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5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资源经济学课程考核说明:考核目标·主要考察学生对资源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资源经济学的相关理念和政策工具解决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有关资源利用、保护、配置、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考核形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占70%--60%。期末考试形式为笔试。期末考试说明·考试方式: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20分钟·题型与分值构成:试题满分100分,具体构成如下:· (1)单选题:每题2分,共6题,合计12分· (2)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8题,合计24分· (3)简答题:每题8分,共4题,合计32分· (4)论述题:每题16分,共2题,合计32分考观知识范围:·第一章: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资源观与资源经济问题·第二章: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资源稀缺的表征与度量;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三章:资源产权;公地悲剧产生的产权成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权制度·第四章:资源价值观;资源核算方法及应用·第五章:宇宙飞船理论;边际报酬递减与资源配置;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第六章:耗竭资源的概念与特征;耗竭资源持久利用模式;耗竭资源的开发利用决策·第七章:再生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决策·第八章:资源经营的内涵;资源资产及其特征;主要资源类型经营分析·第九章:资源安全的概念及特征;资源储备及其方式;资源贸易及其发展·第十章: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及其校正;环境伦理的内涵;环境容量与区域资源利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专题讲座: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相关理论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论点是中国的资源观()A.资源决定论B.征服自然说C.人类中心论D.人与自然协调论\n2、下列哪种资源属于耗竭资源()A.风B.土地C.水D.天然气二、名词解释1、资源答案:资源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或发展预期,由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直接提供的,具有稀缺性并能被利用、控制并籍此获得一定效用的物质、能量、信息或者服务。2、人类中心类答案:人类中心论又被称为人类决定论,在看待人与资源关系的问题上,突出强调人类自身的作用,认为人类运用其智慧、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就可以征服自然,驾御资源从而满足人类需求。3、自然资源答案: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三、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数量的有限性;整体系统性;地域差异性;功能多宜性;可塑再生性2、简述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答案:资源配置的一般原理;不同类型资源利用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资源利用的公共政策与管理3、试述当前资源经济问题的着重表现答案:一是资源约束加剧,经济发展发展的成本不断增加;二是资源优势日益影响经济优势;三是地缘政治及相应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区域资源对抗与合作均在发展;四是资源利用的代际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资源退化问题使得资源消耗过快,导致部分资源过早衰竭;五是资源利用中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四、思考题1、结合当地资源问题的实际,从历史角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对其的影响;2、结合当地实际,阐述区域战略与资源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机理。五、例题精析1、资源的类型有哪些?\n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必须考虑全面性,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资源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和结果。一般我们习惯地将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后者是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和,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可以具体划分为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等。而从自然资源来看,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做出不同的划分结果:一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可储备、可耗竭、可补充以及可回收等五个特征,将其划分为可再生和可耗竭资源、可耗竭且不可回收的资源、可回收的资源、可补充但可耗竭资源、可储备可再生的资源等。二是根据资源的储存性和流动性,可将其划分为储存性资源和流动性资源,或者不可更新和可更新资源。三是根据资源的可再生性,可将资源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尽管如此,从一般的理论分析来看,相关专著和教材常用的分类是将自然资源划分为耗竭资源和再生资源两大类。2、当前资源经济问题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源经济问题一般涉及资源禀赋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因此在分析当前资源经济问题的表现时,可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资源基础条件具体展开。总的来说,我们当前面临的资源经济问题不仅表现在资源枯竭和资源退化方面,还与经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资源约束加剧,经济发展的成本不断增加。二是资源优势日益影响经济优势。三是地缘政治及相应的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区域资源对抗与合作均在发展。四是资源利用的代际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资源退化问题使得资源消耗过快,导致部分资源过早衰竭。第二章资源需求与供给一、名词解释1、资源需求答案:资源需求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资源需求主体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资源数量或价值。2、资源自然供给答案:资源天生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是由天然因素决定的,人为努力不能改变。3、资源供给答案:是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资源占有者愿意提供一定质量资源的数量。4、资源稀缺答案:是指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二、简答题1、微观主体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案:资源价格对资源需求的影响;收入对资源需求的影响;替代资源价格对资源需求的影响;消费者偏好对资源需求的影响;人们对资源价格的预期。2、简述资源供给的趋势与特征答案:(1)耗竭资源的自然供给固定不变,经济供给富于弹性;(2)资源开发利用总量逐年增加且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3)资源循环利用程度逐步提高;(4)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受到严峻威胁;(5)资源供给与资源需求不相适应,供需矛盾突出;(6)国内资源供给有限,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n3、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有哪些?答案:(1)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2)加大经济的开放度;(3)改善交通运输条件;(4)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价格政策。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答案:(1)将资源、环境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3)改进经济增长模式和转变消费方式;(4)实行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5)调整经济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三、思考题1、分析当地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相关关系?2、什么是资源稀缺?当地是否存在因为资源稀缺而产生的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四、例题精析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它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功能维护的统一。在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生态环境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就是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如果经济增长的代价是以生态环境资本的下降为代价的,那么这种经济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2)自然资本的维持优先于实物资本的生产和维持。人类经济活动得到的实物资本的最初来源都是自然资源,人类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经济来源——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要保证自然资本不会随着时间因为经济发展而下降。(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公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对后代人发展能力的维护。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当代人需要的满足不是指部分人的满足,而是要求人类整体需要的满足,即要实现所谓的代内公平。(4)可持续发展不是要限制经济增长,而是要从长时间角度考虑经济活动现值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从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审视经济增长,寻求整体价值的最大,而不是部分价值的最大。2、试分析区域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二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经济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对资源需求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首先影响区域经济的投入结构,进而对区域的产出结构也产生重大影响。另外,自然条件作为环境因素也间接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在产业结构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技术支撑下的经济总量增长通常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而产业结构的演变对资源需求的影响应当是这样的:(1)农业的发展需要扩大耕作土地面积,因此,农业的发展对于土地利用结构具有调整作用;(2)工业部门比重上升意味着资源需求的增加。\n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一般来讲,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会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妨碍区域经济的健康成长。第三章资源产权一、单选题1、以下哪位学者不是产权理论的代表人物()A.科斯B.阿尔钦C.萨缪尔森D.张五常2、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是()A.科斯定理B.交易费用C.产权效率D.产权演进二、名词解释1、产权答案: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2、科斯定理答案:认为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不论谁拥有产权,资源配置都是有效率的。3、资源转让权答案:指的是行为主体全部或部分地将其对资源的各项权利让渡给其他人的权利。三、简答题1、简答产权界定的基本原则?答案:一是产权界定必须体现一定所有制形式的性质和要求;二是产权界定必须以一定的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为依据;三是产权界定必须体现所有权排他性的要求,不得在产权界定时侵犯所有者合法的财产和财产收益。2、简述科斯定理的特点?答案:第一,科斯研究的是各经济主体在生产中,如何通过充分自由协商,调整他们的责任和权利,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总产品;第二,科斯强调社会总效率的提高,他指出,在一方给另一方造成损害的争端中,要摆脱谁是谁非的问题,应从总体的、全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第三,科斯认为要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达到产权归属明晰,使经济当事人得到他本该得到的利益,或免除他不该承担的费用;第四,科斯认为,外部不经济的存在,市场不仅不会失灵,而且可以通过明晰产权、借助市场交易来减少外部不经济。3、简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权制度特征\n答案:(1)明确和保护资源产权,建立产权变更和转移的交易规则,是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的基础。(2)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是连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等在内的广大社会关系主体与自然资源这一关系客体的桥梁和纽带,构成了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基础和核心。(3)不同的产权制度使主客体之间发生着不同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各法律关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决定着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益、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培育程度,是一个影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四、思考题1、以某种资源经营权为例(如采矿权、捕捞权、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等),阐述经营权改革对于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2、试以我国的农地产权为例,阐述农地产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五、例题精析1、“公地悲剧”产生的产权成因是什么?对于共有资源的概念可以从公共物品的特性中得出。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多一个消费者消费该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公地悲剧”的核心问题是共有资源在产权上是非排他性的。共有资源的这种性质实际上是“没有产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既不能起到在使用者之间分配商品或资源的作用,也不能起到为生产商品或维护和保持资源提供收入的作用。这往往使得对它的使用超出合理的限度,造成资源的耗竭和社会福利的损失。由此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可持续供给。显然,在资源供给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在产权制度上克服共有产权。因此,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首先必须实现资源产权明晰化。产权不明晰产生了一些独立于市场体系之外、不受市场规则约束的外部效应。非市场化的结果,再加上有经济人的自利性引起的短视行为,使资源被侵占和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其途径是将公有产权中的非排他性产权转向排他性产权。对可明晰产权的资源,应当确定和实施专有的、明晰的产权,这样,独立的行为者利己的行动将足以保证产生高效率的结果。2、试对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作比较分析?在产权理论当中,依产权所有者主体不同,可分为私有产权、俱乐部产权、公有财权,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转让、收益和处分界定给特定的个人;俱乐部产权则由共同体内的每一个主体都有权分享上述权利,公有产权的权利主体则是国家。关于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的效率问题,这是法经济学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有产权(公共所有权)的效率更高,而西方经济分析法学家则一般认为私有产权的效率更高,公有产权因为不能克服“搭便车”的问题,效率较低。就大部分自然资源来说,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仅从法律和经济的因素看,私有产权制度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产权的效率取决于产权的完整性”,私有产权具备产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可转让性,权能是完整的。而公有产权是未加明确界定的产权,它将带来“市场失灵”,导致很大的外部性。“所有人的财产,就不是任何人的财产,所有人都可自由取得的财富对任何人都没有价值,因为一个人如果愚蠢到要等个合适时候来使用这笔财富,他只会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公有产权只有在正外部负内部效应项目投资当中具有私有产权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总体来讲,只要完成了投资过程,由私有产权制度来运作是最有效率的。这就要求法律作出公有向私有过渡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努力降低公向私转化的交易成本,正如根据科斯定理所导出的结论能使交易成本最小的法律是最好的法律。保证私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投资目前被国家垄断的行业,为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地腾飞做好法律层面上的保障。第四章资源核算一、单选题1、收益价值论是谁提出来的()\nA.马克思B.伊利C.萨缪尔森D.科斯2、以下哪一项是资源的间接利用价值()A.温度调节B.药物C.原材料D.居住二、名词解释1、资源的选择价值答案: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不希望其消耗殆尽,期望在未来某一时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或者获取更大的福利和享受。2、资源的使用价值答案:是指某一资源物品被使用或者消费时候所能满足人们需求偏好的能力。3、绿色GDP答案:是指在传统GDP基础上扣除了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质量退化成本之后得到的真实国民财富指标。三、简答题1、简答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答案:(1)价值起源于效用,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在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稀缺的时候,才构成人的福利;(2)资源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量,即满足人的最后需求欲望的那一单位物品的效用;(3)边际效用递减,即指人们对某资源物品的欲望程度随着享用的其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4)效用量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其大小与需求强度成正比关系。2、按照资源类型来划分的资源价值有哪些?答案:按照资源类型来分析,那么资源价值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物型资源价值,包括土地资源价值、水资源价值、生物资源价值、矿产资源价值、海洋资源价值等;二是环境型资源价值,主要包括陆生生态系统价值、水生生态系统价值、海洋生态系统价值等。3、从资源利用角度可以将资源价值划分为哪些方面?答案:可以划分为:实际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实际使用价值更直接地表现为自然资源投入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收益;选择价值则表现为自然资源的投机价值,如自然资源储备等;存在价值则体现为自然资源系统保护或生物多样性等。四、思考题1、自然资源核算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有何积极意义?2、结合实际,分析当地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占用成本的相互关系。\n五、例题精析1、试述自然资源核算的内容构成。自然资源的核算,提供了资源变化的信息,是国民经济发展健康度的报警器,它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定量工具。其内容包括:(1)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实物量核算可分为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两个部分。而资源价值量核算是将资源成本加入GDP体系的唯一途径。(2)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静态的存量核算可用来评估区域资源总量与经济总量的关系,并可做区域间资源总量的横向比较;而动态的流量核算有助于分析资源流与经济流之间的关系。(3)综合核算与类型核算。一般而言,综合核算只限于价值量核算形式,因为只有价值量才可使不同的资源类型进行加总。而类型核算是指对某自然资源类型的单独核算(如森林)。(4)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即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也是资源核算的目的之一,也是对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益补充。在《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SEEA)中,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并将“绿色GDP”定义为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说,GDP减去资源环境成本所得的结果称为“绿色GDP”。2、分析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占用成本的相互关系。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有着稳定的相互适应性和相互联性,并反映特定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一个经济范畴。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占用为基础的。因此,在其他要素一定的情况下,自然资源占用成本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只有系统、综合地进行国家(地区)的自然资源占用成本核算,并将其纳入GDP核算体系的修正,才能体现国家(地区)的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力。资源占用成本包括资源数量耗减成本、资源质量降级成本、资源保护成本、资源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资源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对于资源环境价格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资源环境价格、环境服务价格、人工产品环境价格等方面来考虑,从而充分体现资源环境的真实价格,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外部性成本的内部化。当然,资源环境价格体系的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考虑到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区域差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不同阶段,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过去,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资源占用成本更多地由全社会而非使用者承担,造成了资源要素需求的无止境扩张,出现所谓的“公地悲剧”现象。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难以长续,资源供给的瓶颈终究会凸现,并伴生着经济效益低、发展质量差等现象,使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明晰资源的价格,让资源占用成本内部化。如此,迫使资源使用者集约使用资源,并改良技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五章资源利用一、单选题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A.减量化B.资源化C.再使用 D.再循环2、循环经济思想源自什么理论()A.生态学理论B.机械论 C.宇宙飞船理论D.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二、名词解释1、报酬递减规律\n答案: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时,连续地把某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即边界产量是递减的。2、边际产出答案:就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时候,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3、循环经济答案: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三、简答题1、简述宇宙飞船理论?答案: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存在,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的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2、帕累托最优的境界可以具体化为哪三个领域的条件?答案:一是消费领域的帕累托最优,在这里,当消费者对任何两种产品的边界替代率相等时,就实现了消费领域的帕累托最优;二是生产者领域的帕累托最优,在这里,当各个生产这对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界替代率相等时,实现了生产领域的帕累托最优;第三个是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帕累托最优,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分别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并不意味着整个经济体系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只有当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界替代率等于生产这两种商品的边界转换率时,整个经济体系才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社会福利达到最大。3、循环经济建立的基本行为原则答案:循环经济的建立依赖于一组以“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所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式,是要求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四、思考题1、结合当地实践,阐述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利用,有哪些模式?2、请分析土地宏观调控背景下,当地应如何采取有效的资源替代措施。五、例题精析1、如何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简单而言,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当然,从全面理解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内容,而且包括人口、环境、资源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它指的是包括自然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它摒弃这样的政策和方法,即为了维持眼前的生活水准而不惜耗竭资源存量,给后代人留下贫穷的前景和潜在的威胁。\n2、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有法则,它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时,连续地投入某种要素至一定数量以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其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平均产量、总产量也是递减的。3、简要回答一下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概况而言,循环经济发展具备一下六方面基本特征:(1)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2)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性;(3)行业行为的高标准性;(4)产业发展的强持续性;(5)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6)产业增长的强集聚性。第六章耗竭资源一、名词解释1、耗竭资源答案: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尺度范围内,其储量保持不变、不再增加的资源。二、简答题1、耗竭资源的基本特征?答案:(1)不可在新性;(2)分布地域性;(3)品质差异性;(4)伴生性;(5)替代性。2、耗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在于实现合理的代际分配,简析在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目标下,我国耗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答案:(1)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3)资源利用与生态保育相结合;(4)超前准备与后续开发相结合。3、简述耗竭资源开发利用决策的基本原则?答案:(1)综合性原则;(2)节约性原则;(3)产权明晰原则;(4)可持续利用原则。4、我国耗竭资源的集约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案(1)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包括矿产开采规模结构、产品结构、上下游比重结构,尤其是整合乡镇小矿,从而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2)提高耗竭资源的综合效率,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提高耗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3)积极推进技术进步,降低资源消耗。三、思考题1、当地有哪些耗竭资源?能否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需求?2、将外部性成本纳入耗竭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内容,对于耗竭资源持续利用管理有何积极意义?四、例题精析\n1、耗竭资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是否可重复利用又可分成两类,对这两类各举几个例子。耗竭资源就是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尺度范围内,其储量保持不变、不再增加的资源。根据是否可以重复利用,耗竭资源又可以分为可回收的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耗竭资源。可回收的耗竭资源主要指的是金属等矿产资源,如黄金、铂、银、铁、铜、锌、铅等,对其利用,只是物理状态的改变,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可以回收或可重复利用。而不可回收的耗竭资源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该类资源被利用后,不仅物理形态发生改变,其化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无法回收或重复利用。2、宏观调控对于耗竭资源持久利用的积极意义。本题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突出单方面市场运营不合理,适度的政府干预可起到辅助作用即可。在耗竭资源共有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我国耗竭资源的开发利用亦采取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制度设置,即一方面确保耗竭资源为国家所有,另一方面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配置。耗竭资源的国家管理是产权设置及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耗竭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尽管在经济学中,假定在经济理性主义之下,市场中无数或供或需的独立、理性而经济的个体呈现出整体宏观秩序的一种规律。但由于显示市场存在内生的与外在的失灵的机理与原因,出于现实考虑,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适度的市场干预(“看得见的手”)。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应在行政手段(如资源勘探组织、资质管理等)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如利率、税收等)进行。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对技术进步、资源可替代性的展望来预测某一资源最短耗竭时间(如预测石油在50年内很难被其他资源替代,则其最短耗竭时间为50年),再通过调整矿区使用费(税收)、利率等延缓资源耗竭时间。第七章再生资源一、名词解释1、再生资源答案:再生资源,或称可更新资源,是指具有自我循环、更新、补充并可持续利用的一类资源,如土壤资源、水资源、气象资源、各种生物资源等。2、生态脆弱区答案: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这些交界过渡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核心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二、简答题1、再生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1)功能的多样性和多宜性,再生资源往往具有多种用途和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在功能上表现出多样性和多宜性;(2)自我调节和代偿功能的有限性,这点是再生资源系统的最根本特征,能够缓冲外界的干扰,保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分布的地域性,受地质、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干预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再生资源之分布亦呈地域性特点、地带性规律;(4)供给数量的相对短缺性。2、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利用决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n答案:(1)因地制宜原则,土地资源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和生物资源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必须树立地域概念,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和国民经济需要,科学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及生产潜力,确定用地方向;(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我国基本国情为人多地少,耕地更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只能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3)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生态效益的实质是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转化机能,提高生态效益就等于增加了未来的经济、社会效益;(4)宜农地优先用于农业的原则,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农地生产的农产品养活本国居民,这是土地利用首要的、基本的任务。3、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体系包括哪些?答案:(1)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2)再生资源节约潜力评价;(3)再生资源需求预测;(4)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确定。三、思考题1、在我国这样多鱼种兼捕性渔业,采用直接控制的局限性有哪些?2、以某一资源为例,阐述当地再生资源分布、利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以某一资源为例,分析当地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量。四、例题精析1、再生资源的概念是什么?与耗竭资源相对,再生资源,或称可更新资源,是指具有自我循环、更新、补充并可持续利用的一类资源,如土壤资源、水资源、气象资源、各种生物资源等。这类资源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演化,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再生资源的再生性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的机制,其自身的数量、质量、结构和规模能够恢复和再生。但要注意的一点是,一旦再生资源的再生性机制受到了破坏,超过了一定的阈值,破坏了其恢复的环境,它们也会被耗竭用尽。2、渔业是我国重要的再生资源,谈谈渔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持续性问题及管理对策。渔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发展不足阶段、持续增长阶段、发展过度阶段及管理(恢复)阶段。在发展不足阶段面临的问题是渔业如何才能发展,资源是否大到足以证明可以用大的努力量来发展渔业生产,建议粗略评估可能的年产量;在持续增长阶段面临的问题明显减少,实际上,当接近资源限度时,出现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渔业增长率,从而减少或消除以后由于过度发展造成的危险,建议对持续产量和所需要的努力量(了解不同类型渔船的数量)进行较精确的估计;在发展过度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超容量,渔获率下降(有时总渔获下降),经济亏损,不同部分的渔民之间发生冲突,为了达到渔业管理的目标,建议明确采取专门措施,如网目尺寸限制、渔获量限制、禁渔期的长短等;在管理(恢复)阶段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是如何调整管理措施(如限额的大小),以考虑如补充量的自然波动或相关鱼种的渔业发展,建议此时应对单鱼种模式的年捕捞限额提出调整性的精确明了的意见,对于鱼种相互影响的模式提出更为战略性更定量性的建议。第八章资源经营一、名词解释1、整治经营答案:主要是结合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生态环境资本保值增值,提升资源价值,从而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2、资源资产\n答案:资源资产是指在一定或预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效益的稀缺自然资源。二、简答题1、简述资源经营的特征?答案:(1)资源经营理念的创新性。按照传统的资源环境保护理念,是难以乃至无法开展生态经营的,因此,资源经营理念是一个创新性的观点和创新性的成果。没有经营理念的创新,也就没有资源经营的产生。(2)资源经营产品的创造性。资源经营产品的开发过程也是一个生态产品需求的创造过程。(3)资源经营效益的持续性。由于生态资本不断增值以及人们对于生态资本需求的不断增加,会使得生态经营效益也持续增长。2、简要分析资源经营的主要模式?答案:(1)产业经营模式;(2)产权经营模式;(3)生态经营模式;(4)技术经营模式;(5)营销经营模式。3、简述现行土地经营模式的主要内容?答案:政府采取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对经营性用地,着重是根据有形土地市场的交易原则,进行招标和拍卖;对于工业性用地以及公益性用地以划拨方式为主,对一些工业行业或企业,也开始实施招拍挂的方式;此外,还有土地租赁、作价入股等经营方式。4、从经营角度来看,自然保护区经营必须遵循哪几个方面的原则?答案:一是适度经营原则。其经营必须在生态容量允许的范围内;二是社区参与原则。自然保护区的经营必须与当地政府尤其是社区居民的利益进行有效结合;三是利益相关者原则。除了考虑社区居民这一利益相关者,还要考虑非政府组织、科研院所等组织及个人对于自然保护区的作用。5、试从多个角度探讨对资源资产的理解?答案:一是从财产角度来看,认为资源资产是同自然资源价值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资源价值在财产关系上的表现,是人类资产和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经营特征来看,认为资源资产是一种多态、多途、多属性的资产。它可以具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是从价值属性来看,认为资源资产是国家、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具有市场价值或潜在交换价值的,以自然资源形式存在的有形资产。四是从自然属性来看,认为资源资产就是自然资本,包括自然资产和环境资产,如土壤肥力、森林、渔业资源、净化能力、石油、煤气、臭氧层以及生物化学循环等都是自然资本。三、思考题1、比较分析资源资产与资产的差异?2、你是如何认识资源经营问题的?它与传统的资源管理方式有何本质差别?3、以当地某一自然资源为例,阐述如何有效开展资源经营。四、例题精析1、资源经营的内涵?\n这是一个概念题。当然,我们可以从书本上直接找到“资源经营”的内涵定义,即是指通过商业手段来保护自然资源和公共空间,保护野生生物的生活环境,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提高环境质量;同时还进行自然资源产品创新,吸引风险投资,与资源所有者签订合同,推广环保产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增长的对休闲和生态产品的需要。对于上述内涵界定无需死记硬背,我们可以通过把握几个关键词来理解和掌握。第一个关键词是商业手段,这是资源经营的途径;第二个关键词自然资源产品,这是资源经营的对象;第三个关键词是保护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这是资源经营的目标。掌握了这三个关键词,也就能很好地理解资源经营的内涵了。2、试对资源资产和资产作一比较分析?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主要是要明确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资源资产和资产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对此,我们可以基于对普通资产内涵外延的理解来展开深入比较分析。一般地,对于普通资产的理解可以从“形成、价值、折旧、核算、市场化、使用、效益、公益性”等方面展开。因此,对于资源资产和资产的比较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首先,从形成来看,资源资产主要是天然形成,现在逐渐演变为自然与劳动的联合产品;而资产则是人工劳动的产品;其次,从价值来看,资源资产有使用价值、价值和生态价值;而资产只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再次,从折旧来看,资源资产有的使用后无法补偿,有的通过技术、价值等途径补偿;而资产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并以折旧的方式得到补偿或更新;第四,从核算来看,资源资产核算的历史较短,在国民账户中还没有地位,可操作性差,理论渐趋成熟;而资产的核算历史长,在国民账户上得到体现,可操作性强,理论成熟;第五,从市场化来看,资源资产的市场化程度极低,变现能力弱;而资产的市场化程度高,变现能力强;第六,从使用来看,资源资产目标多,用途和涉及面广,须顾及生态等多方面;而资产用途比较单一,目标少;第七,从效益来看,资源资产同时具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资产主要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弱;最后,从公益性来看,资源资产公益性强,通常具有公共产品特征;而资产绝大多数不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第九章资源安全一、名词解释1、资源安全答案: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和能力,是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程度。2、资源储备答案:资源储备是个人、企业或政府为应付自然资源可能的供给时滞、短缺和升值,实现资源采购和运输的规模经济,以保证未来生活、生产和社会正常运转,而采取的将资源及资源产品以妥善方式暂时闲置不用的行为。二、简答题1、资源安全的特征包括哪些?答案:①主体性,资源安全是针对某一资源利用主体而言的;②动态性,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他重大事件等都将影响国家资源安全的动态性;③层次性,资源安全之程度和主体,决定了其层次性特点,程度上有战略性、重要性、一般性、预备性之分,主体上来看有国家资源安全、区域资源安全、群体资源安全、个体资源安全等;④相关性,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环境安全、食物安全及经济安全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不同资源间由于相互替代性亦存在一定相关性;⑤干预性,指一国或区域政府对于危机资源安全的事态或趋势,在市场难以调节的情况下主动利用政策法规干预供求,使其恢复到相对平衡状态,保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n2、资源储备方式有哪些?答案:①战略储备: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维护本国的安全和利益,各国都建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并储备一定的军用物质和战备物资,以备紧急时使用;②安全保障储备:为保障平时经济发展、防止资源供应中断、确保经济稳定、消除大幅度波动而进行的储备;③市场储备:由于季节不同、供求变化以及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交通中断、生产停滞等引起供应紧张,国家为保证供给、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储备,也叫商业储备。三、思考题1、结合当地能源问题,分析实施能源储备的现实意义。2、如何增强当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四、例题精析1、资源安全的涵义有哪些?答:资源安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资源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稳定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五层涵义: ①数量安全,即资源的数量多少,通常用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来反映;②质量安全,即资源要有一定的质量或品位,以维持资源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再生、生产或自净能力;③结构安全,即资源类型与供给渠道的多样性,资源类型多样性和供给渠道的多样性是资源供给稳定性的基础;④均衡安全,包括时空分布均衡和人群均衡。资源分布的时空不均衡,增加了资源供给的时间和成本,是导致资源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社会阶层的存在,导致获取资源的经济支付能力的差异,也是影响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⑤经济或价格安全,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上以较小经济代价(或较低价格)获取所需的资源。2、资源储备战略的作用是什么?答:资源储备可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物质力量,是稳定供求关系和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它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还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较量中站稳脚跟,争取主动,避免受制于人。资源战略储备上的投资应该被看成是为了避免国家发生经济灾难而投入的保险费,它的存在和使用减少了在资源供应中断时可能引起的经济混乱。第十章资源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一、单选题1、《TheProblemofSocialCost》一文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写的()A.马歇尔B.庇古C.萨缪尔森D.科斯2、下列哪个学科的发展为环境伦理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nA.经济学B.环境科学 C.生态学D.伦理学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容量的属性特征()A.公共性B.不稳定性 C.稀缺性D.差异性4、排污权交易制度最早是在哪个国家进行实践的()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二、名词解释1、资源利用的外部性答案: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某一实体的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对另一实体的效用产生的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正面或负面影响。2、科斯定理答案:认为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不论谁拥有产权,资源配置都是有效率的。3、环境容量答案: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4、排污权交易答案:是指管制当局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排污许可可以在市场买卖。三、简答题1、环境伦理应该涵盖哪些内容?答案: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享用地球上的资源;人类是自然环境一部分;地球的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人类必须保护资源;地球环境是有容量限制的;生态系统作为生命支持系统具有生态阈值限制;人类受到自然规律/法则的制约;人类只有维持自然过程的完整并与自然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2、简述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控手段答案:主要有三类:一是有利于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手段,包括谈判与允许交易、法律调整、交易或社会责任培训、创建产权等;二是命令控制型手段,包括规定投入/技术、规定产出、规定选址、规定时间、行为限制等;三是经济激励(基于市场)手段,包括污染税、污染消减补贴、可交易排放许可等。3、理想的资源环境管理体制应符合哪些原则和要求?答案:一是“小政府”原则;二是完备的资源环境信息管理体系;三是有力的问责和及时的回应机制。\n四、思考题1、结合实际,对庇古税和补贴、科斯定理这两种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2、结合当地实际,阐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五、例题精析1、何为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应理解经济学上的外部性概念。外部性概念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于1910年首次提出。1920年马歇尔的得意门生庇古发展了“外部性”的概念,提出外部性就是某个人或实体的效用被另外一个人或实体影响的部分。庇古在马歇尔的基础上提出了“负外部性”,并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负外部性是由市场失灵引起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导致。因此,根据经济外部性的概念,资源利用的外部性表述为: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某一实体的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对另一实体的效用产生的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者可以表述为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之间的差值。2、如何理解环境容量的内涵?环境容量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末,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引入环境科学领域,逐渐形成了日本环境总量控制制度。而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我们将环境容量界定为: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忍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者说环境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环境容量常指自然界固有的污染净化能力,而广义的环境容量还包括基于人类有意识的积极活动而使环境容量扩大的部分。3、如何辨证地看待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与环境资源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存在着很强的相互关联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某种影响,同样,每次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经济有所作用。一方面,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为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也离不开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质量只有在适宜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秩序条件下才能达到。反之,无序的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对资源的掠夺开采,导致生态失衡。当然,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无限,而自然环境生产力的供给却有限,经济发展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治理环境问题需牺牲一定的资金,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模拟试卷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水资源的更新周期最短A、湖泊B、沼泽C、河流D、生物水2、以下哪一种资源属于不可以回收的耗竭资源\nA、黄金B、天然气C、铁D、铅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A、减量化B、资源化C、再使用D、再循环4、根据资源的自身属性,资源的类型可以划分为____A、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B、农业资源和工业资源C、耗竭资源和再生资源D、储存性资源和流动性资源5、以下哪位学者不是产权理论的代表人物A、科斯B、阿尔钦C、萨缪尔森D、张五常6、MRTS表示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A、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C、边际生产效率D、边际技术替代率主观题7、资源稀缺是指?\n答案:是指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8、请解释资源的选择价值?答案:选择价值又称期权价值或者机会价值,是指人类再利用自然资源时,不希望其消耗殆尽,期望在未来某一时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或者获取更大的福利和享受。9、什么是产权?答案: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10、资源经营概念?答案:资源经营即是指通过商业手段来保护自然资源和公共空间,保护野生生物的生活环境,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提高环境质量;同时还进行自然资源产品创新,吸引风险投资,与资源所有者鉴定合同,推广环保产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增长的对休闲和生态产品的需要。11、请解释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答案:如果在给定的资源配置条件下,没有其它替代方法来配置资源,使某些人比原有配置下得到更多的福利,而又不损害他人的福利,则称这种原有的资源配置为帕累托最优。12、什么是资源?答案:资源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或发展预期,由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直接提供的,具有稀缺性并能被利用、控制并籍此获得一定效用的物质、能量、信息或者服务。13、资源安全的概念?答案: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和能力,是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程度。14、简述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答案:(1)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2)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性;(3)行业行为的高标准性;(4)产业发展的强持续性;(5)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6)产业增长的强集聚性。15、简答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特征?答案:(1)社会组织机构运行有序;(2)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相对协调;(3)主要资源供给充分,使用均衡;(4)经济运行模式是循环经济模式;(5)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n(6)绿色消费成为主流,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高;(7)科技进步为支撑;(8)生态保护良好与环境友好;(9)营造长期稳定的、持续的、协调发展的社会共同体;(10)集中体现了国家文明进步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16、论述资源安全的主要特征?答案:(1)主体性。资源安全是针对某一资源利用主体而言的,其主体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省市(区域)或一个国家,具有利已的、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含义。(2)动态性,与资源稀缺一样,在当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这一复杂系统中,资源安全是一个永恒主题,任何国家或地区在资源安全领域都可能出现或面临新的问题。(3)层次性,资源安全之程度和主体,决定了其层次性特点。(4)相关性,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环境安全、食物安全及经济安全间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不同资源间由于相互替代性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干预性,一国或区域政府对于危及资源安全的事态或趋势,在市场难以调节的情况下主动利用政策法规干预供求,使其回复到相对平衡状况,保证国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17、试述当前资源经济问题的着重表现。答案:一是资源约束加剧,经济发展发展的成本不断增加;二是资源优势日益影响经济优势;三是地缘政治及相应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区域资源对抗与合作均在发展;四是资源利用的代际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资源退化问题使得资源消耗过快,导致部分资源过早衰竭;五是资源利用中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1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功能维护的统一;(2)自然资本的维持优先于实物资本的生产和维持;(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公平的发展;(4)可持续发展不是要限制经济增长,而是要从长时间角度考虑经济活动现值的最大化。19、以当地某一自然资源为例,阐述如何有效开展资源经营。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