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9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考点总结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P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你与生产某种经济物品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最大收益。(P2)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水平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武器与食物的最大产量组合。(P2)经济制度: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具体方式。(P4)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P15)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价格本身与其需求量之间内在关系的定理。(P19)供给:是指某种商品的生产厂商在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P20)供给定理: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是呈同方向变动的。(P2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P29)需求收入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n(P32)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感或满足程度。(P40)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P4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曲线。(P46)消费者剩余:是指某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格与其实际购买该商品时所花费的总支出的差额。(P50)第四章生产理论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P61)等产量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可以采用两张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同组合方式的曲线。(P64)等成本线:是反映在生产这的成本支出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能够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线。(P66)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理论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P76)机会成本:是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P77)\n第六章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P92)完全垄断:适合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全部市场。(P97)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P102)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大厂商控制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P104)第七章分配理论工资: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提供劳务所获得的报酬。(P116)利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118)利率:利息率。(P118)地租: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120)利润: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121)第八章微观经济政策公共物品:是指私人不愿意或无能力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P132)市场失灵:\n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场合不能或不能完全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配置的情况。(P132)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对其他人所造成的无法通过价格体系反映的影响。(P133)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P135)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P144)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48)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用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P149)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即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与引起这一变动的变量的变化量之间的比率。(P166)第十一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愿意接受劳动市场现行工资但没有找到工作的现象。(P192)充分就业:\n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收到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P195)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P196)第十二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P211)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P228)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实现政策目标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P232)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2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P236)各章要点归纳第一章:生产可能性: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水平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武器与食物的最大产量组合。(P2)经济学含义(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科学。(P4)经济学的两大板块(微观、宏观):\n根据经济学理论研究解决问题的不同,经济学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前者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后者研究资源利用问题。(P5~P6)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济学;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做出好与不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为规范经济学。(P7~P8)第二章: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消费者既要有购买商品的欲望又要有购买该商品的货款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称为需求。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压抑欲望,减少消费,此时的制约因素是支付能力;到了经济繁荣的情况下,对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应该是购买欲望。(P15)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爱好。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相关商品和劳务的价格。5.消费者对收入和价格的预期。(P18~P19)影响供给的因素:1企业的目标。2商品本身的价格。3相关产品的价格。4生产技术的变动。(P22)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1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2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P26)\n第二章: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用来说明消费者选择的理论,这两种理论的区别的关键是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即效用能否被度量。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认为效用可以计算并可加总求和,其主要分析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因而不能计量并加总求和,但消费者可以对不同的商品给其带来的效用进行排序。该理论主要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P41~P42)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P44)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讨论的是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消费者均衡分析有三个假设前提:第一,物品价格既定;第二,消费者偏好的既定;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既定。在上述条件下,基数效用论得到的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既定收入的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并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P44)第四章:\n生产要素的种类: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四种。(P60)劳动是指劳动能力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能力,由劳动者提供。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及机器、设备、厂房等各种物化成本。土地是指生产中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它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地下、海洋及天空中一切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往往具有不可再生性。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管理、组织及创新能力。企业之所以能够把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生产出来琳琅满目的产品,正是企业家才能在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是否生产规模可变:在一般情况下,生产中各种要素的比例是可变动的,即不同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实现相同产量。(劳动密集型的方法,资本密集型的方法)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要具体看哪种方法更能实现经济效率。这时,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可以变动。其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K)(P6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是,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但当它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增加的产量将递减,最终还是会使产量绝对减少。(P63)\n一种生产要素的可投入区域:在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以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分为三个区域,即把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劳动的合理投入区域应该在区域‖。(P63~P64)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如果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合在同一个图形上,那么,唯一的等成本线与无数等产量线的关系有三种:相交、相离和相切。在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的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P67~P68)规模经济(适度规模):规模经济就是指一定生产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幅度,但当生产规模的扩大幅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幅度,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P68)第五章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Q(产量)、FC(固定成本)、VC(可变成本)、STC(总成本)、SMS(边际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SAC(平均成本)(P79)STC(总成本)=FC(固定成本)+VC(可变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FC(固定成本)÷Q(产量)AVC(平均可变成本)=VC(可变成本)÷Q(产量)\nS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经济分析中,理论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P86)第六章四个市场概念:书上最后的表格关于价格歧视的含义、类型:垄断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产品向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P101~P102)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之间分开。价格歧视的类型:第一,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第二,二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第三,三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第七章生产要素的分析:(P112~P114)生产要素的需求。1有关生产要素需求的问题:(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殊性。(2)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3)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应该注意区分的几种情况。\n2生产要素的需求。(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的需求。(2)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劳动的供给曲线弯曲的原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详情见P115图7—4)地租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总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详情见P125图7-9)第八章公共物品使市场失灵的原因(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P132)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第一,生产正外部性。第二,消费正外部性。第三,生产负外部性。第四,消费负外部性。(P133~P134)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P135)第九章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只测定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第三,GDP一般以一年为统计核算期限。第四,GDP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境内在一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不管国境内的生产要素是不是本国的。第五,GDP只衡量市场活动场所产生的价值。(P145)支出法核算:\n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包括四个部分:私人消费(C),私人国内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把上诉4个项目加总求和,可得到公式:GDP=C+I+G+X-M(P145~P14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GN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收入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P150)第十章两部门与三部门均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P160~P166)两部门的经济:总支出=总需求(AD)=消费(C)+投资(I)总收入=总供给(AS)=消费(C)+储蓄(S)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I=C+S三部门的经济:总支出=总需求(AD)=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总收入=总供给(AS)=消费(C)+储蓄(S)+税收(T)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I+G=C+S+T第十一章失业类型:(P194)1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n2周期性失业3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4隐蔽性失业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P195)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简称CPI)也称消费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一般都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P196)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4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P200)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P201~P202)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对固定货币收入者的影响。第二,对节俭者的影响。第三,对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影响。第四,对政府与公众的影响。第五,对雇主与工人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菜单成本,即当价格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花费真实的资源来调整其产品的价格。)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影响。\n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与应用:(P204)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用于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制定者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十二章经济增长的源泉:决定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引起前两种要素生产率的提高。(P219)十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P232~P233)1财政政策的内容第一、财政支出第二、财政收入2财政政策的运用(表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