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讲义 107页

  • 555.00 KB
  • 2022-08-19 发布

制度经济学讲义

  • 10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制度经济学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王焕祥博士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flwhx@163.com参考教材:[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n导论一、制度经济学与当代古典经济学的不同:即制度不是既定的,对经济有深刻影响。二、制度经济学的中心原则:现代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在满足人类丰富而多变的目的上,它的效能依赖与各种规则。三、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原因:1.偶然事件2.经济全球化3.采用中央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失败和解体\n第一章引论:制度何以重要1.1制度何以重要制度巩固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减少着协调人类活动的成本。1.1.1制度在公共政策和经济学中的位置20世纪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一般来说,假定制度是外部既定的各类主体已很好的适应了制度。1.1.2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因为对标准经济学及其抽象、枯燥的模型日益不满,许多学者采纳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判断,即制度在协调个人行动上发生着关键作用。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制度构成着关键的社会资本:可以说它们是引导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的软件。这些深刻见解造成的一个后果是人们对制度经济学的兴趣不断增长。\n1.2经济增长的记录我们可说明,世界人口和生活标准在本世纪的超常上升,以及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上显著差异,在很多方面与特定的制度,价值观和社会秩序有关。\n1.3解释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条件从宏观经济角度观察K、L、TEC、SK、NR关于变革的微观经济学△STR微观基础制度经济学企业家制度偏好和价值\n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经济学家强调资本(K)对于长期增长的重要性。他们假设增长依赖于资本积累。在1950年代,随着国民生产函数概念的提出,经济学家认为劳动(L)技术(TEC)的投入预期产量之间有一定关系。在196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强调更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SK)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随着1960年代的逐渐逝去,其他观察者们强调自然资源对增长的贡献。国民产品的结构突出了一个事实,结构变迁(△STR)是增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以后人们又发现在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民主经济制度在固化经济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在1970年代里,经济理论家们吸收了诸如约瑟夫·熊彼特(1998~1950年)和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学者在本世纪所做的工作他们曾认为企业家在经济进步中有推动作用。经验研究表明,恰当的制度是增长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充分前提。\n第二章定义:经济学、制度、秩序与政策2.1基本定义2.1.1关于制度定义: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制度,要有效能,总是隐含着对某种违规的惩罚。功能:增进秩序,是一套关于行为和事件的模式,它具有系统性、非随机性。秩序鼓励着信赖和信任,并减少着合作的成本。起源:一种可能性是规则及整个规则体系靠人类的长期经验而形成。它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2.1.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通过政治和集体的手段系统地追求某些目标。公共政策不仅有政府主题来实施,它还由组织集团的代表来实施。这些集团的代表左右着集体行动。\n2.2当代制度经济学的先驱2.2.1苏格兰启蒙思想家18世纪苏格兰的道德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如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亚当·斯密,都懂得制度的极端重要性。亚当·斯密著名的“无形之手”机制,亚当·弗格森强调制度与时俱进。2.2.2奥地利学派他们的贡献在于将对制度的分析置于人类的有限知识以及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语境之中。制度经济学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有力推动尤其是卡尔·门格尔和路德维格·冯·米塞斯的贡献。2.2.3Ordo自由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其他渊源关注制度的另一个经济学和法学传统是弗莱堡学派,有时也称德国ordo自由注意学派。它一直受到沃尔特·奥肯·和弗兰茨·贝姆的推动。他们揭示了魏玛共和国时期和纳粹德国时期基本规则败坏所导致的有害结果。\n第三章人类行为3.1知识问题3.1.1认识论定义:是一门探查人们如何获得知识和传递知识的学科。关于知识问题:这个问题由弗里德里希·奥格斯特·冯·哈耶克引入经济学。有限知识仍然是人类存在的核心苦恼和稀缺的构造性原因。知识问题也是奥地利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在现实中人类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受制于知识上的两种不足:a.关于未来人们只有不确定的知识。b.人们在了解资源、潜在交易伙伴以及他们的精确特征上具有“横向不确定性”。\n3.1.2知识与协调知识由保留在人脑海中的符号和关系构成。可以被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被正式地交流,但知识也可以由非可言传知识构成——非正规、琐碎的知识,往往高度复杂并特定于地点、环境和时间——非可言传知识通过实践才能恰当的获得。许多恰当的知识是在不言而喻中形成,它们往往被称为诀窍。它要靠模仿各种惯例来获得。事实上我们头脑中所学的知识是演化选择的结果。知识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人们的决大部分知识来自通功易事过程,即他人相互交往以及思想和资产的交换。新知识经常产生于边际性适应和既有知识变化。当人们相互交往时,会在这里那里出现许多创新性进步。\n3.1.3知识的分类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非可言传知识和可言传知识。3.2行为类型、认知和有限理性:诠释现实3.2.1符号和想象通过给符号附加意义并将它们联系起来,我们获得一种“世界观”并诠释我们周围的现实,一个人可以用“映象”来发言。象征构成了我们所获知识和信息的最大部分,它常常影响着最基本的行为类型。\n3.2.2信息悖论有一个问题是人们把信息搜寻进行到哪一点为止:是预期的边际成本等于预期效益的那一点,还是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可能足以作出决策的那一点?答案是,个人在获得信息之前不可能了解获取某类信息的预期成本和收益,所以他们不可能从尚未到手的知识中获得最大化的净收益。矛盾的是,个人在获得某条信息之前是需要它的。这一逻辑点被称为“信息悖论”。\n3.3动力机制:爱、命令或自我利益3.3.1三种动力第一种动力机制能在诸如家庭、小部族和朋友圈子一类小群体中有效的起作用。第二种动力机制是强制,它适用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为他人利益进行生产的场合。第三种可能的动力机制是自利。它可以通过像市场中的自愿交换那样的方式起作用。\n3.4委托——代理问题每当人们按他人要求行动且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运营情况(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这时,代理人有可能按自己的利益行事并忽略委托人的利益。这个问题在大企业和大政府中普遍存在,它提出了重大的管理挑战。\n第四章:基本的人类价值4.1共有的、构成基础的价值我们能观察到在绝大多数公民的心目中,这些价值也是好社会的核心。这些价值如下:a.个人免受恐惧和强制的自由。这表现为大量的民事自由权和经济自由权。b.公正。c.安全。它是人们的信心,相信直至将来,人们都能享有其生命和自由,不会受到暴力和非法的干预,并且在他们的环境中不会有意外的、难以应付的变化。\nd.和平。e.繁荣。f.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这些基本价值构成一个体系,它们相互依赖,有时不同价值之间相互补充。4.2自由/公正和平等自由:一个人在其自己拥有的领域内自主的追求自设目标的机会。这些目标是他自己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设定的。个人自由要受制于他人的同等自由。公正:指个人和权力机关对相同的事件平等对待,以及对所有人按统一标准施加约束,它构成了在法律面前平等这一原则的基础。\n4.3安全、和平和繁荣安全:与相信人们能在或远或近的未来享受到自由的信心相关。制度在某些情况下往往会遏制对任意行为或暴力行为,并因此增加他人的安全。安全与未来有关,具有时间维度。在讨论安全时是谁评估安全。\n和平:既没有源于共同体内部的暴力和冲突,也不存在来自外部的暴力和冲突,它于安全的第一个含义有关。繁荣:与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有关。在20世纪中,所者经济增长经验的扩散,对繁荣的渴望在世界上许多人的头脑中已经占据了更加优先的地位。安全和繁荣之间有互补性和替代性。4.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着眼于当代和未来当代的利益而关心对环境舒适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它与繁荣、平等、安全和代际公正有关。它是对道德讨论和公共政策的合理关注。\n第5章制度:单项规则5.1概论:规则和强制执行制度是广为人知的,由人创立的规则,它们的用途是抑制人类本能的机会主义行为的。\n5.1.1囚徒困境然而,合作并不总是值得向往的。如供应商的卡特尔合作就不利于消费者的利益。囚徒A沉默招供囚徒B沉默两人都无罪B有罪招供A有罪两人都有罪\n5.1.2制度和信任制度协调人们的行动,建立起信任,并能减少人们在知识搜寻上的消耗。根据制度的构架方式对制度的分类:(a)指令性制度:精确的指示人们应采取什么行动以实现特定的结果。(b)禁令性制度:禁止某些难以接受的行为类型。如不要偷盗。\n5.1.3组织不是制度组织是各种资源的结合体。这里的组织包括商务组织和政治组织。制度需要组织的支持。规则可以体现在组织之中,制度也可以隐含在组织结构中。某些制度体现着不可言传的知识并与某些组织安排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如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n5.2内在制度5.2.1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外在制度:外在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两者区别:其一是起源,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其二是对人的行动施加强制的程度。\n5.2.2内在制度如何演化其途径是创新和变异、接受和抵制(选择)使接受者达到一些临界多数从而使它们被接受为具有规范力量的共同体准则。内在制度的演化会有路径依赖。5.2.3内在制度的不同类型◆非正式的,未得到正式机制支持的——各种习惯,对于行为受其控制的个人有明显的、直接的好处,违反这类规则会损害个人的自我利益。——内化规则,人们通过习惯、教育和经验习得了规则,并达到在正常情况下无反应的、自发的服从规则的程度。违反这类规则主要受到内疚的惩罚。\n——习俗和礼貌,习俗可以通过契约伙伴提供“人质”的方式得到加强(担保)。◆正式化的,它们在一个群体内以正规方式发挥作用并被强制执行,由某些社会成员以有组织的方式实施惩罚,可能出现第三方强制执行。\n5.3外在制度和政府的保护职能5.3.1外在制度的定义外在制度是由统治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自上而下地设计出来、强加于社会并付诸实施的。根据外在制度的内容和目标,将外在制度分为:◆外在行为规范,用类似内在规则的方式约束公民的行为,由普适的禁令性规则构成。◆具有特殊目的的指令,它们指示公共主体或民间主体造成预定的结果。◆程序性规则或元规则,针对各类政府主体,指示它们如何行事和应做什么。\n5.3.2由政府建立规则的理由集体性、政治性的规则制定和规则执行有下列优点:(a)既有俄习俗和习惯很可能意义含糊,没有得到足够的阐述,也未被广泛的了解,外在制度可能更易于被认识,从而节约信息成本。(b)共同体成员根据内在规则进行自发的裁决有可能是任意的,带有很大的偏见和倾向性。(c)当必须执行判决时,可能会发现,像羞耻或自发的共同体行动那样的非正式惩罚很难令人满意,需要外在制度来正式惩罚人们的的违法违规行为。(d)在某些环境里,需要政府作为第三方来使契约承诺具有可行赖性。(e)合作常常是有利的,但它往往需要借助以政府为后盾的制度而得到强化。(f)防止“搭便车”问题。\n一个解决办法,将私有品转为由政府提供的共享品。(g)”公地灾难”。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某种外在制度就有很好处:可以对放牧施加限制,或将公地私有化。(h)内在制度在发挥作用时,就必须对外部人和内部人有所区别,因此往往要依靠歧视和排外。\n5.4制度的功能5.4.1有效协调和信任5.4.2保护个人自主领域5.4.3防止和化解冲突5.4.4权势和选择\n5.5有效制度的本质特征5.5.1普适性◆一般性,适用于未知的、数目无法确定的个人和情境。◆确定性,它必须是可认识的(显明的),必须就未来的环境提供可靠的指南。确定性准则意味着,正常的公民应能清晰地看懂制度的信号,指导违规后的后果,并能恰当的是自己的行为与之对号。◆开放性,允许行为者通过创新行动对新环境作出反应。5.5.2符号和禁忌符号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如交通灯),但它的功能完全要依赖于符号所代表的制度(如交通规则)。禁忌常常附带有类似的节省知识功能,禁忌常获得无反应的服从。\n5.6交往和协调的成本5.6.1协调成本协调成本是在个人和他人交往以结合他们所拥有的产权时发生的。在一个企业中,大部分成本要由发生在协调活动和控制活动中的成本构成。5.6.2协调成本的类型◆排他成本,在人们想要确保不让他人擅自使用其产权时产生。\n◆交易成本,科斯认为市场交易成本包括发现和通知交易者的费用、谈判费用、签订合同以及保证合同条件的履行而进行的必要的检查的费用等。◆组织成本,包括筹建组织的成本、交流成本、制定计划的成本、谈判成本和在组织内监督尽职表现的成本。◆服从成本,源于民间的个人和组织,当这样的个人和组织服从政府公法条文的支配时,就会产生这方面的成本。◆代理成本,指政府机构运行的资源代价。包括监督政府内外情况的成本。靠税收等方式来偿付。\n第6章制度系统和社会秩序6.1社会系统和规则层级6.1.1人造系统和自组织系统单项制度要想有效,就必须得到协调(引导),只有当各种规则形成一个恰当的和谐整体时,它们才能有效地造就秩序,并抑制侵蚀可预见性和信心的任意性机会主义。如果各种规则系统形成一个从一般规则到具体规则的层级结构,就能在引导人的行为上更好的发挥作用。一般性的普适规则可以由内化的道德规范构成,也可以由正式制定的一般性外在规则构成。它可以对具体规则进行协调,因此统率性规则为低层次规则创建了一个框架。\n6.1.2规则系统的作用◆规则系统有助于认识◆规则层级结构有助于管理制度的变化规则系统层级的一个关键功能就是支持规则系统中的演化。\n6.2两种社会秩序6.2.1建立秩序的两种方法◆计划秩序:直接凭借外部权威,靠指令和指示来计划和建立秩序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自发秩序:间接地以自发自愿的方式进行,因各种主体都服从共同承认的制度。哈耶克曾形象地解释计划秩序和自发秩序的区别。\n6.2.2计划秩序及其局限性在一个设计好的、层级秩序中协调人类活动对下列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a)知识的可用性和协调各种活动以获取有关信息的人的能力;(b)领导者领会、运用和交流这类信息的能力;(c)领导者激励各类主体努力工作并监督其表现的能力。计划有序化要求被协调的追随者理解信号并愿意服从这些信号。在没有服从动力时,单纯的命令是得不到服从的。那时,就不得不以惩罚作为动力机制,因此,计划秩序不得不伴随着对权利的强制运用。政策干预的直接作用是促进预期目的,但在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中,别的效应可能随之变成主导因素,从而初始的干预最终产生出违背初衷的不良效应。如对房租的控制。在有些情况下,依靠指令的、设计出来的秩序和协调可以很有优越性。在主要事物不过分复杂的场合中,由权威机构根据预先策划好的计划来协调和指挥所有主体,从而形成有目的的交往模式,常常会更加有效。\n6.2.3各种行动中的自发秩序当独立的主体或多或少自愿地服从共同制度,但在其他方面可自由决定做什么的时候,自发秩序就会出现。在市场过程中,人的行动受赢亏信号和自利追求的指挥,而对私利的追求又要受到普适制度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效应,即它会造成一种行动秩序。市场系统通过竞争过程中出现的价格信号获取信息,它使人们受到激励和调控,并以价格变化这样一种高度简约的方式传递信息。\n6.2.3有关社会的一些历史哲学概念◆视社会为一种有机整体。其中整体被视为大于其单个部分的总和,并且整体有其自己的目的。◆始于这样一种观点,人是自利、自主和平等的个体,他只具备有限的认识能力和有限的知识。社会在本质上被视为一个自愿交往的网络。历史决定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该系统的发展遵循可预期的模式,它有可能通向一个理想的终极状态。例子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n6.2.4层级式社会秩序和自发性社会秩序的行为特征集◆维护型特征集涵盖者一套规范,这些规范对于小部落的生存、对保护既定领域是必不可少的。◆商业型特征集只在开放性的交易社会中才有意义,如控制暴力、交易的开放、与陌生人合作、创造性、诚实和节俭等。\n6.3秩序观影响公共政策6.3.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观,它认为个人动机是所有社会行为的基础和研究社会现象的参照点,个人主义者偏好靠规则框架中的自愿交易实现的协调,且认为社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受制于不可预见的演化性变迁过程,集体主义将群体、集体视为有自身存在资格的事物,它们服从于集体目标。集体主义者靠计划和命令的集中指挥来协调,往往视社会为一个遵循“历史铁则”、循可预见历史模式运行的系统。6.3.2两种公共政策对秩序的这两种理解在公共政策的实施上意味着不同的主张。\n6.4规则系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6.4.1文化的定义文化在这里被定义为共享的价值和一套规则系统,以及一共同体内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各种更具体的要素。规则可以是明晰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和非正式的。另外我们可以视文化为一套根本上不可言传的规则系统,它靠各种符号和其它有关其制度性内容的有形提示物而得到巩固。\n6.4.1文化的变迁文化一般是在有些共同体成员进行新的尝试,而另一些成员则努力保存熟悉的、经受时间考验的制度的同时,随经验而演化。文化通常缓慢演变;其中的许多因素具有路径依赖性。6.4.2文化资本文化构成了社会中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如何有效的转化物质资源和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称其为“文化资本”。\n6.5社会秩序与人类价值:法制构成法制基础的基本观念是,政治权利的运用只能以法律为基础并处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必须有一些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来保护公民自由权和经济自由权,使其免受权利机构的任意干预。法制是一个保护个人自由和社会和平的司法性概念,它规定:◆人们和政府机构应当受法律约束并服从法律;◆法律应保证防止个人放纵和无政府状态;◆政府置于法律之下;◆法律是一般的、确定的和非歧视性的(普适性的);◆法律与社会价值和内在制度总体上是和谐的;◆法律靠公正的、受规则约束的强制措施来执行,并由一个独立的、遵循正当程序的司法系统和法庭来进行判决;◆法律及其实践在整个共同体中助长一种守法意识。\n第7章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7.1资本主义:产权和私人自主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系统,其主要基础是私人的、自治的财产所有制,以及财产所有者通过竞争实现的自发协调。7.1.1私人产权产权在这里被被定义为个人和组织的一组受保护的权利,它们使所有者能通过收购、使用、抵押和转让资产的方式持有或处置某些资产,并占有在这些资产的运用中所产生的效益。当然也包括负收益——亏损。\n7.2产权的本质特征7.2.1排他性排他性是产权的决定性特征。它不仅意味着不让他人从一项资产中受益,而且意味着资产所有者要承担该资产使用中的各项成本。7.2.2不同性质的财产◆私人品:所有成本和效益都归私人所有时(彻底的排他性)◆免费品:所涉及的物品是非稀缺的,即使用者无须在使用上相互争夺。◆纯共享品:有些资产即使在被一些人占有和使用后——至少在有限的范围内——也不会使别人无法使用。\n◆共同财产:出现于不可能或不必禁止他人获益的场合。——俱乐部品:由开放群体联合供给,共同品的供给是自愿的。——公域品或共享机会品:由封闭群体供给,靠私人所有者来生产,这类物品的使用机会要部分地靠政治选择来配给。——社会化财产:由政府拥有的企业来生产,从而服从政府的控制。\n7.2.3排他成本动用资源防止他人使用和拥有其财产时就会产生排他成本。7.2.4产权的可分割性和可转让性往往只有在产权能被分割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利用大规模集中的财产。通过分立的个人和群体,财产的各种要素常常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分割性使具有不同需求和知识的人们能将某项独特的资产投入他们所能发现的最有价值的用途上去。另一方面,产权必须是可转让的。不可转让的产权不能被他人出售和使用,并因此而经常不能在使用上发挥其潜能。\n7.3运用产权:自由契约和交易成本7.3.1契约:交易无戏言一份契约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建立一项有约束力的协议:支付议定的价格;按协议移交产权。在交易中,一项出售财产的的协议可以是一次性的共时性契约,也可以是非共时性契约,如分期付款。非共时性契约涉及信用,会出现特殊的监督和执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要求提供担保或由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来作为中介来确保契约的执行。无限期的或关系性契约是在一个不确定的时期内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协议。这种契约不可能预见所有的不测事件,也就无法用条款来加以控制。关系性契约要靠制度来节约信息成本和实现灵活调整。\n7.3.2自主权——经济自由权私人自主权就是不受其他公民和政府机构具体干预而运用财产的自由。在运用一个人的私有财产上享有自主权,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自由权”。经济自由权构成了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实质。自主权还可能因政府行动而被削弱(政治限制)。当政府的行为超出了保护所有人的同等产权的范围时,但政府颁布和执行大量命令性指令(非禁令性的普适规则)时,他们就会侵蚀私人自主权。\n7.3.3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在产权根据契约被用于市场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时发生的。这些信息成本和为契约做准备的成本都是先于交易决策而“沉淀”的。交易费用在可操作性上存在重大缺陷。一些学者对是否存在交易成本有争议。7.3.3再论外部性:测量成本和排他测量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常常能消除外部性,使得一些在先前看来只有公共生产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领域,私人生产也会变的有利可图。外部性表现为两种情况:外部成本(负外部性);外部获益(正外部性)。\n7.4关系性契约、自我执行和司法系统7.4.1自我执行契约自我执行机制以内在制度为基础,无需正式执行机制:(a)由于许多商务关系会长期延续,所以缔约双方都会相互握有一种双向的和自动的控制对方的能力。如一方违约,另一方可能会选择以某种方式进行报复或中断合作关系。“以牙还牙”。(b)建立声誉。在信息得到交流且具备一些基本的共同价值体内,声誉才能发挥一种强制执行的作用。(c)引入第三方作为担保人。(d)预先在选择裁决者上达成协议,也能有助于契约的强制执行。(e)依靠一个使契约承诺更可信赖的中间人。这些内在制度在运行上是有效的、灵活的和相对便宜的。7.4.2外在支持:司法系统外在制度通过制定标准化交易条件而减少缔约当事人的信息成本和契约协商成本,但严重依赖外在性的诉讼有可能削弱内在制度。\n7.5资本主义的影响7.5.1产权的早期历史和资本主义的出现7.5.2产权对共同体的影响广泛分布的产权和个人自主权使个人能按其意愿运用和处置资产(经济自由),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对共同体产生了一些有益后果:其一:它有助于控制单个行为主体,包括大权在握的人;其二:它激励人们积极地运用其财产和知识——包括促进人们去创造和检验有价值的信息;其三:它通常会诱导所有者节约资源。如果人们拥有有价值的资产,并为自己及其后代占有资产创益,人们就会保护这样的资产。保护资产,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清晰的产权界定。但如果私人所有者出于其自身原因,决定侧重于对资源的短期利用,就可能招致长期的外部成本。其四:它易于通过防止或消弥物质冲突增进社会的平安和谐。\n7.6保障货币功能的制度货币将直接交易转变为间接交易,节约了信息交易成本,并因此扩大了源于劳动分工的获益,使许多交易和财产运用得到了回报。通过充当表示价格的核算单位并最终充当价值的长期储藏手段,货币和、发挥了交易(或支付)手段的作用。我们必须区分货币的功能与这种功能附着其上的符号或象征。货币符号可以是物质性物品,也可以是由拥有发行合法货币垄断权的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凭证。在货币符号取自自然并被确定为法定货币的场合(外生货币)自然可获得性会控制货币供应;而当货币以信用为基础时(内生货币),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就要依赖于制度约束。货币只有在其供应受到可靠限制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功能。对纸币来讲,这需要有制度来防止机会主义扩大货币供应(制度性约束)。另外,还可以使货币供给者受制于竞争。这样的竞争要求货币具有可兑换性和灵活的汇率(竞争性约束)。\n第八章竞争动力学8.1竞争:争胜和选择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所面临的知识问题:这一问题是构造性的。问题:1、怎样才能减少构造性无知2、怎样才能使有用的知识得到广泛的传播3、如何控制知识的使用以确保错误不会长期存在,系统不会陷于动摇\n竞争在制度经济学下的定义传统的竞争定义: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市场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制度经济学中的定义:竞争是一种搜寻、检验和证实有用知识的过程。竞争过程成为一种发现过程——不是在既定构造性前向无知的条件下生产出“完备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将无知减少到市场参与者易于控制的程度的过程。 通功易事:人们在交易和交往中彼此增加各自知识和财富,获得更多的好处。\n竞争的功能一、减少无知二、扩散知识对成功者的效法价格信号传播的简易性三、抑制错误达摩:非竞争原则达摩——源于梵文DHAR:承担,忍受,并被译为“不假思索的服从习俗、责任,养成接受现实的品格。\n查验品—体验品:谁承担交易成本?查验品——购买者易于用较少的信息成本在购买决策前弄清其质量的产品(如:市场中的水果)由买方承担信息搜寻成本。体验品——质量只能通过使用产品来衡量,即只能在购买之后来衡量。有卖方来承担信息成本。(如:质量标准化、商标、建立声誉、样品、利用中介人)竞争方式的转化:服务市场中降低买方交易成本的竞争(基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而产生)*广告的必要性在经济学家们中的争论\n中介中介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解决交易中的信息问题:⑴质量评估(质量评估上的规模经济)⑵授予特许权和创立品牌为了保证履行契约传统社会:依赖各人化的交易、信用现代社会:依赖制度保护(政府的第三者监督)※一项介绍交易成本的创新:小额贷款金融新型中介人:现代信用卡组织全球金融市场中介\n8.2从卖方角度看竞争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n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回顾知识的演化问题产品创新——是生产者的活动。他们改变已有的产品,或者推出全新的产品,以此作为保护市场小生境的手段,并希望由此获取先驱者利润。产业的演化:适应性步骤、突变性步骤工艺创新——其起因是生产者感到市场小生境的范围不稳固,并希望靠采用新的工艺来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在实践中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竞争增强了产品的创新和工艺的创新,它是有用知识演化和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n分解观察:科学发现、发明和技术创新科学发现发明商业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创新企业家不断整合产权市场中验证(消费者认可)创新——是新知识的实际运用。它往往是适应性的和零敲碎打的。如同知识的演化一样是适应性的。创新型供应者在知识搜寻上受一些因素的影响:1、已有制度有助于他们发现和验证信息的程度2、与其他供应者的争胜强度3、潜在购买者的预期反映\n8.3对经济竞争的各种限制对竞争的各种私人限制阻碍竞争的私人因素1、商务活动中的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2、厂商之间的串谋3、厂商的低价倾销从而将争胜者挤出市场的意图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监督不恰当的市场权势往往达不到效果这一问题应靠简单规则和潜在的竞争来解决(要求完全开放的市场和没有封闭的经济)\n对竞争的各种政治限制供应商或有组织的供应商极力想保护自己的市场小生境寻租活动(付出代价谋取政治偏袒)政治代理人的机会主义(租金的分享和在竞选中得到赞助和支持)政府干预(难以预见的后果)从长期看是破坏了市场的稳定性和企业家的预期(最高房租管制和关税管制)购买者保持着理性的无知企业家们对市场小生境的追求从积极的经济争胜和创新变为了寻租行为最终导致创新放慢,经济增长将减速。对竞争规则的保护应当是公共政策的核心任务之一\n8.4竞争系统竞争经济的创益1、争胜会鼓励人们投入信息成本,并推动人们去发现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2、强竞争系统有利于抑制经济权势3、强竞争系统对获益和收入分配是有利的影响4、在更广的社会层面上,经济性竞争确保产业权势的经纪人在用其财富收买过多政治影响力上谨慎行事5、竞争性经济更深的影响是促进了总体上的自由6、在人们选择“退出”的时候买卖双方的冲突不具有危险性7、竞争性经济能更好的吸收外部冲击,并靠自发、灵活的价格和数量反映使商业周期变得平稳\n自主地、竞争性地运用产权: 一项宪法原则竞争性地运用产权很容易被政治争胜所驱动的政治行动所削弱将维护产权和自由缔约上升为一种拥有崇高地位的宪法原则成为统帅一切的普适原则\n第九章经济组织9.1经济组织:定义和目标组织的定义组织是存续期不同的计划安排,其作用是聚合生产资源以追求一个或数个共同目标。交易成本与组织重新看待组织:组织是为了避免重复发生的交易成本而存在的,并通过关系性契约把各种要素在组织内部得以协调。※由于一次性契约的风险性(如;劳动力)※克服每次签订新契约的谈判和监督成本企业通过缔结关系性契约将重复性生产活动在组织内部得到协调\n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不完全契约)通常是对特殊交易的长期投资。由于资产专用性的特点,专用资产所有者一旦进入交易就容易被套牢,被勒索。专用资产的所有者为了避免这种勒索他们会产生将互补资源的所有者结合进一个组织的动机,有些时候这种结合甚至是进行专项投资的前提。威廉姆森的纵向一体化由于技术和制度的演化具有不确定性\n一体化和外包(企业的决策问题)纵向一体化或是外包的决策重点在于:比较市场中的预期交易成本和预期的组织成本而影响上面提到成本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的优略组织活动和缔约活动的相关成本还要受技术影响典型的例子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n商务组织和盈利性不同商务组织形式产出不同的结果(哪一种组织更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较小的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比较\n层级结构和领导活动组织意味着根据分配的具体任务的计划协调行动——层级结构指令——料理各项事务,其途径是为所有主体制定具体的任务、目标和职能一般行为规则——促进自发协调层级式指挥对组织的影响隐含的关系性契约是一组织或一团队的成员就各自的付出和收益所形成的默契。他们包括着无限期的内在制度安排。\n9.2组织成本、关系性契约和要挟风险组织成本和领导工作领导一个组织的技艺的重要性⑴有利于保持较低的内部组织成本a、就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获取正确的信息b、使那些信息协调一致⑵有利于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⑶避免冲突⑷形成可预见的内部秩序\n9.3所有权与控制权: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人机会主义代理人的利己行事1、回避风险2、设立不必要的职位3、很高的在职消费4、消极的成本控制和妥协5、降低效率或是降低绩效标准6、违背诚信原则更甚的是欺诈和违法行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所导致,而对于股东(特别是小股东)不可能去承担监督他们的成本\n委托——代理问题是资本主义的阿基里斯之踵吗?约束机制:1、现代商务组织内部约束机制的控制和适当的激励机制2、现代金融机构对经理市场的定期评估和股票价格的涨跌3、新型的专业化信息市场——职业分析家和财经新闻4、存在各种经理和经理班子的市场5、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企业控制权市场6、产品市场也反映着经理班子的表现只有政府干预和保护(如抑制外国投资等)这才会使委托代理问题变得致命\n组织设计:管理风格科学管理(泰罗制)参与是管理主要适用领域工业性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质量控制;规模经济市场导向的小批量;服务业;灵活的自发调整;按客户要求定制的生产;范围经济组织设计多台阶式层级制;在生产过程中分解出专业化步骤;大企业(活动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扁平结构;团队;强调创造性;一体化的工艺和职能;集中于核心业务;企业间联网;分包活动;依靠企业集团联合开发运行和控制的模式层级控制;纵向交流;自上而下的质量控制;对业绩不佳者实施处罚(棍棒)留有决策余地和对质量的自我控制;依赖以激励(胡萝卜)和惩罚(大棒)为后盾的自我推动和自发性横向交流主要的动机形成原则命令和控制、设计详尽工作计划;基于职位的权威;靠下属避免不利后果通过隐性契约实现激励;共同的总目标;对集体运作不良/机会主义实施惩罚,对实现目标提供有差异的报酬激励;多重技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良好的计划;严密的监督;确保遵命和顺从全体职员共同协商;共同的企业文化;实施培训以增强生产潜能和创造潜能,以及全体职员对新信息的反应性理想的条件稳定的可预见环境、低技能和低主动性的工人、大批量生产可变的多样化市场;高技能和高积极性的合作者;复杂的生产工艺\n管理风格与社会的制度管理风格还和社会制度有关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参与式管理在日本和东亚国家的成功推动表明了由于这些国家本身的制度设计与参与式管理的契合从而促成的\n第十章集体行动:公共政策10.1与私人选择相对的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复杂性存在不能由私人提供的物品:1、免费品2、纯共享品3、公域品财产、社会化财产公共选择本身带有复杂性1、两个以上的缔约当事人2、个人偏好的牺牲3、集体选择牵涉多边的付出和获利、利益4、个人偏好无矛盾、无冲突的加总无法实现\n5、除了极小群体外集体选择必须靠代表来进行①表决的程序和规则达成一致②集体选择的付出要靠政治选择来决定③如何分配集体创造的效益6、委托代理问题和在进行政治选择的时候结果被少数人操纵7、公民停留在“理性的无知”中\n民主政体、政党、官僚和利益集团民主政体——本身一些因素的缺失导致对个人选择不利政党——选举和连任的动机,大量的代理成本和竞选费用利益集团——有组织的生产集团和院外集团的积极游说(政治企业家)官僚——官僚们创造各种专项制度从而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利这些因素会大大影响私人选择,在公共选择上产生很大问题\n10.2政府的职能保护性职能政府的作用是保护个人自由领域(历史沿革)保护的局限性对健康的保护和对安全的管制在经济上有其合理性(解决了外部性)政府不衡量公民的成本而是靠单一集团的意见制定的保护政策是完全不可取的政府应该考虑一项政策的成本和公民的服从成本——精简管制措施生产性职能共享品的提供(政府用公共所有的财产来组织生产并为其提供资金)①具有大量不可分解性而私人不能承担起相应筹资和组织②特定服务的供给③特定采掘活动和贸易活动改革社会化生产(私有化、改革会计系统、改革激励和监督的方式)对产权的再分配再分配手段靠下列手段抵消市场后果(改变结果)靠下列手段改变市场运行(改变机会)歧视性征税(收入、福利供给、支出)转移支付(货币补贴、隐性转移支付、间接转移支付、实际资源转移)改变竞争基础对资本形成提供区别性补贴对资本征税(捐赠、继承、资本性资产)影响人力资本的形成干预缔约自主权政府的核心职能(降低服从成本和代理成本)提供公域品的机会\n10.3公共政策的自由主义模式:秩序政策与程序干预相对的秩序政策(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德国Ordo自由主义学派德国Ordo自由主义对公共政策的基本建议:分清两种做法①使保护性职能成为政府的重点,尤其是培养和建立各种有益于竞争经济系统的制度以达到保护目的②干预具体的经济性、社会性过程和后果是次要的服从市场Ordo自由主义关注的焦点是竞争——是遍及整个竞争系统的竞争,公共政策所有的手段都应当是“顺从市场”\nOrdo政策的构成性原则私人财产缔约自由个人对其承诺和行动负责开放的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自由)货币的稳定(无通货膨胀的货币)经济政策的稳定以上原则应成为公共政策的准星Orde政策与协调\n10.4福利国家的失败 再分配的后果再分配在福利民主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的上升带来的影响:1、再分配政策的效果受到质疑2、道德风险和不断扩展的索取心理3、长期,慈善活动的社会化减少了自愿的捐赠4、集团的两极分化加剧了政治冲突的可能性5、公共再分配改变了年轻人的习惯和长期生活计划(瑞典)6、福利资源的公共储备有利于形成公共部门垄断7、再分配性干预盛行导致黑市交易8、财政赤字9、削减个人的自由10、再分配政策没有促成财富的正确流动\n11、临时性计划由于政治原因而膨胀12、中间阶级获利而产生的代理成本13、扩大的政府在分配带来的宏观经济问题14、重新配置产权与法制和政府的保护性职能直接抵触15、静态社会观所带来的问题(财富分布的动态变化)收入分布与竞争马太效应的存在(人们对收入分配政策的质疑)收入的分配与竞争并没有本质的矛盾\n10.5政治行动和设租 政府中的委托——代理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政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有组织利益集团和政府之间的共谋设租活动带来的一连串效应租金分享、投桃报李、寻租活动兴起公共生活政治化和情绪化、其他集团的仿效设租——议员和官僚们配置“租金”的政治性活动。“租金”指不是靠市场中的竞争努力而获得的收入。\n10.6控制政治代理人:权威、规则和开放性统治者的最高道德(认识局限)三权分立的局限通过宪法安排在政府中建立若干自治的层次两院制的权利分解进一步的宪法监督机制增强政府的可稽查性可竞争性的政府领导权程序性的宪法限制\n撤销当选代表的职务全民创意的全民公决一定程度以上的教育发展、一个广泛的中产阶级、结社自由队监督有重要影响政区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开放(竞争的重要性——可以抑制经济权势也可以抑制政府的机会主义)靠单一方法很难抑制机会主义者的存在,所有方法都是必要的\n10.7政治宪章和经济宪章限制集体权威、保卫个人的自由领域、遏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和寻租活动这些原则和制度通常上升到政治宪章和经济宪章(在面对革命性变革时也不会动摇地效率性原则)的高度立宪主义:相互支持的制度系统之网宪政政府选举制民主法治开放(跨区域竞争和私人竞争\n契约论宪法观基于这样一种虚构:即一个社会的宪法派生于,或被假设的认为是,一项所有人的社会性契约它假设前宪法状态是一种无政府状态;在其中,所有人都陷入机会主义的自私中难以自拔。哈耶克主张的宪法观点能束住政策制定者的手吗对宪法条款的补充\n在知识和可行性上的双重虚夸知识上的虚夸: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所得出的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市场根本不存在。而忽略了知识和制度在克服这一问题上的作用。代理人的机会主义没有被充分估计可行性上的虚夸:公共政策难以预料的副效应和其日益复杂的方案无法被理解和执行\n第11章国际制度一.为什么需要国际制度?简单的说,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的成本,特别使他们注意的是风险成本:即违约的风险,契约的当事人可以不履行契约,在这里,需要一种由国际交易主体间制定的制度,来减少这种风险.二.政府为什么对国际交易实行屏蔽保护政策,有什么缺点?我个人认为:代表某集团利益的政府为了维护本集团利益而实行了屏蔽政策.这扩大了政府官员的寻租的范围增加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减少了竞争,使创新机制缺乏,同时剥夺了外国和本国消费者的应有的产权.三.国际贸易的益处:1.促进了竞争2.促进了创新3.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4.有利于引进新的技术和知识.\n五.全球化的原因1.有较好的国际贸易制度的保护2.全球通讯成本的下降3.运输成本的下降4.信息和技术的流动性加快六.全球化的影响:1.全球经济的增长.2.政府主体选择退出权3.冲击了本国原有的制度\n七.投资者选择不同投资区域的原因?投资成本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而其中交易成本非常重要,一个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要考虑该地区关于投资的规则.因为它影响着交易成本中的协调成本和风险成本利润=(价格-单位成本)*销售量=[价格-E要素价格*w/E要素生产成本*w]*销售量其中:W为权重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投资者要对所有影响利润率的要素做预期的分析.\n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不可移动的要素,因为通讯和交通成本的下降,不可移动的因素就因成本问题而显得重要,这些不可移动的因素中,重要的是劳动,制度和土地.投资者特别看中该地区的制度.投资者通过交易成本来决定他们的投资决策.补充:一个区域的竞争力由该区域的预期利润率和其他区域的预期利润率相比较得来.八.制度与国际竞争力由于可移动的要素可以很方便带走,而不可移动的要素无法带走,特别是制度,他们的成本造成对投资者的吸引,以及制度为创新作打算,从而赢得竞争力.制度合理-----交易有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风险----吸引投资者----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主义:提高了国际交易中的成本,增加国内大多数人的成本,但是有利于一些集团,这不但容易形成政治寻租,而且给国外的投资者一种心理的障碍.如果投资后,会在以后要求回报,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导致国内竞争不足,创新缺乏.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国际贸易,降低交易成本.要求有一套:清晰的普适的抽象的制度.不带有政治的企图,有利于所有的在经济交易中的个人.\n国际制度的形成一.主要有两种形式: 1.内在的国际制度 国际商业组织在长期的交往和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制度.不具有强制性,但是违反者将被淘汰出局. 2.国际交易主体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在内在的制度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不具有强制性,但有舆论性和普适性.二.国际制度的表现手段: a.国际私法b.新商法c.国际仲裁d.第三者仲裁e.国际中介f.稳定的货币制度 三.它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交易的成本;这些交易成本是:语言上的交流成本\风险成本\文化差异的成本\汇率成本\特别是契约成本.\n国际制度的一些规则在WTO中,在关税同盟中,在自由贸易区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如:关于歧视和最惠国条款 总之: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引擎吸引投资和贸易制度的竞争 国际制度的必要主体的共同制定和约束国际制度的形成\n第12章.制度的演化1.制度:我认为这里所讲的制度仅仅局限于为经济系统而设立的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以及为此而设立的政治暴力工具2.对于制度,大概来讲,我认为有3种: (1).内在制度 由人们长期交往的过程中自然而形成的,包括道德\习俗等没有特别的限制性措施. 2).外在制度 为使经济系统顺利进行的由政府或其他的经济组织在吸收内在制度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又象是措施的规则. (3).为保护内在和外在的制度顺利进行的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制定的由强制性的,也可以用暴力工具来维护的制度和规则.\n3.制度为什么会演化?制度之所以要演化,是因为制度要随着外界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一个区域的制度为什么会演化.?我认为主要是a.外部世界和成功模式的引导. b.对权力的要求产生副产品由于经济的推动而扩大的政治范围反而又抑制了政治权利. c.全球化的推动 总之,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干预来行使,应该在顺应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则\n内在制度的演化特点:1.无强制性2.自动演化3.在被动中检验和认可4.演化的缓慢性5.路径的依赖性:即使发生演变,其中的一些价值观会依旧存在(比如:韩国)手段:通过价值观的引导来发生演变,这种引导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为外部力量所驱动的.在演化过程中解决冲突的办法: a.幽默b.宽容---不断的试错c.言论自由即讨论\n外在制度的演化1.演化的原因(1).环境的变化:包括内在制度的变化(2).政治机会主义: a.既会变革b.同时会有所保留2.手段:刚性\痉挛性\有序的调整3.外在制度变革的主体: a.经济组织b.政治代言人4.外在制度的变革需要:民间认可和有合法性,但是民间认可的制度虽然被认可,但可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n我认为:内外制度的演化既是对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的反应,而且有为更好地竞争市场份额和流动的生产要素而对制度的主动调整.由于制度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成了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从而形成了制度的竞争,引起了对制度的选择----也就是制度的演变.这里既有内在的原因,也由外在制度的原因\n制度竞争的优点:1.调整技术上,组织上,经济上创新2.抑制委托—代理问题,激发制度的创新性3.加速生产力的增长(因为改变了原有的规则,如中国的发展) 4.增长了政府的企业家精神5.最重要的是引起了制度的创新和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个区域内内部竞争的例子:竞争联邦制 联邦内部的贸易和要素的流动引起了竞争,从而有利于形成对制度的竞争,引起制度的演化和创新,减少了交易成本,同时抑制了专制和政治机会主义\n为什么抑制了专制和政治机会主义?我想,自由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制度创新的框架是自由,如果自由度加大的话,自然会引起专制的减少和干预以及和政治机会主义的减少 同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自由是为制度变革而协调政治意愿的宪法性基础.只要有个人选择自由,制度应该满足这种自由而演化.但是不要忘记:权力集团和政治企业家往往会颁布政策压制个人的自由\n第13章其他经济体制和体制转型一、两种假设:1。实行中央计划的社会主义在制度上将趋于资本主义。2。经济上,社会主义上升,资本主义下降,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对自由的不断限制。 二、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资料的分析 (试图说明计划和强制对经济的压制) 三、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增长的对比: 东德和西德 台湾和大陆 韩国和朝鲜 越南和马来西亚 旨在说明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存在的问题1、排队供给2、军队开支大3、政治寻租4、经济下滑5、竞争不足6、创新缺乏\n同时说明培育秩序,私人产权,竞争,宪制政府,稳定和开放经济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指令性经济制度不适应自由的经济发展,束缚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不完善的经济制度。 这就引出为什么要进行制度的制度转型 制度转型意味着:在这里是指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党政机关控制的生产资料的运用为主转变为以私人所有制以及按个人和私人团体的分散决策运用生产资料为主。四、回顾社会主义 这里的其他经济体制是指:1、苏联的经济体制2、市场社会主义(重点)3、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改革4、以色列的基布兹制度 这里除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外:其它的几种体制模式的失败的原因,作者归纳有:1、压制劳动者的积极性:缺乏激励机制,无视个人利益。2、信息缺乏,稀缺无视:竞争不足,缺乏创新。\n3、指令式的计划:导致机会主义,如:为了减少任务故意停工,造成产出不足。4、命令指挥:重复、繁杂、缺乏自由性5、利用既有的指示,创造新知识的动力不足。6、消费和资本积累分隔开(针对市场社会主义) 破坏信号机制,市场信息量不足(针对市场社会主义)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产权自主竞争有力有效的激励创新不断经济增长。这一过程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缺乏的,更为缺乏的是这一过程的保护规则和制度。那么,如何对这些经济体制转型呢?一、制度转型的本质要点:1、个人必须要求掌握其在民事、经济和政治上的自由权2、生产组织必须转变为独立的法人,在严格的预算约束下进行决策。3、从根本上反思政府的作用。要求坚持政府的保护职能。 政府应该是一个受规则约束的、有限的宪政政府。抑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只能下属化。\n4、国际经济关系上要实行开放经济,如:迁徙自由,贸易自由,货币可兑换,变动的税率。在制度的转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职能,即:保护既有制度的正常运行来维护经济的发展。 制度转型的两种方式: 1、渐进式2、大爆炸式\n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