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6页

  • 16.37 KB
  • 2022-08-23 发布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长是声音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如:看(kan)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音素又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3.音位音位是某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的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进而也区分了字词的意义)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上有区别,也可以是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可以粗略的说成“区分意义”。如:普通话中“关上啊![kuan?ɑ??A],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ɑ、央A),三者随便替换,也不起语音形式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4.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到一个音位。如果他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英语中的/p/就包含[p][p?]两个变体。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如普通话中的[a][?][ɑ]。[a]出现在开尾韵韵腹的位置上。“大[ta]、加[t?ia]”;[?]出现在i和n的前面(限于开合撮三呼)“爱[??]岸[?n]”;[ɑ]出现在u和?的前面“老[lɑ?]、亮[liɑ?\n]。如果几个音素处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如:[n]和[l]是武汉话/n/音位在声母位置上的自由变体。5.非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我们把这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如:“妈”“麻”“马”“骂”的元音辅音和他们的组合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音高变化的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言单位。6.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音位的区别特征虽然可以从声学方面分析,但因发音方面的分析与音位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更加相关,所以也可从发音方面分析。如:北京话中/p/以不送气与/p?/相区别,以双唇与/t//k/想区别,以口音与/m/区别。(音系学中的“区别特征”,其实有人类语言普遍的区别特征和某个具体语言的区别特征两个层次。教材定义的是具体语言的区别特征。)7.音节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的说,音节是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音节的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1)音节最多可以有几个组合位置,(2)组合位置按什么样组合层次组合起来,(3)每个组合位置上可以出现哪些聚合类的成员。如:(1)北京话的音节最多可以有声母、介意、韵腹、韵尾四个线性位置。(2)超音质音位的声调贯穿音节整体,音质的四个线性位置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分为声母韵母两分,第二个层次是韵母分为介音和韵。第三个层次是韵分为韵腹和韵尾。(3)声调位置上可出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位。声母位置上可以出现北京话中/?/外的所有辅音音位和一个零声母。介音位置上可以出现高元音/i、u、y/,韵腹位置上可以出现北京话所有的元音音位,韵尾位置上可以出现高元音/i、u/和鼻辅音/n、?/。8.语流音变\n音位与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在音位整体上的趋同。如:北京话中棉/mian/在“棉袍”中变成/m/,这是被“袍”的声母/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异化是两个本来相同或者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与邻音不同或不相近。如北京话中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弱化则是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中。如北京话“木头”/mut?ou/弱化成/mut?o/。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会造成音节的脱落,并有可能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变成一个音节,后者称“合音”。如:豆腐/toufu./说成[touf.]。9.音步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变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等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者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音步一般为2-3个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或4-5音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以分为()中五个音步。在音步上还有更大的韵律单元,停延段和语调段。10.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11.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12.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13.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14.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15.体体(aspect)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16.时\n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tense)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17.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18.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19.多义词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20.反义词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21.施事1.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22.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23.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这对所言的主观看法”范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24.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25.言语行为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大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差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策划能够为言语行为研究。26.社会方言\n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27.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28.亲属方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29.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30.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1.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代,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32.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33.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n34.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35.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36.克里奥耳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37.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共时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语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作历史比较法。38.语法化语法化是指这样一类变化:词汇性成分逐渐变为语法性成分,非语法范畴变为语法范畴,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更高的成分。例如,动词变为介词,话题变为主语,介词变为连词等等。39.重新分析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与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也可以说,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语法结构在外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被赋予与原先不同的理解。重新分析改变了一个语言形式的底层结构,但不改变其表层显示。比如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是”被重新分析为系动词,汉语的“被”从动词被重新分析为表示被动的助动词,等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