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笔记整理 11页

  • 113.00 KB
  • 2022-08-22 发布

经济学笔记整理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经济学分值分布:单选30*1分多选10*2分简答6*5分论述3选2*10分共有五篇—分成三大块第一部分铺垫性知识(第一章—第五章)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两个时间单选17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四大环节的关系,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单选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物质资料生产(1)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的出发点(2)含义:物质资料生产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在劳动对象上,使得劳动对象发生改变,最终使劳动对象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我们把这种有目的的活动称为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为生产资料)2、社会生产方式(1)构成: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力构成:人的因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的作用;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的构成:狭义和广义3、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概念、客观性、特点及类型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1、社会再生产(1)类型:按内容分为---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按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分为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2、经济增长(1)含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别:范围不同,经济增长是小概念,经济发展是大概念;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P35(2)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4个指标的含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n国内生产总值(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7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2)两种类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第一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第一篇中最重要的一章)1、与劳动相联系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2、商品经济(1)概念与特征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特征: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目的是用于交换,以实现商品价值,并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可以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3)商品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以及二因素之间的关系P48(4)商品具有二因素的原因---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P49(5)价值的形成过程及价值量的决定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6)社会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8)价值规律内容及其作用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第二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1、两种方式:计划经济方式和市场经济方式2、市场经济(1)与商品经济二者的关系(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4个与计划经济相对比所得出的特征P71(3)市场机制:构成(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4)市场体系与市场秩序市场体系构成: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市场秩序构成: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交易行为秩序\n二、资本主义部分(第六章—第十一章)都很重要六、七、八章—自由竞争阶段更重要九、十、十一章—垄断阶段第六章三大理论三大理论1、剩余价值理论2、资本主义工资理论3、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两种基本形式资本积累的概念、本质影响资本积累的四个因素资本积累的后果和作用1、m理论(1)m的生产过程2点结论:资本家将工人劳动时间延长到一定点,m就产生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由两部分组成,必要劳动时间(用来生产自身价值所需时间)和m劳动时间(用来创造m时间)资本类型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生产m所发挥的作用不同)(2)生产m的两种方法及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两种方法:绝对m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m,叫做绝对m。相对m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m劳动时间而生产的m叫做相对m。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3点P96联系和区别2、资本主义工资理论(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工资的两种形式—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3、资本积累理论(1)资本积累的概念—m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m,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m。(3)对资本积累构成影响的四个因素P105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4)资本积累的双重作用\n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流通单个资本的流通社会总资本的流通产业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两个理论前提和一个核心问题八个公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以及周期性1、单个资本的流通(1)产业资本循环(顺利循环两个条件: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三个阶段和三个职能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商品资本职能公式:G—W…P…W’(1)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含义: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时间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和生产资本的构成状况(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资本周转影响谁: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2、社会总资本的流通(1)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构成的假设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的假设(2)一个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八个公式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三个等式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一个不等式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三个等式(带△)1、经济危机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n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资本的存在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剩余价值的存在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股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商业资本:1、商业资本的产生过程2、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家的影响3、商业资本的含义借贷资本:4、借贷资本的产生过程5、借贷资本的实质6、借贷资本的含义资本主义地租:1、本质: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2、两种基本形式3、每种地租的形成条件及原因4、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形式形成条件形成原因级差地租土地有地理位置和肥沃程度的不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利息:1、影响利息的因素:利息=利率*借贷资本总额影响利率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等商业利润:1、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货得途径:通过价格差额实现3、本质: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选择)(1)几个概念:垄断、垄断组织、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垄断—是指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上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界的联合。(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取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n(2)垄断对社会统治的途径(2个)经济上的统治—参与制政治上的统治—个人联合2、垄断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选择、大题(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同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2)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而服务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3)三种基本形式: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溶合为一体(最高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相结合(给予)、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相结合(少取)。第十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1、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所借助的三个途径:重点掌握资本输出资本输出的原因:首先,垄断资本家获得了日益增多的垄断利润,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而些资本由于本国一些有利的投资场所由于垄断的形成而不利于投资,那些不能保证垄断资本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部门资本家又不愿意投资,这就使得国内出现大量的过剩资本,需要投向国外;其次,资本最佳投放场所就是国外,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那里资本短缺、劳动力价格便宜、原材料价格低廉、销售市场广阔,资本不论以何种形式输出,都是极其有利的,而且通过资本输出还可以带动商品输出,从而使垄断资本家把大量的过剩资本输出国外。2、经济全球化概念:又称经济国际化,是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不断加强的趋势。本质: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三项内容:生产的全球化发展、贸易的全球化发展、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作用:(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使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加速了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导致国际经济调控加强,使国际经济组织和规则不断完善,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有利于缓和国际上的一些矛盾。(2)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增大了各国经济连带波动的风险;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会使各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使发展中国家付出的代价巨大,发达国家分享更多利益。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结论: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过渡性的历史地位2、结论的得出过程:迅速发展的趋势停滞趋势\n三、社会主义部分(第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三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本质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制度(重点)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重点)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消费制度3个制度: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制度(第十三章)劳动者个人收入制度(第十四章)劳动者个人消费制度(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本质(第十二章)本质论、初级阶段论第四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一个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五章)四个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国企机制(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机制(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机制(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机制(第十九章)第五篇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发展\n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本质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的途径—三大改造没收大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改造中小资本,状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经济特征、根本目标)第十三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制度1、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解读:(1)公有制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资本主义性质的)、外资独营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与消费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内容: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制度。2、解读:(1)按劳分配的内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为前提条件;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质上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以社会平均劳动量为尺度,社会和集体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分配给个人消费品。(2)按劳分配的性质:社会主义性质(3)按劳分配的作用:3点(简答)P259(4)按劳分配实现模式的特点:4点(简答)(5)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按资本分配、按资金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土地、房产等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收入。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改革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弊端: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政企职责不分;由于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独产的经济利益和应负的经济责任,缺乏活力;按照行政部门和地区系统管理经济,造成条块分割;单纯依靠指令性计划组织和调节经济活动,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在分配上统收统支,平均主义严重,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对外经济关系上基本上是闭关自守,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2、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市场取向3、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成:以自主企业制度为基础;比较发育的市场;完善的宏观调控系统。\n1、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先易后难的有序改革;由点到面的改革进程;新旧体制兼容的过渡性制度安排;由增量到存量的梯度改革;改革同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协调。第十六章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企经营机制的转换1、转换的原因:动力机制—非利益型;约束机制—被动型;运转机制—生产型,这三方面不够理想,使得国有企业活力低下,所以需要转换。2、转换的方向:动力机制—由非利益型向利益型转换;约束机制—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运转机制—由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3、转换的途径(怎么转):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6字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的五大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过程1、分配范围:初次分配是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分配2、再分配的途径:国家财政预算、银行信贷、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体系。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的概念: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和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2、宏观调控的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是协调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运行的需要。3、宏观调控的两项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4、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5、宏观调控的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目前间接是最常用的6、宏观调控的四个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7、宏观调控的四项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货币政策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1、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要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原因:经济快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巩固的根本条件;经济快长—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n经济快长—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经济快长—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根本条件。2、快速增长的前提—提高经济益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城乡二元结构(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2、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要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实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相互关系。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三项政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3、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三个阶段:战略重点:第二十二章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四项内容:对外贸易、技术交流、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援助170分钟\n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实质。2、简述我国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所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3、试述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特点及作用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5、简述宏观调控的任务与目标6、为什么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7、怎样理解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8、简述按劳分配的内容与作用。9、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2007年4月10、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2007年10月11、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2008年4月12、简述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及其各自的形成条件与原因13、简述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14、简述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5、简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反比16、试述货币的产生过程17、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8、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