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讲义 31页

  • 414.76 KB
  • 2022-08-19 发布

国际经济学讲义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际经济学讲义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第八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要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加以体现。本章将介绍国际贸易政策的各种措施: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如配额、出口补贴及倾销等,并对这些政策措施的经济效应做出分析。第一节关税及其影响关税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类贸易壁垒,早在欧洲古希腊、雅典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关税。关税是一个经济体调节进出口的重要手段,通过降低关税、免税、退税来鼓励商品出口,通过税率的高低来调节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是关税仍然被作为限制某些商品进口的重要手段。一、关税的含义和种类(一)关税的含义关税(CustomsDuties;Tariff)是一个经济体的海关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一般情形下,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有些国家的国境内设有自由港(FreePort)、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n或海关保税仓库(BondedWehouse),这种情况下关境就小于国境。有些国家间缔结关税同盟,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则成为统一的关境,这种情况下关境就大于国境。征收关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财政收人;二是保护本国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世界各国(地区)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关税的保护作用已大为降低,而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却日益加强。然而,理解关税的影响仍旧是理解其他贸易政策的重要基础。到1993年底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降到3.8%左右,发展中国家已降到13%左右。但是,由于关税具有透明度高、非歧视性等优点,是多边贸易体制比较推崇的贸易保护手段,所以仍被各国(地区)作为实行贸易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二)关税的种类若以征收方向为标准,关税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进口税中按差别待遇又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关税和普遍优惠制关税。1.进口税(ImportDuties)。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人关境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正常关税(NormalTariff)。正常进口税通常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最惠国税率比普通税率低,两者税率差幅往往很大。现在,世界贸易组织149个成员方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非成员方之间也大多签订含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协定,因此,最惠国税已经被视为正常的进口税。2.出口税(ExportDuties)。出口税是出口国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征收出口税会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削弱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不利于扩大出口。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为限制本国短缺的资源性产品外流,或者避免本国出口量太大导致出口价格过低,一国会征收出口关税。3.过境税(TransitDuties)。过境税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在中世纪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割据,关卡林立,纷纷征收通过税,以增加财政收人。这种关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最为盛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国家都不征过境税,仅仅在外国商品通过时征收\n少量的准许税、印花费、签证费和统计费等。4.进口附加税(ImportSurtaxes)。进口附加税是指一国(地区)海关除按公布的税率征收正常进口税以外又加征的额外进口税。征收进口附加税通常是出于某种目的限制进口商品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进口附加税往往针对个别国家或个别商品征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反补贴税(Counter-VaillingDuties)。根据WTO《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如果进口商品直接或间接接受了出口国政府给予的被禁止使用的补贴,对进口国已建产业产生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或严重阻碍国内某一产业的兴建,进口国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这种损害,手段之一就是征收反补贴税。(2)反倾销税(Anti-dumpingDuties)。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商品和国内市场。5.差价税(VariableLevy)。差价税又称差额税,是按照国内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欧盟为了保护内部农业,对某些农产品如粮食、猪肉、禽肉、蛋品等征收进口差价税,其税额是共同市场价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额。6.特惠关税(SpecialPreference5。特惠关税是指某一国家或者一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商品或一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这种关税优惠待遇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7.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sGSP)。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关税减免优惠制度。(三)关税的征收标准关税的征收标准主要有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在这两种基础上又有混合税和选择税。从量税(SpecificDuties)。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容量和面积等计量单位征收的关税,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的关税金额作为税率。从价税(AdValoremDuties)是以进口商品的价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值的一定百分率。复合税(CompooundDuties^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方法。或是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或是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选择税(AlternativeDuties)是对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有\n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在征税时选择其一征税。二、关税的经济效应征收进口关税,使得外国商品不得自由进入国内市场,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到进口国该种商品的生产、贸易和消费量,引起收人的再分配。关税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大小取决于该国国内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也取决于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如果某国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上的小国,那么某国进口初级产品的价格是给定的,不受某国进口量变动的影响。反之,如果某国是初级产品进口大国,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会由于某国征收关税减少进口而发生变动,某国的经济也会受到与小国不同的影响。以下我们将区分小国与大国的情况分析关税的经济效应。(我觉得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前至此处介绍较好,这样可以使关税的各个经济效应在排版上显得更加集中)为了便于读者对关税经济效应的充分理解,我们首先介绍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这两个重要概念0在经济学中,常常用“剩余”或“盈余”来概括一种额外利益或福利。所谓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如图8-1所图中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S表示供应曲线,D表示需求曲线,Po表示供求均衡价格。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的三角形区域,即b区域。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和价格线以下的三角形区域,即a区域。\n(一)贸易小国进口关税经济效应分析假定进口国是个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份额很少,因此,其进口量的变动不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下面我们利用局部均衡和一股均衡的方法对贸易小国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这样,该国征收关税以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括号里的叙述与131页的有关叙述重复,这里我觉得可以去掉。1.贸易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个别产品价格的变动与供求均衡的过程。那么,该贸易小国征收关税以后将产生如下经济效应:(1)价格效应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会使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上涨。贸易小国的进口量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很小,因而不会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小国征税后:国内市场的价格=征收关税前的世界市场价格(自由贸易下的价格)+关税。即该国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2)消费效应征收进口关税使得进口国内的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消费者的需求量会减少,进而减少了消费者剩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下面我们用图8-2来说明这种影响。图8-2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图中横轴表示供求数量,纵轴表示价格,SD分别表示国内供给和需求曲线,Pw表示征收关税前的世界市场价格(即自由贸易下的价格),Pt表示征收关\n税后的国内价格。假设关税为从量税,t表示对单位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则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可表示为:PtPwt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对应于世界市场价格Pw,进口国国内生产为OQi,需求为OQ2,OQi(b+d)时,征税国净福利增加;当e<(b+d)时,征税国净福利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况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对比。1.贸易大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分析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可以利用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予以说明,国际价格是过原点和均衡点E的一条射线,征收关税后的价格线显得更为平缓,经济意义上即为贸易条件向B国有利的方向倾斜,见图8-5。图8-5大国关税一般均衡OA、OB为A、B两国的提供曲线,E为均衡点。B国征税后,X产品在B\n国的价格提高,进口下降,由于假定B国为大国,所以X的国际价格下降,若A国对Y产品需求不变,B国贸易条件好转,OB变为OB',OT变为OT',此时B国用较少的Y可以换得较多的X。其中OT价格线变为OT′就是贸易条件的改善效应。一般情况下,大国在征收进口关税后,其保护作用往往并不强,这是由于出口国通过降低价格来抵消进口国的价格上升,以便保持自己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这样做的结果会抵消进口国征收关税的效果。因此,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保护效应比小国相对会小些。但是大国征收进口关税导致的进口下降也比小国要少,得到的收益也就较大。三、衡量关税的保护程度前面我们用图示的方式说明了关税的经济效应,下面具体讨论一下衡量关税保护程度的方法。若该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是从价税,那么可以用关税率来作为判别保护程度的标尺,如果收的是从量税,利用进口价格和关税额的差值去除关税额即可得到从价税率。但上述两种方法不仅需要严格区分大国和小国,而且没有考虑到对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某一产品征收关税的不同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使用有效保护率这一概念。有效保护指的是某一行业生产和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所以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如下形式:ERP(VjVj)Vj100%其中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和V;分别表示征收关税前后j行业(或产品)的国内生产附加值。下面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某一型号的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为8000美元,而该汽车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总价值为6000美元的中间投入品。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产品国内生产的单位产出附加值=8000-6000=2000美元。现在假定对该汽车征收25%的从价关税,对中间投入品不征进口关税,并假设关税不影响世界价格,那么征税后国内生产的单位产出附加值=8000X(1+25%-6000=4000美元,利用有效保护率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汽车的有效保护率=(4000-2000)/2000X100%=100%也就是说,对该汽车征收25%勺关税可以使其国内生产附加值提高\n100%如果对中间投入品也征收10%勺关税,对汽车征收的关税仍为25%那么征税后该汽车的单位产出附加值=8000X(1+25%-6000X(1+10%=3400美元,此时的有效保护率=(3400-2000)/2000X100%=70%相比中间投入品未征收关税时有效保护率下降了30%由此不难发现,即使汽车的关税不变,随着汽车中间投入品的关税上开,汽车的有效保护率将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负保护的情况。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关税的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并不一致;其次,对某一特定的行业的保护不仅可以通过提高该行业的名义关税率来实现,还可以通过降低其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关税来实现。四、最佳关税论正如我们在前面借助图8-1-4所分析的那样,当贸易大国征收关税后,其贸易量减少,但其贸易条件却改善了。由于大国征收关税导致贸易量减少,也将减少该国的福利,而贸易条件的改善又能增加该国的福利。在某些情形下,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可能会超过其成本(生产和消费扭曲),这就需要讨论最佳关税的问题。最佳关税(optimumtariff)指的是这样一个税率,它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所带来的收益在抵消其贸易量减少所带来的成本之后的净所得实现最大化。即以自由贸易为起点,当一国提高其关税率时,其福利逐渐增加到最大值(最佳关税率),然后当关税率超过最佳关税率时,其福利又逐渐下降。最终这个国家又将通过禁止性关税回到自给自足的生产点。利用前面的图8-4和这里的图8-6可以对最佳关税作一直观的说明社会福利最佳关税t*禁止性关税t0关税率图8-6最佳关税8-4中所说明的是一个贸易大国,横轴代表商品供求数量,纵轴代表商品价格。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商品的消费总量为OQ2,单位商品的价格是PW。现假设政府征收进口税,于是,国内商品的价格提高到PT,消费总量也下降到OQ4。此时,消费者剩余减少了,数量等于面积a+b+c+d。其中,a转化为\n国内生产者的剩余,c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净福利损失是b+do但是,关税同时也迫使外国出口厂商降低商品的价格,即该国对单位进口商品支付的价格降为P'W。这样,该国因外国商品降价而获得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即图形中的面积e部分。当e>(b+d)时,征税国净福利增加;当e<(b+d)时,征税国净福利减少。对于大国而言,在一个足够低的关税率下,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就会超过其成本。因此,大国实行低关税政策的社会福利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大,但是随着关税率的上升,其成本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利益增长速度,以至社会福利水平相对于关税率的曲线转头朝下。关税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图8-6中的t0)会完全排除贸易从而使社会福利恶化到不如自由贸易的水平。关税率如果超过t0后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福利将不再产生影响,因此曲线走平。如图8-6,在曲线上对应于关税率t*的点A使得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此即为最佳关税率(根据传统意义,最优关税率通常都是指贸易条件改善论中认为的最佳关税率,而非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的最佳关税率)。由图8-6可知,最佳关税率总是正值但小于使人们不再进口的禁止性关税率t0。简而言之,对大国而言,存在着一个最佳关税t*,在这一点时,图8-4中的e=b+d,即从贸易条件改善中获取的边际收益正好等于生产与消费扭曲带来的边际效率损失。随着关税的征收,一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而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因为它们的贸易条件与征税国是相对的。面临着更低的贸易量和恶化的贸易条件,贸易伙伴的福利无疑会下降。结果是,其贸易伙伴极有可能采取报复行动,也对自己的进口产品征收最佳关税。当它的贸易条件的改善使其挽回大部分损失后,它的报复性关税无疑又会进一步减少其贸易量。此时第一个国家也会采取相应的报复行动,如果这个过程持续下去,最终的结果通常是所有国家损失全部或大部分贸易所得。应当注意,即使一国征收最佳关税而且其贸易伙伴并不采取报复行动,征收关税国家的所得也要小于贸易伙伴所受的损失。这样,对整个世界总体而言,征收关税要比在自由贸易下情况糟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虑,自由贸易使世界福利最大化。第二节进口配额及其影响尽管关税是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关\n税的贸易限制措施。战后,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性大大加强了。进口配额就是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一、进口配额进口配额(importquota)是一种直接限制进口商品数量的重要非关税壁垒措施,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加以限制。在实践中存在着超过配额不得进口(绝对配额)与对超额进口部分实行惩罚性关税(关税配额)的做法。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球配额(globalquota)。它规定该国对某种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它适用于来自任何一国的商品进口。主管机构按本国进口商的申请次序批给一定的予许进口的数量或金额,直至发放完规定的全部限额为止。二是国别配额(countryquota)。它是进口国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规定不同的进口限额。二、进口配额对一国福利的影响配额所规定的进口量通常要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所以配额实施后进口会减少,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要上涨,该国的社会福利也将受到影响。(一)小国实施配额的影响如果实施配额的是一个小国,那么配额只影响国内市场的价格,对世界市场的价格没有影响;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个大国,那么配额不仅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上涨,而且还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下降。这一点与我们前面分析的关税的价格效应一样,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等方面的影响与关税也大体相同。下面我们用图8-7来说明小国情况下进口配额对一国福利产生的影响。图中Pw为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世界市场价格,此时国内的供给量为OQ1,国\n内的需求量为OQ2,需求大于供给,供需之间的差额为Q1Q2,只能通过从国外进口来弥补国内供给的不足。这时,该国政府对商品进口实行配额限制,即只允许相当于图中Q3Q4所示的数量进口。那么在%价格水平上,国内外总供给量为OQ1+Q3Q4,仍低于国内需求OQ2,由于供不应求,国内市场价格必然上升,当价格上升到Pq价格水平时,国内生产增加到OQ3,国内消费减少到OQ4,供求之间达到平衡。此时,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而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d)。与关税不同的是,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收入。综合起来,配额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a—(a+b+c+d)=—(b+c+d)其中,b、d分别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b+d)为配额的净损失。至于c,在关税情形下它表示政府的税收收入,因此可被抵消,在这里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二)大国实施配额的影响与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不同,大国实施进口配额将导致世界市场价格的下跌。但国内市场的价格并不受世界价格的影响,国内供给量和消费量不变。因此,大国实施配额将对国内的厂商更为有利。图8-8显示了大国实施配额的影响:图中曲线S是大国的进口供给曲线,曲线D为进口需求曲线。它们的焦点代表了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共同的均衡点,此时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同,即PdPw,大国进口的数量为Q2。大国实施配额后,只允许数量为Qi的商品输入到该国,因此,世界价格被压低至P'w,世界供给曲线在E'w点以后便为一条垂直的直线,如图中S所示。此时国内价格上升为P'do与大国征收关税的效果\n类似,大国实施配额也是世界价格下降,国内价格提高,同时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大国实施配额所带来的总的福利损失为图中a,b,c,d四部分的面积之和,其中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损失为a+b,国外厂商的损失为c+do其中b+d的部分为实施配额的租金,它的归属取决于配额的实施方式。若政府拍卖进口许可证,则租金由政府独享;若政府将进口许可证无偿分配给指定的厂商,则这些租金则由它们分享;若把在国内销售的权力给予出口国政府,这些租金也就被转移到了外国。三、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都是作为贸易壁垒对本国经济以及产业进行保护,它们的作用有类似之处。如果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分配进口配额,那么配额与关税的福利影响基本是相同的。但是进口配额与关税仍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一)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反应不同当一国的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动时,实施关税和实施配额对这些变化的反应是不同的,进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这里,我们仅以需求变动为例来说明这种不同,如图8-9所示:图8-9小国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图8-9的Di,D2,D3,D4排序与课本上不同,但我觉得照电子版的排列方法较好,可以跟图中的Si,S2,S3,S4对应起来)图8-9中,S为一国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D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Po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这时国内供给量为OSi,小于国内需求量ODi,该国该商品的进口量为SiDi0假设该国对该商品征收数量为t的从量税,国内价格将由Po上升到Pi,此时国内供给量为OS2,需求量为OD2,供求间的差额通过进口获得,即S2D2o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国内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则由D变为D,这时,国内价格和国内供给量不变,仍为Pi和OS2,而国内的需求量增加到OD3,供求之间的差额扩大到S2D3,这一部分也通过进口来获得。可见,在实施关税的情况下,国\n内需求增加将使进口量由S2D2增加到S2D3,增加量为D2D3,而价格水平和国内产量不变,仍为Pi和OS2。现在我们假设该国实施进口配额,其数量相当于图中的S2D2部分。则进口配额实施以后,国内价格将由Po上升到Pi,因为在此价格下,国内供给量OS2与配额数量之和恰好能够满足国内需求量OD2。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国内需求发生与征收关税时同等的变化,即需求曲线由D变为D',此时,在价格水平Pi上,国内的供给量为OS2,加上配额的数量S2D2,总供给量为OD2,仍然小于国内需求量OD3。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必然上升,直到P2水平上,国内供给增加到OS3,加上配额,总供给量正好等于总需求量,于是重新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在实施配额的情况下,国内需求增加使国内价格上升到P2,高于征收关税条件下的价格,进口量仍然保持在配额S2D2(即S3D4)的水平。因此,国内需求增加在实施关税和实施进口配额的情况下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实施关税的情况下需求增加的效果是国内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增加,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在实施进口配额的情况下,需求增加的效果是国内消费量和产量的增加,同时价格水平提高,而进口量则始终保持在配额的水平。虽然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不论实施关税还是实施配额,国内产量都会有所增加,但实施配额对国内产量增加的效果明显大于实施关税,即图8-9中的OS3大于OS2。相反,虽然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不论实施关税还是实施进口配额,国内消费量也都会有所增加,但实施关税对国内消费量增加的效果却明显大于实施配额,即图8-9中的OD3大于OD4。(二)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制效果不同进口配额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制水平是确定的,而关税要通过提高关税税率来达到限制确切的进口数量则比较困难,即其贸易效果不确定。在限制进口数量方面,进口配额更易于操作。而关税主要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而消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在这一点上,进口商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商品销售价格,从而部分抵消关税的影响。进口配额则不然,无论进口商怎样降低成本,其进口数量都受到限制,因此,进口配额比关税更严厉,它基本切断了外国出口商渗入进口国市场的可能性。从管理有效的角度衡量,配额比征收关税好。国内生产者喜欢进口配额制更甚于进口关税。但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看,关税更有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进入,所以,关税比进口配额好。乌拉圭回合的成果\n之一就是将进口配额和其他的非关税壁垒改变为从价关税,这一过程被称为“关税化”。第三节出口补贴及其影响非关税壁垒中另一类重要的的政策措施是针对出口的,与配额等限制进口的做法不同的是,这类贸易政策措施的目的往往是鼓励或支持出口。其中,出口补贴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所谓出口补贴(subsidiesonexpors),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出口补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商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如对出口的商品采取减免国内税收、向出口商提供低息贷款等。出口补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商品出口。出口补贴对国际贸易,乃至一国的福利水平会产生影响。出口补贴意味着对出口商品的优惠待遇,有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由于政府的刺激使本国厂商的出口规模超出了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下正常的商品出口规模,所以在量上,这种出口是“过度的”。这种过度出口意味着国内同一商品的供应低于正常规模,从而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同时出口补贴还造成了政府支出的增加。因为出口补贴是由政府承担的,在其他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的总支出就会增加。而政府增加支出的主要来源是征税,因此出口补贴会加大纳税人的负担。一、小国实施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如图8-10所示,P1为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市场的价格,此时国内的供给量为OS1,需求量为OD1,供给大于需求,出口量为D1S1。如果政府给予本国出口生产者每单位出口商品金额为(P2-P1)的出口补贴,则本国出口产品生产者可以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成本进行生产,出口产品生产者的生产量由原来的OS1增加到OS2。出口产品生产者的产品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在国外销售,但在国内销售的部分不享受政府补贴,于是在国内销售的价格必须能够弥补这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图中国内价格为P2,高于补贴前的价格Pi。由于价格上升,国内消费减少至OD2。这样,在国外销售的产品数量就会由原来的DiSi增加到D2s2。\n由此可见,出口补贴扩大了产品的出口,但是这种出口是过度的出口,是靠牺牲本国正常消费增加的出口。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福利水平也产生影响。出口补贴使本国的消费者面对的价格由Pi上升到P2,消费者剩余减少,减少量为图a+b的面积。生产者剩余则增加了,增加的部分相对于图中a+b+c的面积。本国政府给予的补贴为D2s2X(P2-P1),也即图中(b+c+d)部分的面积。综合起来看: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果=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补贴=(a+b+c)—(a+b)—(b+c+d+)=—(b+d)<0其中b是过度出口造成的损失,d是过度生产造成的损失,这里要注意的是b损失了两次,而生产者只得到了一次,另一次变成了成本。因此从总体上看,出口补贴会造成一国福利水平下降。二、大国实施由口补贴的经济效应与小国不同,大国实施出口补贴将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对大国的福利影响也不同。图8-11说明了大国出口补贴政策的影响,图中曲线S和曲线D分别为大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和外国对其出口产品的需求曲线。在补贴之前,世界市场价格和国内价格相等,即PdPw,该国出口量为Qi。假设该国对每单位出口产品提供S元的补贴,该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将向下移动至S,世界均衡价格下降至P'w,该国的出口量增加至Q20出口量的增加使该商品用于国内消费的数量减少,这将导致国内价格的上升。只要厂商在国内销售的获利水平低于出口,它们就会不断增加出口数量同时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供给,直到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到可以与出口获得同样的利润。由于在国内销售的商品不享受补贴,因此补贴后国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dP'wSo\nSpDPd大国实施出口补贴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的福利效应是不同的,让我们分开来看。首先,我们考察国际市场上的福利变化。如图8-12所示:Pw图8-12大国实施出口补贴在国际市场上的福利影响P'w由于补贴是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出口量增加,国外消费者和国内厂商的福利都会得到增进。图8-12中,外国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量为梯形PwP'wBA,国内出口场上的生产者剩余有三角形PwCA变为三角形P'wDB,显然出口商的福利也得到了增进。但国际市场上福利增进是以国内市场上消费者的福利损失为代价的,图8-13显示了出口补贴对国内市场的福利影响:\n图8-13大国实施出口补贴在国际市场上的福利影响图8-13中曲线S和曲线D分别代表了大国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补贴前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Pw,国内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分别为Qi和Q2,出口数量为Q2Qi。实施补贴后,世界价格下降为Pw,国内价格上升为PdP'wS,其中S为单位商品补贴额。国内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分别为Q3和Q4,出口数量为Q4Q30补贴后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部分为a+b,生产者剩余增加的部分为a+b+c,政府补贴的金额为b+c+d+e+f+g。可见,实施补贴的净福利损失为b+d+e+f+g,其中b为大国消费者的福利损失,d为补贴产生的生产效率损失,而其余的部分e+f+g都是由政府承担的,并在国际市场上由外国消费者享受。既然出口补贴对一国的经济福利会产生负效应,为什么各国还要采取这种政策呢?实际上,在出口国看来,如果短暂的出口补贴损失或消费者福利损失,能够促成该国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或者能够实现促进本国获得经济成长等长远利益,那么这种损失也许是值得的。从进口国的角度看,出口补贴是一种威胁。因为接受补贴的产品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从而会挤跨进口国的同类企业。对此各国都采取一些措施,以反对因出口补贴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关贸总协定规定,成员国可以对采取出口补贴的国家的出口商品征收抵消性关税,也即反补贴税。这样,就可以使外国因实行出口补贴而价格低廉的商品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从而抵消出口补贴的效果。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经济学意义上的倾销最初是由经济学家雅格布・瓦伊纳于20世纪初提出的倾销的实质是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国际经济学家根据价格歧视这一概念对倾销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由于\n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不一样(国内市场需求曲线通常比国外市场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厂商,就在国内实行高价,而在国外实行比国内低的价格。因而,倾销是指出口商品以低于国内销售价格在国外市场出售的行为。倾销是不完全竞争企业的价格战略。倾销会造成价格的扭曲,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对整体利益的影响来看,倾销并没有给进口国带来净损失。但是,毫无疑问,任何进口的增加,都会给国内进口竞争企业带来压力和损失。为了保护国内企业,进口国政府往往采取一些反倾销措施。另一方面,倾销也经常被企业用来作为争夺国外市场的手段之一。为了占领外国市场,企业不惜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向外国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倾销变成一种不公平不正常竞争而必须加以制止。为此,关贸总协定在努力降低各国关税壁垒的同时,却允许各国对倾销征收关税,即反倾销税。但是,为了防止各国政府滥用反倾销措施,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贸组织都对倾销和反倾销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形成倾销的条件厂商要采取倾销战略,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承担者,因此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任何一家企业销售量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市场价格,且产品能够在不降价的条件下出清。但是作为采取倾销行为的企业,其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该企业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在国内市场上,该垄断企业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在国外市场上,由于消费者有多种产品可以选择,因此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否则进口国市场上的低价商品将流回出口国。下面我们根据上述三个条件,用图8-14来说明倾销是如何发生的。\n图8-14倾销在图8-14(b)图中,表示进口国市场的情况。由于出口商在该市场上有一定的垄断能力,所以它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2,相对于出口国国内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大,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2,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口商根据MR2=MC的定价原则,把价格定在P2水平上。在图8-14(a)图中,Di为出口国的需求曲线,相对于进口国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小,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i,根据MR1=MC的原则,出口国国内的价格为Pi0Pi>P2。因此出口商能在他国以更低的价格倾销其商品。二、反倾销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由于倾销使进口国同类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压力,甚至造成进口国同类产业难以起步的恶果。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倾销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反倾销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恢复公平贸易的政策行为。那些自认为被外商倾销所侵害的本国厂商可以通过向商业部提出申诉,寻求救助。如果他们申诉成功,政府一般会对外国厂商课以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一种不超过倾销差价(倾销幅度)的进口附加税。理论上说,其数额应为两种价格之间的差额,才能达到抵消不正当竞争或不公平竞争的目的。通过征税反倾销税,使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到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水平,从而保护了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者。计算倾销幅度时,对不同型号的倾销产品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值分别进行比较,得出各型号倾销产品的倾销幅度,该倾销幅度的加权平均值即为该公司或企业的倾销幅度。计算公式如下:\n倾销幅度二(正常价伯-出口价格)/出口价格>100%然而经济学家们对于单把倾销拿出来作为被禁止的行为一直不满。首先,针对不同市场制定不同价格是完全合法的商业策略一一就和航空公司给学生、年老国民和那些愿在飞机上渡过周末的旅行者提供的价格折扣一样。其次,倾销的法律定义基本上源于其经济定义。由于要证明外国厂商在出口市场上比其国内的定价低经常是件困难的事,因此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就试着在估算这些外国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算出一个所谓的公平价格。这种“公平价格”准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商业活动:一个正通过扩大生产和打入新市场来降低成本的厂商很可能愿意暂时蚀本销售。尽管经济学家们对反倾销行为几乎都持否定意见,但是,自1970年以来,对倾销的正式指控和申诉却一直是有增无减,日益频繁。反倾销税对进口国的影响是什么?谁从反倾销税的到利益回受到损失呢?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利用图8-15对反倾销税的效益作一分析。图8-15是欧盟一钢铁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在征收反倾销税前,欧盟公司向美国出口Qx吨钢铁,售价是Px。由于这一售价低于该公司在其国内市场的价格,美国政府指控其倾销并课征每吨t元的“反倾销税”。对欧盟公司来说,每吨多付出t元的税即相对于每吨边际成本增加t元,边际成本曲线向上平行移动。在新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条件下,欧盟公司削减出口至Q'x吨。由于供应减少,欧盟公司的钢材价格上涨到每吨Px元,市场均衡点从E移到了E'。进口国的政府显然得到了利益,获得了tQ'X的税收(c),但消费者则净损失了一部分“消费者盈余”(b+d)。事实上,由于课征“反倾销税”,不仅进口钢材价格提高,美国国产钢材价格也相应上涨,因此钢材消费者的总损失会大于b+d,不\n过消费者因国内价格上涨所受的损失是国内生产者的收益,从整个进口国来说,不算损失,只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政府的收益与消费者的损失究竟哪部分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政府收入的部分平行地移到P’x的位置,由于Px与Pl之差等于每吨的倾销税t元,面积a+b正好等于政府税收部分。我们将c变成a+b以后,与消费者损失(b+d)的比较就容易了,除了公共区域b,进口国究竟获利还是受损只需比较a与d就行了。如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