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1.5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原理》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B2.C3.D4.B5.B6.B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1、B2、B3、B4、A5、B6、D7、D8、C9、C10、B(三)判断题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6、错误7、正确8、错误9、错误10、错误(四)名词解释:参见教材(五)计算题解:(1)由得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图略(2)由得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图略(3)由得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图略2、解:(1)(2)\n(3)用几何方法计算出的弹性值与(2)结果相同。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4元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解:(1)(2)(3)用几何方法计算出的弹性值与(2)结果相同。见图4、解:供给弹性为0.55、解:(1)需求弹性为9/11;(2)需求弹性为11/9。(六)简答题1-3、参加教材的相关内容。4、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电视机、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这可以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来说明。\n5、上述公司涨价的要求可以从厂商的收益与价格的关系来说明,而这种关系皆与相应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关。公共巴士和自来水公司之所以一再要求涨价,皆是因为这些厂商的需求弹性小于1,即缺乏弹性。所以,通过涨价可以带来总收益的增加,这样他们乐于提高价格来增加自己的收益,(七)论述题1、原因:当自由竞争价格机制所产生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严重后果超过了由某种商品短缺或过剩所导致的经济问题时,政府一定会实施价格管制政策。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实施最高限价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影响:最高限价下的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最低限价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称为供求定理,包括以下四点: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第二,需求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要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第三,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例如,空调供给过剩,价格下降,需求增多,企业会减少空调的生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水平。相反,空调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供给,而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3、弹性是物理学的概念,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出的反应程度。马歇尔把弹性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意在测量某商品供求量对影响供求者诸因素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弹性理论是价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弹性理论是通过比较精确地测量需求量和供给量与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对市场供求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附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C2.C3.B4.B5.D6.B7.A8.B9.A10.B11.C12.A13.B14.A15.B16.D17.A18.A19.C20.B21.C22.A23.C24.D25.C(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1、答:导致需求曲线典型形态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⑴由于商品之间在使用上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理性的消费者会采取减少对涨价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其替代品的购买量的方法来弥补减少涨价商品消费可能引起的效用损失,我们把这种特定条件下的消费转移称之为“替代效应”,由于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得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反向变动成为一种需求的内在机制。⑵当人们的货币收入不变并且全部收入用于消费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也就意味着人们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购买能力增强,在不改变对其他商品消费的同时,增加购买降价商品能够直接引起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增加,我们把这种受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影响而产生的消费改变叫做“收入效应”。由于收入效应的存在,使需求量与价格的反方向变动也成为一种需求的内在机制。2、答:导致供给曲线典型形态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一种可变投入的边际产出终将在某一水平之后呈现递减的趋势(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种产出的增加必然要求有更高的价格与递增的成本相适应,从而出现了较大的供给与较高的价格相伴随的内在机制。其二:由于价格上升,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就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从而引导已有的厂商扩大生产和吸引新厂商进入,导致供给增加,显然,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3、答:根据对需求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后,\n对高档耐用消费品和一般生活用品的需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丝绸是一种一般生活用品,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时,对其的需求必然增加,从而导致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图1所示,需求曲线从D1平移至D2,需求数量从Q1增加到Q2。自行车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公共交通设施也有了显著改善时,人们使用更加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既具备了购买能力也拥有了使用条件,因此,诸如摩托车、汽车等与自行车具有较高的交叉弹性的商品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使自行车的需求减少,导致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图2所示,需求曲线从D1平移至D2,需求数量从Q1减少到Q2PP1D1D1P0D2D2QQ1OOQ2Q1Q2Q1Q图1收入增加影响丝绸的需求变动图2收入增加影响自行车的需求变动4、答:(1)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2)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替代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3)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此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4)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P1PD1D25、答:(1)粮食是养殖生猪的主要饲料来源,当粮食价格上涨时,饲养生猪的成本会提高,从而导致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供给减少。D1D2(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提高对猪肉的销售量会产生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这种商品的销售更加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供应商增加供给,导致供给量增加。但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动仅对供给量产生影响,因此不会引起供给曲线变动。6、答:(1)假设此直线型需求曲线为:(其中a、b>0),则此需求曲线的斜率为,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为:P图3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之间的区别OQ1QBEd<1Ed=1Ed>1DP1显然,需求曲线的斜率与其价格的点弹性系数是不同的。需求曲线的斜率只表示Q的单位变动引起的P的变化量,是需求量与价格变动的绝对量的比值,其值不仅受Q、P变动量的影响,而且受Q、P的计量单位的影响,同时,如果需求曲线是直线,那么其斜率为一定值。而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所描述的是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间的比值,是两个变量的相对数的比值,由于在每个变量的相对数中计量单位均被约去,故其值不受Q、P的计量单位的影响,此外,由于其值受Q、P组合方式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会有不同的具体数值。此区别作图分析如下:\n如图3所示,假设D为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为0P1,需求量为0Q1,该点的弹性系数为:,由于故,所以,又因为,故。因此,,显然弹性系数的大小受所取点的位置影响。而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并无此性质。图4两条线性需求曲线交点的弹性QBDFEPCAG(2)如图4所示,两条线性需求曲线AB、CD相交与点E,其中AB的斜率的绝对值为:,CD的斜率的绝对为:,显然,由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可知,显然,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交点处的弹性是不同的,其中斜率的绝对值较小的线性需求曲线有较大的弹性。图5两条曲线型需求曲线交点处的弹性PQD1E(3)如图5所示,假设有两条非线性需求曲线D1、D2,相交与E点,在E点的切线分别为e1、e2,由题意e1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e2的斜率的绝对值,即,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公式,由于两需求曲线交点处的值均相等,故弹性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切线的斜率,而弹性系数与切线斜率的大小成反比,因此,两条需求切线的弹性不等,其中e1的弹性大于e2的弹性。7、答:正确。从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公式可以看出,决定需求弹性大小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需求曲线的斜率,二是该点所处的具体位置,即的比值。由题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即除了本题所考虑的需求曲线的陡峭程度因素之外的其它因素相同的AD2D1QQ0OPP0图6斜率与需求曲线的弹性情况下,这也就意味着两条需求曲线上的点具有相同的价格水平和需求量水平,此时两条需求曲线一定相交于该点,如图6所示,D1、D2相交于A点,此时,两条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中的的比值相等,需求曲线的弹性完全取决于其斜率的大小,即曲线的陡峭程度。因此上述说法是正确的。(四)分析、计算题:1、解:(1)根据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定义,当该商品的供求双方数量相等时有:。由题中的已知供求函数,则有:求解得到:Pe=6将Pe=6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得到:Qe=20其几何图形略。(2)在新的需求函数D2确定之后,供求将在新的条件下实现新的均衡。根据均衡的定义有,得到-10+5P=60-5P\nSD1D2QQ1Q2OPP1P2求解得到:Pe2=7将Pe2=7代入已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得到:Qe2=25其几何图形如右图所示。(3)在需求函数不变的情况下,新的供给函数将决定新的均衡状态。根据均衡的定义得到-5+5P=50-5P求解得到:Pe2=5.5将Pe2=5.5代入已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得到:Qe2=22.5S1S2DQQ2Q1OPP1P2其几何图形如图15所示。(4)根据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定义,上述均衡研究中的(1)采用了静态分析的方法,而(2)、(3)则采取了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在需求的价格函数和供给的价格函数中,商品自身的价格被视为函数的内生变量,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则被视为外生变量,因此,当外生变量被赋予确定的值而从均衡中得到内生变量值时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而当外生变量被确定为不同的值时,从均衡中得到内生变量的值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可见,其区别主要表现为确定影响均衡的因素的范畴不同,并因此导致了不同的均衡状态。其联系则主要体现为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静态分析着眼于内生变量时点状态的影响研究,而比较静态分析则着眼于外生变量时点状态的影响研究,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从内外两方面较全面的对经济现象的变动做出分析。(5)对(1)、(2)的比较不难发现,由于收入水平提高使得在任意价格水平下的购买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有所提高,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将随需求同方向变动。从(1)、(3)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厂商在任意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都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供给曲线的右移,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将下降,而均衡数量将增加,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格与供给反方向变动,而均衡数量与供给同方向变动。从对(2)(3)的比较中发现,当供求都发生变动时,均衡的具体状态不仅取决于供求同时变动的方向,而且取决于供求同时变动的幅度,因此对均衡产生的影响必须具体分析。2、解:(1)根据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有:由题意给定的相应数据:即价格为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弧弹性为1.5。(2)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由给定的需求函数,其点弹性为:当P=2时,由表中可知对应的需求量是300,因此,\n即P=2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0.67。QBCPAFDO(3)从需求表或需求函数可以得到关于该商品的需求曲线AB,如图16所示,当P=2(D点)时,得到在需求曲线上对应的一点C,并确定该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为300(F点)。根据需求的点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和图中各线段的符号,则有:由已知OD=P=2,AD=5-2=3,因此可见用几何方法计算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与(2)中计算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3、可参照第2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解题过程省略,其答案为:(1)供给的弧价格弹性为1.6;(2)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1.6;(3)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4、解:由已知的收入函数整理得到:,因此收入的比边际需求为: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公式,有:即该消费者在该状态下的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5。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选择题:1、D2、A3、A4、B5、B6、A7、A8、B9、C10、C11、B12、D13、B14、A15、D(二)填空题:(三)判断题:1、错误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6、错误7、正确8、错误9、正确10、错误(四)名词解释:参见教材。(五)计算题:1(1)X=30,Y=20(2)边际效用:总效用:(3)X=25,Y=24M’=2.88X+3Y=2.88×25+3×24=140所以,需增加的收入:△M=M’-M=144-120=242、(1)当X=5时,Y=20又因\n(2)3、解:4、(1)因为小张对第8件装饰品愿意支付3元,也就是说,在她看来,第8件装饰品的边际效用等于3元货币的效用之和,所以,当每件装饰品的价格为3元时,她将购买8件装饰品。这时,她所花的最后1元所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货币边际效用,即小张购买第1件装饰品愿支付10元,而实际上只付出3元,剩余7元;同理,第二件剩余6元,……第7件剩余1元,第8件没有剩余。因此,消费者剩余=7+6+5+4+3+2+1+0=28元。(2)因为小张对第6件装饰品愿意支付5元,所以当价格上涨到5元时,她将购买6件装饰品。这时,她所花的最后1元所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即。消费者剩余=(10-5)+(9-5)+(8-5)+(7-5)+(5-5)+5+4+3+2+1+0=15元(3)由上面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可知,消费者剩余=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5、解:(六)简答题1、商品的交换价值(价格)并不取决于该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水的边际效用很小,而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2、累进所得税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更高的比例将作为税收上缴。累进税率的思想可以被看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延伸。由于富人收入的边际效用低于穷人,所以对高收入者征收较多的税收也就显得合理了。以上解释的弱点,在于它忽略了效用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即同一物品的效用在不同的人之间是不可比的。3、参见教材的相关内容。4、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以求和的,故效用是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5、参见教材的相关内容。(七)论述题:1、当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此商品的需求量,但收入效应则倾向于减少此商品的需求量。如果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此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是最常见的情形;但如果收入效应等于替代效应,需求直线呈垂直;如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此物品被称为吉芬商品。由此可见,低档商品不一定为吉芬商品,低档商品是指收入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而吉芬商品是因低档商品中的收入效应足够强以致于使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发生了同方向的变动。2、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完整的商品单位,它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子才成为一个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n3、消费者剩余是由以下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总是存在着一种现实的价格。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一般反映了他对所拥有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估价。因此,除了他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之外,消费者从以前购买的所有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都超过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说,他先前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都高于他从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超出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4、这种例外往往发生在“癖好”或“集邮”两类情况中。譬如,对酒鬼而言,他喝第二杯酒的满足程度大于第一杯,而第三杯酒给他带来的满足程度又大于第二杯;而对一个集邮者来说,他总是在收集到更多邮票时满足也越大,而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或许给他带来最大的满足。5、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给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在图3-3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OP1提高到O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OQ1减少到O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ΔP1AC减少为ΔP2BC。(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冷却物品,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过度提高,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就是各城市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判断题1.T2.T3.T4.F5.T6.T7.F8.F9.F10.T二、填空题1.152.小于3.递增4.2K/3L5.26.生产函数7.大于、减、增加8.可否调整生产规模三、选择题1.D2.B3.D4.B5.B6.B7.A8.A9.C10.C四、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从一个企业来讲,生产函数是指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某种产品产出的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组合比例下的投入数量。从一个社会来讲,生产函数是指整个社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产出可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各种投入可以高度抽象为劳动L、资本K两种要素。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设计出来的一种生产函数,其形式为:Q=ALαKβ式中,A为技术系数,L为劳动的投入量,K为资本的投入量,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α表示劳动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表示资本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并且,0<α、β<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3.边际产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条件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例如,劳动的边际产量可表示为:MPL=ΔTPL/ΔL。4.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表明能够取得相等产量的两种可变投入的各种组合的曲线,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获得相等产量而选择的两种要素各个不同组合点相联接形成的一条曲线。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等产量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它表示两种可变投入要素变动微量之间的替代比例关系。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TSLK=\nΔK/ΔL。6.等成本线:是指在成本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点连接形成的曲线。设成本为C,工资为w,利息率为r,则等成本线的一般方程为:c=wL+rk。7.规模收益: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相同的比例时,总产量从而总收益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改变对产量从而收益的影响。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收益的增加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收益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减。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规律。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9.内在经济:内在经济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内部原因引起的产量增加。其原因主要有: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实现专业化,提高管理技术,综合利用副产品,取得有利的销售条件。相应地,有内在不经济。10.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和收益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有:更方便的交通,更多更灵通的信息,更多更好的人才等。相应地,有外在不经济。五、计算题(1)对于生产函数=,可得MPL=和MPK=将MPL、MPK代入厂商均衡条件,得将L=K代入产量=10时生产函数=10,得L=K=10。则TC=3L+5K=30+50=80所以,当产量=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80元,使用的L当K的数量均为10。(2)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K。将L=K代入产量=25时的生产函数=25,得K=L=25,那么TC=3L+5K=3×25+5×25=200所以,当产量=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200元,使用的L当K的数量均为25。(3)同理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K。将L=K代入总成本为160元的成本函数3L+5K=160,得:K=L=20则==20所以,当成本为160元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20,使用的L与K的数量均为20。2、(1)平均产量AP=\n边际产量MP=(TP)′=-0.3L2+12L+12(2)企业应在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成生产,因此雇佣工人的数量也应在此范围内内。对AP求导,得即L=30。当L=30时,AP取得最大值,L>30,AP开始递减。令MP=-0.3L2+12L+12=0,得L=40.98≈41,所以企业雇用工人的合理范围为30≤L≤41。(3)利润=P-WL=40(-0.1L3+6L2+12L)-480L=-4L3+240L2+480L-480L′=-12L2+480L,当′=0时,L=0(舍去)或L=40。当L=40时,″<0,所以L=40时,利润最大。此时,产量=0.1×403+6×402+12×40=36803、(1)=ƒ(L,K)=L0.5K0.5则F(λL,λK)=(λL)0.5=λ0.5+0.5L0.5K0.5=λL0.5K0.5=λ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2)假定资本K的报入量不变(用表示),则L为可变投入量。对于生产函数=L0.50.5MPPL=0.5L-0.5这表明,当资本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L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同样,这表明,当劳动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量的资本量K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上述分析表明该生产过程受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4、设工资报酬率为W,企业的利润即为=PX-WL=利润极大化条件为由此得\n进而有该式对价格P求偏导得所以该供给价格弹性为5、(1)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分别为①(2)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生产率之比,即 ②(3)设产品价格为P,劳动工资率为w,资本报酬率为r,则利润为利润极大化条件为 即 ③劳动收入占产品总价值的劳动收入分配率为资本收入占产品总价值的资本收入分配率为(4)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定义为\n=将②式MRSTKL=代入①式中可得=1六、简答题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个工人时,在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中他更关注哪一个?答: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个工人时,在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中他更关注边际产量。厂商的理性决策在第二区域,在此区域,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右界点上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就能够带来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2.为什么说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会发生平行移动;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成本产量线也会发生平行移动。这些不同的等产量线和等成本产量线的切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因此,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它表示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企业便会沿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3.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开始生产的最初阶段,由于要素的投入带来了生产专业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合理、先进的管理进一步发挥各要素的组合功能,所以最初阶段企业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随着规模的进一步递增,生产要素的组合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因此,规模收益转为常数;如果继续增加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下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诸要素能力不均衡时,如果还存在潜在生产能力,那么最低生产能力因素的略微提高,将会带来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整体生产能力已趋极限,继续增加投入,将是得不偿失的。4.怎样区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与资本完全不可替代。只有当劳动与资本的投入都增加K倍时,其产量才会增加K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是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也可以是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5.分析判断“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那么,要素在生产上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答:规模报酬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指的是企业本身的规模发生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情况,而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研究在企业的规模一定时,所投入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当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时,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能不变,也可能递减,所以,规模报酬不变与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没有因果联系。6.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答:\n在给定生产技术的条件下,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某种产品时,若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其余要素固定不变,则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开始阶段,可变要素的边际产出出现递增现象,当可变要素投入逐渐增加一定数量,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将意味着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的结合中,可变要素相对过多,而固定要素相对不足,继续增加可变要素虽然可以使总产量增加,而总产量增加则出现递减现象。7.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试用该规律简要说明我国企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答:在生产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当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某一特定值之前,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某一特定值以后所增加的一单位该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直到边际产量为负,则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总产量开始递减。理智的生产者会选择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且平均产量递减的生产阶段进行生产,即在生产规模不变时,可变要素的投入是有限度的,过多的投入将带来生产的非效率。国有企业过多的员工使得企业的生产脱离了生产的经济区域,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通过减员,减少过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使得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要素组合更加合理,从而带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搞活国有企业意义较大。8.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答:⑴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者为理性的经济人,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⑵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成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⑶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⑷二者都是供求论的基石。七、论述题1.论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答: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产量的绝对减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生产由内在经济逐渐转向内在不经济。在规模扩大的初期,厂商可以购置到大型的先进机器设备,这是小规模生产所无法解决的。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实行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率。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发挥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大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方面往往拥有某些优厚的条件,从而使得成本支出减少。因此,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加量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现规模收益递增。但是,厂商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当产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信息不畅,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此外,一方面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信息处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抵消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只有提高价格才能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要素时,厂商的成本势必增加。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规模收益递减。当然,在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阶段会出现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同。2.试运用生产理论说明理性的厂商如何组织生产。答:\n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处于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处于该阶段。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内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若它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和各要素的价格,当MRTSLK=w/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生产扩展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生产规模的确定需由收益情况来定。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要素的数量;如果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3.试阐明资源最佳配置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答:资源最佳配置是指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产出,实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状态。如果说生产等产量线规定了各种产出水平的主观条件,那么,等成本线则规定了厂商可能达到某一产出水平的客观条件。因此,要确定资源最充分利用的条件和界限,就需要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考察。这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即定的产出水平下,如何求得最低成本,这就需要使既定的生产等量线与离原点尽可能近的一条等成本线相切,切点则为资源最佳配置点。二是厂商投入的成本和要素价格已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得最大产出水平。这就需要使既定的等成本线与离原点尽可能远的一条等产量线相切,切点则为资源最佳配置点。总之,资源的最佳配置点乃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的切点。可见,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这可以说是第一层次的条件。由于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等成本线的斜率为PL/PK,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由于MRTSLK=MPL/MPK,因而,MPL/MPK=PL/PK,其经济含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相等。这可以说是第二层次的条件。由MPL/MPK=PL/PK可推出MPL/PL=MPK/PK,其经济含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厂商购买劳动与资本所支出的每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这可以说是第三层次的条件。集札效用论一、名词解释(略)二、填空题1.(右)(左)。2.(反)(反)(反)(右下)。3.(4/5)。4.(正常商品)(低档商品)。(正常商品)(低档商品)。5.(一般低档商品)(吉芬商品)。6.(增加);(增加)。7.(替代效应)(收入效应)8.(增加),(减少)。(大于)(增加)9.(反)(同)(小于)(反)(右下)。10.(增加)(减少)。(小于)(减少)。三、单项选择题1.(C)2.(C)3.(C)4.(C)5.(A)6.(A)7.(B)8.(A)9.(D)10.(D)11.(B)12.(D)13.(C)14.(C)15.(D)16.(A)17.(B)18.(C)19.(D)20.(C)21.(B)22.(B)23.(B)24.(C)25.(C)26.(A)27.(B)28.(C)29.(B)30.(C)31.(D)32.(C)33.(D)34.(C)35.(C)36.(B)四、多项选择题1.(AD)2.(ABD)3.(BD)4.(BD)5.(AB)。\n6.(ABCD)7.(ACD)8.(AC)9.(ABCD)10.(BD)。11.(CD)12.(BD)13.(BC)14.(BD)。五、判断题1.(r)2.(a)3.(r)4.(a)5.(a)6.(a)7.(a)8.(a)9.(a)10.(r)11.(a)12.(a)13.(a)14.(r)15(r)16.(r)六、简答题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答: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简述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答: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3.水的用途比钻石广泛得多,为什么水的价格远远低于钻石?答案略4.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如下:(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1,2=P1/P2。二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1)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即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3)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4)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七、计算题1.2.5;2.X1=9;X2=12;U=3888.3.①.I=60元;②.P2=3;③.X2=20-2/3X1;④.-2/3;⑤.RCS12=2/3.4.解:⑴.根据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出:即:(1)根据预算线方程可得(2)将(1)带入到(2)中可以得到:y=328/Py;(2)首先没有加入到俱乐部之前的效用:\n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得出:即:(3)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预算线方程:(4)将(3)、(4)联立得出,。则没有加入俱乐部之前的效用为:①他将能以正常价格的50%买X商品,此时商品x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同时他还要交176元的会费,收入也发生变化,预算线方程发生变化。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得出:(5)预算线方程:(6)将(5)、(6)联立得出,。则获得此项权利后的效用为:②他将能以正常价格的50%买Y商品,此时商品Y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同时他还要交176元的会费,收入也发生变化,预算线方程发生变化。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得出:(7)预算线方程:(8)将(7)、(8)联立得出,。则获得此项权利后的效用为:③他将能以正常价格的75%买X、Y商品,此时,,同时他还要交176元的会费,收入也发生变化,预算线方程发生变化。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得出:(9)预算线方程:(10)\n将(9)、(10)联立得出,。则获得此项权利后的效用为:由于,,,所以加入俱乐部选择①、②两项权利。5.解: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为:,所以,-(-20/Y)=2/5,Y=50.根据收入I=XPX+YPY可得,270=2X+50×5,∴X=10.该消费者消费10单位X和50单位Y.6.解:(1)设购买花生奶油N盎司,购买果冻J盎司,则收入约束条件为:0.05N+0.10J=3(1)消费偏好条件为:,(2)解(1)(2)式,得:N=12,J=24.(2)同理,如果果冻的价格上升到每盎司0.15元,则汤姆每周购买花生奶油和果冻分别为60/7盎司和120/7盎司.(3)要弥补果冻涨价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要恢复到原来的消费水平N=12,J=24.设此时需要收入I元,则I=0.05N+0.15J,N=12,J=24.得:I=4.2(元)因此汤姆每周用于三明治的总支出应增加1.2元(4.2-3)。生产论一、名词解释(略)二、填空题1.(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2.(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3.(递减)。4.(追求最大的利润)。5.(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6.(Ⅰ)(Ⅲ)(Ⅱ)。7.(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8.(10:1)。三、单项选择题1.(B)。2.(C)。3.(B)。4.(B)。5.(B)。6.(D)。7.(B)。8.(C)。9.(A)。10.(C)。11.(B)。12.(C)。13.(A)。14.(C)。15.(B)。16.(A)。17.(A)。18.(C)。19.(A)。20.(B)。21.(D)。22.(B)。23.(D)。24.(D)。25.(B)。26.(B)。27.(D)。28.(B)。29.(C)。30.(D)。四、多项选择题1.(ACD)。2.(ACD)。3.(ABD)。4.(ABCD)。5.(ABCD)。6.(BD)五、判断题1.(a)2.(a)3.(a)4.(a)5.(a)6.(a)7.(r)8.(a)9.(a)10.(r)11.(r)12.(a)13.(a)14.(r)15.(a)16.(a)17.(r)18.(a)六、简答题\n1.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征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答:(1)对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内,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停留在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停留在该阶段。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若它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2)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和各要素的价格,当RTS=ω/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二者相切之处决定最佳比例。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扩展线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生产规模的确定需由收益情况来定。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要素的数量;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关于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涉及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视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但生产者选择最优规模时,其基本原则是MR=MC。七、计算题1.解:APL=-L2+24L+240,(APL)′=0时,APL最大。即-2L+24=0,L=12。MPL=-3L2+48L+240=0时,L1=20,L2=-4(舍)∴在第Ⅰ阶段,L<12;在第Ⅱ阶段,12≤L≤20;在第Ⅲ阶段,L>20。2.解:得(1)利用成本函数得(2)解方程组得,L=154/27,K=643/27。3.解:∴K=L①C=wL+rK=3L=3000∴L=K=1000Q=1000②L=K=800C=wL+rK=2400\n成本论一、名词解释(略)二、填空题1.(显成本)(隐成本)。2.(显)(隐)。3.(总收益)(总成本)(企业利润)。4.(不变)(可变)。5.(递减)(递增)(极小值)。5.(先降后升的U型)。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7.(下凹);(下凸)。8.(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9.(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10.(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三、单项选择题1.(B)2.(B)3.(C)4.(C)5.(C)6.(B)7.(A)8.(C)9.(B)10.(C)。11.(D)12.(A)13.(B)14.(B)15.(A)16.(D)17.(D)18.(B)19.(A)20.(A)21.(D)22.(D)23.(D)四、多项选择题1.(ABD)2.(ACD)3.(ABCD)4.(BCD)5.(ABCD)6.(BCD)7.(AB)8.(AC)9.(BD)10.(ABD)。11.(ABD)12.(ABC)13.(AC)14.(BD)15.(ABD)。16.(ABC17.(BD)五、判断题1.(r)2.(a)3.(a)4.(a)5.(a)6.(r)7.(a)8.(r)9.(a)10.(a)11.(r)12.(r)13.(r)14.(r)15.(r)16.(r)17.(r)18.(a)19.(r)20.(a)六、简答题1.答:他的选择无道理。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阴性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将自己的利润不投入到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或企业经营,届时,他有可能得到10%或超过10%的利息收入,这样,他用本企业的利润作为投资来扩大生产所支付的成本(利息)比向银行贷款支付的成本(利息)还多,因此说,他的选择无道理。2.答: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入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以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就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了,因此,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高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七、计算题1.答案略2.答案略3.答:(1)因为当时的资本总价格为500,所以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n,根据:,,整理得到:,即:将代入生产函数 :,有:,得出劳动的投入函数:。(2)将代入成本等式得: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 :(3)由(1)式可知:,且已知,所以,有,代入生产函数:。厂商的利润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