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任课教师:蔡基刚姓名:周蜜学号:0413101邮箱:0413101@fudan.edu.cn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从词缀的一般特点推想中缀的范围及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而对于语素的分类,在以前学者研究中,分别依据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的分类方法。张寿康先生在《构词法与构形法》中把语素分为实词素(语素)与虚词素。[1]。胡裕树先生在其书中,依据语素出现的位置是否固定,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2]。黄伯荣先生依据语素的性质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把语素分为词根和词缀。[3]。而葛本仪先生则在词根词素(语素)和附加词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把附加词素分为词缀词素(用于构词)和词尾词素(用于构形)。在后两位学者的分类中提到了词缀。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那么什么是词缀呢?关于词缀的概念是从印欧语言研究中来的,音问叫ephics•英语当中有大量的派生词缀,前缀和后缀加起来约近337个(魏志成,2003)如:前缀:anti-(反,抗);auto-(自己,自动);bi-(二);en-(使进入某种状态);epi-(在…周围、中间);hemi-(半);mis-(恨);micro-(微小);super-(在…上,超);sym-(共同);tele-(远,电);trans-(转移,越过,横过);uni-(一)后缀:-ist(人,者);-logy(学)中缀:-o-这些词缀衍生出来的派生词构成了英语中很大一部分词汇。例如:advisevt.劝告,建议〔前缀ad-对、向,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就某件事应该如何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invisiblea.看不见的,无形的〔前缀in-不、无,词根vis看,形容词后缀-ible可…的;不可能被看见的〕cultural(文化的)---multicultural(多种文化的)brink(边缘)-----brinkmanship(玩弄边缘政策的手法)•arm(武器)----disarm(解除武装)monition(警告)----premonition(预先警告)live(生活)-----outlive(比……活得长)balance(平衡)-----overbalance(失去平衡而倒下)等等。而汉语中的"缀"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语法单位."缀"的本质应是自然语言的羡馀性在语法的不同层级单位中的不同程度的反映,在词这个层级单位中表现为"词缀".词缀因其羡馀性或半羡馀性而表现为游离性或半游离性,游离性和半游离性是鉴定是否词缀的基本标准.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从术语上看,关于词缀的分歧较大。大多数学者只列举其认为是词缀的东西,一般不详细论述其中道理。下面本文根据资料整理,列举几种定义。陈光磊先生在其书中,提出,认为词缀是不具备词汇意义而却具有语法作用附加在词根上的一种词素(语素)。[4]。黄伯荣先生认为词缀即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同[3]。葛本仪先生则把词缀定义为附加在词根词素(语素)上共同组成词干表示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的词汇意义的一种词素。而各家在确定词缀时,常把翻译外语的词缀在汉语中的表现算做词缀。王力先生实际上指出了词缀的几方面性质:1、粘附性;2、定位性;3、意义虚;4、排除了系词、连词、介词,认为词缀是不成词的成分;5、记号是标识词和词组的性质。吕叔湘先生把词缀称为语缀,分为类词缀、前词缀、类后缀、注意了词缀的类化。朱德熙说,真正的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大大地缩小了词缀的范围。他把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排斥在词的范围之外,等于给词缀下了定义。郭良夫先生认为语缀从结构上看是定位的不成词的、意义虚的语素。胡裕树、张斌指出,派生词的词缀形式是现代汉语构词中最普遍的。经过分析,这样可以看出,以上所述学者观点的共同点是:词缀是附加的、意义虚的语素。不同点是:标准不一致,由此产生各家列的词缀差别比较明显的现象。对于这一点,本文采取以其共同点为基准来进行讨论的态度,对其差异不作赘述。由此,本文中暂把词缀概念定义为: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词缀又分为三小类,前缀、中缀、后缀。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叫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叫后缀,插入词中间的称中缀。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后加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构成新的词。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如汉语里的“第一”中的“第”、“老王”中的“王”,英语里的“encourage”等都是前缀。汉语里的“绿化”、“刀子”,英语里的“stranger”等都是后缀。而在一般的研究中,认为中缀比较少见,在叶蜚声所著的《语言学纲要》中认为,儿化时将“儿”插在词根的中间,这也是一种中缀。如“杏儿”、“本儿”等。本文主要旨在讨论现代汉语中的中缀现象。基于对刚才对“词缀”的讨论及其定性,这里可以对中缀的性质做一个延伸。参照语言学家给词缀下的定义,本文认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属性的语素才是中缀。首先,它应该是构成新词的必有成分。即这种中加成分是与前后语素共现构成新词的必有成分。没有中加成分,前后语素组合不成词。即使成词,表达的也是另一种词汇意义。其次,是定位的不自由语素。意思是,构词时,这种中加成分位置居中,后附着前语素,前附着后语素,把前后语素连接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明确的概念意义。中加成分与前后语素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加合关系,而是融合关系。只有在这个整体中,中加成分才能实现意义,发挥结构作用。离开这个整体,既无单独的意义,又不能独立使用。再次,“中缀”表示的不是具体的基本的词汇意义,而是抽象的附加的意义。据统计,在汉语中,多音节词以三音节和四音节为常。四音节以上的基本上是音译词。那么,结合以前学者的分析,从组合形式看,有中缀的三音节词只有一种可能式:A+B+C,四音节词则有三种可能式:A+B+(C+D)、A+(B+C)+D、(A+B)+C+D。根据上述确定中缀的标准,以收词五万六千条的《现代汉语词典》和七万余条的《实用汉语词通》为语料,可以分别找出三音节与四音节的中缀派生词。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先从四音节的看起,找到了以下词汇:白不呲咧 黑不溜秋 红不棱登花不棱登 滑不唧溜 灰不留丢酸不留丢 黑咕隆咚 花里胡哨古里古怪稀里糊涂酸不拉几胡了八涂傻了八叽等等。从这些派生词的结构来看,它们都属于A+B+(C+D)的结构。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学者把“B+(C+D)”部分看成后缀,所以在论述中很少提到中缀这一概念及表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材《现代汉语》课本中就只把词缀分为前缀、后缀,而没有中缀。[5]那么如果作为后缀,按照对后缀的理解,“B+(C+D)”在结构上必定是不可分离的,表意也是具有整体性的。可是,这些词无论从语音、组合关系还是表意角度,“B”都是相对独立的。首先,从语音角度看,“B”为轻声,读起来附“A”不附“C+D”。另外,“A”为平声“C+D”一般也为平声;“A”重读,“C+D”读音为中音重音。位于“A”与“C+D”间的轻声“B”无疑起到了协调音节、变化节奏的重要作用。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语音成分,使语音轻重相间、长短相间、高低相间,从而产生了错落有致、和美动听的视听效果。其次,从组合关系看,“B”不象前缀后缀,只单向附着,它双向附着,把前后语素同时缀连为一个表意整体。这种双向附着,既有选择限制关系,又是相对自由的。如“不”就不能与“A”中的“花”,“C+D”中的“隆咚”“胡哨”组合,可是却可跟“花”“隆咚”“胡哨”以外的任何“A”与“C+D”组合。例如在词典还可以找到:圆古伦敦、圆古溜秋、软古囊囊、醉古隆咚,也可以说:胖不伦敦、灰不溜秋、软古囊囊、黑古隆咚。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这个“B”是自由的,独立的,同时又是构成这类词必不可缺的成分。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第三,从表意角度看,“A”是词的主干,代表着词基本的、主要的意义。这些词干都为成词语素。当它们独立成词时,前面可受“很”类程度副词的修饰。“C+D”是连缀成义的双音节语素,是没有具体、独立意义的后缀。它们只有跟表色彩、视觉、触觉意义的“A”结合起来,才能表现抽象的摹状绘色意义。由于“C+D”的描摹,词的程度意义有所加强,所以“A+B+(C+D)”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B”作为中缀,不表具体的词汇意义,但整个词表现出来的厌恶感情色彩意义,轻松随意的风格意义,则是由它来作为载体的。 综上所述可知,“B”是相对独立的,是具备了构词成分中缀的资格的。现在来看三音节词,在三音节词中,三音节中缀派生词的中缀比较单纯,只有“得”“不”。资料中发现,用“不”的词比用“得”的词多。下面列举一些:只用“不”作中缀的词如:保不齐 保不住 保不定 备不住背不住 差不多 差不离 吃不服吃不上 扶不住 顾不上 顾不及忍不住 受不住 压不住 当不起担不起 了不起 抹不开 磨不开憋不住 赔不起 倒不开 拗不过用“得”,“不”作中缀的词如:吃得(不)开吃得(不)来吃得(不)消吃得(不)住处得(不)来对得(不)起犯得(不)上对得(不)住犯得(不)着 赶得(不)及搁得(不)住赶得(不)上 过得(不)去合得(不)来合得(不)着 划得(不)来划得(不)着架得(不)住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另外,在很多方言中,中缀出现的几率较大。如在闽南语中,有“当其时,明其知,量其约”的用法。这中间的“其”字便是一个中缀。又如绛州口语的中缀成分一般多附加“们”、“动”等,这样既表示了说话的不同情感,又使语气变得缓和。不过中缀词构成的词组,有些可以拿掉,有些则成了整个词的组成部分,不便去掉。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贾母对张道士说),“既这们着,你老人家老天拨地的跑什么,就带他去瞧了。”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王夫人说湘云),“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们着。”“既这们着”中,“还是那们着”中的“们”。又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凤姐说),“他们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中,宝钗道:“惟有妈,说动话就拉上我们。”“唱动戏”中,“说动话”中的“动”都是方言中的中缀,相比普通话中的用法,方言中的中缀更富有感情色彩和地方特色。同样,本文认为“得”,“不”为中缀的依据是:1、这些词结构定型,意义凝固,具有熟语性,去掉“得”“不”,“A”“C”组合不成词。如“差不多”“看得起”。即使成词,表达的也是不同的词汇意义。如:“过不去;阻碍;为难;过意不去。”“过去:与现在将来相区别的时间概念;行为动作的趋向”。2、“得”“不”读轻声,位置居中,这是虚语素充当中缀的形式标志。3、“得”“不”传递的是抽象的可能性意义。“得”表肯定的可能性意义,“不”表否定的可能性意义。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6]举了两个中缀派生词的例“看得出、看不出”。赵元任先生的《汉语口语语法》[7]也举了“看得见、看不见”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等例。这些例子与我们前面确认的中缀派生词不同,去掉“得”、“不”依然成词,基本意义只有可能性存否的区别。表面上看,这类例子有点象插入了成分的离合词。但离合词内部可插入词、词组,这类例子内部不能任意扩展,只能插入“得”“不”。离合词插入其他成分后,性质由词变为词组了。对于这类例子已故语言学家张寿康先生曾论证过它们插入“得”“不”后,仍然是词。因为它们不能用在“×得×不×”格式中构成问话,说成“看得出不出”“看得见不见”。“出”“见”显然是构词成分不是词。而动词形容词一般都可以用在此格式中构成问话。如:“说得明白不明白”“办得好不好”。吕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一个处理办法:“看不完”“拿得出”“这些例子形成一种词和短语的中间物,可以称为基本短语或短语词。”在一个统计中发现,孟琮主编的《动词用法词典》中收有动词1328个,动补式双音动词61个,能插入“得”“不”的动词33个(少数几个只能插入“不”)。这33个词结构上具有分离性,插入“得”“不”后,再看作词显然有困难,看作短语,以有无“得”“不”作为词和短语和区分标记,固然可以,但张寿康先生已论证了“得”“不”后的成分是构词成分不是词。看作中间物基本短语或短语词呢,从此例上看,中间地带显得过大。因为确立划类标准时,两个类别之间的中间地带越小,标准才会对内有封闭性,对外有排他性。“看得出”类例的归属显然有一定难度。而赵元任先生的论述认为这种V──R式的词是“介于凝固的和可扩展的之间的中间型。”“是一种非常能产的形式,类比的势力有时使得原来不是V──R式的复合词也变得可以插入‘得’‘不’,如‘完成’原为并列式,现在可说‘完不成’。(又‘超不过’)”。那么,基于这种论点,我们试作这样的推论:“看得出”“看不见”是以“看出”“看见”为原形,比照“来得及”“看不起”的中缀“得”“不”表可能性的有无,类推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把中缀派生词分为两类:基本式“来得及”等和推导式“看得出”等。基本式和推导式的相同处是都有读轻声、表抽象可能意的“得”“不”作中缀。不同处是去掉“得”“不”等中缀后,基本式不成词,如在三音节派生词中,“来得及”不能简化为“来及”,而在四音节派生词中,基本都属于基本式,如去掉中缀都不成词。而推导式中如去掉中缀,依然成词。如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完不成”可以去掉“不”而成为它的对立面“完成”。虽然中缀在英汉语中都不如前缀,后缀常用。但把这一概念区分并独立出来,对于研究词缀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所引文献:[1]许威汉.二十一世纪的汉语词汇学[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0.书413页[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书200页[3]黄伯荣.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书250页[4]陈光磊.汉语词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书22页[5]《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7]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n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周蜜0413101参考文献: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吕叔湘.《吕叔湘自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