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论文 11页

  • 132.50 KB
  • 2022-08-19 发布

环境经济学论文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环境经济学论文1清.可修编.\n.-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根底,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根底,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安康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开展,现状,循环经济,环境经济学展望在2021年上半学期我选修了黄雷教师的环境经济学这门课,本人以前很喜欢博物这类的知识所以感觉受益匪浅。现在中国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还需要改良的地方有很多。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在今年的气象日致词中说,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永久海冰在减少,一些冰川和冻土在融化以及河流和湖泊冰在减少等。不少气象学家更是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1.9-4.6摄氏度的全球平均增暖持续千年,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消融,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那么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可修编.\n.-温室效应〞还可能导致全球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发生更加频繁。此外,全球变暖还会加剧洪涝、干旱、荒漠化和热浪等灾害,并使一些生物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环境将受到极大威胁与挑战。   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根本一致,但是又有其区域特点。其中,我国出现了两个明显暖期:1920—1940年代和1980年代以后。近百年来我国东部降水量无长期变化趋势,但由1950—1970年代的北方多雨、南方少雨转变为1980—1990年代的北方少雨、南方多雨。我国西部降水量近20年明显增多,以新疆最为显著。   1950年以后,无论是年平均温度还是冬季温度,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从1986/1987年的冬季开场,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19个暖冬〔仅2004/2005年的冬季为正常〕。过去50年气温升高最显著的地区是华北、东部以及东北地区;我国西部、华南降水呈增加趋势,而华北、东北降水呈减少趋势。   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出现了变化。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尤其在1990年代,极端降水量比例趋于增大。长江及长江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加,江淮流域暴雨洪涝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我国北方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华北地区近20多年来干旱形势不断加剧。1990年代后期以来华北地区更是连年出现大旱,不少地区连续五、六年遭遇干旱。夏季高温热浪也增多,1990年代中期以后最高温度大于35度的高温日数显著增多。   冰川融水是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显著减少,预计到2050年还可能再减少27%.可修编.\n.-。对新疆天山乌鲁木齐一号冰川进展的连续观测说明,从1962年以来冰川末端的位置逐年退缩,到1994年两个原本连在一起的冰川变成了两个独立的冰川。   对河流径流的估算说明,除松花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径流有所增加外,其他主要流域的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而在湖泊方面,从196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我国西北各大湖泊,除天段赛里木湖外,水量均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自1950年代以来,湖泊均向萎缩方向开展,有的甚至干涸消亡,每年平均有20多个湖泊消失。我国的湿地面积也大大减少。东北三江平原1949年湿地面积534万公顷,2000年只有95万公顷;松嫩平原湿地1950年代为329万公顷,2000年重要湿地仅存65万公顷。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曾到达60%,而20世纪末仅为17%。地表植被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草原和荒漠分布围向我国西部和高海拔地区扩展。草原面积不断地减少,退化速度不断加快。1970年代中期退化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5%,1980年代中期占30%以上,1990年代中期到达50%以上,到21世纪初已增加到90%。我国山地灾害也十分严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灾害强度明显增加,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呈增加趋势。   因为全球变暖,我国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最近50年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2.5.可修编.\n.-毫米。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将使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时机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红树林、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也发生了退化,和广西海域已发现不同程度的珊瑚白化和死亡现象。赤潮灾害1980年代后趋于频繁。中国一直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和公众参与。近年来,国家通过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和坚持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等先进理念,不断引导全社会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全球气候变化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立组织集体学习,强调大力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国家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学校教育和新闻宣传的重要容,利用各种手段普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全球环境意识。 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根底,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根底,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安康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修编.\n.-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良.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方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反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建筑工程形成的噪音与尘土飞扬等都污染或破坏了环境,这些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由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这就是环境效益的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在健全的产权体系中.市场制度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到达最优的配置。但是在产权不明晰情况下,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本钱与社会本钱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市场失灵〞。由于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公共特性.其外部性表现得相当明显。环境损害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譬如,对大气、河流的污染,其本钱通常都是由全社会共同承当.而相应的收益却为造成破坏的市场主体所独享。由于私人本钱对社会本钱的偏离.私人的最优经济活动水平也必然偏离社会的最优状态.其现实表现就是污染产品生产过多导致污染超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假定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群众造成危害。即具有负的外部性,那就意味着私人本钱(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本钱)低于社会本钱(即社会为企业生产所付出的代价)。环境保护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独享却要单独承当环境改善的全部本钱。譬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使下游居民受益.却往往不能得到下游居民的补偿。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就会产生广泛的“.可修编.\n.-搭便车〞的行为.即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为环保行动付费而会乐意坐享其成。这必然导致环境保护行为供应的严重缺乏。如果某居民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他获得的私人收益是低的。但社会所得到的社会收益是大的.即具有正的外部性。那么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但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假设有外部经济存在的话,那么行为者因得不到全部好处,自然不愿意生产使社会福利到达最大的产量。结果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所以,由于外部性影响。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环境质量在经济扩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出现“市场失灵〞。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比拟重大的进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经济学者开场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环境问题进展重新思考,探讨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途径等课题。 为全面向社会介绍环境经济的理念,环境经济的主要六个领域为:从环境经济理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投融资、循环经济、环境与贸易、国际环境问题经济分析, 构筑环境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根底是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引入,丰富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根底,扩展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围。基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引入与中国学 者的努力,使中国环境经济理论根本到达或接近了国际前沿水平。   .可修编.\n.-定义上来讲,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根底、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安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开展状态。它是一种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本钱、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那么,并且得以可持续开展的经济。“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围的经济。  绿色经济托生于产业经济,而两者又大大不同: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安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那么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安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对于中国来说,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一种平衡式经济形式,它所依赖的是绿色技术革命。绿色经济与我国提倡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立足于我国国情并迎合世界潮流,重点培育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环保产业为支柱的绿色经济产业体系,既是应对促进国经济构造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提高国际"绿色竞争"的战略举措。绿色经济将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绿色经济的出现及其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广泛开展,标志着人类已经摒弃了传统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经济开展动力的做法,转而形成了基于绿色经济、以福利最大化为准那么的新价值观。1.5% ,要使环境改善须到达GDP的2.5%。而我国环保投入一直以来都低于GDP的1.5%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环境“.可修编.\n.-透支〞已相当严重。因此,要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就必须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展的双赢。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建立.同时又对环境污染单位执行排污收费制度.环保资金的一收一支构成环境审计的主要容。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建立环境治理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反应报告制度.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做出审计。通过审计,既能监视此类资金是否得到合理合法的使用.又能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效益。 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播送、电视、报纸、杂志、学校、文艺、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宣传,强化全民生态和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对青少年开展环保教育.加深稳固下一代的环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环境资源公共物品与行为外部性两个特点。市场价格只能反映局部性私人本钱.不能充分反映全部整体性本钱,这样,导致经济行为失去制约,产生市场失灵。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能动性的参与特点。加强对环境污染单位个人和群体的监视,利用公民社会的自主力量.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监视制度.弥补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的缺乏。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持续开展的目标。 .可修编.\n.-环境经济研究的另一新热点就是循环经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举办 了屡次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研讨会 ,对国外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经历进展了传播。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国家环保总局政研中心进展了国外循环经济法律、方法及开展循环经济模式初步构建等的研究,建立了由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三家组成的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还一直密切关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国外开展,在理论、方法学和实践科研工作中及时地扩展了研究领域,加强了循环经济的研究力量-1引。2003年 1O月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战略与机制课题组完成了 ?中国推进循环经济 和清洁生产 的战略与机制研究报告?,对循环经济原理与开展进展 了研究,对国外推行循环经济案例进展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行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2002年以来,出版了大量关于循环经济的著作,如 国务院开展研究 中心出版的 ?循环经济学?等O33。另外,世界银行、欧盟及其他国际组织也在中国资助了一系列项 目,开展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加快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研 1.开展更加实用的环境经济评价方法与更加全 的环境经济评价研究。 2.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加快建立体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的绿色 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  3.加强经济全球化对 中国环境的影响与环境 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 ,中国环境也面临来自国外的严重威胁,污染跨 国转移已经加剧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可修编.\n.-。同时,为加强对外贸易 ,促进中国的经济开展,中国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程度也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  [1]纪小卫 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科学   [2]胡雁   环境污染对人体安康经济损失评估[J].中国公共  卫生 ,2003 [3]郭远凯、传裕 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经济分析 [4]王金南,等 .二氧化硫排放交易 中国的可行性[M].t中  国环境科学,2002.  [5]中华环保联合会 2021中国环境保护年度报告。.可修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