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0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3.1国际贸易与汇率13.1.1汇率及其标价汇率(也叫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相互折算(或兑换)的比率。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它是以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成的本国货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反之,若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增加,即汇率上升,则表示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另一种汇率标价法是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增加,表示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如果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减少,表示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按照上述说明,如果人们得到了某种外币的直接标价,只要取其"倒数",即用1除以这个标价,就可以得到该种外币的间接标价。反之亦然。用字母E表示不考虑两国价格因素影响的名义汇率,并约定用直接标价法来加以表示,即,E是外币的本币价格。\n13.1.2汇率制度一般说来,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作用来影晌汇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即按照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此后,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相继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汇率既然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当然就是货币市场上买、卖双方交易的市场价格。这一价格正好使货币市场上对某种货币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n13.13购买力平价理论关于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西方学者提出了大量的解释,其中一种较为著名的解释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平价(Parity)是指一国金融当局为其货币规定的价值,常以某一个国家的货币来表示。实行固定汇率国家的货币都有一个平价。前面所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典型的平价制度,美元的平价以黄金表示,其他国家货币的平价以美元表示。购买力平价的出发点是,每一种货币在本国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根据一价定律(Lawofoneprice),即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应相同,所以,不同货币购买力的比率就构成了相互间汇率的基础。尽管货币的购买力难以衡量,但由于货币购买力与价格水平成反向关系。因此,汇率就由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决定,价格水平的变化就会导致汇率的变动。例如,1000克小麦在美国的价格是1美元,在德国的价格是0.92欧元,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应是1美元/0.92欧元=1.087。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的价格水平上升,该国的货币就会贬值;反之,则升值。或者说,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的货币会贬值,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的货币会升值。\n购买力平价理论建立的基础是经济中的变化必须来自货币方面;而且假定经济中不存在交易费用、关税等。由于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完全满足,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短期汇率的波动。但这一理论给出了货币间兑换的实质,即购买力的比较。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更多的是作为解释汇率长期变化趋势的一种理论。\n13.1.4实际汇率前面所提到的汇率是没有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的名义汇率。宏观经济学更注重考虑到价格因素的实际汇率。实际汇率可以很自然地从上面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引出。所谓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它是对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个概括性度量。实际汇率被定义为:e=E.Pf/P式中,e为实际汇率;P和Pf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E为名义汇率。由于Pf代表国外价格水平,例如是用美元衡量的价格水平,如果名义汇率是用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元来衡量,则上面式子中的分子表示的是用人民币衡量的国外价格水平,分母是用人民币元衡量的国内价格水平。所以,实际汇率反映了国外价格水平与国内价格水平的相对比值。\n13.1.5净出口函数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当实际汇率提高时,则本国货币实际贬值,会使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变得相对昂贵,从而使本国商品出口变得相对容易。一般来说,出口正向地受实际汇率影响。对于进口,若实际汇率提高,则国外的货物相应地变得相对昂贵,使进口变得相对困难,因此,进口反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由于净出口为出口与进口之差,故一般地,净出口正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n除了汇率以外,进口还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当收入提高时,消费者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支出都会增加。一般认为,出口不会直接受到一国实际收入的影响。因此,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基于以上考虑,可将净出口简化地表示为:这就是净出口函数,式中,q、和n均为参数。参数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n从净出口函数表达式中可以知道,实际汇率上升或本国货币贬值会增加净出口。但这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则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从出口来看,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本国货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出口增加的幅度才会大于本币贬值所造成的换汇损失的幅度,从而使外汇收入增加。如果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小,本国货币贬值(从而使出口商品便宜)所引起的出口增加幅度会小于本国货币贬值所造成的换汇损失的幅度,就只会使外汇收入减少。再看进口:本国货币贬值使进口减少,但如果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则货币贬值(从而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所引起的进口的减少幅度很小,这时外汇支出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因此,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l,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这一结论首先由马歇尔提出,后来,又经过勒纳发挥,因此称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n13.2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可以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13.2.1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系统记录一国与他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的报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规则是复式记账法的原则。一个国家的任何交易活动,如果挣了外汇,就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入“信贷”栏,并给一个正号(通常忽略不写)。反之,如果任何交易是支出外汇,则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欠"栏,给一个负号。\n国际收支平衡表总体上由三大部分组成:经常账户、资本帐户及官方储备。经常账户既记录商品与劳务的交易,也记录转移支付。劳务包括运费、版权支付和利息支付,还包括净投资收入,即本国在国外的资产获得的利息和利率减去外国人在本国拥有的资产所获得的收入之差。转移支付包括汇款、捐赠和援助。资本账户记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凡是外国对本国居民的贷款、外国购买本国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交易都是资本流入,或称资本输入。凡本国居民对国外的贷款,以及它们购买外国的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交易都是资本流出,或称资本输出。资本帐户记录着一国资本的输入输出情况,如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跨国公司的投资等。资本流动又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前者指一年以上到期的国际资本的流动;后者指一年或不足一年到期的国际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官方储备又可叫做官方的黄金和外汇储备,由一个国家官方的货币机构所持有。黄金和外汇通常被称为储备资产。\n13.2.2J曲线如果出口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加上外国向本国的转移支付大于进口物品和劳务的总额加上本国向外国的转移支付,那么在经常账户上将出现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由经常账户的收支产生的差额叫做经常账户差额。与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额相比,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较小。如果在经常账户中略去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则经常账户的差额就可以大致被看做进出口差额。一般认为,经常账户出现逆差时,可以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来改善贸易条件,消除逆差。但实际上,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往往不能立即得到改善或恶化。这是因为,进出口变动的速度往往慢于价格变动的速度。例如,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并不会立即增加,进口也并不会立即减少。因为在贬值之前,进出口合同在一般情况下早已签订完毕,进口或出口的数量一般都在事前规定好了。本国货币贬值后,在新的进出口合同还未签约前,进出口数量仍按照原有的合同执行。这样,本国货币贬值,即,外币升值后,一国出口余额甚至会减少。\n在贬值初期,一国出口收入可能反而减少,进口支出可能反而增加,因而,经常账户收支状况可能反而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旧合同结束,新合同开始履行,一国出口收入才会增加,进口支出才会减少,从而使经常账户收支状况得以改善。同样地,当本国货币升值时,经常账户收支状况的变动则往往先有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逐步恶化。由于这种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的轨迹呈现英文字母“J”的形状,故被称为J曲线。该J曲线如图13-1所示。\n13.2.3净资本流出函数资本帐户主要记录国际投资和借贷。国际投资包括本国的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国外购买房地产、外国企业的股票、外国政府债券,同时也包括外国的个人、企业和政府购买本国房地产、企业股票和政府债券。国际借贷包括本国企业和政府从国外银行、基金会、政府所获得的贷款,同时也包括外国企业和政府从本国拆借的款项。从经济学角度看,国际投资和借贷的目的都是盈利。追逐较高利润的动机是形成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从直观上看,国际资本的流向是由利率低的国家向利率高的国家流动。\n为分析方便,将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量与从外国流向本国的资本量的差额定义为资本账户差额或净资本流出,并用F表示。则:F=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外国的投资和贷款就会流入本国,这时净资本流出减少。反之,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水平,则本国的投资者就会向国外投资,或向国外企业放贷,这时,资本就要外流,使净资本流出增加。一般地,净资本流出是本国利率r与国外利率rw之差的函数。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则有:F=σ(rw—r)式中,σ>0为常数。根据该表达式,在国外利率水平既定时,本国利率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少,流人的资本就越多,即,净资本流出越少;反之亦然。所以,F是r的减函数。我们称该表达式为净资本流出函数。\n在以利率r为纵坐标,净资本流出F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净资本流出函数如图13-2所示。由图可知,净资本流出与国内利率成反向关系,当国内利率为r1时,净资本流出额为F1,当利率上升为r2时,净资本流出减少为F2。\n13.2.4国际收支的平衡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能产生经常账户的顺差或逆差,以及资本账户的顺差或逆差。当然这两个项目也可能分别出现平衡,但这情况大多是偶然的。我们将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表示,即: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者BP=nx-F\n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就是外部均衡,指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对于国际收支平衡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和企业必须为其在国外的购买而支付。如果一个人的花费大于他的收入,他的赤字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或借款来支持。与此相类似,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经常账户赤字,即在国外的花费比它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多,那么这一赤字就需要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或从国外借款来支持。而这种资产出售或借债意味着该国出现了资本账户盈余。因此,任何经常账户赤字要由相应的资本流入来抵消。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0,称国际收支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0,则称国际收支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n当国际收支平衡时,即BP=0时,有:nx=F将净出口函数表达式和净资本流出函数表达式代人BP=nx-F中,则有:化简为:上式表示,当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相互关系。该表达式也叫做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简称国际收支函数。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从国际收支表达式可知,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n13.2.5BP曲线的推导\n其中,第2象限中的曲线为净资本流出曲线,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3象限中的直线是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转换线,即450线,它表示净资本流出额与净出口额相等,两个项目的差额正好互相补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第4象限中的曲线为净出口曲线,它是与收人成反方向变化的。在第1象限中,当利率从r1上升到r2时,净资本流出量从F1减少到F2。假如资本账户原来是平衡的,这时将出现顺差。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根据450线,净出口必须从nx1减少到nx2,按照净出口曲线,国民收入要从y1增加到y2。这样,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利率和收入有两个对应点C和D,同理也可以找到其他对应点,把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国际收支曲线。如第1象限中的BP线所示: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个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而不在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使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n具体而言,在BP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即nx>F;在BP曲线下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nxF。在BP曲线下方任意取一点K,K与均衡点C比较,利率相同,收入较高,故相应的净出口较低,即有nx0。反之,当本国的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水平时,资本就会无限外流,就会出现国际收支赤字(逆差),即BP<0。只有BP曲线上的点才代表国际收支达到了均衡。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时,BP曲线将不受资本流动所引起的资本净流出因素的影响,即F=0。这时,国际收支的均衡就完全取决于对外贸易的情况,也就是说,取决于净出口的情况。当nx=0时,国际收支就处于均衡状态。这时BP线就是一条位于净出口为零时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其形状如图13-4中的垂直直线所示。\n图13-4中,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假定下,将不存在资本流动所造成的净资本流出,也就是说,在资本项目中将不会产生国际收支的变动。所以,国际收支的变动完全来自于对外贸易的变化方面,即取决于净出口的变化。图中BP线左边各点都表示,在任何利率水平上,国民收入都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水平,因而,进口水平将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时的进口水平。这时将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在BP曲线右边的各点都表示,在任何利率水平上,国民收入都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水平,因而,进口水平将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时的进口水平。这时将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只有BP曲线上的点才代表国际收支达到了均衡。\n3.资本流动性强和资本流动弱时的BP曲线资本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BP曲线显然介于上面两种情况之间,因而BP线的形状既不是水平的,也不是垂直的,而是正斜率的曲线。其倾斜程度取决于受资本净流出因素和净出口因素影响的程度而定。一般说来,资本流动性越强,BP线就越平坦,资本流动性越弱,BP线就越陡直。\nBP曲线右下方的任何一点,都代表本国利率水平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所需要的利率水平,而国民收入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国民收入水平。本国利率水平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所需要的利率水平,将会导致资本流出;而国民收入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国民收入水平,将会导致进口增加,二者都会使国际收支减少。所以,BP曲线右下方各点,代表国际收支失衡,处于逆差状态。与此相反,BP曲线左上方的任何一点,都代表本国利率水平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所需要的利率水平,而国民收入则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国民收入水平。本国利率水平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所需要的利率水平,将会导致资本流人;而国民收入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国民收入水平,将会导致进口减少,二者都会使国际收支增加。所以,BP曲线左上方各点,也代表国际收支失衡,处于顺差状态。只有BP曲线上的点才代表国际收支达到了均衡。对于更陡直的BP曲线中,对外贸易差额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大于净资本流出差额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于更平缓的BP曲线,对外贸易差额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远小于净资本流出差额对国际收支的影响。\n一国的国际收支也会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这一影响是通过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实现的。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较大数额的逆差时,对外国货币的需求便会增加,导致外币对本币汇率上升或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相反,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存在较大顺差时,外国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就增加,使本币汇率上升,或外币汇率下降。\n13.3IS一LM—BP模型及其含义13.3.1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IS曲线描述了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或者说,IS曲线描述了满足国民收入恒等式和支出行为方程的利率r和收入y的各种组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即四部门的经济中),国民收入恒等式变为:y=c+i+g+nx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支出行为方程除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外,还包括净出口函数\n现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代入到收入恒等式y=c+i+g+nx中,则有:经整理得:或上面这两个表达式都可以作为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的方程。\n从上边的利率方程可以看出,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r与收入y仍维持了封闭经济的反向关系,换句话说,开放经济的IS曲线仍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一利率方程,IS曲线截距的大小与汇率大小成同向关系,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汇率提高(本币贬值)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当汇率降低(本币升值)时,使IS曲线向左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宏观经济学在考察开放经济时,通常假定货币需求函数和国内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这意味着,LM曲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用修正。\n13.3.2IS-IM-BP模型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可以用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表示如下:以上三个方程从上至下依次为IS曲线方程、LM曲线方程和BP曲线方程。上述方程组要决定三个未知量y、r和实际汇率EPf/P。\n相应地,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这一模型可以用三条曲线,即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来表示,如图13-5所示。图13-5IS-LM-BP模型\n图13-5中,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E点,表示经济内外同时达到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被称为内部均衡或国内均衡。BP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即国际收支平衡被称为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因此,上图中的E点反映的是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同时得到实现的状态。其中,IS曲线给出了在现行汇率下使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LM曲线给出了使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有了在给定汇率下与国际收支相一致的利率和收入的IS——LM—BP模型,就能从理论上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若干宏观经济问题,特别是一些政策问题。\n13.3.3经济的国内外均衡与失衡1.经济的国内外同时均衡当经济处于国内外同时均衡时,IS、LM、BP三条曲线相交于一点。经济的国内外同时均衡是一国宏观经济所追求的目标之一。\n2.国际收支顺差的失衡当经济不能达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我们称之为经济的内外失衡。在IS-LM-BP模型中,经济的内外失衡是指三条曲线不能相交于同一个交点上,如图13-6所示。图13-6中IS曲线与LM曲线交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位于BP曲线的左上方,表示国内市场已经均衡,但是,利率水平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所需要的水平,而国民收入又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水平。其结果必将导致净出口的顺差和净资本流人的增加,造成国际收支的顺差。\n3.国际收支逆差的失衡与上面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相反,如果IS曲线与LM曲线交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位于BP曲线的右下方,则表示在国内市场已经均衡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低于国际收支均衡所需要的水平,而国民收入又高于国际收支均衡所要求的水平。其结果必将导致净出口的逆差和净资本流出的增加,造成国际收支的逆差。这种情形如图13-7所示。IS-LM-BP模型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变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与效果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