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教案 21页

  • 157.00 KB
  • 2022-08-22 发布

《土地经济学》教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土地经济学》授课计划课程名称:土地经济学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考试课)适用对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学时:32学时2学分教案编写人:许月明王军刘秀娟          导 论 (2学时)基本要求:主要介绍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土地经济学的概念、特点、功能及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学习土地经济学的基本要求等。重点:土地的概念与特性难点:土地的功能与分类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一、土地的概念二、土地的特性(一)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固定性2.面积有限性3.质量差异性4.功能永久性(二)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第二节土地的功能与分类一、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二、土地的分类21\n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的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1.土地利用经济;2.土地制度;3.土地价值。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思维方法2.系统分析方法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四节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土地市场 (2学时)基本要求:介绍中国现行的土地市场内涵、特点、功能,分析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管理原则与手段。重点:土地市场体系难点:中国土地市场管理第一节土地市场概论一、土地市场的内涵与特点(一)土地市场的内涵(二)土地市场的特点(1)地域性;(2)不充分性;(3)供给滞后;(4)供给弹性较小;(5)低效率性;(6)政府管制较严;二、土地市场的功能与运行条件(一)土地市场的功能1.优化配置土地资源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3.健全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二)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1.市场经济环境2.土地产权明晰3.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4.完善的土地法规5.良好的市场中介机构(三)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21\n第一节中国土地市场体系一、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一)中国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性1.土地市场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2.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中国土地市场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二、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一)中国土地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的(二)目前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占主导地位(三)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型市场(四)在企业改制中实行土地政策性入市三、中国城市土地市场(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一)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三)土地使用权租赁市场(四)土地使用权抵押市场四、中国农村土地市场(一)拍卖"四荒"地(二)山地流转(三)农村土地股份化五、中国土地征用第三节中国土地市场管理一、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一).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原则(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三)平稳发展原则(四)多手段多方式共同运用原则二、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一)法律手段(二)经济手段(三)行政手段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2课时)基本要求:主要介绍土地的供给、土地的需求、土地的供求平衡,分析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之间的关系和解决人地矛盾的途径。重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难点:土地的供求平衡分析21\n第一节土地的供给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一)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二)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二、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晌因素(一)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二)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三)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第二节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一、人口的增长与展望(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展望(二)中国人口的增长与展望二、人地关系的演变(一)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二)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三)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四)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土地相结合的阶段第三节土地的需求一、农业用地需求二、非农业用地需求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晌第四节土地的供求平衡分析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一)需求及需求曲线(二)供给及供给曲线(三)需求与供给规律的例外(四)均衡价格二、土地供求平衡(一)耕地供求关系(二)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供求关系第四章地租理论 (2学时)基本要求:介绍地租的概念、分类、产生与发展;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等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分析社会主义地租的形成、形式和现实意义。重点:资本主义地租分析难点:资本主义地租分析;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第一节地租概论21\n一、地租的概念及分类二、地租的产生与发展三、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二)斯密、李嘉图、安德森与屠能的地租理论(三)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四)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第二节资本主义地租分析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二)级差地租I(三)级差地租Ⅱ(四)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五)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一)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二)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三)资本主义垄断地租(四)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四、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一)矿山地租(二)建筑地段地租第三节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和原因(二)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三)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分配与归属二、社会主义绝对地租(一)社会主义绝对地租存在的条件、来源及原因(二)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具体形式三、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及其来源(一)城市地租的特点(二)城市地租的来源及数量四、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五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 (2学时)21\n基本要求:本章内容分两类即理论和方法,理论上重点分析土地格形成理论、价格内涵、特点、形式与影响地价的因素,分析土地价格的变动趋势,总结其变动规律;介绍地价评估的目的、原则、评估程序和具体评估方法。重点:土地价格形成与变动;土地价格的评估难点:土地价格的评估;土地价格的管理第一节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一、土地价格的形成(一)马克思主义地价形成理论土地价格形成与变动(二)西方经济学地价形成理论二、土地价格的内涵及特点(一)土地价格的内涵(二)土地价格的特点1.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2.土地价格一般不依生产成本定价3.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4.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5.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三、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一)一般因素1.土地制度2.城市规划3.城市性质及宏观区位4.土地利用计划5.土地相关政策6.人口状态7.经济发展状况8.社会安定状况(二)区域因素1.位置2.基础设施条件3.规划限制4.环境质量(三)个别因素一、土地价格变动趋势及规律性(一)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二)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三)土地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四)地价在房地产价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二节土地价格的评估21\n一、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与作用(一)土地估价有助于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二)土地估价有助于企业投资决策(三)土地估价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完善(四)土地估价有助于土地市场管理二、土地价格评估的原则(一)公平原则(二)最有效利用原则(三)替代原则(四)预期收益原则(五)供需原则(六)保证农民基本生活原则三、土地价格评估的基本方法(一)市场比较法(二)收益还原法(三)成本逼近法(四)剩余法(五)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六)农地宗地价格评估方法第一节土地价格的管理一、中国土地价格体系(一)基准地价(二)标定地价(三)交易地价(四)其他价格形式二、中国土地价格管理制度1.建立土地估价制度2.建立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3.建立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4.建立地价监测体系5.建立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6.建立土地交易最低限价制度7.建立土地增值税制度三、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价格管理(一)美国(二)日本(三)德国第六章土地金融 (2学时)21\n基本要求:介绍土地金融概念、抵押权能,分析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和社会条件,并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土地金融制度以及中国土地金融的发展。掌握土地金融在土地市场发展中作用。重点:土地金融一般原理难点:中国土地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土地金融概述一、土地金融的概念二、土地金融的特点1.土地金融是有担保的金融2.土地金融以抵押权为基础3.土地金融一般要实行证券化4.土地金融具有较强的政策性5.土地金融业务成本较高,但收益较好三、土地金融的种类四、土地金融的作用1.增加房地产资金投入,促进房地产业发展2.提高居民购房支付能力,支持居民住房消费3.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4.执行国家房地产业政策,有效调节房地产业发展第二节中国土地金融业的发展一、中国土地金融发展历程(一)旧中国房地产金融沿革(二)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二、中国现行土地金融制度及特点(一)现行土地金融制度1.自营性房地产金融2.政策性房地产金融(二)中国房地产金融的特点1.自营性业务和委托性房地产金融业务并存2.自营性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较快3.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4.业务发展不均衡三、中国土地金融发展前景(一)对土地金融(主要是住房金融)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二)对住房金融发展趋势预测第三节外国土地金融概述一、国外土地金融类型(一)法律制度类型21\n(二)机构类型(三)融资类型(四)市场类型二、发达国家土地金融的特点1.私人机构是房地产金融的主体2.房地产金融经营管理的现代化3.房地产金融市场与金融市场日益渗透(二)发展中国家土地金融的特点1.非正式的直接融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2.国家直接参与和控制房地产金融市场3.发展中国家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第七章土地税收 (2学时)基本要求:介绍土地税收的概念、特点,土地税收的依据与功能;国外土地税收的内容、类型;民国以前和民国时期的土地税制及旧中国土地税制的本质;中国现行的土地税收和土地税制的深化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现行土地税制基本类型,了解税制改革趋势。重点:中国土地税制难点: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与发展第一节土地税收的概论一、税收的一般原理(一)税收的概念与特点(二)税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三)税制的概念及构成二、土地税收的概念及特点(一)土地税收的概念(二)土地税收的特点三、土地税收的分类(一)财产税式的土地税(二)收益税式的土地税(三)所得税式的土地税四、土地税收的功能(一)防止地价上涨过快,抑制土地投机(二)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三)调节土地收益分配,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四)保障财政收入,筹集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第二节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与发展一、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历程21\n二、中国现行土地税制及征管(一)农业税(二)耕地占用税(三)城镇土地使用税(四)土地增值税(五)契税三、中国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完善(一)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二)改革的模式设想(三)改革中的配套措施第三节中国港台地区现行土地税制1.物业税2.差饷3.印花税4.遗产税5.房地产所得税第四节国外现行的土地税制一、美国的土地税制二、英国的土地税制(一)对转让土地征税(二)土地受益捐(三)保有征税(四)土地增值税三、法国的土地税制(一)让与征税(二)保有征税四、日本的土地税制(一)保有征税(二)流通征税(三)让与征税五、德国的土地税制六、俄罗斯联邦的土地税制第八章土地利用的经济原理 (2学时)基本要求:介绍土地利用的内涵和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和基本原则;评价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评价内容和效益分析方法。能独立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报告。21\n重点: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基本原则难点: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第一节土地利用的含义和目标一、土地利用的含义(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2.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效益(三)土地利用规划(四)土地开发(五)土地保护二、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一)土地利用的目标(二)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第二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一、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二、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三、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四、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五、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第三节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一)静态分析法1.单位投资产品增长率。2.单位投资收入增长率。3.投资收益增长率。4.投资回收期。(二)动态分析法二、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一)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析(三)生态经济效益评价三、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第九章土地集约与规模利用(2学时)基本要求:主要对报酬递减规律的形成、演变和不同的变化阶段21\n进行分析,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介绍土地规模利用的基本理论,在基本理论指导下确定土地的经营规模的原则、方法,分析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途径。重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理论依据;土地集约利用途径;难点:农用地及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第一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的演变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早期表述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中期演变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四、马克思主义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观点第二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理论依据一、土地肥力的含义二、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三、自然科学是研究"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基础第三节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第四节土地集约利用途径一、正确地认识土地投入二、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三、非农用土地也要实行集约利用第五节土地规模利用原理一、土地利用规模及其表现二、土地规模报酬的变动类型三、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一)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不经济(二)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不经济四、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五、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产生的规模经济第六节农业土地规模利用一、农业经营中的土地规模问题(一)国外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趋势(二)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的背景二、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和条件三、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1.地区性2.动态性3.层次性4.适应性四、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一)家庭经营型(二)集体经营型21\n(三)联合经营型(四)规模服务型五、实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途径第七节城市土地规模利用一、我国的城市土地规模的确定(一)我国的城市土地规模效益(二)适度城市规模的确定(三)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效率二、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利用(一)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与土地规模利用(二)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与土地规模利用第十章 土地分区利用(2学时)基本要求:介绍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等各种学派分区理论观点,阐述土地区位效益与区位配置的关系,分析农业、城市等用地的土地分区利用。重点:土地区位利用原理难点: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城市及其它土地分区利用第一节土地区位利用原理一、区位理论及其发展(一)农业区位论——屠能的《孤立国》(二)工业区位论(三)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四)市场区位论(五)空间结构理论(六)区位理论的新发展二、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一)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三、土地合理配置原则(一)地域分异原则(二)区位利用原则(三)生态系统平衡原则(四)系统综合原则第二节农业土地分区利用一、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原理(一)农业布局理论(二)农业生产专业化区理论二、农业土地综合分区利用21\n(一)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规律(二)土地利用分区三、农业地区专业化(单一功能区)第三节城市土地分区利用一、城市土地利用及其意义(一)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二)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二、城市土地分区利用原理(一)圈层布局设想(二)三维布局设想(三)扇形布局设想(四)多核心布局设想(五)多中心布局设想三、中国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问题与对策(一)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二)中小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第四节其他非农业土地分区利用一、矿业土地利用二、交通运输业土地利用三、旅游业土地利用第十一章 土地计划与持续利用 (2学时)基本要求:阐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介绍国外土地计划的模式,分析中国土地利用计划模式与管理,为土地计划规模利用提供理论分析依据;分析土地持续利用的的理论、应用及土地人口承载力问题,掌握具体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分析能力。重点: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及意义难点: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及应用第一节土地计划利用的必然性及意义一、土地计划利用的含义二、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一)土地的自然属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二)土地的经济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三)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要求土地必须计划利用,三、土地计划利用的意义四、土地计划利用与市场配置的关系(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调节的必要性21\n(二)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及其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调节的区别。第二节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基本体系一、中国土地利用计划体系的构成二、中国土地利用计划体系的特点(一)土地资源利用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土地资源、利用计划是由长期、中期、年度计划构成的完整体系(三)土地资源利用计划实行分级管理(四)土地资源利用计划是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计划体系第三节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一、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内容(一)土地利用计划的决策(二)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程序(三)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四)土地利用计划的监督检查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薄弱(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体系不完善(三)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手段不足三、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方向第四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利用理论及应用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一)资源稀缺论(二)效率利用论(三)极限增长论(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五)绿色发展论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第五节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内容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第十二章土地制度概论 (2学时)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制度的内涵、概论和构成,包括土地所有制、使用制、管理制及产权权能。掌握土地制度的内涵与相互间的关系。重点: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21\n难点: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第一节土地制度概述一、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构成(一)土地制度的概念(二)土地制度的构成二、土地制度的特点(一)地位的基础性(二)国度的差异性(三)构成的复杂性第二节土地所有制一、土地所有制的含义及其产生与发展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三、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制度四、土地所有制的改革第三节土地使用制一土地使用制的含义二、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三、土地使用制的分类四、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五、土地使用制的法律形式第四节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一、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一)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三)土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的、任务与手段三、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第五节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一、土地所有权(一)什么是土地所有权(二)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属性二、土地使用权三、土地租赁权四、土地抵押权五、地役权六、地上权七、土地发展权第十三章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2学时)21\n基本要求::主要介绍中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内涵、性质、形式及其建立与完善过程。掌握我国现行土地土地所有制的基本情况。重点:现行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与形式难点: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一节现行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与形式第二节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建立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建立二、农村土地国制的建立三、城市土地国有制的建立第三节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完善一、关于变革农村现行土地所有制的议论(一)实行单一的土地国有制(二)实行土地的国家、集体、个人三元所有制(三)实行土地私人所有制(四)实行土地双轨所有制(五)强化现行集体土地所有制二、应当坚持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三、完善现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途径(一)城乡土地权属具体化,(二)土地所有权主体或代表明确化(三)土地所有制关系实在化(四)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相对完整化(五)解决新建制市带来的土地所有权转换问题第十四章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 (2学时)基本要求:主要介绍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的形式和运行,分析中国现行农村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和完善。掌握中国现行土地作用制的基本情况,学会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时土地资产的处置方式。重点: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现行土地使用制难点: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的原则与方式第一节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使用制一、1949-1978年间农村土地使用制的两个时期二、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特征和局限性三、目前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具体形式的多样性(一)"大稳定、小调整"模式(二)"两田制"模式(三)苏南模式(四)温州模式21\n(五)"生不增地、死不减地"模式(六)土地股份制模式四、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2.完善承包经营权的权能结构3.土地承包期长期化4.使承包经营权债权物权化5.建立健全农材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节中国城市现行土地使用制一、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特征1.行政划拨2.无偿无限期使用3.禁止土地使用者转让二、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形成三、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弊端(一)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与合理配置(二)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三)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正确评价,也不能判断企业的优劣(四)不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五)寻租行为盛行(六)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四、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形成(一)征收土地使用费(税)(二)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三)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法规(四)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五)制定全国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法规,全面开放土地市场五、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权出让(二)土地使用权转让(三)土地使用权出租(四)土地使用权抵押(五)土地使用权终止六、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完善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土地资产处置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的原则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可供选择的方式(一)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21\n(二)出让土地使用权所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三、不同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利弊(一)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优缺点(二)土地使租赁的优缺点(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优缺点四、不同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适用条件五、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应注意解决的问题1.国家、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问题2.有关企业隶属关系的问题3.有关企业职工股的问题4.不同处置方式间的土地成本均衡问题第十五章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2学时)基本要求:主要介绍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确立、运行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途径。掌握现行土地管理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方法。重点:中国国土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难点:中国城乡与国土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与协调第一节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演进一、机构设置的演进(一)多头分散管理阶段(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阶段(三)国土资源相对集中统一管理阶段二、管理事权的演进(一)从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之前(二)1986年以来,城乡土地管理事权不断拓展第二节中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确立与运行一、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确立(一)职能转变(二)主要职责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构架(一)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机构设置(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三、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运行(一)主要运行成果(二)职能的部门衔接四、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某些缺陷(一)土地管理部门难以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供应政策(二)土地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土地利用行为缺乏应有的制约作用21\n(三)土地管理部门对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缺乏应有的制约和监督(四)不健全的土地资产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竞相低价卖地,导致国有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五)以"块块为主"的土地管理体制阻碍了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的形成(六)土地管理部门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使得基本耕地面积得不到有效保护第三节中国国土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一、国土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确立(一)强化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二、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构架(一)权力构架(二)组织构架三、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运行目标任务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一)发展方向(二)发展目标(三)发展原则(四)发展模式第十六章港台地区和国外现行土地制度 (2学时参考)基本要求:详细介绍香港和台湾现行土地制度,此外介绍了前苏联、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土地所有制和现行土地使用制。重点:国外现行土地制度的启示难点:香港与台湾现行土地制度的比较以及启示第一节香港现行土地制度一、香港土地所有制二、香港土地使用制三、香港土地出让方式四、香港土地出让年限五、香港土地契约六、香港土地管理机构七、香港土地租税制度第二节台湾现行土地制度一、台湾土地基本制度二、台湾土地权利三、台湾地权限制四、台湾土地使用管制21\n五、台湾地政机关六、台湾土地税制第三节国外现行土地所有制一、俄罗斯联邦二、美国三、加拿大四、日本五、英国六、马来西亚第四节国外现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一、国外对土地使用的管理二、国外的土地管理机构三、国外的土地立法的特点(一)法规数量多,涉及范围广(二)条文规定细,具体目标明(三)主要方向明,肩负职能清(四)制裁措施严,法制收效佳(五)实际情况变,法律条文改教学附件:《土地经济学案例分析》                                     2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