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考试的内容每一章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教材目录直接表达的内容;如通货膨胀的含义与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成因,占60%的分值;名词、简述和论述都属于。应用分析题则重点强调应用性和创造性-----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重大热点问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另一类应用题是计算。占40%二、试题类型(各占20%分值)名词简述论述题(详细、系统地简述某个观点或理论问题)计算(均在大纲中)应用分析题(应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什么是宏观经济学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Ø基本概念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Macro)一词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一)经济增长•世界各国的贫富程度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的典型,图1.1显示了该国1869年以来令人羡慕的产出增长情况。在过去的一又三分之一世纪(1869-2002)中,美国产品和服务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年产出增长了100多倍。而这种出色的表现并非美国所独有,其他发达国家在这段时期中也有相似的高速经济增长。(二)经济周期•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s)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其他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经济周期并非如时钟的运转那么规则和固定,其演变的进程往往是随机的和难以预计的。•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如图1.2所示。(三)失业•失业(Unemployment)就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一个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二者之和是一国的劳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Ø1、失业的衡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每个月都会对失业进行衡量。美国的劳工统计局逐月公开发布失业数据,这些数据均基于一项名为“当前人口”的家庭调查。根据这项调查的界定,一个人被计入失业人口的先决条件是其必须能够和愿意工作,同时还得满足下列情况中的一种:•(1)没有工作,但在此前四周中进行过寻求工作的努力;\n•(2)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但正等着被召回原职;•(3)期待着在30天内开始新的工作。•任何符合以上条件者均被计入失业人口,零活工、季节工均作就业人口计。Ø2、失业的类型•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失业归于三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这一类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3)周期性失业(Cyclicalunemployment)•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Ø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的失业人口均为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而不存在任何周期性失业。我们已经知道,摩擦性失业是一直有的,结构性失业也是经常性的,因而,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有失业队伍存在。•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所谓自然失业就是指那些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决定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波动的。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自然失业率甚至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当人口和技术进步因素促成了较高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时候。•据估计,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4%,在80年代上升为6%左右,90年代则为5.5%.-???!!!--错(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Deflation),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计算价格指数首先要将以前的某个时间设定为基期,再将即期的价格水平与基期相比较,所得出的比数就是即期的价格指数。(五)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主要通过贸易与借贷关系发生经济联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组成。一国的进口(Imports)是指在该国的居民或企业所购买的在本国以外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而一国的出口(Exports)是指该国境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本国境外的居民或企业购买的部分。•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当进口大于出口,则是贸易逆差。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将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借钱,用以支付进口的商品和服务超出进口的部分。出现贸易顺差的国家则可以把钱储备起来,或者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因此,对外贸易必然带来对外借贷关系。•一国的对外借贷关系会发生货币的支出和收入,对外贸易也需要货币进行交易和结算,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国际收支(BOP)的概念来表示一国经济的总体对外平衡状况。•一国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所有对外收支总额的对照表称为国际收支账户,它是一种以复式登录的记账方法为基础的会计表格。•我们看到,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Ø1、经常项目(Currentaccount)Ø2、资本项目(Capitalaccount)Ø3、官方结算项目(Officialsettlementaccount)•我们可以通过表1.1的美国国际收支账户具体了解国际收支账户的构成情况。表1.1美国2003年国际收支账户(单位:10亿美元)(七)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Ø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Ø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nØ(1)促进增长Ø(2)稳定经济Ø(3)减少失业Ø(4)控制物价Ø(5)对外平衡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Ø1、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Ø2、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与政府Ø3、总量分析:也就是从总体上来考察个体的经济行为Ø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仅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Ø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Ø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Ø流量与存量Ø利率与现值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Ø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Ø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里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它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中间产品和服务是不被计入GDP的。Ø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Ø即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Ø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其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净要素支出(Netfactorpayments,简称NFP),•它等于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它所衡量的正是GDP与GNP之间的差异,即:•GNP-GDP=NFP•当在国外投入生产的本国生产要素所获取的收入大于在国内投入生产的外国生产要素所获取的收入,也就是当NFP为正数时,GNP就会高于GDP;反之,也就是当NFP为负数时,GNP则低于GDP。表1.220世纪90年代美国GNP与GDP比较(单位:10亿美元)•表1.2列示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GNP和GDP变化情况。由于其NFP一直是正数,故而GNP一直高于GDP。值得注意的是两者之间差距较小并相对稳定,这反映了美国居民和政府在90年代从国外得到的收入仅略高于外国居民和政府在美国得到收入,而且变化不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发达国家一般都采用GDP指标衡量一国的经济规模,而美国等国则采用GNP指标。为了与其他国家的统计口径一致,美国商业部从1991年开始也改用GDP指标。当今世界上,GDP指标比GNP指标更普遍地得到使用。二、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名义价值,也就是现时的货币价值。然而,这种名义价值往往并不具备可比性,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价值通常是不稳定的。当存在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时,我们就必须将我们所看到的名义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实际价值区分开来。•实际价值反映的是我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购买力。它的取决因素是人们的货币收入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我们发现,以现时货币价值为标准的名义GDP无法作为衡量经济活动的合格指标。要准确的说明不同年份之间实际产出的差别,就必须将名义GDP修正为实际GDP。•名义GDP修正为实际GDP的公式如下:•举例来说,我们将基期定于1996年,则1996年的价格水平为100。由于当年美国的名义GDP为78132亿美元,所以当年的实际GDP也是78132亿美元。到了1997年,名义GDP达到83184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1.95%的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上升至101.95,于是,该年的实际GDP=83184×100/101.95=81593亿美元。这一实际GDP又称以1996年不变价格计算的1997年GDP。\n三、流量与存量Ø流量是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如上海大众汽车的年生产量、中国统计局定期公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等等。Ø存量是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如2004年世界人口数量、2004年末的香港外汇储备等等。Ø流量与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把存量比做一池水,那么流量就是流入到池中或从池中流出的水。如果流入的水多于流出的水,净流量为正值,水池的水(存量)就会增加;反之,水池的水就会减少。迄今我们所讨论过的大多数概念都是流量:GDP、GNP、人均收入、进出口等。少数概念,如一国的失业人数、资本数量等,属于存量。1、储蓄与财富(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充裕的收入流量与现时的高财富水平是不能划等号的。收入要转化为财富积累还需经过储蓄这一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收入当中的一部分是要用来消费的,除去了这一部分之后,剩下来的就是储蓄。•储蓄作为一个流量概念,其数量恰好等于与之相对应的财富存量的变化量。•假定某家庭2004年的总收入为50000元,当年的消费为30000元,其余20000元用于储蓄,那么这个家庭2004年末的财富总额将比2003年末高出20000元。2、投资与资本•资本,简而言之,就是构成产出能力的东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房屋、机器、设备等等。显然,资本也是一个特定时点上的存量概念。•投资,即一定时期内用于维持或提高资本存量的产出流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指的是购买新资本,而不是现有资本的易手。例如,房产商新开发的房产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当房产商将这些房产出售给买主时,尽管从这些买主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确进行了个人投资,但却不构成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正如储蓄流量等于财富存量的变化量,投资与资本存量之间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是需要将资本损耗的因素考虑在内。资本损耗用折旧来衡量,它是资本存量在一定时期内被消耗掉的部分。四、利率与现值•在典型的住房抵押贷款合同中,贷款者通常按月向其贷款银行进行等额偿还。例如,某人于1997年为购买住房向中国建设银行申请了10万元为期20年的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当时的20年期月利率为0.8175%,于是在接下来的10年中,他每月需要向银行偿付952.47元。这样,到20年后的2017年的240个月里,此人累计偿付额达到228592.8元,其中利息为128592.8。粗看上去,此人似乎作了一笔失败的交易,因为仅仅他所偿付的利息就超过了贷款本金。•然而,这样的比较实际上是不妥当的,因为必须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由于利率的存在,今年的一元钱与明年的一元钱是有区别的。在10%的年利率下,今天存入的一元钱到明年的今天将是1.1元,同样,为使明年的今天得到一元钱,今天就得存入约0.91元,换句话说,明年的一元钱的现在价值为0.91元。这就是经济学中经常遇到的货币现值(Presentvalue)这一概念的涵义。•例如,在10%的年利率下,一年后的一元钱的现值为0.91元。根据这一利率,我们同样可以算出两年后的一元钱的现值为0.83元,因为0.83×1.1×1.1=1。这样,如果今天存入1.74元,就可以在明后两年中每年都得到一元钱,于是明后两年各收入一元钱的现值为1.74元。将这一计算过程进行下去,我们可以得到计算未来收入流现值的公式:•其中,PV为现值,i为利率,A1,A2,A3,¡,An为未来每年的收入。特别的,当未来每年收入相同时,公式可改写为: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Ø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Ø本书的理论结构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Ø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凯恩斯之前)•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马歇尔(AlfredMarshall)、庇古(AlfredPigou)等人•他们都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工资等是有充分伸缩性的:价格的充分波动能使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一致;工资的可伸缩性能保证劳动市场及时出清;利率的灵活变动能调节资本市场上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等,因此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供给决定需求,这被称为古典学派的萨伊定律(Say'sLaw),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Ø凯恩斯理论•(1)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价格、工资刚性),供给并不一定就能创造需求,而总需求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2)总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心理因素,即“边际消费倾向”、“资本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未来预期产生悲观情绪,或者说这些心理因素发生了不正常波动,就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导致总需求不足。在总需求不足又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就会偏离充分就业的自然水平,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n•(3)尽管在长期内,国民经济受价格机制的作用有回到自然水平的趋势,但这个过程是相当缓慢的,而且,谈论长期是没有意义的,“在长期,我们都会死去”。•从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了后人进一步拓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Ø1、IS—LM模型Ø2、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理论Ø3、增长理论Ø4、宏观经济计量模型Ø货币主义(Monetarists)和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s)学派•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理性预期学派则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RobertLucas)为代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下,市场能够自动出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这又回到了古典学派的主张,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也称之为新古典学派(NewClassicals)。•由于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张和新古典学派基本一致,货币主义往往也被看成是新古典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凯恩斯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在吸取了理性预期的某些研究成果后,出现了新凯恩斯经济学(NewKeynesianEconomics)。•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两大学派之间展开,这实际上就是过去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之争的延续,其争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二个方面:•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本书的理论结构•本书理论体系主要以经济模型的形式进行架构。除导论外分为三部分,第一篇考察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第二篇分析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在第三篇中我们对宏观经济模型中某些基础性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第二章国民经济衡量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n收入循环流程n国民生产总值(GNP)n国内生产总值(GDP)n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n支出法n收入法n生产法n名义GDP、实际GDP第一节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与宏观均衡一、制度部门分类1、家庭部门2、企业部门3、政府部门4、金融服务部门5、外国部门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n在导言中我们已经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是从生产的角度定义的GDP。n在这里,我们运用一个国民收入流量模型来描述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讨论GDP的构成和测算问题。(图2.1)n这个模型假定整个国民经济中有四个经济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经济;和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Ø在要素市场上,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如劳动),然后在企业那里获得要素报酬,也就是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简称Y)。Ø家庭用获得的部分收入在产品市场上向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构成了家庭的消费支出(Consumptionexpenditures,简称C)。Ø家庭剩下收入中的一部分成为储蓄(Saving,简称S),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企业的投资支出(Investment,简称I);另一部分则成为政府的税收(Taxes,简称T)。Ø政府获得税收后在产品市场上进行采购,形成了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purchases,简称G)。\nØ外国经济的存在会产生对外贸易,我们用净出口(Netexports,简称NX)表示这种对外贸易关系。二、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程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程三、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两对概念n1、存量与流量n存量(stock)是在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流量(flow)则是按一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n两者都是变量,在不同的时点上或时期内可大可小,这是它们的共性。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指一个时点上的量,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的量。存量借用数学函数的概念,存量表示某点的值,而流量表示一个区域的面积。n2、注入与漏出n注入(injections)与漏出(leakages)都是针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现期支出而言的。注入就是进入或者增加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现期支出;漏出就是退出或者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现期支出,两者都是流量。漏出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注入则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四、国民经济循环的宏观均衡(一)国民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1、注入总量等于漏出总量注入=漏出2、总需求等于总供给n社会总需求:AD=C+I+G+Xn社会总供给:AS=C+S+T+M储蓄-投资恒等式n两部门经济支出:Y=C+I=消费+投资收入:Y=C+S=消费+储蓄收入=支出所以I=S三部门经济n支出:Y=C+I+Gn收入:Y=C+S+T(T=To-Tr)To—全部税金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即I=S+(T-G)=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四部门经济n支出:Y=C+I+G+NXn收入:Y=C+S+T+Kr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所以I=S+(T-G)+(Kr-NX)外国对本国的储蓄第二节国民帐户体系请同学们自己去找其它教材了解—补充章节一、测量经济循环流程的简单模型二、国民收入帐户这一帐户主要研究增加值的生产、分配和支配全过程。三、投入产出表四、资金流量表\n五、资产负债表六、国际收支表第三节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及其核算n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如1年或1季度)一国或一地区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n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n市场价值:产品和劳务用货币衡量,即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n提问:面粉这一产品属于中间产品?一、GDP的三种计量方法n计量方法分为三种,即支出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算GNP的方法一——支出法n支出法—从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即总支出)角度来测算GNP的数值。nGNP=C+I+G+NX=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净出口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指的是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消费支出包括:n(1)对耐用消费品(彩电、冰箱、空调等)的支出;n(2)对非耐用消费品(食物、衣服、染料等)的支出;n(3)服务支出(医疗、教育、娱乐等)。投资支出投资支出包括购买新资本品(即固定资产投资)的支出和企业存货增加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投资。存货投资=年末存货价值-年初存货价值什么是投资n投资的理解经济的投资并不包括仅仅在不同个人之间重新配置资产的购买。当宏观经济学家用投资这个词时,投资是创造新的资本。政府购买支出n政府支出中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支出中用于转移支付的部分。n转移支付包括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老龄及残疾人的补助金等。净出口NX=(X-M)n净出口指净出口差额。即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以后的差额。n出口(X):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到国外,由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或政府对这些产品或服务进行购买。n进口(M):是本国居民,企业或政府对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GNP和支出的组成部分:1997表2.2美国2004年总支出的详细构成表2.1(a)中国2002年GDP及其构成(支出法)表2.1(b)美国2004年GDP及其构成(支出法)计算GNP的方法二——增加值法n增加值法是根据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计算GDP的方法。n例:一件衣服要经过种棉、纺纱、织布、制衣和销售五个环节,假设棉花价值15元(当年新增加值),纺成纱售价20元,再将纱织成布售价30元,制成成衣卖给售衣商价格45元,最后售衣商卖给消费者一件衣服为50元。试用增值法计算GDP?n解:15+5+10+15+5=50元计算GNP的方法三——收入法n收入法: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nGN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n表2.3美国2004年GDP及其构成(收入法)n比较表2.1(b)(或表2.2)和表2.3可以看出,不论是采用支出的方法,还是采用收入的方法,计算出来的GDP都是一致的,这也就在实际中证明了(2.1)式所表达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二、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GNP是指一定时期内(如1年或1季度)一国或一地区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2.国民收入NINI=NNP-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3.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第四节与国民经济核算有关的若干问题n一、闲暇与社会福利n二、非市场性经济活动的价值n三、地下经济活动n四、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GNP(或GDP)的缺陷:1.没有反映非市场性经济活动的价值;2.没有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3.由于价格水平的差异,人均GDP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差异;例两国GDP相同,一国产粮食而一国生产歌曲,显然,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一样。4.人均GD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5.GD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和环境质量。第五节价格指数和失业率Ø名义GDP和实际GDPØ价格指数Ø失业的计量Ø奥肯定律一、名义GDP和实际GDPØ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Ø实际GDP是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所得到的GDP数值。实际GDP可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n下面以一例说明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具体测算:假定一个经济只生产面包和电影两种产品和服务,这个经济10年前后总产出和价格的变化如表2.4所示。n根据表2.4,这个经济10年前的面包和电影的产量分别为10和30,当年的市场价格分别为3元和3.5元,当年的总产值是135元。10年后的今年,面包产量提高到20,比10年前增加了10,电影产量为50,增加了20,同时它们的价格分别涨到4元和5元。n根据当年价格,名义总产出是330元,比10年前增加了195元,增长幅度为144%,n如果用基年的价格来估价今年的产量,就能得到今年的实际GDP为235元,和10年前相比,仅增加了74%而不是144%。表2.4名义和实际的GDP二、现实GDP与潜在GDP通货紧缩缺口:现实的GDP小于潜在的GDP时,GDP缺口叫做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当现实GDP大于潜在GDP时,GDP缺口叫做通货膨胀缺口。三、价格指数(一)GDP消胀指数(GDPDeflator,GDP缩减指数、折算指数、平减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即:n(2.3)n利用表2.3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GDP消胀指数的数值,这只需计算今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即可:\n(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价格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得到的。在美国,劳动统计局每个月在大约50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400多种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测算消费者价格指数。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GDP消胀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区别:ØGDP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的商品组合更广泛,它包含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代表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ØGDP消胀指数仅仅包含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进口产品不计入GDP因而也不反映在GDP消胀指数里,而CPI往往包括进口品的价格。ØCPI所衡量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固定的,而GDP消胀指数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变动的,它取决于每年的产量。n假定经济中只生产A、B两种产品,那么GDP消胀指数由下式得到:nnCPI则等于:nn比较(2.4)和(2.5)我们看到,GDP消胀指数和CPI都比较了商品组合的当年价格与基年价格的差异,不同的是GDP消胀指数使用的是当前的产量,商品数量组合每年不同;而CPI使用的是基年的产量,商品数量组合是固定的。我们把GDP消胀指数称为帕夏(PaascheIndex)指数,而CPI则是拉斯佩耶斯指数(LaspeyresIndex)。nGDP消胀指数和CPI虽然有差异,但事实上,从宏观经济来看,因为统计的商品数量较多,很多因素可以相互抵消,两个指数基本上是以相同的比率变化的。(三)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PI是被经常使用的第三个价格指数,衡量的是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水平。n通过价格指数的变化,我们就可以了解经济的通货膨胀情况。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指标,它由价格在每一期上涨的百分率来表示,如果我们用Pt表示t期的价格水平,Pt+1表示t+1期的价格水平,用πt+1表示t+1期的通货膨胀率,那么我们就有:πt+1=(Pt+1-Pt)/Ptn在表2.4的例子中,由于基年GDP消胀指数为100,因此,我们这个简单经济10年间的用GDP消胀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为(140-100)/100×100%=40%。四、失业的计量一个经济中的总人口可以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又可以划分为劳动人口和不在劳动人口,即:劳动年龄人口=劳动人口+不在劳动人口根据各国劳动就业统计的惯例,下列人员一般不被列入劳动人口:①军队人员;②在校学生;③家务劳动者;④退休或因病退职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服刑犯人等不能工作的人员;⑤不愿工作的人员;⑥在家庭农场或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小时的人员。在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以上六类人员余下的部分就称为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在总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占的比率被定义为劳动参与率,即: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中愿意就业者在适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Table2.1:LaborForceParticipationRatesbyGender,1950-2007n劳动人口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两部分构成。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失业的界定有三条标准,即:①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②当前准备工作;③正在寻找工作。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n我们有如下的关系式:劳动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实际上,失业率的测算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和不在劳动人口三者之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我们用图2.2来加以说明。n图2.2中三个方框分别表示某一时点上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和不在劳动人口的存量数值。从某一时期看,三者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方框之间的箭头表示人口的流动。在某一时期内,失业人口中会有一些人找到工作,成为就业人口;与此同时,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就业者失去工作,进入失业队伍。失业人口中有一部分人会因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信心而退出劳动市场成为不在劳动人口或者有部分就业者主动离开工作岗位进入不在劳动人口,同时不在劳动人口中有部分人想工作而未找到工作成为失业人口,或是直接找到工作而成为就业人口。奥肯定律奥肯定律(Okun‘slaw)描述的是失业率和GDP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律,即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反之亦然。美国耶鲁大学的阿瑟·奥肯(ArthurOkun)曾在1968-1969年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2.6)其中3%是当失业率不发生变化时,实际GDP的增长率,表示产出的趋势增长,这一增长率由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决定。因此,(2.6)告诉我们,失业率每增长1%,实际GDP下降2%\n。奥肯定律为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相互转换提供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法则。虽然这一方法只是近似的,但它仍给出了由增长到失业的一种实用性的转换方法,成为宏观经济中可靠的经验规律之一。第六节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Ø国民收入的生产Ø国民收入的分配Ø国民收入的消费国民收入的生产n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或者说总收入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通常用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来表示。Ø生产要素是指进行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其中资本和劳动是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分别用K和L来代表一个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Ø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总产出水平就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用Y表示给定时期中的实际总产出,生产函数具有如下的一般形式:ØY=F(K,L)(2.7)n生产函数反映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使生产函数发生变化。n很多生产函数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所谓规模报酬不变是指当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时,产出也变化相同的比例。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就是:λY=F(λK,λL),λ>0(2.8)n也就是说,当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增加相同的倍数λ时,产出也增加λ倍。在今后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这一性质对收入分配有重要的意义。n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生产函数为例n(2.9)n其中A为自生增长因素,一般用来反映技术变动状况。当资本和劳动同时增长λ倍时,(2.9)式的产出变成:n也就是:n满足(2.8)式的定义,因此,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n(2.9)式中的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1-α为劳动的产出弹性。即:也就是说,当资本增加1个百分点时,实际产量增加α个百分点;而当劳动增加一个百分点时,产量增加1-α个百分点,因此α和1-α也是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产量贡献。n根据美国资料的实证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α约为0.3,1-α约为0.7,因此(2.9)式可具体化为:(2.10)n即资本对产出的贡献为30%,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70%。n表2.5给出了美国1980—2000期间生产函数的统计数据,其中反映技术状况的因子A由(2.10)式测算:表2.5美国1980¡ª2000年生产函数续前表2.5国民收入的分配n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我们要讨论国民收入的分配,也就是要分析生产要素价格是如何确定的。n假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企业生产只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即企业的生产函数仍然是Y=F(K,L)nZ-利润,TR-企业的总收益,Y-产量,P-价格,TC-企业的总成本,W-工资,R-租金n我们用数学表达式表示收益和成本的关系,得到:nTR=PY=PF(K,L)nTC=WL+RKn因此,利润函数为:Z=TR-TC=PF(K,L)-WL-RK(2.12)n企业利润Z由产品价格P,要素价格W和R,以及要素投入量L和K共同决定。由于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它只能通过选择不同的要素投入量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n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n企业要选择劳动投入量L使(2.12)式表示的利润最大化,因此令:n得到:n即:P×MPL=W(2.13),也就是说,企业雇佣最后一单位劳动的收益必须与花费的成本相等,企业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我们把式(2.13)改写一下,得到:(2.14)\nn即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n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n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要素都会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得到报酬。工人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的实际租用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因此,总的工资收入是MPL×L,而总的资本收入是MPK×K。n利润=Y-MPL×L-MPK×K(2.17)n我们只需将(2.17)式稍作变换,就能得到:nY=MPL×L+MPK×K+利润(2.18)n国民收入被分成三部分:劳动的报酬、资本的报酬和利润,因而(2.18)式反映了国民收入是如何分配的。n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Euler’sTheorem)。n如果生产函数F(K,L)规模报酬不变,根据欧拉定理有Y=F(K,L)=MPL×L+MPK×K(2.19)n总收入Y正好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也就是说,由要素边际产量决定的各种要素报酬之和恰好等于总收入。国民收入的消费n在封闭经济中,实际GDP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Y=C+I+G(2.20)•(1)消费C=C(Y-T)(2.21)这就是消费函数Ø由于,表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增加。(2.21)式也可以写成C=a+b(Y-T)(2.22)Ø其中a,b都是大于零的参数,且0T时,政府的支出超过了收入,存在预算赤字;反之,当G00NdÞW¯;NsNdÞ企业遵循合同,W不变;货币工资受劳动合同约束。NsGw(1)st>sd则个人或者厂商将减少储蓄,意味着消费增加,刺激经济;(2)vtvr资本过剩,厂商减少投资,经济处于累积性收缩状态。nGw与Gn不相等,导致经济长期波动。1、Gw>Gn厂商的预期投资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允许的程度,增加的资本得不到足够的劳动力来消化,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投资减少,经济长期停滞;2、Gwsw.经济增长模型Y=P+WP/Y+W/Y=1S=sp.P/Y+sw.W/YnG=s/v=(sp.P/Y+sw.W/Y)/v¨1、基本公式与经济涵义:G=s/v=sp.P/Y+sw.W/Y/v经济涵义是:当技术一定,v、sp、sw稳定时,只要通过调整国民收入中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的份额,就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均衡稳定增长。¨2.两种情况:(1)sw=0(2)sp﹥sw﹥0通过增加或减少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3.三个经济增长模型的比较:P231第五节有关经济增长的其他理论n1、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六个阶段(1)传统农业社会阶段(2)起飞准备阶段:近代科学知识在工农业中运用;(3)起飞阶段:科学知识在工农业中推广(4)趋向成熟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经济持续增长(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耐用消费品主导(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重视服务业和环境改造。n2、经济增长极限论¨代表人物:麦多斯¨1968年部分经济学家组成了罗马俱乐部。1972\n年麦多斯等人写成《增长的极限》一书,认为由于粮食缺乏、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及相互反馈的结果,人口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将于2100年前停止,最后出现“世界的末日”。n避免“世界的末日”的到来,必须采取措施:(1)人口增长和工业资本增长率为0;(2)降低工业品能耗,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短缺;(3)经济重点转移至教育、卫生等服务业;(4)降低污染;(5)增加农业投资,提高人均食物量;(6)农业资本合理使用;(7)延长工业资本的平均使用寿命。3、内生经济增长理论n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增长理论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n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知识积累,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出由于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第十一章经济周期理论**n经济周期概述n外生经济周期理论n内生经济周期理论n乘数-加速数模型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一、经济周期的含义1、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2、~是一种基于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一个周期包括许多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衰退、收缩和复苏,复苏是下一轮周期扩张阶段的前奏,变化次序重复发生。转折点:顶峰与低谷----经济周期曲线Table8.1NBERBusinessCycleTurningPointsandDurationsofPost–1854BusinessCyclesFigure8.2Cyclicalbehavioroftheindexofindustrialproduction二、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n1、经济周期在经济运行中反复出现,都经历相似阶段:扩张、衰退、收缩和复苏。n2、经济周期不是固定波动,而是系列独立冲击因素随机对经济进行冲击的结果。n3、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三、经济周期的类型n1、基钦周期—短周期--40月n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8--10年n3、库兹涅茨周期—建筑业周期—15--20年n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50--60年\nn5、熊彼特创新周期—各时期以创新为标志:三个“长波”过程:¨(1)产业革命时期:1780--1842¨(2)蒸汽和钢铁时期:1842--1897¨(3)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1897--1929第二节外生经济周期理论1、创新理论¨创新的含义与内容:(1)含义: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2)内容:A、新产品;B、新技术或方法;C、新市场;D、新材料来源;E、新组织形式¨创新是经济周期的根源:创新活动的两次“浪潮”—创新企业引致行业内创新和由此推动的其他行业及至整个经济的创新。2、心理自生周期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和巴奇霍特提出的,他们认为人在心理上都有一种“自生的周期”,使人的情绪在乐观和悲观之间反复交替出现,这种周而复始的情绪变动难以控制,它会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当情绪乐观时,生产者会增加投资,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引起经济繁荣。当情绪悲观时,消费者会减少消费,生产者也减少投资,经济就会收缩,形成萧条。人的情绪周期性变化,使经济也周期性发生变化。3、太阳黑子理论4、政治因素论第三节内生经济周期理论n纯货币理论¨1、霍特里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完全是有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收缩信用所造成的。¨2、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量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直接决定了国民收入的波动。¨3、只要改革信用制度,就能消除经济周期。投资过度理论n1、投资过度理论认为,资本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整个经济的波动。资本生产过度发展促进经济进入繁荣阶段,资本品的过剩以及2个生产部门的比例失调则导致经济进入萧条阶段。n2、三个派别:¨(1)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哈耶克¨(2)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施皮特霍夫与卡塞尔¨(3)加速度理论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理论n1、消费不足危机论:西斯蒙第n2、储蓄过度危机论:马尔萨斯n3、分配引起消费不足危机论:霍布森第四节乘数-加速数模型n加速原理n1.资本-产出比率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量,即:¨资本-产出比率(R)=资本数量/产出=K/Yn2、由上式可知,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要使产出(收入)增加,就必须按资本-产出比率相应增加资本存量。——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的比率就称为加速数:¨加速数=资本增量/产出增量=投资/收入增量或¨v=⊿K/⊿Y=I/⊿Y加速原理对投资的作用过程n1.加速原理的假设条件:¨A.假设技术条件不变,资本-产出比率不变;¨B.假定企业没有闲置的生产设备。n2.产量与投资的关系为I=v.⊿Y,公式表明:¨A.投资是产量变动的函数,不是产量绝对值的函数;¨B.产量增减带来投资增减的加速度;¨C.如果产量增量维持不变,则总投资也不变。n加速程度取决于资本-产量比率,这一比率在技术不变时,就是资本增量和产量增加量之比率,即加速数;\nn加速数同乘数一样,是双重的。乘数-加速数模型n1.含义:¨乘数原理反映投资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作用,加速原理反映收入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作用。二者结合,可知投资是收入变动的函数,收入又是投资变动的函数,静态分析变成动态分析,这就是乘数-加速数模型。n2.机理:¨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倍数扩张或收缩,且同方向变化,即乘数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又会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或减少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减少,这是加速原理。可见,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投资,二者互为因果,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新发明促使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人们消费增加,社会物品劳务销售量增加,销售量增加通过加速数作用促使投资更快增长,社会处于扩张阶段;资源是有限的,收入增长一旦达到顶峰,销售量也不增长,加速数作用使投资下降,而乘数作用使收入进一步下降-----,经济处于衰退期.n某种因素,如新技术,使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收入增加。n收入增加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1、投资增加或减少会使生产以乘数方式改变,即国民收入与投资的变化乘以支出乘数的数额同方向变化,而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会使投资量更大的波动并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于是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投资,互为因果。2、如果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行调节,就会自发地形成经济周期。乘数-加速数模型n汉森-萨缪尔森经济周期模型¨A.公式:Yt=Ct+Gt+It;Ct=bYt-1;It=v(Ct-Ct-1)→Yt=bYt-1+vb(Yt-1-Yt-2)+G¨B.结论:a)波动根源在于经济体本身因素;b)只有乘数作用不会产生波动;c)波动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数。经济周期的解释¤解释:乘数和加速数模型vI®产量(Y)较大®I更大®Y更大®经济繁荣v产量达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产量很难增加®I¯®产量(Y)较大¯®经济萧条v萧条持续一定时间后,产量回升®I®产量更大®经济繁荣。3.局限性补充:(1)加速原理是假设其它因素(如预期、投资成本、风险等)不变条件下,分析产量或国民收入对投资的影响。(2)只适用于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思考:加速原理作用的发挥受到的诸多限制,是否意味着该原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五节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内容1、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2、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3、否定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4、政府的反周期政策不起作用,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5、货币中性。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理论突破与影响第一,通过把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整合在一起,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经济周期研究的方向,并促使宏观经济学家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在经济的供给面上。第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跨时间和动态的特点。第三,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用特定的模型逼真地模拟实际经济的时间序列行为,那些由于费用太高而无法在实际经济中进行实验的政策可以在这里以非常低的成本进行实验,从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n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及其理论发展*****第一节通货膨胀概述n定义n衡量n类型一、通货膨胀的定义“物价派”——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n托宾:“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上升。”n帕金:“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货币派”——强调物价上升不同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真正的含义应该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本身不是通货膨胀。n哈耶克:“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n赫兹里特:“通货膨胀原来只用于货币量,意思是货币量膨胀、扩大、过度增长。”通货膨胀定义n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一个经济体中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地、普遍地上涨。二、通货膨胀的衡量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价格指数零售物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缩减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生产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作为衡量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品等价格平均水平,是对给定的一组商品的成本的衡量。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Pt-Pt-1Πt=———Pt-1我国历年的通货膨胀率2008年各月CPI指数(2008年12月6日更新)1978-2001:中国通货膨胀率三、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Ø温和通货膨胀¡ª¡ª通货膨胀率低而且物价水平较为稳定。价格比较长期地以一个稳定的、较低的比率上涨,一般通货膨胀率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ª¡ª通货膨胀率高而且物价水平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率高达两位数;Ø超级通货膨胀¡ª¡ª通货膨胀率高而且物价水平失去控制,物价以递增的速度上涨。在100%以上。2、按照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划分n需求拉上型n成本推进型n结构性通货膨胀3、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势n公开的通货膨胀n隐蔽的通货膨胀\n4、按照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来划分n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n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5、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n平衡的通货膨胀n非平衡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n主要内容:经济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过多的需求拉上的。n凯恩斯: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缺口模型”A、通货膨胀是在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由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的,当经济中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通货膨胀;B、过度总需求的存在往往是与政府支出的增加相关的。n未实现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n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n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n进口性通货膨胀与出口性通货膨胀n(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水平上升。工资的增加往往是从个别部门开始的,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工资的攀比行为,个别部门工资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从而引起普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开始,还会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n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n(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而影响到其他国家。三、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拉中有推,推中有拉”n通货膨胀的过程从总需求方面开始,也会引起货币工资增加,于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发生了;n通货膨胀的过程从总供给方面开始,物价上升,出现大量失业和资本闲置,政府采取措施改进,总需求也相应增加。四、结构性通货膨胀n如果某一部门的物价上涨,就会通过各部门相互看齐的过程,引起连锁反应,带动其它部门价格上涨,以致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希克斯—托宾的劳动供给理论该理论解释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性的原因n如果一个行业的工资水平上升,而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不变,工资的稳定性就遭到了破坏,用希克斯的话来说,这就是“不公平”。因此,某一行业的工资上升,将对其他行业产生一种“公平工资的压力”。这种压力将促使其他行业的工资同步上升。因此,该理论认为,不同行业或不同部门之间货币工资增长率的一致性是由劳工市场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五、通货膨胀的惯性n无论开始由何原因引起通货膨胀,即使最初的原因消失了,通货膨胀也会由于其本身惯性的原因持续下去——通货膨胀螺旋。六、现代货币数量论与通货膨胀n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交换方程(也称费雪方程):MV=PY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平均1\n元钱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次数。由公众的支付习惯、交通及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在短期内不会迅速变化。Y—一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决定于资源、技术条件等,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结论:物价水平P随货币供给量M正比例变化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效应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n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由于其收入是固定的,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n通货膨胀对储蓄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打击。同样,向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n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这是因为债务契约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确定名义利息率,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后,契约无法更改从而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n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原因有两点:第一,政府发行债券,而大量的债券是掌握在居民户手中的。也就是说政府是债务人,而居民使债权人。于是,通货膨胀就将财富从居民户那里转移到政府方面。第二,通货膨胀使公众名义收入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还有许多人进入更高税率。这样,政府的税收增加而公众的实际收入下降。二、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关系n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关系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刺激生产扩张。另一种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促进论n(1)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和工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不充分,工资的上涨往往慢于物价的上涨,结果实际工资下降,降低厂商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这样刺激厂商扩大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主要是一种短期效应。n(2)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即利润收入阶层)而不利于低收入阶层(即工资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由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促使社会储蓄率的提高,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社会储蓄率提高会提高经济增长率,加快经济的发展。n(3)通货膨胀实际上是货币发行者(即政府部门)从货币持有者(即私人部门)手中获得收入的过程,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无偿获得对一部分商品或劳务的支配权,而货币持有者手中的货币却因通货膨胀不断贬值,降低其购买力,这实质上是政府向所有货币持有者征税(通货膨胀税),从而使政府收入增加。如果政府将所获得的这种通货膨胀税收收人用于投资,则将提高社会的投资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促退论n(1)在持续性的通货膨胀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将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失去了其应有的调节功能,这就往往会促使消费者和生产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经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严重浪费,使经济效率大大下降。n(2)通货膨胀会动摇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并促使人们更多地持有那些价格随通货膨胀不断上涨的实物资产、黄金、外汇以及各种高档消费品或从事房地产等投机活动,而不去从事正常的生产性活动,结果将严重地阻碍经济增长。n(3)一国的通货膨胀长期高于外国,会使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上升,从而不利于本国的出口,并刺激进口的增加,引起经常项目的逆差,本国通货膨胀率长期高于外国,还会促使人们将国内储蓄转移到国外,导致资本的外流,引起资本项目的逆差,不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n(4)\n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它降低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储蓄价值,因此公众都不愿意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储蓄,以免遭受经济损失。在预期物价会进一步上涨的心理支配下,公众势必为避免将来物价上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储蓄而增加目前消费,这就会使社会储蓄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下降。第四节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Ø抑制总需求Ø稳定总供给Ø其它政策抑制总需求—限制性货币政策v出售政府债券v提高再贴现率v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v削减政府预算v大力降低消费性支出v增加税收v开征特别消费税稳定总供给—收入政策收入政策——对工资与物价的控制。这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增长率收入政策n确定工资与物价指导线;(非法律规定)n实行工资—物价管制;(政府颁布法令)n税收确定。其它措施n收入指数化政策——一般被当作是一种适应性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所谓收入指数化就是工资、利息、各种证券收益以及其它收入一律实行指数化,同物价变动联系起来,使各种收入随物价格数的变动而作出调整,从而避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井减轻由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分配不均问题。n反垄断政策,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我国的通货紧缩1997年我国成功地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后,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即面临轻度的通货紧缩,主要表现如下: 1.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1993年经济增长率为13.4%,1997年下降到8.8%,1998年为7.8%。 2.物价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物价持续上升,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1.7%,1995年为14.8%。经过几年努力,从1995年开始,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1996年降至6.1%,1997年降至0.8%,1997年第4季度和1998年,通货膨胀率已经降为负数。 3.有效需求不足。多年来,短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特点。近几年,随着生产高速发展,供给增加,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增长下降,同时国内消费、投资品的需求也下降。 4.失业职工增加。目前,我国登记失业率为3.1%,下岗职工约有1,000万人,占城镇劳动力的6%-7%。随着企业改革深化,市场竞争激烈,生产增长下降,下岗职工还在增加。习题:2、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类型有哪些?3、作图并运用AD-AS模型解释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成因。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再分配效应。第十三章就业、失业及其理论发展****第一节就业与失业的概念及分类n失业的概念n失业与经济增长n失业的分类\n§一、就业与失业的概念n失业的概念¨1.失业的含义:指有劳动能力并意愿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有3个条件: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正在寻找工作。¨2.相关变量:A.劳动年龄人口;B.非劳动人口;C.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二、失业与经济增长:奥肯定律n奥肯定律——实际产出增长率每低于潜在产出增长率3%,失业率上升1%。三、失业的分类n失业的分类: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4.自愿失业;5.非自愿失业。第二节自然失业率n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存在的原因n1.“职业搜寻”模型(PHELPS):岗位空缺多,自愿离职去找工作的人多;找工作时间长,投资多,则新工作的报酬多,”寻业失业“。——解释部分摩擦性失业的原因。¨2.贝弗里奇曲线:结构性失业U职位空缺W自然失业率n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扩张部门和收缩部门¨2.失业救济金的增加¨3.最低工资的上升¨4.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女性就业者增加,引起失业率高。¨5.失业回滞的影响:工会;失业率高时,长期失业者更难就业。n降低自然失业率的对策¨1.加强职业培训¨2.建立完善的就业机构¨3.降低最低工资和失业救济金第三节非自愿失业n一、非自愿失业的微观分析n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会引起对劳动的需求的下降,二、对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的理论分析¨1.长期合同理论¨2.交错合同理论\n¨3.隐性合同理论¨4.内部人-外部人理论*(1)解雇内部人需要赔偿;(2)解雇内部人会引起其他内部人的不满,可能内部人形成联合;内部人利用优势排挤外部人。¨5.效率工资理论*(1)工资会影响劳动力的质量;(2)工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工资;(3)工资可能影响工人辞职的比例。三、降低非自愿失业的对策n降低非自愿失业的对策¨1、主要的直接措施:1)削减工会力量;2)让职工参与利润分配;3)工资与物价脱钩;4)降低非工资性成本(如社会保障金等)。¨2、政策性对策:1)财政政策方面;2)货币政策方面;3)产业政策方面;4)外贸政策方面¨3、其他措施:1)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鼓励小企业发展等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模式n一、刘易斯模式刘易斯针对50年代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生产率的现状,提出了第一个人口流动模式。他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划分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前者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后者以传统的农业部门为代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二、托达罗模式发展中国家要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失业率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n第一,不能仅仅依靠工业的扩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失业问题。n第二,要消除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n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第五节失业与通货膨胀一、菲利浦斯曲线n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给出的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两者具有反向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Figure12.1ThePhillipscurveandtheU.S.economyduringthe1960sn二、菲利浦斯曲线的移动三、不同流派对菲利浦斯曲线形状的争论¨1.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相机抉择”)----向右下方倾斜¨2.货币主义的观点(“单一规则”)----短期向右下方倾斜,长期垂直。¨3.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政府无效)----短期、长期都是垂直线,通货膨胀与失业无关。n由于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于自然失业水平的一条直线,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四、滞胀与美国的新经济1、滞胀就是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n导致滞胀两症并发的主要原因:①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主要是指生产资源的供应情况发生了异常的变动。②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如美国加大了对军工业的投资,影响了产出的增长。\n③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2、西方经济学家把持续的、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的经济增长称为“新经济”。n美国自80年代以来进行的新经济自由主义改革已取得比其他发达国家显著的成就,因而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稳定的货币微调政策推动了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2)减少政府的干预,增强了企业的活力。(3)有效的外贸政策刺激了外需,促进了出口。(4)长期以来进行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信息革命和企业重组,使其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特别是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的形成,更增加了其抵抗经济衰退的能力。Figure12.9ActualandnaturalunemploymentratesintheUnitedStates,1960-2005U.S.andFrenchUnemploymentRates第十三章开放经济•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放宽封闭经济这一假定,将国际经济活动纳入我们的视野,也就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国际贸易是一个经济与其他经济相联系的基本纽带。表6.1显示了2004年世界经济规模排名前8位国家贸易在GDP所占比重变化的情况。我们发现,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上升的趋势尤其明显。表中七个主要工业化国家贸易占GDP的比重自1962年基本上都在逐年上升,到2002年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有的国家如德国的出口甚至超过了GDP的三分之一。•这一趋势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一个经济不仅提供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给其他经济,而且也越来越需要其他经济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表6.1世界主要国家进出口占GDP的比重(1962-2002年)第一节贸易与资本流动Ø开放条件下的总支出Ø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开放条件下的总支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总支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Y=C+I+G(6.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们用X表示本国的出口,用Cf表示私人消费中用于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用If表示私人投资中用于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用Gf表示政府部门用于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那么,国民收入恒等式(6.1)又可以写成:Y=(C-Cf)+(I-If)+(G-Gf)+X(6.2)•将(6.2)略加整理,又可改写成如下形式:Y=C+I+G+X-(Cf+If+Gf)(6.3)•我们将一国所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所进口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后得到的净值定义为净出口,用NX表示,即:NX=X-(Cf+If+Gf)•这样,(6.3)式则变为:Y=C+I+G+NX(6.4)(6.4)式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如果总产出大于总支出,即:Y>C+I+G•则本国产出有剩余,因此,净出口为正。若总产出小于总支出,即:YNFI(r),那么一国的外汇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ØNX(e)e时,uun。适应性预期•Et+1=αtt+αt-1t-1+αt-2t-2+…+αt-nt-n(15.6)•其中0<αi<1;∑αi=1;αt≥αt-1≥…≥αt-n。•在这个模型中,下一期的预期通胀率Et+1由以前各期的通胀率加权平均得出,权数由参数αi决定,年份越近的通胀率权数越大,年份越远的权数越小,权数加总等于1。误差学习判定法•这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是根据最近实际观察的预期误差向上或向下调整的,下一期的通货膨胀预期是这一期的通胀率加上一个误差调整项:Ett+1=t+β(t-Et-1t)(15.7)•如果本期通胀率比前期形成的预期值要高,则下期的预期值将向上调整。如果本期通胀率比前期预期通胀率要低,那么下一期预期值将向下调整。正数β是一个反应系数,它可以等于1、小于1和等于零。但是不管反应系数β的值是否等于1(完全调整),货币当局仍有可能使经济主体产生系统性预期误差。也就是说,只要货币当局选择一个持续加速的通胀率,那么人们对通胀率的预期就可能跟不上实际通胀率。加速假设•货币主义的“加速假设”,即任何力图将失业长期维持在自然率之下的努力,都将导致加速的通货膨胀,都将要求货币当局不断提高货币扩张速度。而高速的通货膨胀又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危害,为治理高速的通货膨胀又要付出高昂的产量与就业下降的代价。第三节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Ø预期理论与理性预期学说Ø卢卡斯总供给曲线Ø政策主张\n预期理论与理性预期学说•预期理论的类型:Ø1、静态预期Ø2、非理性预期Ø3、适应性预期•1、静态预期静态预期理论假设经济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来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如在微观经济学的蛛网理论中,生产者都是按照当前的价格水平来预测下一期的价格水平,这就是一种静态预期。•2、非理性预期非理性预期也称为凯恩斯预期。凯恩斯认为,未来是变化莫测的,而经济主体掌握的信息有限,因此经济主体的预期通常是非理性的,这也就是凯恩斯在《通论》中经常提到的“自然情绪”。•3、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并不是像静态预期那样简单地重复过去,也不会像非理性预期那样的无奈和无所作为,而是会根据过去预期出现的误差来不断修正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经济主体能够一步一步地纠正自己过去的错误,从而使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断缩小直到最后消失。理性预期学说•理性预期可以用下列数学式子来表示:•te=E(t|It-1)(15.8)•其中te是从t到t+1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E(t|It-1)是经济主体根据其在t-1时期所获得的信息集合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理性预期学说•根据理性预期假说,我们可以获得下列表达式:•t=te+εt(15.9)•其中t是实际通货膨胀率,εt是随机误差项,•它服从以下两个性质:•(1)误差项的平均值为零;•(2)与预期形成时所能获得的信息集合不相关。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其中Yt为t时期的真实产出,Y表示自然产出率,即与自然失业率水平相一致的潜在产出水平,Pt-Et-1(Pt)表示预期误差,即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的误差额,β是一个正的常数,表示产出对这一误差额的反应程度,μt是供给冲击,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冲击。•如果我们把(15.9)式所表示的动态理性预期公式改写成一般形式,那么理性预期理论可表达为:Pt=Et-1(Pt)+εt(15.11)其中Pt为t期的实际价格水平,Et-1(Pt)为t-1期的预期价格水平。•对(15.11)上式两边取预期值,则有:Et-1[Pt-Et-1(Pt)]=0(15.12)•我们把这一结论(15.12)代入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15.10),并不考虑供给冲击的影响(μt=0),那么,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则变为:Yt=Y(15.13)•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由潜在产出水平决定的垂直线。由此可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用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理性预期理论捍卫了古典学派的垂直总供给曲线。政策主张Ø第一,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既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从总体上来说,政府不需要对经济运行采取任何的调控政策。Ø第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货币高度中性的推理基础上反对凯恩斯相机抉择的“反周期政策”。对于货币主义的“单一货币规则”主张,新古典学派也认为没有必要。Ø第三,更一般地说,不仅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中性的,财政政策也是中性的,这就是著名的“李嘉图等价原理”。新古典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巴罗(R.Barro)认为,政府无论是选择通过减免税收还是通过赤字财政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其结果都是一样的。Ø最后,卢卡斯对大量的使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介不同政策方案的效果的做法进行了批判。第四节新凯恩斯主义\nØ非均衡理论Ø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非均衡理论•非均衡理论分析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帕廷金(D.Patinkin)1956年《货币、利息和价格》一书中对凯恩斯失业理论所作的论述。•帕廷金认为,给非自愿失业下定义时所使用的参考标准就是劳动的供给曲线。只要工人处于他们的劳动供给曲线上,即他们能够按照通行的工资成功地出售其想要出售的全部劳动,这时候只可能出现自愿失业,而不可能出现非自愿失业。•克洛尔认为,当家庭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根据愿望供给劳动(面临失业)时,家庭的收入就会减少,根据预算约束原则,这必然影响到家庭在商品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状况对商品市场有“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s),导致商品市场的供过于求。与此相对应,克洛尔称古典理论中家庭决策行为是一种单一决策假定,即家庭根据相对价格信号(商品价格和工资)同时决定劳动销售数量和商品购买数量。巴罗和格罗斯曼(H.J.Grossman)的一般非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Ø模型的假定和前提Ø可能出现以下三种非均衡情况Ø三种宏观非均衡状态所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型的假定和前提Ø假定一个经济由三个代表性经济主体组成:家庭、企业和政府。家庭的目标函数是效用最大,企业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Ø同时考察三种商品:消费品、劳动力和货币Ø由此引申出两个市场:消费品与货币相交换的商品市场和劳动与货币相交换的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以下三种非均衡情况Ø(1)凯恩斯失业均衡。商品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在商品供给上受到需求约束,而家庭在商品需求上不受约束。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家庭在劳动供给上受到数量约束,而企业在劳动需求上不受约束。Ø(2)古典失业均衡。商品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在两个市场的商品供给和劳动需求均不受约束,处于市场的短边;而家庭在两个市场的劳动供给和商品需求均受到数量约束,处于市场的长边。因此,商品和劳动的成交量由企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Ø(3)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商品市场上的需求大于供给,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也大于供给。这时商品市场上家庭的需求受到数量约束,而企业的商品供给不受到数量约束,因此交易量等于处于短边的企业供给一方。在劳动力市场家庭的供给不受数量约束,而企业的劳动需求受到数量约束,最后的成交量等于处于短边的家庭供给一方。三种宏观非均衡状态所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Ø(1)凯恩斯失业均衡Ø(2)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Ø(3)古典失业均衡(1)凯恩斯失业均衡•凯恩斯失业均衡是两大市场上超额需求均为负的情况,也就是说两大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我们可以把它们表达为以下的超额供给“乘数链”:•家庭→在他的劳动供给方面受到约束↘在他的商品需求方面没有受到约束•企业→在他的商品供给方面受到约束↘在他的劳动需求方面没有受到约束•在这样一种宏观失衡的经济里,政府只要借助于某种外力对其中一个市场的需求扩大产生推动作用,就会使整个经济发挥出需求乘数效应。•政府的直接投资增加、减税和扩张性的金融政策都可以起到这种推动需求扩张的作用。(2)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是两大市场上超额需求都为正的情况,也就是说需求大于供给。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表述为以下的超额需求“乘数链”:•家庭→在他的劳动供给方面没有受到约束•↘在他的商品需求方面受到约束•企业→在他的商品供给方面没有受到约束•↘在他的劳动需求方面受到约束•在这样一种宏观失衡的经济里,政府如果通过压缩公共需求,使得商品市场对家庭的供给有所扩大,那么家庭的商品需求方面约束就可以放松,这可以促使家庭在劳动力市场增加有效供给,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增加又可使企业的劳动需求约束放松,从而提高他的商品供给能力……,这类调整持续下去,一直到新的一轮的均衡的建立,这就是“供给乘数”发挥作用的机制。\n(3)古典失业均衡•古典失业均衡:商品市场由于价格水平太低而出现超额需求,劳动力市场由于工资水平太高而出现失业。因此,两大市场的超额需求符号相反。•在这种非瓦尔拉斯均衡状态里,商品交易和劳动交易由同时处于市场短边的企业来决定,而家庭的商品需求和劳动供给都受到数量约束。•在这种状态下,上述的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助于宏观失衡程度的减少,在这里,政府或者采取调整相对价格(工资和物价水平),或者采取改善生产条件的供给管理政策,才能提高宏观经济的活动水平。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费雪(S.Fischer)和泰勒(H.Tayler)引入名义惰性(Inertia)。•菜单成本理论•效率工资模型•内部人和外部人模型•失业回滞”(Hysteresisinunemployment)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