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2-08-19 发布

经济学发展新方向:心理学对经济学影响论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发展新方向:心理学对经济学影响论文摘要:本文就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的前沿研究进行概括和梳理。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一定的交叉,但研究的目标、假设和方法却殊异,这提供了经济学和心理学交叉研究的方法论依据;近年来心理学的一些新发现大大扩展了经济学对偏好和效用理论的认识;心理学的一些发现对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产生了质疑;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新发现能对经济学领域的一些反常现象进行有力的解释,所有这些预示着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关键词:经济学心理学交叉学科Neics:PsychologicalInfluencesonEconomics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stheneentsofpsychologicalinfluencesonEconomics.Thispapermaintainsthatdifferentmethodologyandassumptionsonhumanbehaviorsleadtoabundantpsychology-economicsresearch;neentsexpandtheconventionaleconomicpreferenceandutilitytheory;judgmentbiasesunderuncertaintyposemoreradicalchallengestoeconomicmodels;neentscouldexplainmanyofabnormalitiesofeconomics,allofics.JelClassification:D81;D84;D90一、引言\n经济学和心理学是人类学科门类中的两大重要知识门类,两者的研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前者研究个人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其研究目标是要揭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最后的均衡结果;后者是研究一定的社会环境或情景下个人和集体的行为特征及动机,其研究目标在于理解和认识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情境下的决策、判断及其背后的动机和根源。其实早在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这样的内容交叉就一直存在和延续着.freelSmith(1859)、JeremyBentham(1789)、Jevons(1879)、EdgeJames的《心理学原理》产生的一个多世纪来,心理学的很多发现却一直受到经济学的排拒和坚决反对。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样的研究才有比较大的进展,一是,经济学家开始正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逐渐将这些成果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视野(Chamberlin,1948;Allais,1953;Markoon,1955;Siegel,1959;Strotz,1955等等);二是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利用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原则处理理论问题(achina(1987,p.128)借用Allais(1953,1979)所举的一个例子来说明。a1,a2,a3,a4分别代表是四个彩票,每一个彩票分别有机会获得0元、100万元和500万元。见表1,按照他们的研究,人们对a3的偏好会胜过对a4的偏好,对a1的偏好会胜过对a2的偏好。对a3的偏好胜过对a4的偏好说明:人们喜欢用10%的概率获得500万元这种选择替代以11%的概率获得100万元和以1%的概率获得0元这两种选择。相反,人们对a1的偏好会胜过对a2的偏好则说明:人们并不愿意用10%的概率获得500万元和1%的概率获得0元的这两种选择,来替代以11%的概率获得100万元的这种选择,结果,这样的结局重复多次便产生所谓的“阿莱斯悖论”,即在一种差的结局发生的概率较小的情况下(比如,a1的情形),为了弥补那种差的结局,人们会要求一种好的结局的发生概率有一个大的增加(结果,人们选择a1而拒绝a2);相反,在差的结局发生的概率较大的情况下(比如,a4的情形),为了增加好的结局发生的概率,人们宁愿接受差的结局发生的概率有一个大的增加(结果,人们对a3的偏好会胜过对a4的偏好)。其他方面的行为证据还有:概率接近于0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加关注概率方面较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情形(Kahneman,Tversky(1979a));后悔和预期在解释偏离预期效用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LoomesandSugden(1982,1987a,1987b),andGul(1991));人们决策的概率权重与面临收入和损失时的态度完全不同,人们更多地表现出损失规避;值得注意的是,Tversky和Kahneman(1992,p.297)的研究还表明:人们的风险态度将与过去的假说完全不同,在行为主义基础之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将可以清楚地界分为收入的风险规避、收入的风险爱好、大概率损失时的风险爱好与小概率损失的风险规避四种情况。心理学家的这些发现表明: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原先的期望效用理论将面临着被改写的命运。首先提出这一问题的是1988年的诺奖获主MauriceAllais(1953a)。他发现人们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常常会违反期望效用理论的替代公理,这被人们称为“阿莱斯悖论”\n。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在《前景理论:风险决策分析》一文中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它是目前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他们认为:期望效用理论是不证自明的公理,而前景理论则是描述性的理论,它并不是在一系列公理的基础之上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相反,它是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发现的人们的一个行为原则。1986年,他们指出:期望效用理论并没有失效,前景理论也不能描述所有类型的人类行为,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比如,期望效用理论可以描述人们的理性行为,而前景理论则可以描述更为丰富的和复杂的人类行为。在考虑了行为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后,他们将前景理论模型化为,其中,代表决策权重函数,它的形状为图3所示。V代表价值函数,Δulligan,1998),而比较真实的情况也许是:工人们往往根据某种目标决定自己的劳动和闲暇。Camerer(1997)对纽约市的出租车司机进行了一项实验,结果发现:这些出租车司机并不根据生意的好坏进行劳动的跨期替代,相反,他们往往给每天的工作确定一个营业目标,一旦达到这一目标,大多数司机就会收工。这样,在生意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及早收工,因为他们的目标在天气好、生意好的时候容易达到,而在天气坏、生意不好的时候反倒收工较晚,因为他们达到目标的难度大,因而需要更长的工作时间,这与劳动的跨期替代的假说恰恰相反。还有,劳动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但是,Gneezy和Rustichini等人的发现证明:在涉及一定的行为和道德等内在因素时,这样的关系并不存在。(三)金融学领域的应用金融领域有很多的反常现象是以往的经济学所难以解释的,于是,这促使了心理学的发现在金融学领域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行为金融学”,如今行为金融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欢迎。比如,“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能够及时地对市场信息作出理性反应,股票市场上的资产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上公开发布的各种信息,这意味着股票价格变化之间的自相关性为零。但是,市场上却常常出现所谓的“股权收益难题”,即股票市场上风险较大的股票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风险较小的债券所带来的收益。Benartzi和Thaler(1995)的解释是投资者常常运用一年为期限来考察股票的收益,同时,投资者在面临损失时存在“损失规避”的心理,所以,这就使得持股人感觉到的风险程度比根据期望效用理论预测的风险更大。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的研究发现标准的贝叶斯模型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短期内人们会低估股票的收益,而长期则会高估;Shiller早在1981年就从经验上提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如此频繁,实在难以想象它能完全反映各种信息;DeBondt和Thaler(1985)认为:由于受所谓“代表性启发”的影响,人们常常高估那些自己熟悉的股票的价格;而Odean(1999)则发现股票市场交易金额如此巨大的一个原因是受投资人过度自信的影响所致。六、结论与展望\n经济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联和其实并不是新近才有的想法,早在200百年前,经济学家斯密在1859年就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另一面——心理学基础进行过关注;在此之后,无数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也都曾关注过这个问题,因此,如果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早在历史上就已经发生,而今天心理学和经济学交叉研究如此风行,其实都只不过是这段历史事实的一个自然延续。然而,本文并未对这段历史进行纵深的考察。相反,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特别是近年来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这条发展之路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之所以如此做,主要有这样两个目的:第一,总结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特别有关经济决策和判断过程方面新发现的理论和实验成果,为这些成果在经济学的应用创造条件;第二,探讨通过实验方法和行为方法检验经济学理论和假设的可行性,为经济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寻找依据。2002年实验经济学家——VernonSmith和行为经济学家——DanielKahneman分享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就是对过去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个多世纪工作的一个充分肯定。两位经济学家的获奖至少说明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行为主义对人类行为的认识程度大大加深,对经济行为背后的根源的洞察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经济学家们的想象,特别是行为主义和实验主义考察人类行为的很多方法,比如,心理学实验、对行为的大量的观察和判断以及在更大的范围内的重复实验等等,都大大丰富了研究人员对人类行为的把握,这为经济学家运用这些行为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经济研究拓展了研究思路;另一方面,经济学的很多假设和原理是建立较弱的心理学和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实验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新认识下,传统经济学的很多假设和命题面临着被“破产”和改写的命运。经济学要想发展,就必须吸收人类科学中的知识精华,融合其他学科的有益见解,只有这样,经济学的发展才能朝着更加坚实的新的方向发展。过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断“入侵”其他的学科,这被称为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帝国主义”\n自然有它的局限性,因为这样的扩张是纯粹单向度的扩张,它只注重经济学的研究本身,仅仅将经济学的方法简单地在新的领域进行推广,而从根本上忘却了经济学还应该从其他学科吸收营养,汲取其他学科的方法优势和新的发现这一面,因而也遭到了其他学科的坚决反对。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融合和相互影响则与此不同,它注重了两门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关注到了人类行为的复杂多变,它不仅扩展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视域,而且也催生了很多相关的新的学科的研究范畴,比如,行为金融、消费者行为、营销学、管理心理学等,可以说,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融合和相互影响正是经济学开始走向现实的开始,也意味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开放的学科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是,让我们颇为自信的是,诺奖本身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研究工作就已经结束。今后有关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的研究还将继续,从目前来看,还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新内容等待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去研究:一个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决策理论(GiboaSchmeidler,1995andCamerer,2002);一个是对情绪的研究(Loeoeconomicus),我内心的感觉——也许是愿望——我们以前所讨论的很多现象缺乏一系列的共同基础,我们也许可以从心理学家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中受益,而同时不要忘记经济学分析的优点——经济和福利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