、汇率调整过程\n评价:——将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相结合,成为开放经济下汇率分析的一般模型,它提出了汇率动态调整问题,有助于人们对汇率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过渡的认识。但是正是由于其综合性,模型本身十分复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性,在实际中很难得到实证检验。因此,它只是一种存量理论,忽略了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分析,因而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应运而生。\n七、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布兰森、多恩布什及弗兰克尔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本思想——汇率作为一般均衡体系的一部分,被所有市场相互作用所决定,汇率的决定既是在流量市场,又是在存量市场上达成的。而均衡汇率又会随着货币供应或实际货币需求的改变而改变。资产组合平衡法也结合了传统的和货币主义的分析方法,把货币因素和实际经济因素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资产评价过程所共同决定\n原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国内金融资产比重提高,则本币汇率升值;资产组合中,国外金融资产比重提高,则本币汇率贬值。\n评价——实际上是想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汇率理论和货币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一方面承认经常项目的平衡会影响汇率,另一方面也承认两国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差别会影响利率,这是该理论的最大特色。同时,提出了比较接近现实的假定,但在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之间只存在“高度的”替代性,而不是完全的替代性,因此,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但模型复杂,实用性较差。\n人民币汇率基础(购买力说)——用两个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作为两国货币比价的基础,以购买力平价来决定汇率也是以物价水平来决定汇率,所以也称为“物价说”。——人民币在历史上从未规定过含金量,因而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参照黄金平价来确定汇率,人民币也未进入国际货币市场,因而不能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与外币的比价,只有购买力平价最适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汇率决定的基础。\n——购买力平价的局限:要求两国实行自由贸易,两国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大体相同,价格体系相当接近,而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两者之间的物价也就失去了可比性;就国际金融的现实来看,现在购买力平价说越来越难以解释国际汇率的变化和动荡。\n贸易说——人民币汇率决定要有利于对外贸易,而要为外贸服务就应以平均出口换汇成本来作为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基础。——国内实业界尤其是出口企业特别赞同这种观点——以往几次大的调整,也确实是以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为基础,即以1美元的平均出口换汇成本加上一定的赢利来确定人民币汇率以保证出口有利可图。\n——缺陷:我国换汇成本的计算带有很大水分,难以确定真实的换汇成本水平,把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与平均出口换汇成本挂钩也容易形成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的恶性循环,而且对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产品的升级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n市场说——人民币汇率应与国际接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在汇率动荡较大时,则由中央银行设立的外汇平准基金进行干预,这种想法具有超前性质,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由于人民币目前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也还未建成完全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交易市场,在外汇供求关系被扭曲的情形下,央行在干预汇市时也很难设置合理的目标区间,而且更难分清引起汇率较大变动的因素是长期还是短期的\n——如果一味地试作短期因素而不断进行干预,其结果要么是外汇储备递减,要么就会因本国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引发通货膨胀——所以,目前市场还不具备完备的条件\n第八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theoyiesofthebalanceofpayments)一、弹性分析法1、本币贬值能否解决国际收支逆差2、马歇尔--勒纳条件3、贬值效应的进一步分析:收入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4、J曲线\n5、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本币贬值不能解决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1)贸易地区结构的调整(2)其他国家也进行贬值(3)事先的国际贸易安排(4)集团内部贸易(5)竞争者的对应降价策略\n例:某年一国的进口额为1200亿美元,该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12单位该国货币,假设次年该国的货币贬值,为1美元兑14单位该国货币,该国的进口需求弹性为0.5,出口需求弹性为0.7,请问次年该国贸易收支的变化额为多少?\n二、吸收分析法1、吸收分析法的理论公式2、本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和吸收效应(1)本币贬值的收入效应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n(2)本币贬值的吸收效应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通胀预期效应\n3、理论的政策意义支出转移政策:指运用不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而改变其需求或支出方向的政策来抵销那些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原因。将对国外的支出转移到对国内产品上。主要通过汇率政策和贸易管制政策来增加产量和收入\n支出变更政策:指运用改变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政策来削除或减轻那些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原因。改变本国居民的支出政策。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及收入管制政策来减少国内的支出。\n三、货币分析法1、基本观点(1)国际收支问题本质是货币问题(2)货币供给是国际收支调节的最终和根本力量(3)国际收支调节的机制浮动汇率制下的调节机制固定汇率制下的调节机制\n第九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