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论文题目: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刍议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n 中国经济学教育要走国际化道路。实行国际化办学,可以让有条件的高校另辟蹊径,争取和利用国际学术资源,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服务。实施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改革和创新经济学教学管理制度,使之与国际接轨。中国目前的经济学教育管理制度,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模式。而要加快中国经济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必须努力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监控制度和激励机制,如规范课程提纲,细化课程要求;引进先进教材,传授前沿知识;规范成绩考核,实施全程式培养;采用助教制度,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学考核,规定硬性指标等等。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应着力引进在国外受过经济学系统训练的优秀学者,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熟悉现代经济学、具有国际视野的经济学师资队伍,提升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国内受教育和训练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尽可能为其创造到国外研究型机构继续深造的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际学术合作与竞争,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是提高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n 三是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教育资源是开发和发展教育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发达国家与地区有着丰富的教育和学术资源,而且大多都有国际化的需求和愿望,应该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抓住全球化条件下物质、人力、信息等要素跨越国界流动所提供的机会,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合作,最大限度的争取和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如资金、设备、教师、师资等)为我服务,弥补我国高校经济学科资源的不足,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 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 随着西方经济学的传播和海外博士的大量回国,人们对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国际化意义的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但随着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国际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食洋不化、生搬硬套等问题的大量出现。国际化并非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全部内容,要实现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代化,还必须强调本土化,要使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其中国际化是基础和前提,而本土化是目的和归宿,两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 强调本土化是由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形成的社会环境与我国的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不仅不能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引入误区,而本土化就是要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实际出发来破解中国的现实问题。本土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真正深入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从现象的背后中归纳、抽象出能够解释中国的理论。只有把这些东西教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本土化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n 我国经济学国际化最重要的目标便是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学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经济学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努力实现经济学研究国际化的进程中,不能忽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国际化进程中迷失方向,才能在世界经济学领域彰显中国经济学的魅力。 (二)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案例和习题,要尽可能地挖掘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素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采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机会。 (三)中国国情和人文素养的通识教育 国情教育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专业教育最基础的部分,是基础的基础。要实现培养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维”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直觉。而要具有良好的经济直觉除了必须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必须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有深刻的了解。经济现象总是发生在活生生的现实中,由于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在西方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在中国不见得重要,如果国情教育和人文素养不足,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