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63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通信经济理论主讲人:黄秀清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hxiuqing@vip.sina.com\n课程介绍通信经济学/通信经济概论研究对象:通信产业研究内容:行业经济运行规律、企业运行中的经济问题中观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相关课程:《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通信原理》教材:《通信经济学》-2007版北邮出版社\n主要内容从产业组织和企业运营两个角度围绕通信产业技术经济特点,研究本行业经济管理问题。包括:通信业发展进程;产业属性;通信与社会信息化产业技术经济特点分析;通信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通信业管制通信成本、通信资费理论及定价实践通信产出、通信质量、投资、资本运营实践等通信全球化\n课程教学目的掌握及了解通信行业技术经济特点通信经济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n学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坚持动态的、发展的观点\n教学安排及学习要求总课时34,2学分,第17周闭卷测验平时作业(小论文)占40%个人或分组完成期末测验占60%\n参考书目《新电信经济论坛》2006,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编著,北邮出版社《电信规制手册》HankInterven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电信管制》唐守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电信竞争》让.雅克.拉丰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张忻竹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络型产业的重组与规制》(英)戴维.M.纽伯里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经济学》南邮高斌主编(通信企业管理基础培训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n第一讲概论主要内容关于通信通信产业及产业属性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阅读教材第一章、第二章相关内容\n一、通信(communications)通信:借助于某种工具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Communications:thevariouswaysoftraveling,movinggoodsandpeople,andsendinginformationbetweentwoplacesorinanarea,road,railway,radio,telephone,television,etc.具体形式?\n1、通信的起源与发展邮驿—现代邮政通信TC电信通信技术的产生和发展IT信息技术的发展约3400年前1844年1876年1946年技术的融合ICT\n原始通信活动3400年前殷商周秦汉唐邮驿明永乐民信局清朝1878邮政官局民国1934中华邮政(国有)1949中国邮政1990市场化改革2007政企分开现代邮政邮政通信原始通信活动--有组织的邮驿--近代邮政--现代邮政\n无线电软交换电报电话接收机自动交换机程控交换机ATMIMSNGN18371876189518911965莫尔斯贝尔马可尼史端桥越洋无线电无线电微波卫星移动通信商用通信通信电话2G3G1915192740’s60‘s70‘s90’s计算机诞生ARPAnetInternet商用NGI1946196919891994ConvergencyFMC\n邮政时代--电话时代--互联网时代通信水平不断提高更加快捷(自然力速度-机械速度-电子速度-光速)媒介多样化(实物-话音-多媒体-流媒体)服务普遍化,个性化(官方-民间;固定-移动;少选择-多选择)驱动通信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技术、需求全球用户规模固定电话:10亿125年1876-2001移动电话:10亿20年1992-2002互联网:20亿4年2002-2006\n2、通信发展趋势--融合技术融合:IP;光纤技术;智能技术网络融合电信网(NGT)无线通信网(3G,B3G,4G)互联网(NGI)广播电视网(数字双向)泛网(UbiquitousNetwork):创造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是网络、信息装备、平台、内容和解决方案的融合体。业务融合:Multimedia终端融合--智能终端产业融合\n1、关于产业(Industry)法学:指不动产,如私有的土地、房屋、工厂等产业;历史学:主要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等。古典经济学:产业的主要内容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资本论》中,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二、通信产业及产业属性\n在现代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产业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和特征: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具有类似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产业分类理论——产业分类是一种分析经济运行的方法,方法服务于目的,目的不同,分类方法不同\n2、通信业范围的界定?传统的通信业——现代通信业的变迁首先,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多样化的通信方式以及不同通信方式的融合发展,大大拓展了传统通信业的内涵。其次,通信业中的主导行业发生了转移。邮政通信电信通信(转型)信息通信第三,随着通信产业范围的不断拓宽,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产业内包含的企业种类和形式也在增加。第四,作为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产业,通信业和信息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n通信产业价值链的变化通信产业价值链传统通信业:设备制造-基础网络运营-用户互联网:设备制造-基础网络运营(+CP/SP/AP)-用户未来:N(设备制造-基础网络运营(+CP/SP/AP…))-用户\n热点问题:电信产业价值链分析基础网络技术提供设备制造虚拟运营商代理商,零售商内容提供应用服务集成服务客户渠道客户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演变客户\n通信产业价值网设备技术设备技术基础网络BAC设备技术接入驻地网?客户产品使用价值产品价值驻地网系统集成内容服务\n现代通信业的范围分层含义以公共电信网络为基础的电信通信业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通信业(话音、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以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的通信业电信(固定、移动、卫星)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邮政实物信息传递网包括设备制造、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在内的信息通信业研究范围:侧重基础网络运营\n3、通信产业的属性产业分类1758年魁奈的《经济表》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理论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克拉克)四次产业划分理论(马克.波拉特)产业归属?通信产业\n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剖析时所用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Ⅰ生产资料Ⅱ消费资料实践中前苏联的农轻重分类法我国1988年以前的国民经济分类统计方法,将国民经济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n三次产业分类(1935-1940)Fisher--Clark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西方产业分类研究中的最重要的分类法之一,是指按国民经济各部门按生产过程的特征和产品性质划分的一种国民经济结构分类和统计的方法。该分类方法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依据。第一产业(PrimaryIndustry):农业第二产业(SecondaryIndustry):工业第三产业(TertiaryIndustry):服务业\n中国三次产业划分2003/5/14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n其中:第三产业内容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n四次产业划分——信息产业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Machlup——《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首次提出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概念。“知识产业是一类为他人或者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厂商、单位、组织和部门或其中的班组,有时是个人和家庭”。知识产业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五大部分。\n《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马克·波拉特1977年,美国商业部资助Mark·Porat的研究,出版了的九卷研究报告《TheInformationEconomy》。提出了信息产业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形成自己独特的分类体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产业\n划分依据和信息产业内容:根据各种经济活动与信息的形态转换的相关度确定信息产业,包括: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n第一信息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电信、印刷、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宣传、会计工作、教育等。第二信息部门是信息生产仅供自身消费的大部分政府公共部门和一切私人企业的管理部门。这是因为,在政府部门和各种企事业部门内部也存在着信息劳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它们在本质上与一级信息部门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些具有经济意义的活动,其价值是通过非商品化形式,不通过市场交换,而是通过分配实现的。\n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01知识生产和具有发明性质的行业02信息分配与通信产业03金融和保险等风险经营业04市场调查和协调性产业05信息处理与传输产业06信息产品制造业07邮政、教育等政府公共产业08基础设施01政府公共部门02民间管理部门\n信息产业内容(国内的研究)广义观点: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生产、流通、利用有关的产业,不仅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而且包括科研、教育、出版、新闻、广告、金融等各部门。狭义观点: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结构。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四大部分:即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信和信息传播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n通信业的产业属性物质生产部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通信业中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部分就被划归物质生产部门,而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部分则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按照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法,通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业,信息传输)信息产业的基础行业基础产业:实现信息搬移的通信业无疑是信息产业当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n三、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时代通信主要为统治者服务工业时代通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条件信息时代通信成为社会基础设施\n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测度\n信息化-Informationt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梅棹忠夫《信息产业论》20世纪70年代,德国、欧共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和发展的规划,这些规划都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要一环。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1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其带动之下,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从而带动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浪潮。\nInformation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连接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能提供电话、数据、图象等综合业务的交互式宽带网络。它是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和个人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如将以光纤为主的传输通信网络比作“路”的话,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各种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比作“车”,各种各样的信息就可以比作“货”了。“路”越宽、跑的“车”就越多,“车”越大,拉的“货”就越多。人则是运用先进技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n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远程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用最好的学校、教师和课程。远程医疗──不去医院,可在家中找最好的医生看病或保健咨询。电子图书馆──不去图书馆就能读到世界上任何一家图书馆的藏书。影视点播──不去电影院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电子游戏──不去电子娱乐厅就能玩自己想玩的电子游戏。电子购物──不去商店,在家中就能进行购物。家中办公──不去办公室,就能在家中的计算机网上办公。\n关于信息化(1)信息化概述内涵:信息作为超越传统资源的一种新的资源,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产业高度发展,信息咨询业高度发达和完善。外延: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化的层次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n关于信息化(2)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n中国社会信息化十五届五中全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式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华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1999年-2001年,跨世纪“信息三部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2020: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n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ICT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BcNK-Broadband Convergence NetworkWibro-WirelessBroadbandu-ubiquitous无处不在的网络U-Korea(2004)U-Japan替代e-Japan(2005)U-China(建设智能型社会)\n社会信息化的测度1、信息化指数模型(1965)四大类共11项指标。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信息化指数模型。2、波拉特方法(1977)信息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信息产业就业人口数占社会就业人口数的比重3、其他方法(1995)国际电信联盟的测度方法六组指标——电话主线、蜂窝式电话、ISDN、有线电视、计算机、光纤国际数据通信公司的测度方法三组20个指标。社会基础结构、信息基础结构、计算机基础结构\n信息化指数模型信息化指数(Id)信息量(I1)信息装备率(I2)信息主体水平(I3)信息系数(I4)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百人报刊期发数每百人的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每百人电话机数每百人电视机数每万人计算机台数第三产业就业百分比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个人消费中衣食除外杂费所占的比重信息量(I1)信息装备率(I2)信息主体水平(I3)信息系数(I4)信息量(I1)信息装备率(I2)信息主体水平(I3)信息系数(I4)Id=()/4\n信息化指数的测算结果19651970日本100221美国242378英国117229西德104249法国110239中国:1985年:33.41990年:61.701996年:101.572000年:143.55返回\n产业结构方法:信息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测算结果:1967年,美国GNP中46.2%与信息产业部门有关。其中25.1%产生于第一信息部门21.1%产生于第二信息部门\n就业结构方法:信息产业就业人口数占社会就业人口数的比重测算结论:自1955年后,美国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提高,大约一半的劳动力都与某种“信息职务”有关。1970年后上述比例已经达到55%。\n国际数据通信公司IDC的信息化测算指标体系社会基础结构在校中学生数在校小学生人数阅读报纸人数新闻自由程度公民自由程度信息基础结构电话家庭普及率电话线数人均收音机拥有数人均电视机拥有数人均传真机拥有数人均移动电话拥有数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覆盖率计算机基础结构人均PC拥有数家庭PC拥有数政府和商业PC/非农业劳动人数用于教育的PC/学生和教员人数联网PC所占比例用于软件的开销/用于硬件的开销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总数人均互联网主机数\n我国对社会信息化测度的研究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包含20项指标)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人均带宽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微型站点数;每百万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信息指数;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n作业(1):信息化发展建议如果你是一个国家/省/地区决策咨询人员,请你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决策者提一份当地信息化发展的建议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对当地情况的描述为什么要发展信息化发展信息化的建议\n作业(2)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设计信息化指标体系,说明如何测度所测评对象的信息化程度。测度对象的选择个人学校企业政府部门要求:指标设计简明扼要,可计算,结果有价值\n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FAITHIMEANAVISIONOFGOODONECHERISHESANDTHEENTHUSIASMTHATPUSHESONETOSEEKITSFULFILLMENTREGARDLESSOFOBSTACLES.BYFAITHIBY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