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对外汉语学院)一、培养目标(一)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二)掌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语言学或语言文字应用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三)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二)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最长不应超过六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哲学语言学;2.汉英对比与翻译;3.翻译学;4.中西语言文化比较;5.二语习得6.社会语言学7.中国语言与文化(外国留学生)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先修课程。(二)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中英文名称学分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学位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第一学期\nChineseMarxismandContemporaryWorld外国语ForeignLanguage4第一学年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DisciplineandEthicsinAcademicResearch//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SelectedReadingsinMarxistClassics1/学位基础课《周易》语篇分析与英译TextualAnalysisofTheZhouBookofChange3第一学期傅惠生第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3第一学期叶军汉语语用学探索PragmaticsinChinese3第一学期胡范铸学位专业课(必修/选修)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AComparativeStudyofLanguageandCulturebetweenModernChineseandBritishEnglishforFiveHundredYears3第二学期傅惠生中文读写研究StudiesforReadingandWritinginChinese3第二学期潘文国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SociolinguisticsinChina3第二学期胡范铸科研论文写作Academicthesiswriting1第一学期导师组巴洛克与明清文化透视ComparativeStudyofBaroqueandMing-QingCulture3第一学期傅惠生语音学Phonetics3第一学期毛世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Theory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a2第二学期叶军文化理论研究StudyonCulturalTheory3第二学期傅惠生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五、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一)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二)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文科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三)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CSSCI收录期刊(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六、学业考核(一)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必修课程进行考试,选修课程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记分。学位课程学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其考试须在\n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前完成。(二)年度报告每学年末,博士研究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研进展,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三)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博士研究生应该掌握其研究领域涉及的基本文献,第一学年结束时由院系组织考核。(四)开题报告审核。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年需要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需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院系和研究生院在第三学期初进行考核。(五)答辩资格审核。秋季毕业生须在每年4月10日前,春季毕业生须在每年10月31日前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审核、科研成果的审核、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审核等。七、学位论文要求(一)论文选题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站在学科的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独创性的见解。(二)论文开题在中期考核结束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核心观点、创新环节、工作计划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录等。院系组织专家和指导小组进行考核,根据①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使用方法的创新程度,②对相关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把握程度,③研究总体方案的可行程度,④对拟解决问题和预期成果的学术及应用价值等四个方面按照等级做出评价。第一次开题不通过的研究生,允许其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在1-2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要注意通过开题发掘“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潜在候选人。(三)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研究生和导师应对论文的最终质量共同负责。要增强论文的质量观念和精品意识,保证用于论文撰写的时间。博士研究生应不少于2年。(四)论文预答辩为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和院系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等环节;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院系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五)论文评阅和答辩严格执行评阅与答辩程序,评阅与答辩均进行单项评分。完善对论文指导、评阅、答辩等工作的监控措施,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对论文审查、评阅和答辩工作的干扰,确保学位授予工作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严肃性。八、专业基本文献阅读书目及拓展阅读书目\n院系、指导小组和导师需为各专业指定一定数量和类型的专业基本文献阅读书目,作为博士研究生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和考核的主要内容。此外,院系、指导小组和导师需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和院系学科、专业的实际科研情况,指定一定数量和类型的专业拓展读物。1.HumboldtWilhelmvon.TranslatedintoEnglishbyPeterHeath.OnLanguage:TheDiversityofHumanLanguageStructureontheMentalDevelopmentofMankind.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中文本,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7.)2.SaussureFerdinandde.TranslatedandannotatedbyRoyHarris.CoursdeLinguistiquegénérale.London:Duckworth,1983.(中文本,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3.SapirEdward.Language.NewYork:Harcourt,Bruce&World,Inc,1921.(中文本,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64.)4.JespersenOtto.PhilosophyofGrammar.London:GeorgeAllen&UnwinLtd,1924.(中文本,何勇等译.语文出版社,1988.)5.BloomfieldLeonard.Language.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Press,2001.(中文本,袁家骅,赵世开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6.WhorfBenjaminLee.LanguageThoughtandReality.Cambridge,MA:MITPress,1956.(中文本,高一虹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7.ChomskyNoam.TheMinimalistProgra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MITPress,1995.8.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Arnold,1985.9.LakoffGeorge.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10.HarrisRoyetal.LandmarksinLinguisticThought(I;II).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7.2001.11.RobinsR.H.AShortHistoryofLinguistics.London:Longman,1967.12.JaworskiAdametal.(eds.).TheDiscourseReader.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9.13.罗曼·雅柯布森,钱军等编译.雅柯布森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4.牛保义.认知语言学经典文献选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5.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5.16.赵元任,袁毓林主编.中国现代语文学的开拓和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17.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8.申小龙.文化语言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9.徐通锵.语言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程雨民.人本语义学十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2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4.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25.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6.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7.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28.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9.张佩瑶(MarthaP.Y.Cheung).AnAnthologyofChineseDiscourseonTranslation(Vol.I).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30.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2ndedition).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2001.31.BakerMona.RoutledgeEncyclopediaofTranslationStudie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n1.RobinsonDouglas.WesternTranslationTheory:fromHerodotustoNietzsch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WilliamsJenny&AndrewChesterman.TheMAP:ABeginner’sguidetoDoinggResearchinTranslationStudies.Manchester:St.JeromePublishing,2002.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1991.4.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6.潘文国,杨自俭.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7.罗选民.结构·解构·建构:翻译理论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8.左飙.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SweetHenry.ThePracticalStudyofLanguages.OxfordUniversityPress,1964.10.CorderPit.IntroducingAppliedLinguistics.1979.(中文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11.JohnsonKeith&HelenJohnson(eds.).EncyclopedicDictionaryofAppliedLinguitics.Oxford:Blackwe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