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研究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展最有效的分配。2.时机本钱: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作出决策的时机本钱。3.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所能到达两种的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4.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又称价格理论。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的理论。7.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8.完全信息的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9.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展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10.规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1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某种商品量。12.需求定理.word.zl.\n-.: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1.需求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2.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3.需求函数:表示影响需求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4.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向右下方倾斜。5.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6.替代品:是指可以相互替代的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7.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8.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9.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某种商品量。10.供给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变动。11.供给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变动。12.供给函数:表示影响供给因素和供给之间的关系13.供给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与需求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word.zl.\n-.1.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供给不变,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减少,供给量减少。2.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3.市场经济: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4.价格机制:是指价风格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与规律5.限制价格:是指为了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规定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6.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7.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8.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变动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响程度。根据收入的弹性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低档品:收入弹性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必需品:收入弹性小于1奢侈品:收入弹性大于19.吉芬商品: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10.需求穿插弹性: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11.供给价格弹性: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即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word.zl.\n-.1.蛛网理论:用于分析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2.税收分摊: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3.税收归宿: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当4.欲望:是指一种缺乏感觉与求的满足的愿望。5.消费者偏好: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6.效用:是消费者从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7.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根本观点:效用是可以用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8.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根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效用之间的比拟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展。9.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10.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12.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一样的一条曲线。13.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另一商品的消费量14.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说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置到的两种数量最大组合的线。1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word.zl.\n-.1.技术效率: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在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最少。2.经济效率:本钱与收益关系。3.委托-代理关系:4.时机主义行为:5.剧烈机制:鼓励职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代理人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代理人自觉地减少时机主义行为,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6.短期: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7.长期:一切生产要素可以调整的时期。8.生产:对各种生产要素进展组合以制成产品行为9.生产要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10.生产函数: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11.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12.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13.边际产量: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1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1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word.zl.\n-.: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特定值时,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导致边际产量增加;反之,可变投入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逐渐减少的。1.规模收益:生产要素按一样比例增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2.规模经济: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生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本钱逐渐下降的特征3.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即所有投入要素以一定比率增加时,生产量以同样、较大或较小的比率增加。4.规模不经济: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本钱逐渐增加的特征。5.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6.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7.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8.适度规模: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到达最大9.围经济:扩大经营围所带来的好处。10.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11.等本钱线:又称企业预算线,一条说明在生产者的本钱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置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12.要素边际替代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增加一单位的某一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13.本钱:企业进展生产与经营的各种支出.word.zl.\n-.1.会计本钱:企业进展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2.隐性本钱:主要指应当支付而没有支付的企业自有要素的本钱。3.经济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本钱再减去时机本钱4.经济本钱:会计本钱与时机本钱之和5.短期总本钱:短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本钱总和。6.固定本钱:企业在短期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7.可变本钱:企业在短期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8.短期平均本钱:短期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本钱9.平均固定本钱: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本钱10.平均可变本钱: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本钱11.短期边际本钱:在短期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本钱量12.停顿营业点: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本钱,这时所损失的是不生产也要支付的平均固定本钱。13.长期总本钱:长期中生产一切量产品所需要的本钱总和14.长期平均本钱: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本钱15.本钱不变的行业: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本钱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16.本钱递增的行业: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本钱要随整个行业产量增加而增加17.本钱递减的行业: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本钱要随整个行业产量增加而减少18.长期边际本钱: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本钱.word.zl.\n-.1.总收益:企业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2.平均收益: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3.边际收益: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4.市场构造: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5.四家集中率: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6.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平方之和。7.产品差异;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异8.完全竞争市场: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构造。9.垄断竞争市场: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10.寡头: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11.垄断: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12.单一定价: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一样的价格。13.歧视定价: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14.价格领先制: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15.本钱加成法:即在估算的平均本钱的根底上加一个固定百分率的利润。16.勾结定价:各寡头勾结起来共同协商定价。17.卡特尔:寡头的价格联盟,共同协商确定价格。18.博弈论:研究多个行为主体在各自做出决策而且行为的结果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与结果。19.生产要素需求:由于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word.zl.\n-.1.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2.边际物质产品: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3.边际收益产品: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4.工资: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5.最低工资法:规定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能低于某个水平的法律6.利息:资本生产要素价格7.迂迴生产: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8.准地租:固定资产在短期所得到的收入9.经济租:如果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那么超过的这局部收入被称为经济租。10.利润: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的报酬11.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12.超额利润;超过正常利润的那局部利润13.创新: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14.收入分配: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展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展的分割。15.劳伦斯曲线:用来衡量社会分配收入平均程度的曲线。16.基尼系数: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17.库兹涅茨曲线:表示随着经济开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但经济开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经济开展收入分配逐渐平等的一条曲线18.过程公平论根据分配的机制或手段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word.zl.\n-.1.结果公平论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2.累进所得税制:根据收入的上下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3.平等:各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平均4.效率:资源配置有效,并得到充分利用5.市场失灵:在有些情况下仅仅靠价风格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6.私人物品:由个人消费的物品。7.排他性: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8.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别人的消费量9.公共物品:集体消费的物品10.非排他性:不能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11.非竞争性: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12.搭便车:免费乘车,不花钱而享受13.外部性: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14.负外部性: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15.私人边际本钱: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本钱。16.私人边际利益: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好处、17.总剩余: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18.不确定性:可能出现一种以上的情况,但我们并不知道会是哪一种的状态。19.信息不对称: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一样20..word.zl.\n-.道德危险: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1.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2.政府失灵:用政府取代市场并不能保证消除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3.国生产总值:指一国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4.最终产品: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5.中间产品: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6.支出法:从产品使用出发,把一年购置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7.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8.生产法: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生产总值。9.国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10.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11.个人收入:一个国家一年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12.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一年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13.名义国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生产总值14.实际国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生产总值15.不变价格: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的价格16.国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国生产总值与实际国生产总值之比.word.zl.\n-.1.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年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综合2.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3.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下降4.物价指数: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5.消费物价指数:用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计算的物价指数6.生产物价指数: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的物价指数7.失业者:指一定年龄围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8.失业率: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指标,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9.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10.遗憾指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11.不受欢送指数:人们对政府不满意的程度12.稳定政策指数:名义国生产总值指数13.自然失业:由于各种难以克制的原因引起的失业14.自然失业率:是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之下,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自发作用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15.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中总需求缺乏引起的短期失业16.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17.构造性失业:在对工人的供求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18.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word.zl.\n-.1.总需求曲线: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2.财产效应:物价水平变动就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3.利率效应: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4.汇率效应: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5.总供给: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6.总供给曲线: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7.粘性工资理论: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8.粘性价格理论: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9.菜单本钱:企业调整价格所需付出的代价10.错觉理论:物价水平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11.经济周期:经济中繁荣与衰退的交替12.经济增长:GDP长期持久的增加1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时,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的宏观学派1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派15.经济增长:GDP或人均GDP增加16.货币:人们普遍承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17.商品货币:货币本身有在价值的商品18.法定货币:由政府法令所确定的货币19.货币数量论: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的。.word.zl.\n-.1.名义变量:用货币衡量的变量2.实际变量: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3.货币中性论: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映像实际变量4.货币数量论:认为一般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理决定的,货币数量越多,价格水平就越高,因此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造成的。5.简单国民收入思想:没有货币因素,投资I=储蓄S6.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7.消费倾向:指人们用于消费的支出在实际收入中所占的比重。8.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APC=C/Y9.边际消费倾向: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局部所占的比重,是考虑变动的收入中消费的变动额。MPC=△C/△Y,且MPC=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