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曼昆《经济学原理》以上只搜集到24章,我会想办法尽快补齐。看看还行,c+cc+v了,希望对大家有用。【A.J】第一章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n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那么如何去做呢??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建立起经济模型。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济学的东西。第二节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我们说,当经济学家去解释世界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尝试帮助改善世界的时候,他们是政策顾问。?实证分析: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规范分析:企图描述世界如何运行的观点。比如说,国家的财政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国家应当进一步的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第三节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科学的判断不同,价值观不同,感觉与现实。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们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的看法不同,理论的依据自然不一样。比如我认为人们应当是高储蓄率好,这样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有的人可能认为低储蓄率好。这就是分歧。价值观也可能不同。怎么会是最公平的?是看长远的利益,还是看眼前的,还是看中期的利益。但是,有的时候经济学家对某些问题看法一致的时候,政府的决策者或者普通的群众可能觉得这个看法脱离了实际,从而不予接受这些观点。这都是有可能的。附加一点:因果关系的分析。我们在分析事实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谁是原因,谁是结果。有没有被忽略的第三者原因。这样子会使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避免得出荒谬的结论。第三章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第三章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n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吧。假设有这样的的两户人家,陈家人捕鱼,李家人种地。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李家人每天可以种15斤粮食。如果他们各自为营的生活的话。每天都是过着这样的单调的生活了。如果可以有贸易的存在,那么它们之间可以交换铲平,贸易可以让每个人去享受更多的东西。举个现在的例子吧。家里面的各种电器,蔬菜,粮食,什么东西不是经过贸易得来的呢!我们不可能为了可以看电视而去生产电视机……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得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每个领域都很擅长的话,他还有必要去贸易么?看看:那么我们可以看,如果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或者种24斤粮食。李家人每天可以捕5斤鱼或者20斤粮食。要是我现在从主观看来,李家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占了很大的便宜了,那么陈家人还会选择去交易么?机会成本:陈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3斤粮食。李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4斤粮食。那么李家人在生产粮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陈家人在生产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绝对优势:陈家人不管在生产鱼还是在粮食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不多说,如果陈家人每天(5,9)李家人每天(3,8)。陈家人每天(8,0)李家人每天(0,20)他们交换:(-3,10)(3,-10)结果:(5,10)(3,12)看,我们可以使得陈家人吃更多的粮食,李家人吃更多的粮食。其实他们的价格定在(鱼为1)1:3和1:4之间就行,两家都会有好处的。这样子。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一节市场与竞争市场: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竞争市场: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竞争的种类:我举个例子中国铁路——垄断市场中国的各家民航公司,电信公司——寡头市场中国的杂志市场——垄断竞争现在的玩具生产市场——完全竞争还需要解释一下。看看左边的批注……第二节需求需求——和买者相关。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引入了两个东东: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很simple的。就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个关系。假使不是每个人都刷牙。呵呵,还是可能的。\n我要一管牙膏,这是我的个人需求,那么,我们全校的人(甚至全国)需要的牙膏数目则是这个学校(全国)的市场需求了。我不用牙膏,而用洗牙水,洗牙水被称作为替代品(substitute)。牙膏要是太贵了,人们可能就会去买更多的洗牙水。更好的例子是肥皂和洗衣粉。牙膏使用的增多会引起人们对牙刷的需求,牙刷称为互补品(complement)。红酒和酸梅也算是吧。影响买者的变量有以下几个:价格(沿需求曲线移动),收入,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嗜好(这个东西好cool,所以我要买),预期(明天加工资,今天上馆子,呵呵),买者数量(学校扩招,新来了大一新生,牙膏要好卖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呵呵。正常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低档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物品。曼坤给的例子是公共汽车。我想了想,那些街头的小贩卖的东西也算吧。我们这些没钱上馆子的人会光顾这些地方,但是有了钱了,你就可能不能去了。第三节供给供给:和卖者相关。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引入了两个东东: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向下倾斜)。很simple的。就是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一个关系。(类同于需求,但是注意曲线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同样的有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个人供给组成了市场供给。影响供给曲线的变量有以下几个:价格:沿着供给曲线移动。投入价格:供给量和投入的价格负相关。想想,如果生产手机的成本很高,就很少有公司会去上马手机的生产线了。反之,就有很多的公司投入这个市场。技术:看看蒸汽机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就知道了。正比!预期:如果明天卖出这个产品会赚更多的钱,企业就会减少今天的供给。卖者的数量:生产者少了,供给自然会减少。第四节供给和需求的结合均衡: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超额供给——引起过剩和超额需求——引起短缺分析均衡变动的三部曲:A.区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还是需求曲线,还是两者都移动。B.区定两个曲线移动的方向。C.用供求图说明这种一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n本课当中的一个关键点:市场经济当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指引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价格确保了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注意一点:供给、供给量、需求、需求量的关系。供给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供给,而横轴表示的是供给量需求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供给,而横轴表示的是需求量。第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第一节需求弹性弹性:需求量和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衡量。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几个有意思的结论: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了可替代品需求弹性大。2.必需品和奢侈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3.市场的定义。市场范畴大时需求弹性小。市场范畴小时需求弹性大。(单看猪肉包子这个市场,它的需求弹性显然很大,因为我还可以买很多其他的替代品来替代包子这个食物)4.时间的长短。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更具弹性。几个图表要能够分清。在需求曲线上: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所以说:接近越I形状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小,接近于E形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大。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对应到需求曲线上就是曲线上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乘积一个规律: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运动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运动很有用的一个规律,总是在反复的用到这个规律。利用弹性大和弹性小这个规律可以在需求曲线这个模型上面得出很多的结论。其他的需求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解释一下:正常物品——收入弹性为正数,和低档物品——为负数,这很容易想象,我有了钱了,可能就不会上马路边的小馆子吃饭了,或者更可能不会去买一些低档的东西,呵呵。在正常物品中,食物和衣服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那是,不管你有没有钱,你都得吃饭啊。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解释一下:替代品负,互补品正。第二节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同样采用中点法。\n我们说,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买者发辫他们生产的物品的伸缩性。在长期而言,供给价格弹性可能很大,但是在短期而言,供给价格弹性可能很小。这很容易理解。你想,对于一个现有的工厂,我不可能突然之间能增加一倍的产量,但是如果是长期而言,我可能去开一个新的车间,这样我可以轻而易举的使我们的产量翻番。另外,对于某些情况p89图5-7我们说供给水平低的时候,供给价格弹性高。反之,供给水平高的,供给价格弹性低。这是因为有可能企业有一定的闲置的生产能力。第六章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第一节价格控制首先介绍两个概念: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举个例子说明价格上限怎么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的结果。比如最高租金限制。也就是在一个城市里面房子的租金最高可以到什么程度。当供求的平衡价格低于价格上限的时候,我们说,价格上限对于我们的价格和销售量是没有影响的。当供求的平衡价格高于价格上限的时候,我们说,价格的上限对于我们的价格和销售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房屋租赁市场吧。如果你规定了一个价格上限,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房子短缺的话,我们的房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他就会各种不同的分房机制来控制租房者,比如我现在所在的北航就是,我们住在大运村,房子最近相对比较便宜,但是学校有一个租金的上限,因此,我们现在去找学校的房管中心的时候,他们的态度非常的不好,有了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如果取消了租金的控制……(呵呵,如果学校的房子多了的话,那么我们就有的选择了)。因为从长期而言,房屋的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弹性都很大,短期而言都很小的。所以,如果他没有利润,就不会去在长期阶段去投资新建更多的房子,这样,我们的需求就更加得不能满足,因为供给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了。所以从短期而言,我说,价格上限的控制影响不会是很明显,但是从长期而言,我们说这些影响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当然,如果你定的价格上限非常的高,以至于平衡点很少达到的话,那么,这个价格上限就不会去影响我们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一句话,价格上限可能会让买者买不到它需要的东西。(李武says)(本来是为了买者的利益着想的)举个例子说明价格下限怎么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的结果。一句话,价格下限可能会让卖者卖不出它需要的东西。(李武says)(本来是为了卖者的利益着想的)看看劳务市场。(曼坤给的例子)我们订了一个最低工资,表示公司要使要雇人的话,最少要拿这个钱,如果我的这个最低工资太高的话,可能增加我们的劳务供应,减少我们的劳务需求,这样,劳务市场的供应过剩,这样子话~~~~失业率就要上升了。瓦赛,这个结论和我们想像当中的不一样啊。那么说,现在我们不应该定最低工资了???\n换个例子,如果说一个计算机软件都规定了价格下限,每个软件都卖10000块,这样子,我们可都去生产软件了。于是,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10000块这个点上,会有更多的软件生产出来,但是,需求并没有增多,反倒是减少了。于是生产过剩……卖不出去了。但是,如果说,我们这个市场的软件本来就要卖15000,那么,我们说这个价格下限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这么看来,价格控制往往伤害了他想要帮助的人。那么怎么办,比如,我们政府可以给租房者提供补助,这样就不会打击房主的积极性了。比如,我们可以给低收入的劳动者减税,而不是让企业发更多钱。但是,曼坤说了,这样也不是很完善。可以看到,在价格上限对于比他值大的平衡价格会产生影响。在价格下限对于比他值小的平衡价格会产生影响。第二节税收这个东西,我到现在还是很混乱。税收归宿问题: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向买者征税,会引起需求曲线下移。向卖者征税,会引起供应曲线左移。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在两种情况下,税收这个“楔子”都使供给和需求曲线相对移动,在新的均衡时,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对买者和卖者征税的唯一区别就是谁把钱交给政府。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新均衡时,买者对该物品支付的更多,卖者得到的更少了。弹性与税收归宿。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很容易理解,弹性衡量条件不利的时候,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征税的时候,选择小的一方(弹性小)不能轻而易举的离开市场,所以,要承担更多的税收。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一方。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美国废除了大多数的奢侈品税。因为生产奢侈品的工人的供应曲线弹性低,所以他们更多地承担了税收而不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影响经济福利。——会得到的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第一节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我想买一个书包的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是50元,张蕊想买一个书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是100元。如果书包卖60,那么我就不会去买这个书包。而对于张蕊,她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40元。如果书包卖40,那么我也会买,我得到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10元,张蕊得到的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60,其中,有20元是相对于书包卖60时候的额外的消费者剩余。\n对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以下的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带来了什么东西呢?它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大多数市场上,消费者剩余反映了经济福利。——如果这个消费者是理性的话。如果不管花不少钱,买者都愿意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话可说的。那么,她的消费曲线就不是上面这样子的了。曼坤举的例子是吸毒者的例子,不管是高价低价,他们都会愿意去买!天!!这还有什么可说的。第二节生产者剩余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物品的价值。举个例子:我为了编软件。这是一个机会成本,我要放弃我的休息时间,我还要去学习,我要用电脑,等等等等。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的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结论:价格之下和供求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结论:我们用生产者剩余来衡量卖者的福利第三节市场效率效率:资源配置是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效率是关心如何地把蛋糕做大,公平是关心如何去分配蛋糕。总剩余: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是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量+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只有在平衡点的时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观点: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公平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所以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但是:看到的是,我们所有的假设都是在完全的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我们要看到市场失灵!——市场势力和外部性是两个普遍的例子。问题:曼坤的书:p133,9,10题。不会。在于总剩余这个问题,我分得很不清楚。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n?一种物品的税收使得该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的减少称作为税收的无谓损失。?税收有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少生产,而且,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规模缩小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由于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越多。税收收入最初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是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这一点学过数学的人都会知道。我想。呵呵。求税收的那个矩形的面积,必定是在某个时候有一个最大值。而这个最大值的点,我们在下面这个图里可以看出,并不是蓝色的线条所示的区域,而是中间的某个位置。这就是我们这个模型要取得最大税收的点。但是,随着税收的增加,我们的无谓损失一直在增加,这一点我们不容忽视。也就是,税收的增加在达到某个点之后不会再增加,但是无谓损失一直在增加。这就是结论。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他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但是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关税——进口的税——是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存在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是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d和f区域是关税带来的无谓损失。?进口配额的影响与关税类似。但是,在进口配额时,进口许可证持有者得到了有关税时政府得到的收入(图中的蓝色区域),但是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有各种配额限制贸易论: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有助于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尽管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某些优点,但经济学家相信,自由贸易通常是一种更好的政策。第十章外部性第一节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n所谓使市场最适合量,是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之后的。我们说,市场达到了所谓的均衡点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把外部性的因素考虑进去,比如我们家的那个橡胶厂,肯定没有把污染的因素考虑进去。它的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我们环境的污染这个基础之上的。它的外部性是负的。比如技术溢出(发明创新),它的外部性是正的。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总之:政府可能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助来把外部性内在化。正外部性的例子:技术溢出。对待技术溢出的方法:1.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产业政策。争论:衡量问题极其复杂,没有准确的衡量,政治制度最终补贴那些最有政治影响的行业,而是那些产生了最大正外部性的行业。2.专利保护。第二节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了。这样,在协商之后,双方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当中,每个人的状况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事实上:我们还有交易成本的存在。第三节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成本当外部性引起市场达到一种无效率的资源配置时,政府可以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反应。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行为。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提供激励,以使私人决策者选择自己来解决问题。1.管制(问题在于政府管制这需要了解某些行业和这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细节,而政府管制者要得到这些信息是困难的)2.Pigoviantax(庇古税)和补贴(完全有弹性)3.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完全无弹性)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第一节不同类型的物品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是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排他性\n是否是私人物品:有竞争性有排他性?冰激凌蛋卷?衣服?拥挤的收费道路自然垄断:无竞争性有排他性?消防?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否公有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海洋中的鱼?环境?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公共物品:无竞争性无排他性?国防?知识?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第二节公共物品搭便车者:得到收益避开支付——所以私人在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结论:私人市场不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在确信总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物品。重要的几种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有分歧)(福利制度)第三节公有资源——具有竞争性共有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结论:政府通过管制或者税收来减少对公有资源的是用来解决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政府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有。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清洁的空气和水?拥挤的道路?鱼类,鲸鱼,和其他的野生生物第十二章税制的设置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付的额外税收。\n定额税:每个人交等量的税收。(被认为很有效率,但是没有兼顾公平)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的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能力纳税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纳税的思想。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的思想。比例税:高收入的纳税人和低收入的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累退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的纳税人的税收。累进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的纳税人的税收。(中国现在执行的就是这样的税收政策)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说明:纵向平等:富人和穷人之间比较横向平等:同等收入的人之间的比较。内容提要:?美国政府用各种用各种税收筹集收入。联邦政府最重要的税是个人所得税和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州与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税是销售税和财产税。?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个成本: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和行为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第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税制的平等涉及到税收负担是否公平的分配到人民中。根据受益原则,人们根据他从政府得到的收益来纳税是公平的。根据支付能力原则,人们根据他们承受的财务负担的能力来纳税是公平的。当评价税收的平等性时,重要的是要记住从税收归宿研究得出的结论: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同一件事。?当考虑税法的改变时,决策者经常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决策。大多数关于税收政策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有所不同。税收归宿问题:谁来支付税收?第十三章生产成本第一节什么是成本?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的量。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由上批注可得到两个不同的利润概念:经济利益: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会计利益: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第二节生产与成本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第三节成本的各种衡量\n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边际成本MC(marginalcost):额外一单位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结论:1.递增的边际成本mc2.U形的平均总成本(U形的底部——是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有效规模))3.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总的结论:1,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2,平均的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第四节短期与长期成本很容易想象,短期之内一个工厂的建立不是说能建就能建的。因此,像工厂这样的成本只能是算作固定成本,但是于长期而言,一家大公司可以去兴建很多的工厂,这样而言,对于短期而言的固定成本对于长期而言的也是可变的。为什么?因为在长期当中,企业沿着长期曲线移动时,他根据产量调整工厂规模,这样,在长期当中,企业可以选择他想用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但是在短期当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短期曲线。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我们说,企业有很多的种类,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与他的各种成本有什么关系呢?\n这些成本——我们在上一章已经学过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我们在竞争市场上对这些企业的行为的分析:第一节竞争市场定义: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特点:?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市场。竞争企业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产量(加仑)价格(美元)总收益(美元)平均收益(美元)边际收益(美元)(Q)(P)(TR=P*Q)(AR=TR/Q)(MR=△TR/△Q)16666261266361866462466563066第二节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是利润最大化的的点短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暂停营业。长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退出市场。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企业的供给曲线。为什么企业在P〈ATC(图中认为MC曲线就是P供应曲线,所以MC代表的值和P一致)的时候不退出而是继续在市场经营,直到PB替代效益,B->C收入效益。消费者绝对不会选择B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点A到新的最优点C需要分解成为两个过程:A->B,B->C。A->B人们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B->C,两个点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下面我们将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第四节三种应用1)所有的需求曲线不见得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比如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少)2)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工资上升了。你是多工作,还是多休息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你可能多工作。反之,你可能减少工作。替代效应使得工作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工作减少。这个我们还可以结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哪个方向倾斜。有这么一种说法:更高工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为什么,就是我们在第18章讲到。3)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利率上升。你是多储蓄还是减少储蓄呢?替代效应使得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储蓄减少。\n中国现在一般是用减少利率来减少储蓄。但是实际上效果没有想象当中的明显。为什么?可能是我们收入效应的作用也相当的大。抵消了一部分力的作用。第二十二章微观经济学前沿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第一节不对称信息隐蔽性行为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再解释两个概念。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a)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b)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c)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还有几个典型的例子:1)二手车市场2)劳动市场(职工出售劳动力,人们了解自己能力,大公司用高薪招人)3)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高价抵制健康的人购买保险?)\n为私人信息发信号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为。恩,我们在前几个章节就谈过了。广告,就是一种信号,找工作,说我是某某大学毕业,是研究生,博士,也是一种信号。这种信号成本都很昂贵,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的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力图向委托人提供高质量的东西。在交谈的时候,有的人非常善于表现自己,他们也是在发出信号。。。。。。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善于发出信号(高质量的?),告诉被人自己的能力。对了,给女朋友送礼也是发信号哦。表明了你有多么的爱她……可千万别发错了,送钱给她——发出正确的信号哦。信息披露的筛选筛选:无信息的一方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举个例子,你去电子城买数码相机,你到了一家,你会问,这个型号的相机怎么样,到了另外一家,你又会说,上一个怎么样,他这个有什么好的,于是JS会给你披露一些关于相机的好于不好的细节,至于那个好......那就要你自己去筛选了。第二节政治经济学 我们需要讲的是,这个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学科)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两码事。以下我们会涉及到这些论点:孔多赛悖论(Condorcetparadox):多数规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也就是他会有两个结果,1)确定议程会对民主选举的结果产生影响 2)多数投票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的想要什么我在这里想要给出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例子。齐国的马真的是最好的马么?其实他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也就是最好的马。所以说,什么叫做先下手为强。同样的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也许你早下手一些,你要占据的优势可能就要明显的多。阿罗不可能定理:数学结论表明:在某些假设情况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中值选民是王: 多数规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这里会发生一个奇怪的事情哦。我们看下面这个图就知道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少数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的人重视。我们看到。黄色的区域是中值部分,尽管他的人数不是最多。但是选择他的优势最大,因为它会赢得60个人的支持(小于10亿美元的选择)。如果你选择绿色的15亿美元的话,只能得到40个人支持,尽管选择绿色的人数最多。但是它不是中值选民。这样的话,我们以后再投票的时候就要小心了。注意,你的观点不是要得到最多的人的支持,而是要得到中间选民的支持。这样才是对的。:)第三节行为经济学\n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出现了行为经济学。经济学十大原理里面我们就假定了人们总是理性的。但是,果真如此么?在博弈论的研究当中,我们就说过,人们总是习惯去惩罚不遵守规定的人......因为人们关心社会的公正。你能保证你10岁以前你一直认为是对的观点现在还有效么——我基本上可以保证这个世界不需要这么多的总统,国家主席之类的官——哈哈,现在你可能不这么想了吧,因为你的观点在变化。有这样的一些观点:1) 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 a.人们总是过于自信。 b.人们过分注意观察到的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一个1000的样本通过了测试,但是你突然发现有第1001个样本没有通过测试,实际上的通过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人们过于关注小的数字,而忘记了大局的观念。 c.人们拒绝改变自己的思想。还记得华氏911这部电影么,他的结果使得支持戈尔的更加支持戈尔,支持布什的更加支持布什,其余并没有改变什么。2) 人们关心公正恩。博弈理论那一章我们有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这样的,人们会去惩罚不遵守规定的人。3) 人并不总是一致的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关注过GDP(grossdomesticproduct)。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他衡量的是一国的总收入。GDP实际上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情:经济当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当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第一节 什么是GDP为什么?因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和支出实际上是平衡的。怎么理解呢?你每次去买东西的话总是有一个卖东西的吧。你支出了10块钱,那么他就会收入10块钱。那么,GDP的更加具体的定义是什么呢?GDP是在一个既定的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具体分析之。。。。。。\n市场价值:必须是合法的,不是家庭内部的。比如毒品,比如性交易。这些都是违法的,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不能被计入到GDP当中去,因为他们违法。你帮你老妈刷碗也不会计入到GDP当中去。所以,先在农村里面自己自足的那些生活方式,如果只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是不会被计入到GDP当中去。因为他们没有创造市场价值。最终:食品厂卖给了面包房面粉,面包房把它做成面包。那么,面粉的销售不应当计入到GDP当中。GDP只包括最终物品。存货也算作最终物品。物品和劳务:有形和无形的(比如服务)。生产的:二手车不应当包括在GDP当中,因为他不是现在生产的。一个国家之内:美国人在中国办公司,他公司的产出是计入中国GDP的。也就是跨国公司也为中国的GDP做出了贡献。一个既定的时期。第二节GDP组成GDP= C+I+G+NXC=consume消费。通常是最大的部分I=Investigate 投资。G=Governmentpurchase 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不算。NX=netexport 出口-进口第三节实际GDP和名义GDP恩。我想大家都能了解。按照现期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实际GDP经济学家一般指的是实际的GDP。我们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它可以衡量经济的物价水平。第四节GDP与经济福利恩,为什么国家三番五次的说,我们不要再以GDP为核心,不要崇拜GDP,而相反,我们所有的人还那么重视GDP呢?恩,他说明GDP还是相当重要的,美国的GDP最高,所以最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很好(人均GDP也很高)。但是GDP并不完美。他无法衡量家庭内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无法衡量闲暇的价值,无法衡量环境的质量,无法涉及收入的分配问题(他只关心总量)。所以,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的良苦用心。一个高的GDP如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破坏得到的,那么,我们全体人民的福利其实已经得到了损坏,也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放任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那么社会高收入和低收入者之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都是GDP所无法观察到的。\n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这一章主要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消费物价指数,这个我们要理清楚他和GDP平减指数的关系,还有一个是如何根据通货膨胀来校正经济变量。第一节什么是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预测消费物价指数变动时有效,因为企业最终要以更高的价格转移给消费者)采用消费物价指数的问题(主要针对他的一篮子物品的选择):1)替代倾向2)新产品引进3)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导致——〉会高估通货膨胀率,每年1%左右。GDP平减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两大差别:a)GDP平减指数反应了国内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消费物价指数反应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注意,前者(平减指数)可以包括出售给军方的东西,但是后者可以包括进口的东西。比如现在石油大涨价。消费者消费的石油如果是进口的话,恩,消费物价指数肯定会由油价上升影响。b)如何去加权得出一个适用于物价总水平的数字。统计局不会总是去改变一篮子构成,而GDP平减指数完全不受这个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影响第二节如何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老爸总是说,想当年,我们1块钱可以吃一顿饭。又有人说。现在的钱不值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比如:1980年的物价指数是1,2005年的物价指数是10,那么,1*(10/1)=10元。也就是当年的1元等于现在的10元。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变动百分比)注意,由于有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并不是同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