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讲义 11页

  • 87.50 KB
  • 2022-08-22 发布

经济学基础讲义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41 【大中小】【我要纠错】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一、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行为。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①个人主义方法论;②经济人假设;③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二、政府失灵表现形式: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1)唐斯的“理性投票人假说”尽管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以及其成本分担,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是作为公共物品需求者和投票者,个人也许没有动机通过投票传达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收益。(2)“理性的无知”,是指理性的选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因而没有动力花费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3)“理性的非理性”是指,正是由于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即使拥有必要的信息,选民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他们不会好好利用这些信息。这导致选民往往胡乱投下、自己那神圣的一票,根本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偏好,何谈政府根据选民表达的偏好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呢?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只有符合中间选民偏好的纲领或提案,才有助于实现选票极大化的目标。一味迎合中间选民的利益,必然导致少数派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诉求被忽视,有违社会公正原则。3.投票循环投票循环又被称作“孔多塞悖论”。其核心思想一般由“三个选民-三个选项,两两表决、得多数票者获胜”的简单模型来表达。该模型表明,某些情况下简单多数决没有结果,即出现投票循环现象,没有哪个候选对象能够稳定的胜出。4.官僚体系无效率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解释了官僚体系缺乏效率的原因。该模型中的官僚机构具有两大特征:(1)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2)官僚机构负责生产某种公共物品与服务,以与其服务对象的预算拨款相交换。5.利益集团与寻租\n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公共财政职能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41 【大中小】【我要纠错】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含义: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2、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大小决定于政府的职能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主要包括:(1)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服务的领域,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正确安排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合理安排财政投资支出规模和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收入分配职能:1、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n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范畴,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通过转移性支付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人,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受益范围和政策选择性,对改变社会不公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移性支出等。(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住房)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益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含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公共物品\n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40 【大中小】【我要纠错】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公共物品的这一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公共物品的特征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主要特征)和非排他性(派生特征)。非竞争性:指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非排他性:指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1.公共物品的融资(1)政府融资(强制融资)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容易出现“免费搭车”现象。所以得出结论: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缺点:政府融资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2)私人融资(自愿融资)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碍私人融资的关键因素。缺点:私人融资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3)联合融资多数情况下,应在私人融资和公共融资之间做出分工。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2.公共物品的生产公共物品的生产通常有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两种方式。合同外包不管包给何种性质的机构,都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支持公共物品提供私有化的理由是:同样的服务由私人生产成本更低,而反对者则认为私人生产降低了服务的质量。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政策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40 【大中小】【我要纠错】\n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财政政策的功能:财政政策的功能------协、导、稳、控(谐音:斜倒稳控)(1)导向功能: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和管理活动,调整人们的物质利益,进而调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引导国民经济运行。①提出明确的调节目标:如经济增长低迷、处于通货紧缩时,财政政策要确定支持经济增长回升的目标②通过利益机制引导和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如政府为了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就要通过折旧、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私人投资。(2)协调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等出现的某些失衡状况的调节和制约。①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如通过财政转移性支付,协调各地区间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标准,调节个人间的收入水平。②财政政策工具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发挥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企业和居民等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对经济社会的有效控制。(4)稳定功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供求平衡①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措施,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②在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1、促进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衡量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指标,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通常用失业率表示。\n2、物价基本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是指经常项目收支、资本项目流入流出的差额之和为零,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综合平衡。经常项目:也称贸易项目,是指一国的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和出口资本项目:是指一国资本的流入和流出4、经济稳定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保持稳定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政府预算体系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40 【大中小】【我要纠错】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政府预算体系: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既包括用于满足政府日常行政事业活动及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发展科学、卫生、教育等各项事业开支需要的收入,也包括用于满足政府投资性支出需要的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是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政府性基金预算:1.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含义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2.政府性基金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区别政府性基金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同属于政府预算的范畴。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资金的管理方式不同3.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a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含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n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一是统筹兼顾、适度集中;二是相对独立、相互衔接;三是分级编制、逐步实施。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对重要企业补充资本金和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社会保障预算:1.指导思想和原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遵循的原则:依法建立,规范统一;统筹编制,明确责任;专项基金,专款专用;相对独立,有机衔接;收支平衡,留有结余。2.编制范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3.编制方法社会保脸基金预算编制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预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4.编报和审批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财政部审核后,由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5.执行和调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得随意调整。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应当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调整方案。6.决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草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财政部审核后,由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支出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39 【大中小】【我要纠错】\n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一、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二、财政支出分类(一)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1.国际通行的统计分类方法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和财政支出经济分类。2.财政支出按功能分为十大类: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和社会保护。3.每一大类功能支出又按经济性质分为八大类:雇员补偿、商品与服务的使用、固定资本消耗、利息、补贴、赠与、社会福利和其他支出。(二)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将财政支出区别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收入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39 【大中小】【我要纠错】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一、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二、政府收入的分类: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政府有4种主要的收入来源渠道: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和其他收入。(1)、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2)、社会缴款,包括社会保障计划收入和雇主提供的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险计划收入。社会缴款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性的;可以由雇员、代表雇员的雇主、自营职业者缴纳,也可以由无业人员缴纳;缴款额与缴款人的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相关。强制性社会缴款与税收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规定的事件(如疾病和年老)发生,缴纳人和其他受益人有权获得某些社会福利,但缴纳税收并不能使纳税人获得相同的权利。\n对于那些缴款额与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无关、并专用于社会保障计划的强制性付款,应视为税收,而不是社会缴款。(3)、赠与收入,是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它们是对一国政府自有财政收入的补充,可以是现金或实物的形式。(4)、其他收入,是指税收、社会缴款和赠与以外的所有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如使用费和规费)、利息和其他财产收入(如国有资产经营收入)、除赠与以外的其他现金或实物形式的自愿转移以及罚金和罚款。2、我国政府收入分为:(1)税收收入;(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5)债务收入;(6)转移性收入。三、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小口径:仅指税收收入小口径:1.税收收入及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即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收入。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社会缴款。2.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是指这个口径。中口径: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大口径:全部的政府收入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国债 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03-2915:38 【大中小】【我要纠错】导语: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将在11月2日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的辅导资料,以便您参考学习。一、国债的含义: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n与私债务相比,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风险小、又被称为“金边债券”。二、国债的种类:(1)按照国债发行地域不同,可将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2)按借入债务到偿还债务的时间长短划分: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中期国债――――1~10年的长期国债――――10年以上(3)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可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4)根据国债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可将国债分为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一般情况下,能够上市流通的国债多为中短期国债,不能上市流通国债多为长期国债。(5)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①货币国债是指以货币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政府举借的是货币,归还的也是货币。②实物国债以实物作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可以避免因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一般是在存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属于实物国债。三、国债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方式弥补。(1)向中央银行借款弥补赤字会造成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加,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2)税收是按税法规定征收的,如果通过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种弥补赤字,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实质是将属于社会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暂时性转移;认购国债的资金基本是社会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筹集建设资金现代社会中,以国债资金来扩大建设规模是发行国债的重要目的之一。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国债”之称。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短期国债的发行及买入和卖出,在不少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货币供应数量和调节利率。4.调控宏观经济\n四、国债的负担与限度:(一)国债负担:所谓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1)认购者负担。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2)债务人负担(政府负担)。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如何,最终还要依赖税收来还债,成为纳税人的负担。(4)代际负担。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二)国债限度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1)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br)的比重。这个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一国的gdbr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我国这一指标的计算有两种口径:一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即“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二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即“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此外,在“以旧债还新债”机制下,还有一个用来反映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即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比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