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8.66 KB
  • 2022-08-23 发布

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_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7年8月现代外语(季刊)August2007第30卷第3期ModernForeignLanguages(Quarterly)Vol.30No.3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清华大学杨永林张彩霞提要:新世纪以来,学科分化和学科整合的频率加快,范围扩大,层次加深。面对21世纪的语言学研究,有必要提倡“格物致用”的哲学思想,通过跨学科比较的视角,促进应用学科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从历史渊源和理论发展两个层面入手,分析比较了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异同,并通过“十大关系”的提出,凸现了中国语境中英语教学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旨在提高语言教师的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前沿问题,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教学改革。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跨学科对比、历史渊源、理论发展、问题聚焦[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05(2007)03-0239-12义上来说,社会语言学与其说是一个独立1.研究背景的学科,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角。应用语言学本身,是一个概念宽泛的概括性术21世纪既是一个学科整合的时代,又是语(anumbrellaterminology),具有两种解一个学科分化的时代。传统的学科,经过充释,一种是“宽式概念理解”(broad分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需要在“向上兼conception),一种是“严式概念理解”容”原则的指导下,完成更高层面的整合;新(narrowconception)(Sridhar1990:167-兴的学科,风骨独特、活力四射,处于快速成169)。除了这种概念上的划分,由于地域的长阶段,需要在“纵深发展”机制的激励下,不同,说法也各异。在北美语言学界,应用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语言学具有相当广泛的外延,不但包括了由此推下,通过跨学科的视角,考察社语言教学在内的各种应用型研究,而且也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特征,促进涵盖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这样一些新世纪以来中国语境中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语言学研究分支,以及话语病理学、计算语言教学(appliedlinguisticsandlanguage言学这样一些技术型应用科学。与此相对teaching)研究,具有理论探索与实际应用的是,在欧洲和英国语言学界,应用语言学两个方面的意义。回顾社会语言学40余年趋于专指语言教学,涵盖了一语教学(L1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社会teaching)、二语教学(L2teaching)、外语教语言学不是一个从理论构造的种子发展起学(FLteaching)以及专门用途语言教学来的学科,因而具有学科开放性、边界不定(LanguageforSpecialPurposes,LSP)。性、内涵外延性、理论驳杂性、方法多样性、根据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内容多元性、视角宽泛性的特征(Hymes特点,结合本文研究讨论的要点,首先,我们2000;Hunt1999[1997])。新世纪以来,在把社会语言学理解为一种研究视角;其次,语言学研究大的发展环境影响之下对于应用语言学的界定,沿用了“严式概念(Hauser,Chomsky&Fitch2002),这些特理解”的方法,专指外语教学领域;最后,为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凸显。从这个意了比较和行文上的需要,使用了“外语学科”\n240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这种变通的方法,指代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学sociolinguistics)(Labov1966),为二语习得科——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1和外语学习的过程化研究提供了一种观察。新世纪以来,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模式,使得我们有可能通过语境变化在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了更(linguisticcontext)、交际文体差异(stylistic为明确的认识和更为具体的体现。2002年levelofinteraction)以及说话人社会身份与以来,教育部分别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关系的不同(socialidentitiesand革项目”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这relationshipsofinterlocutors),来预见学习者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项目,其指导思的言语行为表现(Preston1994:180;想就是要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Dickerson1975;Berns1990)。力的同时,借助于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整除了散见于各种(应用)语言学期刊的合优质教学资源,创建“立体化”、“分级化”、跨学科研究论文之外,以下七部专著与论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集的出版,也标志着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2002,2004)。不言而喻,这些项目的确立与的合作日益紧密。实施,不但有助于进一步凸现我国外语学科1)《社会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特色,同时也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成为改革高(SociolinguisticsandSecondLanguage等教育模式、提升综合国力、实现教育兴国Acquisition)(Preston1989);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种宏大背景2)《多维视野:社会语言学与英语教学》之下,有必要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考察(Perspectives:SociolinguisticsandTESOL)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契合之点,为(Wolfson1989);有效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升我国英3)《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教学与研究的整体实力,提供一些理论借(SociolinguisticsandLanguageTeaching)鉴和方法选择。(McKay&Hornberger1996);4)《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教学》2.历史渊源(SocioculturalTheoryandSecondLanguageTeaching)(Lantolf2000);社会语言学同外语教学之间的联系,由5)《英语教学中的社会政治学》(The来已久,与日俱增。这一论点可以分别从理Sociopolitics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论借鉴、学术出版、以及研究扩展这三个方(Hall&Eggington2000);面得以证明。6)《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变化与传承》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理论从问世之日(ChangeandContinuityinApplied开始,就受到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的Linguistics)(Trappers2000);普遍欢迎——交际教学法的产生、推广、成7)《社会语境中的英语教学》(English功即为明证(Hymes1972[1966])。随着时LanguageTeachinginItsSocialContext)间的推移,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Candlin&Mercer2001)。认可,已经成为指导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原则和不可缺少的评价体与外语教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范围不但日系(cf.Brumfit&Johnson1981)。拉波夫所趋广泛,而且研究内容益发密切,有形成互首创的社会语言学变体理论(variationist补格局的趋势。为了全面揭示语言、文化、社1感谢审稿人的意见,有助于廓清本项比较研究中,“社会语言学”与“外语学科”术语名称的界定问题。\n杨永林张彩霞241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语言学试图学从一开始就有以下两个方面力量的加盟:扩大研究领域,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把观一方面是对语言社会意义感兴趣的语言学察范围从观察社会语境中语言的具体使家;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象中的语言因素感用,通过投射和扩展的方法,推衍开来,研兴趣的社会学家。两种力量由于学术传统、究外语学习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关注焦点、研究兴趣方语言学因素(如性别、阶层、人种、地域)对面的差异,在对待理论的问题上,有不少分于外语学习的作用与影响、语码混成歧。论争的焦点自然就落在了社会语言学研(mixedcoding)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的究中,社会学理论与语言学理论“孰主孰表现与功能、权势与同等观念在语言教学从”,功能研究与形式分析“孰重孰轻”等关语境中的反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杨键问题之上了。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既相互关永林2004a,2004b)。联、又各有侧重的社会学与语言学研究。一随着这种跨学科研究势头的发展,语言种是以社会学研究为主干、以语言问题为参教学研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照系统的“语言社会学”(thesociolinguistics一方面,有学者对于现行的二语习得研ofsociety)研究;一种是以语言学研究为主究模式和学术话语结构的合理性提出了质干、以社会现象为参照系统的“社会语言疑,呼吁多层面、多视角、多范式、多学科、多学”(thesociolinguisticsoflanguage)研究渠道的互动,形成更为健康有益的学术交流(Fasold1999[1990])。模式(Firth&Wagner1997)。由此推下,从学科总体研究内容而言,另一方面,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因素与社会语言学至少由两大分野组成。一是把社会心理的研究、社会文本中的文化语式差“社会”作为考察起点,把语言当作一种社会异现象比较(Byram1986;Markham1988)、问题或社会资源来研究;二是把“语言”作为课堂语境中教师话语模式及语码转换分研究内容,考察社会对语言的影响,揭示语析(Green&Oxford1995)、语言声望度与学言的本质(Fasold1999[1984])。就具体研习动机关系研究、对学习者个体因素与性究的对象和试图解决的问题而言,社会语言别差异的关注(Rees1995;Ehrlich1997;学又有宏观、微观层面之分。前者往往涉及Scarcella&Zimmerman1998)、克里奥尔化诸如语言政策的制定、话语模式的建立等内现象与语言遗传机制普遍性的探索容,有“宏大叙事”之长。后者每每牵扯到结(Bickerton1988)、语言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方构层面上具体语言问题的研究,关注语言实式之间关系的讨论(Davidson1998;TESOL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变体现象和各类“社会Quarterly1998),以及关注语言学习中非智方言”的构成及其成因,有“解剖麻雀”之妙力因素的影响,改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Bolton1992)。当然,也可就研究角度的不体系的做法(Powers,Slaughter&Johnson同,进一步细分,建立理论社会语言学研究1986),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二语习得和和应用社会语言学研究两种研讨模式。前者外语学习的研究内容,展示出社会语言学同关心研究模式的建立,以便分析话语群体和外语教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的紧密联系言语变体结构的不同,并为交际能力的研究(Simpson1995)。提供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描述;后者主要研讨公众生活不同领域中语言使用上的不平等3.社会语言学的学科特性与理论发展现象及其社会政治含义(Trudgill1984;Romaine1994)。作为一种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社会语言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麦凯和霍恩博格认\n242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为(McKay&Hornberger1996:x),社会语是,社团实践模式反映出社会学习(social言学既可以在社会学研究层面上建立宏观learning)的一般模式,其中又不乏认知科学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研究层面,同样也可以研究的亮点,通过跨学科和应用型研究,有在语言学研究层面上建立宏观分析和微观助于在宏观层面形成一种“社会认知”整合分析两个研究层面,以便将各种与社会语言模式(asocio-cognitivemodel),为不同学科学相关的问题一并纳入这一学科领域的范的研究提供另一种观察视野和理论框架围之内。(cf.Atkinson2002)。针对社会语言学理论模式上的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研究视野上的交叉性、考察范围上的外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语言学在理论模式性、研究内容上的多样性、参与群体上的广和研究方法方面,采取了更为开放多元的姿泛性,有些学者把社会语言学戏称为“自由态,利用语料库资源和网络调查进行动态的开放的教堂”(abroadchurch)或无所不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就是这方面探索的表征之“垃圾场”(dustbincategory)(Cameron1998:一。众所周知,如何准确描述语言流变的路429)。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变体研径、合理解释语言变化的动因是语法化究”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主导范式不但将其(grammaticalization)研究中普遍碰到的一些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而且更加关心叙述难点问题。新世纪以来,英美两国的社会语文本中语境变体的研究;就是从整个学科言学家,借助于“技术精巧”的理念,通过语的研究范围来看,也有日趋宽广、联袂整合料库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借鉴,基于大的势头,从而加强了本学科与民族学、叙述量忠实可靠的社会文本和活生生的语言事学、宗教学的跨学科研究(Samarin2000;实的研究,对英语中一些语言创新表达Hymes2000)。(innovativeusage),做出了准确的描述和正新世纪以来,社会语言学逐步打破了英确的解释。这一方面,最为突出的实例,体现美范式一统天下的格局,来自于其他文化背在对于英语“引述语结构”(quotatives)的分景和社会语境中的分析研究,得到了鼓励与析研究方面。确认。研究的视野具有更宽阔的跨文化对现代英语在表达引述一种想法或言语比,不再拘泥于一种单一的语言事实的考内容之时,常用的动词有say,go,think等。察。不言而喻,这些变化,对于新的理论配置相比之下,say和go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的产生,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从这个意义范围也较为宽泛;think的用法较为局限,经上来讲,拉夫和韦恩(Lave&Wenger1999常用于引述“内心独白”(innermonologue)[1991];Wenger1998)提出的“社团实践”(Blyth,Recktenwald&Wang1990)。例如:(communityofpractice)概念,对于社会语言(1)Hesaid,“Ineedsomehelp.”学和外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来说,有着重要(2)Shegoes,“Momwantstotalkto的启示意义(Haneda1997)。这是因为,社团you.”实践模式对探索语言与社会关系感兴趣的(3)Ithought,“Itisagreatidea.”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富成效的概念(Holmes最近一个时期内,现代英语中频频出&Meyerhoff1999)。通过一系列的评判特征现了be+like替代传统的say和go作为(criterialcharacteristics),这一概念模式不仅引述动词的新用法。这种用法不但出现在为社会认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理论框美国英语、英国英语、美国黑人英语、加拿架,而且为交际能力习得研究和语言变化现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甚至还出现在跨语象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特别值得注意的言对比研究之中,受到语言学家的普遍关\n杨永林张彩霞243注。例如:(4)AndI’mlike,“That’ssogood”4.外语教学的学科特性与理论发展(Romaine&Lange1991:250)(5)Andshe’slike,she’slike,“Now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外语教学理论的流I’mnotevensureifIlikehim.”变,多半同语言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等(ibid.)相关学科的研究密不可分。形成这种情况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结果表原因,主要有内部机制(internalmechanisms)明,be+like结构已经成为现代英语在篇和外部因素(externalfactors)两个方面的影章层面上最具活力的一种语言创新用法。响。内部机制包括学科本质、理论来源、学术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cf.Cukor-Avila传统等内容;外部因素包括培养目的、社会2002:21-22)曾经这样评述这一全新语言现职能、市场需要等内容。象:分析研究语言本质的工作自然是语言这是过去30年里最为引人注目而又富学家的任务;了解洞悉人类学习机制的奥有戏剧性变化的语言现象之一,为社会语言秘则是心理学家的责任。新世纪的外语教学家提供了一个大规模研究语言共时变化学,既需要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以便从结构的机会,解答变化机制、变化动因、变化结果形式上对教授内容进行分析描述,也需要这样一些一般性问题。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而对大脑加工储存综上所述,就理论发展问题而言,社会语言信息的一般方式与路径有一个清楚语言学研究,首先在理论建构上有必要向的了解。此外,随着科学的进步、学科的发其他老牌的成熟学科看齐,创建更为科学展,以及人类对于大脑机制认识的提高,规范的学科理论范式(cf.Griffith&Mullins认知科学的新发现也给予外语教学以重1972)。其次,社会语言学家在解释社会语境大的理论影响。下面举一个“新兴经典”中语言使用现象时,有必要向哲学家看齐,(neo-classic)之例。注重寻求一般规律的解释。再次,新世纪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功能性核社会语言学研究有必要采用“传承式话语”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magnetic-模式(rhetoricofcontinuity),从历史回归的resonanceimaging,简称FMRI)的完善与普角度,结合理论语言学发展和认知科学研及,认知科学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究,重新审视文化相对论的内在含义,丰富(Kiernan1998;Crane&Richardson1999)。和拓展语言学研究的内容(Murray1998;杨科学家发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人类大脑永林2004c;Gordon2004)。此外,社会语言在词汇存储和加工方面,体现出一种多元系学还须进一步消除门派隔阂,形式功能不统的表征,从神经语言的研究基础上,揭示可偏废,内省实证,比翼齐飞。最后,社会语出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言学有必要发挥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注象,可能是由于两种语言系统在进行语言运重跨学科领域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算(mentalcomputation)之时,激活大脑皮质学习,以便在理论建设的层面上,形成更为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研究者发现,在母语科学合理的配置(Hauser,Chomsky&Fitch习得和二语习得过程中,年龄是一个关键2002)。由此推下,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发展,的要素。从小学习两种语言的人,在话语产将会体现出更加鲜明的跨学科、多元化、应生过程中,大脑皮层只在一个区域被激活;用型、微型化、变通性的趋势(杨永林青少年时期才学习另一种语言的人,在语2004a)。言使用过程中,大脑皮层分别在两个区域\n244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被激活。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但为从外语教学发展的外部因素来看,也体语言学习中长期存在、了无定论的临界理论现出作为理论使用者的应用型特征,以及学观点提供了一种来自于神经学的理论基础,科自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从培养目的来而且成功地证明,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的工看,外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如何通作范围,在大脑前庭中表现出一种可以在空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迅速有效地造就一间上解析分离的特征,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大批准确熟练地使用一种或数种外语专门了一种生理学的基础(Kim,Relkin,Lee&人才;二是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良和教学Hirsch1997;Blakeslee1997)。认知语言学手段的革新,省时省力地提高数以千百万计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能够轻而易各类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满足现代信息化举地学会任何一种语言,成年人却很难精通社会对于高素质人员外语能力的基本要求。一门外语这种现象背后,是有着深刻的、语在这种情势之下,外语学科的应用型和工具言生物学上的原因的。性特征得到进一步的凸现与强调。此外,从另一方面,遗传学研究结果早已表明,外语教学的社会职能、外语产业的市场需求从生物遗传学和生理解剖学的观点来看,男等方面来看,也毫无例外地说明,这一学科女在色觉感知系统与器官上存在着一定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必要过分盲目强差异现象(Merbs&Nathans1992;Neitz,调学科自主性和理论创新性。盛行于中世纪Neitz&Jacobs1993)。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欧洲大陆的“三位一体教学大纲”(the使得他们在色彩认知和色彩词汇发展方面,triviumsyllabus),针对社会对于神职人员和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相关研究表明,我公务人员的要求,强调语法、修辞、逻辑在拉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群体之中,女生不但比男丁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了外语教学在生拥有更多的汉语色彩词汇,就是在英语色理论研究上的应用性特色,以及外语学习本彩词汇的选择上,她们的表现力也更加丰富身的工具性特征(Harris&Taylor1997多彩、具有更高的美学内涵(杨永林2002a,[1989]:xvii)。2002b)。21世纪世界政治文化全球化、经济贸易外语教学的内部机制决定了其鲜明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科学、互联学科性质,表明该学科从来就不是真正意义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得如何快速高效地上的理论创造者,而是一个典型的理论使用解决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不对称”者。从学术传统上来说,外语教学一直都是(asymmetricinformation)现象已经不单纯是附属于语言科学之下、深受心理科学影响的一个经济学的问题(王则柯2002)。外语教一个应用型分支,在理论上依赖于相关学科学由于在信息处理与加工、人际交流、文化的发展而进步,从来就没有获得过充分自主解读、相互沟通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的理论创新机会。从学科特征方面而言,远色,不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学科布局而存的不说,回顾近百年来外语教学发展历程,在,而且实实在在地作为教育产业中的一个外语教学一直具有应用为主的工具性特点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pplicabilityandinstrumentality)。20世纪因此,有必要强化外语教学的应用型、工具40年代肇始于北美大陆、20世纪50~60年性特征,从教育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的角代逐渐风靡全球的“听说法”(audio-lingual度出发,探讨语言教学在解决“信息不对称”method),从其问世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工问题、克服“文化误读”现象中的作用,努力具性色彩——专门为了满足培养战地译员提高外语学习质量。一味追求学科自主性和的速成需要。学科内部的理论构建,显然是不符合一些应\n杨永林张彩霞245用型学科的发展规律的2性和科学性,由此产生了对于定量研究的强。近10年来,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迅烈要求。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交际能力”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从“专有技术”(communicativecompetence)的提出,通过(properietarytechnology)发展成为了“基础“二元对立”的划分,建立了语言能力在社会性技术”(infrastructuretechnology)(Carr语境中的次分类概念(sub-categorization),2003,2004;曹聪2004)。在这种情况下,教强调社会文化、语言使用、社会语境的研究,育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对于外语教学产生一注重生活经验对于学习者语言行为产生的些革命性的变革,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变化影响。(Comp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简称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语用学”CALL)、网络教学(web-basedteachingand(developmentpragmatics)的崛起,为外语教learning)、数字化教学(digitalteachingand学的理论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Younglearning)、虚拟教学(virtualteachingand2002;Kasper&Rose2002)。有理由相信,learning)已经成为面向新世纪语言教学改革新世纪的外语教学理论发展,一方面会像的焦点问题。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不但在社会语言学那样,体现出跨学科、多元化、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为催生新兴学应用型的特色;另一方面,随着学科细化的科的产生,为促进新兴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进程,也会出现一些专门化程度高、针对性理念与技术上的准备(Kettemann&Marko强的“非通适性”理论模式(contextualized2002),而且为广大的外语教师,提供了创新theory)。教学的应用平台。从哲学思想上来考察,语言科学在理论5.跨学科语境中的问题与对策构建上形成的不同特征及其研究内容,体现了哲学家笛卡儿的“二元对立”(themind-从理论上来讲,跨学科研究有两种可bodyduality)学说。由此推下,语言学就有了能:一是出现“双赢局面”(awin-win索绪尔的“语言”(langue)与“言语”(parole)situation),二是形成“两败结果”(alose-lose之分、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result)。从历史渊源、学科特性、理论发展过与“语言运用”(performance)之别。作为应用程来看,社会语言学同外语教学的联袂,有学科的代表,外学教学研究领域里,一直保可能开创一个双赢局面。跨学科视角下的外留着这些“二元对立”的概念与范畴的痕迹,语教学研究,拓宽了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由此形成其理论发展的另一个特征。20世丰富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增进了社会纪60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学的理论阐释力。民族学研究、语用学的迅速崛起,对于外语如何有效提高语言学习内容的内在化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来说,也产生了明程度,顺利完成从母语到外语的自然过渡,显的跨学科作用与影响。心理语言学注重仍然是一个充满了问题与矛盾的艰巨探索语言结构“心理现实”(psychologicalreality)过程。在此情势之下,社会语言学也绝非一的探询,实证主义的认识论(positive剂“万应良药”(panacea),可医治外语教学过epistemology)观点在语言学习研究中因此程中的所有痼疾与绝症。就是在交际教学法而得以确立,主张学习心理过程描述的客观普遍盛行的今天,我们也可听到不同的声2在回顾应用数学的发展历程之时,数学家谢定裕认为,应用数学培育和滋生出了一批相关学科(冬梅2002)。应用数学的发展历程说明,应用型学科,也有可能成为学科生长的孵化器。\n246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音,看到其自身的局限性所在(Dornyei的说服力和成功性。1995;Li1998)。但是,正是由于社会语言学为了避免不经意的“面子威胁”(face的崛起,才引发了语言教学领域自“听说法”threatening)言语行为,我们在教学引导环节独行天下30年来的另一场教学革命,使得中,引入了社会语言学的三大基本“礼貌原广大语言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则”(Lakoff1973):1)不要强加于人(Don’t培养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使用者,而不是恪impose);2)提供选择内容(Giveoptions);守书本知识的语法学家(Lott1975)。3)使得对方感觉良好(MakeAfeelgood)举一个来自教学改革实践的例子,以说(Lakoff&Ide2005;Locher&Watts2005)。明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跨学科研究的价根据这条社会语言学定律的文化含义,结合值与意义3英语“推荐信函”写作的教学经验,我们概括。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步出“推荐信函”写作的四大基本社会功能:伐的加快,双语教学或双语授课,作为一种“提供可信信息;委婉表达要求;考虑对方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要;争取推荐成功”。实践证明,这种跨学科里,得到了重视与实践、探索与推广。在这种训练手段,可有效地避免文化误读,解决中背景之下,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国学生“推荐信函”文本中经常出现“渲染过SpecialPurposes,ESP)、学术英语(English度、要求直接、缺少选择”的问题,达到提高forAcademicPurposes,EAP)的重要性,逐英语写作水平、提升文本可读性、增加推荐渐得以凸显。与此同时,英语学术写作成功概率的目的。(EnglishWritingforAcademicPurposes)课更为重要的是,在跨学科教学与研究程,也受到了不同学生群体的普遍欢迎。由的探索过程中,研究者和语言学教师还应此推下,“推荐信函”(recommendation当充分认识到,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外语letter)、“求职信函”(jobapplicationletter)这教学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因此在理论类写作任务,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写作”借鉴上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在方法的(genrewriting)形式,成为学术英语写作课选择上只有“优选”,没有“卓越”(Prabhu堂中“信函写作”(correspondencewriting)的1990)。更多情况下,语言教师应当注重不重要训练内容。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语言同理论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的互异,中国学生在撰写这类信函文本之所产生的效果,注重如何解决外语学习中时,往往碰到“坠入文化陷阱,陷于语言牢普遍存在的费时费力、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笼,却又无法自觉”的尴尬。象,如何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摆脱外语学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清华大学“体习中所面临的能力培养问题,如何快速有验英语写作团队”,面向全校研究生群体,开效地培养能够满足世界经贸全球化发展趋设了“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我们注意到,中势要求的各类外语专门人才,如何使得外国学生在英语“推荐信函”的写作过程中,普语教学改革能够顺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遍存在着一个问题:过分强调写信人与当事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提升全民族人角色的凸显,忽略了收信人的社会角色的外语水平,增强我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即,是否接受推荐的决定权,完全在于收信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人一方),违背了礼貌原则,降低了推荐信函今天,即使“交际教学法”3本文侧重于跨学科宏观理论方面的探索,根据审稿人的建议,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引入了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实例,愿与大家分享。\n杨永林张彩霞247(communicativeapproach)获得了普遍认可练标准与“表意准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矛与欢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得到重盾(fluencyvs.accuracy)。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成为主流英语教学模式,我们还应6.研究意义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语境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突出地反映在如何从学科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遗传基生态学(theecologicaldevelopmentinthe因、生命工程、超导研究、纳米技术等前沿科field)的角度出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学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随着计算机科学、网必要择其要点,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络技术与信息工程的飞速发展,随着世界经1)“知识积累”和“创新发展”之间关系济贸易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学科之间整合与的协调互动(knowledgeaccumulationvs.分化的频率与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creativitydevelopment);一个发展时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于科2)“创新教学”与“技术精巧”之间的辨学技术在解放和推动生产力方面的认识不正关系(innovativeteachingvs.technological断提高,随着市场竞争对于创新意识发展和delicacy);科研成果物化的渴求进一步加剧,学科精细3)“个性化教学”的倡导与“学科规范”化、理论应用化、研究系统化已经成为21世要求之间的矛盾(individualizedteachingvs.纪学科发展的三大特色。在这种情况下,跨disciplinaryrequirement);学科研究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新兴学科的4)“外语为本”培养模式与“通才教育”孵化器、学科发展的支撑点、理论创新的催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foreignlanguage化剂。社会语言学和外语教学之间的跨学科trainingmodelvs.liberaleducationmodel);研究,当然也不例外,具有“他山之石,可以5)“社会性人才”培养与“工具性人才”攻玉”之长的方法论优势。培养之间的关系(socialbeingsvs.面对新时期中国语境中的英语教学改instrumentalbeings);革而言,两个姊妹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探索6)“批判性思维方式”培养与“听说读写性研究,其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和实际的应用译”语言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critical价值是不证自明的,愿与大家一起共同探thinkingvs.languageskills);讨。7)“文化解读”能力的培养与“文本解读”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cultural参考文献interpretationvs.textualorliteralAtkinson,D.2002.Towardasocio-cognitiveinterpretation);approach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The8)“社团实践”为主的自然学习理念与ModernLanguageJournal86:525-45.“正规训练”为主的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Berns,M.1990.Whylanguageteachingneedsthesociolinguist[J].TheCanadianModern(communitypracticeparadigmvs.formalLanguageReview46:337-53.trainingparadigm)(Lave&Wenger1999Bickerton,D.1984.Thelanguagebioprogram[1991];Wenger1998);hypothesis[J].TheBehavioralandBrain9)“语言结构”的学习与“语用功能”的Sciences7:173-221.了解之间的关系(linguisticstructurevs.Blakeslee,S.1997.Whenanadultaddsalanguage,pragmaticfunction);it’sonebrain,twosystems[N].NewYork10)数字化教学语境中“表达流畅”的训Times,July15.\n248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Blyth,Jr.Carl,S.Recktenwald&J.Wang1990.I’Ehrlich,S.1997.Genderassocialpractice:like,“saywhat!”:AnewquotativeinImplicationsfo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Americanoralnarrative[J].AmericanSpeech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19:421-65:215-27.46.Bolton,K.1992.Sociolinguistictoday:AsiaandtheFasold,R.1999[1984].TheSociolinguisticsofwest[A].InK.Bolton&H.Kwok(eds.).Society[M].Oxford:Blackwell.SociolinguisticToday: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Fasold,R.1999[1990].TheSociolinguisticsof[C].London:Routledge,5-70.Language[M].Oxford:Blackwell.Brumfit,C.J.&K.Johnson(eds.).1981.TheFirth,A.&J.Wagner1997.Ondiscoursing,Communica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communication,and(some)fundamental[M].Oxford:OUP.conceptsinSLAresearch[J].TheModernByram,M.1986.Culturalstudiesinforeign-languageLanguageJournal81:285-300.teaching[J].LanguageTeaching:TheGordon,P.2004.NumericalcognitionwithoutInternationalAbstractingJournalforLanguagewords:EvidencefromAmazonia[J].ScienceTeachersandAppliedLinguists19:322-36.ExpressOnlineAugust19,2004(http://www.Cameron,D.1998.Representingsociolinguistics?scienceonline.org/cgi/content/abstract/[J].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2:421-31.306/5695/496)(2007-01-16).Candlin,ChristopherN.&N.Mercer(eds.).2001.Gregg,K.R.1993.Takingexplanationseriously:EnglishLanguageTeachinginItsSocialContextOr,letacoupleofflowersbloom[J].Applied[C].London:Routledge.Linguistics14:276-94.Carr,NicholasG.2003.ITdoesn’tmatter[J].Green,J.&R.Oxford.1995.AcloserlookatHarvardBusinessReview81:41-9.learningstrategies:Thequestionofcontrol[J].Carr,NicholasG.2004.DoesItMatter?InformationLanguageLearningJournal11:18-9.TechnologyandtheCorrosionofCompetitiveGriffith,B.C.&N.C.Mullins.1972.InvisibleAdvantage[M].Boston,MA:HarvardBusinesscolleges:SmallcoherentgroupsmaybethesamePress.throughoutscience[J].Science177:957-64.Crane,M.T.&A.Richardson.1999.LiterarystudiesHall,J.K.&W.G.Eggington(eds.).2000.Theandcognitivescience:TowardanewSociopolitics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C].interdisciplinary[J].Mosaic32:123-40.UK:MultilingualMattersLtd.Cukor-Avila,P.2002.Shesay,shego,shebelike:Haneda,M.1997.Second-languagelearninginaVerbsofquotationovertimeinAfrican“communityofpractice”:AcasestudyofadultAmericanVernacularEnglish[J].AmericanJapaneselearners[J].CanadianModernSpeech77:3-31.LanguageReview54:11-27.Davidson,BruceW.1998.CommentsonDwightHarris,R.&T.J.Taylor.1997[1989].LandmarksAtkinson’s“AcriticalapproachtocriticalinLinguisticThoughtI:TheWesternTraditionthinkinginTESOL”:AcaseforcriticalthinkingfromSocratestoSaussure[M].London:intheEnglishlanguageclassroom[J].TESOLRoutledge.Quarterly32:119-23.Hauser,M.D.,N.Chomsky&W.T.Fitch.2002.Dickerson,L.1975.Thelearner’sinterlanguageasaThefacultyoflanguage:Whatisit,whohasit,systemofvariablerules[J].TESOLQuarterly9:andhowdiditevolve?[J]Science298:1569-401-7.79.Dornyei,Z.1995.OntheteacheablityofHolmes,J.&M.Meyerhoff.1999.Thecommunityofcommunicationstrategies[J].TESOLQuarterlypractice:Theoriesandmethodologiesinlanguage29:55-85.andgenderresearch[J].LanguageinSociety\n杨永林张彩霞24928:173-83.difficultiesinintroducingthecommunicativeHunt,M.1999[1997].TheStoryofPsychology(《心approachinSouthKorea[J].TESOLQuarterly理学的故事》,李斯译)[M]。海南:Georges32:677-703.Borchardt/海南出版社。Locher,M.A.&R.J.Watts.2005.PolitenesstheoryHymes,D.1972[1966].Oncommunicativeandrelationalwork[J].JournalofPolitenesscompetence[A].InJ.B.Pride&J.HolmesResearch1:9-33.(eds).Sociolinguistics:SelectedReadings[C].Lott,B.1975.SociolinguisticsandtheteachingofHarmondsworth,England:PenguinBooks,269-English[J].ELTJournal29:271-7.93.Markham,P.L.1988.GenderandtheperceivedHymes,D.2000.Theemergenceofsociolinguistics:expertnessofthespeakerasfactorsinESLAresponsetoSamarin[J].Journaloflisteningrecall[J].TESOLQuarterly22:397-Sociolinguistics4:312-5.406.Kasper,G.&K.R.Rose.2002.PragmaticMcKay,S.&N.Hornberger(eds.).1996.developmentinasecondlanguage[J].LanguageSociolinguisticsandLanguageTeaching[C].Learning52,supplement1.Cambridge:CUP.Kettemann,B.&G.Marko(eds.).2002.TeachingMerbs,S.L.&J.Nathans.1992.AbsorptionspectraandLearningbyDoingCorpusAnalysisofhumanconepigments[J].Nature356:433-5.(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Murray,S.O.1998.AmericanSociolinguistics:ConferenceonTeachingandLanguageCorpora)TheoristsandTheoryGroups[M].Amsterdam:[C].Amsterdam/NewYork:RodopiB.V.JohnBenjamins.Kiernan,V.1998.Brainsatwork:ResearchersuseNeitz,J.,M.Neitz&G.H.Jacobs.1993.Morethannewtechniquestostudyhowhumansthink[J].threedifferentconepigmentsamongpeoplewith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44:16-7.normalcolorvision[J].VisionResearch33:Kim,K.H.S.,N.R.Relkin,K.-M.Lee&J.117-22.Hirsch.1997.DistinctcorticalareasassociatedPowers,S.,H.B.Slaughter&D.M.Johnson.1986.withnativeandsecondlanguages[J].NatureAssessinglanguageproficiencyfroma388:171-4.sociolinguisticsperspective[J].TESOLQuarterlyLabov,W.1966.TheSocialStratificationofEnglish20:562-4.inNewYorkCity[M].Washington,DC:CenterPrabhu,N.S.1990.Thereisnobestmethod-Why?forAppliedLinguistics.[J]TESOLQuarterly24:161-7.Lakoff,R.T.1973.Thelogicofpoliteness,orPreston,R.D.1989.SociolinguisticsandSecondmindingyourp’sandq’s[J].Chicago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Blackwell.LinguisticsSociety9:292-305.Preston,R.D.1994.Appliedlinguistics:Lakoff,R.T.&S.Ide.2005.BroadeningtheHorizonSociolinguistics[A].InR.E.Asher(editor-in-ofLinguisticPoliteness[M].Amsterdam:Johnchief).TheEncyclopediaofLanguageandBenjamins.Linguistics[Z].Oxford:Pergamon,180-4.Lantolf,P.J.(ed.).2000.SocioculturalTheoryandMcKay,S.&N.Hornberger(eds.).1996.SecondLanguageTeaching[C].Cambridge:SociolinguisticsandLanguageTeaching[C].CUP.Cambridge:CUP.Lave,J.&E.Wenger.1999[1991].SituatedRees,F.1995.GenderdifferencesinlanguageLearning:LegitimatePeripheralParticipationlearning:Thequestionofcontrol[J].Language[M].Cambridge:CUP.LearningJournal11:18-9.Li,Defang.1998.‘It’salwaysmoredifficultthanRomaine,S.1994.Sociolinguistics[A].InR.E.youplanandimagine’:Teachers’perceivedAsher(editor-in-chief).TheEncyclopediaof\n250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LanguageandLinguistics[Z].Oxford:——《IT是否无关紧要?信息技术及其对竞争优Pergamon,4005-14.势的侵蚀》评介[N]。《中华读书报》,8月25日,Romaine,S.&D.Lange.1991.Theuseoflikeasa第14版。markerofreportedspeechandthought:Acase冬梅,2002,应用数学对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展举足ofgrammaticalizationinprogress[J].American轻重——就清华大学成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Speech66:227-79.中心访林家翘教授和谢定裕教授[N]。《新清Samarin,W.J.2000.SociolinguisticsasIseeit[J].华》,8月30日,第2-3版。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4:303-19.教育部,2002,关于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部分项Scarcella,R.&C.Zimmerman.1998.Academic目的通知[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高司函wordsandgender:ESLstudentperformanceona[2002]291号。testofacademiclexicon[J].StudiesinSecond教育部,2004,关于申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LanguageAcquisition20:27-50.目的通知[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高司函Simpson,C.1995.Lessonsfromsociolinguistics[J].[2004]190号。LanguageLearningJournal12:51-3.王则柯,2002,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J]。读书(1):Sridhar,S.N.1990.Whatareappliedlinguistics?18-23。[J].StudiesintheLinguisticSciences20:165-杨永林,2002a,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76.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TESOLQuarterly.1998.CommentsonDwight杨永林,2002b,中国学生英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Atkinson’s“Acriticalapproachtocritical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thinkinginTESOL”[J].TESOLQuarterly32:杨永林,2004a,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119-36.[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Trappers,H.(ed.).2000.ChangeandContinuityin杨永林,2004b,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AppliedLinguistics[C].UK:Multilingual[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attersLtd.杨永林,2004c,导读,StephenO.Murray著,美国社Trudgill,P.1984.AppliedSociolinguistics[M].会语言学:理论学家与理论团队[M]。北京:北London:Academic.京大学出版社/JohnBenjaminsPublishingWenger,E.1998.CommunitiesofPractice:Company。Learning,Meaning,andIdentity[M].Cambridge,MA:CUP.收稿日期:2007-01-04;作者修改稿,2007-05-16;Wolfson,N.1989.Perspectives:Sociolinguisticsand本刊修订,2007-05-28TESOL[M].Cambridge:NewburyHouse.通讯地址:100089北京市清华大学外语系Young,R.2002.Serieseditor’sforeword[J].(杨)LanguageLearning52:viii-x.曹聪,2004,IT无关紧要:耸人听闻还是言之凿凿?\n327AbstractsofArticlesinThisIssueEffectivenessofpresentationmodelsofditransitiveconstructionsinEnglish-Chineselearners:dictionaries,byXuHai,p.221DitransitiveconstructionsshouldbepresentedinEnglish-Chineselear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