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5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九章货币工资的改变\n结构组成第一部分:概述古典学派的理论并加以分析,借以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三部分:提出相应结论。\n第一部分古典学派的理论一向习惯于是他们所说的经济制度的自行调节的特点依赖于他们所假设的货币工资的自由伸缩,从而,货币工资一旦具有刚性,他们便把不能自行调节的责任推到工资刚性的身上。它们的论点不过是:其他条件相等,货币工资的减少会通过制成品价格的降低刺激需求,从而,会增加产量和就业,一直到如此之处;在该处,劳动者所同意的货币工资的减少量正好抵消随产量的增加(使用既定数量的设备)而带来的劳动边际效率的缩减。MCPD增加就业\n从古典理论的这种最粗略的方式来看,这无异于做出假设,即假设在货币工资的减少的同时,对产品的需求保持不变。但我设想,比较普遍同意的观点是,货币工资的减少,可以对总需求具有一些影响,但那些其货币收入并没有被减少的生产要素的实际需求却会由于价格的下降而得以提高。此外,除非由于货币工资改变而导致的对劳动者的需求弹性小于1,否则,属于劳动者方面的总需求很可能会由于就业量的增加而上升。这样,当新的均衡形成时,将会存在比以前为大的就业量;其例外的情况也许是一些在现实中没有重要性的罕见的极端事例。\n凯恩斯根本不同意上述那样的分析,其原因在于,虽然上面的叙述能相当准确地表达许多经济学者们的口头或书面的意见,但他们很少把这个意见背后的分析方法详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话所如此,他们的论证过程似乎可以述之如下。在任何行业中的,存在着一条需求曲线(或表),该曲线把能够出售的数量和出售的价格联系起来。这些曲线在一起导致出一条新的曲线:即在其他成本不变的假设条件下,代表该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该曲线把就业数量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联系起来,而该曲线在任何一点的形状即表示对劳动的需求弹性。然后,这一概念在不加以重大修改的情况下被转用于整个工商企业全体。\n如果这就是他们的论证的根据,那么,它肯定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任何一个具体行业的需求曲线只能建立在一些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条件之上,及其他行业的需求和供给曲线不变及总有效需求不变。因此,把有关个别行业的论点转用到整个经济上去是错误的做法,除非我们把总有效需求不变的假设条件也转用过去。假如这样做的话,那么,这会使论证变为答非所问的事物。其原因在于,虽然没有人否定在总有效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减少货币工资会增加就业量这一命题,然而,这里所争论的问题恰恰是,减少货币工资能够、还是不能够改变以货币来衡量的总有效需求的数值或者,争论的问题至少应为:减少货币工资能够、还是不能够使总有效需求下降的比例大到和货币工资下降的比例相等的程度。\n第二部分问题可分为两个部分:(1)其他条件相同,减少货币工资是否具有直接增加就业的倾向?在这里,“其他条件相同”系指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利息率均保持不变;(2)通过它对这三个因素的某些或可能的影响,减少货币工资对就业量朝着特定方向发生变化,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n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几章中做了否定的答案。我们已经说明,就业量和以工资单位衡量的有效需求具有唯一的相关关系。我们还说明,由于有效需求是预期的消费与预期的投资之总和,所以,如果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三个因素均保持不变,那么,有效需求也不可能改变。预期的消费就业量有效需求预期的投资\n第二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三个因素的最重要的影响很可能如下所述:(1)减少货币工资或多或少会降低价格。因此,它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引起两个方面的实际收入的再分配:①收入从工资劳动者那里被转移到进入直接成本中的那些报酬未被消减的生产要素,以及②收入从企业家那里被转移到靠领取租金和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那里,因为,后者的货币收入是被契约保证为不变的。这种收入再分配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的影响是:①从工资劳动者到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很可能要降低消费倾向。②从企业家到靠领取租金及利息的食利者的转移影响则较不确定。权衡一切的考虑之点后,对转移的净影响,它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很可能是降低,而不是提高。\n(2)如果我们所研究的是一个开放经济制度,而货币工资的减少又是相对外国货币工资的减少,那么,这种减少显然是有利于投资,因为,它趋于增加贸易顺差。(3)在开放的经济制度中,虽然减少货币工资可以增加外贸顺差,但也可能是贸易条件恶化。这样,除了新被雇佣的人以外,原来就业的人的实际收入将要降低。这可能趋于增加消费倾向。(4)如果货币工资的减少被认为是相对于将来的货币工资的减少,那么,这种减少会有利于投资,因为,正如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的那样,它会增加资本边际效率;而与此同时,由于相同的原因,它也可以有利于消费。另一方面,如果减少货币工资导致一种预期,或甚至导致出具有更大的可能性的预期,认为将来的工资会进一步降低,那么,他会具有相反的作用。因为,它会降低资本边际效率并且会使投资和消费都被延迟。\n(5)工资总额的减少再加上价格和货币收入的某些降低会缩小由于个人使用和企业经营而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它会按照这种所销量来降低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偏好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这将降低利息率,从而有利投资。(6)由于一次局限于某一企业或行业的货币工资的削减总是有利于该企业会或行业,所以普遍性的工资削减也可以在企业家的头脑中造成一次乐观的情绪。这种乐观的情绪可以打破对资本边际效率做出过分悲观的估计的恶性循环,从而使事态能在度按照交正常的预期来进行。另一方面,如果劳动者对普遍性的工资削减做出像企业家那样的错误估计,那么,劳资纠纷可以抵消这一有利之处。事实上,一切行业的货币工资的削减是非常困难的,在劳资双方进行工资协议时,对雇主们削减货币工资的抵抗要远为更加强烈与抵抗物价上升时所造成的实际工资逐渐和自动的下降。\n(7)由于负债负担的加重而对企业家造成的压抑作用可以部分抵消削减工资带来的欢快心情。如果工资和物价下降到很大的程度,那么,大量负债的企业家的财务困难可以很快达到破产的地步——这对投资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论述限制于封闭的经济制度中,并且认为收入再分配对社会的消费倾向不具有有力的作用,而只可能起着相反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把对削减货币工资有利于就业的作用的希望寄托在投资的改善上;而投资的改善可能起因于第(4)点的资本边际效率的增加,也可能起因于第(5)点的利息率的降低,接下来我们对这两种可能性做进一步的论述。\n是资本边际效率增加的有利情况是:货币工资被认为已经达到最低点,从而进一步的变动只能上升。最不利的情况为:货币工资会逐渐缓慢下降,而每一次货币工资的削减都会降低将来是否能维持住现有工资的信心。当我们进入有效需求下降的时期时,如果把货币工资一次性地削减到如此之低的水平,一直没有人相信它还会继续下降,那么,这种办法对加强有效需求最为有利。但只有政府法令才能做到,而在一个自由协议工资的制度中,这是很难行得通的。既然不能如此,那么,对工资严格加以固定并且使人相信它不会做出多少变动要比工资在萧条状态逐渐下降远为要好。\n根据上面的论述,在我们当前世界的现实和制度中,比较恰当的寻求目标是货币工资固定不变的政策,而不是随着事业量的改变而容易做出反应的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就是说,以资本边际效率而论,政策应该如此。但当我们转移到利息率时,这一结果是否还能成立?上面的结论表明,那些相信我们的经济制度具有自行调节能力的人不得不把他们的论证重点放在工资和价格的下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之上,如果货币数量本身的大小就取决于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高低,那么,按照这一思路,他们就没有希望来取得成果。但如果货币数量几乎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它的以工资来衡量的数量却能通过货币工资的降低而无限制地增加,从而,它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比例一般可以大为增加,而增加的程度取决于工资在直接边际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并取决于边际直接成本中的其他因素对工资单位下降的反映。\n因此,我们至少在理论上能够以两种方式来造成对利息率的完全的影响。其一,保持货币数量不变而降低货币工资;其二为,保持货币工资不变而增加货币的数量。关于限制第二种增加货币数量方式的有效性的理由,如果货币数量增加是温和的,那么,它对长期利息率的影响不够大,;如果增加过多,那么,它的动摇信心的作用又可以抵消他的其他有利之处。限制第一种削减工资的有效性的理由也是如此。对货币工资的温和的削减也会难于产生足够的影响,而大量的削减则要动摇信心。因此,没有理由相信,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可以是充分就业持续存在,不能使经济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n有伸缩的工资政策和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的比较如果劳动者总是处于能采取有效行动的地位,那么,一旦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劳动者便能采取一致行动来削减货币工资到任何需要的地步;在这个地步,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货币数量多到使利息率下降到符合充分就业的水平。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该让工会去承担旨在维持充分就业的货币管理职能,而不应该让银行制度去承担。虽然在理论分析上,有伸缩的工资政策和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成为相同的事物,它们都是可供选择的手段来改变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货币数量,但是在其他方面,而这却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里提出三个突出的考虑之点。\n(1)除了以法令规定工资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外,不存在任何手段来统一削减每一种劳动者的工资。另一方面,货币数量的改变却早已处于大多数国家的权限之内,如公开市场业务。考虑到人类的本性和现有的制度,除非能指出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优于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之处,只有愚蠢的人才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此外,其他条件相同,一个简单易行的政策应该优越于一个很难执行的政策。(从执行的难易程度来看)(2)如果货币工资没有伸缩性,那么,一部分价格的变动在决定性的程度上会反映出现有资本设备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出现的边际生产率的递减。这样,在劳动者和其他的被契约规定为一定量货币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之间会维持一和现实上最公道的收入分配体制。如果社会中几个重要的阶级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固定不变的货币收入,那么,最合乎社会正义和社会变通之道的放大就是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报酬大致以货币为单位固定下来。(社会公正的角度)\n(3)通过减少工资单位来增加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货币数量的方法会使债务人的负担成比例地加重;与此同时,在保持工资单位不变的条件下来增加货币数量的方法会得到相同的增加量,但对债务人去具有相反的影响。(对企业负债的影响)(4)如果利息率的下降是通过工资水平的下降而得以实现的,那么,这会从两个方面压低资本边际效率的,从而也构成了双重的理由来推迟投资。于是,经济复苏的到来更加迟缓。\n第三部分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如果劳动者按照逐渐减少的就业量而逐渐减少他所要求的货币工资,那么,通过这种政策对生产量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它通常不会到达减少货币工资的目的,甚至反而会增加实际工资。这种政策的主要后果是造成巨大价格的不稳定性。把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当做一个主要为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所应有的附属品的说法恰恰与事实相反。只有在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大量和普遍一切的改变可以由法令所规定,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有伸缩的工资政策才能成功实施。\n如果在一个封闭式的经济制度中,实际工资水平被立法所规定,那么,相应于实际工资水平,就会存在一定的就业水平,实际的就业量就会在该就业水平和完全没有就业之间剧烈的波动,而实际的就业量则取决于投资量是否符合相应与该就业水平的投资量。当投资量符合相应于该就业水平的投资平均值时,价格处于非稳定的均衡状态,以致当投资量低于这个数值时,价格急剧下降为零,而当投资量大于这个数值时,价格急剧上升为无穷大。如果在这样一个制度中存在着起稳定作用的因素的话,那就在于控制货币数量,使货币工资和货币数量相配合,以便在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下,投资量可以被维持在上述数值。果然如此,则就业量固定不变,而货币工资和价格则会急剧波动,其波动的程度必须足以把投资量维持在上述数值。而在现实中,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之所以没有出现,其部分原因在于立法手段难于完全达到既定目标;而另一部分原因时:现实中的国家并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制度,所以它的货币工资水平本身就是一个决定对外投资的因素,从而也是决定总投资的一个因素;与此同时,贸易条件对实际工资有着重要影响。\n由于上述的各种考虑,在权衡得失之后,凯恩斯认为,维持稳定的货币工资的一般水平是在封闭经济制度中最应采取的政策,如果一国能以外汇比价的改变来与其他国家保持国际收支均衡,维持稳定的货币工资的结论也是适用于开放经济制度。这一政策会使价格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价格在短期中的变动只是为了反应就业量的改变对边际直接成本的影响;而在长期中,价格的变动只是为了反映由于新技术和新的或增加了的设备而带来的生产成本的改变。\n由此可见,在短期中,在执行刚性的工资政策的情况下,要想使价格稳定,必须避免就业量的波动。另一方面,在长期中,我们仍然面对两种政策的选择。一种政策选择是,使价格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缓慢下降,与此同时,却保持工资稳定。另一种政策选择是,是工资缓慢上升,与此同时,却保持价格稳定。总的来说,我是偏向选择后者,其原因是,预期将来的工资较高要比将来预期工资较低更加容易把实际的就业量维持在充分就业的一定范围内。另一个原因也在于,逐渐减少债务人负担的社会益处、从衰落行业调整到兴旺行业的较大的方便之处以及货币工资温和上升的趋向在心理上很可能会带来鼓舞人心之处。\n第十九章附录关于庇古教授的《失业论》在《失业论》中,庇古教授使就业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一)劳动者所要求的真实工资率以及(二)对劳动的实际需求函数之形状。该书中心部分,即在讨论何者决定此函数之形状。劳动者所要求的不是真实工资率,而是货币工资率这一事实并未被忽视,然而,该书假设,现实中的货币工资率除以工资品的价格可以衡量所要求的实际工资率。\n庇古教授把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区分为“在国内从事制造工资品,包括能在国外换取工资品的出口货的”的那些行业及“其他的”行业。二者可以方便的被顺次称之为工资品行业及非工资品行业。他假设,前者雇用x人,后者雇用y人;x人在工资品行业中的产量的价值额被他用F(x)来表示,一般工资率则用F′(x)来表示。虽然庇古教授在行文中没有加以说明,然而这相当于假设:边际工资成本等于边际直接成本。由此,他又假定x+y=φ(x),这就是说:总就业量是被雇佣于工资品行业中的人数函数。由此弹性,并可推得劳力之真实需求函数之形状。若仅就符号而论,则他的与我的表示方式并无重大区别。只要我们能够把皮古教授之工资品作为我的消费品,把他的“其他物品”作为我的投资品,则因乃是(用工资单位计算)工资品工业所产产物之总值,故\n\n\n\n\n\n\n\n\n\n\n\n\n\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