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 6页

  • 36.50 KB
  • 2022-08-19 发布

宏观经济学简答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货币政策有什么局限性?答:尽管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①部分性,货币政策只能对一部分经济波动现象发生作用;②周期性,货币流通经常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③迟滞性,货币政策要经过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④货币政策还存在着知识有限、信息不对称、判断能力有限等其他局限性。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搭配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答: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产生“挤出效应”;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使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退;③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引起利率的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④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会引起总需求增加,从而促使经济的复苏、高涨。9、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10、为什么说L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 (1)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凯恩斯创造的最伟大的概念之一),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及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 (2)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的需求及货币的供给。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古典经济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用一种模型把这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经济学家汉森、希克斯的功劳就是用LS-LM 模型将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以共同决定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理论框架。 (4)在这个框架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就是围绕IS-LM 模型而展开的,即可借助模型分析经济政策的效力及影响因素。所以说:L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试绘图并分析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什么不同 答: (1)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持续明显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主要有: (2)货币数量论的解释: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即由于货币供给的超速增长而导致通货膨胀。这一点可以从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M·V=P·y 得到说明,由于在既定时间内货币流通速度V 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 是既定的,所以物价水平随货币供给的变动而同向同幅度变动。 【精品文档】第6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其一般的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引起总需求扩大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因素称为实际因素,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减税以及净出口的增加等都可引起产品市场上IS 曲线的右移,从而使AD 曲线右移,使经济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另一类是所谓的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货币需求的减少,导致LM 曲线右移从而导致AD 曲线右移,因而导致在物价水平上升的同时总产出也增加了,随着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总需求再增加,产出增加的越来越少以至不能再增加,而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货膨胀。 (4)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导致的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可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因为在劳动力市场由于工会的作用,使得企业被迫接受增加工资的要求,工资增加的部分被打入成本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产品价格的上涨使AS 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在产品市场由于不完全竞争,厂商可以通过其垄断地位追求超额利润,从而造成产品价格上涨而使AS 曲线向上移动,造成通货膨胀。(图形见18-5) (5)结构性通货膨胀:又称为“部门需求移动”的通货膨胀。在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中,需求扩大的那些产业部门,工资和物价将上涨,这些部门的产品价格作为其他部门的产品的成本因素,带动物价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上升。与此同时,哪些需求衰落的部门,工资与物价并不因需求的减缩而下跌,这就引起了平均物价水平随社会经济部门的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呈现持续上升的长期趋势,造成通货膨胀。4试述降低失业率的主要手段。⑴减少摩擦性失业:①完善劳动市场,降低工资黏性,促进就业;②发展、加强就业中介;③消除劳动力在各产业、地区间流动的各种因素,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⑵减少结构性失业:建立劳动者终身教育制度。⑶减少周期性失业:利用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对经济适度调控,减少经济周期波动。⑷最根本途径:进行物质资本的积累,用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⑸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者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最低保障线。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指为增加就业,防止通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和税收及借债水平进行选择与决策。其内容包括两方面。⑴财政收入。①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有两种作用:a.国家取得财政收入;b.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总需求过度时,政府增加税收,抑制需求膨胀,防止经济过热;需求不足时,实行减税政策,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②另一来源是发行公债。公债具有双重效应:a.减少民间实际需求;b.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利率上升,减小总需求。⑵财政支出。可分为两大类。①购买支出。指政府本身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付。可用来宏观调控。②转移支出。指政府将部分收入无偿转交给他人而形成的支出。通常将来自高收入者的收入转交给低收入者,从而影响总需求,进行宏观调控。 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调控。其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调节货币量是手段。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进而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标。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在当代经济学中,中央银行能够运用的政策手段最基本的有三个: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1.(再)贴现率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或者政府债券作为担保,向中央银行取得所需资金时所支付的利息率。两者有时候又是一样的,因此,贴现率也叫再贴现率。中央银行调整贴现率来影响利率和宏观经济。提高贴现率,对银行来说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银行就会减少从中央银行借款,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就从资金来源方面造成银行贷款规模下降。二是银行为保持原有盈利会以同样幅度提高其贷款利率,从而引起厂商对银行贷款的减少,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就从资金运用方面造成银行信贷规模的下降。另外,贴现率及利率上升也会造成政府债券和股票价格下降。结果是厂商投资减少,进而GDP减少和失业增加。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则会使得利率下降,信贷规模扩大和政府债券及股票价格上涨,使投资增加、GDP扩大和就业增加。因此,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改变贴现率的方式起到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借款的作用,去影响与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在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即总支出不足或失业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应降低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趋于过热即总支出过大或价格水平过高时,中央银行应提高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抑制经济发展。调整贴现率作为一项宏观政策工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中央银行很难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和水平。如经济萧条,贴现率降得再低,银行可能增加超额准备,不一定增加信贷规模,这样就使得宏观政策调控处于被动境地。2.法定存款准备率【精品文档】第6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给。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一方面会造成商业银行吸收的同量存款中上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就增多,银行贷款趋紧,进而使经济中货币供给量减少;另一方面,使货币乘数缩小,创造货币能力下降。反之,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进而使经济中货币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会使货币乘数扩大,创造货币能力上升。当准备金率发生变动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就会相应调整,从而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会发生变化,引起利息率变化,并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运行。存款准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时,按逆风向行事原则,在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期,由于总需求不足,中央银行会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增加,可以对外扩大放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市场利率下降,从而达到刺激投资,增加总需求的目的。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过度,中央银行会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从而达到抑制总需求、避免经济出现过度膨胀的目的。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轻易使用这一手段。因为按照货币乘数原理,存款准备率略做调整,货币供给量会成倍变化,且对实行货币乘数大小不好把握,因而无法准确调整货币供给量。其次,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所有的银行信用都必须扩张或者收缩,会给整个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剧烈的冲击。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常用的政策手段。如果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公众或银行得到现金或存款,它们成为高能货币,通过乘数机制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进而影响货币市场供求和利率,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产品市场均衡。如果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使高能货币减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在经济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从而把货币投入市场。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在通货膨胀时期,需求过度,中央银行便卖出政府债券,使货币回笼。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从而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调节一国的利息率水平,执行起来灵活有效,因此,它成为政府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4.道义的劝告。俗称“打招呼”,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在放款、投资等方面应取的措施以指导或告诫,以配合央行货币控制政策。以上几种工具不会单独使用,常常会结合使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可以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和降低准备金率等。在经济繁荣时期,可以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最常用的工具有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和提高准备金率等等。4、试述通货膨胀会有什么影响?答:第一,对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能改变不同人收入与财富的实际价值,使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与财富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和财富减少,即社会总收入和总财富在不同集团之间进行再调整,形成再分配效应。第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一般地,通货膨胀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同时通货膨胀还会扭曲货币的使用与增加企业的菜单成本。第三,对产出的影响。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在短期内,这种影响很大,而且不具有确定性。当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时,会极度扭曲市场价格体系,引起生产和失业的剧烈调整,人们丧失对货币的信心,经济状况出现异常不稳定甚至崩溃的局面。5、试举例说明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答:现举例说明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个关键的变量,那么我们可以先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假设甲在某银行存入了10000亿,则该银行将其20%,即2000亿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上交中央银行,剩余的8000亿以贷款的形式重新进入市场。通过流通与交换,该8000亿又由乙存入了该银行,按照规定,则该银行将其20%,即1600亿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上交中央银行,剩余的6400亿重新放贷进入市场。如此循环,直到整个银行系统没有可供增加的存款为止,而此时,按照公式计算,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总额为50000亿,即整个银行系统的最终存款额是最初存款额1000亿的5倍,贷款增加是最初存款的4倍,这也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了40000亿。可见,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运作,10000亿的最初存款能够创造40000亿的新存款。失业分为哪些主要类型?⑴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①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正常流动及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引起的失业。②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③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⑵周期性失业—【精品文档】第6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般伴随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而出现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所以,又被称为需求不足失业。周期性失业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他用紧缩性缺口解释周期性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实际总需求低于潜在的总需求即充分就业总需求。什么是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所有想要工作的人都没有多大困难找到按现行工资率付酬的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什么是奥肯定理?奥肯定理——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研究了美国失业率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奥肯定理表明,失业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个人而言,是人力资本的浪费和收入的减少;对国家而言,是实际GDP的减少。如何理解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①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凯恩斯主义用膨胀性缺口解释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膨胀性缺口——实际总需求超过了潜在的总需求即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②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总供给减少。成本增加→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工资成本的增加和进口成本增加。③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总需求↑→物价↑→工资↑→成本↑→总供给↓→物价↑。④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扩展部门对劳动力需求↑→扩展部门工资↑→非扩展部门攀比→非扩展部门工资↑→各部门工资↑→成本↑→总供给↓→物价↑。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通过分析英国近百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数据,发现二者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他用于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这种关系的曲线,被称之为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形:后来,现代凯恩斯主义者将菲利浦斯曲线用于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关系。他们认为,假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幅度大体稳定,而且企业在平均劳动成本之上比例加成定价,那末价格水平就会与工资率同比例变动,所以,可以用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虽然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但仍认为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不会并存。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主要分歧是什么?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即菲利浦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有效的。②货币主义的观点适应性预期假说。在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可能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但由于人们适应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最终将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仅在短期存在,但在长期不存在,即短期菲利浦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最多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而在长期必然无效。③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理性预期假说。由于人们理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总是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垂直的。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无效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狭义)NI=NNP-间接税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如何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核算法国民收入?支出法:“产出等于支出”,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等于对本国最终产品的总支出。GDP包括:①消费;②投资;③政府购买;④净出口。收入法:“产出等于收入”,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等于生产本国最终产品的全部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入的总和。GDP包括:①工资、利息、租金;②非公司企业收入;③公司税前利润;④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⑤资本折旧。【精品文档】第6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如何理解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及其相互关系?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C——消费;Yd——个人可支配收入;a——自发消费(常数);b——边际消费倾向。C=a+bYd[a﹥0,1﹥b﹥0]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储蓄倾向MPS——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S=Yd-C=Yd-a+bYd=-a+(1-b)Yd[a﹥0,1﹥b﹥0]∵Yd=C+S∴APC+APS=1∵⊿Yd=⊿C+⊿S∴MPC+MPS=1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什么?AE[总支出]=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Y[总收入或总产出]=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AE[总支出]=Y[总收入或总产出]I[计划投资]=S[计划储蓄]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学中的投资主要是指厂房、设备的增加。决定投资的因素:①实际利率水平;②预期收益率;③投资风险。货币需求有哪三个动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①交易动机。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②预防动机。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③投机动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流动偏好——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又称凯恩斯陷阱。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有什么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位置的变动,将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发生变动。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Y增加,r上升;自发总需求减少,IS曲线向左移动,Y减少,r下降。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Y增加,r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Y减少,r上升。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经济萧条→收入减少→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什么是功能财政?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主张功能财政?功能财政—被赋予调节经济的功能的国家财政。传统财政的作用只是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而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即预算平衡。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因为,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时就必然出现财政盈余。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什么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产生挤出效应的主要原因: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如何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两个因素:①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d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②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化的反应越敏感[k越大],或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h越小](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k越小],或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h越大](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变动幅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变动幅度越小,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好。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精品文档】第6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①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将增加货币供给量,卖出有价证券则将减少货币供给量。②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以政府债券或其他合格票据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借款(即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③准备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如何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①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好;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d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差。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利率对货币供给反应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h越小],即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化的反应越敏感(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好;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h越大],即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也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总供给曲线有哪三种形状?①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平行的总供给曲线。资源远未充分利用。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②古典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资源已经充分利用。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不会增加。③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古典总供给曲线即垂直于充分就业产量的总供给曲线,现在被认为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正常状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则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殊或极端状态。【精品文档】第6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