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1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投资经济学论文《我国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姓名:魏宁宁班级:2011级财政学号:1110402012\n我国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产业结构概述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二、产业结构分类世界各国产业分类的方法很多。有三次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生产结构分类法、以及按资源密集度所进行的分类等,各种方法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根据不同的目的任务,可以选取不同的分类方法。就研究产业结构而言,一般多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及标准产业分类法。\n产业结构按照国际上通行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方法,可以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为农业)、第二产业(主要为工业)、第三产业(主要为服务业)。从总体上看,三大产业所占比重的演变有一定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最终会超过第二产业。一、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1.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1978年—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一)单位:%(资料来源于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世界各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对比图(二)国家和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520072005200720052007中国①44.840.823.826.831.432.4\n孟加拉国48.148.114.514.537.437.4印度尼西亚44.041.218.718.837.239.9日本4.44.227.927.966.466.7韩国7.97.426.825.965.166.6法国3.63.423.723.272.373.1德国2.32.229.729.867.867.9美国1.61.420.620.677.878.0从图(一)可以看到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总体上在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28.2%下降为2008年的11.3%。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期间比较稳定,在42%—48%之间波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总体不断上升,1978年的20%上升到40%左右。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产值还未超过第二产业。从图(二)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之和均在30%左右,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之和高达65%以上,明显偏高。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如印尼,中国第二产业比重也明显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比值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中国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过高,面临专业结构转型问题。1.三大产业就业结1957年—2009年中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图(三)\n从图三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70%下降到2006年40%左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趋于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从1978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06的30%,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较慢。以上基本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符。从图二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低。中国就业结构不合理,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一、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1.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是,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有些地区的矛盾还比较尖锐。例如华北、西北等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n (2)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我国的牛、羊、猪等肉类产品、苹果、梨等水果产品、花卉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 (3)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 (4)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批量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使我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这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 在总出口额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同样超过了50%。这表明,即使是本土企业,也严重依赖外国企业的订单,而不是依靠自主研发和自有产品来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对订单的依赖是中国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又一明证。而一旦国外市场出现疲软,这种模式就难以为继。此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研发投入严重匮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出现严重萎缩。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这正是我国的企业在彩电、空调、手机等诸多领域都深陷价格战泥潭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3.第三产业\n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非常快,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一、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的提高,要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优化工业结构的对策 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总的思路是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贯彻发展中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促进发展的原则。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支撑经济增长作用强的主导产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其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中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持中西部地区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资源优势与适用先进技术的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品的附加值。 (二)优化农业结构的对策 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与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n经济体制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既要以农业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强化农业的科研攻关,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创新中心,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又要实施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样,能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地带给农民,能有效地解决众多农户进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有利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增效,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国家应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 (三)优化第三产业结构的对策 与工业结构、农业结构相比,第三产业结构要复杂得多。它既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又包括金融、保险等广义的社会服务体系,还包括科学教育、医疗卫生等关系到居民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服务行业。首先,要推进第三产业的改革和开放,加快这些服务行业的高效发展。同时,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以发挥市场机制对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作用。其次,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出比重和就业比重。这是调整与优化第三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对缓解资金、资源的供求矛盾也有重要意义。将同样的资金、资源投入这类行业,比投入到第二产业多吸收50%的劳动力,而平均能源消耗只是第二产业的20%。这对于扩大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也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