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18页

  • 169.50 KB
  • 2022-08-23 发布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识记内容。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2、书面语: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8、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10、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11、应用语言学: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答: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语言”就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语言=言语活动-言语,言语带着个人性,语言带着社会性。7、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答:无法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再是语音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而且声音和所表示的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语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答: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柴交际工具的作用。9、语言符号的可变性答:一方面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细微的偏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时间的推移,细微的偏离积累成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口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变,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书面语的产生、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内部的阶层和行业等等的分化,都必然会引起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10、语言是一个系统答:语言是一个人和人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而人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系统也必然是非常复杂的。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单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11、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不平衡。答: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其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几乎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语法子系统的系统性也很强,但比语音系统稍差一些。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进行语言的发音、时态的变换等等。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有这样的规律。12、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答: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对的封闭性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系统。13、语言系统的层次性答:语言的出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语言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大小依次为:语速—词—短语—句子,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14、组合关系的含义答: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部分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上。15、聚合关系的含义答: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1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答: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关系的线性序列。17、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答:普通语言学研究领域包括的内容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本体的语音、语法、语汇、语义和文字的一般规律,不同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共性和特性等等。18、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任何一门应用语言学都有自己的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主要性质。主要研究领域:1)最早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2)实验语音学,是现代通讯领域应用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改进通讯质量和效能的体现。3)计算机的广泛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等结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的新的应用语言学。4)也可用来侦破刑事案件。19、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古代的语言本体研究答:不论中外,古代哲学家都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辩作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后世语法研究的基础;中国人则对语义、文字、音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真正的语言学研究。20、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答:产生的几个阶段:1)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一些学者懂得的语言和了解的语言大大增多。2)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有人发现欧亚两洲语言有明显相似之处,并开始加以比较研究,后来语言学吸收近代生理学和声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并运用其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语言之间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3)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21、普通语言学的产生答:由于语言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更多的语言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关于“语言”的一般理论或者说普遍理论,这就是现在的“普通语言学”。22、索绪尔的主要贡献答: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3、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答: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也就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就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24、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答: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更是跟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不开的。在基础科段,语言和文学还是不分家的。\n25、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答:中国甲骨文和金文的辨认全靠汉代语言学家许慎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说文解字》,而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则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古埃及的文字没人能认读,后来语言学家解读了在一块石碑上刻下的这种文字和古希腊文对照的铭文,才解开了古埃及文字之谜,美洲玛雅文字的解读则揭开了欧洲人来美洲以前印第安人历史的神秘面纱。26、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答:确定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民族语言规范化,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补课。27、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答:信息处理说到底是对语言文字资料的处理。一方面是现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三、思考内容1、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答:口语是语言的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而书面语是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的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大多数语言只有口语,并不存在书面语。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民族又突破了语言作为标志的现象,这样看来,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5、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答:1)“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2)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6、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答:区别语言和言语是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所必须的,区别语言和言语可以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把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一致的出均植系统的范围内,而使语言学回到本体研究部分,从而提高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7、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答:“符号”有一个根本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8、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答: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使语言系统的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就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相互影响。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9、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答:1)对语言的观察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素材不同等因素会造成语言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论。2)即使以上都相同,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等等主观因素不同,结论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3)客观语言是浑然一体的,并和参与交际的各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等是分不开的。语言学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现有的研究手段对研究现象加以切割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4)作为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永远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二章)说明:在第二节语汇的类聚系统开始时本有关于词和语分类的总表很明了。可是发贴后就变形就放弃了。第三章语汇第一节语汇的性质1.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2.语汇是词和语的总和。3.语汇是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4.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5.语汇的性质和特点:1)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①语言在初始阶段发音表义多是任意的,但也有部分词语(同源词,复合词)其音义联系有理据性。②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①所有的词语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普遍性,但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和概念上又反映出某个民族的独特认识,这是语汇的民族性。②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得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得概念,而民族性使得某种语言得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得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①语汇随着社会生活得发展而变化更替:消失,增加,这是语汇得活跃性。但语汇得变化又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得严格制约,又极强得稳定性。②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的增加和更替,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这也是为了保证社会交际能够正常进行。6.语汇学指研究语汇背后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以及语汇的结构关系和类别的学科,是语言结构的一个分支学科。7.传统的语言学把语言结构系统分为: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要素8.现代的语言学把语言结构系统分为:语音语法和语义三要素第二节语汇的类聚系统1.词和语的共同特点:①都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②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特点。2.词的特点:①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②词的定义: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3.语的特点:①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②语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段。4.词的语汇分类:1)按词的音节数量①单音节词(书,好,了,吗)②双音节词(著作,阅读,罢了)③多音节词(半导体,冰糖葫芦)备注:㈠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㈡汉语词的双音节化倾向作用:①同音词少了,②多义词少了,③韵律的作用。2)按词的语素数量:(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①单纯词(人,病,了,哗啦,咖啡,蜘蛛)②合成词(道路,狂热,纠正,锥子,图书馆)3)按词的音形关系(看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是否相同)①同音词(同音不同形或同音同形)②同形词(同形不同音)备注:汉语同音词多的原因:①语音偶合②历史变音(“事试”历史上不同音)③语义分化4)按词的地位用途:㈠重要程度:①基本词汇(核心和基础)②一般词汇㈡用途和特点①常用语汇罕用语汇②通用语汇专用语汇备注:㈠基本词汇的特点:①产生的历史长②使用的范围广③构词的能力强基本词汇的类别:①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天地山水火)②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刀车房布)③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走生快)④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年南三我母)㈡一般词汇的特点:(与基本词汇的特点相反)一般词汇的类别:①新造词(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是一般词汇最重要的来源):下海上网电脑回扣大款宰拖儿②古语词(古代就已经产生,现在偶尔还使用的词。)分两类:ⅰ历史词语(鼎皇帝)ⅱ文言词语(余足俸禄)③方言词(相对于已经成为全民通用语汇的词语来说,那些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接受和比较广泛使用的词)如:吴方言:尴尬瘪三名堂⑤外来词(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分得词语,是一般语汇的来源之一)分类:ⅰ纯粹音译:沙发夹克沙龙ⅱ半音译半意译:新西兰冰岛卡车啤酒ⅲ音译兼意译:幽默香波基因\n俱乐部㈢①怎样确定常用语汇:从词的使用频率即词频②通用语汇语专用语汇的区别是从词的使用范围上说的。③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关系:ⅰ区别: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产生的历史,使用的范围和构词的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在一定语料中出现的频率。ⅱ一致性:基本语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最常用的语汇。④基本语汇,常用语汇和通用语汇的关系: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都是通用语汇。⑥专用语汇分类:ⅰ科技术语定义:某种科学技术学科的专门用语。分类:物理学术语:(高频放射光波)数学术语:(负数开方函数)经济学术语:(商品资本投资)语言学术语(辅音语素)ⅱ行业语定义:某种行业和职业的专门用语分类:金融银行业用语(贷款呆帐利息)交通运输业用语(晚点超载软卧)戏剧电影业用语(台词美工)新闻出版业用语(记者稿酬)ⅲ隐语(黑话)5.语的分类:1)专用名词2)惯用语3)谚语4)成语5)歇后语6)简缩词语备注㈠专有名词定义:指用复杂词组形式表达的事物名称。分类:国名地名书名机构组织㈡惯用语定义: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字的词组形式。分类:动词性(背黑锅开倒车踢皮球)名词性(墙头草马后炮)比况语(一板一眼三三两两拼死拼活你一言我一语)㈢谚语定义: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分类:反映生产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瑞雪照丰年纸里包不住火)俗语(俗话):情人眼里出西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㈣成语定义: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是四个字的。分类:历史成语(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寓言成语(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名言名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口头用语(七手八脚欢天喜地)流行语(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㈤歇后语定义: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省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分类:谐音双关㈥简缩词语定义:简缩比较长的专有名词或一般的词组,概括大意。北大(北京大学)环保(环境保护)三包(包修包退包换)第三节语汇的构造形式1、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最小”是从音和义结合的角度来看的。2、汉语语素的特点:一字一音、单音成义。备注:写法和读音都相同,并且只有一个意义的语言形式是一个语素。3、语素的分类(类别系统):(P109)1)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2)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不自由语素)3)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4)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备注:(一)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①成词语素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如:AB类)②②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成词,即不能单用的语素。(如CD类)二)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如A类)②黏着语素(不自由语素)指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根本不能形成词。(如BCD类)(三)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①定位语素指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BD类)②不定位语素: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能前置,也可能后置(AC类)(四)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①实义语素: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AC类)②虚义语素: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当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更大单位时,才能使词或更大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BD类)4、汉语语素的交叉分类:A类语素形式(“书、走、好”):成词、自由、不定位和实义语素。B类语素形式(“被、了、吗”):成语、黏着、定位和虚义语素。C类语素形式(“企、民、机”):不成词、黏着、不定位和实义语素。D类语素形式(“-儿、-子、-头”):不成语、黏着、定位和虚义语素。5、外语的语素分类:1)成词语素2)不成词语素备注:(一)词语素分类:①虚词语素:towithby②词根语素:headboyred(二)不成词语素:①构词语素(词缀):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新词的词缀性语素。Worker中的_er(后缀)incorrect中的_in(前缀)②构形语素(词尾):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的词尾性语素。Worksworkedworking中的_s_ed_ing6、单纯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7、从语素和词的关系角度分类:1)成词(单个语素直接形成为词)①直接成词②转化成词2)构词(语素和语素相互结合而构成一个新词即合成词)①语汇构词:语素和语素经过组合构成一个新词②语法构词:语素和语素的组合并不构成新词,但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备注:(一)直接成词分类(由一个语素不改变形式直接形成单纯词。能直接成词的语素必须是成词语素)①自由的不定位的实义语素,这种语素形成的词就是实词(动词、名词等)②黏着的定位的虚义词素,这种语素形成的词就是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二)转化成词分类(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形式再形成单纯词。)①变性成词: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Ⅰ狭义的:兼类词(锁动/名词)Ⅱ广义的:A、轻重音的位置变化(record动/名词)B、元音的交替变化(full满fill充满)②变形成词Ⅰ逆序成词: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逆序Ⅱ简缩成词:指已经凝固型为典型单纯词的那一类词(三)语汇构词(构词)定义:由两上以上语素组合而产生一个合成词。①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复合词)分类:Ⅰ陈述式复合词: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和对这个事物陈述的意义。(祖传、口吃)Ⅱ偏正式复合词:前一个语素表示性质状态式方式程度等意义,后一个语素表示被修饰的事物或动作等意义。(汉语、布鞋)Ⅲ支配式复合词: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所涉及事物的意义。(丢脸、悦耳)Ⅳ并列式复合词: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相关、相近或相反的事物、性质或动作的意义。(道路、教学)Ⅴ补充式复合词(汉语所特有)(改善纠正打动)②附加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派生词)三小类Ⅰ前缀式派生词:(老-虎、阿-姨、第-一、可-怜等)Ⅱ后缀式派生词:(木-头、花-儿、锤-子等)Ⅲ中缀式派生词:(古里古怪、糊里糊涂等)③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重叠词)几种情况Ⅰ名词性重叠词:(姐姐、娃娃)Ⅱ副词性重叠词:(刚刚、常常)Ⅲ多重重叠词:(骂骂咧咧、婆婆妈妈)④复杂的合成词可以是多个词根语素的组合,也可以是多个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组合。(四)语法构词(构形)Ⅰ狭义:附着在词上的词尾变化形式(-s-ed-ing)Ⅱ广义:可以包括表示词类特征的后缀形式(-tion-ful)(五)①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并不完全对应。②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也不对应。(六)重叠词与叠音式单纯词和重叠式词组区别(举例)①意义不能再分解,本身只是一个语素就是叠音式单纯词(猩猩蛐蛐)②“看看个个次次”为重叠式词组7.语的构造特点:①语的总体的结构特点是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结构的固定性指语的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Ⅰ一般不能颠倒原有成分阶段(朝思暮想≠暮想朝思)Ⅱ一般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远见卓识≠远见和卓识)Ⅲ一般不能替换原有成分(拍案叫绝≠拍桌叫绝)个例:Ⅰ因为有了某种不同解释(难兄难弟)Ⅱ因为创造性运用的结果(知难而退-知难而进)Ⅲ原来的词比较生僻或不能用了(揠苗助长-拔苗助长)Ⅳ经过一定的简缩(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车之鉴)结构的整体性:语表达的意义不一定就是词语的搭配结果,大多不能简单地像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来分析整体的意义,否则即使解释后的意思能够成立也不再是语的意义了。(语往往有特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②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形式。8.语的结构形式特点:\n①专有名词多为偏正词组(中国人民大学)②简缩词语可按词组或复合词分析③惯用语主要有三种结构:Ⅰ三字格的述宾词组(走过场、挖墙角)Ⅱ三字格的偏正词组(绊脚石、铺路石)Ⅲ两个成分构成的并列词组(又说又笑、大呼小叫)④成语多为四字格(不速之客)⑤谚语的形式多相当于句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9.外语中词语和词组的区别:①有连写或连接符号的为词(girlfriendfather-in-law)②词与词之间有空格的为词组(goodfriend)10、两个概念:①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②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第一节语法的性质1、组词造句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2、语法规则是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3、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①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②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③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④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备注(一)高度的抽象性①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②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即语法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而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的现象。③有了抽象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框架内造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二)强大的递归性①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②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它才是一种简明的规则,只需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③有了递归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举一反三,以简驭繁,用数量有限的规则手段造出一句一句无限多的话来。(三)严密的系统性①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②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它才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实际上环环相扣,这一条规则往往受另一条规则制约,或者说另一条规则可以补充这一条规则。③有了系统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能形散神聚,变而不乱,造出一句一句复杂多样但又严密有序的话来。(四)相对的稳定性①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②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它才成为一种有效的规则,即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③有了稳定的语法规则,在相当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心照不宣,运用自如,造出一句一句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和相互理解的话来。4、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的关系:略5、语法定义: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第二节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1、语法的两个不同概念:①、客观存在的语法指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语法规则本身,更准确地说叫作“语法规律”。②、主观认识的语法指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即所谓的“语法规则”。2、语法研究的内容:㈠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①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②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㈡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区分:①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言教学。特点: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②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计算机语法):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特点:精确和可靠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验证性。㈢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①普遍语法: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②个别语法: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3、语法现象的分类:(一)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①词法部分(形态学):描字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②句法部分(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二)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①组合规则: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②聚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三)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①核心语法层面:句法结构规则②外围语法层面: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4、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五级或五种)①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②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③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④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⑤句组(句群、语段和篇章):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5、各个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关系:①、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②、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6、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数量性的(量变关系也可以叫做组成关系)①:语素组一定包含多个语素,词组一定包含多个词,句组一定包含多个句子。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功能性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②: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造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语法:①关于语言形式的规则(语法管的形式不是指语言中所有的形式,而只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那些形式)②关于语言意义的规则(语法管的意义也不是指语言中所有的意义,而只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那些意义。)2、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手段是语法形式的主要类别。3.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4.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抓住一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用处,发现一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①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②一种形式对应了多种意义。③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5、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6.语法手段的分类:㈠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①、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Ⅰ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汉语基本上没有)Ⅱ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汉语基本上没有)Ⅲ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汉语没有)Ⅳ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②、词的轻重音: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重音移动”,其特点:Ⅰ强调移动,即不固定的重音Ⅱ更强调重音,即不是轻音)③、词的重叠: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㈡句法手段:句法手段就是不直接依附于词的形式,也叫分析性手段。①、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虚词分为:Ⅰ辅助词:多多少少与另一个词的变化还有些关系的虚词,或者说只要有别的词就需要同时出现的词。(助动词、冠词等)注意:凡名词都需要与冠词一起出现,所以归入辅助词。Ⅱ功能词:与另一个词没有必然联系的虚词,或者说是不由别的词决定而又决定别的词的关系和意义的一种词。A介词:表示事物与动作之间特定关系的词,通过介词可以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等等。(前置词、后置词)B连词或连接词:表示成分之间组合关系的词,通过连接词可以使词与词或句子与句子具有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C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通过语气词可以表示句子的否定、肯定、疑问、祈使等用途的意义。②、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Ⅰ从词对结构要求上说:看什么类的词能进入某个位置。\nⅡ从结构对词的要求上说:看哪些词类的组合能够成立。③、语序: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备注:语序的作用:如果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表示,语序所起的作用就小;相反如果缺少形态变化,语序的作用就大些。④、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备注:语调的作用: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调这种形式表达语气意义。一般说,陈述句和祈使句用低调或降调,疑问句用高调或升调。7、语法范畴分类:①词法范畴②句法范畴8.词法范畴1)定义: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2)分类:①、体词属性范畴: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A“性”范畴: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B“数”范畴: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汉语中没有严格的数范畴)C“格”范畴: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在很多综合性语言中这都是重要的名词属性范畴。D“有定和无定”范畴: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②、谓词属性范畴: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A“时”范畴: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B“体”范畴: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C“态”范畴: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动态、被动态)D“人称”范畴: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9.句法范畴1)定义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2)分类:①、类别范畴: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A从词的类别看,各种语言都需要词的语法类别意义B从词与词的类别选择看,各种语言也都要求某类词与某类词组合的意义②、关系范畴: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A通过虚词和语序来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意义B通过语序变化来确定结构的语法关系意义第四节: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1、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因为词和句子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他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2、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3.语素的语法地位: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地位上并不特别重要。①形式上它是构词的基本单位,本身很难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②义角度上,语法分析不太需要语素这个单位。4、词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5、划分词类的标准:①形态标准,即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②意义标准,即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③分布标准,即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备注:分布是反映词类的本质属性,而在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可以作为参考。6、划分词类的结果:英语:九种汉语:差不多十几类7、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①各种语言都共同的词类和特殊的词类。人类语言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量词和助词是汉语的特殊词类。②各种语言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向上归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向下可以分成若干小类。③各种语言中都有典型类词,边缘词类,跨类,兼类。8、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9.简单词组的组合关系:㈠基本词组:①主谓词组(他很聪明、hehasslept)②动宾词组(述宾词组)(torepairthecar、修理汽车)③偏正词组(优秀教师)④动补词组(述补词组)(洗干净了)⑤联合词组(能源交通)㈡特殊词组:①介词词组(在墙上)②数量词组(一个人)③“的”字词组(吃的)即“X+的”构成的词组10、词组的聚合类:①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②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11、句子:某些词和词组,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有特定的语气语调。12、句子与词和词组不同的一面:增加了语调的形式和语气的意义。13.句子的聚合就是句类。句子的组合就是句组。14、句子的类型有以下划分:①句型类②句式类③功能类④简繁类备注:㈠句型类,即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①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注意点:动词谓语句在各种语言中都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因此内部往往又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②不完全主谓句:只要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即省略句)“天下雨了”③非主谓句:一些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或者说不需要依赖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就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刮风了”主意: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得句子(即独词句)“谁?”“好”(二)句式类,即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句子的变换形式主要有几种情况:①移位句:XY→YX(我认识这个人——这个人认识我)②删略句:XY→X“进来”③添加句:X→XY“你去上海→你去上海么?”④替换句:X→X‘“你去上海?→你去不去上海”㈢功能类,即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各种语言句子的功能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陈述句,即报导一个事实的句子。“今天星期一”②疑问句,即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你知道这件事么?”③祈使句,即表达一种意志的句子。“别闹了!”④感叹句,即抒发感情的句子。“太棒了!”㈣简繁类,即句子的单句和复句分类①单句②复句③多重复句注意:1)单句:结构比较简单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2)复句①定义:由两上或两上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②判断标准:句中得停顿和关联词是复句最重要得标志。③复句得主要意义关系类型A联合关系复句:a并列关系复句:b选择关系复句c递进关系复句d连贯关系复句B主从关系的复句:a因果关系复句b转折关系复句c条件关系复句d假设关系复句e让步关系复句3)多重复句定义:15、句组:单句或复句的组合形式,在语法上就叫作句组。句组是所有的语法单位中最大的一种单位。16.如果某个由几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片段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又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大的停顿,那就仍是复句,也可以叫多重复句。17、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从一个角度说,是看句组中各个句子在意义上的衔接关系。三种意义关系:①后句主题重复前句的主题,即句组中一个主题连续平行发展。②后句主题紧接前句的中的某个内容,即句组中主题述题首尾相继发展。③后句改成另一个主题,但也可以看作句组中前句主题和述题共同发展出新的主题。18、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说,是看句组中各个句子在形式上的衔接关系。三类衔接形式:①词语关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特定关联作用的词语。②词语照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有特定照应作用的词语。③词语隐现形式,即在句组中通过省略来承接上下文。语言学概论笔记(第四章)第一节语法的性质1、组词造句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2、语法规则是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3、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①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②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③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④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备注(一)高度的抽象性①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②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即语法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而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的现象。③有了抽象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框架内造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二)强大的递归性①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②\n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它才是一种简明的规则,只需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③有了递归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举一反三,以简驭繁,用数量有限的规则手段造出一句一句无限多的话来。(三)严密的系统性①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②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它才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实际上环环相扣,这一条规则往往受另一条规则制约,或者说另一条规则可以补充这一条规则。③有了系统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能形散神聚,变而不乱,造出一句一句复杂多样但又严密有序的话来。(四)相对的稳定性①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②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它才成为一种有效的规则,即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③有了稳定的语法规则,在相当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心照不宣,运用自如,造出一句一句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和相互理解的话来。4、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的关系:略5、语法定义: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第二节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1、语法的两个不同概念:①、客观存在的语法指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语法规则本身,更准确地说叫作“语法规律”。②、主观认识的语法指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即所谓的“语法规则”。2、语法研究的内容:㈠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①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②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㈡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区分:①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言教学。特点: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②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计算机语法):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特点:精确和可靠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验证性。㈢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①普遍语法: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②个别语法: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3、语法现象的分类:(一)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①词法部分(形态学):描字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②句法部分(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二)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①组合规则: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②聚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三)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①核心语法层面:句法结构规则②外围语法层面: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4、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五级或五种)①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②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③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④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⑤句组(句群、语段和篇章):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5、各个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关系:①、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②、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6、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数量性的(量变关系也可以叫做组成关系)①:语素组一定包含多个语素,词组一定包含多个词,句组一定包含多个句子。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功能性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②: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造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语法:①关于语言形式的规则(语法管的形式不是指语言中所有的形式,而只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那些形式)②关于语言意义的规则(语法管的意义也不是指语言中所有的意义,而只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那些意义。)2、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手段是语法形式的主要类别。3.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4.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抓住一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用处,发现一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①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②一种形式对应了多种意义。③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5、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6.语法手段的分类:㈠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①、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Ⅰ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汉语基本上没有)Ⅱ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汉语基本上没有)Ⅲ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汉语没有)Ⅳ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②、词的轻重音: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重音移动”,其特点:Ⅰ强调移动,即不固定的重音Ⅱ更强调重音,即不是轻音)③、词的重叠: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㈡句法手段:句法手段就是不直接依附于词的形式,也叫分析性手段。①、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虚词分为:Ⅰ辅助词:多多少少与另一个词的变化还有些关系的虚词,或者说只要有别的词就需要同时出现的词。(助动词、冠词等)注意:凡名词都需要与冠词一起出现,所以归入辅助词。Ⅱ功能词:与另一个词没有必然联系的虚词,或者说是不由别的词决定而又决定别的词的关系和意义的一种词。A介词:表示事物与动作之间特定关系的词,通过介词可以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等等。(前置词、后置词)B连词或连接词:表示成分之间组合关系的词,通过连接词可以使词与词或句子与句子具有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C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通过语气词可以表示句子的否定、肯定、疑问、祈使等用途的意义。②、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Ⅰ从词对结构要求上说:看什么类的词能进入某个位置。Ⅱ从结构对词的要求上说:看哪些词类的组合能够成立。③、语序: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备注:语序的作用:如果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表示,语序所起的作用就小;相反如果缺少形态变化,语序的作用就大些。④、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备注:语调的作用: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调这种形式表达语气意义。一般说,陈述句和祈使句用低调或降调,疑问句用高调或升调。7、语法范畴分类:①词法范畴②句法范畴8.词法范畴1)定义: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2)分类:①、体词属性范畴: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A“性”范畴: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B“数”范畴: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汉语中没有严格的数范畴)C“格”范畴: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在很多综合性语言中这都是重要的名词属性范畴。D“有定和无定”范畴: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②、谓词属性范畴: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A“时”范畴: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B“体”范畴: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C“态”范畴: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动态、被动态)D“人称”范畴: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9.句法范畴1)定义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2)分类:①、类别范畴: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nA从词的类别看,各种语言都需要词的语法类别意义B从词与词的类别选择看,各种语言也都要求某类词与某类词组合的意义②、关系范畴: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A通过虚词和语序来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意义B通过语序变化来确定结构的语法关系意义第四节: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1、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因为词和句子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他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2、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3.语素的语法地位: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地位上并不特别重要。①形式上它是构词的基本单位,本身很难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②义角度上,语法分析不太需要语素这个单位。4、词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5、划分词类的标准:①形态标准,即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②意义标准,即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③分布标准,即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备注:分布是反映词类的本质属性,而在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可以作为参考。6、划分词类的结果:英语:九种汉语:差不多十几类7、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①各种语言都共同的词类和特殊的词类。人类语言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量词和助词是汉语的特殊词类。②各种语言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向上归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向下可以分成若干小类。③各种语言中都有典型类词,边缘词类,跨类,兼类。8、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9.简单词组的组合关系:㈠基本词组:①主谓词组(他很聪明、hehasslept)②动宾词组(述宾词组)(torepairthecar、修理汽车)③偏正词组(优秀教师)④动补词组(述补词组)(洗干净了)⑤联合词组(能源交通)㈡特殊词组:①介词词组(在墙上)②数量词组(一个人)③“的”字词组(吃的)即“X+的”构成的词组10、词组的聚合类:①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②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11、句子:某些词和词组,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有特定的语气语调。12、句子与词和词组不同的一面:增加了语调的形式和语气的意义。13.句子的聚合就是句类。句子的组合就是句组。14、句子的类型有以下划分:①句型类②句式类③功能类④简繁类备注:㈠句型类,即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①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注意点:动词谓语句在各种语言中都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因此内部往往又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②不完全主谓句:只要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即省略句)“天下雨了”③非主谓句:一些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或者说不需要依赖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就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刮风了”主意: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得句子(即独词句)“谁?”“好”(二)句式类,即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句子的变换形式主要有几种情况:①移位句:XY→YX(我认识这个人——这个人认识我)②删略句:XY→X“进来”③添加句:X→XY“你去上海→你去上海么?”④替换句:X→X‘“你去上海?→你去不去上海”㈢功能类,即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各种语言句子的功能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陈述句,即报导一个事实的句子。“今天星期一”②疑问句,即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你知道这件事么?”③祈使句,即表达一种意志的句子。“别闹了!”④感叹句,即抒发感情的句子。“太棒了!”㈣简繁类,即句子的单句和复句分类①单句②复句③多重复句注意:1)单句:结构比较简单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2)复句①定义:由两上或两上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②判断标准:句中得停顿和关联词是复句最重要得标志。③复句得主要意义关系类型A联合关系复句:a并列关系复句:b选择关系复句c递进关系复句d连贯关系复句B主从关系的复句:a因果关系复句b转折关系复句c条件关系复句d假设关系复句e让步关系复句3)多重复句定义:15、句组:单句或复句的组合形式,在语法上就叫作句组。句组是所有的语法单位中最大的一种单位。16.如果某个由几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片段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又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大的停顿,那就仍是复句,也可以叫多重复句。17、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从一个角度说,是看句组中各个句子在意义上的衔接关系。三种意义关系:①后句主题重复前句的主题,即句组中一个主题连续平行发展。②后句主题紧接前句的中的某个内容,即句组中主题述题首尾相继发展。③后句改成另一个主题,但也可以看作句组中前句主题和述题共同发展出新的主题。18、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说,是看句组中各个句子在形式上的衔接关系。三类衔接形式:①词语关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特定关联作用的词语。②词语照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有特定照应作用的词语。③词语隐现形式,即在句组中通过省略来承接上下文。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五章)第一节语义的性质1.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包含:①理性意义(基本要素):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②非理性意义: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2.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语义的基本特征是同语言形式的结合。备注:语言形式分类:①语汇形式②语法形式。3.①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②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4.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备注:1)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得作用下所表达得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叫“语境意义”。2)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叫“语言意义”。5.在语义中,句义和词义具有突出的地位。①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句义是更大单位意义的基础。②要了解义一个句子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当然要对词义的了解。6.词义的性质:①概括性②模糊性③民族性备注:1)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2)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3)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表现:①语义上②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③词语的多义化的过程。第二节语义的结构1.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2.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即词义的构成:①理性意义②非理性意义备注:㈠词的理性意义:①定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殊的认识。②产生: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③词义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的对象。④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A“通俗意义”: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B“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⑤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㈡词的非理性意义①定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②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A感情色彩。定义:人们在反映客观显示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有的对显示现象的主观态度就是感情色彩!分类:“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B语体色彩。定义: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分类:“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nC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3.义项是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4.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上面的附加色彩。5.义项的概括性: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6.义项可以进一步分解位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7.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8.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9.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义素分析通常三个步骤:①确定对比的范围。②比较词义的异同。③整理和描写。义素分析的目的:揭示词义之间的共性和个性。10.义素分析的要求:①力求做到准确。分析的结果必须准确的反映词语的所指范围不能过宽过窄。②力求简明。分析的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义的特征。11.义素分析的作用:①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②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③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12.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①义素分析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②随着社会的发展,义素的数量也发生变化,不是预先设定的。第三节词义的聚合1.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2.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几个互相联系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相互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3.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4.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引申义”。5.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由义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基本义”。7.本义和基本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8.词由单义→多义的根源:①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9.派生意产生的途径:“借代”和“比喻”。10.多义词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①特定的上下文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特定的交际环境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11.多义词和同音词:①共同点: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②区别: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12.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就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13.同义词的类型:①等义词②近义词备注:(一)等义词:①定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②一般来说,等义词在语言中大多不能长期存在!㈡近义词①定义: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②一般所说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都属于近义词。③近义词之间的差别:A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B表现在非理性意义上。C使用范围的不同。④近义词的作用:A在说话或协作时选择恰当的近义词可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B很好的修辞手段,使语言表达精密,得体,富于变化,增强表达的效果。㈢一个多义词可能在不同义项上与不同的词构成同义词。转贴于:自14.反义词1)定义: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2)分类:①“绝对反义词”②“相对反义词”。备注:(一)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两者之间没有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就叫绝对反义词。㈡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㈢在语言中,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㈣反义词的作用:①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在编纂词典时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②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15.词义有一定的系统性。语义场就是这种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16.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一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17.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它们之间就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18.上下位和语义场的关系:语义场与语言中的上下位词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同一个上位词的若干个下位词都具有相同的类属义素,可以构成一个语义场。19.语义场的特点:①系统性(最重要的特点)②层次性备注:(一)系统性: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但是系统性也有程度上的差别,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不一定会引起其他词义以及词义之间关系的变动。(二)层次性:事物本身的分类就有层次,那么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之间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有小的语义场,有大的语义场,还会有更大的语义场。20.研究语义场的意义:①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把不同的词义看作彼此毫不相干的个体而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词义及其变化。②语义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③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④语义场的研究工作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第四节句义1.句子使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2.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分为:①语言意义②语境意义3.句子的语言意义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分为:①词汇意义②关系意义③语气意义备注:㈠词汇意义: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㈡关系意义:1)定义: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2)分类:“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①句子中的词语在语法结构关系中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②句子中的词语在语义结构关系中所赋予的意义就使语义关系意义。㈢语气意义:1)定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2)内容和表达形式: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语气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4.语义结构关系:1)述谓结构2)语义指向备注:(一)述谓结构1)构成: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谓语。2)述谓结构中,谓词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①谓词的语义规定了变元的数量和性质②谓词的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规定句子的语义框架。3)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彩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4)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简单述谓结构②复合述谓结构③从属述谓结构,④降级述谓结构A简单述谓结构和复合述谓结构区别:a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b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B从属述谓结构和降级述谓结构区别:a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b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二)语义指向:1)定义: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n2)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的关系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5.句子之间两种重要的关系:①蕴含②预设备注:㈠蕴含:1)定义: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用公式表示为“甲→乙”。2)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再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3)语言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种蕴含关系可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4)研究蕴含关系的意义:①深化对语义过程的认识②有助于说明句义之间的其他关系。㈡预设1)定义: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通过背景知识断言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是说甲以乙为预设。2)预设和蕴含区别:①蕴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②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3)预设对言语表达和理解的影响:避免重复罗嗦。6.歧义1)定义: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2)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3)歧义与模糊的区别:①模糊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意义之间难以绝对划分清楚。歧义指同形的语言符号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②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而模糊始终是模糊的。4)歧义与笼统性区别:①统来源于语义的概括性特点是指对同类对象的不同成员进行抽象概括而产生的。②歧义来源于语义和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5)影响歧义难度的因素:①与各种解释的相对频率有关系②与歧义形式本身的特点有关系。6)歧义的类型:①词汇歧义②组合歧义备注:㈠词汇歧义: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歧义。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㈡组合歧义:1)定义: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2)分类:①语法结构歧义②语义结构歧义(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构造,也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语言学概论笔记(第六章)第一节文字的性质1文字:一个由一套字符,一套字符组合规则,一套字符书写规则有机地组成的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原因: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2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3.文字的字符分类:1)意符2)音符3)记号备注:㈠意符:表意的字符。㈡音符:表音的字符,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㈢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㈣独立发展的古文字都是先有意符,后有音符,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①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称为自源文字。备注:“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②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可以称为他源文字。㈤字符可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定义及区别:①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每一个拉丁字母都是一个单纯字符。②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复合字符还能分解为更小的字符。4.文字的类型:㈠文字定义:一个由一套字符,一套字符组合规则,一套字符书写规则有机地组成的写语言的符号系统。㈡分类标准和分类:⑴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分为:①词语文字②语素文字③音节文字④音位文字备注:㈠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㈡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㈢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㈣音位文字: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①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②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⑵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或语音相联系的标准分为:①意音文字②表音文字③表意文字备注:㈠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㈡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㈢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5.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因为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关键是要看某种图形是不是跟确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如果某种图形跟语言单位没有确定的关系,只表示一个大致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语句去解释,那么图形就不是文字。6.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意音文字。第二节文字和语言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但不能把这种影响绝对化:①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再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是由一定的联系的。(列举的事实见250页)②但这种影响不能绝对化,绝对化的观点目前还缺少证据。(列举的事实见251页)2.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①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②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③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现在说文字的种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3.为什么说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能画等号:①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②文字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第三节文字的起源和演变1.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2.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3.文字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4.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在两河流域,苏美尔民族的人们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文字,用象形的图形记录表示实物的词语,用假借的“形声字”记录多音字的人名的读音,用刻画表示数字,这种文字就是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人们把在泥版上“压印”的这种文字叫“楔形文字”。5.古埃及文字的情况:古埃及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100年就开始了,古埃及的文字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字体。碑铭体用于特别庄重的场合,刻在雕像座上,庙宇和金字塔墓室的石头和祭器上。僧侣体是在僧侣阶层平时使用的已经线条化的近乎草书的字体。公元前七世纪出现了一种在僧侣体基础上简化而成懂得“平民体”。6.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辅音文字: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在借用古埃及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第一次只采用表音字符而放弃了表意字符,这样就创造了只写辅音音位而不写元音音位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向东传播,演变为阿拉马字母系统和印度字母系统;向南传播,演变为撒巴字母系统;向西演变为迦南——腓尼基字母系统、希腊和拉丁字母系统。7.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已知的所有表音文字都是他源文字。备注:“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各有所长。8.最可靠最早的汉字资料是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9.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字学称之为象形字。10.会意字: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字学称这些字为会意字。11.“六书”的含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关于六书的理论:“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2.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n13.合体字:指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14.偏旁: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15.形旁: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备注:汉字的形旁跟表意字符的区别: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的。但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16.声旁: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备注: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了:由于语音和字形的演变以及社会的发展,到了后代,很多形旁和声旁除了文字学家还能辨认为,普通人都已很难辨认。18.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到意音文字的过程)第四节文字的创制和改革1.文字的创制的含义:文字的创制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创制过程。2.非洲一些新兴国家创制文字的情况:改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斯瓦西里语外,其他国家只得沿用殖民时代宗主国的语言。3.新中国为少数民族语言创制文字的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侗,苗,瑶,哈尼,纳西等十几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但是除了佤族和傈僳族外多半民族到后来改用了汉语。4.文字改革的类型:①正字法的改革②字符类型的改革③文字类型的改革备注:㈠正字法,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例子是英文、法文的改革,还有汉字简化㈡字符类型的改革,是文字类型不变,表音文字还是表音文字,但是字符类型变了,从阿拉伯字母变为拉丁字母,最有名的例子是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㈢文字类型的改革是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例子是越南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第一节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一、语言的起源1、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类是怎样在其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语言,是如何实现从没有语言到能够开口说话的历史性跨越的。2.研究语言起源问题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1)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即语言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即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3.关于语言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两种。4、“神授说”的内容及评价:(1)概念: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学说。(2)代表观点:①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中:语言是神赐予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②基督教《圣经》中:耶和华创造了亚当,亚当创造了语言。③我国苗族传说:山神创造了人,并传授了语言。(3)实质:在当时科学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人们无法解释语言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只得归之于神的恩赐。5、“人创说”的内容及评价:(1)概念: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2)代表观点:①摹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这种观点只能解释摹声词的产生,无法说明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②社会契约说:语言起源于人们的彼此约定。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但无法解释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彼此约定的。③手势说: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历过-个手势语言的阶段,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发展为有声语言的。④感叹说: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感情的各种叫喊声演变来的。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叹词是如何发展成具有理性意义的其他词语的。⑤劳动叫喊说:人类的有声语言从人的劳动叫喊声发展而来。这种观点注意到语言起源和劳动的关系,但无法解释劳动号子是如何发展为语言的。(3)实质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生,缺乏科学的依据。6.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起产生的……”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7.与语言起源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1)研究的领域涉及动物学、古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新认识。(2)经实验,黑猩猩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喉头和大脑结构,因此它不能像人一样的说话。(3)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晚期智人已经具备了产生语言的能力。(4)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①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②人类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③人类社会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5)声音不受距离、光线的限制,不妨碍肢体劳作的优点使人类最终选择了有声语言。8.语言的起源为什么必须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从严格意义上说,发展和演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演变只是一个单纯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2、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缓慢地进行着。3、语言演变的例子:(1)语言演变使英文单词的拼写法和实际读音发生了偏差。2)用现代语音读中国古诗,有韵律不合的现象。(3)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语音差异。4.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及不同时期语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使词汇日益丰富。(2)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指称范围的扩大、缩小上表现明显。(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法的发展演变。5.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5)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6.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1)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第二节语言的分化和统一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1.举例说明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为几个社会集团时,语言也会出现分化。同时,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1)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封建割据,交通阻隔等原因,有时分化为若干半独立的社会单位,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多,关系疏远,交际减少,但整个社会并没有完全解体。这种社会分化导致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体系中差别的扩大,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如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2)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国家的解体、分治等原因,有时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例如,蒙古帝国瓦解后,原来的蒙古语便分化为许多独立的语言:蒙古语、东乡语、土语、达翰尔语、保安语以及苏联的希里亚特语等。(3)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2.语言随社会分化为两种类型:(1)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1)概念: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叫地域方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方言。(2)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3)方言下又可分为次方言、土语。(4)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语汇、语义、语法上也有一些差异。(5)方言间总会有些共同点,比如语音对应关系涉及的就是成批的词语,因而证明方言间有共同的历史渊源。(6)亲属语言之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叫做亲属关系,它的重要标是语音对应现象。4.为什么说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地域方言是怎样产生的:地域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n(1)居住和活动的地点分散,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他们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将不断增多,久而久之,不同的方言就会形成。(2)一个疆域较大的封建社会,因生产、贸易不发达,交通、通讯不便利,很难保持完全统一的局面而处于不完全分化状态,这也会促使方言的产生。(3)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而使-种语言内部出现方言分歧。5.语言的谱系分类:可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个层次。6.世界上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可分为九大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量多的两个语系。7.社会方言:(1)概念: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在结构系统上不是同的。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大到互相不能理解的程度,而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语言系统,不会妨碍交际。(3)造成语言差异的原因:①阶级和阶级的差别。②职业的差别。③年龄的差别。④性别的差别。⑤文化程度的差别。⑥宗教信仰的差别。(4)从根本上说,社会的社群分化是语言产生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二、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1.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原来被割据的社会可以统-起来,几个原来完全独立的社会也会统一为一个社会,社会的统一迫切地要求语言的统一,语言就会随着社会的统一而逐步统一。2.语言的统一不能采用消灭现有方言的方法,只能用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取代方言的方式来实现。3.通用语:是指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一种方言。4.通用语和共同语的区别:共同语和通用语的性质不同。共同语是-种高级形式,旨在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最后取代方言。5.作为一种语言的共同语产生基础的某一方言叫做基础方言。共同语的语音、语汇、语法系统都来自基础方言。基础方言的确定并不由人们的意愿决定,而由客观社会条件决定。6.共同语从形成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7.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国语,它是各民族间的共同语。8.为什么推广、普及共同语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推广、普及共同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方言产生强烈的影响。(1)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如新中国建立以来,汉语各方言都出现了明显的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许多方言色彩较浓的语汇已经或正在被普通话语汇所取代。(2)共同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如我国方言区的许多学校普通话日益普及,正在取代方言而成为教学语言。在许多行业和机关内部,普通话也正在成为工作语言。(3)同时应该看到,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可以使地域方言的分歧逐渐缩小,但语言的统一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三节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1.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2.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从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即意译词的词义来自外语,而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都是本族语言的。3.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4.汉语在吸收外采词汇方面有什么特点:(1)不同的语言对借词的接受程度可能有所同。这种接受程度除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外,同本族语言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人们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关系。(2)由于在汉语中语素、音节、汉字基本是一致的,使得说汉语的人在习惯上认定汉语的每个音节和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因而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时,不习惯只把汉语的音节和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记音符号来使用,也就是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形式,而总是喜欢用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具体表现有:①音译词被后来的意译词取代。如“电话”取代“德律风”;②音译时想方设法带上意译成分,例如,音译加义类,如“啤酒”(beer);③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如“基因”(gene),等等。5.由于社会、文化以及汉语自身的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关系,汉语对外来词有较大的抗拒性,致使许多汉语外来词都最终向着意译词的方向发展。6.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7.借词的历史层次是民族交往和语言接触历史的反映。8.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在语音、语法上一般都要顺应借入语言的结构规则。9.除了词语的借用现象外,还有语音和语法的借用。语音的借用包括音位的借用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语法的借用包括词缀的借用、虚词的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语音和语法的借用一般不及词语的借用常见,而且这些借用成分在产生之初只在借词的范围内使用,而后才可能逐渐将使用范围扩大到本族语言的词语上。二、双语现象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1)概念: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2)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指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3)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双语制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从实际看,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4)产生双语现象的社会原因:①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②外语教育。三、语言转用1.如何理解语言转用的含义:(1)语言转用的概念: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叫语言替换。(2)语言转用不是指两种语言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最后混合成一种新语言,而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2、语言转用的两种形式:(1)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2)一个民族的一部分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3、语言转用与哪些社会条件有关:(1)与民族融合密切相关,但语言的融合并不等于民族的融合。(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3)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4.语言转用是-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单语的相当漫长的过程。语言转用必然会经过一个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四、语言混合1.概念: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各种语言成分混合在一起产生的交际工具的现象。2.语言混合的形式:(1)洋泾浜语。(2)克里奥耳语。3.洋泾浜语是如何产生的:(1)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它是在某一外语基础上进行简化,并经过当地语言的适当改造而形成的产物。(2)特点:①从语言功能上看,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狭窄,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②从语言系统上看,语音结构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有限;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3)发展前途: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消亡。②发展为克里奥耳语。4.克里奥耳语:(1)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实际上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2)克里奥耳语在结构、功能上较洋泾浜语完备,使用范围上也比洋泾浜语宽,因此在得到充分发展后,最终会变得和其他语言同样完备。(3)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甚至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第四节语言规划一、语言规划1.语言规划:(1)概念: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2)主要内容:确定官方语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3)特点:是对语言的人为干预,同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关系密切。2.语言政策: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形式的语言规划。二、官方语言的选择1.官方语言的选择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2.官方语言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国、本民族或本国各民族的长远利益,应该选用国内多数人使用的语言,或者是国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因而较有影响的民族的语言。也可以同时选用几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三、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1.语言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2.语言规范化的目的:向全社会推广一种标准语,消除由种种语言变异造成的分歧混乱现象,保障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n3.语言规范化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语言规范化应该在认识了解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从语言社会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各种语言变化的利弊,而且还要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4.语言规范化一般不是或主要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5.没有一成不变的规范。四、民族语言政策1.民族语言政策是多民族国家语言规划中的重要内容。2.概念: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3.内容:(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第八章语言和心理第一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1.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2.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不但是一种符号系统,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和心理的联系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思维和思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广义的思维既包括想的过程,又包括想的结果。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语言。二、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1.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有三种意见:(1)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发展过程,二者不是一回事,也没有多少关系。(2)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发生的,而且由于坚持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那么甚(3)思维是先于语言发生的,语言出现前,人类就有了思维,甚至直到出现语言之后也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维活动。2.关于思维先于语言的三方面证据:一是从人类的系统发生学;二是从人类的个体发生学;三是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三、语言和思维是否相互对应1.思维的分类: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直观思维,广义的包括表象思维)、抽象思维(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一定需要语言参与,其他两种类型的活动不一定借助语言来进行。2.思维和语言在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上不应绝对化:一是除了肯定抽象思维需要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外,应承认非抽象思维也不是完全没有语言参与的;二是既要肯定抽象需要语言作为工具,也不能绝对地说语言就是抽象思维惟一的工具;三是即使说抽象思维就是使用语言进行曲的思维,也要承认语言和思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不能完全等同。3.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区别: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1)从功能上说二者不同。思维和语言之间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二者都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它们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语言的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  (2)从范畴上看二者也不同。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例如“人失去生命”这个概念,在汉语中就是“死”“逝世”“牺牲”“夭折”“一命呜呼”等几十个词来表达。句子中有些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同样有些复句并不表示推理,例如“他放了学,就回家了”。  (3)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象。  四、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  1.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一种观点是语言决定思维,代表理论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又称“语言相关论”;另一种观点是思维决定语言,这是目前大多数人赞同的观点,因为并不是只有语言才影响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受语言的影响,使用不同的语言的人可以通过翻译互相理解,就是由于这些语言符号的不同语音形式和组织方式表达的思维内容是相同的。  2.语言与思维的功能有什么不同:语言和思维的功能不同:思维和语言之间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或者思维是内容,语言是形式的关系。语言和思维都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语言的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而且,思维除了语言作为工具外,还可能有其他的物质载体;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工具外,还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在这方面,语言和思维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第二节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和原因  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1)非自控阶段(前6个月,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  (2)咿呀学语阶段(六个月到一岁左右,已能分辨主要元音和辅音)。  (3)单词阶段(一岁左右开始,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  (4)双词阶段(一岁半到两岁,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5)简单句阶段(两岁到两岁半开始,能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  (6)复杂句阶段(能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  2.儿童获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包括模仿说和强化说;一类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包括天赋说和认知说。  第三节语言与认知活动和民族社会心理  一、语言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研究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和原因;研究语言在民族社会心理中的作用  二、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  (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  (2)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  (3)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三、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  1.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一方面归根结底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才决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这种“决定”关系不能颠倒,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确定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这种“反映”不能夸大。具体来说,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精神。  (2)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文化。我们既可以从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角度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又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的特点研究有关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2.为什么说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则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则有民族特点,这是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  (1)客观现实对各个民族来说都是基本相同的,思维上形成的概念、判断等也是基本一致的,各民族都有能力去认识相同的事物,所以说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  (2)对于同一个事物,各个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却有可能不同,无论是在语汇、语法上,还是在语义表达上,不同民族的语言都可能有自己的特点。  3.怎样从语言的特点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语言的特点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对于研究没有文献或是很少文献的资料可资参考的早期历史乃至史前史,都很有用处。比如就可以通过现存的语言材料分析研究文献记载很少的汉族古代社会的情况,例如商代“诸父”“诸母”的称呼去研究古代的婚姻制度。也可以通过语言材料研究少有文献的中国许多民族历史的历史。例如,通过纳西族西部方言复合词中保留的“女(母)为大,男(父)为小”特征,反映出古代纳西族经历过以母系为中心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4.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在民族社会心理中的作用: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感性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活动等,语言在不同的思维活动中起作用的程度并不相同,比如在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可能大些,在其他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可能小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需要注意语言在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而并不需要研究语言在非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相反,人的很多思维活动,包括非抽象思维活动,也都与语言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即使非抽象思维活动或这种思维活动的结果,都既可能有意识地借助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也可能无意识地通过语言形式反映出来。从语言学的角度,还要重视研究语言对人的非抽象思维活动所具有作用的一面,而体现这种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语言与民族社会心理的关系,所以要研究语言在民族社会心理的作用。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问题  一、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有别于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又是密不可分的:  (1)语言的理论与语言学的应用应该分开。专家研究的语言语义规则跟中小学生学的语法、语汇知识相去甚远;而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实际工作不需要太专门的理论。  (2)二者又密不可分。语言学的本体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应用研究始终相互依存、紧密联系,有时甚至很难区分哪些是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哪些是语言学的应用研究。一方面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区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也不存在纯粹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语言学作为理论是根据语言应用的扩大而生产的,作为应用又一定需要能够解决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某种理论。\n  二、虽然先有语言学研究后才有语言学的应用,但应用的结果实际上也能推动语言学的研究:语言学的应用或应用语言学是指把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当然是要走在应用前面的。语言学的应用有赖于语言研究的成果,但反过来可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动因。事实上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应用上的需求,才推动了语言学研究朝这个方向更深入迅速发展。一方面就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都是随着语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才产生的;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语言的应用已经走在前面,而语言学研究却迟迟跟不上的情况。比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成了紧迫要求,而语言学的理论准备和相关研究却很不充分。  三、语言学的应用或应用语言学当然有特定的学科范围,但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实际上又是十分广阔的。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主,还应该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言语矫正学等。  1.本体语言学或理论语言学是指只涉及语言本体现象的研究,而所有跟语言本体以外的现象沾边的研究叫做应用语言学。  2.传统上最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只指语言教学。  3.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人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语言教学和语言规范化有关的直接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另一块是语言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机器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数学、物理学、电子学、符号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病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第二节语言学和语言教学  一、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1.人们掌握-种语言,特别是自己的母语,是“获得”的。从另-个角度讲,语言教学不论是对学的人还是对教的人来说,确实不需要懂得太多语言理论和语言本体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语言教学完全用不着语言学知识,不能简单地把语言教学跟语言学研究划等号。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研究有很多联系,教和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研究的知识,而且语言学研究的其他成果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语言教学。  2.人们掌握或学会一种语言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获得(或习得)”;一是“学习(或学得)”,这两者很不相同。“获得”和“学习”这两种掌握和学习语言的途径和过程不能完全按照儿童或成年、母语或外语截然分开。儿童掌握母语的“获得”过程中不能说就没有人教和不去学,成人掌握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说没有环境影响和语感习惯的作用。儿童掌握母语的前期主要靠“获得”,后期需要靠“学习”;成人掌握外语的前期主要靠“学习”,后期也需要某种程度的“获得”。  3.语言教学主要指儿童和成人掌握语言这两种“学习”的过程。由于“学习”对于母语和外语的作用毕竟很不相同,所以一般讲语言教学都要把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分开,前者又称“第一语言教学”,后者又称“第二语言教学”。  二、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1.外语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  (1)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  (2)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  (3)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应在学习中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外语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包括两类:一是非系统的零星知识,即必须一点一点点记住的语言现象;另一类是系统的理论知识,即可以一类一类掌握的语言规则。  3.交叉性是指在掌握了一种语言又要学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原有的语言知识跟要学习的语言知识会交叉重叠在一起,原有的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学习外语,也可能干扰对外语的学习。  4.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教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使学习外语的人能够利用母语的基础很快接受这些现象或规则。  (2)就语言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学习者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够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  5.母语知识可能干扰外语教学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语学习中会有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另一方面是外语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的干扰。  6.“多元性”是指学习外语的人有年龄大小、文化高低、时间长短和环境好坏等的差别,也有教师、教材、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差别。外语教学面对各种各样的学习对象和学习要求,既要在复杂多样的现象里发现在规律性的特殊现象,也要在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方法中找出有针对性的有效方法。  7.从外语教学的特殊现象看,“中介语现象”和“语言迁移现象”最值得注意。中介语的错误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1)系统前错误,即由不会造成的错误。  (2)系统错误,即因“记错”造成的错误。  (3)系统后错误,即因“忘记”造成的错误。  8.外语教学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翻译法”;二是“听说法”。除此之外还有对比法、强化法、沉浸法等。  三、第一语言教学和语言词典  1、第一语言教学就是母语语言教学,实际上指完成了语言获得,能够顺利地听或说-种语言以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也就是语文教学。  2.汉语的语言教学任务: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实行简化汉字,纯洁语言、健康文明地使用语言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审定读音、规范用字、编纂词典、推行汉语国家标准等。  3.母语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不同的要求:  (1)母语语言教学首先要打牢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  (2)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使具备了基础语言知识的人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  (3)母语语言教学更重在提高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也就是使具有自如运用母语知识和较高读写水平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出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甚至包括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4.词典的类型: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如《永乐大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另一类是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英汉词典》等。也有的词典兼具以上两种词典的功能。如《辞海》,既有词语释义又有百科知识。语言词典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释义重点或使用目的分成不同的小类,如描写词典、历史词典,专用词典等。  5.词典中的义项是指某个词的“一个意思”;词条就是包括了一组义项的“一个词”。  6.释义有广狭两种,狭义的释义就是解释词条、义项和词例的意义并给出相应的例句;广义的释义还包括说明词的各种变化和用法,如词的形态、词类、历史来源等。  7.常见的释义方法有:  (1)用同义词或近义词释义。  (2)用反义词或否定形式释义。  (3)用定义释义。  (4)用具体的描写和说明释义。  (5)用“形容……”和“比喻……”等形式释义。第三节语言学和信息处理  一、语言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研究  1.人类的语言叫自然语言,用计算机处理语言或达成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语言”沟通叫做语言信息处理。语言的信息处理跟语言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是语言学的应用或现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2.如何利用预先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处理有不同看法,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1)哪些语言学的知识可以用于信息处理技术。因认识的不同而产生两种研究方向:一种是基于经验的信息处理研究,相关的语言学叫语料库语言学或工程语言学;另一种是基于规则的信息处理研究,相关的语言学叫做理论语言学或科学语言学。  (2)语言学知识可以用于哪些信息处理技术。  3.不同的住处处理技术需要不同的语言学知识。有的只需要或主要依赖语料统计知识,如文本检索、语句统计、词语频率、词语搭配、图书查询等;有的住处处理工作必须部分或全部依靠语言规则知识,如文字编码、语音识别、自动校对、词语分类、言语生成、语义分析等;还有的信息处理工作只靠现有的语言学知识远远不够,如机器翻译等。  二、语言学和已实现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  1.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2.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3.语料库和语料分析。  4.语音实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5.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  三、语言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1.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外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  2.人机对话:较低级目标是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来控制计算机跟人“对话”;更高级的目标是使“人”和“机”真正做到像“人”和“人”那样对话。  3.人工智能:能自动翻译、回答问题、执行人的语言指令,还能根据现实情况随时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做出文字形式或语音形式的报告。2009年自考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1.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n。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4.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5.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6.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解释“普通语言学”。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9.解释“应用语言学”。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解释“传统语言学”。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1.解释“内部语言”。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第二章 语音1.解释“语音”。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2.解释“音高”。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3.解释“音强”。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4.解释“音长”。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5.解释“音质”。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6.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7.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8.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10.解释“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12.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解释“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解释“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20.解释“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解释“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解释“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解释“音渡”  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解释“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解释“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n“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解释“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考试大收集整理第三章 语汇  1.解释“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3.简答语汇的作用。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4.解释“词”。  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解释“语”。  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6.解释“基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7.解释“一般语汇”。  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8.解释“惯用语”。  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9.解释“成语”。  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10.解释“歇后语”。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11.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12.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13.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14.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15.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  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16.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17.解释“变性成词”。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8.解释“变形成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9.解释“复合构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20.解释“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21.解释“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2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2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第四章 语法  1.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爸械牡ノ弧⒔峁购凸叵档哪持掷嗟母爬ǎ?┤嗣窃谒祷笆庇纱思氨耍?岳嘞啻樱?谟筛髦掷啾鸸菇ǖ牡ノ弧⒔峁购屠嘞档目蚣苣谘〕鲆痪湟痪浜细竦幕袄础?  5.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解释“共时语法”。\n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15.解释“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6.解释“语法手段”。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7.解释“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8.解释“句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9.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0.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1.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22.解释“词类”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3.解释“词组”。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解释“向心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25.解释“离心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26.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28.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29.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30.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考试大收集整理第五章 语义  1.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2.解释“语义”。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3.解释“语言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4.解释“语境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5.解释“词义”。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7.解释“义素”。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8.解释“义项”。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9.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10.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11.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12.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13.解释“单义词”。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4.解释“多义词”。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5.解释“本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解释“引申义”。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7.解释“同义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18.解释“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n  19.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20.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1.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2.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第六章 文字  1.解释“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解释“他源文字”。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解释“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4.解释“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解释“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6.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7.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8.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9.解释“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0.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1.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1.为什么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2.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社会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2)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3.简答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4.解释“方言”。  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5.解释“亲属语言”。  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6.解释“社会方言”。  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7.解释“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8.解释“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n。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9.解释“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解释“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11.解释“?锵窒蟆薄?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12.简答语言分化的产物。  答: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第三,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13.简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关系。  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14.解释“借词”。  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5.解释“仿义词”。  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6.简答“意译词”。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17.解释“双语现象”。  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8.解释“语言转用”。  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9.解释“洋泾浜语”。  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20.解释“克里奥耳语”。  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1.解释“语言规划”。  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2.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  答:(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23.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考试大收集整理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1.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2.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3.什么是临界期?  答: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4.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1.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解释“第一语言教学”。  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3.解释“第二语言教学”。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4.解释“中介语现象”。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6.解释“词典”。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7.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考试大收集整理

相关文档