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摘要 23页

  • 406.00 KB
  • 2022-08-22 发布

经济学原理摘要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原理(美)N.格利高里•曼昆(N.GregoryMankiw)微观经济学分册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可能原因一是外部性,二是市场势力。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经济周期:用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或雇用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是无法预测的波动。-23-\n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有关主张:(持赞同意见经济学家所占的百分比)1.租金上限降低了可得到的住房的数量和质量。(93%)2.关税和进口配额通常降低了总体经济福利。(93%)3.弹性汇率和浮动汇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国际货币协定。(90%)4.财政政策(例如,减税和/或增加政府支出)对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有重要的刺激效应。(90%)5.美国不应该限制雇主将工作外包给其他国家。(90%)6.美国应该取消农业补贴。(85%)7.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应该取消对职业运动队的补贴。(85%)8.如果联邦预算要实现平衡,也应该是以经济周期为基础,而不是以年度为基础。(85%)9.如果现行的政策保持不变,在接下来的50年中社会保障基金与支出之间的制品会持续扩大并超出承受能力。10.现金支付给领取者增加的福利远远大于相当于现金价值的实物转移支付。(84%)11.庞大的联邦预算赤字对经济有不利的影响。(83%)12.最低工资增加了年轻人和不熟练工人的失业。(79%)13.政府应该按“负所得税”的思路重建福利制度。(79%)14.排污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作为控制污染的方法优于实行污染上限。(78%)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在该模型中,经济由家庭和企业这两类决策者所组成,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这些投入品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品被称为生产要素),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都可享有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一个可以用较少投入生产该物品的人被称为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较小的人被称为有比较优势。贸易的好处是基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第2篇市场如何运作-23-\n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一个市场的需求量是所有买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总和。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增加;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变动的一些重要变量:价格;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市场供给量是在每种价格水平下氖卖者的供给量之和。使每一种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增加的任何一种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我们称之为供给增加;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减少的任何一种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些重要变量: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因此,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这种物品,以及卖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市场: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作为一无损定子一种产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供给。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收入减少引起需求减少的物品。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均衡的价格。此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量正好与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平衡,有时也称市场出清价格。供求定理:在大多数自由市场上,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供给、需求变动与价格、数量变动的关系供给未变供给增加供给减少需求未变价格相同价格下降价格上升数量相同数量增加数量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升价格不确定价格上升数量增加数量增加数量不确定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价格下降价格不确定数量减少数量不确定数量减少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23-\n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意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当弹性小于1,意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弹性正好等于1,意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根据经验,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些规律包括: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较富有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范围小的市场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因为范围小的市场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所生产的物品量的灵活性。在大多数市场上,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所考虑的时间长短,即在长期中的弹性通常都大于短期。如果供给量变动比例小于价格变动比例,那么弹性小于1,说明供给缺乏弹性;反之,则说明供给富有弹性。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更好的是用中点法,即用变动量除以碑水平与最后水平的中点值或平均值来计算)。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说明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则说明是缺乏弹性的。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其值是负数还是正数取决于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替代品呈同方向变动,即为正数;互补品为负数。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说明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则说明是缺乏弹性的。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与劳务的法定最高价格。如果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由于所引起的短缺,卖者必须以某种方式在买者中配给物品或劳务。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浡最低价格。如果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由于所引起的过剩,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在卖者中配给买者的物品或劳务需求。当政府向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亦即缩小了该市场的规模。对一种物品的征税是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的一个楔子。当市场向新均衡变动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高了,而卖者得到的价格低了。从该意义上说,买者与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税收归宿并不取决于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因为市场的这一方难以通过改变购买量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第3篇市场和福利-23-\n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消费者剩余=买者评价-买者支付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量-卖者成本总剩余=买者评价-卖者成本关于市场结果的三个观点: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2.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3.自由市场生产出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着买者与卖者有效地配置资源。存在市场势力或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它衡量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它衡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它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提供这些物品的总成本。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经济成果的特性。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总剩余的减少被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税收带来的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少消费,使卖者少生产,而且,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规模缩小到使部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由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越大。但由于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税收收入不会一直增加。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如果税收规模达到足够大时,税收收入就会开始下降。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消费者状况变坏。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状况变坏。在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都大于损失。关税使市场向没有贸易时的均衡移动,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了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等。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23-\n第10章外部性如果一项活动产生了负外部性,则市场的社会最适量将小于均衡量;如果产生了正外部性,则市场的社会最适量将大于均衡量。为解决问题,政府可通过对负外部性物品征税(矫正税)、发放可交易的许可证并给予正外部性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如果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外部性内在化:通过改变激励以使市场买者和卖者考虑到其行为的外部效应。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亦称庇古税。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按排他性和消费中的竞争性来划分,经济中的物品可分四类: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有资源;自然垄断物品。三种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市场运行最适用于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市场运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物品。一些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市场上没有有效地配置资源,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建立产权,即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在法律上有权控制它的所有者。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其目标是估算该项目对于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社会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公地悲剧:有关公共资源使用的一个寓言,说明当一个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即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第12章税制的设计把所有的税收加在一起(包括个人所得税、工薪税、销售税和财产税)总计达到一个普通美国人收入的1/3左右。随着一个国家越来越富有,一般而言,政府以税收形式拿走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大。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定额税:向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支付能力原则:-23-\n平均税率衡量收入中用于纳税的比例(纳税人所做出的牺牲),边际税率衡量在多大程度上鼓励人们不工作,故决定所得税无谓损失的是边际税率。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种成本:一是由于税收改变了激励、扭曲了资源配置而带来的无谓损失;另一是遵从税法的管理负担。当评价税制的平等性时,应记住一条重要结论: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一回事。当考虑税法的变动时,决策者经常面临效率与平等的权衡取舍。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责来对这个个征税的思想。从该原则推出了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两个观念。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比例税:同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税收的税制。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税收的税制。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税收的税制。政府税收收入在GDP中的百分比(%)瑞典50法国45英国37德国36加拿大36巴西30俄罗斯32美国28日本27墨西哥20智利19中国15印度14注:可能为2008年数据2007年美联邦政府的收入税收数量(10亿美元)人均数量(美元)占收入的百分比(%)个人所得税1163385145社会保障税870288134公司所得税370122514其他1655467总计25688503100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类别数量(10亿美元)人均数量(美元)占支出的百分比(%)社会保障586194021国防553183120医疗保障375124214收入保障366121213保健26688110净利息2377859其他347114913总计273090401002005年美国州与地方政府的收入类别数量(10亿美元)人均数量(美元)占收入的百分比(%)销售税383129419财产税336113517个人所得税24181412公司所得税431452联邦政府转移支付438148022其他580195928总计20216827100-23-\n2005年美国州与地方政府的支出类别数量(10亿美元)人均数量(美元)占支出百分比(%)教育689232834公共福利367124018高速公路1244196其他834281742总计20146804100美国五等分群体联邦税收负担五等分平均收入(美元)税收占收入的%占全部收入%占全部税收%最低群体159004.34.00.8第二群体374009.98.54.1中等群体5850014.213.39.3第四群体8520017.419.816.9最高群体23130025.555.168.7收入最高的1%155850031.218.127.6注:该表未包括从联邦政府流回家庭的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和福利)。如加入,则最穷的1/5家庭平均税率接近于-30%,即他们的收入比没有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时高30%。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生产成本经济学家在分析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时既考虑企业的显性成本又考虑隐性成本,而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因而只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隐性成本。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企业供给物品与劳务的动机。获得正经济利润的企业将继续经营,而有亏损(即经济利润为负)时,企业所有者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来弥补其所有生产成本,有可能导致企业关闭。成本曲线具有的三个特征:1.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2.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U形曲线的底端即对应着有效规模。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总收益: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总成本:企业为购买投入品所支付的货币量。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的和隐性的)。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它的产生是因为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中实现专业化,而专业化可使工人更精通某一项工作进而降低成本。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它的产生是由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为的特性。-23-\n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的U形曲线;所有短期成本曲线都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或以上。这是因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成本的诸多类型名称定义数学表述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成本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成本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FC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VC总成本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的市场价值TC=FC+VC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AFC=FC/Q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AVC=VC/Q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ATC=TC/Q边际成本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MC=ΔTC/ΔQ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市场的特点: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3.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利润最大化的三个一般性规律:1.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应该增加其产量;2.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应该减少其产量;3.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正好相等。在短期中,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时,如果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暂时停止营;在长期中,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时,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选择退出市场。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它是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由于其无法收回,它在企业经营决策中体现出无关性。边际企业:如果价格有任何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第15章垄断-23-\n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市场势力改变了企业成本与其产品的出售价格之间的关系,竞争企业接受市场给定的其产品的价格并选择供给量,以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垄断者则收取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在竞争市场上,利己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仿佛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提高了总体经济福利;与此相比,由于垄断企业不受竞争限制,有垄断的市场的结果往往并不符合社会的最佳利益。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即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而进入壁垒有三个主要形成原因:1.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2.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3.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称为自然垄断)。竞争企业与垄断企业之间的关键差别: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并不是所有对物品评价高于物品成本的消费者都会购买它,因此,垄断者生产并销售的数量低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即产生无谓损失(总剩余损失),从而造成经济福利的减少。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关于价格歧视的三个结论:1.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一种理论策略。通过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价格,垄断者可以增加利润。2.价格歧视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3.价格歧视可以增进经济福利,消除垄断定价中固有的无效率。但其带来的福利增加表现为生产者剩余更高,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更高,即增加了垄断利润。政府解决垄断问题的四种方式:1.努力使垄断企业更有竞争性(反托拉斯法);2.管制垄断者的行为(价格管制);3.把一些私人企业变为公共企业;4.不作为。竞争与垄断的比较竞争断垄相似处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最大化原则MR=MCMR=MC短期中能赚到经济利润吗?能能不同之处企业数量许多一家边际收益MR=PMRMC有生产者福利最大化的产量水平吗?有没有长期中能进入吗?能不能长期中能赚到经济利润吗?不能能有价格歧视的可能性吗?没有有第16章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寡头:-23-\n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很多行业介于完全竞争与垄断的极端情况之间的某个位置,经济学家称这种情形为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市场类型包括寡头和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具有以下特征:1.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2.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各略有不同。3.自由进入与退出。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因此,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集中率:经济学家用统计学上所说的集中率来衡量少数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集中率是四家最大企业在市场总产量中的百分比。在美国经济中,大多数行业的四企业集中率在50%以下。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及垄断三种市场结构的特征比较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垄断三种结构共同特征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最大化原则MR=MCMR=MCMR=MC短期中能赚到经济利润吗?能能能垄断和垄断竞争共同特征是价格接受者吗?是不是不是价格P=MCP>MCP>MC能生产福利最大化的产量水平吗?能不能不能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共同特征企业数量许多许多一家长期中能进入吗?能能不能长期中能赚到经济利润吗?不能不能能第17章寡头由于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每家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因此,在做出自己的生产决策时,都要考虑它的决策会如何影响所有其他企业的生产决策。当寡头企业单独地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博弈论: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策略”是指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当他在不同的行为之中做出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他采取的行为会做出什么反应。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一旦形成了卡特尔,市场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垄断者提供服务。纳什均衡:以经济理论家约翰.纳什而命名。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囚徒困境:两个被捕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23-\n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越来越像竞争市场,其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对社会有效率的水平。与囚徒困境中的囚犯坦白一样,利己也使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结果。博弈”,说明基于利己的逻辑,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如军备竞赛、公共资源问题和寡头等都适合此逻辑。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一种策略。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也就是其产量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其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可能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价格上升增加了劳动需求;价格下降减少了劳动需求);技术变革(大多是增加了劳动需求);其他要素的供给(一种生产要素的可获得量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可能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嗜好变动;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移民。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边际产量值等量变动,因为这两个量必定总是相等的。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每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量取决于该要素的供给与需求;需求又取决于某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在均衡时,每种生产要素赚到了它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的边际贡献的价值。一块土地或资本的均衡购买价格取决于当前的边际产量值以及预期未来会有的边际产量值。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要素以某种方式组织在一起使用,这就使每种要素的生产率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的可获得量,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发生变化都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益。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用于描述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土地或资本的购买价格:一个人为了无限期地拥有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土地或资本的租赁价格: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第19章收入与歧视决定均衡工资的一些因素包括:补偿性工资差别(“好”工作往往比“坏”工作的均衡工资低);还有能力、努力和机遇差别。教育的信号理论:一些经济学家强调,企业把教育状况作为区分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作的一种方法,正规学校教育并没有使税率实际提高,但工人通过在学校花费数年的意愿向雇主发出其与生俱来的生产率的信号。工资有时被设定在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上是基于三个原因: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补偿性工资差别:为补偿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罢工: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歧视:-23-\n竞争市场包含了一种自发矫正雇主歧视的方法:只关心利润的企业进入市场倾向于消除歧视性工资差别;只有在顾客愿意为维持歧视性做法进行支付或政府强制歧视时,竞争市场上的这种工资差别才能持续下去。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的平均年收入(美元)1980年2005年男性高中,未上大学4108340112大学毕业生5919675130大学毕业生高出的百分比+44%+87%女性高中,未上大学2477528657大学毕业生3345249326大学毕业生高出的百分比+35%+72%注:收入数据根据通货膨胀进行了调整,并用2005年的美元表示。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柏拉图认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最富的人的收入不超过最穷的人的收入的四倍。根据统计比较的12个国家收入不平等状况(其衡量标准是最富有的1/10人口得到的收入与最穷的1/10人口得到的收入的比率):日本4.5,德国6.9,印度8.6,加拿大9.4,俄罗斯12.7,英国13.8,美国15.9,尼日利亚17.8,中国21.6,墨西哥24.6,南非33.1,巴西51.3。(资料来源:HumanDevelopmentReport2007/2008)有许多旨在帮助穷人的不同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虽然这些政策都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由于经济援助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因此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这种高有效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贫困线: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形式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经济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的收入或平均的收入。功利主义:一种收入分配的政治哲学,认为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效用:指人们从其环境中得到的幸福或满足程度,它是福利的衡量指标,而且根据功利主义的看法,它也是所有公共政策和私人行动的最终目标。自由主义:一种福利分配的政治哲学,认为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最大最小准则:一种福利分配主张,认为在设计公共政策时,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自由至上主义:一种福利分配的政治哲学,认为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福利: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美国不同群体的收入分配(2005年)群体家庭年收入(美元)占总收入百分比(%)最低的1/5256164.0-23-\n次低的1/525616-450219.6中间的1/545021-6830415.3次高的1/568304-10310022.9最高的1/5103100以上48.1最高的5%184500以上21.1第7篇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代表其偏好,对较高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偏好大于对较低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任何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在该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消费者选择理论适用于许多情况。它可以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有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为什么工资提高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劳动供给量,为什么利率提高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储蓄。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在某种既定收入时能买得起的物品的各种组合。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正常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收入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吉芬物品:该术语用来描述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这种违背需求定理的物品(以最早注意到这种可能性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名字命名)。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经济学前沿中的三个主题:不对称信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市场中获得相关知识的差别被称为信息不对称。当存在隐蔽性行为时,委托人关注因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引起的损失;当存在隐蔽性特性时,买者会关注卖者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私人市场有时通过发信号和筛选做出反应。雇主应对道德风险问题的办法如:更好的监督;高工资;延期支付。社会学家西蒙提出,不应该把人作为理性最大化者,而应该作为满意者。他们并不总选择最好的行为过程,而是做出仅仅足够好的决策。人仅仅是“接近理性”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经济学中指一个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完成一些工作时所出现的不道德行为风险。代理人: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如工人)。委托人:让另一个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如雇主)。逆向选择:是在卖者对所出售物品的特征了解得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此时买者要承担物品质量低的风险,如二手车市场、劳动市场、保险市场。发信号:-23-\n,或者他们表现出“有限理性”。对人类决策的研究表明人们所常犯下的系统性错误:人们过分自信;人们过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细枝末节;人们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生活中人们经常为自己制订计划,但他们并没有遵守计划,即时满足的欲望使他们放弃了自己过去的计划。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认为人并不总是理性的,人关注公正,人有时是矛盾的(前后不一致),这些都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影响。指市场中有信息的一方仅仅为了获得信任而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市场以多种方式对不对称信息问题做出反应,发信号即是其中一种。筛选: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康多塞悖论: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狭义的结论是,当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时,确定议程(决定投票顺序)会对民主选举结果有重大影响;广义的结论是,多数投票通过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想要什么结果。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即没有一种投票制度是完美的。中值选民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该定理表明,如果两个政党各自努力使自己当选的机会最大化,它们就要使自己的立场接近中值选民;同时少数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重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对一个宏观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GDP(用Y表示)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Y=C+I+G+NX名义GDP:按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个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损耗,或称“固定资本的消费”)。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它与NN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如销售税);同时,二者的不同还缘于数据收集问题引起的“统计误差”。个人收入:-23-\n指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与国民收入不同,它不包括留存收益--公司获得的但没有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它还要减去公司所得税和对社会保障的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障税)。此外,个人收入还包括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以及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如福利和社会保障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它们对政府的义务之后剩下的收入。它等于个人收入减个人税收和某些非税收支付(如交通罚单)。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生产物价指数(PPI):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生产与增长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无形财富”:社会中人们的相互信任、有效的司法系统、清晰的产权以及有效的政府等所有这些与世无形资本也在刺激劳动生产率,并且带来更多的财富总额。世行报告称“人力资本和制度的价值(依法衡量)是所有国家最大的财富”,“富国之所以富,是因为它们人口的技能和保证经济行为的制度质量”。富国80%的财富和穷国60%的财富是无形类资产;法制制度占国家无形资的57%,教育占36%。按百分制的法制指数:瑞士99.5,美国91.8,尼日利亚5.8,布隆迪4.3,埃塞俄比亚16.4,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值是90,而非洲撒哈拉地区是28。世行研究,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人均财富44万美元(包括1万美元的自然资本、7.6万美元生产出的资本以及35.4万美元的无形资本),而低收入国家总财富平均每人7216美元(其中2075美元是自然资本,1150美元是生产出的资本,3991美元是无形资本);瑞士人均财富最高,为64.8万美元,美国第四,为51.3万美元,人均最少的为埃塞俄比亚1965美元,尼日利亚2748美元,布隆迪2859美元。收益递减与追赶效应: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呈现减少的特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容易实现迅速增长,这种初始状况对随后增长的影响有时称为追赶效应。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债券与股票的区别:金融体系:-23-\n二者都是企业为新投资筹资的一种方式,但二者差别很大。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债券所有者是企业的债权人,而股票代表企业所有权的索取权,股票持有者是企业的部分所有者;股票持有者享受公司的利润,而债券持有者只得到债券的利息;如果企业财务陷入困境,在股票持有者得到补偿之前,应先支付债券持有者应得的部分。与债券相比,股票既给持有者提供了同风险,也提供了潜在的高收益。经是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金融机构可分为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贷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经济中最重要的两种金融机构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向贷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其最重要的两种为银行和共同基金。恒等式:S=I,说明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而在等式两边之间的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共同基金以及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等金融体系在协调,它们吸收国民储蓄,并将之用于一国的投资。国民储蓄(S):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它包括私人储蓄(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后剩下来的收入)和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储蓄与投资的政策选择:政策1:储蓄激励。改变税收政策以鼓励更多储蓄,则利率下降且投资增加。政策2:投资激励。如果税法改革鼓励更多投资,则利率上升且储蓄增加。政策3:预算赤字与盈余。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而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就会上升且投资减少,进而降低了经济的增长率。反之,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并刺激了投资,进而意味着更多的资本积累和更快的经济增长。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如果r是利率,那么N年后将得到的X量的现值是X/(1+r)N。即贴现值。70规则:如果某个变量每年按x%增长,那么大约70/x年以后,该变量翻一番。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未来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贴现:寻找一定量未来货币现值的过程。复利:银行帐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仍留在帐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第28章失业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自然失业率:经济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周期性失业:失业量围绕自然失业率逐年波动。第10篇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29章货币制度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货币的种类: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23-\n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如黄金);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准备金率越高,每个存款银行贷出的款越少,货币乘数越小。美联储的货币工具有三种:公开市场操作(买卖美国政府债券);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和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货款的利率)。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决定货币价值的因素是供给与需求。货币数量论: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即认为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而且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其解释均衡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所需的所有因素包括:(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和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应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这五个步骤是货币数量论的本质。古典二分法:18世纪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所有经济变量应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组成,第二类由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组成。影响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的因素不同,名义变量受经济中货币制度发展的影响,而货币对于解释真实变量基本是无关的。货币中性: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这种货币供给变动对真实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费雪效应: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这种名义利率根据(预期中的)通货膨胀率所做的调整称为费雪效应。货币流通速度(V):指在经济中普通一美元在不同人手中流动的速度。V=(P*Y)/M其中,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数量方程式:M*V=P*Y该方程式说明,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物价水平必须上升,产量必然上升,或者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而货币流通速度通常较为稳定)。通货膨胀的成本通货膨胀的谬误: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实际上,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其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23-\n包括:皮鞋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意想不到地增加纳税人所赚到的收入的税收负担);(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与不便;(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第11篇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对整个经济而言,资本净流出必然总是等于净出口。即:NCO=NX当一国有贸易盈余时(NX>0),它必定用盈余购买外国资产,因此,资本从一国流出(NCO>0)。当一国有贸易赤字时(NX<0),它必定在国外出售资产,因此,资本流入国内(NCO<0)。开放经济:一个开放经济以两种方式与世界其他经济相互交流--在世界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和世界金融市场上。净出口(NX):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NCO):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与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之间的差额,或称国外净投资。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一个开放经济的三种可能结果)贸易赤字贸易平衡贸易盈余出口<进口净出口<0Y进口净出口>0Y>C+I+G储蓄>投资资本净流出>0上式用以在整个经济中衡量国内得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相对于国外得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其中:P为国内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消费物价指数,P*为国外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消费物价指数。名义汇率(e):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即两国通货的相对价格。真实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的比率,即两国物品与劳务的相对价格。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即e=P*/P。其关键含义是,当物价水平变动时,名义汇率也变动。据此,有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贬值,而有较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升值。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可贷资金市场: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如果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可贷资金供给量将小于需求量,所引起的可贷资金将使利率上升;相反,如果利率高于均衡水平,可贷资金供给量将大于需求量,可贷资金过剩将使利率下降;在均衡利率时,可贷资金供给正好与需求平衡,亦即人们想储蓄的量正好与合意的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平衡。资本净流出是联系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变量。-23-\n在可贷资金市场上,供给来自国民储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并且真实利率供供求平衡。在外汇市场上,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需求来自净出口,并且真实使供求平衡。资本净流出的关键因素是真实利率,当真实利率高时,拥有美国资产更有吸引力,因而美国的资本净流出低。外汇市场:真实汇率变动以确保该市场均衡。如果真实汇率低于均衡水平,那么美元供给量将小于需求量,所引起的美元短缺将使美元的价值上升;相反,如果真实汇率高于均衡水平,那么美元供给量将大于需求量,所引起的美元过剩将使美元的价值下降。在均衡的真实汇率时,由美国物品与劳务净出口所引起的外国人对美元的需求正好与由美国资本净流出所引起的来自美国人的美元供给相平衡。贸易政策是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政府政策,它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常见的是关税,即对进口物品征收的税,另一种是进口配额,即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数量的限制。政府预算赤字对开放经济的影响:预算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供给→提高了真实利率→减少了资本净流出→使用于兑换外国通货的美元供给减少→引起真实汇率上升→使贸易余额倾向于赤字。进口配额制度对开放经济的影响:(在真实利率不变时增加了净出口,)增加了美元需求→并引起真实汇率上升→但可贷资金市场和资本净流出没有变动(,升值减少了净出口,从而抵消了进口配额对贸易余额的直接影响)→结论:进口配额既减少了进口,也减少了出口,但净出口并没有改变→贸易政策并不影响贸易余额,直接影响出口或进口的政策没没有改变净出口,贸易政策的微观经济影响大于宏观经济影响。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超过几年的一个时期,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物价和其他名义变量,但并不影响真实GDP,然而,在短期中,真实变量与名义变量是高度相关的,而且货币供给的变动可以暂时地使GDP背离其长期趋势。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的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抵制了投资支出,并降低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1.消费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增加的事件(减税、股市高涨)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减少的事件(增税、股市低迷)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增加的事件(对未来的乐观,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利率下降)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减少的事件(对未来的悲观,由于货币供给减少引起的利率上升)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23-\n当一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利率下降时,该国通货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这种贬值刺激了其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相反,当其物价水平上升并引起利率上升时,其通货的真实价值就会上升,而且这种升值减少了该国的净出口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总结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需求量的三个原因:1.消费者更富有了从而刺激了消费品需求;2.利率下降从而刺激了投资品需求;3.通货贬值从而刺激了净出口需求。政府对物品与劳务购买的增加(增加对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的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政府对物品与劳务购买的减少(削减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1.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增加净出口支出的事件(国外经济繁荣,引起汇率下降的投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减少净出口支出的事件(国外经济衰退,引起汇率上升的投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而短期中是向右上方倾斜),因为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生产(它的真实GDP)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而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真实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亦即在长期中,经济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会移动?1.劳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也许是由于自然失业率的下降)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也许是由于自然失业率的上升)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2.资本引起的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4.技术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也许由于政府管制)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5.预期物价水平引起的移动: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短期中物价水平确实影响经济的产量,在一年或两年的时期内,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上升往往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下降往往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以下三种解释理论:黏性工资理论:认为该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即名义工资是基于预期的物价确定的,并且当实际物价水平结果不同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并不会立即对此做出反应。黏性价格理论:认为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这种缓慢的价格调整,部分是因为调整价格要付出成本,即所谓的菜单成本。错觉理论: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的事情的看法,由于这些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出了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引起了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三种理论的共性: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短期产量就背离其长期水平(自然产量率)。可用公式表达:产量的供给量=自然产量+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物价水平)-23-\n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该理论主要考虑短期经济中的利率决定因素。根据该理论,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时,它降低了利率,增加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相反,当美联储紧缩货币供给时,它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该理论说明了一个重要原理:既可以根据倾向供给,也可以根据利率来描述货币政策。旨在扩大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为为货币供给增加,也可以被描述变动既可以被描述为利率降低;旨在紧缩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为货币变动既可以被描述为货币供给减少,又可以被描述为利率提高。流动性偏好理论: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凯恩斯提出该理论来解释利率的决定因素,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支出乘数公式:乘数=1/(1-MPC)其中,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财政政策:指政府决策者对购买和税收总水平的选择。财政政策在长期中主要影响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但短期中主要影响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挤出效应:当财政扩张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它是与乘数效应在相反方向作用的一种效应。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决策者扩大总需求并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则可以在短期中扩大产量并减少失业,但这仅仅是以更迅速的物价水平上升为代价;如果决策者紧缩总需求并使经济沿着短期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则可以降低通货膨胀,但这仅仅是以暂时的低产量和高失业为代价。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调整,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会移动,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通过自然失业率的一条垂直线。菲利普斯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1958年提出的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它说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而高失业的年份往往有低通货膨胀。自然率假说:由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在1968年提出,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会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如果决策者试图通过选择较高的通货膨胀以减少失业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他们成功减少失业只是暂时的。供给冲击:是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它们收取的价格的事件;它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因此也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牺牲率:-23-\n当政府紧缩货币供给以降低通货膨胀时,它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引起暂时的高失业。反通货膨胀的代价取决于通货膨胀预期下降的速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可信任的低通货膨胀承诺可以通过引起预期的迅速调整而降低反通货膨胀的代价。如果一个国家想要降低通货膨胀,它就必然要忍受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即要付出相应的牺牲。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即称牺牲率。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当人们在预测未来时,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策的信息第13篇最后的思考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问题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的不稳定性。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批评者强调,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时滞,而且我们预期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是很差的。因此,稳定经济的努力可能以使经济不稳定而告终。问题四: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支持者认为,预算赤字通过增加子孙后代的税收并减少他们的收入而把不公正的负责加在他们身上。批评者认为,赤字只是财政政策的一小部分。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则担心,预算赤字很可能会使政府支出等政策对不同代人利益的影响变得难以评估。问题二:货币政策应该按照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货币政策规则的支持者认为,相机抉择的政策会饱受缺乏能力、滥用权力和政策前后不一致性之苦。货币政策规则的批评者认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在对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做出反应时较为灵活。问题五: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支持者指出,我们的社会用许多方法抵制储蓄,例如对资本收入征收重税和减少那些积累了财富的人享有的补助。他们提出修改税法以鼓励储蓄,比如把所得税改为消费税。反对者认为,许多刺激储蓄的变动主要是使富人受益,而这些富人并不需要减税。他们还认为,这种变化对私人储蓄只有微小的影响,通过降低政府预算赤字来增加公共储蓄可以提供更直接、更平等地增加国民储蓄的方法。问题三: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支持者强调,通货膨胀有许多成本,而且即使有好处也很少;此外,消除通货膨胀的代价--压低产量和就业--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央银行宣布一项可信的降低通货膨胀的计划,从而直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那么甚至连这种代价也可以减少。批评者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给社会只带来很小的成本,而降低通货膨胀所必需的衰退则代价高昂。批评者也指出了几种可有助于经济的缓和通货膨胀的办法。-2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