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智慧(3.4) 19页

  • 829.50 KB
  • 2022-08-22 发布

经济学智慧(3.4)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讲用大历史观看中国社会转型\n汉代的纺车\n外婆的纺车\n1988,大同,中国最后的蒸汽机车\n2007-4-18,郑州,中国第一辆动车组\n转型1:1919---1949不成功的启蒙,成功的救亡背景:1.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事实上已经开放了,然而国家民生败落了。2.兴洋务,办实业,中国升腾起第一缕工业化曙光。然而,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弹指之间灰飞烟灭,第一缕工业化曙光破灭了。3.西潮东渐,康梁变法失败判断:a.失败是制度性的,不是战术性的,制度必须变革。b.开放和改制是互补性的实现救亡图存兴邦的必要条件只会加速国家的衰亡。c.一个重要的启示:1978年后的改革为何与开放同步阅读:李岚清著:《突围》1919—1949:救亡多于启蒙、解构多于建构的社会转型民国政府三大使命:工业化、文化重建、共和制民主孙中山和民国政府的三大遗憾\n转型2:1949--1978: 重工业化与社会集体主义背景:民国政府留下的经济残局:国有资产名存实亡重工业缺位中共面临的三大任务:工业化、国家治理、文化建构1949—1978: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转型社会集体主义的两大败笔:1.生产领域的农村公社制2.资源配置领域的国家托拉斯制\n转型3:1978---? 经济市场化与新型社会主义改革的三个逻辑起点:1.农村:1978,体制外突破,绕开制度壁垒2.城市:1984,体制外放开,体制内激活3.中央与地方分权。“特区”也是一种分权结论之一:中国道路是独特的,不可重复;因为不可重复,才更具有世界意义。\n问题与讨论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次社会转型的背景和逻辑2.如何评价改革前30年的中国经济\n第四讲转型中的社会冲突与制度改进\n\n\n不来了,坚决不来了\n有点像中东难民营\n一、转型中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1.功利主义兴起,社会价值哲学迷失;儒学伦理已经解体,商业伦理尚未形成,企业处于伦理真空2.利益部门化,加剧了部门利益与社会大众利益之间的冲突3.地方主义与社会平衡的执政理念的冲突;4.要素流动的利益取向与城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冲突;5.私人品充分供给,基本公共品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6.普通劳动被边缘化,导致社会基本价值的偏移;7.公权力腐败导致公共部门公信力下降,社会运行成本上升。8.社会管理体系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市场化\n二、社会转型的价值走向1.全面改善微观基础教育、伦理、契约化(个人、企业、公共部门)2.全面缓解结构性冲突城乡、地区、阶层、增长与发展、人与自然3.全面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管理体系中国改革的逻辑:经济、社会、政治社会管理体系改革严重滞后,使社会冲突加剧,经济发展受阻,政治成本上升4.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文明基本价值走向的民主政治体系。\n三、社会转型难点难点之一:权利均衡与重新配置权利可分为两组:公权和私权公权是受公众委托之权。“公务员”就是由公权的这种属性派生出来的。私权是个人和组织赖以存在和交往的必要条件,有时表现为人权,有时则表现为物权。公权运行的效率取决于公权行使者对公众的责任强度;私权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私权拥有者的社会责任强度。例证:征税者与纳税者之关系本质上是公权与私权之关系。公权的公正性和税赋的公平性,是改善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之关系的政治基础。两者恪守社会职责,才有公平公正可言。思考: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制度性差异\n难点之二:全面缓解社会冲突1.城乡三元社会的冲突:农村社会、城市社会、流动着的农民工社会中国为何远离“刘易斯均衡”中国农民两次为工业化作贡献:产品比价剪刀差、要素比价剪刀差2.地区差别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冲突3.尊重劳动与要素定价机制的冲突……\n问题与讨论1.中国改革以来非平衡发展的路径与评价2.企业“失信”的表现及其经济学解释3.困扰中国稳定持续发展的社会冲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