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37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马克思、凯恩斯经济学柳欣,靳卫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摘要: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由凯恩斯创立,但其缺少以价值和分配理论为前提的微观基础。尽管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总量生产函数出发,力图把凯恩斯经济学嫁接在新古典的价值和分配理论之上,但由此却导致了宏观经济学中严重的逻辑矛盾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马克思经济学在明确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关系为基础、而完全不依赖于技术关系的价值总量的计量、分配和各个总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并用以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中特有的有效需求和经济波动问题。寻找微观基础问题可归结为微观加总到宏观总量的问题。自己的利息率和名义量值的总量生产函数,可成为宏观总量的基础。关键词:微观基础;凯恩斯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价值与分配理论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5-0022-06row)把新古典价格理论无法解决像失业这样的宏[1]观经济现象,称作是“重大丑事”。卢卡斯和萨一、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问题的来源金特认为,凯恩斯主义由于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2]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通论》一书,在批而出现根本性的缺陷。不难理解为什么缺乏统一判新古典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概念建立起性会困扰经济学家,因为,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宏观经济学体系,来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问题。片断的解释无法令人满意,并且有理由称这种解凯恩斯对有效需求的表述是以总需求与总供给价释是特殊的。宏观经济学家对消除微观与宏观之格的方式进行的。其要点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间距离的要求是强烈的,而追求微观基础就成为[3]递减,由投资与消费支出所决定的总价格小于企宏观理论发展的主要动因。业产出的成本,由此导致企业减少生产和解雇工新古典的经济学家大都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人的经济衰退。然而,凯恩斯并没有表明有效需中构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然而,利用瓦求问题的性质,即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是怎样决尔拉斯的拍卖人概念,市场操作经常被人格化了,定的,或者说为什么会产生需求价格小于供给价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学家无法使用基于这种理想格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涉及到价值的决定。所以的协调概念所形成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失业凯恩斯经济学中缺少一种以价值和分配理论作为等宏观问题。从凯恩斯革命开始的宏观经济理论其前提的“微观”基础,寻求宏观经济学微观基发展的历史,也都是这两个相反力量斗争的历史:础的问题也由此而来。要求一个微观基础,并认识到用现有的微观理论长期以来,经济学家早已不满意于宏观经济来研究宏观问题是不适宜的。因此,寻找宏观经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阿罗(Ar2济学微观基础仍旧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命题之一。收稿日期:2005-03-03作者简介:柳欣(1956-),男,天津市人,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22\n《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派试图解释总量生产函数时遇到了逻辑悖论,即二、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理论新古典理论只在单一产品模型中有效,而不能扩现在位于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是以新古典为展到异质品模型,或者说无法在异质品模型中加主要理论基础的新古典综合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入统一利润率的假设来保持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观点仍旧是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从而宏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命题。学的微观基础也是以此而建立的。但是,以生产21新古典生产函数加总的两种方法函数为基础的加总是错误的。新古典加总异质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11新古典的四个命题是相对价格加总,即选取一种商品作为价格标准,1972年,哈考特把50-60年代资本争论所针其他商品按照这一商品的价格进行折算,然后再对的新古典命题归纳为以下四点:“(1)更低的利相加;另一种方法是收益现值法。1953年琼·罗润率与更高的资本劳动比率—资本密度相联系;宾逊在她所写的论文《总量生产函数与资本理论》(2)更低的利润率与更高的资本产出比率相联系;中提到资本K是如何得到的这样一个问题。各种(3)更低的利润率(通过投资用于更机械或更迂资本品是异质的,如何能把它加总成一个总量,回的生产方法)和更高的持续稳定的人均消费这种加总问题也是剑桥资本争论的核心问题。由(最大化)相联系;(4)在竞争条件下,利润与工于劳动时间或劳动人数被作为衡量劳动的单位,资之间的分配能够用所知道的边际产品和要素供所以劳动可以被认为是同质的。但资本就无法按[4]给来解释。”上述四个命题被认为符合由斯蒂格照同质品划分了。在新古典理论中,储蓄是放弃勒(1941年)所表述的新古典边际生产力论的核现在的消费,这些用来储蓄的资本在未来就可以心。随着利息率的变化,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技术。带来收益。但是各种不同质的资本品所带来的收因此技术的选择与利息率的变化存在着单调关系,益都不相等,因此也就无法进行加总。现实中的利息率越高则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反之则选用资本虽然用收益现值法(K=RPi)进行加总,但资本密集型技术。而厂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资本的数收益做出决策。量,就必须知道利息率i,才能用公式K=RPi来上述命题表明,新古典理论以生产函数和效计算资本数量,但利息率的大小取决于资本的数用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技术关系的稀缺资源有效量,因此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推论。配置理论,其核心是表明商品和要素稀缺性的相三、凯恩斯经济学及其革命的倒转对价格,这种相对价格也是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指数。该理论所要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给1956年,索洛以新古典理论的生产函数为基定偏好和技术,可以求出最优解。但问题是,这础提出了新古典增长模型,这一模型在资本与劳些关于资源配置的命题能否用于总量经济的研究动完全替代的假设下,得出通过工资率与利息率问题上,即能否用于宏观经济学所要解释的经济的变动而达到充分就业的结论。这一结论完全排增长与波动,以及用于国民收入核算的所有数据除了社会关系的分析,而把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与变量中。事实上,新古典经济学家在讨论宏观问题归之于技术关系。资本被作为一种代表实物经济问题时似乎忘却了这些基本定理,而创造了资本品的生产要素,货币和以货币量值计量的所异质品模型中的总量生产函数这一与相对价格完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统计变量都只是实物符全不同的理论。显然,如果是单一产品模型,总号,即采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实物分析来解释国量生产函数的使用是没有疑义的,但把总量生产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宏观变量。基于总量生产函函数套用在异质品模型中却背离了新古典资源配数,主流经济学则把凯恩斯经济学完全嫁接在新置理论的宗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广泛古典的价值和分配理论之上,由此导致了宏观经使用总量生产函数Y=f(K,L),并把它作为所济学中严重的逻辑矛盾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有统计数据的基础,宏观经济变量如GDP、资本策的失败。1956年帕廷金的《货币、利息与价投入、劳动、工资、利润、利息等也都以总量生格》和克洛尔1965年发表的《凯恩斯经济学反革产函数为基础的。在20世纪50-60年代由罗宾命》,把凯恩斯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归之为瓦尔拉斯逊和斯拉法引发的剑桥资本争论中,当新古典学一般均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23\n《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与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开是被资本家所雇佣的劳动,即是为资本家的货币始融合,把宏观经济学完全建立在瓦尔拉斯均衡资本预付的生产,其目的只在于获取以货币价值和索洛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凯恩斯革命完全被倒表示的利润。这表明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并不是转了。斯密所论述的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然而,以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为基础的主流正是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使得异质商品得以加宏观经济学的实物分析,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分总为价值量,而这些价值量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析和现实经济根本不能融合。1953年,罗宾逊提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这种定义正是我们所使用的出了“资本加总”问题,以斯拉法的著作为导火国民收入核算统计变量的基础。更进一步,马克线所引发的剑桥资本争论揭示了新古典理论的矛思明确表明了这种价值总量的计量与货币的关系。盾,这种纯理论的争论直接联系到现实问题,即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人们社会关系的集中体对卡尔多“程式化事实”的解释。1958年,卡尔现被用作一般价值尺度,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多所提出的程式化事实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货币量值成为资本家进行成本收益计算的基础,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统计资料显示其长期的稳定即获取以货币量值表示的剩余价值。卡尔多程式性,即所有的宏观变量在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状态。化事实所表明的所有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试图用中性的的规律性,正是来自于这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技术进步来解释这些事实,而这种解释显然不能价值计量,即只要在这些程式化事实中加入利润与经验相吻合,因为技术进步是随着时间加速的。率,将得到唯一的稳定状态增长模型。再来看不同质的消费品和资本品相加的“加总”宏观经济波动正是围绕着由资本存量价值与问题。可以说,不论技术发明是计算机和航天飞收入流量决定的稳定的利润率进行的。由货币量机或摇滚音乐,它们都将与面包加总在一起,作值表示的资本存量价值与收入流量则共同构成内为一个价值量并与程式化的事实相一致。结论是生的货币供给体系,其稳定性和围绕稳定的利润明显的,即这些事实并不能用新古典的实物分析率的波动,来自于作为商业银行资产抵押的资本来解释,新古典的生产函数不仅不能解释技术进存量价值对货币供给的制约。资本并不是一种生步,而且这些由货币量值计量的程式化事实与技产要素,而是一种以抵押为基础的信用关系,从术是完全无关的,只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决而资本与货币具有同样的性质而不可分离,所有定的。对于现实中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个重的以货币量值所表示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总要的问题是,如何加总不同质的资本品和消费品。量指标,都只是内生的货币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凯恩斯在《货币论》和《通论》中都提出了异质这种货币经济的运行与主流经济学的实物经济是品的加总问题,表明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统计的总根本不同的,决定所有宏观统计变量的,只是表量并不是实物的测量。凯恩斯把斯密的“工资单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货币金融体系,而不是生位”和货币工资作为这些总量的基础,但这种工产函数的技术关系。资总量方法无法解释国民收入中的利润份额。当我们把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统计变量作为完全不依赖于实物生产函数的价值系统时,四、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分配理论马克思用价值概念表述的资本积累、社会再生产在价值、分配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起和利润率下降问题,将直接联系到目前国民收入他的完全排除技术关系的“宏观经济学”,其核心核算。换句话说,马克思的价值(和生产价格)是有效需求或利润率下降问题。马克思通过资本概念和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宏观经济”分析体积累、社会再生产和利润率下降的分析,表明了系,正适合于目前以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性质,而其关于价值、剩余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与经济波动的分析,它完全价值和收入分配的分析正是构成这种宏观经济分不同于以技术关系为基础的新古典价值分配理论。析的基础。马克思批评了斯密把生产劳动定义为建立在社会关系基础上的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分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表明在资本主义经济配理论,对于有效需求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的解释,中,这种加总来自于“雇佣劳动”,即无论这种劳而以社会关系的价值分配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的动是物质生产领域、还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只要社会再生产理论,已经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24\n《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要的思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目的,就济波动问题的经济学家。而且,马克思的再生产是要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实现问题,这一问理论和利润率下降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的题与有效需求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是为利润和资本积累而生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的产的性质出发,真正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基本定理,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需求不足的根源。假设利润全部用于储蓄,则工润。当考虑到资本积累和社会再生产时,可以把人的工资将消费全部产品,资本家所得到的将是这一点与马克思讨论资本积累时所使用的一个基由资本品部门的产出所表示的利润,再加入作为本假设联系起来。这个假设是,资本家的全部利资本存量的不变资本,则可以得到利润率。假设润都用于资本积累或储蓄,而这种储蓄完全是以资本家的投资取决于一定的利润率,则资本品部不变资本的价值量来表示的,即目前国民收入核门的产出价值必须与(资本存量)不变资本加消算中资本存量的价值取决于货币储蓄。这种资本费品部门产出的工资之间,保持稳定的比例,以积累的分析更能够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中消费函数使利润率保持不变,而当资本积累使不变资本增的性质,即这种“消费函数”与人们消费的时间加时,将导致利润率的下降。这种利润率的下降偏好完全无关,而只是取决于资本积累的动机。与技术完全无关,而是来自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性在这种消费函数的假设下,马克思利用价值形式质和价值与剩余价值的计量。讨论了社会再生产的平衡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再1933年,卡莱茨基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生产理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而这一问题公式推论出了有效需求问题,即在假设工人的工可以联系到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计算和收入分资全部用于消费的条件下,当资本家的储蓄大于配。假设资本家不消费,全部剩余价值(利润)投资时,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利润下降。卡莱用于储蓄或资本积累,工人的工资全部用于消费,茨基使用马克思经济学对有效需求问题的分析不则消费品部门(第二部类)的价值总量必须等于仅早于凯恩斯,而且更深刻地表明了有效需求问工资,资本品部门(第一部类)的价值总量等于题的性质,即有效需求问题联系到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利润),这是一个简化的简单再生产模中的利润动机和收入分配。1942年,罗宾逊在讨型。在这一模型中,给定上述社会再生产的实现论马克思经济学时,强调了其在宏观经济分析方条件,则剩余价值率(收入分配或工资与利润在面与凯恩斯经济学的联系。在充分吸收卡莱茨基收入中的比例)必须保持固定不变,否则将使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资和利润的划分为基会再生产的条件遭到破坏。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础的剑桥增长模型。这一模型是在卡莱茨基模型剩余价值率或收入分配的变动必须与两大部类的中加入资本存量,从而导出利润率不变的稳定状[5]结构变动相一致。这样,假设剩余价值率或收入态增长条件。罗宾逊的模型可以从马克思的社会分配不变,则只有一种稳定状态模型可以与之相再生产模型中推导出来,即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适应。产模型中加入资本积累,其稳定状态的条件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把这种价值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保持稳定的比率。模型转化为价格模型,讨论了随着资本积累所产但是,罗宾逊和其他新剑桥经济学家并没有能把生的利润率下降问题。不同于李嘉图从土地的边新剑桥增长模型应用于现实世界,因为在他们的际收益递减所导致的利润率下降,马克思认为资头脑中,依然不能摆脱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宏观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率的下降与技术是无关的,而变量是表示实物产出和受技术变动影响的传统观纯粹产生于价值计算的资本积累和收入分配,即念。换句话说,新剑桥学派的增长和收入分配理随着资本积累使不变资本的价值提高而收入流量论依然缺少价值理论的基础。中的剩余价值量不变时,或者说随着资本有机构综上所述,马克思经济学在明确地表明了资成的提高而剩余价值率不变时,就将导致利润率本主义经济关系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关的下降,这种利润率的下降来自于资本积累和为系为基础、而完全不依赖于技术关系的价值总量利润而生产的矛盾。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是最早的计量、分配和各个总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并用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矛盾来讨论经济周期问以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中特有的有效需求和经济波题,即也是最早系统地采用两个部门模型讨论经动问题。马克思的价值分配理论所阐述的这些以25\n《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价值表示的总量,正是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与利润率相联系,利润率的变动将使投入和产出以货币量值所表示的宏观统计变量,而马克思所的价值总量发生变动。阐述的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正是卡尔多的程式化这里,我们把寻找微观基础的问题归结为微事实所表明的资本主义经济长期运行的规律。而观加总到宏观总量的问题。加总理论包括自己的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则把目前的利息率和名义量值的总量生产函数。以自己的利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息率概念进行加总,将为异质资本品的加总提供完全作为实物生产的投入—产出指标而依附于技一个科学的方法,从而构成货币量值生产函数对术关系的生产函数和消费偏好,这在逻辑上是不资本进行加总的基础。一致的。因为这些统计变量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11自己的利息率———凯恩斯的加总方法而只取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因此,马克思凯恩斯在《货币论》和《通论》中都对国民经济学是一种逻辑一致的、并能够与实际经济收入核算中的加总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只有采(资本主义经济)相符合的理论,而新古典理论则用同质的工资单位和货币单位才能进行加总。斯只是一般的技术关系的分析而不能表明现实的资拉法在1932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货币的自己本主义经济,即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的利息率(own-ratesofinterest)这一概念,凯恩解释带有着根本性的错误。因此,在马克思和凯斯由此得到启发,在《通论》中专设了一章(第恩斯经济学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寻找微观基础17章)来讨论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以作为他的问题的一个思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的基础。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凯恩斯还是斯拉法,都没有用自己的利息率五、加总:寻求微观基础的一种出路或统一的利润率来表明加总问题,而这一问题对就新古典的资源配置问题而言,这里只需要于资本理论争论的逻辑至关重要。微观生产函数,资本品也只是其实物单位而根本假设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小麦,另一种是燕就不需要价值单位来进行计量,更不需要统一利麦,它们都可以用于资本品(如种子)和用于消润率的假设。而且,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中费,用于资本品时的技术关系由新古典生产函数也决不存在总量生产函数和总量的收入分配关系,所决定,但两种产品在同一时间中带来的边际产以及其它宏观变量。新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采用品或边际生产率是不同的。这样,两种产品在一总量生产函数和统一利润率的假设,是因为现实定的时间中的各自的利息率或“自己的利息率”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统计变量正是这些总量,是不同的。给定人们对两种产品消费的时间偏好,统一的利润率也是现实竞争中的规律。新古典经这两种产品用作资本品的时际均衡模型将被获得。济学家为了解释这些现实,就直接把微观生产函但是,这里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利息率,因为小数和新古典的资源配置分析完全套用在这些宏观麦和燕麦都有自己的利息率。在这一模型中,因总量上,而这些宏观总量与新古典的技术分析是为各种资本品不是同质的或不存在各种资本品的完全无关的,由此导致了严重的逻辑矛盾。这里资本化价格,从而不能使用一个价值单位来计量需要提到的是,不仅异质的资本品不能加总,异而获得总量。质的消费品也不能加总为一个同质的总量来表明为了得到总量,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一种产品实物产出的变动。目前人们熟知的反映实物产出的自己的利息率作为一般利息率,比如可以把小变动的实际GDP指标只是新古典理论创造的教条麦的利息率作为一般利息率,然后用小麦的收益或神话,这种以货币量值表示的GDP及其它宏观率或一般利息率去贴现燕麦的收益率,从而获得经济变量与生产函数或技术是完全无关的,而只燕麦的“资本化的价格”。这样,当采用一种利息是表示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率来贴现资本品的价格,即可得到各种资本品的经济关系,即按照“资本价值”的预付获得统一统一的价值单位,并且可以获得统一的收益率或利润率的要求给定各个部门统一的利润率,各种利息率。如可以通过小麦和燕麦的相对价格的变异质的资本品或各个部门的不同的资本构成将被动使燕麦与小麦的收益率均等,或者使燕麦的收“资本化”为一种同质的“投入”总量,同时,产益率等于小麦的利息率或一般利息率。例如,小出也成为一个同质的总量,其比例于投入总量而麦和燕麦的自己的利息率分别为5%、10%,那26\n《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么,可以通过使燕麦的价格为小麦的50%,则按资本K只是货币量值而不是实物数量。劳动L是小麦价格计算的燕麦的收益率就将与小麦的收益实物量或生产要素,但企业所投入的并不是劳动,率或一般利息率相等。同样,我们也可以把燕麦而是货币工资,虽然劳动数量或就业影响产出,自己的利息率作为一般利息率,从而当小麦的价但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所考虑的,只是货币工资格是燕麦的两倍时,它们的收益率是均等的。成本。与生产函数相对应的是货币数量论公式任何一种商品都存在自己的利息率,然而,MV=PY,当货币总产出得到后即可得到物价水用什么作为衡量其他物品利息率的标准呢?凯恩平。但总产出是采用工资单位计算的,或总产出斯认为,由于货币本身的利率不容易下降,而且的计算和意义就在于存在工资单位。这样,我们要有新的资本产生,其边际效率必须达到本身利把生产函数改写为:率的最大,所以货币的利息率应该是“利率之Y=aK+Lw[6]王”,可以成为“支配其他利率”的利率。凯恩这样,就得到了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其中,斯的货币自己的利息率的特性联系到货币的性质,a为系数,表示折旧和利息成本,K为总的资本即在货币经济中,所有的契约都是用货币来规定存量价值,w为工资率。在微观上,这一生产函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工资单位,这使得货币和货数可以变为Y=ak+Lw,这里的k表示单个企业币利息率成为计量单位,货币的灵活偏好也正是的资本存量价值。由于企业的生产是由资本和劳由此产生的。当工资单位和其它资产的价值变动动力组成的,因此这个生产函数可以看为企业的时,只有作为计量单位的货币的价值不变,从而成本函数。社会总的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是单个也只有货币能够充当交易媒介的手段时,这种货企业的加总,其加总的基础即货币值。币作为一般的计量单位和交易媒介才与货币契约、参考文献:特别是工资契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货币的流动偏好并不是依赖于不确定性、技术和心理因素,[1]Arrow,K.J.,(1967)Samuelsoncollected.Jour2而在根本上是依赖于货币经济制度。nalofPoliticalEconomy,October,730-37.[2]Lucas,R.E.andSargent,T.J.(1979)After21货币量值的总量生产函数Keynesianmacroeconomics.FederalReserveBankofMinneapolis为了得到产出和价格,我们需要一种“虚构QuarterlyReview3(2),Spring,1-16.的生产函数”。实际上,我们所要采用的生产函数[3]彼得·豪伊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与主流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系.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1北京:或类似的。之所以称之为“虚构的生产函数”,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295-296.因为我们对这种生产函数的解释与主流经济学是[4]Harcout,G.C.(1972).SomeCambridgeControver2完全不同的。一方面,这种生产函数虽然区分了siesintheTheoryofCapital.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22.名义量值和实际量值,但它并不代表真的实物产[5]Robinson,J.(1956)TheAccumulationofCapital,出的统计,而是货币量值的加总。但它依然能够London,Macmillan.;Kaldor,N.(1956)AlternativeTheoriesof表示出价格水平,因为我们需要与目前的国民收Distribution,ReviewofEconomicStudies,.vol.28;Pasinetti,L.(1962)RateofProfitandIncomeDistributioninRelationto入核算统计相对应的理论表述,而且这种表述方theRateofEconomicGrowth,ReviewofEconomicStudies,29式也容易表明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以及表明宏(4).观经济理论中的复杂争论。另一方面,这里用货[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币表示的实物量值所要表明的依然是货币成本与书馆.1983.190.利润的关系,物价水平的变动也在于这种关系。对于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Y=f(K,L)是责任编辑:郭殿生需要解释的。在现实中,公式中的实际收入Y和27\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