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展望摘要: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其理论和方法论以及语言和社会跨学科方向的发展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面贡献突出,本文将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对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关键词:其理论;方法论一、社会语言学研究概述第4页共4页\n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将田野调查应用于社会语言学研究,一方面来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研究美国印度语,非洲、亚洲和澳洲的本族语的人类语言学家和人种语言学家,另一方面是来源于欧洲的方言学家,他们的目的是在语场中,即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收集语料。语言使用的现实情况十分复杂,大多数言语社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社会和语言学的复杂性。这种状况使得那些想要描述某一变体的语言学家的研究难上加难。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许多年里,语言学家都忽视了这种复杂性。方言学家们要么集中在个人方言上,要么在那些被调查的乡村人的语言上,尤其是那些住在偏远山区的未受过教育,与没有旅行经历的老人,因为他们迫切的想要“真实的”“纯粹的”的方言。但是,很显然,个人方言――个人在某个时间说出的有特定风格的言语,和整个言语社区的言语一样不规则,“真实”而“纯粹”的同质方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二战后,传统的语言学家认识到把方言研究局限到乡村地区,就意味着忽视了大多数人口,即生活在广大城市地区的人使用的语言并不适用传统的乡村方言学研究方法。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对宏观语言学产生兴趣,开始从事社会中语言使用的复杂现实研究,并考虑到作为语言变体的宏观层面分析。以这种方式,在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鲍夫和英国的皮特・特鲁吉尔的努力下,既有语言学功能又具备社会功能的城市方言学开始出现。二、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第4页共4页\n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伴随着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平稳发展,再加上该学科在语言和社会方向的延伸,使得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瞩目。实地考察方法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以所寻求的研究目标为条件,即社会学、社会语言学或语言学。通过观察、以大量访谈的形式、参与观察、问卷调查、系统地做笔记或不断记录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在研究民族志学对个体社会文化和语言学系统的调查、分析和描述中,这些数据收集方法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实地考察方法。尽管涉及到社会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定性分析,但是近年来使用定量方法和定量分析的研究人员多了起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语言学研究,大型的电子数据库(以计算机为中心和以研究为中心)的编纂有助于克服在过去的“烂数据”的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通过数据库语言学,研究者可以同时处理几乎所有某一给定时期存留下来的文本,解决了历史材料残缺这一问题,并且确保能够重建过去某些时期的语言变异内容,同时还能使得选择哪些变量进行分析更为明显。从地理语言学角度来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定量研究的发展。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人口迁移和以等级为基础的语言形式的融合也是促成定量研究发展的因素。然而,近年来的反城市化过程表明研究者正从定量研究预测未来趋势和倾向更多地向定性研究变化。社会语言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形成理论,不断重新定义方法的过程。它是与认知论的演变和新的实地考察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技巧(如定量方法中的数据分析)相一致的。Robinson预测:“如果系统地来研究,人类的语言仍然呈现出潜在的无限领域。”新的领域正在逐步被打开,新的方法正在逐步被发现,语言理论的发展必须要同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同步。三、结语第4页共4页\n社会语言学具有多学科且跨学科的特征。随着一系列高品质的国际期刊和经久不衰,人们广泛参与的论坛的出现,它在该领域的综合地位以及固有的动态活力对其学术研究意义和科学地解释社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实际上,社会语言学是语言的社会属性,到目前为止,由于跨学科研究,社会语言学自身的地位已得到巩固。我们能够更精致,更精确地分析数据,也意味着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对于语言是一种人类的天赋这一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应用社会语言学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也向前迈了一大步。(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参考文献:[1]Labov,W.PrinciplesofLinguisticChange,III:CognitiveandCulturalFactors.MaldenMA:Wiley-Blackwell.2010.[2]Milroy,L.LanguageandSocialNetworks.Oxford:Blackwell.1980.[3]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张廷国.《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社.2008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